?

咸水驛歌
——南粵古驛道疍民音樂的文化景觀與活化路徑研究

2024-01-05 05:23星海音樂學院趙宋光學術思想研究中心黎敏
藝術研究 2023年6期
關鍵詞:南粵驛道文化景觀

星海音樂學院 趙宋光 學術思想研究中心/黎敏

這是圍著海、圍著河、圍著沙溪小涌世代而居的一群人。他們以水為路,以船為足,以漁為業,以舟為家。他們舍陸取海、浮海為生、逐潮往來、隨處棲泊。

于是就有了一首首這樣的歌:

正月望郎郎不返

年年正月往復返

望盡??蒸~和雁

并無音信寄回還

二月望郎郎不返

又防上落甚艱難

別離叮囑言千萬

但逢風雨早埋灣

這就是紛落在嶺南水路古驛道珠江水域漁家兒女——疍民所唱的咸水歌。他們居于江河,枕海而歌,靠水吃水,浪跡天涯,世代相傳。

一、疍民音樂的文化景觀

文化景觀乃是人類基于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并在自然景觀之上有意識地疊加自己所創造的精神文化的景觀,亦即附加在自然景觀上的人類活動形態,具有人類主觀有意設計和建造、有機進化、文化要素的內在關聯性三個主要特征,文化景觀學屬于人文地理學、城鄉規劃學、藝術學等諸多研究領域的邊緣交叉學科,從文化地理的視角關注其空間演變方式與發展過程意義重大,“人—地關系”始終是其理論內核。

本文關注的文化景觀是珠水流域疍民音樂及其民俗,它正是嶺南豐富水系網路自然生態環境與從事漁業生產或水上生活活動的漁家兒女共同相互影響、作用、制約而形成的音樂文化產物。

(一)南粵古驛道疍民音樂文化景觀的形成歷史

中國古人認為:“音由心生”“物使心動”心感于物而形于聲,物境是音聲發生的肇基,“物”“聲”“人”三者密切相關,這種認識其實蘊涵著樸素的文化景觀思想萌芽,具有東方對文化景觀整體把握的特點。疍歌、疍舞、疍俗作為人類音樂或文化重要實踐活動行為,其產生、發展、承傳方式,與水有關,對水有著或深或淺、或多或少的依賴。

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疍民是自古以來中國南方沿海及內河水上的一個特殊族群,專門從事水上作業的居民。廣泛活動于巴蜀、江淮、閩浙、嶺南等廣大地區,依據史料記載,從秦漢誕生以來,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而在嶺南,疍民被稱為“蛋民”蜑家“疍戶”等等,相關的記載文獻比較散落,零星可見于詩歌、方志、傳記及雜文之中。以唐代柳宗元的《嶺南節度饗軍堂記》《隋書》,明代曠露《赤雅》和清朝屈大鈞《廣東新語》更具代表性,兩廣地區其他一些地方志史對疍民疍戶的活動也有記錄,總體上被歸屬于南蠻雜類。據20世紀40年代不確切統計表明,廣州聚居的疍民就有15.2 萬人。雖然經過50 年代族屬的民族識別,把疍民確定歸屬于東南漢人的一部分,但在實際生活中仍然難免被陸居族群視為“卑賤”的“非我族類”,并遭到歧視與排斥。

(二)南粵古驛道疍民音樂文化景觀的資源要素

嶺南的疍民作為水居族群,主要分為河疍、海疍、珠疍三種類型。如果說,根據嶺南古驛道學者的一般劃分,嶺南地形大致被分為五種主要類型,包括山地型、平原型、村鎮型、濱水型和古水道型等,不難發現,嶺南的疍民主要分布于濱水型、古水道型的干線、支線水道的珠江和南海水域之中,它主要包括珠江三角洲、西江、東江以及沿海等地。

社會分工、生活勞作及地域傳統的歷史變遷,造就了疍民自己特有的文化習俗,此種文化習俗與陸上社會大異其趣。于是,無論是番禺、中山、順德、珠海、東莞、深圳、香港,還是三水、新會、臺山、陽江、汕頭及汕尾,每一個城市和地區都形成了各自獨到的音樂文化景觀資源要素。(見表1)

表1

(三)南粵古驛道疍民音樂文化景觀的分類

有關疍民的音樂文化景觀類型,可劃分為音樂—文化景觀、民俗音樂—文化景觀和人文應用—關聯性文化景觀3 類。它們都是在音樂本體性文化景觀的基礎上自然疊加疍民日常與音樂相關的實踐性活動結果而形成的文化景觀。在3 類基礎上,應運而生的9 個景觀亞類,構成了疍民音樂文化景觀系統。(見表2)

表2

(四)南粵古驛道疍民音樂文化景觀的特征分析

1.以樂載人:疍歌疍舞資源作為疍民音樂文化景觀展示本體性的核心內容,它們真實反映了疍家兒女在水上生活的真實情景。深圳、中山、陽江疍家妹所唱咸水歌、惠州疍家妹所唱的疍家漁歌、珠海疍家妹所唱的沙田民歌、潮州和惠州疍家人所舞的鯉魚舞,無不承載著疍民的喜怒哀樂,逼真活畫了疍民這個族群各個年齡階段的生動人生,成為疍民社會生活的藝術縮影。水上艱難的生存環境,促使疍家人用自己的歌聲與音調去傳情達意,去傳喚、召集、傳喚信息。選擇人類本能的宣泄方式——歌唱,并把語言、舞蹈、和音樂自然地結合起來自娛自樂,排遣孤獨,唱出對美好世界的憧憬與向往。

2.以俗化文:民俗與音樂自古不分家。兩者水乳交融,甚至把二者視為一家。風俗的風,就是指代地方歌謠或民間歌曲?!秶Z·周語上》“風上,以音律省土風,風氣和,則土氣養也”。疍民民俗中的音樂文化景觀主要是指傳承于疍民日常生活風俗中的音樂行為與形態。廣泛散見于音樂技能操作、音樂詞語、音樂器物、音樂心理等各層域的諸多模式化事象之中。疍民民俗音樂景觀包括惠州、深圳、廣州、汕尾、東莞多地端午節龍舟競技的儀式音樂、沙溪三月三吹打儀式音樂、等節慶儀式音樂;婚嫁儀式音樂大多會“高堂歌”“姑娘歌”“嘆情歌”“木魚歌”等;在宗教信仰上,媽祖、龍母都是它們具有代表性的民間信仰,深圳的祭媽祖大典和肇慶的悅城龍母誕都能看到音樂在民俗活動中呈現出音樂文化景觀傳統型、穩定性、時代性與變異性的交替特征。

3.以水傳神:疍民習水而居,面海而歌。珠江流域與嶺南疍民的生息活動密切相關,這里的珠江流域不僅包括自然地理層面的東江、西江、北江、廣州,有時甚至涉及貴州、云南;同時也包括人文層面的珠三角(廣州、肇慶、清遠、惠州)和大珠三角(粵港澳)、泛珠三角(9+2)等各種人文地緣的總和,都有疍民音樂文化景觀的身影。水文化天然成為疍民音樂文化景觀繞不開的無以替代的背景色,珠江口岸成為帶動周邊各地各族經濟匯流入海、融入世界的不二之選。溯源于古代的《越歌》,一直到疍歌、咸水歌、船歌,一脈相承,淋漓盡致地演繹了嶺南文化中水文化積淀的獨特蘊涵。疍歌之所以源遠流長,是因為它是北人南下、過五嶺、散西東,裹挾著珠江嶺南人的血脈及聲音。廣泛存在于疍歌中的諸多音樂元素的同構同源現象,讓人屢生驚奇,由疍民族群集體自發譜寫傳唱的人文之聲,乃是歷史的大合唱,回響于珠江兩岸的群山與天空。

二、南粵古驛道疍民音樂文化景觀的活化路徑

(一)現實境遇

1.空心化。隨著社會與經濟形態的轉型,疍民賴以生存的“人—地”關系在悄悄發生著改變。傳統農業社會的經濟形態,捕魚作為僅有為數不多的生產資料,已經不足養家糊口,這種變化決定了疍民社會結構、文化結構隨著時間—空間脈絡不斷發生著文化的演進。失去了漁業、船業運輸的生活活動,促使疍民傳統上以水為生的社會群落組織形態發生劇烈的變化,經濟形態的轉型與城鄉發展的不平衡,嚴重促成了空間層面上大量“空心村”的涌現,一定程度上搖動了傳統疍歌疍俗賴以所存的文化母基,疍歌疍俗傳統無人繼承,傳承與發展至今仍未得到充分解決?!跋趟琛闭媾R著無水而歌、無人而歌的尷尬處境。

2.保護停滯化。以中山咸水歌為代表的疍歌疍俗,已經被國家和廣東省納入了非物質音樂文化遺產系統。文化全球化和多元化浪潮的巨大沖擊,與對疍歌疍俗的價值與意義認知度不夠和保護意識淡漠形成強烈反差;對疍歌疍俗的保護重名輕實,重申報輕保護,政府投入嚴重不足,資金相當短缺;更有甚者,疍歌疍俗申報成為部分人的生財之道,現實狀況尤其令人擔憂與無奈。

(二)活化路徑方式

1.搭建疍民音樂文化景觀信息圖譜數據庫管理平臺

疍民音樂文化景觀信息圖譜數據庫管理平臺是疍民音樂文化資源信息系統管理的重要內容,率先打造疍民音樂文化資源系統的智慧化管理。作為數字化平臺,其主要功能是儲存、管理、檢索、瀏覽、發布與疍民音樂文化景觀相關的數據、資料,并結合規劃設計軟件平臺互通,達到對疍民音樂景觀的“人—音—地”的信息進行量化采集和錄入,對疍民音樂文化景觀信息實現實時的定期更新,并最終實現景觀信息進行科學的分類查詢與有效的信息管理。從微觀角度提煉疍民音樂語言句法與特征、音樂觀念和行為以及衍變的模式,從宏觀的角度,關注南粵古驛道地理空間特征及其構成要素的相互關系??傊敲业?、立家業,多角度挖掘疍民音樂文化景觀的深度資源,動態、科學、系統地提升文化景觀的管理效率。

2.以疍家名村、名鄉、名鎮為載體的疍歌活態傳承基地

疍歌作為嶺南古驛道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經過20 世紀80 年代音樂集成廣東卷的整理收集,已經初步完成了靜態文本的基本內容。這些資料的整理保存無疑成為了疍家音樂資源保護和發展的重要基礎,中山咸水歌也正式現身于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冊。

只進行“文本傳承”和影像記錄形式的保護是遠遠不夠的,每個人會唱家鄉的歌、懂得家鄉的民俗,這種活態傳承才是保護疍民音樂資源的的目的與關鍵。音樂文化的傳承不僅簡單地包括錄音、錄像形式記錄老歌手的演出,還應更深層次地包括讓疍歌疍俗活化在新生代的血液之中和靈魂深處,代代相傳,弘揚不衰,這才稱得上更純粹意義上名副其實的刻骨銘心的活態傳承。疍民群體只有不斷在新環境與自然和歷史的互動適應中,通過疍家社區不斷地群體認同和再創造,疍民音樂文化音樂資源才能真正如木之有本、水之有源。

3.多維度、多主題構建文旅互動的疍家音樂文化品牌

疍家音樂文化景觀,尤其需要立足于珠江水系自然生態資源的獨特優勢,切實遵循“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指導原則,積極發揮疍歌疍俗的文化紐帶作用,大力借助節慶活動的文化鏈條作用,構筑文旅結合的產業空間布局,以產、學、研、游、演、創為路徑,綜合調動各方面積極因素,把疍民音樂引向產業化的時代發展之路,從鄉村走向城市,從生活走向舞臺,從民俗走向市場,通過對隱性文化市場空間和市場需求的深度發現和大力發掘,拉動和激發民間音樂更加爆發和優化自身積淀的巨大潛力和頑強的藝術創造力。通過疍民自身不斷與時俱進的藝術創新和創作實踐,通過具有時代特點的藝術形式,創作出更多代表群眾的情感和心聲符合現代社會價值觀和觀眾審美的富有疍民特色的優秀作品,積極爭取文化產業競爭的主動權,讓疍民音樂文化景觀通過民間音樂產業化的過程真正活起來、火起來,步入活性傳承的軌道之中。從而多維度多主題地打造疍家音樂文化景觀文化品牌。

三、結語

咸水放歌有疍民,江海為生與波親。

千秋不向命低頭,歷代只作蛟龍吟。

南粵敢爭春色早,古航揚波際風云。

盛世折梅逢驛使,一帶一路天下新。

疍民音樂作為獨特的文化景觀乃是一種歷史的悠久積淀,選擇恰當的時代路徑,通過多種方式和手段對其進行全方位的活化、傳承與弘揚,乃是南粵古驛道文化傳承傳播的題中之旨,也必然成為南越古驛道系統工程的標志性名片。

猜你喜歡
南粵驛道文化景觀
古絲路驛道上的千里走單騎
海豐古驛道歷史遺存修繕設計的思考
現代道路交通文化景觀探究與實踐
李將軍古驛道上搗叛賊
景德鎮陶瓷文化景觀變遷中的人地關系和文化認同
傻蛋(9)
傻蛋(7)
武夷山:作為“文化景觀”的歷史演變
貴州古驛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