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滲透“四史”的三維審視
——基于廣東高校的實證研究

2024-01-05 08:43黃蕾蕾
工業技術與職業教育 2023年6期
關鍵詞:四史黨史育人

黃蕾蕾

(廣東郵電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630)

以史鑒今、資政育人,黨的歷史是最生動的教科書,是青年學生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八氖贰狈从沉酥袊伯a黨以人民為中心謀獨立、謀幸福、謀復興、謀大同的百年探索歷程,記載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民篳路藍縷奠基立業的光輝歲月。加強大學生“四史”教育,重點在于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四史”的重要論述“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要以思政課為主渠道,以“四史”為理論指引,精細化解決學生認知困惑,精準化糾正學生思想偏差,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用“信仰”涵養青年成長的力量。

1 高職院校思政課的“四史”學習現狀調查分析

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加強“四史”教育,在把握歷史走向中堅定青年學生的初心使命,激發其責任擔當,砥礪其強國之志,是提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時代必然。

1.1 樣本抽取

本研究選取了“線上+ 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調查法,在廣州、深圳、汕頭、東莞、珠海、佛山、湛江、肇慶等廣東省內11 個城市的高職院校隨機選取了834 名在校大學生展開了高職院校思政課中“四史”學習成效度相關調查,最終回收問卷834 份,其中無效問卷53 份,有效問卷781 份,調研樣本基本信息見表1。

表1 高職院校學生調查樣本基本信息統計表

1.2 現狀分析

問卷主體部分根據理論模型分為:“四史”內涵、“四史”原因、“四史”學習意義、“四史”活動參與情況、“四史”精神踐行情況等五個維度。在回收有效問卷后,項目團隊運用IBM SPSS 軟件對問卷數據的信度、區別效度等統計信息進行了科學分析,發現在思政課中,青年學生的“四史”學習現狀并不盡如人意,學生對“四史”各個環節的認知、參與度都較低,如圖1 所示。圖1 中縱坐標最大值為5,藍色、紅色、灰色線條分別代表2018 年、2020 年、2022 年學生“四史”各維度學習現狀。

圖1 高職院校四史育人現狀圖

究其原因,現如今的大學生多為“00”后,具有較強的主體意識,渴望自主權、選擇權、話語權,又正處于“三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思想觀念趨于成型,但未形成獨立的鑒別力,對于社會上涌現的各種思潮缺乏辨別能力,易被歷史虛無主義、新自由主義、“普世價值論”等錯誤思潮影響,相對輕視“四史”學習,較難走出西方意識形態“陷阱”。因此,高職院校要用好、用活“四史”教育,發揮思政課教學主陣地,拓寬“四史”實踐渠道,健全長效化學習機制,讓青年學生在認知聚焦中動態性體悟“四史”精神,了解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艱辛和不易,傳承弘揚革命文化和紅色基因,增強歷史認同、未來自信,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提供智力支撐。

2 思政課教學滲透“四史”的生成機理

自大革命時期開始,將“四史”育人融入高校思政課是中國共產黨思想理論教育的歷史傳統。雖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四史”教育對青年學生的塑造重點有所差異,但歷史永遠是最好的教科書,構建政治性和學理性相一致的“四史”思政課程,廓清了青年學生思想迷霧,筑牢了理論之基,錘煉了過硬作風,造就了大批青年人才。深入挖掘“四史”中蘊含的歷史機理、價值機理,充分展現“四史”育人的科學性、獨特性,有助于高職院校青年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認知、歷史思維和歷史擔當。

2.1 歷史機理

欲知大道,必先為史?!八氖贰笔侵袊伯a黨在不同歷史階段發展形成的,是黨自誕生后所開展的種種救亡圖存、振興中華的實踐活動,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八氖贰庇瞬皇羌兇獾臍v史復述,而是以史為鑒,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滲透思想教育,使青年學生更好地理解“聽黨話,跟黨走”,共同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開展好“四史”育人,要明確其從提出至完善所勾勒出的清晰完整邏輯理路。

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提出要將歷史教育融入思政教學,尤其要強化黨史學習教育,形成了黨史學習教育基本經驗,為新時代“四史”元素融入思政教學理論和實踐研究奠定了基礎。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就開始對中共黨史進行系統研究。1938 年10 月,毛澤東在《抗日民族戰爭與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發展的新階段》報告中提出,要學習黨的歷史,加強黨的思想建設,強調搞清黨史,吃透黨的路線政策。1942年3 月,毛澤東在《如何研究中共黨史》報告中指出,不搞清楚黨史,就不能把事情辦得更好[1],彰顯了科學研究黨史的重要意義。1943 年10 月到1945 年4 月,毛澤東帶領全黨開展了系列黨史座談會,重點討論了黨史問題、路線方針問題,對弄清歷史、強化黨史學習教育發揮了重要助推力。1949 年10 月,毛澤東在《同綏遠負責人的談話》中首次提出了黨的“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強調在思政教育過程中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主動權和領導權原則,對新時代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融入思政教學工作具有重要的方法論意義。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形成了一套獨特的黨史學習教育基本經驗,對當下的“四史”育人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以鄧小平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提出了要多途徑以培育社會主義“四有”新人。鄧小平熟悉中國近現代史,又參與了眾多中央決策,他親自帶領全黨深刻總結黨的歷史,主持完成《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這份綱領性文獻,推動知史愛黨、識史明智,為新時代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提供了“四史”育人的理論支撐。1951 年6 月,鄧小平在七一紀念活動報告員大會上高度稱贊30 年來的黨史“是中國革命最精華的歷史”[2]。面對改革開放后多元文化思潮的涌現,鄧小平提出青年“要學點歷史”[3],強調歷史學習是為了謀求更好的發展。1988 年9 月,鄧小平在題為《總結歷史是為了開辟未來》的談話中指出要學習借鑒歷史。針對以美為首的西方國家的制約,1990 年鄧小平提出歷史教育是中國發展的原動力,中國永遠打不垮。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強調加強歷史教育,不忘歷史、不忘初心,極大鼓舞了全國人民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而奮斗。

以江澤民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注重歷史教育,強調青少年是社會主義接班人,要加強青少年歷史教育,弘揚愛國主義精神。1990年5 月,江澤民在首都青年紀念五四報告會上提出,“全國人民特別是廣大青年,都要認真學習和了解祖國的歷史尤其是近代以來的歷史”[4]。江澤民強調黨史研究的現實針對性,要銘記過去、聯系現實,1996 年,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七十五周年座談會上明確指出,“一個民族如果忘記了自己的歷史, 就不可能深刻地了解現在和正確地走向未來”[5]。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強調做好青年黨性教育,發揮黨史思想政治教育功效。

以胡錦濤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提出“以史育人”,強調以史鑄魂、立德樹人,指出“廣大黨史工作者擔負著以史育人的重大責任”[6]。胡錦濤倡導在學習黨史中堅定理想信念,2006 年7 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把學習中國革命史與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緊密結合起來?!盵7]。胡錦濤強調要善于總結經驗,正確傳承歷史,2007 年,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強調,“改革開放偉大事業是以建立新中國、取得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偉大成就”基礎上進行的[8],深化了對黨史的認識。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強調以史鑒今、以史育人,開創更好的未來。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著力將“四史”打造為青年學生的必修課,明確提出強化“四史”教育,強調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黨的建設不能脫離歷史。2019 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上海時,數次提醒高校青年要研讀“四史”,以史凝力;強調青年要學好歷史必修課,汲取歷史經驗。2021 年3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學習黨史、國史,是發展各項事業的必修課[9]。青年學子要把握歷史規律,形成大歷史觀,塑造宏大視野。2022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持續抓好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宣傳教育,引導人民知史愛黨、知史愛國,不斷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盵10]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加強“四史”育人與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相融相通,全面構建了新時代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

形成“四史”學習譜系,做好“四史”育人與思政課程的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實現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的同頻共振,堅定青年學生投身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的理想信念,是做好高職院?!傲⒌聵淙恕惫ぷ鞯念}中之義。

2.2 價值機理

確保思政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精準科學地在思政教學過程中用明、用好、用活歷史知識,增強青年學生“四個自信”,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國家育人育才的目標追求,這既是“四史”育人責任擔當,也是思政課教學目標。

2.2.1 增強青年學生四個自信

“四史”育人立足于服務現實,著眼于增強大學生的“四個自信”。在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各種思潮相互交織、相互激蕩的新時代,我國要更加主動推動青年學生堅定中國自信。

“四史”學習的強化,讓青年學生清晰認識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建設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面對西方列強侵略、封建官僚壓迫,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艱苦奮斗,經歷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四個階段,推翻了三座大山,最終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后,中國共產黨繼續探索實踐,進行了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得以在中國建立。隨后中國共產黨又進行改革開放,創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而使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正是有了無數革命先輩的無私奉獻,才有了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堅定“四個自信”,是對中國革命精神的弘揚和延續。對于高職院校教育而言,要從“四史”中汲取智慧、力量,使青年學生增強“四個自信”,激發民族認同感與國家自豪感,為時代復興培養更多勇擔重任的青年戰士。

2.2.2 以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目標

任何政黨都有政治屬性,政黨是否先進,很重要的一點,在于其同廣大人民群眾的關系如何,是不是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是不是代表歷史前進方向?;赝袊伯a黨百年奮斗史,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時期,中國共產黨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打土豪、分田地,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國,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開啟了中國歷史發展新紀元。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共產黨帶動人民“錢袋子”鼓起來,實行改革開放,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率領人民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新時代,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成為了我國主要矛盾,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目標成為了中國共產黨新的奮斗動力。同物質文化需要相比,美好生活需要的內涵、外延更廣。美好生活涵蓋了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多方面多層次,既追求全方位的物質文明,也要實現高質量的精神文明。然而隨著人們精神需求多樣化特征的呈現,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現代社會,精神危機開始常態化,焦慮、迷茫、空虛、抑郁等問題時有發生。加強“四史”教育,用老一輩先驅者的崇高理想信念、堅定革命精神、艱苦奮斗精神等破除青年思想迷霧、激發青年建設社會主義的熱情,鼓舞新時代的高職學生積極向上、努力奮斗,耦合共生、萬眾一心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2.2.3 為國家育人育才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到 “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性問題。而人才培養包含了育人和育才兩方面,兩者相互統一、相互促進,其中育人是本,立德為育才之首。加強 “四史”學習是做好職業教育育人育才工作的重要渠道。

“四史”育人的根本原則是要堅持正確導向,篤定奮進方向。以立德樹人為中心任務,高職院校要認真思考“為什么加強四史育人”“進行什么樣的四史教育”以及“怎么將四史育人做得更好”這三個基本問題。青年學生在思政課“四史”學習過程中,切實理解歷史和人民為什么選擇中國共產黨,為什么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學思踐悟中認識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更加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決心;在細照篤行中增強政治、行動自覺,激發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實現以史鑒今、資政育人,匯聚起奮進新征程、實現新突破的強大新生力量。

3 打通高職院校思政課中“四史”育人的“最后一公里”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八氖贰睂W習教育,不是簡單純粹的理論灌輸,而是要與加強愛國主義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貫通起來[11],讓青年學生在梳理黨和國家的發展脈絡中,樹立正確的歷史觀、站穩政治立場。高職院校要充分彰顯思政課教學主陣地作用,構建常態化學習機制,多角度多方位打通 “四史”育人的“最后一公里”,培養造就堪當時代重任的“本色接班人”。

3.1 把握教育精準性,重視思政課堂育人主陣地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思政課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肩負著為黨育才、 為國育人的時代重擔。高職院校要將“四史”教育與思政課有機融合,積極引領新時代大學生“聽黨話、跟黨走”,真正實現“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

3.1.1 接受主體差異性,針對性設計教學內容

人創造了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了人。不同專業、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經歷的學生,對“四史”的認知水平、領悟能力也存在不同,教師要依據學習主體的思想動態、行為模式以及需求偏好,發揮教學系統性與靶向性作用,有選擇地將“四史”元素融入思政課中,精細化、具體化展開“四史”教學,實現對人、對事的精準化,達成“供”與“需”的對接,實現教育效果的最佳化。

3.1.2 抵制錯誤歷史思潮,樹立科學歷史觀

知史而愛黨、知史而愛國,“四史”積淀著深厚的價值底蘊,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在思政課教學中,高職學生通過熟知“四史”,可以汲取不斷前進的經驗和力量,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強政治免疫力、思想定力,認清反馬克思主義思潮的實質,樹立正確的時代視野和歷史眼光。

3.1.3 創新教學方式,實現趣與信統一

“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線是動態的”[12],要與時俱進、走近學生,寓教于樂,打破教學短板。教師可以采用啟發式教學,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調動學生的主體探究性,使其在積極進取中筑牢理想信念,練就建功立業真本領;借助多元教學手段,除了傳統理論授課外,還可開設“四史”專題講座,邀請革命英雄和學生面對面進行情感交融,靈魂觸動,以“榜樣的力量”鍛造高職學生的民族血性,培養繼往開來的“精神血脈”;發揮網絡育人功效,打造“四史”短視頻、創設“四史”公眾號、開設MOOC 混合式教學模式,多途徑全方位拓寬育人平臺,激發學生投身未來與建設社會主義的熱情。

3.2 深挖紅色資源,積極開展“第二思政實地課堂”

“四史”育人輸出成效評價要以CIA(Continuous Improvement Assessment,持續改進評價)為基礎,遵循公平與效率相統一、目的與手段相統一的原則,構建一個全方位、全過程的“評價—反饋—改進”育人機制。評價采用自評、互評、多主體參評的模式,激發各主體的參與積極性,形成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評價格局,減少單一主體評價的主觀、隨意,確保評價結果的客觀性、科學性、公正性;進行選擇評價、論述評價、表現評價及交流評價,拓展常態化廣度、深度、效度多方互動,在深層次溝通中及時發現問題、診斷問題、解決問題,達到以評促改、以評促建,力求教學相長,推動“四史”育人的可持續發展;設置公開透明的后設評價,評價結束后,以育人成果為導向,對評價各環節各流程展開系統全面的分析,精準實施流程反思和流程優化,增強評價程序的針對性、規范性、權威性,凸顯教育評價指揮棒功能,保障“四史”滲透教學向縱深高質量發展。

3.2.1 開展實地教育,創設體驗式教學

史料是歷史遺留的印記,記錄著真實的過去。激活大學生學習“四史”的內生力,高職院校要善于挖掘與探索“四史”資源,組織學生參觀人物舊居、紀念館、博物館等,通過鮮活的革命遺跡,歷史文物,“讓紅色遺跡活起來”,使學生在實物展覽、實地緬懷、現場教學中,深刻理解中國道路的艱辛不易,增強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的青年擔當。

3.2.2 講好中國故事,增添歷史寬度。

中國故事是中國精神的外在彰顯,蘊涵了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教師要厚植愛國情懷,從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歷程與民族復興道路的探索中挖掘素材,將中國故事與中國歷史有機融合,用實事求是的態度展開以“四史”為中心的敘事教育,讓學生在故事中汲取真理營養、感受家國情懷、理解制度優勢、樹立政治認同、堅定社會主義信仰,激發青年學生繼續沿著中國道路前進的信心和勇氣。

3.2.3 推進“四史”教育,賡續紅色血脈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實踐是理論之源。高職院??梢砸試鴳c節、“七一”“五四”青年節等重大紀念日為切入點,開展“重走長征路”“再上井岡山”等系列愛國主義教育實踐活動,組織“紅歌比賽”“四史常識搶答”等競賽活動,引導學生在重溫歷史中體悟初心使命、“吃透”紅色基因,實現理論入心入腦入行,在學思踐悟中學真知、悟真諦、長本領。

3.3 強化頂層設計, 建立常態化學習評估機制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八氖贰苯逃且粋€長期性、聯動性工程,高職院校要統籌謀劃、統一部署,讓大學生持續深入鉆研,認真學習和領悟“四史”,增強判斷力、創新力和執行力,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大局觀、角色觀,在歷史自覺和歷史擔當中堅定青年道路自信、汲取前進動力、賡續紅色血脈。

3.3.1 通力合作,推動多元主體協同參與

“四史”育人是整體性教學工作,學校各部門要科學分工,系統整合。高校黨委作為領導主體,要帶頭落實“終身學習”理念,堅持思想建黨、理論強黨,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學好“四史”的重要論述,不斷提高理論自覺,做到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育人各主體要發揮“四史”育人聯合培養職責。任課教師要彰顯生力軍作用,要樹立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意識,自覺承擔起“四史”育人主力軍教學重擔,深入挖掘所授課程中蘊涵的紅色歷史文化資源,引導青年學生堅定歷史自信,樹立起“大歷史觀”,激發學生為“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不斷前行拼搏的內驅力。各院系要明確支撐輔助功效,作為時常接觸學生群體的主體,要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時反饋大學生成長內在需求,協助任課教師展開“四史”精準化、定制化教學。高職院校應打破壁壘,營造常態化育人環境,將“四史”教育滲透校園文化活動中,營造潤物無聲學習氛圍;采用情景教學法,設立“四史”藝術節,打造“四史”小劇情,因勢利導,潛移默化,讓青年學生在角色扮演中走近歷史,瞻仰英雄;建立“四史”文化帶,結合校本特色,將“四史”教育與學校歷史、校訓校風相融合,整合校內教育文化資源,形成具有品牌效應的校園“四史”文化風、文化墻,達成“其來也漸,其化也速,其入也深”的育人效果。

3.3.2 成果導向,構建動態監督評價機制

“四史”育人輸出成效評價要以CIA(Continuous Improvement Assessment,持續改進評價)為基礎,采用自評、互評,多主體參評的模式,進行選擇評價、論述評價、表現評價及交流評價,發揮教育評價指揮棒功能,保障“四史”滲透教學質量。

“根本固者,華實必茂;源流深者,光瀾必章”[13]。歷史是真理的最好詮釋,從“四史”學習中汲取力量、堅定前行,重在認清和把握“四史”發展的歷史機理和價值機理,回望過去,看成敗、鑒得失、知興替,明來往,堅定政治立場。高職院校要打好培根鑄魂“組合拳”,真正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培養出有理想、有擔當的時代新人。

猜你喜歡
四史黨史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第一次學黨史
黨史告訴我們什么?
百年黨史的重要啟示
黨史上的今天
小主播上微課 團隊員學四史
遇見“四史” 圖說“第一”
隊史連“四史”
《聊齋志異》與前四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