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區分性評價理論的教學評價方法研究

2024-01-05 05:42李改靈黃韜王立輝
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區分評價教師

李改靈,黃韜,王立輝

(陸軍軍事交通學院,天津 300161)

提高教學質量是高等教育發展的核心任務。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之一,其教學水平與教學的有效性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進而影響人才培養的質量和高校的發展水平??茖W有效的教學評價,能夠引導和促進高校教師教學的順利實施,激發教師教學創新的熱情,推進教學改革,進而推動高校整體教學理念和教學質量的提升。

1 高校教師教學評價的特點

通過優化教師教學評價體系的路徑、方法、措施,增強教師教學評價體系的載體功能,不斷提升教師教學評價體系的效能,是加強大學教師治理體系建設的重要課題,也是新時期大學治理能力建設的重要考量。高校教師教學評價具有以下特點:①滿足教師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求。通過激發教師的發展內動力,建立高質量發展的目標愿景和通道,讓教師能人盡其才。②實現師資隊伍建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目標。高校教師評價體系建立的目的是增強教師教學、科研等核心工作能力,這就要求將增強師資隊伍發展活力作為體系建設的重心。③增強教師教學評價的階段適應性。要使教學評價機制能夠有效促進教師職業發展,在建立教學評價機制時,就必須要考慮不同層次、學科教師的特點和差異性,增強教師發展階段的適應性,進行一體化系統規劃設計。④促進教師群體的協同建設。高校教師的角色既有對學生的教學任務,也有科研和社會服務等任務,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師對一流大學的能動作用,就要充分考慮學校管理者、教師、學生、督導等不同教學參與者的需求,推進教師群體發展的協同建設。

2 國內外大學教師教學評價研究現狀

2.1 國外研究現狀

目前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通過構建多元化的評價指標體系,依靠獲得認證的外部組織,采用比較科學和完善的教學評價制度對教學進行公平公正的評價。在評價考核中,強調包括專家、學生、教師等多方主體的共同參與,強調定性與定量的結合,注重教學全過程的評價,與此同時強調教師的自我評價和發展性評價[1]。

新加坡以教學績效的考核為出發點,站在教學專業的角度,充分考慮教師的特殊性,建立了包括教師能力考核和教師個人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在考核過程中充分信任教師的專業能力,對不同級別的教師采用不同的考核標準,規劃了不同的職業發展路徑[2]。

美國加州大學在對教師教學行為進行評價時,強調教學評價貫穿于教師生涯的始終,重視教學過程的有效性和教學評價主體的多元性,注重教師自身反思和自我評價的積極作用,采用定性的方式對有效教學進行闡釋,并采用量化的手段對教師提供的材料和各方評價數據進行匯總,最后對于結果的運用強調監督、保障和激勵多重效果的有效發揮[3]。

2.2 國內研究現狀

楊化玉[4]針對當前教學評價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深入調查,并從有效教學的視角提出了有效教學評價的指標和內容,總結完善了有效教學制度的改進措施。曾穎[5]從教學競賽的視角,明確了有效教學的內涵和標準,采用案例分析和專家訪談的方法確立了融合多方觀點的有效教學評價指標體系框架。劉振[6]對軍隊院校課堂教學評價的內容進行界定,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確定課堂教學評價的主要因素,并采用模糊綜合評價方法和灰色綜合評價模型對實際的課堂教學展開評價,并對所建立的模型有效性進行檢驗和確認。周景坤[7]認為當前的高校教學評價中存在著“重管理輕發展”“重結果輕過程”“衡量尺度單一,無法體現教師差異”等問題,通過分析各種評價制度的優缺點,根據教師的資歷、教學能力等將教師分類,建立教師區分性評價的指標和方法。黃海鋒[8]探討了“基于結果的管理”方法在教學評價中實施的可行性和實際意義,從教學設計的合理性、教學實施過程的有效性以及教學成果規范性等角度建立針對教學有效性的評價標準。

3 教師教學評價現存的主要問題

目前多數高校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善和科學的教師教學評價體系,在對教師教學能力的考核和提升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在實際操作中,現有教學評價仍存在許多問題需要解決,突出表現在以下方面[9]:

(1)評價對象缺乏科學分類區分。高校教師類型多樣,教師的自身經歷和學歷層次都各不相同。在設計教學評價指標時應該針對不同類型的教師以及不同特色的課程作出區分,從而科學合理地對教學工作做出有效評價。當前的教學評價指標忽略了個體間的差異,采用相同的方案和統一的標準對全體教師進行評價,不能滿足不同層次、不同學科教學評價的實際需要,造成了教學評價結果的“區分性缺失”。

(2)教師自身缺乏評價參與。教師是教學工作的實施者,在教學評價過程中處于主體地位。在現有的評價機制下,教學行政管理部門按照事先規定的考核條款對教師進行機械評價,忽略了教師自身參與的對標評價,致使教師在教學評價中參與度不高、熱情不足,難以做到有效的自我反思。

(3)評價指標缺乏合理匹配??茖W的評價指標和方法是教學評價順利實施的前提和保障。在制定教學評價指標時,要進行廣泛調研,積極聽取教師、督導等各評價主體的意見。目前,大部分院校的教學評價中針對教師教學效果的具體評價指標比較籠統,且多以定性的指標進行展示,效果評判由各評價主體根據自身主觀判斷進行整合,因而無法有效評價教師的真實水平。

(4)評價結果缺乏改進應用。教學評價的真正目的是通過對教師教學工作進行科學且客觀的評價與分析,找出教師自身的教學短板,督促與幫助教師對自身工作進行反思、總結與改進,調動廣大教職員工積極性與創造性。目前的教學評價主要是將教師在過去工作中的表現作為判斷其能力優劣的標準,并作為獎懲等后續工作的重要標準。評價工作止步于將評價分數反饋給教師,無法幫助教師找出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未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培訓,不利于激發教師的獲得感,不能有效促進其教學能力和專業素質的提升。

4 教師教學區分性評價體系

教師教學的區分性評價是在充分融合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師專業發展目標、注重成果導向的基礎上,對現有的評價方法按照教師角色、能力水平、發展階段等因素進行區分性評價設計,使教師通過教學評價與自評,及時調整工作方向和努力目標,達到自身教學能力的提高。圖1為教師教學的區分性評價思路,通過在原有的評價模式基礎上加上發展性評價、質化評價等手段實現評價模式的創新。

教師教學的區分性評價理論的創新成果包括:

(1)樹立人性化的評價導向。評價工作立足于教師的未來發展,幫助教師查找自身工作的薄弱點和發力點,著力解決“我在集體中所處的位置”“我今后的發展方向”和“我將怎樣實現教學能力提升”三個問題,將懲罰性評價與發展性評價相結合,達到教員專業發展和學校教學管理的雙贏。

(2)構建多元化的評價主體。將自評和他評相結合,建立一個融合同行、學生、自身、專家多方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制度,以使評價結果更加全面和準確。在區分性評價方法中,評價結果不是各方評價結果的平均和線性疊加,而是通過科學的評價方法達成多方公認的、一致性的看法,達到促進教師主動發展的目的。為了保證評價結果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應對評價主體進行有效培訓,使其準確把握評價的標準尺度。

(3)完善多維化的評價內容。由于教學工作具有復雜性和動態性等特點,難以通過單一的互動次數、學生分數等簡單指標對教學效果進行準確而全面地描述。教師教學能力的評價需要將量化和質化的手段相結合,通過采用課堂觀察法、教學全過程考核、面談交流等多種方式,對教師教學新理論的掌握、教學新手段的實施、教學效率與效果等進行全方位考核。

(4)實施多樣化的評價方法。單憑制訂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無法保證教學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和準確性。只有引入多種科學、有效的評價方法才能使得評價結果更加具有說服力。評價過程中,應將個人發展與學院發展的目標進行有效融合,關注團隊評價,倡導“同伴互助”,發揮集體優勢,提高全校教師的整體教學水平。

5 教師教學區分性評價框架

在區分性教師教學評價方法中,既要考慮高校、專業群及專業的總體教學質量提升的硬指標的實現,也要根據相關教師和課程、科研等實際情況確立不同的評價標準,采取多種方式相結合的評價模型,按照教師角色設置的不同,建立如圖2所示的教師教學的區分性評價框架,其核心理念表現為:

圖2 教師教學的區分性評價框架

(1)堅持按照學校師資隊伍實際的教師區分化。通過結合教師的入職時間、能力特點、承擔崗位任務等要素對教師進行分類,并分別設定評價指標和制訂培養計劃,充分考慮教師能力的差異和成長潛力,提高評價體系的合理性和針對性。

(2)堅持關鍵基礎能力與動力的雙重驅動。緊密圍繞師德、學識、教學三個關鍵基礎能力,通過針對性的培養、鍛煉計劃提升教師的能力,同時通過賦值科研與轉化的探究和創新為三個關鍵基礎能力培養和跨越式增長提供動力。

(3)堅持圍繞育人和創新發展主線不動搖。為了實現高校教學育人高質量和教師創新發展的核心目標,在建立評價模型和具體機制時要統籌考慮評價建立的機制條件和配套措施,特別是要突出師生學習共同體的建設,實現共同發展。

(4)堅持培養載體和成果量化評價相結合。培養載體和成果的量化評價是為了使教師培養工作有可操作的抓手,有利于增強教師自身的使命感,防止出現培而無果的現象,通過有效評價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高質量發展。

(5)堅持教師分類分階段的評價。教師的能力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增強評價機制的長期韌性,促進教師的持續發展。在制定相關評價制度時要根據學校的發展規劃和目標、教師的實際水平和發展階段,對教師的教學工作進行分類分階段評價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動態優化。

(6)堅持教學主體一體化激勵。學生的培養質量和教師教學水平是衡量學校辦學質量的最好標度,將教師的發展和學生的發展進行一體化設計和同步推進,是建立有效教學評價必須堅持的底線和原則。只有這樣,教師的有效評價才是科學的教學評價。

6 教師教學的區分性評價實施路徑

圖3為教師教學區分性評價構建路徑,其具體實施步驟為:

圖3 教師教學的區分性評價方法構建路徑

(1)教學預期成果分析與分解。為了使全校教學預期目標更好地映射到教學評價各環節、各指標中,可采用工作分解結構(WBS)法,通過樹狀結構的形式將教學目標進行逐層分解,明確教學全過程中不同的評價任務和特點,做到上下溝通有效、各角色任務清晰。

(2)教師區分性評價理論。差異化是教師主體的自有特性。區分性評價能夠更真實地反映教師的工作實效。教師區分性評價理論中,根據教學背景、教學經歷、教師的職業階段,將教師進行科學分類;充分考慮不同類型教師的能力需求和利益訴求,建立具有差異性和針對性的評價指標體系。

(3)教學評價指標體系。通過專家咨詢、問卷調查、資料獲取等多種方式進行教學評價指標的構建,在此過程中尤其要注意傾聽教師和學生的聲音。初步采集的指標集可能是無序、冗雜的,可采用親和圖的方法將相近的指標進行歸納合并,構建一個層次合理、簡潔明了、科學全面的教學評價指標體系。

(4)教學評價實施方法。在教學評價過程中,綜合反饋反思法、層次分析法、360度績效法等多種方法,對被評價對象的教學全過程進行評價。教學評價結果要以量化數據和定性說明相結合的方式,呈現教學評價單項與整體得分,使評價結果更具有指導性和方向性。

(5)教學評價結果運用。教學評價結果的運用不能止步于對過去教學工作的終結性考評。為了充分發揮教學評價的效能,需要對評價數據進行分析與挖掘,讓教師根據反饋的結果進行自我反思,確定改進方向,使評價工作切實達到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根本目的。

7 結論

本文將區分性評價理論引入教師教學評價體系,以解決目前教學評價中評價結果區分性不足、評價對象參與度不夠、評價指標匹配不合理、評價結果運用不足等問題。在教學區分性評價體系中,通過將整體目標進行分解和映射,充分考慮院校自身發展階段的實際情況,構建能夠充分融合各種定性和定量數據的科學評價方法,實現個人教學能力的提升與學校教學質量發展的統一,增強院校教師發展的現代化治理能力;根據教師所處的職業階段對其科學分類,結合調研和專家咨詢等多種方法建立多維度指標的教師有效教學的區分性評價體系,綜合運用層次分析法、360度績效法等多種方法,通過對評價結果進行充分挖掘和運用,實現師生學習共同體的教學質量的全過程多維度評價,并構建教師能力動態優化改進機制,以幫助教師進行自我反思,提升自身專業發展。

猜你喜歡
區分評價教師
區分“旁”“榜”“傍”
你能區分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嗎
最美教師
中藥治療室性早搏系統評價再評價
教師如何說課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教你區分功和功率
基于Moodle的學習評價
罪數區分的實踐判定
圓我教師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