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公科”背景下公安院校教師實戰化教學勝任力模型建構與賦能策略

2024-01-06 04:09
浙江警察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勝任公安融合

薛 姣

一、問題的提出

在社會數字化轉型的新背景下,社會問題變得日益復雜化,網絡社會治理已經成為當前公安機關關注的焦點?;趯Ξ斍胺缸镄蝿莺蛯W科交叉融通態勢的判斷,在教育部“新文科”“新工科”等“四新”建設的理念指引下,浙江警察學院等公安院校創造性地提出了融合公安學和公安技術學的“新公科”理念,并通過學科融通、科教融合、警教融合、內外聚合等方式,探索出一條培養“更加忠誠可靠、更加專業敬業、更加融通復合”的新公安人才的新路子。(1)參見金誠:《面向社會數字化轉型的“新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公安教育》2022年第9期。從本質上來看,“新公科”建設是回應公安行業實際需求的人才供給側改革,“實戰、實用、實效”是其根本導向,實戰化教學是優化新公安人才培養的根本途徑。(2)參見金誠:《基于“新公科”理念的公安實戰化教學新體系構建》,《公安教育》2023年第5期。

教學勝任力是高校教師崗位勝任力的核心組成部分,(3)參見祁艷朝、于飛:《高校教師勝任力模型的思考》,《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年第9期;參見何齊宗、熊思鵬:《高校教師教學勝任力模型構建研究》,《高等教育研究》2015年第7期。強調教師在特定的教學崗位中所具備的能夠成功實施教學的各類特征,包括專業知識、教學技巧、教學態度、人格特質、職業價值觀等。(4)參見陸慧:《高等學校教師崗位勝任力評價指標體系及勝任力行為特征研究》,《現代教育管理》2021年7月。已有的研究表明,教師教學勝任力與學生發展之間存在密切聯系,不僅能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還能在學生的社會、情感和道德層面產生深遠影響,提高學生適應社會急劇變化的核心競爭力。(5)See Filmer, Herbig: Effectiveness of Interventions Teaching Cross-Cultural Competencies to Health-Related Professionals with Work Experience: A Systematic Review, Journal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The Health Professions,2018,213-221. See Ramesh, Raju, Reddy, Krishnan, Biswas, Umamaheshwari: Perception of Teaching Competencies by Administrators, Faculty and Students of Indi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an Assessment of Faculty Training Need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ducation &Extension,2019,337-359.參見邱百爽、章昊、張穎:《高校教師雙線混融教學勝任力調查》,《開放教育研究》2023年第4期;何齊宗、趙志純:《高校教師教學勝任力的調查與思考》,《中國大學教學》2018年第7期。在“新公科”建設背景下,公安院校教學勝任力應逐步向實戰化教學勝任力發展。然而,前期調研發現,教師實戰化教學能力與“新公科”人才培養需求之間存在明顯的不適配,直接影響了“新公科”理念在課堂的實踐和效果。(6)2023年6月至11月期間,浙江警察學院教務處以“新公科”為視角,開展了對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中國刑事警察學院、江蘇警官學院等10所公安本科院校的“實戰化教學”專項調研。調研發現,全國公安院校教師群體中尤以青年教師為代表的最顯著問題是缺乏對警務工作實踐的深入了解。由于目前公安院校教師隊伍中的專任教師大多來自普通大學,雖然具有多元化的學緣結構,能為教學提供豐富的學術資源和專業知識,但教師相對欠缺公安實踐經驗及主動參與實戰的動力,一些專業核心課程的教師也嚴重缺乏對公安實戰的了解,對于公安業務的認識完全依賴于書面資料。專任教師普遍存在教學與公安前沿和工作實際貼合不夠緊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結合得不夠緊密,主動創新教學與融入實戰的動力不夠強勁等問題。另一方面,一些教齡較長的資深教師,由于多年未參與警務實戰活動,導致教學內容在實戰針對性和適用性方面存在明顯不足,甚至有脫離實際的問題,加之資深教師知識結構呈現出老化、單一和狹窄的特點,導致這些教師難以緊跟學科、技術前沿,從而同樣影響這些教師在新時代背景下的實戰化教學勝任力。本文以扎根理論為主要研究方法,剖析在“新公科”建設背景下構成公安院校教師實戰化教學勝任力的關鍵要素及相互關系,并在此基礎上構建理論模型,進而從對策層面提出建議,以期為公安院校教師專業發展提供參考。

二、研究設計

扎根理論(Grounded Theory)有別于傳統思辨或量化研究的研究方式,其不依賴于先驗的理論框架或大規模數據分析,而是通過對采集的代表性資料進行持續的比較、分類和整合,從實際文本中抽象出相關概念、關系和維度,進而構建與研究對象高度相關的新的理論框架。(7)參見[美]安塞爾姆·施特勞斯、[美]巴尼·格拉澤:《發現扎根理論:質性研究的策略》,謝娟譯,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2022年版,第1—10頁?!靶鹿啤北尘跋碌慕處煂崙鸹虒W勝任力是公安高等教育研究中的新興主題,相關研究的數量較少。借助扎根理論進行探索,一方面,能夠降低對已有研究的依賴,并通過自下而上的方式實現從實踐領域代表性資料到理論領域關鍵要素的轉換;另一方面,依托對研究資料來源的包容性與個體經驗的整合,能夠有效保障研究的系統性與全面性。

(一)研究方法

在具體的研究過程中,本文遵循以下邏輯展開分析與論述。首先,通過訪談收集相關數據,開放地接納其中的多元觀點,并基于數據進行解讀,了解教師們在“新公科”教育教學改革及實戰化教學中的經驗和觀點;其次,對訪談數據進行編碼,將其中包含的關鍵詞和主題進行分類和歸納,逐層揭示公安院校教師在“新公科”背景下具備實戰教學勝任力的關鍵要素;第三,根據編碼結果構建適合當前公安院校教師實戰化教學勝任力的理論模型,并解釋關鍵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最后,基于理論模型提出專門性的提升對策。

(二)研究對象與數據收集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包括公安院校的學校領導及教師教官群體。其中,針對公安院校的學校領導,本研究通過收集其公開場合發表的講話等方式獲取數據;針對教師和教官群體,本研究通過深度訪談獲取數據。為確保訪談樣本的代表性和多樣性,增強數據的可靠性,在教師群體的對象選擇上,挑選了在“新公科”領域具有深刻理解、教學水平高、業務能力強、有相關改革經驗的“關鍵少數”。在教官群體對象上,挑選了公安實戰經驗豐富,有駐校教官經歷且教學效果好基層民警。同時,也考慮在教齡、性別和職稱等方面的均衡性,有傾向性地選擇了擁有高級職稱或博士學位以上資歷的教師,并盡可能涵蓋公安學、公安技術學、網絡空間安全等多個學科領域。經反復篩選,最終確定18名教師和5位教官為訪談對象。(見表1)其中包括全國優秀教師1名、省部級教學名師3名和省部級優秀教師5名,省部級教學比賽一等獎以上獲得者4名。在確認受訪對象意愿和基本信息后,圍繞研究主題以半結構化的形式開展訪談,所有訪談均在獲得受訪者明確同意的前提下進行。實際訪談時間為54至89分鐘,平均訪談時長為57分鐘。訪談結束后,研究團隊對實地訪談錄音進行了詳細轉錄,最終確定了23篇訪談文本和5篇公開講話稿為分析樣本,總計8萬余字。不同來源資料均經過三角驗證法驗證,(8)三角驗證法(Triangulatim),也被譯為三角交叉法、三角互證法、三角測量法等。三角驗證法是一種研究策略,即用至少2種研究方法來考察和分析同一問題并用不同方法得到的結果進行相互驗證,以達到增強結論穩健性和可重復性的目的。最后由Nvivo 11 Plus軟件進行深度分析和編碼。

表1 受訪者基本信息一覽表(共23人)

三、基于扎根理論的實戰化教學勝任力模型構建

本文對訪談文本等資料進行梳理,按照開放式編碼、主軸編碼和選擇性編碼三個步驟進行。(9)參見[美]約翰尼·薩爾達尼亞:《質性研究編碼手冊》,劉穎、衛垌圻譯,重慶大學出版社2021年版,第16—23頁。其中,開放式編碼是扎根理論的起點,是對原始資料逐字逐句進行編碼、標簽、登錄,從原始資料中發展初始概念、提煉范疇;主軸編碼是將開放式編碼得到的各個概念進行梳理和整合,從而形成更加系統化、合理化的理論框架;選擇性編碼是在主軸編碼的基礎上進一步篩選核心概念并與其他概念整合,發掘其中的邏輯關系。(10)See Corbin &Strauss. 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Techniques and Procedures for Developing Grounded Theory (4th ed.). Sage Publications,2015.本文嚴格按照上述三個步驟開展,進而建立實戰化教學勝任力理論模型,并在研究過程中不斷提煉和修正理論,直至理論達到飽和狀態,即不再產生新的概念。

(一)實戰化教學勝任力的關鍵要素及相互關系

1.開放式編碼。在開放式編碼階段采取了對28份文本逐字逐句的詳細分析方法,綜合567條有價值的原始語句,最終衍生出68個初始概念,如“跨學科知識”“從實踐中發現問題”“人際洞察力”等。限于篇幅,本文僅按訪談資料編號順序展示部分初始概念和原始語句。(見表2)初始概念又進一步提煉、聚攏,形成更具概括力的“初始范疇”,最終得到14個“初始范疇”,如“警教融合”“關注實戰”“研究實戰”“理論性知識”等。

2.主軸編碼。主軸編碼是基于不同范疇間的包含關系進行的進一步提煉,具體做法是:先挖掘范疇的特性和內涵,再找出不同范疇之間的潛在邏輯,建立起邏輯聯系提取出“主要范疇”,并放回原始數據比照檢驗,確保主要范疇的完整性、周延性和邏輯性。在綜合考量概念維度間的相似性、分層性等因素后,共精煉出4個主要范疇,分別是“公安實戰問題意識”“多學科融合知識結構”“實戰化教學綜合技能”和“自適應持續發展能力”。(見表3)上述所提煉出的四個主要范疇也就是實戰化教學勝任力的四個關鍵要素。

表3 相關范疇一覽表

第一,“公安實戰問題意識”是提升教師實戰化教學勝任力的“羅盤”,具有導向性作用。在訪談中,多位受訪者強調了問題意識在“新公科”中的重要性,認為它不僅能幫助教師設計貼近實戰的課程,還能讓學生學會如何將書本知識靈活應用于現實工作中,實現知行合一?!靶鹿啤睂崙鸹虒W的問題導向,從根本上說就是面向真實世界,面向實戰所需,面向問題解決。然而,現代社會中存在知識碎片化的趨勢,專業細化可能導致理論知識與社會發展需求之間的脫節問題。(11)參見趙奎英:《試談“新文科”的五大理念》,《南京社會科學》2021年第9期。在公安實戰問題意識這一“羅盤”的指引下,教師可以更有策略性和方向性地優化自身知識結構和體系,保持發現問題的敏銳性,能夠發現具有現實意義、創造意義和討論價值的問題,(12)參見周宓、李瑛:《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非教學性備課路徑探析》,《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6年第5期。使其往更加貼近實戰需求的方向轉型升級,更利于解決現實執法中碰到的復雜問題。同時,帶著實戰問題意識去積累素材、案例、教案以及進行教學,總結提煉公安實戰工作中解決復雜問題的成功案例,可以增加課堂教學的實用性、復合性和高階性,更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創新思維和實戰素養。

第二,“多學科融合知識結構”是提升教師實戰化教學勝任力的“船體內部”,是教師教書育人的基礎條件,也是“新公科”區別于傳統教育教學理念在教學上最典型的體現。(13)參見毛成、趙春魚、李一星:《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院校個性化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以中國計量大學工科試點班為例》,《中國大學教學》2022年第4期。訪談者普遍認為,跨學科知識結構類似于公安工作的多功能工具箱,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多角度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應對復雜情境的技能,不僅充實了學生學習內容,還激發了師生的創新思維。事實上,任何一個學科都是由與其他相關學科之間存在的時空關系和網絡環境交集而形成的特定場域。(14)參見[法]皮埃樂·布迪厄:《實踐與反思:反思社會學導引》,李猛、李康譯,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版,第133頁。學科專業的邊界并非一成不變,新的學科專業一直試圖從原有的學科中脫離出來。(15)參見孟照海:《制度化與去制度化:世界一流學科建設的內在張力——以美國芝加哥大學社會學為例》,《中國高教研究》2018年第5期。面對行業交叉、犯罪交叉、學科交叉、技術交叉等錯綜復雜的問題時,任何單一學科都無法支撐公安專業課程的教學。(16)參見張敏、費敏捷:《“新公科”背景下資金查控能力培養路徑探索》,《浙江警察學院學報》2023年第3期?!靶鹿啤笔怯缮鐣洕兓寗拥墓灿四J降母镄?。隨著社會經濟逐步復雜化、多元化,公安工作中遇到的跨學科、綜合性的問題日益突出,迫切需要既懂業務又懂技術,科技素養高、法治意識強、綜合能力強的復合型警務人才。因此,教師需要具備多學科交叉復合與實際公安工作需求相結合的知識結構,才能有效支撐厚基礎、寬口徑、重交叉、強實踐的“新公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17)參見潘鎮、李金生、王麗萍:《新文科理念下文科實踐教學的探索與創新》,《中國大學教學》2022年第6期。這種交叉復合型知識結構能夠讓教師以更寬的視角,更有效和生動的方式開展實戰化教學,進而強化對實戰問題的敏感性和關注度。具體而言,教師所需的知識不應僅是本學科內,而是要廣泛融合與之相關的教育學、心理學、信息技術等多學科領域,以及對公安業務知識、公安工作方法等實踐性知識的了解,同時要掌握人工智能等教育技術最新工具性知識。(18)參見羅強:《智能時代教師知識結構的發展框架及其實現路徑》,《現代教育技術》2022年第32期。

第三,實戰化教學綜合技能是教師實戰化教學勝任力的“船體外觀”,是“新公科”建設目標落實于課堂教學的直觀呈現。訪談中,多位教師強調了將實戰融合與轉化進教學對課堂效果的重要性,這實際上就是實戰化教學技能的關鍵體現。與其他三個要素不同,在實戰化教學勝任力中是一種顯性和綜合體現。(19)參見陸慧:《高等學校教師崗位勝任力評價指標體系及勝任力行為特征研究》,《現代教育管理》2013年第7期。在教學技能上,對教師的要求包括實戰課程設計能力、課堂組織駕馭力、語言表達能力、體悟學情的共情力、學業考核評價能力等諸多方面。這種外顯性體現是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既有“公安實戰問題意識”的導向作用,也有教師“多學科融合知識結構”的基礎,再通過教師“自適應持續發展能力”將內隱性要素更好地轉化、融合和體現至具體課堂教學活動中,要從課堂設計的角度考慮實戰素材在教學中的取舍和設計,也要從新公安人才培養的角度,考慮與之匹配的實戰化教學案例和教學模式,最終實現課堂教學與公安實踐深度融合。

第四,“自適應持續發展能力”是指教師個體在面對不斷變化的環境和情境時,能夠自主調整和適應,以保持或提高其工作或學習效能的能力,是提升教師實戰化教學勝任力的“燃料”,具有內生持續的動力作用。從本質上來說,教師專業成長和發展很大程度是自我導向、自我驅動的結果。(20)參見朱寧波、曹茂甲:《我國高校青年教師培養政策的文本分析》,《教育科學》2017年第4期。很多受訪者都提出,僅仰賴外部力量推進教育教學改革,而未能激發教師的內在自我發展動力,所構建的教學勝任力將難以持久,缺乏可持續性,甚至可能迅速被淘汰。教師持續性地進行自我學習和自主發展既是應對公安工作現代化轉型的現實需求,也是“新公科”教師對自我成長應有內在要求。(21)參見劉旭:《教師教育的四種價值取向研究》,《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7年第6期。強大的自我驅動的發展動力不僅可以激發教師對實戰問題的持續關注與深入探索,更積極參與實戰化教學改革活動,也可以激勵教師不斷挖掘自身潛力,主動優化自身學科知識結構,切實提高實戰意識、實戰素質、教學技能、實戰應用能力,持續收獲成長感、成就感和幸福感。

3.選擇性編碼。在完成主軸編碼的基礎上,本文聚焦于主要范疇進行了系統性的分析,以揭示主要范疇間的內在聯系和相互作用的邏輯關系結構。(見表4)“公安實戰問題意識”“多學科融合知識結構”“實戰化教學綜合技能”以及“自適應持續發展能力”四個主要范疇(關鍵要素)不僅各自對實戰化教學勝任力具有獨立的影響力,而且在某些情境下,它們之間存在明顯的正相關性和相互促進作用。這種相互作用不僅表現為單一范疇內部的因素疊加作用,更體現在多個范疇之間的交叉影響和協同作用。

表4 主要范疇的相互關系分析

由上表可知,這四個要素之間相互關聯、動態發展,共同作用于實戰化教學勝任力的提升,共同構成了互相作用、內外循環的關系,呈現非線性增長并終將走向融合的趨勢。(見圖1)

為了確保本研究基于扎根理論構建的理論模型達到理論飽和度,本研究邀請了3位該領域的外校專家對研究過程及其成果進行了審閱,獲得了肯定性的專業反饋。此外,采用了成員核查法,即將編碼結果及訪談數據與其他10名公安院校畢業生和4名非訪談對象的教師進行了深入的研討和驗證。參與者普遍達成共識,認為研究所識別的編碼概念充分且準確地涵蓋了“實戰化教學勝任力”所包含的各個關鍵維度。在后續的數據收集與分析過程中,本研究還采用了持續比較法,即在新文本的收集和分析中不斷與既有文本進行對比,以檢驗新文本是否提供了關于現有分類和概念的新見解。結果顯示,新文本未引入任何新的概念或分類,進一步證實了理論模型的飽和度和信效度。

(二)實戰化教學勝任力的模型構建

基于前述扎根理論分析所提煉的四個主要范疇,也就是實戰化教學勝任力的四個關鍵要素,即公安實戰問題意識、多學科融合知識結構、實戰化教學技能及自適應持續發展能力。本文根據選擇性編碼所揭示的邏輯聯系,系統構建了“新公科”實戰化教學勝任力模型,(見圖2)以體現各主范疇之間的內在相互作用,并揭示了其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旨在全面展現“新公科”實戰化教學勝任力的系統創新價值。

圖2 “新公科”實戰化教學勝任力模型圖

從該模型的橫切面來看,在教師個體特征方面,“新公科”教師實戰化教學勝任力核心部分包括個性特征、身體健康和政治素質。(22)參見范瑛:《警察勝任力模型建構與培養策略研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第92—93頁。根據訪談數據解析,多數受訪者對實戰化教學勝任力的認識與經典的“洋蔥模型”(23)See Spencer. Vendor Selection Criteria and Method.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1(8).相契合。然而,本模型不同于“洋蔥模型”,其以“公安實戰問題意識”為勝任力的導向,突出了“多學科融合知識結構”和“實戰化教學綜合技能”作為獨特的外顯特質。此外,“自適應持續發展能力”也是貫穿橫縱切面的重要動力,推動教師實戰化教學能力的“進階”和“擴容”。這四個要素融匯貫通所形成的復雜、動態勝任力結構,也正是“新公科”實戰化教學勝任力區別于普通院校教師教學勝任力的重要特征。

從該模型的縱向維度看,在教師職業發展的不同階段,所需勝任力呈現逐漸增強的趨勢。訪談數據亦支持這一觀點,有不少訪談者建議將實戰化教學勝任力按照教師成長的不同階段(即新手教師、骨干教師和專家型教師)進行細分,為本研究模型的建構提供了參考。本模型將勝任力相應劃分為初級勝任力、中級勝任力和高級勝任力三個階段性維度。具體而言,在職業生涯的初期,教師主要面臨著如何與公安實戰應用場景保持同步的挑戰。對于新手型教師的勝任力要求主要集中在保持實戰問題意識和學科知識結構與實戰需求的一致性,以確保教學內容的實時性和實用性,以及將實戰情境有效地融入課堂教學,推動教學方法和內容的實戰化適應,實現“站穩”實戰化課堂講臺的目的。然而,隨著教師在職業生涯中不斷成熟,勝任力的要求也隨之升級。在中級階段,骨干型教師不僅需要具備與實戰部門“并跑”的能力,還需要適度展現“領跑”實戰的潛力,要求教師能夠運用自身的知識儲備和學科思維對實戰進行多角度的剖析和評價,能創新方式方法,開展多形式實戰化教學,真正“站好”實戰化課堂講臺。到了高級階段,勝任力的焦點進一步轉向教師在行業中的影響力和對同行群體的指引作用。這一階段,專家型教師的教學不僅具有深度、廣度和跨度,體現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還應具備較高的行業認可度,其教學和研究成果應對整個教師群體和公安行業群體具有指導意義,能夠引導公安教育與行業的持續發展,真正“成就”實戰化課堂的講臺。

此模型所揭示的“新公科”教學勝任力也因此區別于以往的實戰化教學勝任力,“新公科”視角下的實戰化教學勝任力要求教師具備交叉融合的知識結構、“數字+”教學創新展現能力、數字融合思維、國際視野等。概言之,“新公科”理念下實戰化教學勝任力出現三個“化”的重要轉變。一是融通化?!靶鹿啤苯ㄔO強調應對復雜現實問題所需要的跨學科融通能力,蘊含著學科交叉、知識應用、適應社情國情等豐富內涵,(24)參見黃啟兵、田曉明:《“新文科”的來源、特性及建設路徑》,《蘇州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0年第2期。不僅帶來了學科交叉和知識應用的需求,也為實戰化教學勝任力帶來新的角度。二是數字化。在新技術革命影響下,“新公科”是為應對警務現代化的加速推進而構建的,教師在實戰化教學勝任力上需要展現出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特征。(25)參見權培培、段禹、崔延強:《文科之“新”與文科之“道”——關于新文科建設的思考》,《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年第1期。三是系統化。學科交叉復合、文理工融通的“新公科”理念決定了教學改革的系統性,這要求教師不能僅僅依據個人理解進行教學改革,而應從公安工作整體性角度積極開展有組織教學和教研活動。(26)參見林健:《面向未來的中國新工科建設》,《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7年第2期。

四、基于理論模型提升教師實戰化教學勝任力的賦能策略

在當前公安教育領域中,“新公科”已逐漸顯現出其深遠的意義?!靶鹿啤辈粌H是公安院校教育改革的一項倡議,也是一套系統性的行動方案,實現多個學科領域交叉融合,涉及校企局、校內外、師生間多方主體的協同合作及各種線上線下資源的統籌整合,映射于教育教學各個環節。不同階段的教師教學勝任力的提升離不開學校管理層的重視和支持,因此,下文主要就如何在學校管理層面,從“新公科”理念出發,發揮“數字+”技術的撬動力,基于“新公科”實戰化勝任力理論模型,為提升“公安實戰問題意識”“多學科融合知識結構”“實戰化教學綜合技能”及“自適應持續發展能力”四個方面提出對策,以打造“融合+”的實戰化教學教師發展新生態。(見圖3)

圖3 “融合+”實戰化教學教師發展新生態

(一)以強化實戰能力和意識為核心,搭建“多元融合”的實戰化教學合作新平臺

強化教師的實戰意識和能力是提升“新公科”實戰內涵的核心任務,把激發和強化學生的實戰問題意識作為實戰化教學的切入點,構建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為重點的實戰化探究課堂的教學模式非常重要。(27)參見楊福章:《探究性課堂教學模式探索》,《中國大學教學》2007年第12期。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公安院校應精準識別合作利益共贏點,積極抓住合作機遇,在原有“同城一體”等校局合作平臺基礎上,進一步搭建完善實戰化教學合作新平臺,推動構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擴大合作范圍,深化合作關系。平臺合作主體的選擇應按照有利于“新公科”和實戰化教學的原則,包括但不限于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司法行政機關等政法單位,以及兄弟公安院校、普通高等院校、職業院校等。同時,借鑒“附屬醫院式”的運營模式,將平臺功能向專業思政教育、實習教學帶教、新任教師培訓、民警技能培訓、警務技術孵化、警務理論創新等多個方面拓展,提高平臺利用率和綜合性。(28)參見陳曉濟、徐軻:《公安院?!案綄籴t院式”實戰化教學基地構建》,《公安學刊(浙江警察學院學報)》2020年第2期。為更好激發平臺各方合作意愿,可考慮建立健全以下三個機制。一是聯戰聯訓機制,通過與實戰部門共建共享共用校內外實驗實訓場所、共建案例素材庫等,探索建立將重大案事件、重大涉警輿情等第一時間提煉還原“進課堂”機制,探索與基層公安機關共建課程資源,建好實戰化教學案例庫和實戰化案例資源庫,提高實戰資源與教育資源的匹配度和有效度。二是疑難案件聯合攻堅機制,由公安院校師生與公安機關骨干共建工作專班,共同投入偵辦、研判工作,發揮專業教師在理論研究方面的優勢,增強專業教師的實務操作感性認識,提升實戰教學的基礎性能力,并為實戰部門提供理論和智庫支持。三是“數字+”實戰化教研機制,充分釋放新興技術對實戰化教學的賦能效應,探索如何將新興技術與實戰化教學需求相結合,遵循問題導向、交叉融合、前瞻研究的目標,動態建設好虛擬教研室等“數字+”教研平臺共享線上優質實戰化教學資源,(29)參見曾建潮、吳淑琴、張春秀:《虛擬教研室:高?;鶎咏萄薪M織創新探索》,《中國大學教學》2020年第11期。開發和使用好智能診斷平臺,生成教師教學發展的動態畫像,實現實戰化教學個性化診斷和持續性改進,形成“數字+”實戰化教研新常態。

(二)以優化多學科融合知識結構為基礎,完善“多學科融合”的教師發展培訓新體系

作為“新公科”教育實踐的主體,教師不僅需要具備深厚的學科專業知識,更需要擁有運用交叉復合的知識結構來解釋和解決實戰中復雜問題的能力。教師知識結構的優化直接關聯到實戰化教學核心能力的提升。(30)參見劉曙光:《新文科與思維方式、學術創新》,《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4期。學校要為教師提供多維度的培訓支持,包括但不限于跨學科研究專題培訓、跨學科學術交流和跨學科人才培養咨詢服務等。(31)參見薛姣:《“6+1”發展指數下公安院校教師教學發展的路徑及行動策略研究》,《公安教育》2020年第11期。特別是加強數據治理能力和提高數字意識培養的比重,支持教師在課程教學中融入“數字+”元素。同時,指導教師用好慕課等數字資源進行備課、授課和考核、考試,用好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精準掌握學情、進度和反饋,以及用好人工智能等技術精準高效地開展、優化和創新教學。(32)參見張一春、湯玲、馬春蘭:《人工智能助推教師發展的路徑和對策研究》,《電化教育研究》2023年第10期。此外,在設計教師發展培訓課程時,還應避免采用“一刀切”的培訓模式,應根據教師所處的不同職業發展階段和課程特性,實施更為精準的分類分層培訓計劃。具體而言,根據“新手”“骨干”和“專家”三種不同類型的教學實施各有側重點的培訓方案。對于新入職的教師,培訓的重點應集中在拓寬學科視野和熟悉與所授課程緊密相關的實戰業務知識上。為此,可以考慮設立雙導師制度,由校內學者和實戰部門專家共同指導,通過專題培訓、個性化指導等方式加速其教學能力的提升。對于骨干教師,應重點在豐富和深化跨學科知識上下功夫,以培養其從多學科角度解讀和解決公安實戰問題的能力。對于專家型教師,則應聚焦于團隊領導力的培養,以促進跨學科團隊的形成和高效運作。不同類型的課程(如通識課、專業理論課、專業實踐課等)對多學科融合知識結構的需求有所不同,相應地,對教師培訓課程也應進行調整。

(三)以創新實戰課程轉化和呈現為抓手,打造“理實融合”的實戰化課程改革新模板

實戰化教學不僅涉及實戰內容的簡單復制和同比傳遞,還有機糅合教師對實戰案例的深度加工與精細裁剪,將實戰元素與教學知識點整合與轉化。這一過程要求實戰經驗與理論知識的精準匹配和自然呈現,從而達到“理實融合”的教學目標。因此,實戰化教學綜合技能提升的重點是要做好“化”字文章,要遵循“源自實戰、融入課堂、超越實戰”的三重邏輯。課堂效果高度依賴于教師實戰化教學的課堂呈現,為此,學校管理層應在教學質量評估體系中將實戰化教學作為重要的評價維度,并制定明確、可觀測、可衡量的實戰化教學標準。關注新技術在實戰化教學各個要素中的融合以及整體系統化設計,建設完善實戰化“數字+”教學體系,構建課堂內與外、線上和線下、虛擬與現實高度聯動的教學活動空間。將實踐實戰能力納入學生課程考核內容,并邀請一線公安機關相應警種負責人參與評價。建立多樣化激勵機制,如課改項目立項、“精彩一課”教學觀摩、實戰化專項教學競賽等,鼓勵教師大膽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包括典型案例教學、紅藍對抗、公檢同堂、庭審觀摩等,先行打造一批實戰化教學的“樣板課程”,為全面推進實戰化教學提供“理實融合”示范引領。

(四)以推動自適應持續發展能力為重點,構建“雙師融合”綜合保障新機制

“互聯網+”現代科技的發展為教師自主發展提供了更大的可行性?;ヂ摼W技術的廣泛應用讓教師可以更加便捷地獲取培訓資源。但更重要的是要解決教師發展內生動力不足的問題,實施持續發展型教師賦能策略。其中,組建高素質的雙師型師資隊伍,構建“雙師融合”綜合保障新機制是推動教師自適應持續發展能力的關鍵策略。(33)參見馮玉梁、王德新:《公安高等職業院校警務實戰能力培養路徑研究》,《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年第31期。首先,對于校內專業教師,學校需在制度設計、資源配置和環境營造等方面給予全面支持,形成一整套符合實戰化要求的考核標準和評價機制。明確將基層公安機關任職經歷、辦理典型案件數等作為職稱評定、職級晉升的必要條件,著力解決教師到實踐鍛煉中“不下去”“下不去”“下不深”的問題。同時,提供多樣化的實戰化發展路徑和培訓機會,例如設立專項實戰進修和培訓基金,支持教師參與公安實戰部門“同步異地”業務學習、案例研判會等。建立體現實戰化教學貢獻的考核標準和評價機制,按照教學內容是否貼近實戰需要、科研成果能否在一線公安機關實際應用作為評價指標,引導教師教學科研的實戰化轉型,形成強大的發展后勁。其次,對于公安機關派遣到學校的教官,應強調育用結合,針對教官理論知識深度和教育學知識欠缺等問題,開展教官研修計劃,開放校內相關學歷教育、教師教學發展培訓課程。(34)參見李先波、陳俊豪:《民警職業能力培訓課程建設探析》,《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3年第12期。通過聘請駐校教官擔任畢業論文實踐導師、學生副班主任,組織駐校教官定期參加學生主題班會、讀書報告會等活動,增強教官對學校的融入感和參與度。同時,拓寬教官選用渠道,積極探索聘用基層公安機關中取得公職律師資格的民警和一線公安隊所指揮員作為外聘教官每年定期來院校授課交流等機制,發揮不同類型人才在實戰化教學上的優勢。將教官在公安院校任教經歷折算為擔任領導職務任職經歷,作為晉升高級警長的重要條件。更為重要的是,為促進校內外兩支教師隊伍的高度融合,要深化結對制度,安排專業教師與駐校教官結成“對子”,實現校內專業教師與校外兼任教官交流幫帶常態化,推動雙方定期開展研討交流、集體備課、教學材料修訂等活動,并通過“共上一門課”比武等方式實現知識和經驗的共享,進而激發兩支隊伍協同進步的驅動力。

五、結語

本研究面向“新公科”建設,深入探究提升公安院校教師實戰化教學勝任力的相關要素。研究認為,“公安實戰問題意識”“多學科融合知識結構”“實戰化教學綜合技能”和“自主持續發展驅動”是促進“新公科”教師實戰化教學勝任力這艘“航船”在復雜多變的時代浪潮中行穩致遠的四個關鍵因素。這四個因素相互關聯、相互作用,共同構成彼此影響、內外循環、協同并進的教師實戰化教學勝任力模型。在社會數字化轉型和高等教育新發展趨勢下,公安院校必須積極作為、主動求變,著力解決人才培養的供給側同公安改革發展的需求側的精準對接問題。(35)參見金誠:《面向社會數字化轉型的“新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公安教育》2022年第9期。本文建議以四個關鍵要素為賦能著力點,探索建構“融合+”實戰化教學教師發展生態,包括搭建“多元融合”的實戰化教學合作新平臺、完善“多學科融合”的教師發展培訓新體系、打造“理實融合”的實戰化課程改革新模板、構建“雙師融合”綜合保障新機制等,為公安院校教師實戰化教學能力提升創造更大的空間。

猜你喜歡
勝任公安融合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融合菜
軟件工程勝任力培養及實現途徑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老公安”的斂財“利器”
《融合》
新形勢下如何增強會計從業人員職業勝任性
基于勝任力的人力資源管理
“10歲當公安”為何能暢通無阻
公安報道要有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