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混合治理對供應鏈績效的影響研究

2024-01-08 08:48廖雪華胡秀燕
決策咨詢 2023年6期
關鍵詞:合作伙伴契約意愿

◆廖雪華 劉 露 胡秀燕

引言

契約治理和關系治理是常見的兩種治理機制[1]。契約治理是一種強硬、明確且正式的治理方式,如合同;關系型治理是一種更為緩和且非正式的、基于相互信任以及允諾基礎的治理方式,例如信任、合作規范[2,3]。有研究表明綜合使用不少于兩種的治理機制可以克服單一治理機制不完備增加文字的弊端,對供應鏈中的機會主義行為的規范和抑制作用更有效[4],但關于契約治理與信任治理之間是互補還是替代關系上還存有爭議。為了探討不同治理機制對供應鏈合作行為的不同影響作用以及最終對供應鏈績效的影響機制。本文構建契約、意愿信任、能力信任對供應鏈績效的影響機制模型,將合作行為作為中介,解析混合治理機制對供應鏈績效的影響路徑,梳理不同混合治理機制的應用對供應鏈績效的影響作用,并剖析其內在作用機理。

一、文獻綜述

(一)契約治理對供應鏈合作行為的影響

契約是一種正式的、受法律保護的治理機制,供應鏈上的合作伙伴通過契約條款對雙方的責任和權利進行規定,用于解決合作者可能出現的沖突,能為利益相關者提供權利保障,促進績效達成[5,6]。在供應鏈治理中,交易雙方簽訂正式的契約往往預示著合作伙伴之間標準化的合作,對機會主義行為具有威懾力[7],契約治理是合作伙伴間達成協調狀態的一個有用工具,可以實現合作雙方按照個性化的合作方式以及雙方都認可的政策和流程進行[8]。

也有研究表明,使用正式的、帶有控制意識在內的契約治理會對合作產生有害影響,會降低合作雙方的信任[9],造成對方負面情緒,使雙方發生沖突以及機會主義行為的可能性增加[10],當供應鏈間主要使用契約治理會造成合作伙伴只側重近期目標的完成而忽視長期合作,降低合作績效[11]。另外契約的建立與實施成本較高,對合作績效會產生不利影響,契約的另一負面影響是會導致供應鏈對快速變化的環境的適應能力降低[12]。

(二)信任治理對供應鏈合作行為的影響

關系型治理有助于提高合作靈活性、團結性以及信息交換程度,促成雙方對義務的承諾以及對期望的認可[2]。信任作為關系治理中的主要成分,具有減少沖突和加強關系規范的作用[13]。有研究認為企業間合作行為是雙方取得信任的結果,相互信任是減少交易成本以及加強企業間合作的有效治理機制[14]??缃M織信任有助于合作伙伴間信息及時溝通,保證合作的持續性以及強度[15]。信任度高的供應鏈合作伙伴能夠在更開放的環境下識別和解決問題,有助于效率和靈活性的提高,減少再次談判和協商[16]。當然也有研究表明過度信任會帶來負面效果如會忽視合作伙伴的失敗,影響合作效果[17]。

(三)契約與信任混合治理效果及二者關系研究

契約與信任二者的關系存在爭議。部分研究認為契約與信任之間具有替代關系,過于完備的契約對合作伙伴間信任關系的建立是不利的[18],因為正式合同顯示了交易伙伴間的不信任,容易帶來沖突[19],關系性規則如信任作為一種自我強化的治理機制,比契約治理成本低并且效率高,可以作為契約治理的替代者[20],甚至有學者認為盡管缺乏正式的制度,跨組織信任也能夠促成合作[21]。

部分學者認為單一治理機制具有不完備的特征[22,23],需要同時使用正式與非正式性質治理方式才能更好地達到治理效果[24~26]??缃M織信任可以使得契約的實施更加靈活,但依然需要契約對雙方的責任、利益與合作規則進行明確,同樣地,信任治理可以填補正式契約治理所無法覆蓋的細節,提高契約的穩定性[27],如果合作伙伴間缺乏信任,當不可預見的沖突出現時契約會失去制裁效果[4]。

有學者認為契約治理與信任治理的關系是復雜的[28,29],會受到環境的影響[30],甚至會相互轉換[31],如高維和等[32]發現當法律環境越不規范時,契約治理作用越不明顯,信任治理的作用越明顯。有研究發現當契約發揮監控作用時,信任與其構成替代關系,當契約發揮協調作用時,信任與其是互補的[33]。有研究認為跨組織信任只會減少強制性微弱的條款的使用,無法發揮強制性高的條款的作用[34]。

(四)供應鏈合作行為對供應鏈績效的影響研究

供應鏈間的合作行為主要是信息共享和流程整合[35]。整合度高的供應鏈能夠實現對過程的統一管理,提升出廠質量,提高對變化的反應靈活性,縮短周期,消除牛鞭效應,減少庫存,降低交易成本[36]。信息共享是實現供應鏈協作無縫鏈接的主要驅動力,能夠提高供應鏈績效,如更快的實物流,更高的訂貨滿足率,更短的生產、研發周期,更好的沖突解決方案,更高的客戶滿意度等[37]。

二、研究模型與假設

(一)研究模型

在現有研究基礎上本文提出的研究模型如圖1,該模型將供應鏈企業間的合作行為作為治理機制對供應鏈績效產生影響的中間路徑,從信息共享和流程整合兩個角度切入。同時,本文將信任治理劃分為意愿信任與能力信任,研究契約治理與兩種類型的信任治理的混合對供應鏈合作行為以及供應鏈績效的影響。

圖1 研究模型

(二)研究假設

在供應鏈中,不同企業擁有各自甚至相互沖突的目標,具有法律效力的、書面的契約可以強制協作進行。契約越完備,意味著雙方對合作的目標越明確,能夠提高企業間知識轉移和分享的意愿和效率。企業應該設立信息交流條款,保證聯盟成員之間有效、及時地信息共享[38]。從契約明確責權功能上看,契約越完備,雙方對遵守合約的收益以及違背契約所需承擔的損失也有更清晰的認識,對合作雙方的行為具有激勵和督促作用,契約提高了對合作伙伴行為獎懲執行的可行性,可以成為企業間協作和信息共享的輔助工具[39]。因此假設如下:

H1a:契約對供應鏈合作伙伴間的信息共享具有正向影響作用。

H1b:契約對供應鏈合作伙伴間的流程整合具有正向影響作用。

供應鏈中生產、運輸、配送等各個環節的信息互通,能夠實現對庫存水平的有效控制以及資源的高效利用,企業間信息共享可以促進供應鏈更直觀地感知客戶的需求并及時回應,提高供應鏈的競爭力和效益[40]。供應鏈合作伙伴間的流程整合,如及時化生產(JIT)、供應鏈庫存管理(VMI)等,能促使節點企業構建以客戶為中心的供應鏈,快速響應客戶需求,提升顧客滿意度[41]。此外,流程整合活動可以去除供應鏈上重復的以及不增值的活動,減少成本,提高效率[1]。為此提出如下假設:

H2a:在供應鏈中,企業間的信息共享正向影響供應鏈績效。

H2b:在供應鏈中,企業間的流程整合正向影響供應鏈績效。

由于合作環境的不確定性,合作伙伴間難以在契約中規定所有條款,供應鏈合作伙伴間的意愿信任為合作伙伴之間的交互創建了最初的氛圍基礎,在這樣的氛圍中,組織更愿意進行及時、準確的信息共享,同時聯合解決問題,提升組織對市場變化的適應性[42]。Dyer[43]發現信任對買賣雙方的信息共享具有促進作用。意愿信任會引導合作伙伴將整體利益考慮在內,減少信任方對被信任方采取機會主義行為,即意愿信任發揮了契約對機會主義行為的抑制作用,合作伙伴之間的意愿信任可以減少對契約的依賴性[44]。因而作出如下假設:

H3a:在供應鏈中,意愿信任負向調節契約對信息共享的作用。

H3b:在供應鏈中,意愿信任負向調節契約對流程整合的作用。

能力信任代表企業對合作伙伴完成預定目標能力的信心[26],企業傾向于與具有一定能力的合作伙伴長期合作,在長期合作意愿下,雙方會加強對專用性資產的投資以及對新生產流程的采納,促進契約條款履行[45]。契約能明晰成員企業的責任和損益,明確信息共享與流程整合的規則,當聯盟成員對合作伙伴具有高能力信任時,通過契約明確聯盟任務并對合作行為實施嚴格控制,能夠降低對方不愿轉移知識和流程整合的概率[46]。因此做出如下假設:

H4a:供應鏈中,能力信任正向影響契約對信息共享的作用。

H4b:供應鏈中,能力信任正向影響契約對流程整合的作用。

三、數據收集與分析

(一)樣本選取與數據收集

本研究通過電子問卷平臺以及現場進行問卷的發放和回收,共回收問卷371 份,其中有效問卷237 份,由于本研究對契約與信任關系是基于供應鏈合作角度,問卷中的各問題的回答者為供應鏈節點企業中熟悉與特定客戶或者供應商合作情況的人員。樣本的統計特征描述如表1 所示。從受訪對象司齡分布來看,5 年工齡以上的受訪者比例超過90%,較長的司齡可以代表在該企業的工作經驗豐富,對企業的實際情況有詳細的了解,能較好滿足樣本對實際擬合的需求,保證問卷的數據質量。

表1 被調查企業及被訪者統計學特征(N=237)

(二)變量與測量

模型中各構念參考了大量相關領域的研究,至少采用3 個以上的測量項,采用Likert 5 級量表形式。為了保證與中國情境緊密結合,本研究根據企業實地調查中了解到的治理以及經營情況,與相關領域的多名專家以及企業人士進行多次討論,聽取意見和建議進行調整和取舍,最終形成本研究的量表。

契約完備程度陳述合作伙伴間的契約詳盡程度,以及對雙方義務和責任的明確程度。意愿信任量表注重體現對“合作伙伴自愿而非通過強制的方式幫助對方”以及對“合作伙伴不會利用信息非對稱等優勢采取機會主義行為”等認同程度的描述;能力信任聚焦于對“合作伙伴具有好的聲譽、豐富的經驗”以及對“合作伙伴有能力滿足自己提出的要求、對自己的建議確實有效”等描述。

信息共享程度主要涵蓋供應鏈上合作伙伴間對在生產、庫存、銷售等環節上產生的數據,以及生產、交付等環節所處的進度等方面的共享程度。流程整合程度主要涵蓋對供應鏈中合作伙伴間“聯合進行需求預測、產品設計、庫存管理、運轉規則制定的程度”,合作伙伴之間“流程運作的相互依賴程度,流程耦合程度以及相關標準的統一化程度”等。供應鏈績效主要涵蓋成本降低、流程改進與優化、敏捷性提高以及產品與服務的創新等方面。

(三)測量工具的信效度分析

本研究信效度檢驗結果如表2,除了信息共享外,其余變量的Cronbach’s α系數均大于0.65,表明量表具有較高的信度。因子的負載值都在0.5 以上,各因子的平均抽取方差(AVE)都大于0.5,表明測度項有較高的收斂效度。此外,所有因子的復合信度(CR)都大于0.7,表明各項測度項具有較好的內部一致性。

表2 各因子信度和收斂效度分析

區別效度結果見表3,各變量AVE 的平方根均大于該變量與其他變量的相關系數,說明各個因子之間有較好的區別效度。

表3 各變量相關系數與AVE 比較列表

(四)多元線性回歸結果

模型的絕對擬合指數為AGFI=0.865,RMSEA=0.068,說明模型的絕對擬合水平較好。NFI=0.905,CFI=0.923,顯示了模型具有較高的相對擬合度。契約對合作行為以及合作行為對供應鏈績效影響的假設檢驗結果如表4 所示,模型各條路徑的顯著性水平都達到了1%以上。即假設H1a 和H1b 以及假設H2a和H2b 都通過了檢驗。

表4 整體樣本假設檢驗結果

為了檢驗意愿信任的調節作用,本研究將樣本分為高意愿信任和低意愿信任兩組,檢驗不同組別的契約對供應鏈合作行為的影響系數及其顯著性變化情況,結果如表5 所示。對比低、高意愿信任組,契約對信息共享的路徑系數從0.546(p=0.000)變為0.057(p=0.599),契約對流程整合的路徑系數從0.772(p=0.000)變為0.381(p=0.176),可得意愿信任負向調節契約對合作行為的影響,假設H3a 和H3b 通過檢驗,即契約治理與意愿信任治理相互替代。

表5 意愿信任對契約的調節作用檢驗結果

為了檢驗能力信任對契約和供應鏈合作行為之間的調節作用,本文將信任分為高能力信任和低能力信任兩組,檢驗不同分組下契約對供應鏈合作行為的影響系數及其顯著性變化情況,結果如表6 所示。對比低、高能力信任情形,契約對信息共享的路徑系數從0.070(p=0.455)變為0.631(p=0.000),契約對流程整合的路徑系數從0.493(p=0.030)變為0.856(p=0.000),表明能力信任正向調節契約對合作行為的作用,假設H4a 和H4b 通過檢驗,即契約治理與能力信任治理互補。

表6 能力信任對契約的調節作用檢驗結果

五、研究結論與實踐啟示

(一)研究結論

本文根據信任產生原因、特征以及作用機理的差異,將信任治理類型劃分為意愿信任和能力信任,提出了契約治理與兩種信任治理的混合對供應鏈績效影響的實證模型。研究表明:契約治理正向影響供應鏈企業間的信息共享水平和供應鏈企業間的流程整合水平,供應鏈企業間的合作行為(信息共享、流程整合)有助于供應鏈績效的提升。意愿信任與契約治理具有替代關系,能力信任與契約治理之間具有互補關系。

本文研究可以為供應鏈企業在治理機制的選擇和應用上提供理論指導和借鑒。為了更好地進行企業合作提升績效,必須合理運用契約與信任兩種不同的治理機制:在企業對合作伙伴認知程度低,交互匱乏情況下,可通過加強契約治理對雙方的行為進行約束,當雙方的意愿信任達到一定程度后,供應鏈企業間可通過意愿信任的維持或者增強來弱化契約的使用程度。同時,要確保契約的順利實施,選擇能力信任強的合作伙伴或者通過協助其提高協作能力,或者增強合作伙伴對自身的能力信任強度,可以達到更好的契約實施效果。

猜你喜歡
合作伙伴契約意愿
分不開的合作伙伴
一紙契約保權益
聚焦IBIS全球合作伙伴——Carstar及Mitchell公司
美印合作伙伴
新疆發現契約文書與中古西域的契約實踐
CHIP全球合作伙伴
充分尊重農民意愿 支持基層創新創造
交際意愿研究回顧與展望
解放醫生與契約精神
《項鏈》里的契約精神(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