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碳目標下安徽省中小企業供應鏈低碳轉型路徑研究

2024-01-08 08:42
關鍵詞:零售商安徽省供應鏈

賀 琳

雙碳目標下安徽省中小企業供應鏈低碳轉型路徑研究

賀 琳

(阜陽師范大學 商學院,安徽 阜陽 236037)

通過對安徽省中小企業碳排放現狀的測算及分析,發現安徽省高耗能行業成為經濟增長與碳排放的雙“主力軍”,同時,發現碳排放區域集中在經濟活躍與資源密集區域。以MATLAB軟件對利他型供應鏈集中決策情形下的最優價格和最優碳減排水平、最優收益,分散決策條件下零售商與生產商均衡決策、收益與供應鏈效率等問題進行數值模擬,發現局部目標沖突低碳信息不對稱是供應鏈低碳失調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關解決建議以強化社會公眾監督、政府政策支持,提高中小企業自身意識。

雙碳;安徽省中小企業;供應鏈低碳;低碳轉型

引言

在能源日益緊張的社會背景下,供應鏈低碳化逐漸成為中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轉型路徑?!疤歼_峰”及“碳中和”的重大戰略中提出2030年實現“碳達峰”及2060年實現“碳中和”,為實現這一目標及促進社會低碳轉型與發展,《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明確提出中小企業應構建綠色供應鏈低碳,而后,國家鼓勵“一鏈一策”制定低碳發展方案,發布核心供應商碳減排成效報告,依托供應鏈整合及創新低碳管理等關鍵領域切實發揮引領作用,進而實現將綠色低碳理念貫穿于中小企業產品設計、生產、采購、運輸、儲存、使用及回收處理全流程。對此,文章選取安徽省中小企業供應鏈低碳轉型路徑為研究方向,從低碳經濟、供應鏈轉型發展等相關基礎理論入手,并結合行業低碳發展的案例分析,探究低碳經濟背景下中小企業供應鏈低碳轉型路徑,為政府相關部門制定科學決策提供理論支撐。

一、安徽省中小企業碳排放現狀分析

碳排放信息披露指中小企業在生產和運營過程中對其所產生以CO2為代表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和消減量進行信息披露的方式。碳排放量作為非財務性數據,可有效反映出企業能源利用效率及企業低碳管理水平。由于安徽省大部分中小企業在2022年都沒有主動公布自身碳排放數據,所以文章對安徽省中小企業碳排放數據進行以下計算。

(一)安徽省中小企業碳排放測算方法

安徽省中小企業由于受到能耗統計資料限制,很難從公共渠道獲得各類能耗數據,因而無法對其進行直接測量。根據《安徽統計年鑒2022》能源消耗數據,2022年各行業能耗為12 587.91萬噸,其中,工業能耗為9535.76萬噸,占76%;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等行業能耗為1157.08萬噸,占9%;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業、農林牧漁業、建筑業等行業能耗占5%??偺寂欧胖泄I能耗占到很大比例,而工業能耗為“減碳”主體。中小企業碳排放除受其行業特征影響外,還與其運營規模有很大關系。因此,本研究擬依據《安徽統計年鑒2022》中不同行業主要能源消耗,以及不同行業中小企業主要經濟指標(如:單位營業收入),對安徽省不同行業中小企業進行碳排放強度測算,并在此基礎上借鑒Wind數據庫對安徽省股票市場中148只中小企業進行行業分類、營業收入等方面分析,最終確定安徽省中小企業碳排放總量。具體如表1所示:

表1 安徽省2022年碳排放量及占比總計

(二)安徽省中小企業碳排放現狀分析

1.高耗能行業成為經濟增長與碳排放的雙“主力軍”

從產業分布上看,2022年安徽省中小企業碳排放量以高耗能產業為主,其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給業碳排放量為3780.0萬噸,占安徽省中小企業主要產業CO2排放量的31.9%;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CO2排放量為3494.2萬噸,占29.5%;非金屬礦物制品業CO2排放量為22.4%,占19.4%;化工原料和化工產品制造業CO2排放量為887.1萬噸,占7.5%;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為859.1萬噸,占7.3%。

以上五大高耗能行業碳排放量在2022年達到95.6%。然而,在安徽省所有主要產業中,高能耗產業營業收入最好,在2022年,高能耗產業營業收入位居前四位,分別是: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1810.1億元)、非金屬礦物制品業(1693.3億元)、化學原料和化學產品制造業(1224.5億元)和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1138.5億元)。高能耗產業既是促進地區經濟發展的關鍵動力,又是能耗與碳排放最大“貢獻者”,其規模擴大將對“雙碳”目標形成巨大阻礙。

2.碳排放區域集中在經濟活躍與資源密集區域

從地區分布上看安徽省中小企業在地區間分配是極不平衡的。具體如圖1所示:

圖1 2022年安徽省各地級市上市企業碳排放量測算圖

2022年蕪湖(5126.7萬噸)、馬鞍山(3773.4萬噸)和合肥(1997.7萬噸)是安徽省三個高碳排放量地區,占據安徽省碳排放量的92%,與其他地區相比表現出明顯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各地區之間經濟發展不均衡和資源差異不同所致。合肥和蕪湖是安徽省經濟發展程度最強的兩個地區,兩市中小企業數量占到安徽省境內中小企業總數的57%,產業規模龐大,導致其碳排放高度集中。馬鞍山作為鐵礦資源豐富、品種齊全、分布均勻的典型資源型城市,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以馬鋼集團為龍頭,并以其為核心、由其主導鋼鐵產業鏈中下游鋼鐵產品生產中小企業聚集工業格局,因而也是我省最大碳排放區之一。

二、安徽省中小企業供應鏈低碳現狀研究

(一)研究模型

以MATLAB軟件對利他型供應鏈集中決策情形下的最優價格和最優碳減排水平、最優收益,分散決策條件下零售商與生產商均衡決策、收益與供應鏈效率等問題進行數值模擬,并在此基礎上研究零售商與生產商利他性決策對各參與者收益影響。

(二)現狀測算

利他型供應鏈中批發價格合約參數a=15、c=1、t=0.3、k=10,當利他偏好系數βr=0.1、βm=0.1時候,使用MATLAB軟件對分散決策下Stackelberg博弈模型進行求解,得出在均衡條件下:

(1)制造商碳減排水平是E*=0.1096,批發價格是w*=8.4771;

(2)零售商零售價格是11.387,零售商利潤是π*r=10.5661,制造商利潤是π*m=27.5483;

(3)供應鏈整體利潤是π*sc=38.1144,零售商利潤是ur*=12.2644;

(4)制造商利潤是u*m=25.8500,供應鏈效率是0.7550。

將其與自利型供應鏈中批發價格合約參數a=15、c=1、t=0.3、k=10情況下結果進行對比,得出:

(1)制造商碳減排水平提高0.0144;

(2)批發價格提高0.4635;

(3)制造商利潤提高2.9983;

(4)供應鏈整體利潤提高1.2668;

(5)供應鏈效率提高0.0258;

(6)零售價格下跌0.1817;

(7)零售利潤下跌1.7315。

由此可看出,在分散化決策情況下,零售商和制造商利他行為會對供應鏈各成員平衡決策、零售商和制造商以及供應鏈整體收益和效率產生影響。

以供應鏈低碳為研究視角,對研究零售商(生產商)利他行為如何影響供應鏈各成員均衡決策,進而影響零售商、生產商和供應鏈整體收益和效率的分析較為關鍵。從利他型供應鏈中批發價格合約參數a=15、c=1、t=0.3、k=10,利他偏好系數βm=0.1,βr在0.01與0.49之間變化,步長為0.01,利用MTLAB軟件對分散決策情形下Stackelberg博弈模型進行求解,最終得到均衡條件下制造商碳減排水平和批發價格,零售商零售價格以及零售商、制造商和供應鏈整體利潤和供應鏈效率??傮w而言,制造商利他偏好系數βm增加,能夠增加零售商和供應鏈整體利潤,從而提高供應鏈效率。制造商的利潤將會降低,并且伴隨著βm增加,制造商利潤降低表現出先慢后快特征。誠然,當零售商利他偏好系數增大時,則會降低整個供應鏈收益。

(三)供應鏈低碳失調原因

從整個供應鏈低碳運作來看,各節點中小企業往往只關注其可最大化收益,而忽略其全局最優收益;另一方面由于信息不對稱使得整個供應鏈中信息發生扭曲,從而導致供應鏈效率下降。低碳環境下中小企業有可能會出現一定程度怠慢,在整體供應鏈低碳管理中,中小企業自主意識較弱,缺少主導型中小企業造成供應鏈低碳運作不平衡,使其總體收益最大化。具體因素如下:

1.局部目標沖突

供應鏈低碳轉型中各中小企業作為獨立經濟主體,在追求利益最優過程中做出相對獨立決策,因此,各中小企業都只追求自身局部利益,導致供應鏈低碳不協調、整個供應鏈低碳效率降低。供應鏈低碳運行全過程中,低碳采購、低碳制造、低碳支付、低碳物流、反向物流等五個環節,存在著局部最優目標相互矛盾問題,即“效益背反”現象。低碳采購環節中,中小企業期望以較低的折扣為代價累積訂單,從而減少采購成本及增加訂單可變性。

從逆向物流角度來看,部分中小型企業誤以為次品召回會對優質產品市場價值造成影響,因此沒有采取合理召回補償措施,否認次品再利用價值,對逆向物流進行阻礙。除此之外,因為制造商考慮的是品牌保護,零售商則是處在消費環境規范之中的,因此,兩家企業在產品召回價格和反應時間上會產生沖突,這也有可能會造成逆向物流實施的外部障礙。當整個供應鏈向低碳化發展時,各節點中小企業都會對其低碳成本和技術需求產生一定壓力,而在傳統經濟價值觀念和追求可利益最大化情況下,中小企業通常會把自身低碳壓力轉移到前端或者后端,如各節點中小企業都只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忽略與其他中小企業之間協調,勢必會導致整個供應鏈低碳因不同中小企業之間的利益沖突而產生失衡。

2.低碳信息不對稱

從本質角度來看,因原材料和產品都具有低碳、環保、可循環使用特性,所以在低碳生產過程中所產生廢物都必須回收,而報廢品通常在經過回收處理之后,還可加工后再利用,也可再出售;拆卸后零件還可返回中小企業繼續使用;徹底廢棄零件還可回爐再造。由此可見,低碳信息貫穿整個供應鏈,屬于循環閉環信息流。

供應鏈低碳轉型中各中小企業信息擁有量存在差異,尤其是生產商、零售商和消費者信息擁有量差異較大。在供應鏈中,具有信息優勢一方,能夠充分利用自身所掌握信息,獲得比較有利的交易行為;而作為弱勢群體的消費者,由于其對低碳產品信息獲取成本較高,常常在零售商處被動地獲取。相比于消費者,在產品屬性與價格方面,制造商和零售商擁有更多知情信息。而消費者所獲得信息大多比較單一,主要依靠中小企業的積極宣傳。所以在現實生活中中小企業購買產品時,無法對低碳產品功能效果、低碳程度等信息進行有效識別。無良商家即有可能利用自身信息優勢對弱勢消費者進行欺詐。由于信息搜尋成本比較高,在信息不完全對稱情況下,消費者通常不可能購買到符合自身需求的低碳產品。換言之,非對稱信息會導致道德風險。另一方面,如果消費者對產品低碳信息知之甚少,中小企業很難對其進行低碳識別。如果消費者被誤導,或是由于自身識別錯誤,買同等價格但低碳程度不匹配的產品后,在使用過程中會發現自身利益受到損害,就會對低碳產品產生不信任,從而很難繼續執行中小企業低碳消費行為。中小企業還會根據有限信息,進行綜合考量,然后選擇低碳程度較低,甚至是非低碳產品。如果低碳程度較低產品能獲得更大利潤,中小企業在利益驅使下,會逐漸減少低碳產品生產和銷售,這將會給供應鏈低碳正常運營帶來致命打擊,即信息不對稱帶來的逆向選擇。

三、中小企業供應鏈低碳轉型之路徑

若想實現中小企業供應鏈中碳排放達到最優效果,僅靠單個中小企業的努力難以做到,還需要中小企業供應鏈各個節點之間的積極配合,從整體上著手,將供應鏈運營能力以及市場需求變化結合起來,通過協同合作,有效整合優化供應鏈資源實現共同降低碳排放,切實提升低碳供應整體效率。當前,在全球競爭不斷加劇及市場需求不斷變化的背景下,中小企業實現供應鏈低碳轉型具有如下價值:

第一,降低供應鏈物流成本。如何實現供應鏈各成員之間的成本協同優化,引起廣大中小企業的重視。誠然,在供應鏈視角下,各節點的中小企業都是在各自局部收益最優的基礎上做出各自獨立決策,但在供應鏈低碳轉型協調機制下,各節點中小企業決策行為相互配合,可在保證整個供應鏈效率最優的情況下達到各中小企業局部最優,避免因供應鏈不協調而造成損失,同時對于降低物流成本及實現綠色物流運輸具有深遠意義。

第二,減少碳排放。降低碳排放是實現供應鏈低碳化的重要目標。供應鏈低碳協調可有效進行資源整合,使物流活動中成本和費用得到最大程度的降低。同時,與整個供應鏈物流相同,整個供應鏈低碳轉型中能夠有效減少碳排放,降低中小企業經營活動的環境影響,具體做法如下:

(一)強化社會公眾監督

1.建立低碳社會全民參與意識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消費者低碳環保意識和中小企業節能減排意識都比較薄弱,低碳經濟發展起步比較晚,低碳市場發展也比較落后。社會公眾應積極參加到“高效生產、低碳生活,讓城市更美”等活動中,樹立起低碳環保、節能減排意識,提升對低碳產品認識,讓低碳消費成為習慣。同時鼓勵中小企業開展低碳管理理念交流與技術研發,對可循環再生能源進行開發,比如風能、太陽能、潮汐能等,積極引進國外先進低碳技術與管理經驗,鼓勵國內中小企業向國內外節能減排成效卓著的標桿企業學習。

2.重視社團動員和組織力量

社會組織應積極發起一系列環保倡議活動,主動呼吁公眾增強中小企業節能減排、低碳環保意識,并對中小企業進行科學、理性消費引導;社會媒體也可利用電視、網絡廣播等媒介,加強對“綠色出行,低碳出行”等公益廣告宣傳。與此同時,對破壞環境、進行超量碳排放的中小企業展開輿論批評和曝光。行業協會還應該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辦低碳技術,用理念宣講和培訓學習方式提升中小企業管理者供應鏈低碳管理意識和水平。

3.社會公眾參與對企業監管與評估

中小企業應堅持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履行環保主體責任,積極參與生態修復和國土綠化,助力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相關上市公司和發債企業要按照環境信息依法公布要求,定期公布企業碳排放信息。社會公眾應積極參與中小企業經營行為評估,無論在工作中或日常生活中,都要有主體參與意識,對周圍一切違背低碳環保行為進行“用腳投票”,并強化對中小企業碳排放行為的約束和對低碳環保行為的激勵。

(二)政府政策支持

1.完善低碳發展的相關政策措施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圍繞能源綠色低碳發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太陽能、風能、水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取得了明顯成效,但現有的體制機制、政策體系、治理方式等仍然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難以適應新形勢下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需要。 當前,“可持續發展戰略”“節能減排行動計劃”“能源規劃”,都是以“可持續發展戰略”為核心。鑒于低碳經濟作為新經濟發展方式,將“低碳化”作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總策略,就需要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制定一套合理的社會經濟發展碳排放評估指標,并制定出一套切實可行的實現方法。

2.增加對低碳技術研究和開發資金支持

要加快綠色低碳科技革命,必須強化應用基礎研究和加快先進適用技術研發,進一步推進綠色能源、綠色工業、綠色消費等各個環節的重大戰略技術研發儲備。對中小企業低碳研究與開發費用進行補助,以激勵企業進行低碳研究與開發,從而提升企業資源利用率;向中小企業提供低碳推廣費用或價格補貼,以激勵下游中小企業加大對低碳產品促銷力度,增加其對低碳產品訂購數量,從而達到供應鏈低碳最優收益。

3.加大對碳排放控制力度,實行碳稅

政府部門要加大對碳排放控制力度,實行碳稅。在產品全生命周期中,當碳排放超過一定標準時,對其課以一定比例碳稅,從而促使其為規避較高處罰成本而采取協同減排策略。與此同時,針對產品每個環節,都制定出與之相對應的碳稅標準,對各個環節碳稅征收比例進行細化,這樣就可明晰權責,為供應鏈內部問責提供依據。此外,還可為低碳產品消費者減少有關稅費,促進低碳消費發展,從而促進供應鏈低碳發展。

4.加強產學研合作,積極搭建低碳創新平臺

區域低碳產業良好發展環境的形成還有賴于政府的協調和引導,政府通過加強產學研合作,積極引導和鼓勵企業、院校、科研院所等機構加強低碳技術創新的合作與交流,搭建低碳創新平臺,集中省內技術創新人才和核心技術創新力量,協調創新主體之間的合作關系,促進共性關鍵技術的研究和低碳技術的產業化應用。此外,政府積極協助企業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之間建立技術創新戰略同盟,借助彼此的技術創新優勢與技術成果轉化優勢,產學研協同發展,促進建立低碳創新的技術產業鏈。政府通過制定相關的政策,明確各技術創新合作方之間的行為規范、權利與義務等,為產學研合作提供制度保障。

(三)提高中小企業自身意識

1.推動低碳科技研究和開發

基于資金、技術、人才、裝備等方面考量,企業在供應鏈低碳轉型中具有比較強大的經濟實力和研發能力,誠然,非核心企業因為資金短缺,本身沒有足夠能力,加之低碳項目執行周期比較長,產生的經濟效益有一定滯后性,使得非核心中小企業缺乏參與低碳技術研發的熱情。所以,在這一點上,核心企業要將自身的主導和引領作用,通過有效策略促使上下游乃至同行都積極參與到低碳項目中來。例如,加快新能源開發速度,發展清潔能源與清潔生產技術。一方面,給其他中小企業起到示范作用,從而降低難度預期,提高中小企業對低碳研發信心;另一方面,以低碳研發成果為基礎競爭優勢凸顯,也會給其他中小企業帶來一定壓力和威脅,優勝劣汰會促使其他中小企業緊跟創新腳步,參與到低碳項目運營中。

2.構建低碳發展信息交流平臺

信息不對稱是導致供應鏈低碳協作困難的重要因素之一。原料供貨商將原料供應給下游廠商,經過制造廠商加工成商品,再流到零售商,最后到達消費者手中。在整個供應鏈中,中小企業作為信息交流中樞,其信息交流好壞,將直接關系到整個供應鏈運行效率。在對供應鏈低碳進行管理過程中,必須要以中小企業為主導,設計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協調和激勵機制,構建出低碳信息共享平臺,讓供應鏈中每個成員都可以分享到自身信息資源,并對其進行持續優化和創新,從而提高中小企業在供應鏈低碳實施過程中的主動性及積極性。

3.建立低碳供貨商協同篩選與評估機制

在重視環保前提下,中小企業如何選擇適當合作伙伴也是提高供應鏈效率的重要舉措。健全低碳指標評價體系和供應商評估標準,科學、合理地評估與選擇合作伙伴,推動供應鏈低碳中小企業成員積極參與到低碳采購、低碳生產、低碳運輸、低碳營銷等方面。從全過程各個環節入手,貫徹“低碳”思想,提高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

4.供應鏈過程優化

以廢物輕量化、效率最優、排放最小為目標,對供應鏈過程進行優化,比如:優化庫存計劃,制定材料可再用計劃,構建低碳采購策略,選擇綠色供應商,將低碳減排要求充分融入到從產品設計規劃、到交付使用、再到循環利用的各個環節。中小企業要對所處內外環境有清晰認識,并對經營過程進行調整和優化。在整個供應鏈低碳運營過程中,各個節點中小企業應積極展開戰略聯盟,構建合作管理模式,利用各個環節業務精細化分工,共享技術和知識,從而推動創新,共同分擔成本和風險,推動環境信息交換,使節點中小企業與戰略伙伴可相互承接尾料,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

5.上、下游中小企業互相促進

如供應鏈中小企業都制定一致低碳指導方針,使用同樣產品質量標準和低碳責任標準,并對其是否存在和真實實施運營情況進行實時監控,通過上下游中小企業對低碳績效必須達到最低標準進行規定,或者利用中小企業認證,構建起彼此之間的合作關系,與此同時,上下游中小企業可共享低碳管理知識和技能,并制定出共同環保目標,這將會對整個供應鏈實現低碳運營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

結語

綜上所述,在供應鏈低碳轉型中,由于中小企業供應鏈低碳管理理念尚未得到全面推廣和實踐,如果不能進行有效協同、合理投入和產出,很難為中小企業帶來預期利潤,這將會對供應鏈低碳管理模式實施產生一定影響。所以,進行供應鏈低碳協調,可有效幫助中小企業進行全盤考慮,做出合理決策,從而推動整條價值鏈優化。而后,各中小企業能夠在對其進行全面內部現狀分析基礎上及時地對決策進行調整,從而對某一環節資源投入進行正確調整及提升低碳項目成功率。綜合考慮總體效率優化前提下,持續尋找提升各個環節收益最優策略,進而提升中小企業競爭力。

[1]徐浩鑫,于天陽,關志民,曲優.不同權力結構下考慮制造商失望規避行為的低碳供應鏈決策研究[J].運籌與管理,2023(02):45-52.

[2]梁開榮,李登峰.低碳供應鏈產品定價與投資決策的非合作—合作兩型博弈方法[J/OL].系統科學與數學:1-25[2023-04-03].

[3]鄧茗文.全新未來 豈能照舊:守護全球森林的共同未來——軟性大宗商品供應鏈綠色低碳轉型白皮書發布[J].可持續發展經濟導刊,2022(12):19-21.

[4]李煜華,袁亞雯.碳中和目標下制造企業閉環供應鏈低碳轉型機制研究——基于DEMATEL-ISM模型[J].科技管理研究,2022(23):226-234.

[5]曹茜芮.淺議全球供應鏈重塑背景下我國產業鏈政策的四個著力點[J].清華金融評論,2022(10):26-27.

[6]吳鈺秀,孫林輝,吳安波.考慮消費者低碳偏好的供應商產能投資協調策略研究[J].管理現代化,2022(03): 123-131.

[7]丁正卿,胡擁軍.“雙碳”背景下中小企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問題診斷與對策建議[J].中國經貿導刊,2022 (04):50-52.

[8]黃蕾,董雨.政府約束激勵政策下供應鏈低碳轉型的演化博弈分析[J].黑龍江工業學院學報(綜合版),2022 (04):115-121.

[9]劉小紅,張人龍,單汨源.低碳供應鏈柔性資源配置模型及算法的魯棒性研究[J].企業經濟,2020(08):79-86.

[10]王璟珉,李曉婷,竇曉銘.低碳經濟研究前沿——基于企業低碳管理的微觀視角[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02):169-176.

Research on the Low-carbon Transformation Path of the Supply Chain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Anhui Province under the “Dual Carbon” Target

HE Lin

(Business School, Fuyang Normal University, Fuyang 236037, Anhui)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esearch direction of the low-carbon transformation path of the supply chain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Anhui Province under the “Dual Carbon” targe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arbon emission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Anhui Province was calculated. From the analysis point of view, the current high energy-consuming industries in Anhui Province have become the double “main force” of economic growth and carbon emissions. At the same time, carbon emission areas are mainly located in economically active and resource-intensive areas. MATLAB software is used to numerically simulate the optimal price, the optimal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level, the optimal income, the equilibrium decision of retailers and manufacturer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decentralized decision-making, income and supply chain efficiency in the case of centralized decision-making in altruistic supply chains and the paper also analyzed the causes of low-carbon imbalance in the supply chain, and then put forward relevant solutions.

Dual Carbon;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Anhui Province; low-carbon supply chain; low-carbon transformation

10.14096/j.cnki.cn34-1333/c.2023.06.17

F274

A

2096-9333(2023)06-0112-07

2023-04-16

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青年項目“雙循環格局下安徽制造業供應鏈穩定性與競爭力提升路徑研究”(AHSKQ2021D29)。

賀琳(1989- ),女,江蘇徐州人,博士,講師,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供應鏈管理。

猜你喜歡
零售商安徽省供應鏈
成長相冊
海外并購績效及供應鏈整合案例研究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進條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進條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進條例
為什么美中供應鏈脫鉤雷聲大雨點小
完形填空兩篇
益邦供應鏈酣戰“雙11”
益邦供應鏈 深耕大健康
國產品牌,零售商這樣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