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承裂痕與消弭措施:山東莒縣查拳的“非遺”發展論繹

2024-01-08 08:42園,馬苗,2
關鍵詞:莒縣非遺體育

莊 園,馬 苗,2

傳承裂痕與消弭措施:山東莒縣查拳的“非遺”發展論繹

莊 園1,馬 苗1,2

(1.嶺南大學 體育學院,韓國 慶山 38541;2.運城學院 體育系,山西 運城 044000)

莒縣查拳非物質文化遺產蘊含著豐富的地方性知識與歷史生命記憶,充分體現了莒縣民眾的審美追求和文化價值觀念,如今其賴以生存的傳承基礎在現代化語境中不斷遭受剝蝕,正處于凋敝之勢。運用文獻資料、訪談等研究方法,從“非遺”視角出發,對莒縣查拳的歷史淵源、價值意蘊及傳承發展問題進行研究,針對莒縣查拳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存在的“社會化”“思想化”“邊緣化”問題,即人群流失、代際萎縮、路徑過窄等傳承裂痕,提出具體消弭措施:創新傳播途徑,拓寬傳承脈絡;順應時代需求,優化傳承觀念;開拓經濟市場,推動持續發展。

非物質文化遺產;莒縣查拳;傳承裂痕;消弭措施

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是被各社區、群體,有時是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展現、表達、知識和技能,以及與之相關的實物、工具、手工制品和文化空間[1]。自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以來[2],世界各國對本土非遺采取了全方位保護行動,我國也相繼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關于進一步加強非遺保護工作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法規文件,將非遺保護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實踐中,有一部分如銅梁龍舞[3]、陳家溝太極拳[4]、賓陽炮龍節[5]、濰坊風箏[6]等基于地緣的鄉村非遺在城市中得以立足發展,但也有一部分于城鄉流動的動態平衡中逐漸沉淪、凋敝。亦有學者通過形而下的思辨指出:在一定情況下,傳統要素和現代要素是可共存的,傳統文化形式可以起到經濟動力的作用[7]。由此引發一種思考:國家政策作為有意義和目標引導的范疇,部分非遺于其框架下為何桎梏不前?

透過非遺與社會發展的本質與內涵,問題解答的現實意義才浮現出來。文化是一定社會政治與經濟的反映[8],文化的超越性質同樣決定了文化再生產的不可避免性[9],它的更新既定了文化與環境兩者的互為反饋。隨著經濟社會結構的轉型,城鄉關系的二元壁壘已成為阻礙我國非遺發展的不爭事實,傳統熟人社會的生產生活、人情關系、禮儀秩序等進一步“陌生人化”和“原子化”[10]。具言之,城市社會具有多元性、流動性和復雜性,而鄉村社會則更具穩定性、同質化、熟人圈等特征[11]。在此社會變遷境遇下,“時代變了,人心不齊了”[12]是莒縣查拳這類非遺傳承面臨的最大難題。由此,本研究將上述問題以莒縣查拳為切入點,深入剖析莒縣查拳當代非遺價值意蘊,并力圖從個案中歸納“社會化”“思想化”“邊緣化”等非遺傳承裂痕概念鏈條,提出闡發性的消弭措施,旨在為莒縣查拳傳承發展提供普遍意義的價值與行動邏輯,同時為我國躊躇難進的體育“非遺”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一、山東莒縣查拳的“非遺”考察

(一)莒縣查拳的田野個案與方法交代

一次偶然機會,筆者在日照市莒縣莒州文街廣場巧遇查拳表演活動,場面異常熱鬧、人聲鼎沸,但表演者卻大多是白發,這次意外發現引起筆者對“非遺傳承”問題的深思。經初步了解發現,莒縣查拳的傳承脈絡和演化路徑與其他體育非遺的際遇大致相似,反映了非遺轉型期的社會結構、文化敘事和行為模式具有一定的時代共性[13]。無論是鄉村或是城市,該項非遺無疑使“同質性”與“異質性”、“價值理性”與“工具理性”、“熟人化”與“陌生人化”之間產生了某種勾連,想要理解和回應這一問題,就需要返回到“活生生”的田野中去觀察[14],基于此,本研究以莒縣查拳N村為田野點展開調研。清雍正《莒州志》載:“元至正間,參政馬睦火者鎮莒,以城大難守,截去西南北三偶,止修東北隅……為門者三,南曰壯倉?!盵15]從此,南門外遂有商民居住,此為N村之始,至2022年該村約有450戶,共1242人。隨著社會變遷,莒縣查拳逐漸演變成融傳統武術、表演藝術、民間信仰于一體的獨特非遺符號。這里民眾民風俗質樸,講誠信、重禮儀、好讓不爭的品格詮釋著“毋忘在莒”的精神。

因參與式田野調查和口述歷史在時空上的局限,加之民間對莒縣查拳活動的文獻記載極少,筆者結合現有文獻資料,自2018年10月起,對該地共進行了100余天的田野考察與訪談,遵循連續比較的基本原則及“多次、短期、深度訪談式”的調查方式,采用參與式觀察、半結構式訪談與N村、文化館、旅游局、武術協會、非遺中心、學校等不同單位人群進行深入交流,主要訪談對象見表1。具體而言,筆者參與組織“查拳進校園”系列活動,同時跟隨傳承人參加了眾多省級、市級武術比賽以及各類武術表演活動。在田野調查中拍攝視頻、音頻資料近百小時,對N村所見所議及與文化持有者、策劃者之間的訪談,則主要采用事后整理、補記的方法予以記錄,并在分析現階段問題的基礎上再進行下一段田野資料的收集,進而精準把握莒縣查拳的歷史源流、傳承現狀以及其在當今社會形態中的發展價值、阻礙因素、發展前景等具體情況。

表1 主要訪談對象一覽表

(二)莒縣查拳的技術特點與傳承現狀

素有“南拳北腿山東查”之稱的非遺查拳,納百家之長歷經千年賡續至今,早已成為中華武術的重要符號之一,形成了集查、滑、炮、洪、腿于一體,技術系統完整,功法全面的拳術。莒縣查拳基本功有五步拳、十路彈腿、十路彈臂;徒手套路有正拳十路、副拳兩路、滑拳三路、炮拳三路、腿拳一路、洪拳三路、黑虎查拳、十二生肖養身功;器械主要有明式十八般兵器及其他六十余種兵器等;查拳對練有十路埋伏拳、七十二擒拿對練、長棍單雙對練等。在演練風格及技法特色上,繼承傳統武術踢、打、摔、拿、跳、跌、撲等基本動作,模仿虎、鷹、蛇、鶴、猴等動作形態,與手、眼、身、步配合運用,形成剛烈、雄壯、舒展、大方的風格特點。查拳尤其注重屈伸性腿法,每一拳路中都有數次彈踢,或踹腳、或側踹、或騰空箭彈,形成“手似兩扇門,全憑足打人”的查拳特色。

師門譜系相當于武術門派的“師徒檔案”,也就是所謂的“傳承譜系”,它記錄下每一個習武者的個人信息、師承關系、歸屬門派、輩分高低,也從側面反映了某一師門或拳種的發展傳承情況。莒縣查拳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根據《日照非遺概覽》及傳承人莊會升的訪談補充,整理出莒縣查拳傳承譜系(見表2)。從文化生態適應的角度來看,任何文化或個體的發展都需要在其時代環境影響下辯證式地互為適應,和諧共生。具體言之,莒縣查拳內容豐富、藝理俱精,需要經過專人指導和長期訓練才能掌握?!皞髂胁粋髋?,傳內不傳外”等封閉守舊的觀念已與時代浪潮不相容,泛血緣認同的“師父-徒弟”關系也逐步瓦解,嚴格的拜師儀式亦隨著依存基礎的改變而弱化,于莒縣查拳本身,師徒型傳承方式已不再是主流,隨著社會的發展,“趣緣”“業緣”認同成為傳承紐帶的補充和拓展。

表 2 近代莒縣查拳傳承譜系

二、山東莒縣查拳的“非遺”價值意蘊

(一)歷史孕育:獨立存續的空間價值

烏丙安認為凡是依據民間古老習慣所確定的時間和固定空間而舉行的傳統民族民間文化活動,就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空間形式[16]。莒縣查拳文化空間的生成過程就是在其孕育的文化生態環境中不斷塑造新的存在樣態,并于多學科、多視角的融合下形成自身文化的獨特匯聚與流動過程。那么用來習練或者展示查拳文化元素的空間,就是以地點和時間為主導所賦予的“身體性話語”,兩者之間具有一定兼容和交叉性。具體言之,莒縣查拳體育文化空間主要有以下三種傳承方式:其一如村落、社區、寺廟、學校等以固定場域為主導進行傳承;其二如表演、比賽、慶典、集會等以時間場域為主導進行傳承;其三如以影視作品、舞臺劇、網絡視頻等借助一定媒介的虛擬場域為主導進行傳承。這些文化空間所承載的是該地民眾以共同經濟、心理、信仰為基礎的價值認同慣習,其與眾不同的空間文化內涵在于莒縣查拳體育傳統的沿襲與當地民俗性的彰顯。特別是在現代化社會的影響下,經濟上的富余及意識上的改變使莒縣查拳更具民族記憶母體痕跡,從而促使人們通過“習練”將身體實踐與社會記憶相關聯,以滿足傳達和維系集體情感、心理的空間需要。

(二)崇德開放:莒文化外延價值體現

文化是一個同心圓,其核心處有一個區分不同文化的、發揮支撐作用的主體,圍繞這個核心,匯聚了諸多的文化要素構成一個文化體、文化圈[17]。顯而易見,“莒文化”是產生于莒地的一種地域文化形態,今天我們談論的“莒文化”,不僅局限于史前文明時期的先莒文化以及春秋時期的古莒文化,也可以是與今時莒縣百姓息息相關的物質與非物質文化。一言以蔽之,莒縣查拳的發展與演變必然會受到“莒文化”的影響而又反哺其中,這也是文化生態系統內交融適應的表征。在當今多元文化并存的時代,價值理性訴求逐步趨于弱化,更應具備《呂氏春秋·直諫》中“使公毋忘出奔在于莒也”所述的“毋忘在莒”精神品質。莒縣查拳弟子信奉“天地君親師”,天為人間禍福之主宰,地為天下萬物之本源,君為社會文明之引者,親為生養培育之父母,師為傳道授業之導師。是故將自身的感激敬畏之心融于信仰之中,亦是莒文化外延價值的展現,詮釋著勿忘初衷的精神內涵。毋庸置疑,莒縣查拳不僅具有崇德開放的文化底蘊,在質樸精湛的非遺中更蘊含著對其發展起到“作舊弊之藥石,造新生之津梁”的秉要執本之力,從果因關系的哲學辯證看,這也是莒縣查拳與莒文化境遇之間的應答。

(三)理一分殊:多元耦合的現代價值

文化功能主義學派通過對文化要素在人類生產生活中所發揮的實際效用,提出在現實生活中的多個層面實現了多樣的價值和功能[18]。洞察莒縣查拳文化分層的內在價值規律,主要具有以下四層結構分類:其一,制度文化層。強身健體是武術的最基本功能,莒縣查拳拳法內容豐富、靈活多變,拳理內外合一、形神兼備,具有《黃帝內經》之“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道德經》之“載營魄抱一”等理念。質言之,正確認識莒縣查拳文化所蘊含的制度文化層價值,亦是查拳內外屬性推動現階段“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應然之舉與實然之責。其二,物質文化層。莒縣查拳的物質文化價值主要通過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得以呈現,費孝通先生曾提出從“遺產”到“資源”的觀點。莒縣查拳通過比賽、表演、教學等活動方式中的動作技術和藝術表現實現城市文化建設及旅游開發,進而拉動莒地或更大范圍內的教育、體育、文化、旅游等產業的發展,實現莒縣查拳文化融入當今社會物質文化層的價值轉化。其三,行為文化層。馬林諾斯基指出價值的實質意義主要在于它對人的有效性,而不在于它的客觀事實存在性。隨著社會發展及融媒體時代的到來,莒縣查拳的地域性限制已不是其發展滯礙,傳承空間及方式也隨之改變。譬如莒縣查拳進校園活動實現教育價值與學校體育相融合,其獨具的教化作用使學生從中感受到中華傳統武術、傳統文化內蘊,不自覺地產生了民族自豪感和認同感,于無形中強化筑牢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其四,心態文化層??鬃拥摹皬垺迸c“馳”學說形象地詮釋了滿足精神和心理雙重需要的重要性,生理和心理機制亦是創造文化原動力的意味。然而,現代社會快節奏的生活使人們心理健康承受莫大的挑戰,過多的壓力、不良情緒等心理因素也是誘發疾病的主要原因。從這一觀念出發,查拳是“外在修身、內在修心”相結合的傳統武術項目,通過對查拳的練習可將人們從日?;ぷ髦小搬尫拧背鰜?,從而實現身心健康和諧發展。

三、山東莒縣查拳的“非遺”傳承裂痕

(一)存在“非遺”保護的社會化問題,傳承人群流失

體育非遺依賴于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在特定時期詮釋著特定的功能,彰顯其時的民風民俗和社會風貌[19]。而傳承人更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最具能動性和有效性的載體,其承嬗離合必然與其人群的數量呈正相關。參照現實,由社會宏觀背景變遷引發的傳承人群流失是造成項目劣勢的一個共性問題,20世紀90年代后期,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使農村人口大量涌向城市。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與2010年相比,鄉村人口減少1.6億人[20]。對于莒縣查拳而言,鄉土社會形成的各種集體聯結開始走向消解,在血緣、地緣基礎上構建的親密共同體模式被打破,“原子化”特征逐漸呈現。受訪者講到“當時住在清真寺旁的瓦房,現在住上樓房了”(NJS,男,莒縣N村居民)“這片以前是個村,還有校場,閑著的時候年輕人都會來打拳,這會都去打工掙錢了”(HF,男,日照市非遺保護中心主任)。事實證明,如今的N村已完成城鎮改造搬遷工程,民眾逐漸離開了查拳文化傳承的原生場域,更多的青年群體選擇離開故土外出發展,這使人口結構變遷隨之顯現,亦使莒縣查拳傳習人群流失嚴重,于后繼無人的現實窘境中逐漸失去傳承基礎。質言之,在流動的社會場域中,村民的向外遷移、村落空間的瓦解、人際關系的陌生化,使由傳統“熟人”社會不斷走向“陌生人”社會。

(二)具有“非遺”保護的思想化現象,傳承代際萎縮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礎和邏輯起點,依托中華傳統文化的自知自覺理念,“內化于心,外化于形”的莒縣查拳首重“武德”,德是武的前提,武是德的反映,文化哲理性與技擊性并存。由人創造的文化在傳承和發展方面也以人的主觀自主性發揮為基礎。從實地調研來看,莒縣查拳N村在時空變化中村民的身份已悄然發生著轉變,思想也發生變化,因而造成其傳承代際的萎縮,目前經常練拳的人大多年事已高,能夠掌握查拳特點與精髓的拳師僅有莊會升1人(圖1)?!爸岸际寝r村種地的,現在搬遷改造就成居民了”(LYM,男,莒縣查拳傳承人)?!澳贻p人都愛玩籃球、羽毛球這些,很少有人練拳了”(ZHS,男,莒縣武術協會會長)。從這些訪談中,可以得知進入城市的莒縣查拳在傳承方面與鄉村大有不同,因為民眾的社會行為脫離了過去的空間與習慣,個人經濟需求已從“人的依賴關系”階段轉向“物的依賴關系”階段,資本增值邏輯與自然可持續邏輯間產生偏離,行為規范與價值意義亦不斷進行著解構與重構。與此同時,信息來源的多元化使不同文化之間博弈激蕩,不同思想觀念交流碰撞,特別是以奧林匹克運動為載體的傳播過程更加強化了西方體育的思想滲透,這不僅削弱了莒縣查拳文化的地位,亦使得社會整體對于中國武術回歸傳統的呼聲式微。

圖1 莒縣文化館提供

圖2 莒縣查拳現代傳承方式

(三)位于“非遺”保護的邊緣化位置,傳承路徑過窄

有些體育非遺活動在歷史長河的滌蕩中漸次消亡,有些則漸次由“興盛”走向“存活”。在經濟化、現代化的裹挾下,工具理性成為社會意識主導力量,“消費文化”趨勢重塑了人類的生活生產方式,莒縣查拳的傳承路徑也不可避免地呈現出“脫域”現象。為此從資本邏輯上把握當前莒縣查拳傳承體系的生成機制與互聯結構,通過梳理文獻及實地調研將莒縣查拳主要傳承路徑大致分為:傳統傳承、公益匯演、武術比賽、網絡傳播、營利表演、校園查拳等6類方式。依據訪談結果選取近一年莒縣查拳傳承方式的參與次數與圈層相對應,由1圈到10圈繪制得出(如圖2)。傳統傳承方式依舊是最主要的方式,緊隨其后的是公益匯演,而現代社會最熱衷的網絡傳播方式和非遺項目生存最根本的營利表演方式卻參與極少。不言而喻,莒縣查拳傳承系統是一個相對完整的鏈條,但又存在非遺保護的邊緣性問題,即傳承路徑不平衡。正如訪談對象所言“傳承人經常在公園、學校不遺余力地義務教拳”(DSQ,女,莒縣第一實驗小學校長)?!皢慰课覀冋牧α窟€是有些力不從心,社會各界要共同努力才能把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貝拾起來”(MSX,男,莒縣文化館館長)。觀照現實,作為文化傳承者的莒縣查拳傳承人,傳承文化是莒縣查拳發展的本質命題,但經濟利益則是傳承查拳文化的現實基礎和先決條件,傳承路徑過于公益化使傳承者的利益難以保持。換言之,即傳承者個體會不可避免地從資本增值角度考慮現實問題,唯有在獲取一定物質回饋的情況下,才能更好地施行傳承行為。

四、山東莒縣查拳的傳承措施

(一)創新傳播途徑,拓寬傳承脈絡

傳承人既是文化創造的主體,也是文化“以文化之”的客體,主客體間辯證統一[21]。解決莒縣查拳的“社會化”問題,就是使傳承主體適應文化生態并回饋之。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迭代演進,數據采集、信息傳遞與知識共享都變得更為便捷和開放,新媒體傳播形式為“非遺保護”帶來了新的契機?!蛾P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中首次提出“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各種媒體交叉整合形成非遺數字化傳播生態圈,同時場地的便利化、時間的自由化、人員的不受限制性等因素,為莒縣查拳面向公眾傳播開辟了更為廣闊的平臺與空間。鑒于此,要拓寬莒縣查拳傳承脈絡,為其適應和發展提供新的文化載體,創新傳播途徑是必然趨勢。莒縣查拳新媒體傳播脈絡融入當代可分“三方三步”走。首先,管理者可精準設計傳承中華文化的優質內容素材,通過“遍地開花式”的傳播推送激發民眾產生情感共鳴,漸次激活民眾參與非遺傳播的主觀能動性,進而達到1+1≥2的實際效果。其次,傳承人可通過微課平臺、抖音直播等方式,設置虛擬查拳“原生態”場景以拓展傳播時空,由查拳大師直播、錄播的形式授課,拉近非遺與大眾之間的距離,讓更多的人群不受地域限制隨時隨地學習莒縣查拳。最后,習練者利用互聯網技術開設莒縣查拳交流網站或APP,使學習者自由交流學習經驗,分享自己與莒縣查拳的故事,互相督促堅持練習。通過管理者、傳承人、習練者三方共同努力,逐步提高莒縣查拳傳承主體數量,使非遺保護落實到人。

(二)順應時代需求,優化傳承觀念

非遺“思想化”轉變要結合既定的區域文化空間和特定的民俗語境,逐步動態融入民眾的日常生活之中,持續形成“文化自覺”內驅力。莒縣查拳內部蘊含著中國武術“儒、道、釋”多元一體的文化內核和“剛健、文明、中庸、生生不息”的天地之道。面對多元文化傳播,莒縣查拳傳承可適應國家整體發展戰略,立足民眾所需,實現政府、社會、學校的多元協同發展。在政府層面,應充分發揮設計者、規劃者及管理者的角色職能。立足文化自信做好頂層設計,制定莒縣查拳長遠發展戰略,同時做好基層保障,落實傳承人待遇補貼,享受政府應有的政策紅利,特別是年老傳承人應樹立模范,講好中國故事,從而維持“禮”“俗”結合的禮治社會傳統。在社會層面,莒縣武術協會應采取“內外結合、多點開花”的策略。于“內”應以社區及村落為模塊,定期開展查拳文化的宣傳、推廣、交流等工作;于“外”應激發查拳的健身性、娛樂性、養生功能與“全民健身”相適配,服務民眾的身心健康需要。在文化輸入和身體踐行中,喚醒“形不動則精不流,精不流則氣郁”的內外兼修本源思想,漸次激發民眾的文化認同,進而不斷形成新的傳承主體。在學校層面,莒縣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應做好非遺保護的組織、協調工作。通過學校支持、武術協會參與,以“體教融合”為支撐進一步融入學校體育推廣發展,從體育課程教學、課余體育訓練、課外體育活動等方面入手,從“文”深入,以“武”育人,堅守文化自信立場的同時形成學校、家庭、社區協同聯動的教育傳承場域,以活態的形式促進莒縣查拳新生力量的傳承培育。

(三)開拓經濟市場,推動持續發展

N村“三農”關系的轉變打破了莒縣查拳傳統的傳承方式,而過于公益性和不成熟的市場運作導致了傳承“邊緣化”問題的泛化。在市場經濟支配下,任何一種文化的發展都離不開牢固的傳承脈絡與穩定的經濟保障,開拓莒縣查拳經濟市場取決于其文化價值、地域文明以及時代發展等多種因素,而要持續發展需做到以下兩點:一是融入體育旅游資源開放共享。莒縣查拳要在傳承中不斷創新發展,應借鑒國內外利用旅游精品線路帶動非遺項目的成功經驗,如韓國著名旅游線路“江南”中的跆拳道展演,為韓國經濟增長作出了巨大貢獻[22]。依托納入全國、全省的日照文旅融合精品線路“海濱山岳行”“健游莒國古城”等,將莒縣查拳榫卯于體育旅游精品線路當中,通過體育旅游演藝、實景演出、智慧非遺等形式創意設計,借助VR、AR、MR、AI等新型技術以及NetVLAD、SIFT等場景識別算法,對莒縣查拳場景數字化元素進行識別、重組與集成,達到虛擬與現實的場景重建,讓旅游者沉浸式體驗的同時,亦使莒縣查拳于高速流變的社會中找到新時代的系泊點。二是研發莒縣查拳文化的消費品。深入落實《武術產業發展規劃(2019-2025年)》,政府要和體育、文創、工藝等企業聯合研發受眾可接受的多種類型消費品,結合文旅博覽會、創博會等渠道將查拳文化資源轉化為文化產品,包括文化實物產品、文化數字化產品、文化服務產品以及發明、專利、商標等無形文化資源,實現文化共享的同時服務于文化強國和體育強國。在整個莒縣查拳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中,切莫“閉目塞聽”與“丟根忘本”,而是要在文化交融中不斷取長補短、相得益彰。如此,將會以“體旅路線”為龍頭,以文化消費品為保障,形成互惠共利的良性互動局面,從而保持與時代同步通行,切實為莒縣查拳提供穩固的發展基礎與動力。

結語

“傳承”是莒縣查拳文化發展的核心問題,有續傳承一方面體現著對于傳統的繼承和發揚,另一方面也是其生命力的反映。從“非遺”層面來審視莒縣查拳的“傳”與“承”,不僅可以窺知與其他民族傳統體育非遺項目存在的共性裂痕,也可使莒縣查拳客觀存在的本真性淡化、文化認同式微、無法自給自足等問題得到相應的解決,同時發現其所蘊含的“莒文化”哲學思想空間和現代多元價值。然而,文化不是靜態的,它必然要在新的環境中被新生代加以創造。時下,在發展過程中政府要給予一定規劃與支持,要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滿足社會需要,通過創新傳播渠道、促進體旅融合、走進學校體育、普及全民健身等方面的多元聯動協調運作,使莒縣查拳在新時代實現轉型發展與活態遺續,從而讓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經久不息地傳承下去。

[1]陳小蓉.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概念、特征、功能、分類[J].體育科學,2022(4):14-21.

[2]懷建,林小美.中國摜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機制研究——基于體育文化和科技創新的視角[J].中國體育科技,2018(6):136-141.

[3]周德巧,張長念.民族傳統體育的現代轉型敘事及其“結構-功能”邏輯——基于重慶“銅梁龍舞”的田野調查[J].體育與科學,2022(4):21-28.

[4]楊青,劉靜.鄉村振興視域下“以拳塑鄉”的新型鄉村共同體建構及治理:基于“武術之鄉”陳家溝的田野調查[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21(1):87-95.

[5]莊園,謝智學.賓陽炮龍節的文化形態探析[J].武術研究,2022(8):99-101+104.

[6]趙承磊.民俗體育與城市融合發展的個案考察與啟示——以濰坊風箏為例[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6(8): 29-32.

[7]Whyte Martin.The Social Roots of Chinese Economic Development[J].The China Quarterly,1995:144.

[8]張文靜,沈克印.數字賦能:體育公共服務整體性治理的運行機制與實施策略[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22(7): 13-21.

[9]高宣揚.布迪厄的社會理論[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4:30.

[10]鐘喜婷,楊海晨,冀寧.重構道德秩序:閩南林村民間體育組織參與鄉村振興動員的田野調查[J].體育科學,2021(4):14-22.

[11]雷學會,龍行年,徐劍,等.變遷中的再生:民俗體育在城市空間運行機制研究——一個舞龍習俗的田野調查[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23(5):62-71.

[12]楊海晨.族群體育與認同建構:對黑泥屯演武活動的田野考察[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123.

[13]冀寧,楊海晨,鐘喜婷.未預結局視域下民族傳統體育傳承的過程—事件分析及實踐反思——閩南LT村宋江陣傳承的民族志[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21(8):52-62.

[14]趙旭東.用鄉村去理解鄉村[J].原生態民族文化學刊, 2016(4):72.

[15]莒縣地方史志辦公室.城陽鎮志[M].濟南:山東省地圖出版社,2006:745.

[16]烏丙安.21世紀的民俗學開端: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結緣[J].河南社會科學,2009(3):1-4.

[17]張晶,周嵩山,陳青.武術文化的榫卯連接與渦旋重構[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22(2):80-85.

[18]杜紅艷.“非遺”價值特征及其實現[J].社會科學家,2018(5):98-102.

[19]王厚雷,王竹影.“一帶一路”背景下新疆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策略[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6(6):30-35+54.

[20]國家統計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第七號)[Z]. 2021-05-11.

[21]徐偉康,林朝暉.人工智能與全民健身融合發展的價值邏輯、現實困境與優化路徑[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22(10):9-22.

[22]鄭燕,蔡藝.韓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現狀、經驗及啟示[J].體育文化導刊,2020(4):18-24.

Inheritance Rift and Elimination Measures: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a Boxing in Juxian Shandong Province

ZHUANG Yuan1,MA Miao1,2

(1.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Yeungnam University,Qingshan 38541,Korea;2.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Yuncheng University,Yuncheng 044000, Shanxi)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Juxian Cha Boxing is rich in local knowledge and historical memory, and fully embodies the aesthetic pursuits and cultural values of the people of Juxian County, but nowadays the foundation of its inheritance is constantly being eroded in the context of modernization, and is in a situation of withering away. Using literature, interview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he study examines the historical origins, value implications, and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Juxian Cha Boxing from an “intangible heritage” perspective, and addresses the socialization, ideologization, and culturalization of the protection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Cha Boxing sports in Juxian County. In response to the problems of socialization, ideologization and marginalization that exist in the protection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Juxian Cha Boxing, i.e., the loss of the population, the shrinking of the generation, the narrowing of the path of inheritance and other cracks, the following measures are proposed to eliminate the problems: to innovate the communication channels to broaden the inheritance vein; optimize the concept of inheritance in response to the needs of the times; develop the economic market and promote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Juxian Cha Boxing; transmission rift; elimination measures

10.14096/j.cnki.cn34-1333/c.2023.06.22

G80

A

2096-9333(2023)06-0150-07

2022-10-02

全國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教育部青年項目“黃河流域民俗體育的空間敘事與教育傳承研究”(ELA210436)。

莊園(1993- ),男,山東日照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人文社會學;馬苗(1986- ),女,山西運城人,講師,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俗體育文化。

猜你喜歡
莒縣非遺體育
鐘靈毓秀 千年莒縣
提倡體育100分 也需未雨綢繆
莒縣紅色文化調查報告
莒縣高中化學微格教學展示在莒縣四中召開
2016體育年
“非遺”走進高校
官渡古鎮“非遺”聯展
我們的“體育夢”
山東省莒縣2003—2013年登記結核病流行特征及DOTS策略實施效果的評價分析
談體育實踐課中知識的擴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