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基礎教育數字化轉型的行動準則
——基于政策文本的扎根理論研究

2024-01-08 05:35錢小龍梁明珠
關鍵詞:轉型數字化數字

錢小龍,梁明珠

(南通大學 未來教育研究所,江蘇 南通 226019)

一、問題提出

隨著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深入發展,世界數字化轉型不斷加速,各領域數字化深入發展。教育數字化成為教育領域備受關注的新熱點,也為未來教育改革實踐指明方向。尤其在新冠疫情爆發時期,各國為實現“停課不停學”借助互聯網平臺開展教學,利用數字技術與傳統教育的深度融合,在線教育成為常態化的教學模式,同時推動著教育數字化轉型步伐。依托互聯網等技術支持,在線教育強有力打破時空限制以及智能化推薦學習資源,更好促進學習的全民化、靈活化及個性化發展[1]。2021 年3 月,我國教育部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要求“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強調“迎接數字時代,激活數據要素潛能,推進網絡強國建設,加快建設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以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2]。

其中,基礎教育是我國國民教育的主體,是各級各類教育的重要基礎[3],其重要性不容小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UNESCO)在《2015年后教育議程》中指明應將基礎教育的發展擺在優先位置,以實現全民基礎教育[4]。推動基礎教育數字化轉型已成為國際共識和趨勢,全球各國與各國際組織針對不同地區發展的特點和現狀,頒布了一系列政策。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頒布《回到教育的未來:經合組織關于學校教育的四種圖景》(Back to the Future of Education:Four OECD Scenarios for Schooling),其中描繪了在經濟、政治以及科學技術等方面迅速發展的大背景下未來20 年教育發展趨勢,構建了學校教育擴展、教育外包、學校作為學習中心、技術支持的無邊界學習四種圖景[5]。此外,我國也出臺相關教育數字化發展政策,將教育數字化作為國家數字化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政策作為規范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準則,對教育領域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為具體開展實踐奠定基礎。因此,以相關政策文件為基礎,運用扎根理論的研究方法,探究我國基礎教育數字化轉型實踐中行動準則,加強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前沿技術與基礎教育的深度融合,持續推進我國基礎教育數字化轉型。

二、文獻回顧

(一)關于教育數字化轉型

當前,學界關于教育數字化轉型的研究主要從以下不同視角展開探討。一是關于教育數字化轉型的理論研究。有學者從內涵本質、邏輯關系、內驅動力等維度對教育數字化轉型進行了深入探討。在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本質研究上,祝智庭、胡姣在分析數字化和轉型的內涵基礎上,指出教育數字化轉型是一種劃時代的系統性教育創變過程,將數字技術整合到教育領域的各個層面[6]。在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邏輯關系和內驅動力的研究上,李峰、顧小清[7]等通過對國內外有關政策文件進行梳理和分析,挖掘轉型邏輯關系和內驅動力,并描繪了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推進路徑。二是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實踐研究。學者們從不同角度探討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推進路徑。部分學者認為推動教育數字化全面落地涉及多個層次工作的整體推進。如吳砥、李環等[8]以完善的保障機制為基本條件支撐,從物、人、數三方面著手,并瞄準教學和管理兩大業務領域,共同推進教育數字化發展。部分學者從影響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因素入手尋求突破口。如胡姣、彭紅超等[9]通過分析影響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因素發現實踐中所面臨的現實困境,并從數字技術、教育組織、環境空間與行為實踐四個方面提出了相應的提升路徑。也有部分學者提出應堅持生態化的發展戰略來促進數字教育生態的可持續發展。如祝智庭、鄭浩等[10]從教育數字化轉型的系統演變邏輯和數字達爾文主義兩個維度闡述教育數字化轉型的生態化戰略??傮w而言,現有研究已從教育學、生態學等多個視角對教育數字化轉型的理論和實踐領域予以探討。

(二)關于基礎教育數字化轉型

目前,我國基礎教育已進入以數字化轉型為核心的新發展階段,呈現了新的內涵和特征。已有的基礎教育數字化轉型研究從發展動因、特征分析、實施路徑等多方面進行探討。在發展動因和特征分析上,邢西深、胡佳怡等[11]認為在數字技術賦能和加持下,新時代的基礎教育數字化具有數據化、智能化、個性化和泛在化的特征。在實施路徑上,不同學者從不同角度探討基礎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實施路徑。梁林梅、丁思杰[12]在分析數字化轉型內涵演進的基礎上,總結區域基礎教育數字化轉型的系統特征,并從價值體系和系統重構、多方統籌、關鍵資源共享三方面提出相關的實施建議;周全[13]通過對國家級信息化教學試驗區探索實踐的成效分析,以教育組織為主體,闡述以持續迭代為核心理念的數字化轉型路徑以及為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具體建議??傮w而言,關于基礎教育數字化轉型的研究相對較少,多數以相關的特征、理論和實施路徑為主,基礎教育作為民生教育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數字化轉型也亟需進一步的研究。

(三)總體述評

首先,教育數字化轉型是當前教育改革與實踐的熱點,也是全球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其次,已有研究多集中在教育數字化轉型的理論和實踐研究,研究視角相對較為宏觀,而有關的政策文件研究和相關成果較少。最后,從研究方法來看,已有研究多以內容分析、問題挖掘以及路徑探究等為主?;A教育作為國民教育的基礎,其重要性不容小覷。要想推動基礎教育數字化轉型進程,明確行動準則是開展實踐的先決條件。因此,本研究從我國近年來所頒布的有關基礎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政策入手,以小見大,運用扎根方法來構建理論,全方位探析基礎教育數字化轉型的行動準則,為我國基礎教育數字化轉型研究添磚加瓦。

三、研究設計

(一)研究樣本選取

扎根理論研究方法最初是由巴尼·格拉斯(Barney Glaser)和安塞姆·斯特勞斯(Anselm Strauss)于1967 年在專著《扎根理論之發現:質化研究的策略》中提出,通過對所收集的數據進行編碼、分類,并將其各部分聯系起來,從而形成邏輯圖或模型進行測試和驗證[14]。研究樣本選自2019 年至今中共中央、國務院、教育部等頒布有關基礎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政策(見表1)。具體而言,首先對相關的政策文本進行逐行分析和概念理解,接著對政策文本進行逐句編碼,對觀點進行抽象化概括,形成范疇,最后對所有的范疇進行分析和推演,形成理論。研究所選擇的政策文本基于以下兩個方面的考慮:一方面,只選取國家層面的政策文件?;A教育數字化轉型是一項國家層面的政策,各地方政府都是基于國家政策的理解而制定的執行性政策文件,因此處于提取概念的目的,選取國家層面的政策才更具有權威性和意義。另一方面,只選擇有關基礎教育階段的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政策文件。有些政策文本只是提及了基礎教育數字化轉型,但并未做進一步的闡述,進行相應的排除。

表1 選取的教育政策文件一覽表

(二)編碼過程

1.開放式編碼

開放式編碼,又稱“一級編碼”,是將所獲得的文本數據資料進行分解,并對其逐條分析從語言層面和語境層面進行概念化,剔除與本研究無關的概念,將表達相似的概念進行合并[15]101-121。具體而言,將10個政策文本導入MAXQDA20.4中,以句為單位對材料閱讀提取,形成初始的概念感知。根據概念類別對文本資料進行比較,將其歸到相應的概念類屬下面,為每一個概念類屬找到屬性。與此同時,將有關的概念類屬和它們的屬性進行整合,對這些概念類屬進行比較分析,思考它們之間可能存在的關系。最終形成了588個標簽,進行分類比較形成了70個概念,并基于此形成了59個類屬(見表2)。

表2 開放式編碼(示例)

2.主軸式編碼

主軸式編碼,又稱“二級編碼”,是在開放式編碼的基礎上,對其所形成的概念進行聚類分析,發現各概念之間潛在的聯結關系,通過將相似編碼歸類和提升從而形成對應的主類屬[15]123-142。本研究在開放式編碼形成59 個類屬的基礎上,將其進一步凝聚為13 個主類屬,其中每個主范疇由一條邏輯軸線構成(見表3)。例如,兒童身心發展具有順序性、不平衡性和差異性等特點,要求教育要遵循個人身心發展規律(現象發生的情景),這就需要充分考慮不同學生特點,堅持德育發展,同時為特殊學生群體實施教育關愛(對具體情景實施的管理行動),增進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和人文關懷(行動的結果),這一組范疇間的關系通過整合歸納,就進入了同一主范疇——“人文關懷”。

表3 主軸式編碼

3.選擇式編碼

選擇式編碼,又稱“三級編碼”,在主軸式編碼的基礎上,通過對已形成的主類屬進行系統性分析,確定核心類屬,并圍繞核心類屬將其他類屬進行系統地聯系起來,最終形成理論模型[15]143-161。在開放式編碼和主軸式編碼的基礎上,對主類屬之間進行比較分析,最終形成3 個核心類屬,如表4所示?!叭宋年P懷”“學生培育”“教師培育”“教學質量”反映數字化時代我國重視培養師生信息素養,對實現教育現代化和建設教育強國發揮重要作用,因而將其歸納為核心類屬一:“培育機制”?!皵底纸逃Y源”“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支持”“多元主體合作”反映我國在硬件設備、數字資源等物質層面的支持,推動中小學學校各種設施數字化及資源共享的實現,因而將其歸納為核心類屬二:“支持條件”?!皡f調管理機制”“評價機制”“網絡安全保障”“標準規范體系”“教育公平”等反映我國從國家層面制定數字化相關標準規范和評價機制,為中小學數字化教學網絡安全提供保障,同時為我國基礎教育數字化轉型的落實提供方向和保障,因而將其歸納為核心類屬三:“保障機制”?;谔釤挸龅娜齻€核心范疇,圍繞研究主題歸納出各核心要素之間的關系,構建出扎根理論模型(見圖1)

圖1 核心范疇關系回路圖

4.理論飽和度檢驗

由于三級編碼均由筆者獨自完成,因此在編碼過程中很有可能融入主觀因素,造成研究結果的偏差。為了最大程度避免這種偏差發生,筆者預先選取八份政策研究材料進行理論建構和分析,預留兩份研究材料留作后期逐一檢驗,結果現實符合前述建立的典型關系結構,沒有出現新的概念和類屬,類屬之間也沒有產生新的聯結,說明前述研究所得編碼已達到理論飽和。

四、結果分析:模型闡釋

基礎教育,作為造就人才和提高國民素質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國面向21 世紀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行動準則的指導下,推動基礎教育數字化轉型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多個層次工作的整體推進。具體而言,數字化時代為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培育機制作為基礎數字化轉型的前期投入,提高教師和學生信息素養和數字技能,為建設智能社會發展輸送源源不斷的人力資源;數字化轉型離不開技術和資源的加持,各類數字教育資源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是面向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支持條件作為基礎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助推器,為建設智能社會奠定堅實基礎;各類標準規范、網絡安全保障以及多元評價等保障機制作為基礎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運行方向和規范,為智能社會健康有序發展提供動力。培育機制、支持條件和保障機制作為中國基礎教育數字化轉型的行動準則,三者相互影響和支撐,共同為推動我國基礎教育發展。下面基于編碼結果對模型進行闡述。

(一)培育機制:師生信息素養的培育

隨著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數字技術和教育的融合創新,教育數字化得到了長足發展。數字化發展對人才培養提出新要求,提升師生信息素養與數字技能已成為實現教育現代化、建成教育強國的重要內容[16]。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注重人才培養,在黨的二十大會議中指出,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17]。因此,在遵循成長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應加強培養師生信息素養和數字技能。

1.保障教育高質量發展,以人文關懷貫穿教育始終

一方面,數字技術應用對教育質量發展提出新要求,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把全面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的重中之重。各地采取有效措施加快縮小區域、城鄉教育差距。如黑龍江全面推行“零擇班行動”“四零承諾”,切實解決政風、行風、師風等教育生態“大問題”;重慶分學科精細化指導作業設計與實施等。同時樹立科學教育質量觀,發展素質教育,加強人才培養教學資源儲備。如支持國家電視空中課堂、網絡思政課程建設等。另一方面,為適應基礎教育改革發展要求,需遵循學生和教師的成長發展規律,充分考慮學科性質和不同學段學生特點,創建滿足多樣化需求的學習環境。同時,制定相關政策加強對隨遷子女、留守兒童和殘疾兒童等特殊群體教育關愛,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健全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定期篩查識別、評估與干預的機制。

2.培養學生信息素養,以智能引導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一方面,我國積極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將信息素養培育有機融入學科教育教學中,注重培育學生信息意識、檢索、鑒別和選擇能力,注重提高中小學生數字化學習與創新能力以及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各地中小學按照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開設信息技術課程,并納入初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將信息素養納入綜合素質評價。另一方面,依托數字技術,促進規?;逃c個性化培養有機結合。如基于大數據的智能診斷、資源推送和學習輔導等應用開發,制定個性化的教學方案;上海市閔行區打造以一個垂直服務的教育云平臺,依托智能教學和智能學伴應用開展個性化教學,全面深入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大數據技術的充分利用,可以幫助教育對學生學習過程信息收集,精準分析學習情況,促進差異化和個別化指導。

3.提高教師信息素養和法治素質,以培訓基地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高質量教師是高質量教育發展的中堅力量,信息技術能力成為新時代高素質教師的核心素養?!吨腥A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要求,著力推動教師教育振興發展,努力造就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創新型小學教師隊伍,為加快實現基礎教育現代化提供有力的師資保障[2]。首先,我國把思想政治和師德師風建設放在首要位置,全面加強中小學教師思想政治建設和法治素質。教師是教育工作的組織者和領導者,需發揮引領示范作用。其次,教師需在上崗前持有教師資格證和相應的普通話證書,嚴把教師入關口。同時依法保障教師待遇權益,促進教師潛心教書育人。最后,我國重視師資力量的培養,提高教師數字化意識和數字技術知識與技能,引導教師將其應用于教學。同時建設一批國家師范教育基地、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開發各類教師培訓應用等,促進教師專業和信息素養的提升。

(二)支持條件:投入資源、資金和基礎設施等多方支持

作為一項復雜工程,基礎教育數字化轉型涉及多個方面工作的整體推進,同時也離不開國家對其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的支持,三者缺一不可。多元主體參與作為“人力”,合力提高系統謀劃和整體推進能力;數字教育資源和基礎設施建設作為“物力”,為資源共享和教育質量提升予以支持;資金投入作為“財力”,為數字化轉型運行和發展予以保障。

1.多元主體參與形成合力

首先,建立健全相關部門共同參與的工作協調機制,加強部級、部省聯動和區域協調,提高系統謀劃和整體推進能力。如與網絡、發展改革、財政、通信、金融等部門協同合作,協調解決重大問題。其次,教育部積極同多個部門完善相關政策,研究制定吸引有關機構、社會團隊、企業支持參與等多元投入機制,為學校開展線上教育教學提供優質資源保障。如高等學校、科研院所、企業、公益機構、支援團隊等社會力量參與促進構建“三個課堂”平臺應用。最后,增強與各部門機構合作,共同提高基礎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如鼓勵支持地方政府統籌相關部門密切配合,高校、教師發展機構、中小學等協同開展區域教師隊伍建設改革試點;建立部署師范大學和地方院校師范人才培養協同機制等。

2.數字教育資源和基礎設施建設

2022 年,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加快建設信息網絡基礎設施,有序推進基礎設施智能升級[18]。數字教育資源和基礎設施建設作為“物力”,以數字技術與教育資源融合來提高共享共建機制,以“數字基建”為內核的新基建為基礎教育數字化轉型奠定堅實基礎。一方面,數字教育資源是實現我國教學模式創新、個性化服務供給的關鍵要素之一,同時數字教育資源的優質共享可以推動我國教育的均衡發展[19]。在基礎教育精品課遴選方面,建立健全優質課程資源遴選更新機制,不斷豐富平臺資源內容。同時重點關注農村地區優質教育資源共享使用,縮小城鄉教育差距,促進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另一方面,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可以更好服務于數字經濟轉型發展,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增強學校教學、管理、服務等設施的數字化升級,努力實現學校無線網全覆蓋。如推動智能實驗室、學科專用教室建設等打造生動直觀形象的新課堂;山東青島市嶗山區充分利用原有基礎設施統籌建設“課堂教學云平臺”等。

3.資金投入予以保障

一方面,加大基礎教育數字化轉型的經費保障力度,切實解決教師工資待遇問題及教育新基建。地方各級教育、發展改革、財政、通信、工業和信息化等部門加強統籌協調,優化支出結構,建立多元化籌資渠道。另一方面,重點關注貧困地區義務教育的設備購置等經費問題。如引導地方加強對農村貧困邊遠、貧困、民族地區“三個課堂”建設與應用的經費投入,制定“三個課堂”輸出端學校和教師激勵政策,為設備采購、資源配置、教師培訓等方面提供經費支持,保障經費的合理使用??偠灾?,加大對基礎教育數字化轉型的資金投入,不斷整合資源,疏通要素,為學生學習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促使學生全面和個性化發展。

(三)保障機制:強調標準規范、網絡安全等多元保障

教育數字化是國際上廣受關注的熱點問題,為我國破解教育質量和公平等重難點問題提供方向。因此,完善的“保障機制”支撐,包括協調管理機制、評價機制、網絡安全保障、標準規范體系等多個方面,更好為基礎教育數字化轉型保駕護航。

1.加強協調管理,形成綜合保障體系

管理維度是通過實施計劃、組織、領導、協調、控制等職能來協調教育系統的活動,從而實現既定目標的活動過程[6]。一方面,完善管理體系,制定相關政策文件予以指導。如建設師范生管理信息系統;完善交流輪崗激勵機制、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工作協調制度等措施為推動基礎教育數字化轉型奠定基礎。各個市也采取相應措施,如重慶市充分發揮教研機構的研究、指導和服務作用,研制印發相關指導意見;山東省濰坊市建立作業管理長效工作機制;江蘇省泰州市海陵區則深化教學改革,統籌各年級和各學段的知識體系等。另一方面,制定明確具體的標準規范,促進基礎教育數字化轉型的規范性。如我國制定新時代幼兒園、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以及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嚴肅查處師德失范行為。同時,在遴選程序、質量保障、資源動態更新機制等方面制定標準規范,嚴格把關,形成綜合保障體系。

2.加強評價體系建設,實現標準化建設

建立和完善統一規范的評價體系是提高數字化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一方面,充分考慮不同地域、不同學段、不同學科的特點和要求,進一步完善教師職稱評價標準,實行分類評價。同時制定出臺當地教師激勵支持政策,推進中小學教師減負,在全社會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另一方面,注重學業評價的多元化,增加學業評價的主體,包括對老師的評價、學生的自評及學生間的互評。如推動學生數字檔案在評價中的應用,轉變簡單以考試成績為唯一標準的學生評價模式;創新信息化評價工具;建立動態監測和第三方評估機制等。無論是教師評價還是學生評價,都要更為注重多元化的過程性評價和增值性評價。

3.構建完善的監管體系,保障網絡安全

疫情的爆發使得在線教育成為常態化,但網絡上大量用戶信息泄露嚴重,盜版猖行等問題都在嚴重影響在線教育高質量發展。為此,我們應構建完善的教育資源保護和監管的長效機制,保障網絡信息安全。一方面,充分利用現代化數字技術加強網絡信息安全的監管,實施人機結合的動態監管體系。如建立教育系統應急指揮網絡;在教育專網主干網和校園網互聯網出口建設網絡訪問防火墻;支持開發中小學適用的安全瀏覽器軟件和教育學習平臺;公安部門開展人工智能算法備案、檢查和評估等。另一方面,處理好網絡信息監管與知識產權保護的關系。如利用區塊鏈等新技術保護知識產權,探索個性化自愿購買使用和后付費機制。同時,加強學生網絡安全教育,中小學學生也需感知網絡安全威脅,自動過濾網絡不良供應鏈水平。

4.信息化精準幫扶,促進教育公平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逐步縮小區域、城鄉數字差距,大力促進教育公平,讓億萬孩子同在藍天共享優質教育?!盵20]2021 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發展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的教育[21],可見推動優質公平的教育是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核心任務,促進學生機會公平和個體潛能發展。一方面,通過相關措施為農村等偏遠薄弱地區的教育傾斜支持,縮小城鄉教育差距,促進教育公平。如加大農村地區特別是邊遠地區學校對平臺資源的使用力度;改善邊遠地區學校的網絡接入條件;為農村薄弱學校和教學點輸送優質資源等。另一方面,加強鄉村師資培訓,鼓勵校際合作。因地制宜開展鄉村教師信息化教學示范培訓、建設一批能力提升工程創新培訓平臺等措施,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同時鼓勵城鄉之間、東中西部之間校際合作,共同合作提高教學質量??傮w而言,傳統教育無法滿足個體對學習機會、個人潛能發展需求,而教育數字化轉型則是解決這一需求,促進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徑。

五、結論與討論

以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等大數據為代表的數字技術,正向人類社會的政治、經濟和生活等各個領域滲透,信息化、數字化和智能化正逐漸成為現代人類生存和實踐的主導方式[22]。教育作為社會的一個子系統,必然也會受到數字技術的影響,社會數字化浪潮裹引導教育的數字化轉型。相關政策的頒布,也指導著教育數字化發展與轉型穩步推進?;?0份有關基礎教育數字化轉型政策,運用扎根理論進行三級編碼,發現中國基礎教育數字化轉型的行動準則涉及培育機制、支持條件和保障機制三個方面。同時,結合我國實際情況,為我國基礎教育數字化轉型提供以下幾點建議。

(一)堅持以人為本的培養目標

教育數字化轉型是以技術賦能教育改革,推動教育從學校階段學習向適應社會發展的終身學習轉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等國際組織以及我國頒布的許多有關基礎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政策文件和研究報告都將其指向人的發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出未來教育應確保每個孩子都能平等地接受教育。經濟與發展組織提出學校應加強教師信息和通信技術能力的持續專業發展,教師的信息素養也是數字化時代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我國歷來堅持育人為本,促進學生利用信息技術來解決實際問題,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來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轉變簡單以考試成績為唯一標準的學生評價模式。因此,基礎教育數字化轉型不應只是利用新技術為傳統教育“打補丁”,更不是把“紙質題?!睉鹦g轉變為“電子題?!睉鹦g,而是秉持著“以人為本”的教育規律,遵循學生的發展和教育規律,促進高質量基礎教育體系建設。同時堅持育人為本,鼓勵學生利用信息技術來解決實際問題,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來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偠灾?,基礎教育數字化轉型要更加關注教育中的人,把握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方向并發揮其優勢,促進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數字化轉型中獲得更好的成長體驗。

(二)堅持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保障

教育數字化轉型具有復雜性、艱巨性和長期性等特征,其有賴于基礎設施的支撐,形成面向共享開放的教育環境,滿足全民數字化學習需求。新冠疫情期間,許多偏遠地區的學生由于缺乏相應的基礎設施而無法進行在線學習,因此,應加強各地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偏遠地區的硬件和軟件等設備的供應。一方面,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嵌入新一代數字技術,構建打破時空界限的學習空間新架構,為智慧教育生態系統提供支撐。與此同時,充分考慮不同地區基礎設施配置現狀,綜合考慮基礎設施空間布局,通過衛星電視、寬帶網絡等為農村薄弱學校和教學點輸送優質資源,促進教育公平。另一方面,推動多元協同合作,共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復雜性和艱巨性決定了其基礎設施建設必須是由多元主體協同共建,即加強學校、企業、政府等多元主體協同,充分發揮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匯集眾智,共同推進數字化建設。除此之外,國際組織強調重點加快學校在教學、實驗、科研、服務等設施的數字化和智能化升級,努力實現各級各類學校無線網絡全覆蓋,增加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基礎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大規模的推廣和應用??偠灾?,堅持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保障,發揮其在教育數字化轉型進程中的支撐性作用,通過政策傾斜彌補城鄉學校間、東西部學校間的數字鴻溝,促進教育公平。

(三)堅持以教育公平為發展方向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由于受到教育管理體制的限制、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以及區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各國和各地區教育發展機會和發展空間差距較大。尤其是在目前的數字時代,各國之間、各地區之間以及城鄉之間的“數字鴻溝”問題依舊較大。為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強調樹立性別平等的理念[23],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意識到特殊需求的學生的學習需求[24],進而推動全納教育的發展。一方面,我國應加快提升農村教育質量,利用技術的潛力來促進教育和性別的平等,重點關注邊緣化群體,大力促進教育公平的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借助數字技術為學生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服務,提高邊遠地區學生的綜合素質,有利于維護邊緣化群體、弱勢群體的教育權利和社會公平。另一方面,利用數字化手段來擴大教育資源覆蓋面,通過推進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打破時空限制,使得不同時空內的學習者和教學者共享教學資源,提高資源共享的實現效率。教育數字化轉型通過借助數字化技術為不同地區學生提供學習機會,形成良好的學習生態,有利于解決地區之間教育不平衡的問題??偠灾?,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技術重塑我們的生活和學習方式,滿足城鄉間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獲取和個性化發展需求,使得城鄉教育朝著公平化步伐邁進,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

猜你喜歡
轉型數字化數字
轉型發展開新局 乘風破浪向未來
家紡業亟待數字化賦能
航天器在軌管理模式轉型與實踐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轉型
答數字
數字化制勝
數字看G20
灃芝轉型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