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輿論環境及其對高校師德建設的影響

2024-01-09 21:47
泰山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師德師師德輿情

劉 杰

(山東中醫藥大學 黨委宣傳部,山東 濟南 250300)

網絡是當下最重要的信息傳播和交流平臺,網絡時代人人都有麥克風,個個都是揚聲器,信息量巨大導致網絡輿論環境復雜多變。教育是民眾最關切的熱門領域,教育輿情事件熱度高、燃點低,稍有不慎就會引發網絡輿情。深入研究網絡輿論環境對于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的影響,探析有效的建設路徑,既是觀照現實的必然選擇,也是著眼于長遠的有益之舉。

一、網絡輿論的形成

“輿論”(public opinion)與“輿情”涵義相近,意指公眾對某一社會問題或現象集中表達出來的、對事態發展產生影響的意見。網絡輿論是傳統輿論的一種延伸,是民情民意在互聯網時代新的呈現方式,是公眾依托互聯網技術,以網絡為平臺表達愿望和意見而形成的一種新型輿論。網絡輿論的形成可以簡單概括為:發現議題——網絡發言——大眾傳播——輿論產生。在這一過程中,網絡輿論的匯聚有三個必備要素,分別是社會公眾、公共議題和網絡媒介。

(一)網絡輿論的主體:網民

網民是網絡輿論形成的關鍵,只有吸引較大規模的民眾參與和討論相關問題,才能形成具有規模的意見和輿論。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5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為10.51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4.4%。數量龐大的網民群體是網絡輿論形成與傳播的基本前提。網絡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虛擬性,但網民卻是真實存在的,任何人都可以通過網絡表達意見與意愿。

(二)網絡輿論的對象:公共議題

公共議題是形成網絡輿論的客觀條件,網絡公共議題的來源可以是網站、微博、短視頻平臺以及其它網絡媒介,它可以由網民自行設置,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地把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拿出來與人分享和交流,這就使得網絡公共議題的范圍具有廣泛性和全面性,古今中外、天下奇聞、國事家事應有盡有,無所不包。隨著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端設備的快速普及,互聯網傳播速度和效率不斷攀升,社會熱點話題廣受關注,時刻變化。根據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對近幾年輿情熱點的有關統計,教育、醫療、社會公共安全等與普通人利益攸關的話題類型更容易成為網絡熱點議題。

(三)網絡輿論的媒介:互聯網

相比報紙、電視等傳統媒介,網絡憑借其方便快捷可控的特性正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最便捷方式?!吨袊ヂ摼W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2022年我國短視頻用戶規模增長最為明顯,達9.62億,較2021年12月增長2805萬,占網民整體的91.5%。網絡新聞用戶規模達7.88億,較2021年12月增長1698萬,占網民整體的75.0%。網絡拓展了人們溝通和表達的時間與空間,信息傳遞速度不同以往,同時鑒于網絡的交互性,個體既是信息制造者和發送者,又是傳播者和接收者,尤其是自媒體平臺簡單易操作,使網絡輿論的匯集渠道無限延伸。

二、網絡輿論環境的現狀

互聯網的開放性決定了輿論的自由化,網絡成為社會各階層分享生活、宣泄情感、維護權益、表達利益以及碰撞思想的主要載體,微媒時代的去中心化、自組織性、虛擬開放性等特點(1)汪博武.論底線思維在高校輔導員工作中的運用[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03):141-144.在奠定其應用優勢的同時也帶來了網絡信息碎片化、網絡行為任意性及網絡輿論的虛擬性、突發性、復雜性等一系列問題。

(一)信息爆炸:網絡輿論的龐雜與非代表性

“信息爆炸”是對網絡時代信息資源無限擴大的形象描述。尤其自媒體時代,每個普通人都可以成為一個小媒體,可以隨時隨地發布傳播信息,這不可避免會使網絡成為巨大的信息集散地。在這個龐雜的信息資源庫中,有效信息與無效信息同時存在,而且無效信息要多于有效信息。這些無效信息長期以來不斷累積,網絡世界猶如一座被龐大的、零碎的、片段的、真假不明的信息泡沫堆砌的“廢墟之城”。在網絡信息不斷泛濫的現實下,龐大的網民群體每天在大量的信息中尋找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或信息,花費大量的時間成本,主動或被動地淹沒在信息大潮里。網絡輿論雖然信息龐大,卻很難全面代表公眾群體的意見。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調查數據顯示,我國50歲以上網民群體不足三成,網民城鄉結構比為7比3。因此,單從網民結構分析就可以看出,網絡輿論反映的是部分群體的意愿,代表有局限性。

(二)真假難辨:輿論信息的失序與非理性

網絡空間的門檻相對較低,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只要擁有一臺可以上網的手機就可以隨時隨地在線發言。這就決定了網絡輿論通常比較感性和情緒化,網民可以根據個人瞬時的直觀感受對消息做出判斷,在缺乏理性思考的情況下即刻表達意志。毋庸置疑,網絡平臺上存在諸多合理睿智、見解獨到的觀點,但也隨處充斥著片面化、極端化的言論,一些捕風捉影、道聽途說,甚至蓄意編造的消息肆意發布傳播,看似有圖有真相,但卻未必是事實。實際上,網絡極易成為某些人群宣泄情緒、發泄不滿的場所,而這些言論不僅會在網絡上迅速傳播,還容易引起公眾的普遍關注。另一方面,“先入為主”是現代輿論傳播的普遍規律,網絡輿論更容易出現“你追我趕”的從眾效應,“評論區的一樓”之所以會成為眾人紛搶的沙發,為的就是“先聲奪人”。

(三)沉默螺旋:網絡輿論的群體極化現象

“沉默螺旋效應”是傳播學中的一種理論,它認為,“在表達個人想法和觀點的時候,如果發現自我贊同的論點得到普遍關注和歡迎,便會積極參與進來,從而使這類論點更大規模地表達和傳播;反之,假如一個人發覺自我贊同的論點沒人或極少被人關注,縱然自己贊同,也會選擇性沉寂?!比绱艘粊?眾人的沉默使得某種意見盛行,同時因為競爭觀點缺乏,最終導致言論市場的群體極化現象。(2)果輝.網民規模與網絡民主的維度分析:對達爾文本的研究[J].天津行政學院學報,2010,12(02),35-40.在網絡空間里,群體極化效應尤為明顯。譬如網民中普遍存在的仇富、仇官現象,往往一個相關事件被爆出之后,人們的第一反應就會傾向于“富二代”有問題或者官員謀私腐敗。個別網民率先發言并且通過網絡空間迅速形成強勢的輿論風潮,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隨之跟從,這時偶有的理性發聲很容易被淹沒,如此循環往復,就很少有人再表達不同意見了。這種虛假的輿論環境,易出現“多數人暴政”的危險。

(四)輿論依賴:形成中的“網絡癥候”

網絡輿論的強大推動力和影響力無可置疑,其引發的全民關注以及“熱搜”的上榜,為熱點事件的解決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甚至某些時候可以決定事態的走向。隨著微博、短視頻平臺的廣泛普及,“網絡輿論依賴癥”開始流行。網絡逐漸成為公眾遇到問題時最先想到的解決方式,甚至認為只要能引發網絡輿論關注,上了熱搜,事件熱度越高,就越有助于推動事件發展,于是出了問題首先選擇的就是網絡曝光。諸多網絡熱點事件在網民的關注和輿論的強大推動下,得到了迅速回應和處置,網絡輿論的作用不可否認。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甚至許多傳統媒體都將網友的看法作為新聞發布的重要參考,似乎網民的觀點就是民意的體現,將網情作為評判是非的標準,把“有網民認為”當成事件真實狀況的反映。網絡輿論依賴最直接的結果就是網絡信息工作和網絡輿情監管成為現今社會的必需品,應對網絡輿論成為一項必然而重大的工作。

三、網絡輿論環境對高校師德建設的影響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本。師德,即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指教師在從事教育教學活動中必備的道德素養,包括正確的價值方向、良好的行為習慣、嚴謹的行為態度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和普及,高校師生學習、工作、生活都已同互聯網密不可分。網絡像一把“雙刃劍”,拓寬高校師德師風建設手段和形式的同時,也為師德建設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一)師德教育受到網絡輿論環境的沖擊

網絡作為當下最為普遍接受和運用的信息獲取和思想交流載體,為高校師德建設尤其是師德教育提供了有利平臺,但同時也對傳統師德教育形成沖擊。首先,在教育內容上,網絡的充分自由化使其成為一個公共的交流傳播平臺,在這里人們不分地域、沒有國界,共享一個媒介和信息空間,人人均可自由地接收、傳播信息,同時不可避免地面對摻雜其中的過時的、虛幻的、無用的甚至錯誤的信息。在網絡環境中,不同的觀念、思想和文化相互碰撞、交融,信息的復雜性使得價值觀的多元性更加明顯,高校教師作為最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和新觀念的群體,更容易受到網絡輿論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造成了某些教師價值目標的模糊及不穩定。其次,在教育手段上,新媒體平臺的飛速發展,不僅打破了傳統媒體的話語壁壘,而且還極大地改善了大眾傳播的自由性和快捷性。高校師德教育手段豐富的同時,教育環境也變得更加復雜。高校師德教育能否適應網絡輿論傳播的大環境,在網絡平臺的利用上揚長避短,是當下值得研究和探討的課題。最后,在教育目標上,師德教育旨在幫助教師成為傳道、授業、解惑的“大先生”,成為高素質、高水平學子的榜樣。但無論是網絡娛樂功能的膨脹,還是網絡輿論中充斥的爆炸性不良信息,都對師德教育的有效性產生直接的影響。

(二)“網絡輿論審判”影響師德失范懲處

在眾多熱點事件中,網絡輿論都發揮了審判工具的作用。某些網民并未深入探究事件原委,在沒有任何有效的法律依據的情況下,以自己的思維方式來定性、評價當事人的行為,并對處置方式隨意給出意見。高校師德失范事件懲處中的“網絡輿論審判”,指對于一些涉及高校師德師風問題的事件,網絡輿論發揮了“審判”功能。網民通過對事件及其當事人細節的挖掘,未經任何法律程序和法律思維處理及判斷,任意對相關的事件定性,對當事人的行為給出處罰結論。實踐中,高等教育主管部門及高校對教師師德失范行為的處理亦受到網絡輿論的深度影響。(3)唐瑭.高校教師懲戒機制的法治迷失及其價值回歸——以高校教師師德失范行為的“網絡輿論審判”事件為例[J].教育發展研究,2019,39(07),77-84.筆者梳理了十余例網絡輿論關注的高校教師涉及師德師風失范的事件,系統分析后將高校教師師德失范行為懲戒機制的流程大致歸納為:網絡平臺(自媒體賬號)曝光—網絡輿論關注—高?;貞诱{查—發布調查結果。處理過程中,網絡輿論的熱炒和網絡審判成為高校啟動調查程序的前提。然而,在復雜多元的網絡主體的輿論訴求之下,輿情極易裹脅大眾情緒,繞過教育自身的規定性,使師德直接暴露于非理性的網絡輿論中。(4)岳濤.網絡生態視域下的師德輿論困境:生成與化解[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9(09):69-75.網絡輿論審判時常明顯存在法治思維不足的情況,在沒有考證或者隨意揣測中得出的“審判結果”必然缺乏客觀性,受網絡從眾心理的影響,錯誤意見流行,甚至導致謠言掩蓋真相。

(三)師德監督中的網絡輿論依賴現象

網絡化時代,網絡監督有利于填補現有監督體系的某些漏洞,能夠起到較好的監督作用,督促高等教育質量提升。不可否認,諸多事件都是被網上“爆料”“曝光”之后,才揭開了事件的原貌,可謂輿論壓力推動了問題的解決。近年來,教育問題尤其是涉及教師師德師風類的問題頻頻登上“熱搜”,有的曝光者通過有圖有真相的“實錘”來博眼球,表達自己的訴求。也正因如此,不斷有人選擇依靠社交軟件進行師德監督,片面地認為只有形成輿論壓力才會有進展、有效率,只有獲得輿論關注,事件處理才能進入“快車道”。本來可通過正常程序調查、處理的校內事件,運用現有的、較為完善的官方公布的渠道反映,卻鬧成公共事件,占用公共資源,不但增加當事人的維權成本,也對高校的辦學聲譽造成嚴重傷害。網絡監督的另一個問題是網絡輿論的非理性,一些真假難辨的網絡信息夾裹著個人情緒瞬間曝光后廣泛傳播,這與弘揚師德高尚、營造尊師重教的社會輿論氛圍是相悖的。

(四)師德類網絡輿情的應急處置問題

網絡輿論給公眾提供了對社會事件、大眾新聞等進行討論并發表自身觀點、見解和看法的廣闊空間,也在高校師德師風建設中發揮了重要的監督作用。但網絡上的師德監督似乎更多以網絡負面輿情的方式出現,根源在于網民對于網絡新鮮事件普遍抱有“吃瓜”心態,網絡曝光的事件和內容越是與現實期望不符,越容易引起圍觀。自古以來,教師都是陽光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怎么能出現“刷新三觀”的事兒呢?網民的獵奇心態加上網絡輿論傳播的驚人速度,導致師德師風類網絡輿情事件頻頻出現,對教育行業公信力產生負面影響。早在2019年,光明日報就針對上海某高校教師師德師風問題展開調查,并撰文指出處理師德師風問題切莫等到形成輿情后。目前,高校高度重視網絡輿情監管,積極提升輿情應急處理能力,但對于師德師風類輿情的傳播規律等認識不足,相關部門和人員應提高有效回應輿論關切的水平。

結語

網絡化時代的到來是大勢所趨,高校師德建設與網絡輿論環境融合是順應時代和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做好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的現實之舉。網絡環境使高尚的師德典型更容易展現,是弘揚高尚師德的有效載體,要努力使網絡成為正能量的匯聚地。同時,要充分認識育人的根本在于育德,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網絡輿論環境是監督相對困難的空間,“他律”的虛弱,自律的喪失,更易出現失范言行。高校應當充分運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手段創新師德教育模式,注重把好教師入職師德關、日常師德監督關,暢通師德師風問題舉報渠道,防微杜漸,防范于未然,這比輿論風暴后的“零容忍”“絕不姑息”更有力量。

猜你喜歡
師德師師德輿情
新時期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實踐路徑
在“四史”學習中涵養高尚師德
做好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答卷人
以“四個回歸”為本加強高校輔導員師德師風建設
師德考核“ 量化”實踐與思考
輿情
愛是師德的源頭活水
輿情
如何強化小學師德師風建設
輿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