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常規聯合C反應蛋白檢驗對小兒細菌感染與病毒感染的鑒別診斷價值①

2024-01-09 04:30謝麗玲
黑龍江醫藥科學 2023年6期
關鍵詞:病毒感染感染性血常規

謝麗玲

(安??h中醫院,江西 安福 343200)

細菌感染與病毒感染均是小兒常見致病因素,細菌感染性疾病包括咽喉炎、肺炎、腦膜炎等,病毒感染包括水痘、流感、肝炎等[1]。由于小兒生理機能及免疫系統發育尚未完善,針對細菌及病毒抵抗力較低,發生感染性疾病風險更高。為確?;純涸缙诳祻?在給予有效治療措施之前,需對引起感染病原體種類進行區分[2]。臨床常用診斷方法有血常規、C反應蛋白等方式,其中血常規主要檢測患者血液中白細胞計數(WBC)和中性粒/淋巴細胞(NLR)[3]。C反應蛋白在正常人體內水平均較低,若發生炎癥或感染性疾病,其水平會迅速升高,在疾病診斷中具有一定效果。但經長期臨床實踐發現,單純某一項檢驗獲得診斷準確率不高,因此嘗試將血常規與C反應蛋白聯合起來,共同用于細菌感染與病毒感染鑒別診斷[4]。本研究旨在探討聯合檢驗在細菌感染與病毒感染中區分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安??h中醫院治療的62例細菌感染患兒作為觀察組,同期65例病毒感染患兒作為對照組。(1)納入標準:①符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5]中關于兩種疾病診斷標準:細菌感染:母孕晚期有細菌感染史,精神狀態煩躁,哭鬧興奮,面色發暗發黃,血培養和痰培養有致病菌生長,白細胞、C反應蛋白、降鈣素原升高異常;病毒感染:呼吸和吞咽困難、并發胸腔積液、肺炎,心電圖異常,持續高熱在1周以上,乳酸脫氫酶顯著升高;②均存在發熱、咳嗽癥狀;③臨床病理資料齊全。(2)排除標準:①先天性心臟病患兒;②先天性乙型肝炎患兒;③繼發性醫源性感染者;④手術治療后感染患兒;⑤存在病毒性心肌炎患兒;⑥不能參與研究全過程的患兒。觀察組男36例,女26例,年齡0.3~12.5歲,平均(7.22±2.12)歲;體質量指數15~19kg/m2,平均(17.35±0.34)kg/m2;病程2~6d,平均(4.11±0.51)d。對照組男38例,女27例,年齡1~12歲,平均(7.17±2.10)歲;體質量指數14~19kg/m2,平均(17.31±0.36)kg/m2;病程1~6d,平均(4.09±0.48)d。上述資料兩組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純杭覍倬炇鹬橥鈺?。

1.2 方法

所有患兒入院后采集靜脈血2mL,置于EDTA-K2抗凝管內,搖勻后備用。其中1mL進行常規檢測,采用全自動血液細胞分析儀(生產廠家:日本光電,型號:7222K)檢測WBC和NLR水平。另外1mL靜脈血置入帶有C反應蛋白預稀釋液管內,使用免疫比濁法檢測血清C反應蛋白水平。嚴格遵守檢驗的操作原則。WBC正常參考值:4~10×109/L,≥10×109/L為異常;NLR正常參考值:1~3,≥3為異常;C反應蛋白正常參考值:0~10mg/L,≥10mg/L為異常。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兒WBC、NLR、C反應蛋白檢測結果,WBC、NLR、C反應蛋白檢測異常率以及WBC、NLR、C反應蛋白對觀察組的診斷價值。

1.4 統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WBC、NLR、C反應蛋白檢測結果

觀察組WBC、NLR、C反應蛋白均高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WBC、NLR、C反應蛋白檢測結果比較

2.2 WBC、NLR、C反應蛋白檢測異常率

觀察組WBC、NLR、C反應蛋白檢測異常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WBC、NLR、C反應蛋白檢測異常率比較[n(%)]

2.3 WBC、NLR、C反應蛋白對觀察組的診斷價值

WBC、NLR、C反應蛋白聯合檢測異常檢出率高于單項檢測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WBC、NLR、C反應蛋白對觀察組的診斷價值[n=62,n(%)]

3 討論

現階段小兒感染性疾病主要分為細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兩種感染性疾病導致臨床表現均伴有發熱、咳嗽等癥狀,極為相似,臨床難以通過癥狀鑒別,容易發生誤診或混淆情況,對患兒預后產生較大影響。由于兩種疾病治療方式存在差異,因此需借助有效手段進行區分,避免因誤診導致濫用抗生素,防止不良用藥及治療效果不佳等情況發生[6]。及時準確做出科學診斷對控制患兒感染性疾病進展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通過分析WBC、NLR、C反應蛋白聯合檢測在鑒別細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中作用,以期更好服務于臨床診治工作。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WBC、NLR、C反應蛋白高于對照組;WBC、NLR、C反應蛋白檢測異常率高于對照組,提示存在細菌感染的患兒其WBC、NLR、C反應蛋白水平顯著升高。白細胞計數對于感染性疾病來說具有一定參考價值,WBC是血清中主要免疫細胞,當機體出現炎癥、感染或損傷時其水平會迅速升高,正常人白細胞范圍在4~10×109/L,若低于4×109/L,稱為白細胞減少,若高于10×109/L,稱為白細胞增多,白細胞增多常見于炎癥性感染、出血、中毒等[7]。但WBC升高既有生理因素也有病理因素,容易出現診斷不準確情況。另外在進行WBC檢測時,檢驗過程容易受溫度、藥物、患兒情緒等因素的影響,使診斷效果不理想。NLR中的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均是白細胞組成成員,其中病毒性感染會導致淋巴細胞升高,細菌性感染會導致中性粒細胞計數升高。NLR作為評估機體炎癥反應和對抗病毒指標,其水平升高預示著機體炎癥反應較強,預后較差[8]。雖然NLR對于判斷機體感染具有較高敏感性,但患兒生理機能及免疫系統發育尚未完善,導致部分患兒機體中NLR改變不明顯,無法客觀反映實際病情,不能確保檢驗客觀性和準確性。值得注意的是,病原學檢測雖一直是感染性疾病鑒別金標準,但其容易受多種因素影響,例如個體、時間、方案耐受性等,導致較高的診率。因此有研究提出需開展血常規與其他指標聯合檢測[9]。C反應蛋白由人體肝臟生成,多數情況下血清含量較低,正常范圍在0~10mg/L,當患兒發生細菌感染時,其水平會在6h內達到頂峰,C反應蛋白異常率高達90%,經治療后會在短時間內恢復至正常水平[10]。C反應蛋白水平與感染嚴重程度之間呈正相關。C反應蛋白檢測原理是病原體導致機體細胞損傷時,病毒會對細胞內部造成損傷,發生細胞膜分離,導致膽堿磷酸分子暴露于外,在細菌強化刺激下,C反應蛋白水平升高,病毒性感染不會使C反應蛋白升高,而細菌性感染則會導致C反應蛋白水平升高[11]。肖紅梅等[12]指出,細菌感染患兒C反應蛋白異常率高達93%,可指導臨床治療。本研究還顯示,WBC、NLR、C反應蛋白聯合檢測異常檢出率高于單項檢測,再次證實了三項指標聯合檢測鑒別細菌感染于病毒感染的價值。事實上,單純應用血常規可反映細菌感染癥狀,但三者聯合應用的敏感性和準確性顯著升高,可有效減少不良事件發生率。

綜上,血常規聯合C反應蛋白異常檢出率高于單項檢測,可有效鑒別小兒感染類型,提升疾病診斷準確性。但本研究所選擇樣本量較少,納入研究時間間隔較短,故需要后續學者進行多中心、大樣本及較長時間跨度研究。

猜你喜歡
病毒感染感染性血常規
傷寒桿菌致感染性腹主動脈瘤合并腹腔膿腫1例
預防諾如病毒感染
血常規檢驗中常見誤差原因及解決策略
血常規解讀
感染性肺炎如何選藥治療
豬細小病毒感染的防治
豬瘟病毒感染的診治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療中的臨床研究
末梢血與靜脈血在血常規檢驗中的臨床價值
中醫治療小兒感染性疾病淺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