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經濟推動遼寧省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對策研究

2024-01-09 02:27許曉冬孫業明
現代農業 2023年6期
關鍵詞:現代化數字化數字

許曉冬,程 雪,孫業明

(大連工業大學,遼寧 大連 116034)

目前,我國已踏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作為“十四五”時期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農業現代化扮演重要角色?!稗r業、農村、農民”工作的重心也逐步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1]。2022 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 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中指出,拓展農業農村大數據應用場景,加快推動數字鄉村標準化建設[2],這為數字經濟帶動農業現代化發展指明了方向。2022 年《遼寧省“十四五”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指出,要加快農業生產數字化應用,構建農業物聯網應用系統,促進大數據研發與深度應用,推動農業智能化生產和農機設施智能化改造建設,加快互聯網與特色農業的深度融合。2018—2021 年,遼寧農業生產總值從1 749.4億元上升至2 258.3 億元,增長了29.09%;糧食單產量從2 192.45 萬t 上升至2 484.54 萬t,農業產出規模和產出效率實現了較大增長(見圖1)。

圖1 2018—2022 年遼寧糧食總產量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3],為高質量推進數字鄉村建設、全方位助力美麗鄉村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因此,要牢牢把握新一輪科學技術革命帶來的新機遇,加速推動遼寧省農業的數字轉型,為實現農業的可持續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為遼寧的全面振興提供強有力的保證。在數字農業持續發展的背景下,遼寧省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積極推進“三農”“三產”的融合,探索出一條與“數字經濟”相適應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4]。

1 數字經濟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現狀

1.1 促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

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建設關鍵在于產業融合發展,而數字經濟是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遼寧省在全省啟動了“一、二、三產業融合”試點縣,共安排了22 個農產品生產基地和3個產業融合試點縣,投入資金1.427 7 億元,并出臺《關于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推動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培養出10 000 多名新型職業農民。數字經濟帶動了遼寧省農產品從生產到加工再到銷售的一體化進程,促進了農業與工業、貿易緊密結合,農業產業鏈不斷延長,更好地融入供應鏈和價值鏈,讓從事第一產業的農民能夠分得更多第二、三產業帶來的收益。遼寧省2021 年繼續加大了項目的建設,到2021年9 月底,全省23 個農產品加工業集群的主營業務收入達到595 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了5%;建成1 000 萬元以上農產品加工項目庫,入庫項目235個。規模以上的農產品加工業企業有1 688 家,就業人數為29 萬人。同時,依托農村水利、公路、電力、冷鏈物流、農業生產加工等傳統基礎設施進行數字化轉型,遼寧省創建了一批現代化農業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將農業旅游觀賞區域、現代化種植、加工生產基地相結合,不斷擴容農業數字技術運用場景,推動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近年來,以電子商務為代表的數字經濟與遼寧農業生產有序融合,農民創新創業水平不斷提高,收入狀況持續改善。2020 年遼寧省的相關企業通過收購貧困戶自產的農特產品、發展“電商+農業生產基地+農戶”模式等多種方式助力鄉村振興,帶動貧困戶1 590 人增收873 萬元,人均增收5 400 元。據統計,2022 年遼寧農村網絡零售額達2 145.8 億元,同比增長15.2%。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 818.1 億元,增長14.2%,帶動農民實現增收,并吸引了一大批農民工、學生和轉業軍人返鄉創業(見圖2)。

圖2 2018—2022 年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

1.2 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的關鍵是要充分把握當前數字經濟發展趨勢,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5]。新型農業生產經營體系是指采用大數據技術,以消費需求為導向,對消費者的實際需求進行歸納和分析。若在農村地區采用新型農業生產經營模式,發揮互聯網與數字技術相結合的方式,不僅能大大減少勞動力成本,還能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同時對農產品采用數字技術進行加工,充分發揮農產品的多樣性和多功能性,大力發展綠色和具有區域特色的農產品。開原市立足當地實際,以特色產業為基礎,發展“開原大米”、彩苗、設施蔬菜等,大力發展新型經營主體,優化種植布局。目前,開原市共有55 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1 222 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146 個家庭農場、1 000 名新型職業農民,已經成為促進農民增收的一支重要隊伍。鐵嶺市人民政府認定為A 類以上的專業合作社有32 個,特別是開原市宏達農機專業合作社榮獲農業農村部頒發的“國家級示范社”稱號。近年來,遼寧省先后制定了《貫徹落實“三個推進”2021 年行動計劃》《關于推進種植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方案》等“1+3”實施方案,通過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種植結構進行持續調整,加快現代農業發展速度,增加農業生產數量,提高農民收入水平。在數字經濟背景下,農業農村應充分發揮“互聯網+”技術的作用[6],加快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為消費者提供一站式服務,提高消費者的滿意度,從而有效解決農產品滯銷或產能過剩的問題,為農產品打造好口碑,讓農民的腰包鼓起來。因此,加快構建一條完整的農業生產鏈,進一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能有效推動數字農業現代化發展。圖3 當中的農村經濟數據逐年增長,一方面說明了農業生產經營規模的擴大,另一方面表明經濟形勢發展勢頭良好。

圖3 2016—2020 年農村經濟數據

1.3 促進農業農村數字化轉型發展

在傳統的農業生產中,通常都是用人工或者一些簡單的機械來完成生產任務,生產環境較差,從而導致生產效率低和產品質量差。在數字經濟迅速發展的時代,大數據、物聯網等數字技術的應用推廣,使得農業農村的生產活動朝著自動化、科技化的方向發展,提高了農產品生產效率,加快農業農村的現代化發展[7]。智能機器人的開發和應用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實現撒播和灌溉的自動化,減輕了農民的人工成本。新民市在“數字農業”上下了很大功夫,2021 年被列為省級第一批“數字農村”試點城市;到2021 年底,建成首批國家“數字孿生農業基地”,建立了17 個“三農”專題數據庫,用于收集各種涉農數據。信息網站、短信平臺、語音系統、智慧農業App 等技術平臺已經在當地農業政務管理、綜合信息服務、農業生產經營、農產品流通等領域得到全方位應用。大連市以龍頭企業為主導帶動區域產業數字化改革,在莊河、金普新區創建國家級數字農業創新應用基地2 個,基地建立了在線環境監測系統、魚病遠程診斷系統、海水魚質量安全可追溯系統等電子平臺,實現水產養殖智能化、生產管理精細化、管理保障綜合化,打造了全產業、全鏈條、全過程和全要素的數字化海陸接力海水魚養殖模式。勞動生產率至少提高50%以上,單位面積產量至少提升10%以上。利用人工智能、物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技術等手段創建了一套全功能的農業生產輔助系統,包括自動檢測、精確測量、智能分析等功能,可以對農作物的生長發育狀況進行自動檢測,精確測量溫度、濕度等外部環境數據,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智能分析,并提出改進方案[8]。由此可見,數字經濟為農業農村的生產活動提供了良好環境和技術支持,進一步加快農業農村數字化轉型發展,促進農業農村經濟和農業現代化發展。

1.4 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

為了盡快實現鄉村振興戰略,要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持續推進中,農民的生活和生產方式都發生了改變,這對提高農業和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9]。目前,遼寧省城鄉差距仍存在很大差異(見圖4)。在生產模式領域,農村主要以手工和簡單機械為主[10],而城鎮則是自動化、機械化生產,相較于城鎮,農村的生產效率低,經濟發展緩慢。然而,隨著數字技術在農村的廣泛普及,農村的生產力得到了極大提高,不但推動了農村的經濟發展,也帶動了農業現代化發展。在農村地區,隨著互聯網與信息技術的推動,數字基礎設施也得到持續改善,農村表現出強有力的發展潛能,吸引了大量的資金、技術和人才回到農村地區。例如,遼寧省朝陽市的木城子鎮十家村,利用親情和鄉情,吸引大學生回鄉,以電商為突破口,成立了“新發永業電商公司”“農民合作社”等多種經營實體,以“互聯網+種植基地+深加工基地+合作社+實體店”的方式,帶動當地小米、小麥、葵花、葡萄、蘋果等產業高質量發展。十家子村借助互聯網的東風,對“網上商店+線下商店”這一創新模式進行了探索,已經在遼寧省朝陽市、上海市等地設立了線下體驗店,并與淘寶等電商平臺進行了對接,構建了“線下體驗,在線下單,云倉發貨”的電商平臺運作機制,為農產品進城入市提供了一條新的銷售渠道,建立了農產品從生產源頭到終端銷售的全新產業鏈模式,為鄉村產業的發展插上了互聯網的翅膀。另外,健全的數字化基礎設施提高了鄉村社會公共服務的水準,有效地運用互聯網技術,構建了一個鄉村便民服務平臺,讓農民們不用出門就能享受到鄉村的便利;利用數字技術對農田和農民住所的安全情況進行24 小時監控,若發生異常,可以自動報警并聯系監控操控人。完善的數字化基礎設施不僅可以有效改善農民的生活環境,縮小城鄉資源分配差距,還能夠進一步推動城鄉一體化的發展。

圖4 2018—2022 年遼寧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 數字經濟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面臨的挑戰

2.1 農業數據共享機制不健全

現階段遼寧省的農業大數據規模小、種類少、應用能力弱,還沒有形成完善的數據共享機制,主要體現在3 個方面。(1)遼寧省部分地區的農村人口密集程度較低,且地形地貌比較復雜,鄉村信息系統的建設比較困難,成本也比較高,很難在農村地區得到普遍推廣和運用。在一些偏遠地區,信息收集和宣傳仍然使用傳統方式,收集到的信息存在著一些局限,沒有形成統一性,造成“數據孤島”現象[11-12],相關資料得不到有效整合。(2)關于土地、勞動力、資本等數據較為分散,不管在線上還是線下,數據共享平臺的不健全,導致查詢全國性的數據資源和全產業鏈的數據較為吃力,關于社會、政府等方面的數據沒有辦法有效整合和高效利用。截至2022 年底,遼寧省全省高標準農田面積累計達到227.4 萬hm2,約占全省耕地面積的43.8%。從全省來看,還沒有一個以大數據、云計算等以現代互聯網技術為基礎的統一的農業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只有很少的一些試點園區在農業生產和經營方面進行了嘗試??傮w來說,全省農業的規?;?、標準化、專業化、設施化生產水平還不高。(3)在農業領域,在線查詢是了解信息服務的主要方式,由于農業大數據沒有被深度挖掘和精準分析,導致農業大數據平臺在資源優化配置等方面的作用被限制。因此,農業信息資源的共享機制尚不完善,對推動數字經濟農業現代化造成了一定阻礙。

2.2 農業數字化人才匱乏

根據目前遼寧省農村人口分布情況,農業數字人才在數量和質量方面都存在不足。首先,農村的人口流失嚴重。大部分的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留守在農村的大多是老人和孩童,老年勞動力接受新知識和新技術的能力較弱,對推動數字經濟在農村的應用比較困難。截至2022 年4 月底,遼寧省本省籍農民工總量為503 萬人,相較于去年增加15 萬人,同比增長3.07%。外省來遼寧務工農民工770 萬人,比上年同期減少19 萬人,同比下降2.41%。農村地區青壯年勞動力流失嚴重,農業數字專業人才較少,農業數字化轉型挑戰壓力巨大。其次,高素質農民的整體規模偏小,培育高素質農民,在某種程度上緩解了農業現代化與數字經濟結合發展中的人才短缺問題[13],但只靠培養高素質農民還遠遠不夠,目前主要缺少的是擁有真正技術和文化水平的高素質新時代農民。與此同時,在某些農村地區,由于工作條件比較差,導致大批技術人才流失,從而阻礙農村脫貧致富。

2.3 數字技術與農業融合程度不夠

當前遼寧大多數農村地區,農業數字技術的發展相對滯后,與農業產業的結合不夠密切。首先,“信息鴻溝”是我國農業發展面臨的一大難題。此問題成為阻礙數字經濟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重要因素[14],由此導致數據的協同整合、集成共享和宣傳使用很難實現,從而引起數字農業推廣非常有難度,農業現代化發展停滯不前,嚴重阻礙了農業現代化體系的構建。其次,數字技術在農業和農村地區的應用不平衡。例如與禽類養殖和設施栽培相比,數字技術在水產養殖和農田耕作中的應用要少很多。遼寧省主要農作物的“3S”技術還沒有得到大面積推廣,有些設施還遠遠達不到自動播種、灌溉、施肥、除草、防病蟲害等工作要求。對耕種機械進行智能控制,實現農業耕種的智能化生產的比例較低,能夠達到農產品從播種、養護、加工、倉儲,直至運輸的可追溯數字化管理的地區屈指可數。因此,互聯網信息技術與農業發展都對數字經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但在實施數字試點的農村地區仍存在數字運營模式不統一,農產品區域之間存在著較大差異等諸多挑戰。最后,推動農業數字化和鄉村產業融合發展方面存在資金不足問題。在農業數字經濟建設的早期,存在著投資多、收入少的問題,這對數字技術和農業的深度融合造成了嚴重障礙,同時也對農業的現代化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

3 數字經濟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建議

3.1 完善農業數據分享機制

在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中,為了更好發揮大數據在農業農村資源分配中的積極作用,建議加快構建數據共享平臺和數據共享機制。農業大數據是一種新的農業生產要素,可以幫助農民獲取農業信息,創造農業價值,提高農業生產力。為此,構建健全的農業信息資源分享機制勢在必行。(1)健全農業農村基礎性數據和日常數據的收集系統,并制定相關的補貼和平臺設備維護政策。(2)加強對農業大數據采集和共享的宣傳,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和投入,推動農業行業實現數據集中化,加快對農業大數據的公開流動與分享。(3)要建立健全數據共享各方利益關聯機制,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確立并健全相關數據產權制度等方面的標準,促進以市場為導向的數據共享,推動農業大數據商業化進程。(4)為確保數據交易共享的安全性,相關部門應制定數據交易法[15],明確農業數據的交易規范,促進數據資源共享標準化建設。

3.2 加快培養農業信息化人才

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關鍵是培育農業數字化人才(具有農業方向的、計算機技術的以及其他可以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復合型人才)。首先,政府部門應加強與科研院所、科技型企業等主體在相關領域的合作,積極培養數字農業的專業人才,同時對人才的創新和科研能力進行強化,培養出一批具有較強基礎知識和實踐能力的數字化領軍人才和骨干,為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基礎。其次,相關部門應努力開展適合本地農業發展的線上、線下農業技術培訓,重點圍繞農業數字化生產的基礎要求進行學習培訓,有計劃地派遣科技人員到農村,對農民進行一對一的授課教學,讓農民充分了解和掌握數字化和信息化技術,提升農戶對數字農業信息化的管理水平,促進數字經濟和農業現代化的融合發展。再次,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大力宣傳農業數字化生產技術,為農民提供學習的范例和標準,讓農民直接感受到數字技術所帶來的好處,從而提高農民開展農業數字化生產和學習的積極性。最后,政府要增設農業數字技術相關崗位,積極推進人才下鄉就業政策,吸引更多的青年人才扎根農村、服務農村,激發科技人員的科研創造力,為實現農業現代化提供高素質的人才支撐。

3.3 推進數字技術與農業深度融合

圍繞數字技術與農業農村深度融合,重點推進4個方面的任務。(1)采取以點帶面、逐步推進的方式,大力宣傳數字農業技術,積極推進農業現代化在農村各地區的公信力和認知度,加強對農業新技術和新產品的開發、對農業生產力和農產品結構進行提升和優化。(2)加快農業數字市場建設,進行有效宣傳,使得更多的市場主體加入進來,構建一套具有創新性的數字農業生產模式,促進農產品產地市場數字化改造,提升物流運營效率和供需匹配水平,全方位推進農產品銷售信息化和數字化。(3)積極推動現代信息技術與農村網絡建設成果的融合,把數字化技術系統與農業生產、管理等各環節相結合,積極推動“智慧農業”項目的實施。(4)拓展數字農業支撐應用場景,充分利用農業農村大數據平臺,按照實際需求,為農民量身打造個性化的應用場景,將數字技術運用到生物育種、糧食生產等關鍵領域,為種業振興、保障糧食安全、確保重要農產品的供給提供強有力的支持,推動數字技術和現代農業的深度融合。(5)提升數字技術與新時代發展的融合度,推動新農產品與互聯網零售相結合。

猜你喜歡
現代化數字化數字
邊疆治理現代化
家紡業亟待數字化賦能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答數字
數字化制勝
數字看G20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國內某1 700 mm熱軋廠現代化改造
成雙成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