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南海國家郵輪產業資源優勢度評價

2024-01-09 07:39妍,王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郵輪南海港口

孫 妍,王 剛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a.商學院;b.MTA中心,海南 三亞 572022)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推進,“藍色經濟”成為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主題,海洋戰略是世界各國的共同選擇。環南海區域郵輪旅游成為世界郵輪旅游的新增長極,本文界定的環南海國家是指與南海海洋水域相通的周邊國家,環南海國家有9個,分別是中國、越南、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文萊、菲律賓。從全球郵輪旅游熱點區域的地理空間格局看,目前已經形成了地中海郵輪旅游圈和加勒比海郵輪旅游圈,分別分布在歐洲和南北美洲交界區域,且發展較為成熟,而亞洲區域的郵輪旅游尚在資源及市場開發期。

環南海區域橫跨亞洲和大洋洲,國家眾多,郵輪旅游資源豐富。環南海國家如何依靠各國產業發展階段和資源優勢,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及協同合作?探討環南海國家郵輪產業資源優勢度,助力環南海郵輪產業圈的構建具有重要意義。

一、環南海國家郵輪產業資源分析

(一)環南海國家郵輪產業資源空間格局分析

環南海國家郵輪產業資源空間格局是指產業資源在空間上的分布特性。資源的空間格局涉及資源分布的特性、資源分布的密度、資源的空間關聯性等[1]。本節首先利用核密度估算工具對環南海9 個國家的郵輪港口和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資源進行可視化分析,借助Arc GIS10.8軟件中的核密度工具可以測算出環南海國家郵輪產業資源分布的密度。通過環南海國家世界自然與文化資源和郵輪港口的空間布局情況,可全方位描述環南海國家郵輪旅游資源的分布特性,直觀地分析環南海國家的郵輪港口、郵輪旅游資源、郵輪航線分布狀況,進而得出郵輪產業資源的分布特點及資源優勢。

核密度估計是一種具有非負性和標準化特性的非參數密度估計方法,核密度估計的定義:設點集Yi(i= 1,2,...,n)是從分布密度函數為g的總體中抽取的樣本,估計g在某點y處的值f(y)。選取Rosenblatt-Parzen方法[2]進行計算,其公式為

環南海各國旅游資源的豐富程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國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各國世界自然遺產、世界文化遺產、世界地質遺產、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等成為評價旅游資源密度的指標,根據世界銀行、世界旅游組織、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等國際機構的統計,至2020年,環南海國家擁有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93 個、世界地質公園52 個、世界生物圈保護區76 個,環南海區域成為重要的旅游資源富集區。本研究選用的數據來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網獲取的環南海國家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名錄[3],每個遺產的地理坐標經緯度數據,通過“百度地圖拾取坐標系統”捕獲,輸入Arc GIS 10.8軟件中,實現地圖上的可視化,并通過核密度估算方法得到數據結果[4]。

(二)環南海國家郵輪港口空間分布分析

環南海國家的郵輪港口是郵輪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是郵輪旅游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環南海國家的郵輪港口呈現出“鏈式分布”狀態,港口分布較為均衡。環南海各國郵輪港口資源豐富,中國的港口主要分布在廣東、廣西、海南、福建、香港和臺灣等地,數量有20個左右;印度尼西亞的郵輪港口有19個,分布較為分散,其南部島嶼港口數量眾多;馬來西亞、泰國與菲律賓的郵輪港口各有10 個左右,散落在各國的海岸線和島嶼上,泰國和馬來西亞的郵輪港口在馬六甲海峽沿岸分布較多;越南、柬埔寨、新加坡、文萊郵輪港口數量較少,主要分布在各國核心區域內。

運用核密度分析工具對環南海區域內的郵輪港口空間集聚狀況進行分析,可以得出,環南海區域內的郵輪港口空間格局呈現“三區三帶”式分布特征。三區分別是郵輪港口密集區在泰國、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鄰近馬六甲海峽的區域;郵輪港口密集區在菲律賓馬尼拉周邊的港口區;郵輪港口密集區在南印尼島嶼群的區域。三帶分別是中國福建省以南沿海港口帶;越南、柬埔寨、泰國港口帶;菲律賓、印尼港口帶。在環南海區域內,中國擁有兩個港口密集區,福建與臺灣的港口形成一個密集區,廣東、廣西和海南的港口形成一個密集區。豐富的港口資源將各國郵輪游客旅游路線串聯起來,為環南海區域郵輪旅游發展提供了重要的聯結紐帶。

(三)環南海區域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資源分布分析

環南海國家世界遺產資源分布呈現出整體分散、局部集中、相對均衡的特點。至2021年,中國的世界遺產資源數量為55個,分布在環南海區域內的有10個,分別分布在廣東、廣西、福建靠近郵輪港口的區域。越南的世界遺產資源沿海岸線分布,主要集中在北部區域,柬埔寨的世界遺產資源位置距離港口較遠,泰國有3個世界遺產資源的位置靠近海岸線,馬來西亞的世界遺產資源位置主要集中在馬六甲海峽沿岸,印尼的部分世界遺產資源的位置距南海海岸線較遠,菲律賓的數量不多,靠近港口和海岸線。

環南海區域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分布核密度資源高密度區有2個。一個密集區在中國的福建省和廣東省,緊鄰臺灣海峽,區位優勢明顯。另一個資源高密度區由越南、柬埔寨和泰國組成,有17 個自然與文化遺產,大部分靠近海岸線。印尼、馬來西亞和菲律賓三國的自然與文化遺產資源總量也達到了19個,但分布較為分散,不夠集中。

二、環南海國家郵輪產業資源優勢度評價

(一)環南海國家郵輪產業資源優勢度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環南海國家郵輪產業資源整合是一個多方協同、資源互補、優勢疊加的復雜過程,需要各國依據自身郵輪產業發展狀況,不斷調整系統內資源的利用模式,因此需要在設計資源整合機制前對各國郵輪產業資源的優勢度進行評價,以期找到資源整合及融合的最佳路徑。本節將運用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分析各國郵輪產業資源的優勢度。資源優勢度評價指標體系主要是從各國經濟發展狀況、郵輪產業基礎條件、郵輪產業旅游資源狀況3個大類(一級指標)進行構建,并選取了17個分項指標(二級指標),如表1所示。

(二)優勢度評價指標的選取

環南海國家郵輪產業資源優勢度評價涉及郵輪上下游產業鏈上的諸多節點,因而需要構建科學合理的指標體系,遵循必要的基本原則,科學全面地反映環南海國家郵輪產業資源狀況。因從2020年開始,新冠疫情席卷全球,2020—2022年環南海各國郵輪旅游基本處于停滯狀態,為準確評價環南海國家郵輪產業正常年份的情況,本研究選取2019年環南海九國郵輪產業資源優勢度的相關指標進行評價,其中一級指標包括經濟發展水平、郵輪產業基礎設施條件和郵輪旅游資源狀況。在這些評價指標中,中國的各項數據源自中國大陸地區。

1. 經濟發展水平

經濟發展水平是環南海各國經濟發展階段和經濟發達程度的體現,也是郵輪產業發展狀況的重要評價指標,直接反映各國產業發展階段、貿易和制造業發展水平、國民消費水平、旅游業發展實力等。經濟發展水平可以劃分為6 個二級指標:國內生產總值(PD1)、人均國內生產總值(PD2)、貨物進出口貿易額(nD3)、工業績效指數CIP(ID4)、國際旅游收入(RD5)、服務業產值占社會總產值比重(dD6),2019年的相關數據[5]如表2所示。

表2 2019年環南海國家經濟水平相關數據

2. 郵輪產業發展基礎條件

郵輪產業發展基礎條件包括基礎設施及服務條件,郵輪旅游的通達效率與各國郵輪產業基礎設施條件息息相關,服務條件與各國服務人才水平和港口服務效率密切相關。郵輪產業基礎設施及服務條件可以細分為7 個二級指標:鐵路里程數(sE1)、公路里程數(sE2)、高速公路里程(sE3)、大學數量(nE4)、人才競爭力排名得分(GE5)、世界大學排名上榜數量(nE6)、港口服務效率(E7),2019年的相關數據如表3所示。

表3 2019年環南海國家郵輪產業發展指標相關數據

3. 郵輪旅游資源狀況

各國郵輪港口數量和旅游資源數量與郵輪旅游吸引力呈現出正相關關系,下面通過以下4 個二級指標:各國海岸線長度(LH1)、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數量(nH2)、海島數量(nH3)、郵輪港口數量(nH4),對環南海國家郵輪旅游資源的優勢度進行評價,2019年的相關數據如表4所示。

表4 2019年環南海國家郵輪旅游資源相關數據

(三)數據來源及評價方法

本研究選取的指標都是可量化的參數,需要進行定量分析,數據來源于世界銀行數據庫、環南海各國統計年鑒、Statista行業分析數據庫、世界旅游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自然保護區網站等國際性網站和國際組織發布的統計數據及報告等。

本研究使用SPSS 26.0 統計軟件對構建的郵輪產業資源優勢度指標體系進行因子分析。研究依據得到的主成分方差解釋及旋轉矩陣的相關數據,對環南海國家經濟發展水平、郵輪產業發展基礎條件、郵輪旅游資源狀況等3個一級指標進行得分評價,通過加權計算的方法,得到各國郵輪產業資源的綜合分值并進行排名。

(四)計算過程及結果分析

郵輪產業資源原始指標的數據量綱不同,表現為變量在量級和計量單位上存在差異,在計算變量間關系或對變量進行比較時,不具有綜合性和可比性,需要對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運用SPSS 26.0 統計軟件中的默認z-score標準化方法(零-均值規范化)對原始變量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轉化公式為

其中:k為環南海國家各項指標原始數據的均值;σ 為原始數據的標準差。經過處理的數據的均值為0,標準差為1。環南海國家郵輪產業資源優勢度評價指標標準值如表5~7所示。

表5 2019年環南海國家郵輪產業資源經濟發展評價指標標準值

表6 2019年環南海國家郵輪產業發展評價指標標準值

表7 2019年環南海國家郵輪旅游資源評價指標標準值

運用SPSS 26.0 統計軟件進行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計算獲得主成分的特征值、貢獻率、累計貢獻率等數據(表8)。

表8 總方差解釋

從表8 中可以看出,一共有3個初始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主成分1的初始特征值為10.334,主成分2的初始特征值為3.714,主成分3的初始特征值為1.805,3個主成分方差累計貢獻率達到93.250%,可以解釋原有17個變量指標的絕大部分信息,符合提取要求[6],命名為主成分F1、F2、F3,運用SPSS 26.0統計軟件進行因子分析獲得主成分碎石圖(圖1),當選擇成分數超過3個之后,其特征值曲線變得平緩,其代表性也減弱。

圖1 主成分碎石圖

鑒于上述分析結果,取主成分F1、F2、F3進行分析,并需要對主成分載荷高低進行判斷,下一步將對3個主成分旋轉后的成分矩陣進行分析,如表9所示。

表9 旋轉后的成分矩陣

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法。

旋轉方法:凱撒正態化最大方差法。

成分矩陣A旋轉在5次迭代后已收斂。

對主成分載荷進行解釋如下:

主成分F1是反映環南海國家郵輪產業發展基礎的因子,特征值10.334,方差貢獻率為60.789%,是最為綜合的主成分因子。F1在貨物進出口貿易額、高速公路里程、公路里程數、鐵路里程數、國內生產總值、世界大學排名上榜數量、國際旅游收入這7個變量指標上占有較高載荷。

主成分F2反映的是郵輪旅游吸引力因子,特征值3.714,方差百分比為21.847%,F2在各國海島數量、海岸線長度、郵輪港口數量、大學數量、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數量這5個指標上有較高載荷。

主成分F3反映的是郵輪港口服務因子,特征值1.805,方差百分比為10.615%,F3在港口服務效率、人才競爭力排名得分、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服務業產值占社會總產值比重這4個變量指標上有較高載荷。

(五)環南海國家郵輪產業的優勢度得分和排名

采用Thomson回歸法,計算指標變量的成分得分系數矩陣,如表10所示。

表10 成分得分系數矩陣

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法。

旋轉方法:凱撒正態化最大方差法。

組件得分。

計算環南海各國的主成分因子得分,采用公式為

其中:Fxy為環南海國家郵輪產業資源主成分因子得分;Sij為主成分得分系數;Zn為環南海國家郵輪產業資源標準化后的指標變量。例:環南海國家中,某國的郵輪產業資源有17 指標變量,一共可計算出3 個主成分因子得分,第一個主成分因子得分的計算公式如下:

按此計算方法,得到環南海九國3個主成分因子FAC1、FAC2、FAC3的得分,如表11所示。

表11 環南海九國3個主成分因子得分

最后,計算環南海國家郵輪產業資源優勢度綜合得分S,計算公式為

其中:56.644、20.080、16.526 分別為表6 中的三個主成分方差貢獻率數據;93.250 為主成分累積貢獻率;FAC1、FAC2、FAC3為3 個主成分因子得分。依公式(5),得到環南海各國郵輪產業資源主成分因子的綜合得分,中國的得分為1.66,新加坡的得分為0.12,印度尼西亞的得分為0.03,馬來西亞的得分為-0.01,泰國的得分為-0.13,菲律賓的得分為-0.24,越南的得分為-0.36,文萊的得分為-0.47,柬埔寨的得分為-0.59。上述數據可以看出,環南海國家郵輪產業資源優勢度排名依次為:中國、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越南、文萊、柬埔寨。資源優勢度評價指標包括環南海各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基礎設施條件、旅游資源豐裕度等參數,通過計算,分析環南海各國優勢度水平如下。

中國、新加坡、印度尼西亞三國的綜合分數為正,郵輪產業資源優勢較大,可以劃分為第一梯隊,中國的分數遠高于其他國家,得益于中國優質的郵輪產業資源環境、龐大的經濟體量、完整的產業鏈及穩定的國家政體;新加坡是環南海區域的郵輪樞紐,經濟發達,郵輪旅游發展處于領先地位,但因地域狹小,在港口及旅游資源數量量化時排在中國之后;印度尼西亞資源優勢度排名靠前,只因其國家體量大,人口眾多,在旅游資源、郵輪港口數量和海島數量等方面占優勢,但印度尼西亞整體郵輪產業發展水平相對較弱;三國在環南海區域呈一北兩南式分布,形成兩個郵輪產業發展極,未來應加強合作[7],增加科技、資金、人才等方面的交流融合,優勢互補,引領環南海郵輪產業區的發展。

馬來西亞和泰國的得分低于中國、新加坡、印度尼西亞,但高于其余四國。兩國位于環南海區域西南部,相互接壤,來往頻繁,區位優勢明顯,郵輪產業資源相對豐富,經濟發展處于中等水平,郵輪旅游發展環境良好,雙方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大互聯互通規模,不斷優化郵輪產業結構,完善郵輪產業鏈,提升制造業、服務業水平,轉變資源融合與利用方式,擴大環南海郵輪產業的區域影響力。

菲律賓、越南、文萊、柬埔寨的得分情況分析。文萊經濟發達,但因國家體量小,經濟發展維度單一,評分相對靠后,可集中發展郵輪旅游服務業。這四個國家分數較低,郵輪產業發展相對滯后,主要受經濟發展水平和基礎設施建設的制約,郵輪產業資源有待開發;四國可以增加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提升郵輪產業參與度,盡快融入環南海區域郵輪產業合作。

環南海各國應在符合本國發展利益的前提下,積極參與郵輪產業資源整合。環南海國家郵輪產業資源整合可以分三個階段推進。第一階段,2020—2030年,環南海國家全面提升郵輪設計、郵輪制造、郵輪營運等方面的參與度,加快郵輪港口建設,推進港口輻射區域的交通、旅游等服務配套設施的建設,減少郵輪??肯拗?,優化郵輪旅游線路,培育郵輪產業下游相關服務業,促進環南海郵輪產業資源融合。第二階段,2031—2040年,環南海各國在郵輪基礎設施建設、產業資源整合及關聯產業布局的基礎上,依據各國產業發展優勢,結合本國產業發展的體量和規模,與環南海各國積極協調,強化各國在郵輪產業鏈上滲透的廣度與深度,基本形成環南海區域郵輪產業合作格局。第三階段,2041—2050年,優化環南海國家郵輪產業發展的分工合作模式,提升各國郵輪產業資源利用效率,減少環南海各國人員、資本、資金、信息等流通障礙,推動郵輪產業合作達到新的高度,形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郵輪產業合作帶。

環南海各國應擱置爭議,本著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原則,通力合作,積極參與資源整合,充分發揮各國郵輪產業的優勢,最大限度地利用各國郵輪產業資源,經過優化調整,促使環南海國家郵輪產業的發展水平不斷提升。各國郵輪產業充分合作將推動海洋經濟快速發展,為各國提供更多的工作崗位,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實現經濟騰飛,環南海國家郵輪產業的資源整合,為產業的快速發展開辟了新的方向。

猜你喜歡
郵輪南海港口
聚焦港口國際化
中國港口,屹立東方
南海明珠
大型郵輪建造中的消防安全風險及對策
北海北、南海南
港口上的笑臉
郵輪經濟的“冷”與“熱”
安發 豪華郵輪夢想啟程
南海的虎斑貝
惠東港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