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優化配置高校教學生產活動的財務資源?
——基于替代彈性理論的實證研究

2024-01-10 11:30姝,蔣
教育與經濟 2023年6期
關鍵詞:經費支出彈性要素

胡 姝,蔣 承

(1.北京理工大學 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北京 100081; 2.北京大學 教育經濟研究所,北京 100871)

一、問題的提出

資源是教育發生發展的基本條件,是高校與社會互動交換的載體,也是維系和組成大學、服務與建設大學的基本要素[1]。大學運行過程中的資源包括人力資源、物力資源、財務資源、聲譽和制度資源等。大學應秉持一定的效率和秩序[2],在優化配置各類資源過程中做到“循證決策”[3]。財務資源靈活多變,是貨幣化的人力和物力資源。有效配置和使用財務資源,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是深化高校內涵式發展,體現高?,F代化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重要舉措。尋找高校優化配置財務資源、提高經費使用效率的證據,支持高??茖W決策,也是提升大學治理能力的現實路徑。2022年,我國教育經費總投入達到61329億元,其中,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達48473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01%,第十一年保持4%的教育財政水平,其中,普通高等學校生均教育經費總支出3.92萬元,較上一年度增長1.29%。在教育經費總投入持續增長,但高等教育經費支出緊縮的背景下,有效提高經費使用效益,促進高等學校內涵式發展迫在眉睫?!吨袊逃F代化2035》強調“全面提高經費使用效益”,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再次強調 “提高經費使用效益”。隨之,不少高校在制定、修訂或完善大學章程的過程中,明確提出“提升學校財務管理水平”“提高經費使用效率與效益”。對高等院校來說,優化使用財務資源,尤其是經費支出結構,對于提高經費使用效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高等教育的經濟功能走到前臺,而教育功能成為背景的過程中[4],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大學教學職能較科研與服務職能略顯弱化,為改變教學被忽視的現狀,國家出臺多項政策夯實大學教育職能,“回歸教學”已成為當前包括一流大學在內的各類高等學校的重要任務[5]。從教育支出結構看,對教學投入仍是國內外高校的重要支出方向。國外高校經費支出按照“支出功能”進行分類,學者們能清晰挖掘高校在教學、科研、圖書、學術支持等各方面的支出規律,研究發現,教學支出是美國大學的第一大支出,約占30%[6][7]。盡管我國高校經費支出按照“支出用途”進行分類,鮮能觀察到教學支出的總體情況,但有學者通過分析高校發布的《本科教學質量報告》,捕捉到我國一流大學本科教學支出占總支出的比重約為6%~10%[8]。

教學生產和科研生產是高校教育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解教育生產活動、破解高校教育生產的“黑箱”,自科爾曼報告以來,學者們引入微觀經濟學的廠商理論構建教育生產函數以分析高校各種投入要素與教育產出的關系[9]。高校教育產出包括學生數、學生成績、就業率等教學產出,也包括學校發表的論文、專著、獲得專利等科研產出。將高校教學產出與投入要素建立起聯系的生產函數和成本函數也被廣泛用于探究高校的教學生產活動,國內外學者們通過測算高校教學生產效率和成本效率等方式剖析高校教學生產過程。教學是高校教育之本,高校教學過程涉及人力、基建設備等各類資源的投入使用,分析高校教學生產過程中貨幣化的各類資源優化配置,對提升學校財務管理水平、促進高校內涵式發展有重要意義。本研究以高校教學投入與產出的生產活動為切入點,探討在經費資源投入總量無法大幅度改善和提升的情況下,如何調整教學生產過程中的經費支出結構,優化配置財務資源,提高經費使用效益。

二、相關研究述評與研究假設

(一)相關研究述評

如何優化教學生產活動(培養學生環節)的經費使用結構,有效組合和配置投入資源,提高經費使用效率,關鍵在于探究經費使用結構或支出結構與高校辦學效率是否存在有效關聯。高等學校辦學效率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自然稟賦條件,如學校類型、辦學地點[10-13];內部運行因素,如內部治理結構[14]、治理方式[15]、治理機制[16];外部影響因素,如政府和市場對學校的刺激行為,撥款、捐贈或其他合作方式[17-19]。其中,高校資源有效配置、經費支出結構優化等問題屬于內部運行范疇。不少研究指出,當前高校內部資源配置不合理,存在追求平衡主義的無序性[20],因成本最大化與聲譽最大化而重投入輕產出[21],缺少統籌規劃能力的管理者[22],不科學的資源配置方法和流程[23]等問題,進一步出現機構重復設置、設備重復購置、部分資產閑置與過度占用并存等現象,造成高校資源極大浪費[24]。

如何有效配置高校資源,特別是財務資源,提高貨幣化的人力物力投入效益,保障高校多重功能良好運轉?對此,研究者們給出了多種建議,有學者提出加強院校研究、組織建設[3],兼顧發展重點學科與一般學科、新型學科與普通學科;合理配置“硬件”和“軟件”資源[25];制定科學的資源管理方案,如充分論證資源投入、健全教育成本核算體系、更改資源撥付方式為預借報銷制[20];改良支出結構、合理配備學校內部要素財政投入比例[26];有效測算監控高校運行的邊際成本與收益[23];加強財務管理的預算決算作用及監管力度,以提高產出和效率。

關于如何有效配置高校資源尤其是財務資源,當前學者們開出的解決方案主要聚焦在質性研究層面,少有定量分析[27][28],怎樣優化配置高校財務資源、調整經費支出結構以提高學校效率,從而提升財務資源使用效益,鮮有學者對此開展實證研究。要素替代彈性與Papageorgiou假設為我們嘗試揭開高校運行的面紗提供了一種分析可能,本研究聚焦教學生產活動,從動態視角分析高校教學生產過程中的經費支出結構特征,及其對辦學效率的影響,從而提出教學生產的財務資源優化配置方案。

(二)基本理論與研究假設

1.要素替代彈性

要素替代彈性是關于投入要素和產出量之間的技術關系的重要特征,它表示生產既定產出的兩種投入要素的替代關系程度,具體定義為兩種投入要素的邊際技術替代率的變化率引起這兩種投入比例的變化率。假設廠商生產一種產品需要投入兩種要素,資本K和勞動力L,要素替代彈性指在產出不變的情況下,投入L對K的替代彈性被定義為兩種投入的邊際技術替代率的百分之一變動導致這兩種投入的比率的百分比變動。要素L對要素K的替代彈性等于要素K對要素L的替代彈性,要素替代彈性反映的是兩種投入要素之間的相互替代彈性。要素替代彈性σ的取值范圍為[0,∞],替代彈性的值越接近于0,兩種投入要素之間越難以相互替代;反之,替代彈性的值越大,他們之間就越容易替代。有學者指出,數值1是替代彈性互補或替代的臨界點,若替代彈性小于1,則投入要素之間是互補的關系,若替代彈性大于1,則投入要素之間是替代的關系[29]。

2. Papageorgiou假設

要素替代彈性除了反映廠商生產過程中投入要素的相互替代或互補的關系以外,其大小是否還影響著生產結果,是否對產出和生產效率有影響呢?Papageorgiou對重疊的戴爾蒙德模型進行分析發現,如果資本和勞動力的替代彈性越高,那么人均資本存量和人均收入將越少[30],即要素替代彈性上升將導致更少的人均收入率和更低的人均GDP水平,從而制約經濟增長。那么從國家行為推廣到企業行為,要素替代彈性越高的企業,其產出水平可能會降低,從而約束了生產效率。Papageorgiou假定儲蓄來自勞動投入,提高替代彈性將減少總收入中的勞動份額并擠出勞動者的資本積累,從而降低人均產出[31]。我國高等學校長期存在“重資本、輕人力”的特點。據調查,1993-2011年教育部門和其他部門全國普通高校人員費從60億元上升到2225億元,年均增長率為22.2%,公用費支出從72億元上升到3360億元,年均增長率為23.8%,公用費占事業費的比重從1993年的54.5%逐年提升到2011年的60.2%[32]。進入后4%時代,教育部門和其他部門全國普通高校公用費的比重開始稍有下降,從2012年的56.5%到2016年才首次低于50%,降至2021年47.7%(1)根據2013年、2022年《中國教育經費統計年鑒》數據計算而得。。勞動力多年讓步于資本增長速度的分配格局激發要素替代彈性的分配效應、制約效率效應,從而降低產出。對此,本文的研究假設是:

教學生產過程中,高校教師勞動力與基建設備支出要素替代彈性越小,學校的辦學效率越高。

三、數據、變量與方法

(一)研究模型

本文主要采用Tobit-SFA兩階段模型分析高校經費支出要素替代彈性對教學效率的影響。研究主要分為三個步驟。第一步,利用由Christen、Jorgenson和Lau于1973年提出的超越對數生產函數(TranslogKroduction Lunction),這種可變替代彈性生產函數可以估計不同高校的教育經費支出結構,擬合教學生產過程中教師工資福利支出和基建設備支出之間的替代關系。計量模型如下:

lnY=β0+βLlnL+βKlnK+βLKlnL×lnK+βLL(lnL)2+βKK(lnK)2+lnY*+βiZ+u

(1)

Y為高校的教學生產結果,即所培養學生的數量;L為教職工工資福利支出,K為基建設備支出(L、K分別作為教師勞動力和基建設備的代理變量),因高校的投入資源不僅支持教學生產活動,還支持科研生產及社會服務活動,為此我們控制其他產出,Y*指學校的科研產出,Z為其他控制變量。根據公式推導(詳見“胡姝,2014”)[33],整理得出,高校教學生產過程中教師工資福利支出和基建設備支出的替代彈性為σKL:

(2)

第二步,使用隨機前沿分析方法測算高等學校的教學效率和成本效率。不少研究表明,教師勞動力和資本設備是影響高等院校教學產出的兩種重要投入要素,此外生源質量、學??蒲杏绊懥?、學校規模、學校是否為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學校所處地域以及學校類型等都對教學產出有顯著影響。因此,筆者分別建立隨機前沿教學生產函數和隨機前沿C-D成本函數模擬高校教學生產過程和總成本約束過程,以測算教學生產效率和總成本效率,計量模型如下:

lnY=α0+α1lnL+α2lnK+α3lnL×lnK+∑βiZ-ui+vi

(3)

lnC=α0+∑αiYi-ui+vi

(4)

其中,在式(3)的隨機前沿生產函數中,Y為教學產出(培養學生數),式(4)的隨機前沿成本函數中,Yi表示學校產出,包括教學產出(培養學生數)和科研產出(包括人文社科、自然科學和工科等成果)。培養學生數以折合在校生數為代理變量,人文社科、自然科學和工科的科研成果分別由人文社科與自科發表論文數、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數、專利合同數等作為代理變量。L和K如前所述,C表示學校的成本——高等學校經費支出總額,Z表示影響教學產出的控制變量集合,ui是學校非效率值,vi為隨機擾動項。

第三步,分析要素替代彈性對效率的影響,為盡量遵循解釋第二階段相對效率的因素不能進入第一階段的原則,我們對比建立了SFA效率影響因素一般線性回歸模型和Tobit模型。在Tobit-SFA效率影響因素分析模型中,考慮到辦學類型、所處地區等外部變量為列入第一階段測算院校效率時的控制變量,為此在第二階段效率影響因素分析時被剔除。不同于研究型綜合型院校,教學型院校在人才培養方式、課程結構與社會服務活動等多個方面表現有差異[34]。研究型院校以基礎性和學術性研究為重點,教學型院校聚焦培養學生且以本科生為主、基本不做科研[35]。對此,筆者將本科生占學生當量總數的比重作為院校分類的代理變量,將其作為控制變量納入,建立計量模型如下:

YSFA=β0+β1σKL+β2BDper+u

(5)

式(5)中YSFA為院校的隨機前沿教學生產效率,σKL為教師工資福利支出和基建設備支出的替代彈性,BDper為本科生占學生當量數的比重,u為隨機擾動項。

(二)數據來源與變量定義

本研究主要使用了2014-2018年的75所教育部直屬高校財務數據,共計樣本量375。因數據將經費支出分為事業支出、經營支出、對附屬單位補助支出和結轉自籌基建,其中事業支出包括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研究者無法從數據中直接觀測到分別代表教師和基建支出的工資福利支出和其他資本性支出。為此,本研究充分參照和對比了能清晰觀測到工資福利支出和其他資本性支出的決算數據目錄,查閱、分析和整理出2014-2018年教育部直屬高校工資福利支出和其他資本性支出的數據。

表1 變量及基本統計量

因變量:(1)學生數。在利用超對數生產函數測算高校教學生產過程中經費支出要素的替代彈性過程中,本研究將折合在校生數作為教學生產活動的產出變量,根據教育部2004年頒布的《普通高?;巨k學條件指標(試行)》關于學生數的測算方法,折合在校生數=普通本、??茖W生數×1+碩士生數×1.5+博士生數×2+留學生×3+預科生數+進修生數+成人脫班學生數+夜大(業余)學生數×0.3+函授生×0.1。(2)經費支出。本研究分別測算了高等學校教學生產效率和總成本效率,在用隨機前沿成本函數分析成本效率過程中,高校的經費支出總額成為研究的因變量。

自變量:(1)教師工資福利支出和基建設備支出。研究首先利用超對數生產函數測算高校經費支出要素的動態結構關系,在該模型中,教師工資福利支出和基建設備支出是影響高等學校教學產出的兩個重要投入元素。教師工資福利支出代表高等學校在勞動力方面的投入情況,基建設備支出代表高等學校在物質配套條件方面的投入狀況。(2)學生數、發表論文數、自科項目數和專利合同授權數。在成本函數構建過程中,學生數等變量作為自變量予以計算。發表論文數、自科項目數和專利合同數作為高??蒲挟a出的代理變量,其中發表論文數為人文社科論文數與自然科學論文數之和,能較大程度地反映人文社科和部分自然科學的產出;囿于數據限制,研究項目數量僅吸納了自科項目數量;專利合同數能較大程度反映工科的科研產出。

控制變量:本研究控制了生源質量、學校質量、科研質量、學校類型、學校類別、所屬區域等多個變量。(1)生源質量用入學新生質量作為高校學生質量的代理變量,數據來自武書連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其中,因部分數據缺失,中央戲劇學院2014、2016年生源質量排名參照2015年數據;中央音樂學院、中央美術學院2017年生源質量排名參照2016年數據。(2)“H指數”由美國物理學家Hirsch于2005年提出[36],用于評價研究人員、科研機構和期刊[37],有學者使用該指標分析院?;驅W科的學術水平或影響力[38][39]。本研究以“H指數”(H-index)作為高??蒲挟a出(發表論文)質量的代理變量,數據來源“中國知網”,逐個分析而得(2)對高校而言,H指數指的是在高校發表的N篇文章中,如果有h 篇的被引次數都大于等于h,而其他(N-h)篇被引頻次都小于等于h,那么該校的指數值為h。為此,筆者將每年每一高校發表文章按被引次數倒序排列,記錄整理而得。。(3)專任教師占比、本科生占比和生師比。專任教師占比影響高??蒲挟a出規模。本科生占比是學校偏教學還是偏科研的代理變量。生師比作為學校規模的控制變量。(4)院校類別、院校類型及所屬區域。院校類別為二維變量,主要指學校是否是一流大學建設高校;院校類型包括綜合、理工、師范、外語、農林、財經政法、藝術和醫藥等八類;高校所屬區域分為京津冀、東部、中部和西部共四類,以控制高校所屬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對高校生產活動或成本活動的影響。

四、研究結果

(一)高校教學生產的支出要素替代彈性:偏互補性

本研究首先利用超對數生產函數,分析教學生產過程中教師工資福利支出與基建設備支出的要素替代關系,一方面保留了最小二乘估計結果,另一方面充分考慮面板數據特性,對比分析了固定效應模型和隨機效應模型,最終確定超對數生產函數的固定效應模型。隨后利用公式(2)測算教學生產過程中教師工資福利支出與基建設備支出要素的替代彈性。擬合的高等學校要素替代彈性值如表2所示??傮w上,教學生產過程中,所有高校教師工作福利支出和基建設備支出的要素替代彈性皆在1以下,表現為偏互補的關系。具體言之,兩項支出要素的替代彈性均值為0.474,最小為0.005,最大為0.906。從不同類別的高???“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支出要素的替代彈性較非“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更大,表現為弱互補的關系。其中,“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教學生產的支出要素替代彈性均值為0.516,非“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則為0.440。本研究中非“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多為教學型院校,“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多為研究型院校,這反映出的高等學?,F實情境是,教學型高校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教師和基建設備之間表現為強互補的關系,這種互補關系要求教師和基建設備的投入匹配性更強。

表2 超對數教學生產函數回歸結果

(二)高校教學生產效率及成本效率:非“一流”大學較高

研究利用隨機前沿生產函數和成本函數,擬合測算了高校教學生產效率和成本效率。其中,分別采用了時間不變模型和時間可變模型綜合考慮高校辦學效率。研究結果如表3所示,總體上,高校辦學效率存在顯著差異,與“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相比,非“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的教學生產效率和成本效率更高。具體而言,在教學生產效率方面,時間不變模型與時間可變模型測算的效率均值分別為1.72E-05和1.55E-05,其中,“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時間不變模型擬合的教學生產效率為1.38E-05,顯著低于非“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的2.22E-05;“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時間可變模型擬合的教學生產效率為1.30E-05,也顯著低于非“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的1.92E-05。在成本效率方面,“一流”大學和非“一流”大學建設高校表現出了同樣的特征,非“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的成本效率顯著更高。

表3 高校教學生產要素替代彈性與辦學效率

(三)教學生產的要素替代彈性與辦學效率:越互補,效率越高

教學生產過程中,高校教師工資福利支出與基建設備支出的要素替代關系是如何影響辦學效率的呢?研究結果如表4所示,無論采用時間不變模型還是時間可變模型,高校教學生產要素替代彈性越小,生產效率及成本效率將越高。這反映的現實情境是,教學生產中,對高校教師與基建設備的投入越匹配,學校的辦學效率將越高。從不同院校類別看,兩支出要素替代彈性對辦學效率的作用力存在差別,與“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相比,非“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的要素替代彈性更大程度地作用于辦學效率。如前所述,非“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多為教學型院校,與研究型院校相比,教學型院校的支出要素的互補性特征對辦學效率的作用力更大。

表4 高校教學生產要素替代彈性對辦學效率的影響

五、結論與討論

本文主要利用2014-2018年75所教育部直屬高校數據,聚焦高校教學生產活動,分析如何優化配置財務資源、調整經費支出結構,以提高辦學效率。研究首先利用替代彈性理論從動態視角分析高校投入要素之間的結構關系,運用超對數生產函數分析教學生產過程中教師工資福利支出與基建設備支出的要素替代關系;而后分別采用隨機前沿生產函數和成本函數擬合測算了高校教學生產效率和成本效率,綜合使用時間不變模型和時間可變模型考慮高校辦學效率;最后通過Tobit模型分析代理高校經費支出結構的支出要素替代彈性如何影響教學生產效率及成本效率。研究結果有效證實了前文假設,在控制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教學生產過程中,高校在教師工資福利支出和基建設備支出的要素替代彈性越小,辦學效率將越高,也就是說高校在人力和物力方面的財務投入越具有匹配性,辦學效率將越高。具體結論如下:

第一,教學生產過程中高校人力與物力方面財務資源投入偏互補性。結果顯示,在教學生產過程中,所有高校教師工資福利支出和基建設備支出的要素替代彈性均值為0.474,最小為0.005,最大為0.906,皆在1以下,按照Acemoglu(2002)關于要素替代彈性的界定,兩者表現為偏互補的關系。從不同類別的高???“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支出要素的替代彈性(0.516)較非“一流”大學建設高校(0.440)更大,表現為弱互補的關系。

第二,教學型院校的教學生產效率和成本效率更高。與“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相比,非“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的教學生產效率和成本效率更高。42所教育部所屬的“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多為研究型或綜合型院校,非“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多為教學型院校。教學型院校主要資源集中在教學環節,而綜合型及研究型院校因科研和服務生產活動較多??蒲谢顒油度攵?、周期長、見效慢,教學活動投入成本相對偏低、培養學生量的產出周期穩定,比較之下,非“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的教學型院校教學生產效率和成本效率偏高。

第三,教學生產過程中高校在人力與物力方面財務資源投入越匹配,辦學效率越高。研究結果顯示,高校教師工資福利支出與基建設備支出的要素替代彈性越小,學校的教學生產效率和成本效率將越高。換言之,在教學生產過程中,高校對人與物的財務資源投入越具有匹配性,學校資源利用所引起的辦學效率將越高。此外,對于非“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或教學型院校來說,匹配性地配置資源對效率的作用更大。

基于以上研究發現,本研究提出兩點啟示建議:

其一,科學認識經費投入規律,分類優化配置財務資源。實證研究表明高校在培養學生的教學生產過程中,高校人力與物力方面的財務資源投入偏互補性、兩種投入資源之間存在“木桶效應”,單方面地增加人力或物力方面的經費投入,并不能提高院校的辦學效率。其中,教學型院校的資源互補性更強,匹配性地投入人力和物力財務資源,能更有效提高辦學效率。對于以培養本科生為主體、以教育教學和知識傳授為主要職能的教學型院校而言,過度依賴擴大班級規?;蜻h程教學技術,寄希望于以較少的教師勞動力投入、增加物力資源投入來培養更多學生并不能提高辦學效率。這主要源于本研究中的教學型院校多為外語類、藝術類院校,此類院校培養方式以師生、生生之間的充分互動和溝通練習為主,過大的生師比或線上教學將削弱學生學習興趣、影響教學效果。對此,在教學培養環節中,科學認識財務資源 “同增減、共贏”、而非“此消彼長、競爭”的客觀規律,合理配置財務資源,才能有效提高經費使用效益,“用好每一分錢”。

其二,持續動態追蹤,保障“循證決策”依據的科學性。決策依據是否來自科學論證的客觀事實直接關系決策有效性。當前高校存在資源投資論證不充分,資源配置方法流程不科學、投入總體不足與局部過剩并存的現象[23],一方面,源于高校經費支出動態結構與辦學效率之間的黑箱一直未被打開,偶有研究也停留在靜態的支出比例結構如何影響科研產出,研究結論不充分制約決策者采納和應用研究結果;另一方面,高等學校在追求成本最大化的過程中缺乏節約意識和成本意識,資源分配無序、缺乏規劃統籌[20],決策程序缺少民主和制度化進一步掣肘決策科學化。為此,保障決策證據科學有效是循證決策的基本前提。

本研究實證分析了高校完善教學環節財務資源有效配置的路徑,提出了不同類型院校存在資源配置效率差異的特點,但研究結論在一定的時空范圍內有效。高等學校運行的現實狀況隨國家制度、社會體制、宏觀政策等因素不斷變化,為真正做到科學決策、持續提高經費使用效率,高校決策者需保障循證決策之證據動態更新,持續的追蹤研究尤為重要。

猜你喜歡
經費支出彈性要素
中國基礎教育生均經費支出的公平性研究
——基于Gini 系數和Theil 指數的測算
為什么橡膠有彈性?
為什么橡膠有彈性?
掌握這6點要素,讓肥水更高效
注重低頻的細節與彈性 KEF KF92
彈性夾箍折彎模的改進
觀賞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設計中的應用
論美術中“七大要素”的辯證關系
論高校經費支出績效評價的工具理性
也談做人的要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