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創新引領京津冀協同發展

2024-01-10 19:40李會娜蘇紅衛
河北經貿大學學報·綜合版 2023年4期
關鍵詞:京津冀協同發展創新驅動產業集群

李會娜 蘇紅衛

摘 要:科技創新支撐引領區域高質量發展,是破解當前經濟社會發展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的必然選擇。京津冀作為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的三大重要動力源之一,創新基礎扎實、科研實力雄厚,要強化協同創新和產業協作,在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中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圍繞科技創新引領京津冀協同發展這一主題,多位專家學者從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產業鏈與創新鏈深度融合、建設城市創新高地等多個領域進行了深入探討,提出了構建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培育先進產業集群、建設數字智能時代的城市創新高地等觀點。

關鍵詞:京津冀協同發展;科技創新;創新驅動;產業集群;數字智能

中圖分類號:F20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1573(2023)04-0091-06

為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向縱深邁進,河北省政府參事室與北京市、天津市政府參事室會同唐山市人民政府、河北經貿大學,聯合有關高端智庫和知名高校,于2023年9月14日在唐山市舉辦“第五屆(2023)京津冀協同發展參事座談會”。座談會以“科技創新引領京津冀協同發展”為主題。來自國務院參事室、京津冀三地政府參事室、江蘇省政府參事室、福建省政府參事室的有關參事以及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南開大學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圍繞推進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產業鏈與創新鏈深度融合、建設城市創新高地等方面進行了深入交流研討,提出了許多富有見地的寶貴意見和建議?,F將會議主要觀點綜述如下。

一、創新共同體建設是推進京津冀協同創新的重要舉措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的重要講話中,提出要“強化協同創新和產業協作,在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中發揮示范帶動作用”。這為我們如何通過推進科技創新深化京津冀協同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國務院參事室黨組成員、副主任趙冰指出,建設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寶坻京津中關村科技城、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等科技創新平臺是推進京津冀協同創新的重要舉措。國務院參事、科技部副秘書長賀德方指出,以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為抓手,聯動天津、河北發揮比較優勢和資源優勢,整合吸引科技成果和科技創新資源,加快打造世界先進的創新高地,輻射帶動京津兩地高質量發展。北京市政府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全國政協委員屈慶超認為,智能網聯汽車是京津冀三地協同打造的六條重點產業鏈之一,在京津冀地區建設全球科創中心,聯手推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協同發展,共建高能級產業生態圈。天津市政府參事、民盟天津市委會原副主委沈奎林表示,打造“京津冀創新走廊”,深化京津冀全面改革創新試驗,加強改革創新舉措系統集成、集中落實,探索形成創新主體協同互動、創新要素高效配置、創新成果有效轉化的制度體系,形成可復制、可推廣,具有京津冀特色的區域協同發展經驗。河北省政府參事、河北經貿大學研究員武義青表示,圍繞京津冀產業發展共性關鍵問題,加快建設一批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提高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形成若干京津冀合作開發、利益共享的高水平產業集群。福建省政府參事、福建農林大學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蘭思仁認為,京津冀應在新發展格局構建中勇擔使命,發揮先行示范作用,率先打造京津冀綠色技術創新共同體,統籌推進京津冀邁向綠色高質量發展道路,努力使京津冀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示范區。

二、發展差距是制約京津冀協同創新的重要因素

協同創新和產業協作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實體內容和關鍵支撐。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蓬勃發展背景下,京津冀在科技創新方面的發展差距已成為制約京津冀協同創新的重要因素,突出表現如下。

(一)科技創新資源分布極不均衡,京津冀三地內部科技投入存在較大落差

武義青表示,從總體看,京津冀科技創新資源富集,高等教育發達,是中國創新能力較強的地區,但從內部看,科技資源空間分布并不均衡。河北省政府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劉學謙指出,截至2020年,京津冀共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54家,國家級技術創新中心85家,但80%以上分布在北京,布局呈現出單核集中的態勢。

河北省政府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劉學謙指出,截至2020年,京津冀共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54家,國家級技術創新中心85家,但80%以上分布在北京,布局呈現出單核集中的態勢。

北京市政府參事、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院長李國平指出,2014年京津冀三地R&D支出占GDP的比重分別為5.95%、2.96%和1.06%,2021年該比重分別為6.53%、 3.66%和1.85%。北京保持在全國排名第一的領先優勢,相比之下,河北省R&D支出占GDP比重盡管有較快增長,但還是低于全國平均水平(2.23%)①。賀德方認為,當前京津冀協同發展尚處在政府強力推動的階段,三地在績效評估、利益分配、政策法規和政務信息共享等方面仍存在體制機制障礙。比如,共建園區方面,對于部分社會管理職能的移交、管理機構的設立,稅制以及企業用工用房、子女教育、高端創新人才引進等方面的銜接還不完全順暢,導致京津冀創新要素的自由流動存在較大障礙。

(二)協同創新績效不高,京津冀三地間創新水平分化明顯

河北省政府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南開大學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院院長劉秉鐮指出,京津冀區域創新轉化能力不足,創新成果數量遠低于長三角、珠三角兩地,專利總量僅占長三角的26%。沈奎林指出,京津冀協同創新存在“孤島”“蛙跳”“錯軌”和“斷崖”等現象,區域協同創新和產業協作水平參差不齊。李國平表示,2013—2020年,京冀、津冀間創新指數的相對差距縮小,但京津間差距有所拉大。2020年,北京、天津的協同創新指數分別是河北的4.29倍和2.25倍,均比2013年的倍數有所降低,表明京冀、津冀間創新指數的相對差距縮小。2020年,北京的協同創新指數是天津的1.91倍,相比于2013年,無論是相對差距還是絕對差距均有所拉大。

(三)產業協同創新不足,京津冀尚未形成基于產業鏈和創新鏈的合作與溢出效應

賀德方認為,北京作為京津冀地區和全國科技創新最密集的區域,以知識技術密集型產業為主,在產業鏈中定位于高端研發、總部經濟、品牌營銷,與河北重化工業結構不匹配,導致北京的創新成果主流流向了長三角和珠三角。河北經貿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京津冀協同發展河北省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田學斌指出,京津冀地區高技術制造業差異顯著,不同地區間的相同優勢產業較少,部分開發區和高新區之間缺乏資源整合,三地尚未形成以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為紐帶的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世界級產業集群。屈慶超認為,北京在全國起到創新引領作用,天津在部分環節形成實力,河北相關配套領域有一定基礎,京津冀網聯汽車產業發展仍存在區域競爭壓力較大、缺乏統籌謀劃、產業鏈協同不強、產業基礎和發展落差大、核心技術未攻克、設施資源未打通等問題,基本處在各自獨立發展階段,尚未形成差異定位、優勢互補的協同發展格局,造成三地在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上協同性不強。武義青認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成效有目共睹,但與長三角、珠三角相比,區域間全產業上下游供應鏈協同機制構建方面還存在短板和弱項,北京產業成果轉移和產業集群化發展面臨的難題亟需破解。天津市政府參事、中國農工民主黨天津市委員會一級巡視員王毅齋表示,目前,京津冀區域內產業協同發展基礎薄弱,固廢資源化利用產業發展缺乏區域性統籌規劃與布局,綜合利用項目同質化程度高,地區協調互補性弱,產業協同創新有待進一步提升。

三、科技創新引領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路徑選擇

實現科技創新引領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目標,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走深走實,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重點突破。

(一)打造“京津冀創新走廊”

沈奎林指出,打造“京津冀創新走廊”,以京津雙城國際科創中心和區域科創中心為創新極核,打造十個核心創新平臺,串聯N個特色發展組團的“一軸兩中心十核多節點”空間布局。一是有利于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的“一核、雙城、三軸、四區、多節點”空間布局,打造我國自主創新的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主要策源地的核心承載區。二是有利于建設高能級創新承載區,探索區域協同發展機制,拓展合作深度和廣度,引領帶動京津冀城市群高質量發展。三是有利于破解當前京津冀協同創新存在的“孤島”“蛙跳”“錯軌”和“斷崖”等問題,提升區域協同創新和產業協作水平,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建設科技強國提供戰略支撐。李國平指出,“科創走廊”是指依托產業優勢打造多條科創走廊。如京張大數據科創走廊、京雄石生物醫藥科技走廊、京津滄重化工業綠色科技創新走廊等。他建議借鑒粵港澳大灣區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長三角 “G60 科創走廊”等發展經驗,依托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天津先進制造業研發轉化基地和雄安新區承接北京科創功能轉移等創新聯動優勢,打通京津雄創新干線,協同發揮京津雄創新金三角的引擎作用,以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優先實現京津雄創新要素自由流通和創新成果共享。

(二)培育先進產業集群

河北省科技廳副廳長張永強提出要切實強化京津冀協同創新和產業協作,加快構建優勢的區域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推進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發揮北京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引領和輻射作用,聯手津冀開展重大科技項目研發合作,輻射帶動津冀地區數字經濟產業創新發展,著力解決數字經濟領域協同創新過程中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脫節、科技創新與區域產業技術需求脫節等關鍵問題,實現北京的創新鏈與津冀的產業鏈有效對接。關于如何推進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李國平認為,梳理京津冀科技創新資源找到各自的優勢,比如北京的原始創新優勢、天津的先進制造業優勢,河北的現代化產業基礎優勢等,并基于資源稟賦基礎使得京津冀三地優勢達到融合。江蘇省政府參事、江南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劉淵認為,特色型產業拳頭產品的培育,關鍵在于打造完整產業鏈,培育龍頭企業,龍頭企業越多,產業鏈就越豐富,產業集群帶動性和輻射力就越強。無錫作為全省唯一車聯網專用頻譜試點城市,2019年以來,無錫汽車產業加快智能化、網聯化轉型升級,集聚了超350家車聯網相關企業,其中近85%為智能網聯汽車零部件及自動駕駛相關企業,培育了一批公司,形成了一個產業。田學斌認為,加快推動京津冀制造業集聚區向區域先進制造業集群轉型升級的步伐,培育形成更具國際競爭力、更強產業鏈韌性、更具本地根植性的京津冀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是必由之路。京津冀應對標世界級制造業產業集群培育目標,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京津冀制造業集群向世界級制造業集群加快提升。河北省政府參事室特約研究員、河北省軍民融合促進會會長徐振川表示,未來產業代表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的發展方向,是培育發展新動能、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獲取未來競爭新優勢的關鍵所在。牢固樹立產業鏈和產業集群的發展思路,既要將企業置身于全球產業鏈中,又要在京津冀區域內加強新型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本區域產業鏈體系,實現產業開放和產業安全的有機統一。劉秉鐮認為,在當前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京津冀應以北京國際交往中心、天津國際大港、河北眾多港口群為基礎,以自貿試驗區政策為支撐,優勢疊加,融入全球經濟網絡,將京津冀打造成為“腹地型港口群+制造集群”型協同開放的先行區、示范區。

(三)探索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協同

近年來,人工智能、芯片技術、傳感技術、大數據以及移動互聯的快速發展正加快推動汽車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智能網聯汽車作為物聯網產業的典型應用之一,隱藏著巨大發展潛力。

以美國、歐盟、日本等為代表的全球主要發達國家和地區都將智能網聯汽車作為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爭奪全球新一輪產業競爭制高點。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考察并主持召開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時提出,著力打造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是京津冀協同培育的六條重點產業鏈之一。以智能網聯汽車增強未來汽車產業核心競爭力,著力打造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從而為京津冀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示范區提供有力支撐。屈慶超指出,智能網聯汽車已成為世界公認的汽車產業未來發展方向和焦點,京津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現狀在以智能化、網聯化為主的“下半場”,汽車產業鏈、價值鏈加速重構,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需要具備堅實的跨領域產業基礎、集聚的創新要素資源、完善的政策體系和開放融通的發展環境,京津冀已具備扎實基礎和良好條件。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基本完備,京津冀地區已建立覆蓋上中下游各環節的智能網聯汽車全產業鏈條。北京在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基礎設施、場景應用等諸多領域引領全國。天津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初步形成。河北在感知系統和零部件制造環節有較好基礎。建議京津冀三地聯手推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協同發展,共建高能級產業生態圈,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邁向更高水平。李國平認為,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創新驅動發展的過程中,除了大學、科研院所等創新主體之外,更多的還要強調企業組織的力量,多元主體共同推進京津冀的科技創新,推進京津冀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中發揮作用。武義青表示,京津冀三地汽車產業發展基礎較好,應順勢而為、乘勢而上,攜手打造世界級先進汽車制造業集群。劉淵建議,應結合好車聯網“路”與“車”兩個硬件,優化更新路標標注工作,以算力優化車流控制,將智慧城市與車流結合,減少碳足跡;保障好車聯網“人”和“車”數據安全,對信息數據進行風險評估,分層管理,劃定風險范圍,將隱私數據關進“黑匣子”;處理好車聯網“一體”和“多元”的關系,政府發揮高位統籌作用,共享資源、互通有無、減少同質化競爭。

四、科技創新引領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以雄安新區建設為契機,優化區域創新資源配置

李國平指出,抓住北京部分高校和科研機構向雄安新區轉移集聚契機,將其看成是改變河北省創新資源缺乏狀況、優化京津冀創新資源布局的重大歷史機遇,不僅在基礎設施方面,更要在制度創新方面,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以集聚更多的優質科教資源,早日實現建設全球創新高地目標。賀德方指出,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要從跨區域視角重構創新要素配置,破除要素跨境流動的行政界限和市場堵點,在創新要素跨行政區流動方面開展試點,要以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為抓手,推動中關村先行先試24項改革措施落地,聯動天津、河北發揮比較優勢和資源優勢,整合吸引科技成果和科技創新資源,加快打造世界先進的創新高地,輻射帶動京津兩地高質量發展。完善京津冀在要素產業平臺等方面的協同創新機制,打造類中關村的創新生態系統,將京津冀打造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協同創新高地。建立完善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工作機制,定期召開專題會議,協調重要事項、重點任務和重大需求。河北省政府參事、中國科學院創新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穆榮平表示,要加快京津冀創新型城市建設,以雄安新區為主要抓手,推進區域創新樞紐建設。武義青指出,圍繞雄安新區有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支持北京優質資源優先到雄安新區布局,共同推動雄安新區發展高端高新產業。蘭思仁表示,充分發揮雄安新區在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中的“引擎”作用,布局建設綠色技術領域的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能源研發創新平臺等創新平臺基地,積極承擔國家級、省級重大專項和科技計劃項目,提升綠色科技創新源頭創新能力,引導創新要素向綠色技術創新領域集聚,提高京津冀綠色技術創新的輻射力和創新要素集聚力。

(二)推動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優化協同創新空間格局

李國平指出,打造以北京國際科創中心為核心,以中關村、濱海新區、雄安新區為樞紐,以共建科技園區為節點的京津冀協同創新空間格局,科學謀劃和布局京津雄創新“金三角”以及多條跨區域科創走廊。屈慶超建議,京津冀三地聯合打造智能網聯汽車類國家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國字號”創新平臺,共建協作緊密的區域創新體系。他指出,京津冀三地摸清各自技術優勢,瞄準汽車智能化技術實現的關鍵芯片(如高算力AI計算芯片和高端控制芯片)、高性能傳感器、底層操作系統、工具鏈等“卡脖子”技術環節形成技術攻關清單。推進三地研究機構在前沿技術攻關時形成“環節分工,前后聯動”的協同格局。支持企業圍繞產業化需求和產業鏈共性技術,與高校、研究機構開展聯合創新研發,形成產學研結合的創新體系。劉秉鐮表示,要以產業融合為抓手,充分利用北京國際科創中心的紅利,通過建設協同創新共同體,把北京科技創新資源、天津先進制造研發優勢與河北雄厚的產業基礎結合起來實現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田學斌表示,為適應制造業發展新需求、新形勢,注重培育和完善制造業產業體系,以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加速推進制造業密切協同、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促進制造業產業鏈共建、供應鏈共享、價值鏈共創。

(三)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合力打造一批世界級制造業集群

產業鏈是支撐區域協同創新的骨架和橋梁,是構建區域協同創新體系的基礎。河北要發揮環京津的地理優勢,更好承接京津科技及其效益和產業轉型,對標世界級制造業產業集群培育目標,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精準對接京津冀產業鏈和創新鏈,推動京津冀制造業集群向世界級制造業集群加快提升。李國平認為提升京津冀區域協同創新水平重在提升創新產出,而提升創新產出的關鍵是要建立起創新鏈和產業鏈的銜接,要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織密產業鏈和創新鏈的契合點,加強三地間的分工合作,打造從知識產出、科技創新到新產品生產銷售的全產業鏈。他建議,一是借助北京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契機,推進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科院、中關村科技園區等在津冀的分院分園及產學研異地合作機制建設,以創新成果孵化津冀產業新業態。二是聚焦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工業互聯網、氫能、生命健康等重點產業鏈,用鏈條思維統籌謀劃京津冀的產業布局,以北京優勢產業培育和帶動津冀做大做強相關產業。三是多措并舉增大津冀高新技術產業規模。以適度的財政支持和稅收優惠等營商環境優化政策措施,重點支持高新技術企業以及專精特新企業等科技型企業落戶津冀,壯大津冀高新技術產業規模,提升產業發展能級。四是發揮北京在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生命健康領域的創新優勢,并聚焦在京津冀具有創新基礎和產業化支撐的集成電路、網絡安全、生物醫藥、電力裝備等戰略性領域,合力打造一批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田學斌表示,京津冀制造業協同發展需要在強化制造業產業鏈供應鏈對接、增強制造業產業鏈供應鏈韌性等方面下更大功夫,將京津冀先進制造業集群打造成制造業創新策源地、“專精特新”制造業企業集聚地、區域制造業發展新高地。徐振川認為,以大數據與生產、消費等產業融合為代表的各類“互聯網+”成為新經濟主導產業的代表,新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將催生世界級產業集群,新技術賦能將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實現全產業鏈協同。沈奎林提出,共同謀劃一批新興產業發展,以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生命健康、高端裝備等領域為突破點,以創新鏈帶動產業鏈供應鏈,以園區鏈、政策鏈帶動服務鏈,加快世界級產業集群建設。屈慶超指出,京津冀協同推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打造世界一流的智能網聯汽車及汽車產業高地,共建世界級產業集群。建議京津冀共同謀劃共建“八位一體、互聯共通”的協同體系,推進加速形成活力強勁、協作緊密的高能級產業生態圈。徐振川指出,正在興起的產業革命和世界經濟形勢,對于我國而言,既是挑戰也是難得的戰略發展機遇。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構建優質高效的服務業新體系,推動現代服務業從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加快發展互聯網,建設高效順暢的流通體系,降低物流成本,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四)建設數字智能時代的城市創新高地

穆榮平表示,數字轉型發展已經成為世界潮流,數字賦能區域協同肩負著厚植國家創新基因和加速融入數字時代的新使命。國家創新能力和創新體系整體效能提升是國家創新基因工程的戰略目標,事關國家科學價值、技術價值、經濟價值、社會價值和文化價值創造能力提升和增值循環能力提升,需要產學研協同創新和上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余江表示,新一輪數字科技革命正在重塑全球產業格局和跨區域經濟布局,從而帶動新一輪城市格局大洗牌。他建議,面向數字經濟大潮與未來產業,京津冀數字城市建設應將最新的數字科技與城市發展緊密結合,通過數字技術布局、場景需求引導、強調公眾參與、開放、共享、協同等連接未來的精細化、精準化和高效城市運行,找準每個城市發展的數字比較優勢,依托信息、物聯、創新基礎設施等建設城市創新高地,打造出極具活力與特色、順應未來城市演變進化規律的動態之城。

注釋:

①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相關數據計算而得。

參考文獻:

[1]

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推進各項工作 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人民日報,2023-05-13.

陳璐.京津冀協同發展報告2022.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23:9.

責任編輯:艾 嵐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Leads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Review of the "2023 Beijing-Tianjin-Hebei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Counselor Seminar"

Li Huina1, Su Hongwei2

(1.Institute of Economics,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Shijiazhuang Hebei 050061, China;

2.Communication Service Center of Hebei province, Government Office Administration of Hebei Province,

Shijiazhuang Hebei 050051, China)

Abstrac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o support and lead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to crack the current deep-rooted contradictions and problem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eijing-Tianjin-Hebei, as one of the three important power sources to lead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a, with a solid foundation for innovation and strong scientific research, should strengthe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nd industrial collaboration, and play a demonstration and driving role in realising a high level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elf-reliance and self-improvement. Focusing on the them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leading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many experts and scholars have conducted in-depth discuss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Beijing-Tianjin-Hebei cooperative innovation community,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industrial chain and innovation chai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Innovation Highland,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viewpoints, such as the construction of? Beijing-Tianjin-Hebei cooperative innovation community, the cultivation of advanced industrial cluster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Innovation Highland in the digital intelligent era.

Key words: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novation-driven; industrial cluster; digital intelligence

猜你喜歡
京津冀協同發展創新驅動產業集群
“創新驅動”打造山東經濟新格局
關于創新驅動戰略的理論思考
基于產業集群導向下中小型企業工業產品創新設計模式再造
新常態下蚌埠市玻璃產業集群發展探究
文化認同對京津冀地區勞動力市場一體化的影響分析
創新驅動與我國創新生態研究
安徽省產業集群與城鎮化的互動關系
湖北省大冶市食品飲品產業集群效應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