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國有林區林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模式*

2024-01-11 14:35姜洋曾玉敏王巖
林業經濟問題 2023年4期
關鍵詞:林區東北價值

姜洋,曾玉敏,王巖

(1. 東北林業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哈爾濱 150040;2.黑龍江省生態研究所,哈爾濱 150081)

東北國有林區指黑龍江、吉林、內蒙古等省區的國有天然林區,是中國重要的森林資源培育基地和綠色生態屏障。2015年發布的《國有林區改革指導意見》提出了有序停止對重點國有林區的商業性采伐、確保林區的林木資源逐漸恢復并增長、創新森林資源管護機制等重點改革任務[1]。2021年國有林區重點改革任務全面完成,實現了森林生態功能提升、人員生活條件改善和管理機制完善三大目標。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省考察時強調,要堅持造林與護林并重,做到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要樹立增綠就是增優勢、護林就是護財富的理念,在保護的前提下通過發展林下經濟增加收入?!吧鷳B產品”是在農業產品、工業產品及服務產品之后的又一類重要效益產品,由此形成的“第四產業”與傳統產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2]。2021年4月發布的《關于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意見》中提出到2025年初步形成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制度框架,到2035年全面建立起完善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3]。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不僅是加快新型城鎮化和振興鄉村的重要抓手,更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方式[4]。生態位理論是生態學重要理論之一,生態位是指每個物種在生態系統中都有其特定的角色和位置,并且發揮一定作用[5],該理論被廣泛應用于資源開發、城市生態和市場競爭等方面的研究。關于生態產品價值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生態產品價值核算、價值實現機制、價值實現路徑等方面[6-8],基于生態位視角的林區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研究案例較為少見。因此,將東北國有林區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模式研究與生態位理論相結合,探索生態學與經濟學交叉融合問題,為東北國有林區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研究提供新思路。

1 基本理論

1.1 生態位理論

根據生態位理論,每個物種在生態系統中都會占據獨特的位置,擔任一定的角色并具有特定的價值[9]。生態位理論包含生態位寬度理論、態勢理論、重疊分離理論及擴充理論。生態位寬度是指一個物種所占據并能夠利用的資源種類及數量[10],在東北國有林區生態系統中,主要是指生態產品的種類多樣性。生態位態勢理論指出生態環境中的每個生物單元都具有“態”和“勢”兩種屬性?!皯B”是指物種目前存在的基本狀態,“勢”是指物種的存在會對周邊環境的目前以及未來造成影響。生態位重疊是指兩個或多個物種在同一個生態系統下占據的位置或利用的資源相同;生態位分離是指當兩個或多個物種存在生態位重疊狀態時,其中一些物種可能會繼續選擇原來所能利用的資源,而其他一些物種可能會選擇增加資源的種類及數量以滿足自身生存需要[11],此時便發生了生態位的分離。生態位擴充是指每個物種在生態系統中,未來都會有無限可能的發展潛力,從而引起“態”和“勢”的增加。生態位擴充是生物圈不斷演化的動力[12]。

1.2 林下生態產品的生態位構成

生態產品主要指人類從自然生態系統中所獲得的一切,既包含食物、水等有形物品,也包含氣候調節、水土保持、文化娛樂等服務[13-14]。林下生態產品是林區生態經濟系統中的一個重要組成單元,不僅包含林下區域的實物資源、空間位置等因素,而且還包含與外界環境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系列的復雜關系,例如林下生態產品生態條件、相關政策及產品的受眾群體等。根據對林下生態產品生態位內涵的分析,其生態位構成應該包含4個方面:資源生態位、環境生態位、需求生態位及技術生態位,分別與生態位理論中的生態位寬度理論、重疊與分離理論、態勢理論與擴充理論相關聯[15](圖1)。其中,資源生態位主要包括自身資源和資源開發,自身資源是指林區所擁有的林下生態產品的豐富程度,資源開發是指對當地林下資源的具體開發程度;環境生態位主要包括東北國有林區當地的自然環境、政策環境及市場環境等;需求生態位主要包括當地可持續發展的需求和對于林下生態產品的需求;技術生態位主要包括林下生態產品的開發技術和精深加工技術。

圖 1 林下生態產品的生態位構成Figure 1 Ecological niche composition of the understory ecological products

2 東北國有林區林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基礎

2.1 資源生態位

20世紀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國有林區生產任務以采伐木材支援國家建設為主。東北國有林區作為中國主要木材生產基地,其產量占全國商品材的2/3[16-18]。長期大量的采伐必然導致可采資源危機,同時也降低了森林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隨著國有林區改革的穩步推進,東北國有林區的生產經營方向發生了歷史性轉變,由木材生產利用轉為林木資源保育,支柱產業由木材生產轉為林下經濟,林下經濟得到快速發展。黑龍江省2020年林下經濟總產值約1500億元,包含林下菌類、林下果類、林下藥類等支柱產業的產值[19-21]。吉林省2020年利用林地發展林下種植、養殖和特色經濟林總面積達到100萬hm2,占全省林地面積的11.4%;林下經濟產值總量合計508.4億元,接近全省林業經濟總產值的60%[22]。內蒙古2021年林下經濟總面積達104.2萬hm2,參與經營的主體711家,從事林下經濟的農牧人達23.61萬人[23]。

2.2 環境生態位

國有林區改革之前,幼齡林及中齡林被過量采伐,森林資源培育更新速度趕不上采伐速度,生態產品資源消耗嚴重[24]。21世紀初,國家及時調整了林區發展方向,實施了天然林保護、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退耕還林等一系列重點林業工程,對東北國有林區內部林木種類進行合理分類并有效規劃,加大林木資源保護力度。在天保工程一期結束時,木材產量調減751.5萬m3,3300萬hm2森林得到有效保護,林區林木資源呈現多樣化發展[25]。林區全面停伐之后,林區內產業結構也相應發生了轉變,林區第一產業的支柱由林木采伐變為林下種植養殖,第二產業的支柱是非木質的林產品加工制造業,而森林觀光旅游等成為第三產業的支柱[26]。

2.3 需求生態位

長期以來,東北國有林區以滿足國家經濟建設對木材的需求為生產目標,主要任務是解決木材供需矛盾,林下生態產品的供給能力較弱。隨著綠色健康生活理念的形成,公眾對于林業生態產品的需求快速增長[27],林下生態產品在鞏固改革成效、實現林業發展長期生態效益、林農實現經濟效益的有機協調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國有林區應把握好社會消費新動向,及時調整經營理念,根據需求開發優質產品,并賦予產品更多地方特色,以滿足消費者多樣化和個性化的需求,有效避免“供需錯位”現象的發生[28]。

2.4 技術生態位

林木資源采伐和非林木資源采集對于技術性要求不高,技術生態位較低。生態產業被認為是一種體現生態價值的有效方式,政府通過保護地理標志產品、生態原產地產品等方式,使生態產品價值得以顯化。生態旅游、生態產品精深加工等是現代林業產業發展體系中的重要環節,是東北國有林區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關鍵因素。

3 東北國有林區林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瓶頸

3.1 資源生態位較狹窄,林下生態產品資源挖掘和利用不充分

長期以來,東北國有林區林下生態產品資源培育和利用不充分。國有林區改革之前,國有林區中林木資源的生態位較寬,林下資源生態位較狹窄。全面停伐之前,林區對于林下經濟重視不足,林下種植業、養殖業及自然景觀并沒有得到充分利用,未能開發出馳名全國的高價值林下生態產品。時至今日,林區的主要收益來源依然是原料銷售,缺少科技含量高、商業價值高的精深加工產品,林下經濟生態產品挖掘和利用水平較為有限,產品生產規模及獲利能力不強。

3.2 環境生態位待改善,林下生態產品市場轉化率不足

在國有林區改革之前,森工企業追求效益最大化,往往忽視資源承受能力而加大采伐量,無序采伐大徑級木材,導致優質林木資源銳減,動植物及微生物群落受到巨大損害,生態系統功能減弱引發了水土流失、林火、病蟲害等不利后果。在這種情況下,環境生態位降低,林下資源發展空間受到限制,林下生態產品生產能力隨之下降。此外,林區市場環境不成熟,林下生態產品市場轉化率不足。國家下發的補助資金往往用于森林撫育和林區職工生活保障,對于林區林業產業的投資較少。林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市場化模式仍處于初級試驗階段,林下生態產品核算方法和評價體系等方面的標準還未完全統一,產品交易平臺與體系還在完善階段。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生態補償模式在各地區發展不平衡,還存在認同性差、補償標準不合理、模式單一等問題,導致林下生態產品市場轉化率不足[29-30]。

3.3 需求生態位把握不準,林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與經濟發展需求不協調

現有林區初加工產品難以滿足公眾多元化需求。國有林區改革之前,國有林區以滿足國家建設木材需求為主要目標,林區發展重點需求落在林木采伐和利用上,加上人民對于物質的需求普遍較低,林產品不需要經過精深加工即可滿足公眾需求。隨著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和商品供給持續豐富,公眾的消費需求越來越多元化,對于產品的選擇與評價標準與從前大不相同,對林下生態產品的品質要求也日益提高,林區初加工產品難以滿足消費需求。根據生態位態勢理論,東北國有林區的“態”是指林下生態產品的獨特性、環保性及對外服務性,反映了林下生態產品目前的狀況;“勢”主要是指林下生態產品向外發展的影響力,反映了外界對林下生態產品的需求力。國有林區林下生態產品尚未受到重點開發,沒有形成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良性發展模式,林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有待優化。

3.4 技術生態位層次少,林下生態產品技術創新滯后

國有林區林下生態產品生產和利用技術尚不成熟,生態產品附加值較低,難以形成完整產業發展鏈條。從地理因素來看,東北國有林區的自然環境較好,有利于優質林下生態產品資源的形成,但是林區大多地處偏遠地帶,電力、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落后,生活居住條件不佳,收入水平較低,難以吸納高水平技術人才。這些問題導致林區技術創新條件落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林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此外,國有林區林下生態產品產業服務體系不健全,主要體現在:林下生態產品規劃和技術指導能力嚴重不足,尚未建立高效便捷的林下產品人才服務和物流服務體系;林下生態產品的質量檢測認證以及追溯體系尚不完備;現有技術成果轉化模式較為單一,產、學、研、用的成果體系未被充分利用。依據生態位擴充理論,處在生態系統中的每個物種都有無限增長的潛力,但是東北國有林區林下生態產品的技術層次少且不成熟,影響了東北國有林區林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效率(圖2)。

圖 2 東北國有林區林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問題Figure 2 Dilemmas of value realization of the understory ecological products in the state-owned forest areas of Northeast China

4 東北國有林區林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模式

4.1 拓展資源生態位寬度,采取“原生態種養+林X”資源開發模式

全面停伐政策對東北國有林區產業經濟造成了嚴重沖擊,但從長遠來看,對東北國有林區的林木資源及林下資源的利用和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優化作用,林下種植業、養殖業、林下產品加工業可以得到重點發展。受地理位置及創新條件等因素的影響,東北國有林區林下資源的綜合開發能力較為薄弱,資源利用率不高,生態位較狹窄。因此,有必要積極拓展資源生態位寬度,采取“原生態種養+林X”的資源開發模式。

首先,因地制宜發展原生態種養模式。就要充分考慮地域特征,了解本地林下資源特點,結合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狀況,選擇適宜當地特點的原生態種養模式。黑龍江省國有林區可以借助與俄比鄰優勢,做大做細引種繁育基地,在“愛輝—孫吳—遜克”一線建設以藍靛果為主、大果沙棘和榛子等多品種搭配的高緯度寒地特色林果產業集群,充分發揮黑龍江省水土與溫度優勢,形成有地方特色的原生態種養模式。

其次,發展“林X”典型示范模式。重點扶持目前規模小、效益差的林下經濟區,推動發展“林X”模式,“林X”是指林業與其他產業相結合,如“林蔬”“林藥”“林禽”等模式,通過建立典型示范點,發揮其向外輻射效應,形成一批特色顯著的林下經濟示范基地。利用典型示范點的虹吸效應,吸納優秀人才與商業合作,多渠道宣傳林下生態產品,提高東北國有林區林下生態產品的知名度。

再次,加強軟硬件建設水平,有效融合原生態種養與“林X”模式。當前,數字科技水平發展迅速,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手段被廣泛運用到林業產業中,利用數字化軟件、大數據平臺呈現林區生態位層次狀況,更加直觀地監測林木資源分布情況,便于對整個林區進行科學規劃和空間開發,合理增加林下作物種類,擴大資源生態位寬度,使林區中林下資源開發實現最優化。

4.2 優化環境生態位狀況,逐步形成“EODF+林下生態產品”市場轉化模式

EODF(Ecological environment-oriented development of forest areas)模式是以林區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為基礎,將林下經濟產業作為重點支撐產業,采取產業鏈縱向延伸和橫向組合開發的方式,推動林區內部公益性較強但收益性較差的生態環境治理項目與收益性較好的強關聯性產業有效融合,以達到生態價值內部最大化目標。EODF模式是林區環境治理與林業產業開發之間的橋梁,可將林下經濟發展帶來的溢價反饋到林區生態環境治理方面,推動生態優勢向林區產業優勢發展,實現多方共贏。

首先,政府主導重構東北國有林區生態網絡。生態產品外部效應內化過程不能僅僅依賴市場調控,也需要政府主動采取經濟政策適當干預。從“兩山理念”來看,要想實現“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離不開政府和市場相互協作。從政府層面來看,需要在前期林區項目規劃中將改善林區生態環境質量、減污降碳以及綠色轉型納入到EODF發展項目當中,同時在環保修復項目上給與政策支持和生態補償。例如,寶清縣農村環境治理與黑土地保護融合開發的EOD項目通過國家審核,成為黑龍江省首個以EOD模式入庫的開發項目,是一個很好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

其次,采用EODF方式捆綁林區生態環保修復與林下生態產品經營,提高林下生態產品市場轉化效率。在東北國有林區中,EODF模式能將沒有收益的林業生態環保修復項目與有收益的林下生態經營項目進行有效捆綁。按照市場運行規律,先進行部分地區試點,在地方政府支持下,吸引社會資本投入,調動市場主體能動性,將林下生態產品產業鏈有效延伸,提高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率。

再次,對聯合開發項目進行綜合測算,實行項目內部反哺。在EODF項目實施過程中,將林區生態環境治理搭配林下生態產品開發作為一個整體項目進行分析評價,既要測算EODF項目的財務收益高低和可行性,也要開展林區生態環境評價。在EODF模式下,要將生態治理后的溢價,反哺到林區生態環境修復等公益類項目中,優化林下生態產品的環境生態位狀況,提高生態產品市場轉化率。

4.3 贏得需求生態位優勢,精準采用“景城一體+多核吸引”需求擴大模式

根據生態位重疊與分離理論,只有精準把握消費者需求,規避產品開發模式相似、定位相同等風險,才能使東北國有林區林下生態產品價值得以有效實現。國有林區林下生態產品宣傳力度不夠,產品需求并未完全激發出來。針對這一問題,需要將地方景觀與生態產品有效結合,重點培育新業態,推動林下生態產品價值有效實現。

首先,以林區景區為核心,形成景城一體化體系?;跂|北國有林區豐富的景觀資源,豐富項目類型,延伸周邊產業發展鏈條,形成內外聯動的高品質旅游地,打造“自然環境-生產加工-生活休閑-康養娛樂”于一體的景觀綜合體,形成品質上乘、特色鮮明的林下生態產品特色示范基地,帶動林下生態產品銷售量,使該區域的林下生態產品經濟價值得以實現。

其次,跨界聯動,多核吸引,創造林下生態產品需求。對于距離景區較近的區域,可以規劃重點旅游路線,建設成為綜合觀光欣賞景區,以此輻射帶動景區周邊地區發展,形成內部聯動融合發展模式。在此基礎上,增加林下生態產品的知名度,提升生態產品的需求生態位,實現林下生態產品的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

再次,立足現實市場需求,規避生態位重疊現象。針對林下生態產品需求生態位把握不精確的情況,可采用生態位分離策略,通過地理標識、公共品牌、森林認證、產品溯源、碳標簽等提高產品內在價值,解決產品雷同、惡性競爭等問題。在林下生態產品銷售定價策略方面,可以采用差異化方式,強調生態產品生態環保價值和社會認可價值,有效規避與普通林下產品生態位重疊的現象。

4.4 提高技術生態位層次,采取“區塊鏈+林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模式

在林下生態產品價值轉換過程中,為減少因信息不對稱、轉換方式單一、市場監管體系不完善等問題造成的不利影響,可采取“區塊鏈+林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模式。區塊鏈是目前發展較好的數據存儲技術,它將驗證過的信息進行存儲,具有不可篡改性和可追溯性,可保證產品生產過程安全、透明、可追溯。

首先,利用區塊鏈技術對林下生態產品生產流程進行管理并實時記錄,保證產品質量與安全性。利用溯源技術手段,提高林下生態產品識別與追蹤效率,確保生態產品生產流程清晰可見,實現對林下生態產品的質量控制和安全管理。

其次,利用區塊鏈技術搭建東北國有林區林下生態產品交易平臺。借助區塊鏈智能合約技術,實現生態產品點對點交易,減少中間環節可能帶來的不確定性因素,保證林下生態產品交易雙方合法利益的同時,遵守標準化規則和簡化交易選項來減少摩擦和風險,拓展林下生態產品的傳播范圍。

再次,利用區塊鏈技術對東北國有林區林下生態產品進行數字化管理。將林下生態產品轉化為數字化并建立區域網絡機制,及時掌握各種林下生態產品的市場交易信息,提高林下資源有效利用率和管理水平。同時,利用物聯網傳感器收集數據,對林下生態產品資源進行實時監測,實現數字化上傳、存儲、共享和調取,提高東北國有林區林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效能(圖3)。

圖 3 東北國有林區林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模式Figure 3 The model of value realization of the understory ecological products in the state-owned forest areas of Northeast China

5 結語

東北國有林區林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是生態產品從生產到消費的一系列價值增值過程,其最終目標是滿足人類多元化的生態與價值需求。從生產、供給和消費全過程認識林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了解林下生態產品經濟價值與社會、生態和文化等方面價值的緊密關系,有利于東北國有林區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實踐工作循序開展,避免盲目跟風,避免過度開發。

通過實施 “原生態種養+林X” 資源開發模式、“EODF+林下生態產品”市場轉化模式、“景城一體+多核吸引”需求擴大模式和“區塊鏈+林下生態產品” 價值實現模式,可有效促進東北國有林區自然資源向經濟價值轉化,推動東北國有林區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建立,對于加快東北地區全方位振興及綠色轉型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猜你喜歡
林區東北價值
記游哈林區(節選)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每到冬天,東北就變成了“凍”北
大東北的春節
保護好森林資源 讓林區青山常在
小隴山林區茵陳菜開發前景
一粒米的價值
“給”的價值
國有林區發展林下經濟應處理好“三個關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