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小魚燈,溫暖千家萬戶

2024-01-11 10:10
農家書屋 2023年12期
關鍵詞:燈籠手藝漁業

漁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悠久的漁業發展史上,留下了大量極具特色的漁業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為發展鄉村產業、建設和美鄉村、賡續農耕文明、推動文化振興作出了不小的貢獻。

魚燈籠起源于明朝初年,起初用于夜間照明。清康熙年間,費時費力的手繪燈籠改成了刻版印刷,圖案逐漸以大紅魚為主,功能也慢慢從實用轉向觀賞。

按當地風俗,元宵節前后一連三天都要打燈籠,這被叫作“收燈”。如果三天不刮風不下雨,便預示著豐收之年,有“頭燈收芝麻,二燈收高粱,三燈收谷子”之說。魚燈籠和海洋生活密切相關,有魚形、鼓形、四棱、六棱和折疊燈籠等多種形狀,魚燈取“年年有余”的美好寓意。舞魚燈起源于原始社會的魚圖騰舞蹈,東漢張衡寫的《西京賦》就有魚化龍、龍化魚的生動記載。由此可見,1700多年前,西漢京都長安,魚燈、龍燈及魚龍文藝已盛極一時。

魚燈扎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成洪積祖傳制作燈籠,因此從小就開始學習如何做燈籠,十二三歲就學會了刻版。早年間,每年臘月至正月十五,山東省日照市成家廒頭村家家戶戶都在制作燈籠,但仍供不應求。除了日照本地,膠東、魯南、江蘇北部一帶都有廒頭村魚燈籠出售。后來,隨著時代發展,各種塑料燈籠琳瑯滿目,紙做的魚燈籠顯得土氣,漸漸失去了往日風采。村里干這行的人越來越少,可成洪積依然堅持每年都扎魚燈籠。

這些年,在黨和政府的重視下,老手藝又有了用武之地。魚燈籠扎制技藝走進課堂,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上這種傳統燈籠。春節期間,村里手藝人能扎兩萬多個魚燈籠,并且很快就被搶購一空。成洪積時常去鎮上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傳授技藝,看著孩子們學得認真、做得仔細,打心眼里感到高興。

如今,兒孫輩都掌握了這門手藝,孫子孫女也和當年一樣,五六歲就開始學做燈籠。透過這小小魚燈籠可以看到,百姓們的生活真的越來越幸福。

(來源:《光明日報》)

猜你喜歡
燈籠手藝漁業
手藝
最貴的不是手藝
歡迎訂閱2020年度《河北漁業》
糊燈籠
鳥與燈籠
《尋找手藝》讓“手藝”文化走紅
老手藝
中菲漁業合作重啟 菲漁業代表團來華培訓交流
掛燈籠
掛燈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