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岳家世三考

2024-01-11 04:57林宗毛徐詩雨
關鍵詞:潘岳晉書家族

林宗毛,徐詩雨

(安慶師范大學 人文學院,安徽 安慶 246011)

《晉書》卷五十五《潘岳傳》言及潘岳家世云:“潘岳,字安仁,滎陽中牟人也。祖瑾,安平太守。父芘,瑯邪內史……岳母及兄侍御史釋、弟燕令豹、司徒掾據、據弟詵,兄弟之子,己出之女,無長幼一時被害,唯釋子伯武逃難得免?!盵1]1500-1507《潘岳傳》雖言及潘岳父諱,但與《水經注》的記載有別;雖言及潘岳母親,但未言其姓氏及家族情況;雖言及潘岳兄弟,但未進一步說明其外兄內弟情況。弄清以上事實對深入研究潘岳生平大有裨益,故今略考如下,以就教博雅。

一、潘岳父諱考

潘岳父親的名諱,《晉書》卷五十五《潘岳傳》載為:“父芘,瑯邪內史?!盵1]1500而《水經注》卷十五“洛水又東過偃師縣南”條卻稱其碑文作“岳父茈,瑯琊太守”[2]?!败拧焙汀败搿?二字形近易訛。若依成書年代先后言,當以《水經注》記載為是;然慮及“道元所見之潘岳父之碑多有碑石破落和文字缺敗”[3]的情況,《水經注》所載相關文字也需存疑。后之論者雖然皆以《晉書》為是卻未給出理由,故今考索一二,期以辨之。

綜上言之,就“對文”而言,“芘”與“文德”的搭配是可以得到合理解釋的,所以《晉書》所載當是。

二、潘岳母族考

潘岳是西晉文壇的代表文人,他生長于魏晉時期文學之士輩出的中牟潘氏家族。潘氏家族的陶染固然是潘岳走向文學之路的重要向導,但絕非唯一的決定因素。正如錢穆先生所云“魏晉時期在家庭中承擔家教更多的是來自母親的那一方”[11],所以一個文士成長過程中來自母族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就潘岳而言,其母勸其“干沒不已”的訓誡仍載于《晉書》卷五十五《潘岳傳》中。潘岳的母親,有學者據《世說新語》卷中之下《賞譽篇》記載謝安所云的“堪,烈之子,阮千里姨兄弟,潘安仁中外”[4]580-581之語,認為是王烈的姊妹①(1)① 參見陳淑美:《潘岳及其詩文研究》,文津出版社,1999,第36頁。又見高勝利:《潘岳研究》,揚州大學2012年博士學位論文,第14頁。,此說恐謬。今考潘岳《悲邢生辭》云:“周文王之苗裔,予元舅之洪胄?!薄霸恕睘闀x宋時期的“母兄”習稱,如《宋書》卷三十三《五行志四》云:“晉成帝咸和元年五月,大水。是時嗣主幼沖,母后稱制,庾亮以元舅名望,決事禁中?!盵12]潘岳既稱邢生為元舅,則潘岳之母必邢生之妹,故其母當為邢氏而非王氏。潘岳元舅邢生,歷來論者均未確考,今考如下。

《北魏故車騎大將軍瀛洲刺史平舒邢公墓志》載邢巒先世“周德顯于二文,邢業光乎六胤,詳于《詩》《書》《春秋》矣。至于族冠朔冀,人彥北土,又著乎安仁之誄,公干之奏焉”[13]?!鞍踩手C”蓋指潘岳《悲邢生辭》,其辭云:“周文王之苗裔,予元舅之洪胄。厲操確其不拔,鄉譽著而日就。妙邦畿而高察,雄州閭以擢秀,茂實暢矣,而休名未衍。其財至貧,其位至賤。而死之日奔者盈庭。停予車而在郊,撫靈櫬以增悲。瞻轜容而想像,曾無覿乎余輝。送子兮境垂,永訣兮路歧。一別兮長絕,盡哀兮告離?!盵14]151“公干之奏”蓋指《三國志》卷十二《邢颙傳》所云“颙防閑以禮,無所屈撓,由是不合。庶子劉楨書諫植曰:‘家丞邢颙,北土之彥,少秉高節,玄靜澹泊,言少理多,真雅士也。楨誠不足,同貫斯人,并列左右,而楨禮遇殊特,颙反疏簡,私懼觀者將謂君侯習近不肖,禮賢不足,采庶子之春華,忘家丞之秋實。為上招謗,其罪不小,以此反側?!盵15]383這里,尤需指出《邢巒墓志》中所云的“人彥北土”一詞,正出自劉楨奏書中的“北土之彥”。又《邢偉墓志》云:“邢侯載美于《春秋》,太常騰芬于《魏史》?!盵16]邢偉為邢巒之弟,其墓志追溯先世時云“太常騰芬于《魏史》”,考《三國志》卷十二《邢颙傳》載:“邢颙,字子昂,河間鄚人也……文帝踐阼,為侍中、尚書仆射,賜爵關內侯,出為司隸校尉,徙太常。黃初四年薨,子友嗣?!盵15]382-383知邢颙官終太常,故可稱邢太常,蓋“太常騰芬于《魏史》”句意,指的是邢颙官終太常而入《魏書》列傳之中。明此,我們將兩方墓志并觀,則《北魏故車騎大將軍瀛洲刺史平舒邢公墓志》所云“著乎安仁之誄,公干之奏”的邢巒先世即是《邢偉墓志》所云“太常騰芬于《魏史》”的先世,而這位邢氏兄弟的先世即為邢颙。

三、潘岳內外兄弟考

《世說新語》卷中之下《賞譽篇》:“謝胡兒作著作郎,嘗作《王堪傳》。不諳堪是何似人,咨謝公。謝公答曰:‘世胄亦被遇???烈之子,阮千里姨兄弟,潘安仁中外。安仁詩所謂‘子親伊姑,我父惟舅’。是許允壻?!盵4]580-581傅璇琮先生據此推斷潘岳與王堪、阮瞻二人皆為姨表兄弟[17],此論多為學界所接受,進而使部分論者又推導出潘岳母親為王氏。筆者以為恐謬,今考如下。

根據《世說新語》中的此則材料可知,王堪和潘岳的關系為“中外(亦即內外)親”?!爸型狻敝x,據《儀禮》卷十一鄭玄注“姑之子”為“外兄弟也”和舅之子為“內兄弟也”[18]1001-1002。又據潘岳《北芒送別王世胄詩五章(其一)》云“子親伊姑,我父惟舅”[14]215??芍嗽罏閮?王堪為外,則王堪之母乃潘岳之姑,潘岳之父乃王堪之舅,故王、潘二人為姑表親而非姨表親。又據潘岳《北芒送別王世胄詩五章(其三)》“彬彬我兄,敦書悅禮”[14]216,可進一步推知王堪為兄,潘岳為弟。

雖然通過謝胡兒作《王堪傳》不知王堪似何人的這一情況,可窺東晉時期王堪的生平就已經尠傳于世了,但這并不意味著失傳,除了謝安所說的他與潘岳的這層親屬關系,還有一些生平資料至今得覯?!稌x書》卷五《懷帝紀》載:“(永嘉四年)二月,石勒襲鄄城,兗州刺史袁孚戰敗,為其部下所害。勒又襲白馬,車騎將軍王堪死之?!盵1]120可知其卒年為永嘉四年。又《世說新語》劉孝標注引《晉諸公贊》云:“堪,字世胄,東平壽張人。少以高亮義正稱,為尚書左丞,有準繩操,為石勒所害,贈太尉?!盵4]580-581又《宋書》卷十四《禮志一》云:“何楨《冠儀約制》及王堪私撰《冠儀》,亦皆家人之可遵用者也?!盵12]336可見,王堪不僅是一位統軍作戰的武將,而且也是一位品行端正、精于禮學的儒士。王堪的品行和才學與他的家學是密不可分的,其父據《世說新語》卷中之下《賞譽篇》云“堪,烈之子”,可知為王烈。劉孝標注引《晉諸公贊》云:“烈字陽秀,早知名。魏朝,為治書御史?!盵4]581又據《三國志》卷十一《王烈傳》裴松之引《先賢行狀》注曰:“烈通識達道,秉義不回……見烈器業過人,嘆服所履,亦與相親。由是英名著于海內。道成德立,還歸舊廬,遂遭父喪,泣淚三年。遇歲饑饉,路有餓殍,烈乃分釜庾之儲,以救邑里之命。是以宗族稱孝,鄉黨歸仁。以典籍娛心,育人為務,遂建學校,敦崇庠序?!盵15]355可知,王堪“高亮義正”正是其父王烈“通識達道,秉義不回”的嗣響,而王堪“私撰《冠儀》”正是對其父王烈“以典籍娛心,育人為務,遂建學校,敦崇庠序”的傳承。

《晉書》卷四十九《阮瞻傳》云:“善彈琴……內兄潘岳每令鼓琴,終日達夜無忤色?!盵1]1363或因將“內兄”理解為妻兄之故,王伊同先生在其所繪《陳留尉氏阮氏世系婚姻表》中便據《晉書》卷十九《阮瞻傳》此處之語認為“阮瞻,太子舍人,妻潘岳妹”①(2)① 參見王伊同所撰《五朝門第》書后附表,中華書局,2006。。筆者以為殊誤,因為“內兄”非“妻兄”之義,關于此點閻若璩早有指出,趙翼《陔余叢考》卷三十七《內兄弟》言:“閻若璩云:今人稱妻弟為內弟,非也,從《史記》當稱妻弟,從《漢書》當稱婦弟云云。然顏真卿《家廟碑銘》云:祖昭甫工書,與內弟殷仲容齊名。父惟貞,少孤,育于舅仲容氏,蒙教筆法。是仲容乃昭甫之妻弟也,而云內弟,則妻弟之稱內弟,自唐已然?!盵19]既然內兄在唐時已經作為妻兄之義使用,《晉書》也是唐人所編,自然很容易使人覺得《阮瞻傳》中的“內兄潘岳”之義即為阮瞻的妻兄。但眾所周知,《晉書》雖為唐人所編,其中的史料來源卻是唐前諸家舊晉史,所以“內兄”詞義是不能按唐人的用語習慣去解釋的,而是要回歸到先唐的語境。正如前述《儀禮》卷十一鄭玄注舅之子為“內兄弟也”[18]1002,據此可知潘岳之父為阮瞻之舅,阮瞻之母為潘岳之姑,潘岳與阮瞻亦為姑表兄弟,且潘岳為兄,阮瞻為弟?!妒勒f新語》卷中之下《賞譽篇》記載的“堪,烈之子,阮千里姨兄弟”從側面也印證了潘岳與阮瞻為姑表兄弟的推論,因為二人既為姨表兄弟,那么二人之母當為姐妹,如此便可推出阮瞻之母當為潘岳之姑。

阮瞻其人,《晉書》有傳,在卷四十九,附于《阮籍傳》后。曹道衡、沈玉成二位先生考證其“生于武帝太康三年,卒于永嘉五年”[20]。據《晉書》卷四十九《阮瞻傳》可知,其出生于陳留阮氏,父阮咸,為竹林七賢之一。曾祖阮瑀,為建安七子之一。又阮瞻雅善彈奏,如《晉書》卷四十九《阮瞻傳》云:“善彈琴,人聞其能,多往求聽,不問貴賤長幼,皆為彈之。神氣沖和,而不知向人所在。內兄潘岳每令鼓琴,終日達夜,無忤色。由是識者嘆其恬澹,不可榮辱矣?!盵1]1363考諸阮氏家族中人,多有音樂細胞,族人善解音律者甚夦(音chěn,多的樣子)。阮瞻的音樂天賦近源當為其父阮咸,據《晉書》卷四十九《阮咸傳》稱阮咸“妙解音律,善彈琵琶。雖處世不交人事,惟共親知弦歌酣宴而已……荀勗每與咸論音律,自以為遠不及也”[1]1363。其遠源則是其曾祖阮瑀,據《三國志》卷二十一《阮瑀傳》裴注引《文士傳》曰:“瑀善解音,能鼓琴,遂撫弦而歌,因造歌曲曰:‘奕奕天門開,大魏應期運。青蓋巡九州,在東西人怨。士為知己死,女為悅者玩。恩義茍敷暢,他人焉能亂?’為曲既捷,音聲殊妙,當時冠坐,太祖大悅?!盵15]600除了音樂天賦,阮瞻最大的特色在于其名士風度,《晉書》卷四十九《阮瞻傳》所載其“三語掾”的故事和“辯《無鬼論》”的逸聞成為一時美談。其入仕歷,據《晉書》卷四十九《阮瞻傳》載其先后為司徒王戎掾屬、東海王越的記室參軍,元嘉中為太子舍人,于此后不久病卒于倉垣,年三十。

四、余論

潘岳父諱“芘”,“芘”通“庇”,又結合其字“文德”,可知其取名命字顯出于《禮記》“雖有庇民之大德”之句,于此可窺潘芘之父潘瑾奉儒色彩之一斑。而潘氏家族在魏晉的興起,與潘瑾的奉儒密不可分,因為在他的兒子潘勖的文風里,這種儒家色彩得到了鮮明的體現,此后他的孫子潘滿、曾孫潘尼也都是典型的奉儒士人。潘岳的元舅為河間邢颙,魏晉士族的結合雖然重視門第的匹配,但從此端中,似可見出文學的匹配也很重要,因為在魏晉時期,潘、邢二姓都涌現出了大批的著名文士,如潘尼、潘滔、邢穎、刑劭等。據此而論,我們是否可以作出如此推論:中古時期的文學家族素有“學在家族”的傳統,而我們對此的理解往往局限于一姓一氏之上,然而從潘、邢兩家的文學傳續與婚姻關系來看,“外家”恐怕也是“學在家族”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正是憑借這一內一外的雙重文學殿宇,才使得一個文學家族能夠抵抗百年甚至上百年時間的淘濾而得以存續。潘岳的外兄內弟一為王堪、一為阮瞻,可以發現,潘氏家族在姻親的選擇上,似乎更傾向于與當時的文學士族聯姻。此中緣由,或如上述潘岳父母的結合那樣,是出于保持潘氏家族文風不墜的考慮??磥硪粋€文學家族的存續,不僅需要父族和母族的內外維護,也需要眾多姻親家族的邊緣鞏固。

猜你喜歡
潘岳晉書家族
嵇紹重禮
聞雞起舞
HK家族崛起
《小偷家族》
皿字家族
家族中的十大至尊寶
做個安靜的美男子
枕戈
臧榮緒所修《晉書》研究綜述
美男子潘安是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