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雙向開放是否促進了商業銀行盈利能力?
——基于85家商業銀行的盈利分析

2024-01-11 04:58沙文兵王昳茗
關鍵詞:開放度盈利雙向

沙文兵,王昳茗

(安徽財經大學 國際經濟貿易學院,安徽 蚌埠 233030)

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而金融開放是建設開放型大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自2015年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要進一步擴大金融業雙向開放水平以來,我國金融業開放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所謂金融業雙向開放,一方面要“引進來”,有序開放我國的金融行業和部門,為外來投資者或機構進入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引入國際一流資本;另一方面要“走出去”,鼓勵國內資本對外投資并開設分支機構。近年來我國金融業雙向開放步伐加快,2014年“滬港通”、2016年“深港通”推進了股票市場的雙向開放;2017年債券“北向通”和2021年“南向通”的推出實現了境內外債券市場的雙向互通;2019年QFII制度的修訂和11條金融業對外開放措施的推出進一步提高了金融雙向開放水平,不僅豐富了我國和國外資本市場的投資渠道,同時也給國內金融業帶來重大機遇與挑戰,對國內金融機構、特別是商業銀行的發展必將產生重大影響,過去那種通過不斷擴大資產規模賺取存貸利差的粗放式盈利模式已難以為繼。如何抓住金融雙向開放機遇應對開放競爭,減少開放沖擊,規避開放風險,提高技術和創新管理,完善盈利模式并提升盈利能力,是我國銀行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文獻綜述

金融雙向開放是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后的又一嶄新概念,實質是金融市場更高水平的開放。在雙循環新格局下,金融“引進來”可以助力內循環配置,“走出去”才能推動外循環變革。

(一)金融雙向開放的影響

金融雙向開放是順應世界經濟大趨勢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我國國際影響力的必然選擇。在金融領域中,國內資金與國外資金相互流通進行投資并開展金融業務。目前,關于金融雙向開放的相關文獻較少,因此本文從金融開放“引進來”和“走出去”兩方面的影響研究進行文獻梳理。

關于金融開放“引進來”,張禮卿認為金融開放是對“雙循環”的重要支撐,增加了中國金融機構的數量,提高了金融服務的效率[1]。Wang等研究發現,金融開放在長期內對金融發展有積極影響,但短期內可能會產生負面影響;同時,“引進來”導致更高程度的競爭是金融開放促進金融發展的先決條件[2]。Zhang等則認為,金融開放能夠促進國內金融競爭,提升金融效率,但對金融發展規模有負面影響[3]。同時,金融市場“引進來”對我國經濟增長有重要的作用。趙越強等研究發現,金融開放能夠推動國內區域經濟增長且與產業結構具有協同效應[4]。因此在協調不同政策時應注重金融開放和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的協同效應和門檻效應[4]。而陳邦強等則認為中國金融開放在短期內未能促進經濟的增長,但是經濟增長促進了金融中介市場化和政府改革[5]。因此,“引進來”對經濟增長和金融發展的作用相對復雜。

關于金融開放“走出去”,楊繼梅等發現金融市場規模越大,金融開放越容易帶來經濟增長的正效應,通過“走出去”可以擴大金融業市場范圍,對經濟增長產生間接效應[6]。同樣董驥和李增剛也發現發展中國家的金融開放水平對自身經濟的直接與間接效應都是顯著的,對促進本國和其他國家經濟發展都有強烈的促進作用[7]??傊?“走出去”可以加強我國金融市場與國外經濟發展的聯系。

張小波等認為,我國金融開放對經濟增長的綜合效應為正,但由于我國現實金融開放水平落后于官方承諾開放水平,阻礙了現實經濟增長效應的預期發展,因此要加快金融發展改革的步伐[8]。金融雙向開放程度的提升也吸引了更多的外商直接投資和金融投資,提高社會總產出的同時,國際資金流動也改善了企業的投融資環境和融資規模,對經濟增長和金融發展均有積極作用[9]。但是雙向開放使得國際游資和他國金融波動對我國造成影響,加大了經濟對資本市場的依賴,加劇系統性金融動蕩[10],因此金融雙向開放的影響具有雙重性。

(二)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因素

從現有文獻來看,商業銀行盈利能力主要受資本充足度、范圍規模、流動性狀況、成本收入比、資產風險水平等銀行內部因素以及外部政策環境等的影響。滿媛媛認為銀行發展改革的過程中應注意金融穩定性,通過金融創新規避金融風險,使銀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適應金融改革發展過程,推動商業銀行持續性發展。因此要注重銀行自身盈利模式的創新,提高盈利能力[11]。

在政策和外部環境方面,王祺等研究發現,宏觀審慎政策的實施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產生負面影響,且對大型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的影響更為顯著[12]。安叢梅等研究發現,資產證券化可以顯著提升銀行的盈利能力;在實施利率市場化政策條件下,資產證券化將明顯提升銀行盈利能力,這種正面影響在創新能力強的銀行中更為顯著[13]。

此外,外資銀行進入對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也具有較大程度的促進作用。Gopalan研究發現,允許外國銀行進入可以產生多種好處,包括提高國內銀行效率、促進金融部門發展,以及在危機時期由于其財力雄厚而帶來的貸款穩定因素[14]。Hassan等也發現外資銀行進入加大開放程度,對國內銀行體系的運營效率以及經濟和金融發展都有積極影響,外國銀行的存在會導致更好的資本配置[15]。同樣葉欣和馮宗憲基于跨國面板數據的分析發現,外資銀行數量的增加可以降低銀行危機發生的可能性,提高系統整體的穩定性,保持其穩定的盈利業務和規模[16]。

(三)金融開放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

大部分學者主要研究金融開放或對外開放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較少研究金融雙向開放和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關系。

宋琴等發現,金融開放程度越高,越激勵銀行重視風險控制,提高銀行風險承受能力,提升銀行經營績效水平[17]。Wang和Luo利用2000—2014年間中國169家銀行的面板數據研究表明,隨著金融開放水平的提高,規模更大、經營期更長的國有制銀行因其穩定性更強,更能夠在金融開放過程中提升盈利能力[18]。劉峻峰等發現發達經濟體金融開放會推動銀行績效先提升后下降;對于發展中國家則不利于銀行盈利能力的提高[19]。程小慶則研究發現金融開放對銀行盈利能力有顯著的負面影響,且國有銀行和上市銀行相較于非該兩種性質的銀行在盈利能力方面受到的影響更小[20]。Burdekin和Ran認為中國的金融發展過程中雖然已開始讓銀行利率設定更具靈活性,但這可能會威脅銀行的盈利能力率[21]。同樣,Luo等以1999—2011年140個國家的2 007家商業銀行為樣本,評估了金融開放度、銀行風險和銀行盈利能力率之間的相互關系,發現金融開放直接降低了銀行的盈利能力并進一步增加了銀行的風險[22]??梢?不同學者對金融開放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說法不一。

綜上所述,現有文獻主要關注金融開放對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的影響,以及銀行績效與宏觀政策、外資銀行進入等之間的關系;對金融開放與商業銀行的研究則集中在銀行競爭度和銀行風險方面,對金融雙向開放和銀行盈利能力兩者關系的研究較少。因此本文從“引進來”與“走出去”角度,探討金融雙向開放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本文的邊際貢獻主要體現為:第一,利用熵值法構建金融事實雙向開放度,對我國2013—2020年的金融雙向開放水平進行測度,并通過對具有代表性的85家銀行進行系統矩估計和定量分析,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第二,評估金融雙向開放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深入分析銀行規模的調節作用和不同類型銀行的異質性影響,以期為在金融開放視角下不同類型商業銀行與開放進程相協調,提高銀行整體盈利能力提供建議。

二、理論機制與研究假設

金融雙向開放對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引進來”和“走出去”兩方面?!耙M來”對國內銀行體系的運營效率、資本化、風險管理、長期穩健、金融績效都有積極影響,外國銀行的存在會導致更好的資本配置[15]。因此金融市場的對外開放可以通過一定的競爭效應降低管理成本,改善銀行管理;同時,外資銀行進入也對東道國本土銀行產生積極的溢出效應,提升中資銀行效率,促進其金融產品的創新,有利于新金融工具的開發[23]。高質量的管理技能和現代化的銀行經營實踐能夠對國內銀行產生有效的示范和牽動作用,有利于提升國內銀行服務質量,豐富銀行類型,降低壟斷勢力的影響,刺激國內銀行業監管框架的改進,拓展資金來源范圍,改善經營。同時“引進來”也使我國境內外資流入明顯增多,百余家外資機構密集落地,優化了銀行的金融服務供給和產品創新。

而“走出去”推動了我國商業銀行全球化經營模式的發展與成熟,擴大了對跨境金融服務相關產品的需求和經營范圍,能夠尋求更多的投資機遇和更低的資金成本,提高對外投資的數量與質量,還能夠學習國外先進經營模式和技術,更好地參與國際金融合作,提升金融實力,降低金融壁壘。同時銀行業對外與國際金融機構廣泛配合,為建設諸如“一帶一路”等各國共同參與的重大項目提供投融資支持,這有助于加快中資銀行的境外布局,打造專業化金融服務體系,滿足境外投資者的多樣化跨境金融需求,逐步發展成為有國際影響力的跨國金融機構,從而提高商業銀行本身的盈利能力。在金融雙向開放過程中,這種溢出效應、示范效應和適度的競爭效應最終使得銀行盈利能力提高?;诖?提出假說1。

假說1:金融雙向開放有助于提高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

非國有銀行和非上市銀行由于其較低的市場占有率和業務范圍,相較于國有銀行和上市銀行會在盈利能力方面受到更大的不利影響和更嚴重的金融開放沖擊[20]。國有銀行的特殊性和政策性可以使其在金融市場上占據一定的優勢。它們可以利用成本優勢獲得競爭優勢,并自覺重新調整收益結構,混業經營也推動其利用自身的規模優勢實現交叉業務的優勢互補和財務上的協同效應,進一步擴大盈利能力來源的多樣化。同時銀行穩定性隨著金融雙向開放的發展而增強,規模更大、經營期更長、國有制銀行的盈利能力就更突出[18,24]。正因為國有銀行的性質、規模等優勢,導致金融雙向開放對其盈利能力產生相對有利的影響,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相應的假說2。

假說2:金融雙向開放會正面促進國有銀行的盈利能力。

在金融雙向開放的背景下,商業銀行盈利能力也受自身條件(如規模等)的影響。銀行業本身具有明顯的規模經濟特征,在一定的規模區間內可以減少運營成本增加收益,并且在完全競爭條件下規模經濟和銀行業的績效呈正相關關系[25,26]。因此,相較于小銀行,大規模銀行會有自身的規模優勢和范圍經濟,在資信實力和人才集聚方面也有一定的優勢地位。大型商業銀行可以通過多元化經營來增加盈利能力,但小規模尤其是地區性銀行在金融自由化過程中則面臨著發展的瓶頸[10,27]。資產規模小則開展業務時間晚、客戶資源少、員工素質不高、市場范圍小,所以資產規模對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具有正向調節效應[28]。因此資產規模的擴大有利于銀行盈利能力的提高,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相應的假說3。

假說3:在金融雙向開放的過程中資產規模越大,商業銀行盈利能力越強。

三、研究設計

(一)模型構建

為了檢驗金融雙向開放對商業銀行盈利水平的影響,考慮到銀行的盈利具有較強的滯后性和延續性,因此并不適合采用靜態面板對其進行估計,基于本文為短面板,采用系統廣義矩估計(GMM)相對來說將會更加有效。估計模型如下:

ROAi,t=β0+β1ROAi,t-1+β2FOFi,t+β3NPLi,t+β4PCi,t+β5CARi,t+β6DTCi,t+β7CTIi,t+β8NNIi,t+β9NIMi,t+β10RGDPi,t+β11CPIi,t

其中,i表示銀行個體,t表示觀測年份,ROA為被解釋變量銀行盈利能力率,FOF為核心解釋變量金融雙向開放度,其余為該模型的控制變量。

該模型中可能有兩種內生性需要解決,其一,被解釋變量與核心解釋變量之間可能存在逆向因果關系而導致內生性;其二,可能存在遺漏重要變量而導致內生性。關于第一種情形,金融雙向開放與銀行盈利能力之間可能存在互為因果的關系。金融市場不斷擴大開放能夠為商業銀行提供更加寬松的發展環境,同時作為金融機構之一的銀行本身的盈利能力和發展模式也會影響開放速度。金融業開放度可能會受到銀行盈利能力率的影響,比如銀行盈利能力率較低時外資金融機構的進入熱情也會下降[19]。為此,我們把核心解釋變量金融雙向開放度設定為內生變量。本文內生性的第二個來源即遺漏重要變量。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因素非常復雜且眾多。由于數據可得性,我們不可能把所有影響銀行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都納入模型之中,由此可能存在遺漏變量導致的偏誤問題。因此,本文納入被解釋變量滯后項作為解釋變量,以獲知遺漏變量的綜合影響。

(二)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

本文采用2013—2020年我國85家商業銀行非平衡面板數據作為研究樣本。其中大型國有商業銀行6家,股份制銀行12家,城市商業銀行34家,農村商業銀行33家。所有數據均來源于Wind數據庫、BankScope數據庫、EPS全球數據平臺以及部分銀行披露的年報。

(三)指標衡量

1.銀行盈利的衡量指標。在對商業銀行的研究中,學者大多以資產回報率作為衡量銀行業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因此,借鑒以往的研究做法,本文需選取凈盈利能力與總資產的比值即資產回報率來體現銀行的資產盈利水平。一般來說,ROA越高則盈利能力越強。同時采用凈盈利能力與平均股東權益的百分比,即凈資產收益率ROE來作為衡量銀行盈利能力的另一指標,用于穩健性檢驗。

2.金融雙向開放度的衡量。綜合考慮數據的可得性和解釋力以及對銀行的實際影響程度,本文以事實雙向開放度為主要分析對象,考量金融雙向開放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首先,借鑒姜波克[29]、張小波[8]等文獻,并基于現實因素考慮,在資本賬戶開放中加入金融衍生工具,服務開放中加入保險業外資占比,并且增加了融資開放度,最終將金融雙向開放度分為貨幣開放度、資本開放度、服務開放度和融資開放度四個方面。具體測算方法和指標如表1。

金融雙向開放體現在“引進來”和“走出去”兩個方向。在雙向開放度測算指標的選取中,貨幣當局的國外資產、外商直接投資體現了國外資金在國內的流動,同時非居民和企業持有我國的證券和金融衍生工具以及其他投資也使國外金融資金大量流入。外資銀行和保險業外資的進入有利于國外金融機構在國內開展相應的業務。同時社會融資資產全面反應金融與經濟的關系,金融機構通過資金的綜合運用對實體經濟提供全部的資金支持,因此外幣貸款占社會融資資產的比重體現國外資金的參與度?!白叱鋈ァ眲t體現在貨幣當局國外負債、對外直接投資,以及我國居民持有國外證券、其他投資和金融衍生工具資產上。

表1 指標說明

圖1 金融雙向開放水平

表2 權重所得

為了保證測算結果的可信性,計算與權威指標的相關度。本文采用瑞士經濟研究所發布的KOF全球化指數進行對比分析。其中KOF全球化指數是一項綜合指數,從經濟、社會和政治層面衡量世界上每個國家的開放程度[31]。2007年后,新的KOF全球化指數引入了一個單獨的指數來衡量金融全球化程(1)數據來源于KOF官方網站且數據更新至2019年,而本文選取的測度年份至2020年,因此作者采用移動平均法計算2020年的結果。。圖1中虛線為KOF指標,實線為本文測算的事實開放度,可以發現兩者的走勢大體一致,同時計算得出KOF指標與所測得的事實開放度指標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907 9,相關系數高,印證了本文測算結果的準確性與可靠性。從測算結果來看,2013至2014年我國金融雙向開放程度有攀升的趨勢,原因在于此時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取消貸款利率下限,同時進一步推進新股發行體制改革,尤其在2014年滬港通正式啟動,中國人民銀行降息,新三板興起推動了開放水平的提高。但2015年股災嚴重,通貨緊縮和流動性陷阱,GDP總量增幅放緩,社會整體對未來經濟增長信心不足帶來的資金流動性不足等對我國的金融開放造成一定的沖擊,之后一直呈現波動狀態。直到2020年中國金融對外開放開始全面推進,雖然疫情出現但未打亂我國金融市場開放的節奏,接連發布了11條金融改革的措施,同時吸引民營機構進入市場,深化利率市場改革和市場基礎建設從而推動金融雙向開放水平的又一新高。

3.控制變量。銀行盈利能力受多方面的影響,因此為控制銀行本身的個體特征、銀行業的整體發展和外界宏觀因素,選取了若干個個體和宏觀層面的變量對其進行控制(見表3)。

表3 控制變量

其中,不良貸款率越高則說明銀行風險越大,對于銀行本身的盈利能力獲得有不良影響;資本充足率和撥備覆蓋率越高,說明當銀行受到外來沖擊時可以抵御風險的能力越強,是商業銀行盈利的重要條件和基礎保障;貸存比越高則說明貸款越多,存款相對較少,不利于銀行資本的周轉;非利息收入占比越高則說明銀行的創新能力越強,銀行業務種類越多,不僅僅依靠貸款利息產生盈利,還有其他的盈利模式,因此非利息收入占比越高,銀行的盈利能力相對更強;凈利差是利率市場化的重要表現。一般來說,凈利差越小說明利率市場化程度越高,對于銀行盈利能力有較好的推動作用。而作為宏觀因素,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越快則說明其盈利環境相對較寬松。

(四)描述性統計

主要變量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4所示,可以發現,銀行資產回報率的均值為0.938,最小值為0.043,最大值為2.214,這表明不同銀行之間的盈利水平差異相對較大。雙向金融開放度的均值為0.368,最小值為0.242,最大值為0.605,可以看出近年來金融開放度的波動大,呈現出不穩定的態勢,金融環境相對復雜。其中,存貸比、成本收入比和撥備覆蓋率等變量的取值與其他變量的取值差異過大,可能會出現部分變量系數估計值看起來不具有經濟顯著性,為此在實證檢驗時對這三個變量取對數處理,以使得所有變量的取值范圍大體相當。

表4 描述性統計

四、實證檢驗及結果

(一)全樣本分析

根據上述所建立的模型進行回歸分析,如表5所示,其中第3欄為系統GMM估計結果,一般來說系統GMM的使用需要工具變量有效,并且隨機擾動項存在一階自相關而不存在二階自相關。表5回歸結果中AR(1)顯著,AR(2)不顯著,且Hansen檢驗不顯著,說明不存在過度識別問題,下表中的第1欄為固定效應回歸結果,第2欄為ols回歸結果,一般來說滯后項的系數應位于固定效應和ols回歸之間具有穩健性和可信性,可知用系統GMM估計是合理的,并且為了避免異方差問題帶來的干擾,本文采用穩健標準誤進行系數估計。

回歸結果可以看出:金融雙向開放水平的提高有助于銀行盈利能力的提升。原因可能在于,首先在開放過程中可以擴大金融機構數量,提高金融服務的效率,促進金融產品的創新,從而拓寬銀行獲得資本和投資資本的渠道,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其次,信貸資源配置產生的再配置效應和外資銀行進入產生的技術外溢幫助國內銀行提高風險管理能力,刺激國有銀行業監管框架的發展,促使商業銀行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假說1得到驗證,即金融雙向開放促進了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提升。

從控制變量的估計結果來看,非利息收入占比反映了收入的多元化水平和金融機構的創新能力。銀行開展業務越多,利息收入所得占比越少,金融服務和業務多元化水平越高,可以進一步改善銀行盈利結構,分散金融風險。同時不良貸款率和撥備覆蓋率的正負說明在金融開放的過程中遇到金融沖擊和開放提高競爭程度后,風險傾向和抵御風險的能力越強,盈利水平越穩定,為盈利能力提高提供了良好的基礎。而宏觀層面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速度越快,說明整體經濟形勢向好,在經濟活躍的大環境下有助于提升盈利水平。凈利差一般是利率市場化的重要表現,回歸結果表示該凈利差為正,說明凈利差的提高有助于在利率市場化的進程中提高銀行自身的盈利能力。

表5 回歸結果

(二)穩健性檢驗

為了檢驗估計結果的穩健性和可靠性,我們進行三方面的穩健性檢驗。一是替換該模型中被解釋變量的衡量指標,用凈資產收益率ROE代替資產回報率ROA進行檢驗;二是采用上述的KOF綜合金融開放度指標代替核心解釋變量,結果如表6第3欄所示;三是對核心解釋變量和被解釋變量進行綜合替換。三種穩健性檢驗結果分別列示于表6的第1、2、3欄??梢?與前述基本回歸結果相比,核心解釋變量的系數估計值符號、大小與顯著程度均無明顯差異,說明本文回歸結果是穩健、可靠的。

表6 全樣本穩健性檢驗

五、進一步分析:異質性檢驗和調節機制分析

(一)異質性檢驗

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和農商行各自的經營方式和發展方向以及現有基礎存在著較大差異,因此需要進行異質性檢驗。通常異質性檢驗是針對分樣本進行的,但本文不同類型銀行的樣本數量差異較大,譬如國有銀行只有6家。分樣本會導致自由度損失嚴重,并影響估計結果的可靠性。因此,我們借鑒于波等的做法[32],將全部樣本劃分為如下四個子樣本進行回歸分析。第一個樣本剔除了國有銀行,第二個樣本剔除了城商行,第三個樣本剔除了股份制銀行,第四個樣本剔除了農商行?;貧w結果如表7所示。

表7 金融開放與不同類型銀行盈利能力

將表7中各欄金融雙向開放程度的系數與表5第3欄相比,可以發現:當剔除城商行或股份制銀行時,核心變量系數較原來相對提高,金融雙向開放水平對銀行的盈利能力的促進作用提升,這說明,相對于國有銀行和農商行來說,金融雙向開放對其的推動作用相對較小;且剔除股份制銀行后,開放水平的系數有了明顯的上升且在1%的水平下顯著,這可能是因為股份制銀行在金融開放初期已經有一定的基礎,一直處于銀行業金融開放的前列,因此在現階段金融開放對其的促進作用相對較弱。同時剔除國有銀行后,雖然顯著性水平不變但核心變量系數估計值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反向說明了當六大國有銀行存在時可以較顯著提升金融雙向開放對銀行總體盈利能力的影響程度,金融雙向開放對國有銀行的促進效果比較明顯。當剔除農商行時發現開放水平對銀行盈利的作用明顯下降且在10%的水平上顯著,可能的原因是,農商行在之前的開放過程中由于其業務、地域和面向人群的不同使得其相對傳統,而自2013年以來利率市場化等因素使得農商行受金融雙向開放的影響沖擊相對較多,在之后的開放過程中有更多的發展空間,如果對開放造成的沖擊應對得當將會有利于其盈利水平的快速提升??傊?金融開放對國有銀行和農商行的促進作用大于對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的促進作用。由此驗證了假說2的正確性。

(二)調節效應分析

不同銀行的資產規模不同,所占市場份額也不同。為進一步考慮銀行規模大小和金融開放水平的交互作用,并考慮到國有六大銀行在我國的特殊性(政策性和規模過大的情況),為了防止數據偏差對該六大行予以剔除。在原有基準模型的基礎上加入銀行規模以及銀行規模與金融開放度的交互項,以研究銀行規模對金融開放與商業銀行盈利能力關系的調節效應。首先對變量進行中心化處理,減少交互項與原有變量的共線性問題。表5第5欄給出了加入交互項的估計結果,可以看出在加入交互項之后,金融開放水平對商業銀行盈利有一定的推動作用,但兩者交互項的系數估計值為負。

結果表明,銀行資產規模會抑制金融雙向開放對銀行盈利能力的促進作用,該結果與假說3不一致。原因可能在于,首先,小規模銀行在資信實力、人才優勢以及本身抵御金融風險能力等方面的確不如大規模銀行,因此在面對金融開放時有更大的經營壓力,倒逼其在金融開放的過程中大幅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激發發展潛力,更好更快完成轉型;其次,在傳統利差仍是銀行主要營業收入的當下,大規模銀行由于掌握了更多的客戶資源,通過存貸款就能獲得可觀收入,因此在金融開放沖擊過程中盈利模式轉型和創新能力提升等方面動力不足;最后,銀行規模越大在轉型的過程中越容易出現更多的制約條件,比如內在管理機制以及各部門分配協調等,從而產生一定的掣肘作用。

六、結論與啟示

金融業開放是構建新開放格局的必然要求。近年來,我國金融業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加快。中國商業銀行過去十余年間盈利持續性狀況所依賴的“舊常態”已經發生重大改變[33]。本文利用2013—2020年中國85家代表性商業銀行的數據,通過構建中國金融雙向開放指標,利用系統GMM方法分析了金融雙向開放水平和商業銀行盈利能力之間的關系。研究結果表明:首先,金融雙向開放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有顯著的正向促進作用且這種正向推動具有一定的延續性。其次,在不考慮具有規模特殊和政策特殊的國有銀行時,銀行的資產規模會抑制金融開放水平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正向促進作用,即小銀行比大銀行受金融業雙向開放的影響更大。最后,金融業雙向開放對于國有銀行和農商行的影響程度大于城商行和股份制銀行,尤其需要重視農商行在近年來金融雙向開放中的地位。

基于以上研究結論,本文提出如下四點建議:第一,發揮好金融雙向開放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促進作用。金融雙向開放為銀行業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機遇,因此銀行業應該重視自身“走出去”,參與全球競爭,加快與全球市場接軌,通過熟悉全球市場規則利用全球資源配置獲得多元化資金來源,集中境內外優勢為客戶提供一體化金融服務并反哺境內的業務市場。開辟新興市場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化銀行,積極通過海外并購等方式“走出去”進行本土化整合。開展提升自己核心競爭力的海外業務,培養核心國際化人才,靈活確定適合自身的國際化業務發展模式。同時學習“引進來”外資銀行的金融科技和管理經驗,提升金融產品和業務的創新能力,提高效率和服務水平。另外可以積極在國內實現與外資銀行的合作,打通銀行相對封閉的渠道服務體系,實現自身穩健發展的同時提高中國銀行業的國際話語權。同時銀行自身應注重分散經營風險,盡量熨平經濟波動對銀行盈利的影響,通過風險管理提高抵御經濟周期的能力。第二,在推進金融市場開放時應重點關注中小銀行的經營,提高對中小銀行資產負債管理的重視程度,營造良好的市場經營環境,完善小微金融模式。這些銀行在金融雙向開放背景下有更大的績效提升空間,對其進行合理有效的引導可以減少市場化帶來的信息不對稱和競爭過度風險,使其樹立高質量發展的理念,積極配合并適應經濟結構調整,完善自身公司治理機制,提升對經營風險的重視程度,利用當代金融科技等輔助工具以促使其更順利地轉型并提高自身盈利能力。第三,銀行業開放過程中注重國有銀行和農商行的發展,通過提高這兩類銀行機構的管理能力和創新能力,將規模競爭、價格競爭轉移到銀行之間的差異化和多樣化發展,多層次細分金融市場領域,深入研究調整銀行收入范圍和結構,通過結構多元化維持金融市場雙向開放過程中銀行業的相對穩定,規避金融風險,提高銀行的盈利能力。最后,為了使金融雙向開放對銀行業的促進作用具有持續性,政府應該在總體上加快我國的制度頂層設計以便為“引進來”和“走出去”提供政策支持,穩步推進金融領域的改革開放。完善金融市場雙向開放的有關規則,引導金融資源更好支持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積極推動全球經濟金融治理和金融國際性合作,把握事實開放節奏,降低銀行業的競爭壁壘,提升銀行的國際競爭力。另外,注重雙向開放安全,有關部門需做好充分形勢預判,綜合權衡國際關系、金融合作、業務融通、經營能力和風險合規等因素,建立健全完整的金融開放安全關系網,完善監管框架和制度體系,以此來持續改善金融監管的透明性和有效性,提高金融監管效率,推動金融有序雙向開放的同時規范銀行業的發展。

猜你喜歡
開放度盈利雙向
雙向度的成長與自我實現
農村電商怎么做才能盈利
服務業開放度視角下中國攀升全球價值鏈研究
車市僅三成經銷商盈利
不盈利的擴張都是徒勞
13年首次盈利,京東做對了什么?
一種軟開關的交錯并聯Buck/Boost雙向DC/DC變換器
研發團隊創新開放度、吸收能力與團隊創新績效——基于環渤海地區裝備制造企業的實證分析
一種工作頻率可變的雙向DC-DC變換器
經濟開放度與經濟發展關系的實證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