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創新視角下高層次科技人才集聚的研究綜述

2024-01-12 14:29何曉柯巫麗君
中國集體經濟 2024年2期
關鍵詞:科技創新

何曉柯 巫麗君

摘要:科技創新是引領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支撐和動力。高層次科技人才是推動科技創新發展的重要資源。當前,我國各地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注重培養集聚更多高層次科技人才為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新動能。文章系統梳理了科技創新視角下高層次科技人才集聚的國內外已有研究成果,為進一步有效解決高層次科技人才集聚中的實際問題提供了理論依據和行動思路。

關鍵詞:科技創新;高層次科技人才;人才集聚

一、引言

科技創新是引領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支撐和動力??萍既瞬攀峭苿涌萍紕撔碌闹匾蛩?,是提升國家科技競爭力的核心因素。近年來,我國各地高度重視科技創新發展,注重培養集聚更多高層次科技人才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新動能??萍紕撔聜涫苌鐣鹘缰匾暠尘跋?,當前國內外學者對高層次科技人才集聚問題的已有研究,本文對此展開文獻綜述研究。以中國知網文獻數據庫為例,用“高層次科技人才集聚”做主題詞搜索到文獻僅20篇,而用“科技人才集聚”為主題詞,則搜到455篇,兩者比值約為1:23。這組數據反映高層次科技人才集聚現象雖已引起學術界關注,但研究數量還很少,與目前高層次科技人才的現實發展和受政府、社會各界的重視程度不相符,有待開展更多深入的研究。

二、高層次科技人才的概念及范圍界定

(一)概念

國內外學者對“高層次科技人才”的概念尚無一致的界定。一些美國學者認為,高層次科技人才指在大學任助理教授以上,在研究所或大公司的研發部門任科學家職銜以上的人員。墨西哥學者Diaz-Perez等界定高層次科技人員的范圍,應包括半結構化的管理人員、行政人員、研究人員及工程人員、技術人員。荷蘭學者Pruis等認為指注重創新意識、科技創新能力強、具有原創突破性技術交付能力的創新人才。

我國有較多學者對“高層次科技人才”概念進行了闡釋。葉忠海概括高層次科技人才指一定時空范圍內,獲得同行專家確認,對某領域表現卓越并處于領先地位,正發揮領航作用的高級科技人才群體;徐輝歸納其為各領域中從事高層級科技工作的人員;劉亞靜等定義其為在科技研究專業領域取得重大研究成果,積極參與國際交流合作,促進學科發展或社會進步的科技精英隊伍。

本文梳理上述觀點,界定高層次科技人才指在科技領域掌握充分專業知識或技能,具有較高學術造詣,從事創造性勞動,對科技創新發揮較大貢獻的科技人才。這些人才一般具有較高的學歷或職稱資格。

(二)范圍界定

因當前“高層次科技人才”概念尚無統一界定,學者在實踐調研中常根據自身科研需要設置人才統計范圍,有聚焦院士層面的,也有單選教育部“長江學者”或“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的,更多學者采用劃定一條人才資格下限的方法。如婁偉認為高層次科技人才指獲得碩士及以上學歷的科技人才,以及在科技領域做出突出成績的優秀科技人才,包括院士、科學家和工程師等。

為此,本文參考鑒別科技人力資源的兩種統計口徑:一是按“資格”統計,即受教育程度;二是按“職業”統計,即工作崗位,將高層次科技人才的統計范疇確定為:完成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學位)教育且從事科技領域職業的人員;從事科技領域職業且具有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職務)的人員。只要滿足資格或職業條件之一均屬本范疇。

三、高層次科技人才集聚的概念、影響因素和集聚效應

(一)概念

學術界對“高層次科技人才集聚”概念的研究大多是在“科技人才集聚”基礎上開展。國外學者對“人才集聚”內涵開展專題論述的較少,相關思想分散在勞動力流動和人力資本集聚的研究中。Simon認為人力資本聚集是因就業增長和人力資本間存在正相關而促進勞動力在空間上集中的現象。Giannetti推斷不同地區技能薪酬的內生差異是解釋優秀人才高流動率的關鍵因素,從而實現各類人才在空間上的集中與聚合。

國內學者對人才集聚概念進行了諸多探討。朱杏珍、孫健等認為人才集聚是人才資源流動過程的一種特殊行為。李光紅等指出是人才因受某種因素影響,從不同區域(或組織)流向某一特定區域(或組織)的過程。楊明海直接對“高層次科技人才集聚”作了界定,指在各種因素驅動下從綜合收益低的區域向綜合收益高的區域流動,從而在空間內部形成高層次科技人才相對集中的聚集現象。本文分析認為高層次科技人才集聚是高層次科技人才向某一個或某些地區集中流動的過程和趨勢。

(二)影響因素

高層次科技人才集聚是受經濟、政策、人才自身意愿、能力等宏微觀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Marshall認為產業集聚決定人才集聚。Soete認為區域經濟發展影響和制約當地科技人才集聚。Tylecote提出有效的區域制度環境是實現人才集聚的基礎條件。

國內學者對高層次科技人才集聚的影響因素已有較多研究。顏青等推定影響人才集聚的有生活水平、地區經濟、科技環境、社會保障、教育資源等。郭金花等從經濟發展、創新環境、宜居環境、公共服務四方面探討。程銘等認為經濟和科技因素是影響聚集的最重要向心力,自然和醫療環境的正向作用逐漸凸顯。

(三)集聚效應

科技人才集聚效應指一定時空范圍內,科技人才按照一定相互聯系相對集中在一起產生的超過各自獨立作用的加總效應,從系統論上看即“1+1>2”。國內外學術界尚無直接對“高層次科技人才”展開集聚效應研究,大多圍繞“科技人才”研究集聚效應。

國外學者對科技人才集聚效應的研究,多散見于勞動力流動和人力資本集聚文獻中。Nakamura證實人才集聚與集聚地勞動效率的提高之間存在實質聯系。Dumais等發現勞動力市場的集聚是最重要的集聚機制。Bala和Sorger認為人力資本集聚助力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Romer指出高層次科技人才集聚規模與經濟發展存在非線性關系,并非規模越高越促進經濟。

國內學者對科技人才集聚效應的觀點聚焦:一是總結了積極效應。牛沖槐等將集聚效應細分為信息共享、知識溢出、創新、集體學習、激勵、時間、區域、規模八種效應。徐茜等將人才集聚效應分為“馬太效應”“放大效應”“羊群效應”及“輻射效應”。二是區分了正負效應。人才集聚不只有正效應,還有負效應。李乃文等將集聚效應分為正向、負向效應;負向效應包括過度集聚、非質變和約束三種效應。朱杏珍指出環境、組織和個人因素引起的集聚非經濟性將產生非經濟效應。三是分析效應的產生條件。僅有人才集聚,沒有協作、引導等其他要素支持,人才集聚不一定會產生正效應。李俠等認為形成人才集聚效應有三個條件:制度、經濟與文化基準線;在高中低端的人才存量間形成合適知識梯度差,有助于形成特定級別的“人才蓄水池”。

四、高層次科技人才集聚與科技創新的關系

當前,專門針對“高層次科技人才集聚”與“科技創新”關系研究的成果基本沒有,多是在研究“人才集聚”或“科技人才集聚”中涉及與“科技創新”關系的簡單論述。Hunt、Stuen等研究表明,高技能人才的移徙會積極影響目的地國的創新生產功能。Caviggioli認為技術人才的國際流動和集聚對創新產出有具體貢獻,是推動區域經濟增長和新產業出現的驅動力。

國內眾多學者證實科技人才集聚對科技創新的產出有積極影響。芮雪琴等認為科技人才集聚對推動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有積極促進作用。季小立等認為特定地區人才集聚的規模、層次等決定了區域創新系統的運行效率。秦鑫指出科技人才集聚數量與程度均顯著正向促進區域創新能力增長,即集聚程度越大、數量越多,創新能力越強。修國義等發現科技人才集聚規模與區域科技創新效率存在顯著正相關,集聚水平越高,則區域創新能力越強。

五、總結和評述

綜上,高層次科技人才及人才集聚問題已受到國內外各界廣泛關注,在高層次科技人才概念、統計范疇界定,以及科技人才集聚的概念、影響因素、集聚效應等方面產出了一定數量的研究成果。但直接研究“高層次科技人才集聚”主題的還比較少,相關研究都是基于“人才集聚”“科技人才集聚”的初步研究,范圍有待拓寬、程度還有待深入。今后有待進一步拓展和豐富以下方向:如基于科技創新和科技人才流動等相關理論的研究,探討高層次科技人才集聚影響因素間的作用機制與集聚效應、相關定量分析等,以便為解決高層次科技人才集聚實踐問題提供理論依據、行動方向和思路。

參考文獻:

[1]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研究課題組.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才的內涵及成長規律[J].科技智囊,2008,159(10):52-63.

[2]Claudia Diaz-Perez,Ricardo Are-

chavala-Vargas.Environmental demands and strategy construction in Mexica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s[C].IEEE 2006 Technology Management for the Global Future,Istanbul:Turkey(c) 2006 PICMET:721-731.

[3]Pruis,Evert.The five key principles for talent development[J].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Training,2011,43(04):206-216.

[4]葉忠海.高層次科技人才的特征和開發[J].中國人才,2005(17):25-26.

[5]徐輝.高層次科技人才職業意識、敬業度與工作績效關系研究——基于敬業度的中間調節變量影響關系研究[J].科學管理研究,2022,40(05):136-143.

[6]劉亞靜,潘云濤,趙筱媛.高層次科技人才多元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7,37(24):61-67.

[7]婁偉.我國高層次科技人才激勵政策分析[J].中國科技論壇,2004(06):139-143.

[8]杜謙,宋衛國.科技人才定義及相關統計問題[J].中國科技論壇,2004(05):137-141.

[9]Curtis J.Simon.Human Capital and Metropolitan Employment Growth[J].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1998(43):223-243.

[10]Mariassunta Giannetti.Skill Complementarities and Migration Decisions[J].Labor,2001,15(01):1-31.

[11]朱杏珍.人才集聚過程中的羊群行為分析[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2(07):53-56.

[12]孫健,孫啟文,孫嘉琦.中國不同地區人才集聚模式研究[J].人口與經濟,2007(03):13-18.

[13]李光紅,孫麗麗,李文喜.演化博弈視角下人才集聚關鍵影響因素及發展路徑研究[J].東岳論叢,2013(03):141-144.

[14]楊明海,李倩倩,袁洪娟.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集聚效應的現狀與提升戰略研究——基于山東省的調研數據[J].經濟與管理評論,2015,31(04):129-134.

[15](英)Marshall.經濟學原理[M].朱志泰,陳良壁,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9.

[16]Luc Soete. The impact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patterns: The evidence reconsidered[J]. Research Policy,1987,16(2-4):101-130.

[17]Tylecote.A.Twin Innovation Systems,Intermediate Technolog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History and Prospect for China, Innovation:Management[J].Policy & Practice,2009(08):62-83.

[18]顏青,劉玥伶,彭學兵. 高層次人才集聚的影響因素探究——以浙江省為例[J]. 人類工效學, 2019,25(02):66-73.

[19]郭金花,郭淑芬,郭檬楠.城市科技型人才集聚的時空特征及影響因素——基于285個城市的經驗數據[J].中國科技論壇,2021(06):139-148.

[20]程銘,閆峰,杜廷霞.科技人才集聚的時空演變特征及影響因素——以2010-2020年山東省16個地市數據分析為例[J].中國高??萍?,2022(12):41-47.

[21]牛沖槐,原錕霞,李秋霞.科技資源配置與科技型人才聚集效應模型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 2010,27(15):111-114.

[22]Nakamura,R.,Agglomeration Economies in Urban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A Case of Japanese Cities[J].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1985,17(01):108-124.

[23]Dumais G,Ellison G,Glaeser L E. Geographic Concentration as a Dynamic Process[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2002,84(02):193-204.

[24]Venkatesh Bala,Gerhard Sorger.A Spatial-Temporal Model of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J].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2009,96:153-179.

[25]Paul M. Romer. Endogenous Te-

chnological Chang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98(05):71-102.

[26]牛沖槐,接民,張敏,段治平,李剛.人才聚集效應及其評判[J].中國軟科學,2006(04):118-123.

[27]徐茜,張體勤.基于城市環境的人才集聚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0,20(09):171-174.

[28]李乃文,李方正.創新型科技人才集聚效應研究[J].徐州工程學院學報,2012,27(02):26-31.

[29]朱杏珍.科技人才集聚的非經濟性效應分析[J].企業經濟,2011,30(10):93-95.

[30]李俠,韓聯郡.人才都去哪兒啦[J].今日科苑,2016(04):12-17.

[31]Hunt J,Gauthier-Loiselle M.How Much Does Immigration Boost Innovation?[J].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Macro-economics,2010,2(02):31-56.

[32]Stuen,T.E.,Mobarak,M.A.,Maskus,E.K.Skilled immigration and innovation: evidence from enrolment fluctuations in US doctoral programmes[J].The Economic Journal,2012,122(565):1143-1176.

[33]Caviggioli F,Jensen P,Scellato G.Highly skilled migrants and technological diversification in the US and Europe[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2020,154:119951.

[34]芮雪琴,李亞男,牛沖槐.科技人才聚集的區域演化對區域創新效率的影響[J].中國科技論壇,2015(12):126-131.

[35]季小立,龔傳洲.區域創新體系構建中的人才集聚機制研究[J].中國流通經濟,2010,24(04):73-76.

[36]秦鑫.科技人才集聚與區域創新能力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3(15):21-23.

[37]修國義,韓佳璇,陳曉華.科技人才集聚對中國區域科技創新效率的影響——基于超越對數隨機前沿距離函數模型[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7,34(19):36-40.

*本文系浙江省社科規劃專項課題(浙社科辦〔2022〕35 號)、浙江省科技廳軟科學項目(2022C35097)成果。

(作者單位: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

猜你喜歡
科技創新
東莞中小企業科技創新財稅政策研究
自我效能感在職業學校學生科技創新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輕松發明在社區和學校的普及應用
輕松發明在社區和學校的普及應用
科技創新在總包交鑰匙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應用探討
科技創新在總包交鑰匙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應用探討
科技創新驅動河北省產業結構調整研究
科技創新驅動河北省產業結構調整研究
論以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推動煙草行業可持續發展
山東科技創新與農業國際化戰略發展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