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圖像看20世紀50—90年代中國居室陳設特征變遷

2024-01-12 02:34郭昊軒宋立民
湖南包裝 2023年6期
關鍵詞:面貌陳設居室

郭昊軒 宋立民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北京 100085)

“陳設”表示陳列、擺設的物品,既包含放置于室內空間環境中的家具,又包含附著在空間界面上的裝飾。既具有為人們的生活提供坐、臥、盛、放等實用性功能,也具有修飾界面和豐富空間色彩即美化室內環境的藝術性功能。

自1949年以來,社會環境以及人們的生活方式都處在不斷變化之中,陳設作為室內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各個時期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因此,探討各時期陳設特征及其背后的時代因素對當下和未來的陳設設計和室內設計發展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1 20世紀50年代:樸實、實用、適用的生活物品

20世紀50年代,中國一般居民家庭的生活用物選擇受經濟條件、生產技術和相關政策等諸多方面的限制。經濟方面,人均收入相對較低,如1950年人均GDP為28元,1955年也僅為49元[1],其中用于陳設消費的部分更是少之又少。技術方面,此時家具制造業中多采用的是鎊、鑿、鋸、斧等手工工藝,具有較大的局限性。政策方面,對建造成本的限制和節儉的良俗也使得此時的陳設呈現出高效適用的面貌。

20世紀50年代主要任務為恢復國民經濟,此時人們對于陳設的考量主要以功能性需求為出發點,在藝術性方面的思考和選擇性少而質樸,具有實用的特點。因此,陳設品在絕大多數居民的室內生活中作為解決其基本生活需求的實用工具而存在。

1.1 手工業技藝生產為主的木質家具

由于經濟水平和生產技術相對落后,材料廉價易得、加工技術要求較低,因此功能性強的木質家具占據了這一時期人們室內陳設品的主體地位[2],見圖1。此時居住環境的質量尚未得到較高的重視,加工簡單的木質家具在符合時代特點的情況下,又較好地滿足了居民室內的生活需求,見圖2。

圖2 1955年北京某家庭春節時期的手工木質桌子和柜子。

20世紀50年代的室內陳設相對簡單,作為人們生活行為的載體,一個火炕、一張飯桌、一個斗柜幾乎就是全部的家具。八仙桌、條凳和五斗櫥是這一時期簡單木質家具的代表,其中八仙桌更是許多居民家中唯一的大型陳設品,見圖3。從構造來看,八仙桌的結構和造型簡單,皆采用方形結構,使其適用且堅固牢靠,同時方形的構造使其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材料浪費較少且技術簡單易于加工;從材料來看,八仙桌以常見木材為原料,因廉價易得成本相對較低而被廣泛采用。

1.2 節儉為美的時代特性

1949年后百廢待興,建筑設計實行反對浪費的節儉方針,降低一般住房的建造標準,這也促成了20世紀50年代較為節儉的居室特征[3]。1955年3月8日,《人民日報》發表名為《反對建筑設計中的浪費現象》,批判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一些學校、企業和機關所建造的非急需或過于豪華的建筑,導致國家資金的浪費,并且從國家層面提出了“生產第一,生活第二”的方針,盡可能降低建造的成本花費。1955年6月,中央再次強調降低建筑建造標準,其中住宅由每平米90元降低到20-60元不等[4]。

受政策和經濟等多方面的局限,20世紀50年代絕大多數居民的居室面貌普遍采用刷白灰和裱糊報紙等低成本的室內界面處理方式,見圖4。此時的住房大多以土、木、磚、石等材質建造,不僅美觀度有限,衛生狀況也差強人意。在以節儉為第一原則的時代特性下,人們在功能性之外幾乎較少考慮美觀性。因此,選擇低成本的室內墻面處理方式體現了這一時期人們的智慧。與專業的涂料相比,白灰和報紙的低成本優勢十分明顯,就地取材、操作簡易。經過白灰粉飾或報紙覆蓋的墻體更加衛生和便于清潔。

圖4 1963年東北某家庭裱糊報紙的墻面。

2 20世紀60—70年代:同質化與象征性的實用品和裝飾品

計劃經濟和文化運動是20世紀60—70年代的社會特點,室內陳設顯示出同質化的特征,并且具備了一定的象征性含義。

一方面,計劃經濟制度下的人們對于房屋和生活用品的選擇空間有限,不同家庭的差異性較小。同時,中國人均GDP在1970年為95元,1978年達381元,與新中國成立初期相比生產力有了顯著的提高,批量化的生產和統一的分配制度共同促進了同質化現象;另一方面,陳設品除提供實用功能之外,思想意識流也在此時通過陳設有所體現,開始發揮表達思想的象征性功能。在時代特點的影響下,人們對于居室陳設的考量除實用性功能之外,還需要陳設品具備體現社會思潮的作用。陳設的特征和概念也因此逐漸開始變得豐富,從單一的實用性物品向具備多元化功能的面貌轉變。

2.1 計劃經濟體制下“家家一個樣”的居室面貌

計劃經濟時期,人們大多通過單位分配或集體分發獲得住房和陳設品,可供人們自主選擇的空間較??;同時,此時人們的收入水平相差較小,間接使得居民的室內面貌沒有較大差異。不僅空間大小甚至連裝修樣式都高度相似,以“大白墻”和“水泥地”為標配,見圖5。此外,計劃經濟時代實行票證配給制,日常產品多按照統一的樣式和標準進行生產,進一步加強了室內陳設的同質化現象。在特殊時期,票證配給制度保障了人們生活的基本需求,但同時也極大地限制了人們對于陳設選擇和房屋布置的自由。

圖5 20世紀70年代統一分配的住房樣式。

結婚在人們的生活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婚房的配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時期的居室陳設特點,而在20世紀60—70年代人們對于婚房的考量具有高度的統一性。60年代的“36條腿”和70年代的“72條腿”分別是當時婚用家具的稱謂,也是當時全國各地普遍采用的婚房配置衡量標準,更能體現出這一階段陳設具有高度統一的特性。其中“36條腿”是方桌一張、椅子四把、雙人床一張、大衣柜一個、寫字臺一張、飯櫥一個;“72條腿”為“雙人床、大衣柜、茶幾、沙發要匹配;五斗櫥、寫字臺華貴又氣派;高低柜、床頭柜家具越多越富貴”,見圖6—7。即便存在因地域不同而導致的差異性,但在這一時期婚配幾乎都會選擇這些具有強烈相似特征的家具,居室陳設因此也顯出程式化的特點。

圖6 20世紀60年代結婚用家具復原。

圖7 20世紀70年代結婚用家具復原。

2.2 時代特色專屬的象征性居室陳設

文化運動是20世紀60—70年代人們生活的主題,社會思潮影響了近十年來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陳設也呈現出強烈的時代烙印,體現社會思潮是此時人們對于居室陳設的重要考量。此時的居室陳設進一步突出時代元素,在色彩上多以紅色為主。1964年11月1日,為響應毛澤東的號召,《人民日報》開辟名為《正確的設計從哪里來?》的專欄,標示著政治影響力已經擴散到設計領域。因此,這一時期居室陳設除了提供實用功能之外,還具有表達個人獨立態度和立場的象征性功能。

象征性的功能往往要通過包含特殊含義的陳設品來體現。通常桌案、墻面和櫥柜里多擺放或張貼“畫像”和“獎狀”等具有強烈時代特征的裝飾品,懸掛或擺放“畫像”是對偉大領袖的堅定擁護和崇高的敬意,見圖8。張貼“照片”和“獎狀”則是為了激勵個人與同仁繼續在工作與學習中取得成績,以此來表達積極向上的樂觀態度[5]。這些陳設品大多不具備實用功能,而是單純作為表達思想和立場的工具而存在,其象征性意義大于實用性意義。

圖8 1966年江蘇某家庭在飯桌上閱讀毛主席語錄[5]84。

3 20世紀80年代:種類與樣式的商品化趨勢

20世紀80年代是中國經濟和社會快速發展的時期,也是陳設發展的重要轉折時期。陳設從此開始呈現出更為豐富的差異性,具有明顯的商品化趨勢。同時,這一時期中國家具行業的工業化程度顯著提高,進一步減少了手工業生產方式對陳設面貌造成的局限。

1985年人均GDP已達900元,經濟的繁榮逐漸成為陳設發展的動力。產品種類的豐富使得居室陳設面貌得到了極大豐富,功能更加多元化,性質也發生了改變。人們對于陳設的考量角度也發生了重要的變化,陳設從以實用性功能為主開始向兼具實用性、藝術性過渡,在方便人們生活的同時越來越注重美觀和樣式。在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方面,陳設在此時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作用。

3.1 普及的工業化生產技術與激增的陳設品類

20世紀80年代,家具行業和其他產品制造業的生產技術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對這一時期陳設發展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各式各樣的生活用品迅速涌入市場,使居室陳設一改20世紀50年代以簡單木質家具為主的面貌,見圖9—10。此時,中國家具行業的工業化、半工業化水平已達到70%以上,全國各地的家具企業不斷增加投資和進口生產設備,板式組合家具、金屬家具和軟體家具等隨著加工技術的提高和設備的普及開始初具規模。家居品類的豐富和家居制造業的繁榮是陳設快速發展的前提條件和現實基礎。

圖9 20世紀80年代商場櫥窗里琳瑯滿目的商品。

圖10 1985年北京和平門一商店展示的最新的家居品[6]118。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電器逐漸成為中國居民家庭中陳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電器的普及使人們的生活方式更加多元化,居室陳設的面貌由此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見圖11。這一時期的婚配標準變成了“三大件”,即冰箱、電視機和洗衣機。除此之外,電風扇、收音機、電話機等電器開始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居室陳設中。家電的品類越來越豐富,功能越來越齊全,家電不僅在居室陳設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更見證了中國居民生活水平的進步。

圖11 20世紀80年代品類豐富的室內陳設。

家用電器雖然是工業化的產物,但其材料、肌理、色彩、造型、工藝等設計方面的因素在人們的居室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除提供實用功能之外,家電的普及也改變了中國居民的生活方式和居室面貌。從形態來看,特色各異的家電改變了居室面貌的特征,陳設品從以木質家具為主開始朝向多種材質、品類、功能的家居用品過渡。

3.2 經濟發展與豐富的居室色彩

20世紀80年代,人們的思想精神隨著經濟的發展而進步,此時室內環境中的色彩與之前相比更加豐富。在延續“大白墻”“水泥地”的基礎上涂料技術取得了重要的進步。同時,彩色塑料、金屬和陶瓷等多樣化材質的陳設品越來越普遍地出現在居室中,都使室內界面的色彩趨向于豐富而多元?!靶l生墻”“木墻裙”和“花磚”是此時逐漸發展起來的居室墻面修飾特點,見圖12。衛生墻和木墻裙是在墻體的下半部分用油漆進行涂刷或用木料進行包裹。在墻面與人們日?;顒咏佑|最密切的部分進行修飾,不僅起到了保護墻體、便于清潔的作用,同時也具備一定的美觀效果,改變了以往居室內界面的單一性?!百N花磚”也被廣泛運用于墻面裝飾?;ùu不僅顏色豐富同時具有多樣化的紋樣和圖案,各式陶瓷貼磚的大量普及豐富了室內紋樣和居室環境的色彩,也優化了居室陳設的面貌。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已可以自主生產規格為100 cm×200 cm的彩釉地磚,進入到80年代我國生產的地磚在規格和質量等方面都有了進一步提升。

圖12 影視劇中還原的20世紀80年代室內裝修環境。

4 20世紀90年代:家居產品的商品化

20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的經濟進一步發展,此時人均GDP已達5 100元,人們對居室陳設有了更高的標準,從20世紀50年代的便利適用逐漸上升到對舒適與美觀的追求,此期間的“陳設”在居室環境中兼具實用性和藝術性的面貌,同時,“室內設計”得到發展并進入到普通居民的生活中,從而影響了居室陳設的整體面貌[7]。20世紀90年代前的室內設計行業尚未成熟,這也對陳設的發展造成了一定局限。住宅裝修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90年代早期開始初具規模,此時人們對于室內環境的考量已不再局限于功能性和實用性,滿足審美需求和表達品位等精神需求逐漸增加。

4.1 物美價廉的商品和藝術品

住房商品化時代的到來使陳設的發展也呈現出商品化的趨勢。20世紀90年代家具行業的總產值已達466億元,是1957年總產值的將近30倍。同時,改革開放后外資家具企業注意到了中國消費市場的巨大潛力,紛紛加大了投資力度,極大地促進了中國家具市場上的產品豐富程度和商品化進程。同時,這些企業為中國的家居制造業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新穎的產品形式。以合成原料壓制成型的板式組合家具是這一時期流行的家居用品,其特點是成本低廉且便于銷售,組合多樣,集多種功能于一體;占地少且靈活性大,是十分有效的商業化家居產品,見圖13。另外,組合家具易于運輸和配置迅捷的特點也使其在市場競爭中占據更大優勢。

圖13 20世紀90年代大量出現的板式組合家具。

4.2 居室設計風格的多樣化

為加強家居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商品化趨勢,20世紀90年代的居室陳設呈現出“風格化”的面貌特征,便于銷售的風格化家居產品也促進了我國家居市場和家居行業的繁榮。同時,在居住環境的考量上,人們越來越注重對生活品質的追求。20世紀90年代“室內設計”行業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在家居設計市場上,越來越多的設計風格開始體現在居室陳設中,人們在裝修或配置住房用品時希望居室面貌具備獨特的風格樣式,甚至一些地區出現了“家裝熱”的現象,見圖14—15。例如“歐式風格”“簡約風格”“日式風格”等在當時的家居設計市場上已經出現,這種外來風格的流行自近代以來的廣州地區就早有先例[8]。同時,后現代主義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同樣影響到了中國家庭的居室陳設面貌,在不少沿海城市甚至內地的室內陳設中都出現了后現代主義風格的陳設品,其中不乏一些實用性功能式微而幾乎全然表達藝術風格的物品。

圖14 20世紀90年代開始流行的中式設計風格。

圖15 20世紀90年代開始流行的歐式設計風格。

5 結論:發展歷程與概念的變化

首先,20世紀50—90年代陳設發展的早期受到了經濟條件、生產技術和相關政策等因素的約束,后期隨著社會的發展居室陳設的面貌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觀。從經濟條件來看,20世紀50—70年代施行的票證配給制度對居室陳設選擇造成了一定的局限;80年代后經濟逐漸好轉并且市場體系愈發完善,為陳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從生產技術來看,20世紀50—70年代初期的陳設品主要受手工藝生產方式的限定而品類較少、樣式單調;而到了80年代家居行業的工業化程度達到了70%以上,陳設的發展在技術層面得到了極大保障。從相關政策方面來看,20世紀50年代的節儉政策和60—70年代的文化運動分別使該時期的陳設形成了獨特的時代特征,而進入到80年代尤其是改革開放后居室陳設的面貌具備越來越多元化的特征(圖16)。

圖16 20世紀50—90年代陳設變遷分析。

其次,人們對于陳設選擇的考量也從以實用性為主到兼具實用性和藝術性的平衡。在經濟和技術尚不發達的時期,人們對于陳設品的選擇依據基本上以實際使用功能和成本為主。能否以相對較低的價格最大程度地滿足日常生活需求是這一時期陳設用品的主要衡量標準。而在80年代后,隨著人們收入和思想水平的提高,以及先進的生產技術、完善的市場體系和開放的環境所帶來的豐富的產品選擇不斷刺激著人們對居室陳設的需求。居住環境的質量不斷得到重視,人們對居室陳設的考量從方便實用到對美觀的追求,再到滿足精神富足的需求。

最后,“陳設”的概念也隨其特征發生了變化,今天的陳設不僅僅指實用家居用品,而是同時包含實用物和藝術品。僅具實用功能的陳設逐漸被兼具實用性和藝術性的陳設所取代,“陳設”這一概念同時具有了實用、審美等多元化的含義。20世紀60年代以前的居室陳設是人們在生活過程中基于功能需求自然選擇的結果,屬于非設計師的陳設設計。無論是室內擺放的家具,還是室內界面的處理形式,都體現了這一時期人們為了滿足生活需要所發揮的智慧。隨著時代的發展,陳設的實用性特征得以保留但同時其藝術性特征越來越顯著,許多早期的實用品仍能在當下居室陳設的實用性方面找到相似之處,但藝術化程度卻顯著提高。

猜你喜歡
面貌陳設居室
嘉慶時期味馀書室的功能與陳設
毓慶宮光緒書房的使用與陳設
簡述羅布林卡格桑頗章陳設幢幡的保護與修復
進入畫家居室的是誰
新·面貌
日本直銷商面貌寫真
流光恬語 軟裝陳設
進入畫家居室的是誰
論色彩在兒童居室中的應用
居室空間擴展ABCDE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