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匠精神融入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實踐的評價與路徑

2024-01-13 04:57印建兵
河北職業教育 2023年4期
關鍵詞:工匠畢業生素質

楊 光,印建兵

(1. 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南京 210023;2.無錫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無錫 214021)

工匠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早在4300年前我國就出現了工匠精神的萌芽,《周禮·考工記》中就有了“知者創物,巧者述之守之”的描述。當前工匠精神已經提升到國家經濟轉型的戰略層面,助力品質革命,成為品質傳承的代名詞,頗受社會關注。工匠精神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精神能源之一,需要社會多層面、多方位的協同關注與培育。其中,高等院校是弘揚工匠精神的主要陣地,尤其是培養技術技能應用型人才的職業院校。

本文課題組有關“工匠精神融入高職院校創業教育評價”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畢業生創業熱情普遍高漲,90%以上畢業生早在畢業前就有了創業想法,但創業的成功率不高。失敗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工匠精神缺失是重要原因之一,例如,產品和服務不能始終如一、注重表面缺少內涵、缺乏職業倫理素養、過分追求速度效益等。朱亞賓等研究認為,高等院校創業教育是最契合工匠精神內涵的教育模式之一,此種“最契合教育模式”卻尚未在大學生創業教育實踐中得到充分凸顯。本文借鑒勞爾·恩斯特職業能力劃分方法探究“工匠精神”融入高職畢業生創業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素質的評價體系并作調查分析,剖析高職畢業生創業能力素質結構中工匠精神缺失的癥結所在,探尋工匠精神融入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實踐路徑。

一、工匠精神融入高職畢業生創業能力素質的評價設計

(一)創業能力素質評價概述

目前學術界對于大學生創業能力素質評價體系的構建側重以下方面:一是 “學習力”能力結構構造。蘭國輝從思維優化能力、學習消化能力、知識儲備能力及科研創造能力等方面區分發現了文科學生與理科學生在創業方面的不同能力優勢;二是 “創業過程”的能力結構構造。朱英基于弗里·蒂蒙斯創新創業過程模型通過專家打分提煉出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的一級(二級)指標:創業意識(創業思維、基本素質)、創業技能(風險承擔、把握機會、實踐、市場開拓)、創業管理(組織管理);三是“知識+實踐+品質”的能力結構構造。高來鑫等基于信息熵原理通過用遺傳算法優化神經網絡方法提煉出大學生創業能力評價模型,即“知識儲備+個體實踐+創新創業品質+平臺”。

(二)工匠精神內涵概述

傳統意義上的工匠精神總是與工匠藝人相配,一般是指他們的職業倫理與精神境界。學術界對工匠精神賦予了“現代”意義。學者們論述各有側重,代表性觀點主要有:一是認為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李淑玲等研究認為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表現為一種職業態度,即專注某一職業的理念與執著精神。張培培等研究認為工匠精神表現為一種止于至善、追求極致的職業境界;二是側重于“倫理道德”的表述。薛茂云研究認為工匠精神體現了職業道德的最高境界。王靖高等研究認為工匠精神是職業之上反映出的職業品格;三是將工匠精神內化為一種“組織文化”。郭會斌等研究認為工匠精神就是構成組織文化的一種圖示或行事慣例。曾顥等研究認為工匠精神是組織體系的核心主旨,體現為組織的一種價值理念;四是認為工匠精神屬于一種價值取向。理查德·桑內特研究認為工匠精神表達一種價值理念或一種精神歸屬,具有工匠精神的人具有精神歸屬感。肖群忠等研究認為工匠精神是以價值創新為價值取向,不斷精益求精與勇于創新。近年來,學者注意吸收與整合工匠精神的各種表述,劉自團等研究從歷史的生成邏輯出發,將工匠精神的“譜系結構”分為技藝傳承的“道乘精神”、存乎一心的“志業精神”、篤行信道的“倫理精神”、追求極致的“超越精神”、致知力行的“實踐精神”。李朋波研究認為給工匠精神一個整合性框架,以終極目標、業務技藝、職業態度和社會責任四個維度覆蓋品質追求、履職信念、職業承諾、能力素養、持續創新和傳承關懷等眾多指標。

(三)評價體系設計

綜合文獻可知,創業能力素質評價本應包含工匠精神評價。工匠精神與創業能力素質本是互設內涵的,工匠精神又可以成為相對獨立的元素。工匠精神屬于創業能力素質,通過創業行為表現出來。工匠精神可看作一種精神層面的價值追求貫穿于創業行為過程。工匠精神作為一種歷史范疇的概念理應在對現代創業素質的詮釋中得到充分彰顯,工匠精神也應當在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實踐中得到足夠的重視。

德國勞爾·恩斯特(Laur Ernst)等學者對德國社會學家梅騰斯(Mertens)的關鍵能力理論做了重要發展,區分了三種職業行動能力:跨學科和專業的知識、方法和技術的能力、與個性相關的能力,相對應地將職業能力劃分為“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三種。本文借鑒勞爾·恩斯特的職業能力劃分方法探究工匠精神融入高職畢業生創業能力素質結構(見圖1)。這一設計既結合了高職畢業生的社會實踐經歷,又嵌入了工匠精神,形成了按照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三類能力的劃分而建構的一種高職畢業生創業能力評價體系,同時參考了程瑋提出的大學生創業能力修正模型、孫云飛提出的大學生創業能力冰山模型。

圖1 工匠精神融入高職畢業生創業能力素質結構圖

第一,考慮高職畢業生創業相關的專業能力,主要體現在技能與實踐兩個方面。一方面,高職院校畢業生不同于本科畢業生,以技能為專長,應主要考察他們創業相關的動手實踐能力,體現為工匠精神中的“執著專一”“追求極致”等元素;另一方面,創業相關的知識轉化實踐,如行業企業認知、商業政策法規、創業基本常識及規律等,體現為工匠精神的“博采眾長”“觸類旁通”“開拓”等元素;第二,考慮高職畢業生創業的方法能力,主要體現在發現、解決問題方面。創業方法能力是指在創業實踐中的發現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創業者綜合素養的體現,體現為工匠精神的“學習力”“創新”“創造”等元素;第三,考察高職畢業生創業的社會能力,如團隊建設與社會合作、社會交往、自律等,體現為工匠精神中的“契約守諾”“社會責任”“誠實”等元素。

二、工匠精神融入高職畢業生創業能力素質的評價分析

(一)調查樣本與方法

本次調查對象為具有創業經歷的高職畢業生創業者,其中具有0~1 年創業經歷的占43.6%,1~2 年的占37.5%,2 年以上的占18.9%。為了使調查對象具有針對性、調查覆蓋面具有廣泛性,將創業的企業設定為小企業或微小企業(含個體工商戶),調查對象不僅覆蓋企業主,而且覆蓋了部分企業管理者(非企業主),其中企業主(工商注冊者)占64.6%,企業管理者占35.4%。創業者自我評價為“目前經營狀況良好”的占23.72%,創業者自我評價為“目前經營狀況一般”的占44.61%,創業者自我評價為“目前經營狀況失敗”的占31.67%。

調查組采用了分層抽樣與隨機抽樣相結合的方法,將調查區域分為地市級以上(含省級城市)、縣市級與鄉鎮級三個層面。在江蘇13 市以及所轄縣、鄉鎮展開抽樣調查,對326 名符合要求的高職畢業生發放問卷,回收問卷289 份,問卷回收率為88.7%,有效問卷277份,問卷有效率為95.8%。在性別方面,男生創業人數明顯多于女生,男生占76.3%。在地區方面,蘇南、蘇中、蘇北三大區域的高職畢業生參與創業的近似比為5:3:1,說明地區經濟發達吸引大學生創業。同樣,大學生城鎮創業率明顯高于鄉村。

本次調查的素質賦值方法為自賦值與他賦值相結合,先將創業者自我評價、熟悉創業者的人(師長、親友、同學等)對其評價與專家組審核相結合,剔除一些異常數據,取其均值。再將高職畢業生創業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各項對應指標值加權合并,取整體調研對象的均值,分別得出高職畢業生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相對應的各項賦值。

(二)調查數據分析

1.專業能力融入方面。專業能力是創業能力結構中最基礎的能力之一,構成大學生創業實踐的基礎,體現出一定程度的工匠精神,如專業知識的執著專一精神、知識轉化與開拓精神、吸納精神等方面。受訪者的專業能力的精神表現值(見表1)基本上能反映出高職畢業生掌握創業相關的某項技能技術以及創業知識轉化的狀況,可對應稱為“專業精神”。其中,專業能力相對應的專業精神優秀率的總體均值(12.64%)較低,將“優秀率”與“良好率”相加,得出整體優良率為44.08%。這說明,高職畢業生創業的專業精神總體上是合格的,創業實踐與在校所學專業的跨度異常情況較少。即使存在一定的跨度,高職畢業生具有較強的學習遷移、開拓精神。高職院校所培養的畢業生創業專業能力相關的專業精神總體上接近50%的優良水平,然而,他們的專業能力結構中所表現的專業精神素質卻不平衡,如“知識轉化與開拓精神”優良率僅為29.74%;“吸納(博采眾長)精神”優良率僅為40.54%。(如表1 所示)

表1 工匠精神融入高職畢業生創業專業能力素質的描述性統計(%)

2.方法能力融入方面。方法能力屬于職業能力結構中的應用部分。創業方法能力是把專業能力轉化成實踐能力并形成實際效益的能力。高職畢業生創業的方法實踐體現了一定程度的創業綜合素養,其中也體現出諸如風險意識及冒險精神、變中求新精神、創新創造精神、克服困難的學習精神等工匠精神。與高職畢業生創業的方法能力相對應的精神表現值(見表2)基本上能反映出他們創業相關的創業管理以及經營過程中及時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情況,可對應稱為“方法精神”??傮w上,方法精神的優秀率均值(15.85%)較低,將“優秀率”與“良好率”相加,則整體優良率為53.34%。近半數的高職畢業生創業的方法能力相對應的精神水平總體上達到50%,然而,他們的方法能力結構中的精神素質表現差異性較明顯,如“風險意識及冒險精神”“克服困難的學習精神”優良率偏低,分別為29.85%、43.22%。

3.社會能力融入方面。社會能力屬于職業能力結構中的拓展部分,高職畢業生創業的社會能力如團隊建設與社會合作、社會交往、自律等,可以體現為諸如“契約守諾”“社會責任”“誠實守信”等工匠精神。高職畢業生創業的社會能力相對應的精神表現值(見表3)基本上能反映出高職畢業生創業的社會能力的實踐狀況,可稱為“社會精神”。高職畢業生創業的社會精神優秀率均值(11.89%)總體上偏低,將“優秀率”與“良好率”相加,得出整體優良率為49.38%。這說明,近半數的高職畢業生創業的社會精神水平表現為“優良”。高職院校所培養的學生創業相關的社會精神水平總體上接近50%的優良水平,具備企業管理、客戶溝通、社會交往等活動的潛質。然而,他們的社會能力結構中精神素質表現得不平衡,如“社會責任精神”“社會守信精神”的優良率偏低,分別為36.03%、29.39%。

表3 工匠精神融入高職畢業生創業社會能力素質的描述性統計(%)

三、高職畢業生創業實踐欠缺工匠精神的問題分析

(一)問題描述:創業能力素質與工匠精神存在結構不平衡,工匠精神彰顯成“洼地”

高職畢業生創業素質分為兩大方面:創業能力素質與創業精神素質。限于本文的研究主題,創業精神素質僅指“工匠精神”。諸如創業專業能力中的技能技術實踐、創業知識轉化,方法能力中的風險預測控制、變中求新解決、規劃組織協調,社會能力中的市場營銷、團隊建設、溝通技能等指標均帶有較強的客觀性,表現為創業能力特征。而工匠精神中無論精益求精的“道乘精神”、存乎一心的“志業精神”、篤行信道的“倫理精神”,還是追求極致的“超越精神”、致知力行的“實踐精神”,均帶有較強的主觀性,表現為創業素質中的工匠精神特征。在本次調查中,創業能力素質與工匠精神存在結構不平衡,主要表現在:一是無論專業能力還是方法能力、社會能力方面,其工匠精神表現值均相對偏低;二是在創業精神素質結構所描述的八項指標值中,知識轉化與開拓精神、風險意識與冒險精神、社會責任精神、社會守信精神的優良值均低于50%;三是在創業精神素質結構中,或從工匠精神的表現程度看,其社會精神特征值偏低。

(二)原因追溯:工匠精神融入不夠,偏“技能”少“精神”

從教育心理學規律來看,一個人具有強大的精神動力,即使在遭遇挫折的環境下,也能發揮自己所有的潛能克服困難,會在更高境界上表現出相應的精神素質。從高職畢業生創業實踐來看,工匠精神缺失說明他們缺乏強大的創業精神動力。創業導向的職業能力體系不能簡單地等同于一般職業能力體系,高職院校需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將工匠精神融入創業課程體系,凸顯創業精神與工匠精神的融合張力。在本次調查中,多數的創業者對“工匠精神”內涵并不熟悉,認為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與創業精神關聯度不高。顯然,此種結果與當前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實踐缺失工匠精神融入設計有關,主要表現在教材、大綱、課程設計等教學環節上缺乏融入工匠精神,導致在工匠精神與創業精神二元融合上缺乏有機的協同。

四、工匠精神融入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實踐路徑探討

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目前存在“功利”傾向、“成績”導向。學生參與創業大賽或創業實踐的時候,學校創業教育實踐往往注重其成果,忽視其過程。結果導向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大學生的創業熱情,提升了他們的創業意識。然而,創業熱情不等于創業精神,學生的創業熱情迸發出來了,創業的方向感卻迷失了,同時會缺乏持久的創業責任感、使命感等精神素質。

創業精神不是空洞的,高職院校應當引入有目的的投入機制,引導工匠精神嵌入到創業能力素質的培育中,凸顯創業精神與工匠精神互相融通的張力。由此,基于實踐機制的構建,高職院校需加強“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三方面的“專業精神、方法精神、社會精神”工匠精神融入創業教育實踐(實踐路徑構建如圖2 所示)。其總體思路為:一是保障工匠精神融入創業教育實踐的投入機制,可借助校企合作和課程思政建設投入機制積極引導學校和企業合作發揮教師“主力軍”、課程建設“主戰場”、課堂教學“主渠道”的作用,以工匠精神融入創業素質課程建設為系統工程加強課程思政建設;二是加強工匠精神融入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實踐過程探討,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將工匠精神融入創業專業能力、創業方法能力、創業社會能力三個方面融入創業教育的實踐過程。

圖2 工匠精神融入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實踐路徑構建

(一)通過校企合作、課程建設加強工匠精神融入的投入機制構建

1.引入校企行會合作。通過校企合作、課程建設加強工匠精神融入的投入機制構建。借鑒以往的“學徒制”引入課堂教學的方法,將工匠精神融入創業教育實踐過程中。企業、行會或協會在推進工匠精神融入創業教育實踐的方面起到了示范性、引領性作用。高職院校應當加強校企合作的投入機制建設,步驟如下:修訂創業教育相關的專業設置與人才培養計劃,改為企業、行業師傅引進門→目標任務驅動下教師、師傅、學生三方合作→校企實踐情境式評價,凸顯學生的工匠精神表現。在評價體系方面要凸顯校企實踐情境式評價,即在校企合作過程中加強對學生實踐環節的評價,而非加強結果性評價,這需要學校師生共同參與的情境。

2.豐富課程思政建設。在校企合作的基礎上加強課程思政建設,豐富工匠精神融入的課程建設。第一,要提升創業類課程思政建設的“廣度”。創業教育在課程思政建設方面具有本身的“政治”優勢,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創業精神與工匠精神的有機融合可以開發成為更多類型的創業素質教育課程,從而在更廣泛的領域實踐應用;第二,提升創業類課程思政建設的“深度”。要將創新創業精神、創新創業素質、創新創業品質等與工匠精神進行系統性銜接,要將工匠精神從職業倫理層面提升為創業倫理層面,拓展高職畢業生的創業認知;第三,提升創業類課程思政建設的“高度”。要從國家高職教育戰略層面將工匠精神融入創業類課程思政建設,推進創業素質教育在課堂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的教學改革;第四,提升創業類課程思政建設的“長度”。要著眼于學生的終身學習與成長,將工匠精神內化為創業精神素質,貫穿于大學生創業實踐的職業發展規劃,內化為學生秉持的“創業品質” “境界追求”等精神審美追求。

(二)通過課堂教學、創業實踐改進工匠精神融入的創業教育實踐措施

1.工匠精神融入課堂教學。創業教育的本質不在于學生獲得多少獎牌,或者創建多少企業。當前重結果、輕過程現象較為嚴重,要切實改革創業教育課堂教學,要把專業能力與專業精神、方法能力與方法精神、社會能力與社會精神有機契合,從而達到學生創業能力培育與創業實踐過程的體驗、感悟或體悟有機統一。

2.課堂內外相結合踐行工匠精神。根據高職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課堂內與課堂外的創業實踐經驗交流、心理訓練、輔導機制,通過現實案例感受工匠精神與創業精神。利用企業微信群、QQ 群建立校友會、創業者聯盟等多樣化的交流群體,積極引導校外創業畢業生參與校內創業課堂論壇、大賽路演、示范等活動。

(三)通過多部門協同合作推進工匠精神融入創業素質培育由弱趨強

根據大學生創業能力冰山模型,大學生創業能力素質中,有些能力素質是顯現的,如創業的專業能力,而有些能力素質是潛藏的,如創業的社會能力,還有些能力素質是若隱若現的,如創業的方法能力。相應地,創業的社會精神素質也不是單一途徑培育的,需要通過多部門協同合作共同推進,從而推進工匠精神融入創業素質培育由弱趨強。

1.引導多教學部門共同參與。目前高職院校為了進一步整合創新創業教育資源,協調教學部門開展創業素質教育,紛紛成立創新創業學院(“雙創”學院),以此協調教學部門合作。在此基礎上,“雙創”學院應當推進工匠精神融入創業素質培育,步驟如下:工匠精神融入創業教育的方案→引導、協調教學部門共同參與→構建工匠精神融入創業教育課程評價體系。

2.引導多職能部門共同參與。學校要調動學工、教務、團委等多部門,協同推進學生參與創業實踐工作,營造工匠精神融入創業實踐的氛圍。在“以賽導學,以賽促學”“以賽導教,以賽促教”過程中彰顯工匠精神,舉例如下:在明確創業競賽方向、規則時融入工匠職業精神→在動員、組織學生參與創新創業設計時融入工匠創新精神→在整合創新創業教育資源時融入工匠實踐精神→在參與不同層面的競賽、考核時融入工匠團隊精神。學校選拔創業“金種子”,應注重學生創業實踐的精神表現,不能只看“成果”“成績”。

結 語

工匠精神融入職業教育已經為職業教育界所認同和踐行,同樣工匠精神融入創業教育也應當為職業教育界所認同和踐行。因此,既要重視研究工匠精神融入創業能力素質的內在機理,又要重視研究工匠精神融入創業教育實踐的機制建設。只有將工匠精神融入創業專業能力、創業方法能力、創業社會能力系統的創業教育實踐過程,才能切實彌補當前高職畢業生創業實踐中工匠精神的缺失。

猜你喜歡
工匠畢業生素質
9歲的高中畢業生
90后大工匠
工匠風采
你根本不知道,這屆畢業生有多難
一個沒什么才能的北大畢業生
工匠神形
高鐵乘務員的素質要求及其養成
工匠贊
素質是一場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