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學科交叉融合助力農林經濟管理學科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理論與教學模式探索

2024-01-14 10:06周揚
高教學刊 2024年1期
關鍵詞:中國鄉村振興人才培養

摘? 要:農林經濟管理是研究農林業經濟運行規律及其管理機制,以及“三農”問題宏觀管理政策的綜合性學科,是國家學科目錄中與鄉村振興戰略關系最為密切的學科。該文系統闡述新時代鄉村振興重大戰略需求推進農林經濟管理學科與相關學科交叉融合的必然性,明確農林經濟管理二級學科響應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需要重點關注的領域。結果表明,鄉村振興戰略為農林經濟管理學科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提供機遇與挑戰;農經學科特質、“三農”問題復雜性以及鄉村振興戰略系統性和目標任務艱巨性驅動農林經濟管理必然與其他學科深度交叉融合。響應農業農村發展轉型和學科創新發展需求,農林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需強化理、工、管多學科融合。

關鍵詞:多學科交叉融合;農林經濟管理;鄉村振興;人才培養;中國

中圖分類號:G640?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4)01-0026-05

Abstract: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economic management is the most closely related discipline in the national discipline catalog to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elaborated on the necessity of promoting the cross integration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economic management discipline and related disciplines in the new era of major strategic needs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clarified the areas that secondary disciplines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economic management need to focus on in response to national major strategic need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provide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the discipline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economic management to serve the major strategic needs of the countr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the complexity of the issues related to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as well as the systematic natur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ies and the challenging goals and tasks, drove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economic management with other disciplines. In response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development and the demand for innovative development in disciplines,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l for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economic management needs to strengthen the integration of multiple disciplines such as science,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Keywords: multi-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economic management; rural revitalization; personnel training;China

農林經濟管理是研究農業、林業經濟運行規律及其管理機制,以及“三農”問題宏觀管理政策的綜合性學科,是一門歷史悠久但極具活力的學科[1]。我國農林經濟管理學科的發展最早起源于20世紀20到30年代的農業經濟學系或農村社會學系,其于1997年正式被列入國家學科目錄,成為管理學門類下的一級學科,下設農業經濟管理和林業經濟管理2個二級學科[2]。幾十年來,農林經濟管理學科秉承“經世濟邦”的優良傳統,以農村發展、農村繁榮、農民富裕為己任,培養了一大批農業農村管理的知名學者、領導干部、專業人才、社會精英和實踐工作者,為解決“三農”問題、培育“三農”專業人才和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作出了巨大貢獻[3]。

根據“配弟-克拉克定理”,隨著經濟發展,第一產業在國民收入和勞動力的相對比重逐漸下降,第二、三產業在國民收入和勞動力的比重不斷上升。隨著發達國家城鎮化的完成,農業部門在國民經濟中的份額逐漸縮小,西方發達國家曾一度興起的農業經濟學(農林經濟管理)研究不斷走向沒落。隨著經濟學、管理學、生態學和環境科學等學科的繁榮,農業經濟學的學科定位、研究對象和研究內容面臨轉型[4]。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農業經濟學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為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與西方國家一樣,隨著農業經濟占國民經濟份額的不斷下降,我國農林經濟管理學科也面臨政策影響力減弱、學科邊緣化、研究對象萎縮和研究隊伍銳減等現實問題[4]。然而,西方國家農業經濟學的衰落,并不意味著我國農業農村發展不再需要農林經濟管理學科的服務支撐[5]。近年來,隨著國家發展政策由城市偏向轉向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以及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的實施,作為國家學科目錄中與鄉村振興戰略最直接相關的學科,農林經濟管理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顯。同時,農業經濟自然再生產和經濟再生產交織的特質決定了農林經濟管理學科本身的跨學科特性[6-7]。推進涉農相關國家戰略落地,農業農村現代化,農業強國和生態文明建設都需要農林經濟管理學科與地理學、環境科學、生態學等多學科的交叉融合。

在知識生產不斷分化的時代,多學科交叉融合、相互滲透已成為必然趨勢。如何推進農林經濟管理學科與其他學科交叉融合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是各界長期關注的焦點,但目前學界對如何促進多學科交叉服務鄉村振興缺乏系統的科學認知。本文系統闡述面向國家戰略需求推進農林經濟管理與其他學科交叉融合的必要性,進一步探討新時代我國農林經濟管理學科研究的重點領域,以期拓展農林經濟管理學科的研究內容和研究領域,推進農林經濟管理學科的發展。

一? 鄉村振興戰略驅動農林經濟管理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必然性

學科特質和新農科建設驅動農林經濟管理與其他學科交叉融合。農林經濟管理學科是文理滲透、經管交叉,面向“三農”、服務城鄉的理論性與現實性相結合的應用型學科,其注重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理論研究與社會調查相結合、規范分析與實證分析相結合,跨學科交叉綜合分析是農林經濟管理學科的研究特色。農林經濟具有自然再生產與經濟再生產交織的根本特點,決定了農林生產類型、方式和組織形式很大程度上會受到自然條件的影響。農業農村快速轉型發展還會引發系列社會、經濟、文化、政治和生態環境問題。農林經濟管理跨學科性質決定了其理論依據是經濟學和管理學,但其研究領域不可避免會與農學、林學、社會學、政治學、地理學和環境科學等學科交叉融合?!叭r”問題、鄉村振興、農業農村現代化和農業強國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都離不開農林經濟管理學科與其他學科交叉研究[5]。此外,由于農業與鄉村具有多功能性特質和多元價值,農林經濟管理研究不可避免會與生物技術、食物與營養科學、環境科學、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等學科交叉聯合。新農科建設需要打破學科壁壘,發揮學科交叉融合“催化劑”作用,推進新農科與新文科、新工科、新醫科的深度交叉融合,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全面落地,更好地支撐服務農業強國建設。

“三農”問題的復雜性、鄉村振興戰略的系統性和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目標的艱巨性驅動農林經濟管理與其他學科深度交叉融合。鄉村振興不僅涉及到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還牽涉到社會、環境、教育、衛生和文化等多個方面。鄉村振興需要綜合利用各學科的知識和技術來提高鄉村農業的生產效率和質量。通過跨學科的合作,可以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提升農民生活水平,增強農村社會穩定性。鄉村振興還需要結合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的研究成果,制定出符合當地實際情況的政策和規劃。社會學、經濟學、人口學和城市規劃學等學科的交叉合作,可以提供對農村社區發展、農民就業、農村社會治理等問題的深入認識,并提供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環境科學、資源管理、生態學等學科的交叉研究可以幫助理解鄉村發展對環境的影響,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因此,多學科交叉合作對于鄉村振興戰略的成功實施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夠綜合利用各學科的優勢,解決復雜的農村問題,實現全面而可持續的鄉村發展。農業農村現代化需要在農業技術、農業生產方式和農產品質量等方面的全面提升,這需要農業科學、信息技術與管理學等多學科的協同合作。

新時代賦予了農林經濟管理與其他學科交叉融合的重大使命。中國式現代化離不開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如何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實現鄉村振興是亟待破解的重大課題。農林經濟管理學科是國家學科目錄中與鄉村振興戰略、農業農村現代化和農業強國建設密切相關的學科,在推進國家重大戰略實施進程中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農林經濟管理學科肩負著培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高級農林經濟管理人才的重任。新時代,農林經濟管理學科研究亟需深度剖析農林經濟運行規律及其農林經濟對國民經濟發展的貢獻,創新發展農林經濟理論,強化農林經濟領域宏觀、中觀和微觀層面交叉,以及農林經濟管理與其他人文社會科學乃至自然科學和工學的跨學科大尺度交叉融合。

二? 新時代農林經濟管理學科研究重點選題方向

農林經濟管理下設農業經濟管理、林業經濟管理兩個二級學科,部分院校和農林經濟管理學科評議組根據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相關文件的規定在農林經濟管理一級學科下自主設立農村金融、農村與區域發展、食物經濟與管理、資源經濟與環境管理和農商管理等二級學科[8-10]。新時代,在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業強國建設目標驅動下,各二級學科均有其關注的重點領域。

(一)? 農業經濟管理

農業經濟管理是研究農業生產再生產過程中如何合理利用農業資源和要素以實現最佳效益的科學,其研究對象是農業部門社會經濟活動的客觀規律、宏觀和微觀管理決策[10]。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的主要研究領域包括農業經濟理論與政策、農村經濟組織與制度、農業資源配置與環境管理、農業產業鏈與供應鏈管理、農戶經濟行為與生計策略和農產品貿易與農業保護政策等。新時代,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的研究領域會更側重于解決國家和社會發展面臨的重大需求問題,如農業現代化、糧食安全戰略、農業社會化服務、農業多功能性和極端情形下糧食供應鏈韌性與安全研究等領域。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系統可持續發展也是當前農業經濟管理學科關注的重點領域[11]。當前,交通條件對農業生產和農產品流通環節的約束大幅度減弱,需要重新審視農業生產、地租與交通距離的關系,即現代農業區位論。

(二)? 林業經濟管理

林業經濟管理學科是以林業經濟活動為研究對象的相關學科所組成的科學體系,涵蓋林業經濟、林業管理和林業政策三個領域。其以林業經濟學為核心內容,運用經濟理論解釋林業經濟活動運行規律。由于林業經濟活動客體的不斷拓展,推動林業經濟學研究與經濟學、社會學、福利經濟學等學科的交叉融合[12]。在生態文明建設和美麗中國建設背景下,林業經濟管理學科除了關注林業生態經濟、林業可持續發展、生態補償機制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等領域外,還需關注“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雙向轉化路徑與實現機制、林業碳匯與雙碳目標、國家公園治理、生態產業化與產業生態化和生態資產核算等內容。

(三)? 農村與區域發展

農村與區域發展學科主要研究農村地區及其特定地域類型區發展的過程、機理、模式、發展問題以及可持續發展政策,涉及農村與區域發展的理論與政策、規劃管理、社區治理、土地整治與生態保護和農村可持續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等主題。當前,在農村人口快速流失和快速老齡化背景下,農村與區域發展學科亟需開展農村人口老齡化對糧食安全影響、農村人口變化的社會經濟與生態環境效應、鄉村轉型發展的資源環境效應、農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相對貧困治理、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農村集體資產改革、智能手機對農村兒童健康影響和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機制等領域的研究。新時代,農業農村正經歷快速轉型,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落地亟需要借助多學科交叉的理論與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多層級審視新時代農村與區域發展面臨的新問題,系統診斷鄉村系統衰退的成因機理,科學識別鄉村發展類型,明確鄉村振興路徑,提煉鄉村振興典型模式。

(四)? 食物經濟與管理

食物經濟與管理是研究食物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全過程經濟規律,食物生產和流通中的組織形式及其對食品安全和人體健康影響,以及相關管理政策的學科,覆蓋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食品科學與工程等學科。該學科的研究領域包括食物經濟與管理、食物生產與流通組織、食物供應鏈管理、食品消費行為、食品安全與風險管理和食物管理制度與政策等[13]。新時代,響應國家食品安全戰略,該學科需要關注營養膳食結構與食物營養安全、食物浪費與糧食安全、可持續農業食物系統、食物安全管理體系和全球與中國食物政策等領域的研究。這些研究領域反映了食物經濟與管理學科的多樣性和復雜性,涵蓋食品系統的各方面,從農田到餐桌,以及與食品相關的社會、環境和經濟問題。

(五)? 農業資源經濟與環境管理

農業資源經濟與環境管理是綜合利用經濟學、管理學、環境科學、資源科學、地理學和生態學等跨學科知識,研究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管理,環境保護與治理,以及環境經濟分析,以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綜合性學科[14]。農業資源經濟與環境管理學科側重于關注如何通過制度的安排和管理來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主要研究內容涉及農業資源經濟與環境管理理論政策、農業資源規劃與利用、現代農業區劃、綠色國民收入核算、資源環境價值評估和資源環境經濟分析等。當前在全球環境變化背景下,該學科需要強化氣候變化經濟影響、農業碳排放、農業-食物系統可持續性和全球或區域水-能源-糧食系統耦合等領域的研究。

(六)? 農村金融學

農村金融學是研究農村經濟領域中與信用活動和貨幣流通有關的生產、分配和交換問題的學科,其研究對象是農村貨幣資金運動中信用關系的規律性及其運用[15],是適應現代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村金融活動范圍日益擴大的需求,由金融學與農業經濟管理學科交叉派生出來的一個新興學科[16]。它的研究主題包括農村金融市場、農村資金流動、農村金融體系、農村小額信貸、中小企業投融資、農業保險和農村金融風險與監管等[17]。近年來,中央政府對農村金融在助推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振興中作用的認識不斷深化。新時代,亟需強化農村金融服務體系、農村金融改革、農村數字普惠金融、農村金融產品創新和農村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等領域的研究。

(七)? 農商管理學

農商管理是將商業理論與實踐運用于農業,以降低成本、增加利潤并確保農產品或食品有效種植和分配的學科,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其研究側重于農產品價格風險、農業生產組織與管理、農產品營銷與品牌建設、農產品市場與供應鏈管理和農業產業化經營等內容[18]。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國家戰略驅動農商管理學研究從傳統的農業生產、需求、組織等領域轉向農產品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農產品品牌化、智能化和金融化,以及環境與社會責任、風險控制和全社會協調發展等領域[19]。

三? 多學科交叉融合背景下農林經濟管理學科專業人才培養路徑

長期以來,我國農林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面臨理論基礎不扎實、特色不鮮明、創新能力薄弱、教材內容建設落后、課程設置重理論輕實踐、科研人才培養同質化和學生科研動力不足等突出問題[20]。傳統的農林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已不足以適應新時代社會經濟和國家發展需求。響應鄉村振興國家戰略需求,新農科建設對高等院校卓越農林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發揮高等教育涉農學科與涉農高校在加強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建設方面的作用,培養多學科背景、高素質的復合應用型農業人才是新時代賦予農林經濟管理學科服務支撐鄉村振興國家戰略的偉大使命。地方農業院校要圍繞實施鄉村人才振興戰略的要求,進一步完善專業設置,修訂涉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課程體系,強化實踐教學,培育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技術人才。涉農高校要順應農業創新驅動發展新要求,加快對接拔尖創新型農林人才培養,加強研究性教學,著力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科研素養,培養一批引領農林業創新發展的高層次高水平農林人才。

在多學科交叉融合和新農科建設背景下,農林經濟管理學科的專業人才培養需要采用綜合性和跨學科模式。首先,要建立跨學科教師團隊,通過跨學科交叉研究和團隊合作,促進學科融合與交叉。其次,推進教學模式改革,聚焦農業農村發展過程中的關鍵問題,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開展科研與教學,推進形成“關鍵問題+重大需求”科教融合模式。再次,依托地方政府和龍頭企業合作建立農林實踐教育基地建設,設立人才培養專項示范班,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時效性。最后,建立“專業基礎課+專業技能課+工具方法課+核心通識課”為一體的跨學科課程培養體系。強化多學科交叉融合,注重知識融合、實踐能力培養和跨學科合作,搭建跨學科交叉研究平臺,組建跨學科溝通研究團隊,注重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

四? 結論與展望

本文系統闡述了面向國家戰略需求,農林經濟管理學科與其他學科交叉融合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深入討論了新時代農林經濟管理學科研究的重點領域。得到以下幾點主要結論:

1)農林經濟管理是一門研究農林部門生產、流通、分配、消費各環節資源配置和利用效率的綜合性應用型學科,其學科定位、研究對象和研究內容隨社會經濟發展和人類社會認知的不斷深入而不斷變化。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國農林經濟管理學科在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農業農村現代化和農業強國建設等方面大有用武之地,農林經濟管理學科的發展關乎農業可持續和高質量發展,關乎國家糧食安全大局和民族振興全局。

2)“三農”問題始終是中國農林經濟管理學科研究的核心。農林經濟自然再生產與經濟再生產交織的特質,農業農村快速轉型過程中的資源環境問題,“三農”問題的復雜性,鄉村振興戰略的系統性,以及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目標的艱巨性,共同推動農林經濟管理學科與其他學科交叉融合。

3)新時代賦予了農林經濟管理學科新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農林經濟管理及下屬二級學科既要堅守各自的學科邊界,又要瞄準前沿科學問題,立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多學科交叉打破科學研究界限,深化農業多功能性、農食系統可持續性、現代農業區位論、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食物營養健康等領域的科學問題研究。

當前,我國正處于新發展階段,如何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實現鄉村振興是亟待破解的重大課題,農業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轉型壓力與機遇挑戰,這為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涉農人才培養既帶來了新機遇,也帶來了新挑戰。新時代農林經濟管理專業要以強農興農為己任。傳統農經學科難以有效支撐現代農業發展,迫切需要轉變新農科人才培養模式,推進農林經濟管理與理工管多學科交叉深度融合。瞄準鄉村振興五大振興目標,順應多學科交叉融合趨勢,推進在農林經濟管理一級學科下建設“鄉村振興學”二級學科,培養既掌握鄉村振興交叉領域基礎理論,又具備鄉村建設實踐的新農人,解決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專業人才短缺的現實問題。

參考文獻:

[1] 毛迎春,黃祖輝.中國農業經濟與管理學科的發展與趨勢[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4):14-16.

[2] 羅必良,歐百鋼.農林經濟管理學科:分類解讀與重新構造[J].農業經濟問題,2007(1):74-80,112.

[3] 林堅.我國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的演變歷程與發展方向[C]//2004年全國農業經濟管理學科前沿發展戰略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4:33-40.

[4] 于曉華,郭沛.農業經濟學科危機及未來發展之路[J].中國農村經濟,2015(8):89-96.

[5] 鐘甫寧.重新構建農業經濟學的思路[J].農業經濟問題,2023(3):4-12.

[6] 張俊飚,顏廷武.中國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發展70年:回顧與展望[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5):1-11,164.

[7] 鐘甫寧.中國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的發展歷程及未來展望——基于南京農業大學的視角[J].中國農業教育,2017(5):5-8,91.

[8] 中國大百科全書編委會.中國大百科全書[M].三版.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23.

[9] 張露,張越,張俊飚.農業經濟管理學科領域的研究發展:歷史與前沿[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31-38.

[10] 方天坤.農業經濟管理[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9.

[11] 于曉華.中美農業經濟學研究的一個比較:發展階段差異和研究范式的革新[J].農經通訊,2023(5):11-12.

[12] 謝屹,溫亞利,劉俊昌.試論現代林業建設背景下的林業經濟管理學科建設[J].中國林業教育,2012,30(1):33-6.

[13] 洪名勇.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本科教學改革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3.

[14] 劉書楷.農業資源經濟學[M].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1989.

[15] 蔣振聲.農村金融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1.

[16] 羅劍朝.“三農”經濟與農村金融學科建設——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為例[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4(5):130-136.

[17] 董曉林,張龍耀.農村金融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7.

[18] 何紹唐,梁義.農業企業管理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5.

[19] 張利庠,陳衛平,鄭適.21世紀農業經濟管理系列教材農業企業管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21.

[20] 楊志武,張培鴿,余志剛.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科研人才培養問題研究[J].金融理論與教學,2022(2):88-91.

基金項目:中國人民大學本科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農林經濟管理類本科生研究能力培養的理論與實踐探索”(JYXM202359)

作者簡介:周揚(1984-),男,漢族,貴州普安人,博士,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為農林經濟管理、資源與環境經濟學。

猜你喜歡
中國鄉村振興人才培養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基于人才培養的中職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專班級管理共性問題與解決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技工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國”調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