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四鏈融合的智慧供應鏈產業學院建設研究與探索

2024-01-14 13:38龍訊
科技風 2024年1期

摘?要:重慶公共運輸職業學院與重慶交運物流有限公司等企業合作共建的“智慧供應鏈產業學院”入選了2022年重慶市職業教育現代產業學院建設項目,本文從建設過程中的總體布局、具體思路、建設舉措等方面著手,以產業鏈、人才鏈、創新鏈、教育鏈等“四鏈融合”出發,圍繞多式聯運、智慧物流、國際貨運等對智慧供應鏈產業學院的建設進行了研究和探索。

關鍵詞:四鏈融合;智慧供應鏈;產業學院建設

中圖分類號:TB??文獻標識碼:A

1?產業學院建設背景

重慶是新時代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戰略支點,是“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聯結點,正加速構建物流大通道、大通關、大平臺的開放體系,催生了多式聯運、智慧物流、國際貨運等行業的發展,重慶物流產業迎來新一輪大發展期。隨著重慶物流產業不斷優化發展,適應行業新發展要求的物流人才的需求在也不斷增加。據測算,全國現代物流人才缺口在60萬人[1],無論是從業人員數還是從業人員專業化程度,都不能很好滿足各地區現代物流發展需要,因此,培養符合企業要求、行業發展的智慧供應鏈產業人才,解決各地區現代物流人才缺乏問題尤為迫切。

為解決重慶地區物流企業專門化人才短缺問題,2019年,學校與重慶交運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開展校企合作;2020年,學校與重慶該行業領軍企業重慶交運物流有限公司共建“智慧供應鏈產業學院”,跨專業成立“交運物流訂單班”“醫藥物流訂單班”,培養學生178人。隨后重慶鐵路集團、山東依智教育、新華三技術有限公司等企業加入產業學院,各合作企業緊密對接智慧供應鏈崗位群,以多式聯運國際物流崗位群為主線,按交運物流有限公司、重慶鐵路集團對應運營管理崗位;山東依智教育對應業務崗位、服務崗位;新華三對應數據分析崗位產業鏈設計,構建智慧供應鏈專業群。

2?產業學院的定位

產業學院緊盯重慶“一帶一路”和西部海陸國際物流大通道建設需要,對接智慧供應鏈上多式聯運、運營營銷等各環節,構建由交通運營管理、鐵道運營管理為核心,大數據技術為支撐,關務與外貿服務為重點,跨境電子商務為延伸的完整智慧供應鏈專業群。

群內專業背景相融、依存性強、互補性好、崗位關聯度高,交通運營管理、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培養公鐵聯運運營類崗位人才,關務與外貿服務專業培養服務類崗位人才,跨境電子商務專業培養業務類崗位人才,大數據技術專業培養數據分析與決策類崗位人才,均服務于智慧物流產業鏈,緊貼行業結構調整規劃,為培養具有智慧物流管理、外貿業務能力的復合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提供保障。

3?產業學院建設目標

產業學院緊密對接智慧供應鏈崗位群,校企共商、共建、共管、共享,搭建“基于四鏈融合”的產業學院平臺,以智慧供應鏈復合服務人才培養為抓手,創新管理體制機制,構建產學研全方位全過程深融合的協同育人長效機制,將產業學院建設成為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技術創新、企業服務、學生創業和繼續教育的多功能基地,培養面向未來、面向前沿、面向產業、面向國際的技術技能人才,打造西南地區領先的智慧供應鏈產業學院標桿。

成為國企深度融合協同育人機制的示范點:充分發揮市級重點大型國有企業共建產業學院優勢,深化基于智慧供應鏈專業群,產教深度融合,利于發揮各方積極性的育人機制、人事制度和管理模式改革,落實推進五個對接,強化四鏈融合,打通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的“最后一公里”。

成為西南智慧物流教育教學資源的集聚地:企業深度參與教材開發和課程建設,共建共享智慧物流教學資源庫,建成市級在線開放課程,建成國家規劃教材,打造智慧物流、智慧安全等市級實習實訓平臺,開展產教融合、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建設。

成為智慧供應鏈產業人才培養的孵化器:校企共同打造高水平“雙師型”師資隊伍,設置“產業教授崗”,落實校企師資互派制度,建立“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打造市級教學團隊,建成緊密對接四鏈的專業體系,通過企業訂單班、引企駐校、校園職場、崗課賽證、卓越人才培養等方式,培養具備工匠精神的復合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成為現代智慧物流繼續教育培訓的加油站:辦校進企,與交運物流有限公司共建全員素質提升中心,依托該中心,面向社會、企業、學校開展供應鏈管理師、網約配送員、A1和A3駕駛技能提升、大數據平臺運維認證、“全媒體+”等繼續教育培訓和認證,搭建終身學習服務平臺,做好社會服務。

成為應用科學研究成果創新轉化的新高地:與企業、高校聯合成立智慧供應鏈中心,發揮各自優勢,圍繞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創新關鍵問題開展協同創新,推動技術攻關、成果轉化、項目孵化,共享研究成果,促進人才培養和產業轉型升級。

4?產業學院建設思路

4.1?四鏈融合的總體布局

智慧供應鏈產業學院培養跨境電子商務、公路物流管理、鐵路物流管理、智慧物流平臺應用、“全媒體+”、關務與外貿服務等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谛F蠊采?、共建、共管、共享產教融合的原則,圍繞產業鏈、教育鏈、人才鏈、創新鏈四維度多鏈融合,打造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技術創新、學生創業等功能為一體的示范性產業學院,服務重慶、服務西部現代物流發展。

4.2?智慧供應鏈育人平臺

契合重慶“一帶一路”和西部陸海國際物流新通道建設,專注智慧供應鏈跨境電子商務、倉儲管理、公鐵多式聯運管理、運輸安全管理、關務與外貿服務及產業鏈條中大數據運維崗位群;按照業務類、運營類、服務類和數據分析類崗位原則進行劃分,匹配跨境電子商務、交通運營管理、鐵道交通運營管理、關務與外貿服務、大數據技術五個專業,這五個專業構成較為完整的智慧供應鏈專業群。

專業背景相容:五個專業都服務于國際物流產業鏈崗位群,面向“一帶一路”和西部海陸新通道崗位需求,緊貼產業規劃,為智慧供應鏈培養具有跨境電子商務、智慧物流管理(含公鐵多式聯運)和外貿業務、大數據分析能力的復合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就業崗位相關:五個專業60%以上畢業生均就業于重慶交運物流有限公司、重慶鐵路有限公司、重慶直通物流有限公司、重慶嘉宏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山東依智教育集團有限公司等企業。專業群內專業背景相融、相互依存性強、互補反哺性好、崗位相關度高。

專業基礎相通:專業群內各專業畢業生均應具備國際貿易術語、物流管理、大數據分析等職業基本能力;均應掌握國際貿易、倉儲與堆場管理、大數據運用技術等相近技術。

4.3?閉環的產教融合培養模式

校企共同研討專業設置,共建教學資源、師資隊伍、課程和實訓資源,共擔頂崗實習任務;根據崗位能力要求,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共同組織教學。質量監控委員會對人才培養效果進行質量評估,實施結果反饋并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最終形成閉環的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企業將行業業務、實訓設備、企業案例等資源投入產業學院,校企共建實驗實訓資源,共享實習實訓和教學資源庫資源,學校教師和管理人員相互實習和學習。

5?產業學院建設舉措

5.1?完善多主體協同育人機制

專業群與合作企業深度產教融合,構建完善管理架構,為產業學院提供組織保障。校企聯合成立理事會,成立產業學院領導小組,負責總體決策,院長負責具體實施。企業指派專人任副院長,協助院長落實相關工作。領導小組設置專門的質量監控委員會監控、評價產業學院運行。學院下設智慧供應鏈中心、生源管理中心、教學管理中心、規劃與師資中心、校企合作與就業中心、全員素質提升中心六個具體機構。產業學院成立校企雙方共同組成的學院日常管理團隊,合作企業專職管理人員占比不少于30%。

5.2?加強服務產業的專業建設

研究國際貿易、國際物流發展趨勢,定期召開專業群建設研討會,及時對專業實行動態調整,淘汰與產業鏈發展不相適應的專業,對現有專業定位進行重新梳理和課程體系重構,進一步完善專業鏈結構。分析產業鏈行業企業標準,分解崗位目標任務,結合現代職業教育要求,校企共同編制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推進學校、企業、政府和協會等共同參與的成立專業指導委員會,審定人才培養方案等教學文件。校企共同投入教學資源,共同實施教學,由質量監控委員會評價人才培養效果,形成良性的專業建設運行機制。

借助引企駐校、辦校進企育人模式,將業務引入課堂,通過真實業務實習實訓,學生具備處理真實業務的能力。讓學生提前進行崗位體驗,有利于人才培養質量提升,有利于驅動教師教學能力提升,進一步完善優化教學資料和教學改革創新,驅動教育教學方法和手段持續不斷改進。

5.3?校企合作開發課程體系

分析專業群所對應的跨境電商業務、倉儲管理、多式聯運、關務操作、大數據運維等崗位能力培養的共性與個性,遵循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圍繞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共建專業領域共享模塊,形成“兩平臺+N模塊+兩拓展”的專業課程體系。

深度校企合作,與重慶交運物流有限公司、重慶鐵路集團、新華三技術有限公司和山東依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的崗位進行對接,融入國際物流行業企業職業資格標準和技術標準,對專業群所覆蓋的電商業務、倉儲、多式聯運、關務、大數據運維等崗位的工作職責進行分析,以確定職業所需要的綜合能力,融入愛國情懷、工匠精神、安全意識、服務意識、團隊合作精神等思政元素,進而推進教師、教法、教材改革。

校企雙方根據產業發展需求重構課程體系、開發新型課程、更新教學內容;依據專業職業能力標準,校企共同進行課程設計,教學內容突出職業能力培養并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推進課程與職業能力標準對接、教學與生產過程對接,實現校企共建、教材共編、標準共融、教學共育。

5.4?校企共建實習實訓平臺

產業學院共建校企實習實訓平臺,緊密對接崗位群能力需求和“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試點;校企共建支撐智慧供應鏈產教融合的鐵路貨運實訓室、智慧物流實訓室、智慧安全實訓室、跨境電子商務實訓室、智慧供應鏈大數據運維實訓室等,為模塊化課程教學和技術技能培訓、職業特質培養、技能競賽提供實踐平臺。通過高基地、產教融合實訓基地、虛擬仿真實訓基地等建設,將行業、企業最新技術和真實項目有機融入專業教學,統籌兼顧課程要素和生產要素,共同構建實踐教育體系和平臺。

5.5?共建高水平雙師隊伍

利用掛職鍛煉、項目合作、科技研發等人才柔性引進方式,引育智慧供應鏈行業的企業高技術技能型人才,入選學?!邦I英人才”培養計劃;設立“企業教授”流動崗,聘請智慧供應鏈行業的高技術技能型人才或高層次管理人才,參與產業學院的學科建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教學資源開發、教學科研、師資培養等工作,高水平引領專業發展。與重慶交運物流有限公司、新華三等企業共同建成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打造校企混編雙師結構教學團隊。

實行雙導師制,專業核心課程實施雙導師制,即校內導師+行業企業導師,從“教師資源庫”篩選擁有豐富行業資源的行業骨干擔任企業導師,以項目式、模塊式的方式基于企業真實項目開展實踐教學,同時發揮企業專家優勢承擔學生創業項目的指導工作。校企雙方共建一支穩定并不斷動態調整的“雙導師教學團隊”,實現雙方優勢互補、共同提升,將智慧物流企業現場和行業最新技術成果引入課堂,有效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5.6?推進創新創業教育

充分利用學?,F有大學生就業創業綜合基地、渠道和資源,與學校共建創新創業實踐教育中心,供學生模擬真實場景完成創新創業實踐教育;通過與山東依智教育共建“校園職場”平臺,將真實的新媒體銷售和跨境電商項目直接引入課堂教學和實踐教育,培養學生在校期間即完成新媒體及跨境電商的企業實踐;鼓勵并指導學生參加創新創業及技能競賽,鍛煉學生的創新創業實戰能力,為創業項目孵化打下堅實基礎。

引入行業、企業創業知名導師,充分利用“校園職場”開展專項培訓和教學,實施創業人才梯隊培養;推出“無憂創業計劃”,針對有創業能力和意愿的學生,給予充分的創業扶持(包括資金扶持、供應鏈扶持、品牌扶持、海外倉扶持和海外營銷資源扶持等),服務區域、產業和行業。

5.7?搭建產學研服務平臺

《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實施國有企業創新驅動轉型發展工程,發揮大企業和共性技術平臺帶動作用,鼓勵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共建新型研發機構[2]。在此契機下,學校整合政府資源、高校資源、國有企業內外部資源,結合學校能力及發展預期,成立智慧供應鏈中心,形成智慧交通創新平臺。研究開發智慧供應鏈產業關鍵共性技術,加快科研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形成以創新研發、教學實踐和社會服務為核心的創新載體;以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為基礎,深入推進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科技創新;校企聯合開展技術攻關、產品研發、成果轉化、項目孵化等工作,共同承擔教學科研任務,共享研究成果,提升產業創新發展競爭力。

聯合交運物流有限公司,辦校進企,利用其西部物流中心五萬平方米場地資源,規劃出兩千平方米作為校企共建全員素質提升中心。依托該中心,將重慶交運物流基地十八萬平方米、國藥項目六萬平方米場地資源納入“企中?!睂嵱栙Y源,大力推動科教融合,將智慧交通研究院研究成果及時引入培訓中心,引入培訓和教學過程,促進科研與人才培養積極互動,發揮產學研合作示范影響,提升服務產業能力。面向社會、企業、學校開展供應鏈管理師、網約配送員、A1和A3駕駛技能提升、大數據平臺運維認證、“全媒體+”等繼續教育培訓和認證,搭建終身學習服務平臺,做好社會服務。

參考文獻:

[1]物流人才緊缺:缺口達60余萬.搜狐新聞,2021828.

[2]重慶市人民政府.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渝府發[2021]6號.20210301.

項目基金:重慶公共運輸職業學院重慶市高水平專業群(鐵道信號自動控制專業群)建設項目;重慶公共運輸職業學院重慶市職業教育現代產業學院(智慧供應鏈產業學院)建設項目

作者簡介:龍訊(1986—?),男,漢族,重慶銅梁人,副教授,高級技師,研究方向:交通運輸、軌道交通運營、軌道交通信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