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為“陽馬”

2024-01-15 11:06喬衛星
藝術設計研究 2023年6期
關鍵詞:釉陶斗拱塑像

喬衛星

漢魏宮殿賦中有“陽馬”一詞?!段倪x》何晏《景福殿賦》:“爰有禁楄,勒分翼張。承以陽馬,接以圓方?!眳蜗蜃ⅲ骸敖麠?,短椽也。勒分翼張,分部之貌。陽馬,屋四角引出以承短椽者。相連接或圓或方?!崩钌谱ⅲ骸皸?,陽馬之短桷也,《說文》曰:‘楄,署也?!鈴膽魞哉?,署門戶也。桷、署雖殊,為文之意則一也。扁,與楄同?!辗忠韽?,言如獸勒之分,鳥翼之張?!夺屆吩唬骸?,與肋古字通?!栺R,四阿長桁也,禁楄列布,承以陽馬,眾材相接,或圓方也。馬融《梁將軍西第賦》曰:‘騰極受檐,陽馬承阿(楄)?!雹俣酥忉屔杂胁町?,前者說陽馬從屋四角引出,承接短椽,即禁楄,后者說陽馬是長桁,承接四阿,但兩處未說明為何將從屋四角引出,承接短椽或四阿的長桁稱作陽馬。后世解釋陽馬時,亦多引而不釋,②所見唯《全三國賦評注·景福殿賦》對其稱謂問題做出了說明,陽馬“房屋四角承托短椽的檀木,因其頂端刻有馬形,故稱?!雹鄣@種解釋的依據何在尚不清楚。此外,呂向關于陽馬還有一種解釋?!段倪x》張協《七命》:“陰虬負檐,陽馬承阿?!眳蜗蜃ⅲ骸膀褒堦幬?,馬為陽物。謂刻作其象,負荷檐梁之勢,承接木石之曲。阿,曲也?!雹艽颂?,呂向認為陽馬是馬形雕塑,負荷檐梁,承接建筑木石轉折處,與長桁條頂端刻作馬形裝飾的解釋迥然有異。在出土的漢代建筑明器、畫像石墓室建筑中見到了較多符合《七命》呂向注的馬形塑像,應該就是賦中所言之陽馬。但資料所見,其與楄、桷、長桁以及飛昂之間的組合搭配關系較文獻記述更為復雜,以下試對有關出土文物做出分類與描述的基礎上,結合文物與文獻兩方面的資料,對相關問題展開具體考述。

一、建筑文物資料所見馬形塑像

按照建筑明器的類型、塑像所在位置、承托建筑部件及其藝術造型的差異,可將馬形塑像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第一種,建筑形制為三層陶水榭,⑤馬形塑像立于建筑四隅平出橫梁頂端,承托一層平坐。見于1956 年河南陜縣劉家渠出土三層綠釉陶水榭(圖1)、⑥靈寶三大動力廠出土漢代陶水榭(圖2)、以及運城市博物館藏平陸縣出土漢代綠釉三層陶水榭(圖3)。挑梁頂端多飾為龍首狀,馬形塑像直立于其頂端,前肢上舉,與頭部一同支撐平坐。部分建筑正面或再做兩個斗拱,與四隅的馬形塑像一同承托平坐。與第一層相比,其上二三層承接平坐或四阿的皆為斗拱。

圖1:陜縣劉家渠漢墓出土水榭及其局部圖,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拍攝。

圖2:靈寶三大動力廠出土漢代水榭,《河南出土漢代建筑明器》,圖版43

圖3:平陸縣圣人澗鎮出土漢代綠釉三層廡頂禽鳥御人水榭,運城市博物院藏,拍攝。

第二種,建筑形制為帶院落的三層陶樓。靈寶三大動力廠出土東漢晚期綠釉陶樓中(圖4),馬形塑像立于建筑正面平出兩橫梁的左側(以觀者視角)橫梁之上,以首部承托一斗三升斗拱,斗拱承托前檐。右側橫梁上承桁條,似簡化的馬形塑像,承接斗拱,與左側共同負載前檐。陶樓二三層正面所見支撐結構與一層右側樣式相同。另外,每層都有從建筑四隅斜出的長桁支撐四阿。鄭州大象陶瓷博物館藏漢代綠釉陶樓(圖5)與靈寶出土綠釉陶樓相同,只是馬形塑像被安置在了側房的屋頂。河南省博物院藏三層綠釉陶樓(圖6)結構與前兩個基本相同,只有在三層正面平出的兩個挑梁上置馬形塑像,負載一斗三升的斗拱,斗拱承托前出屋檐。

圖5:漢代三層綠釉陶樓,鄭州大象陶瓷博物館藏,贈圖。

圖6:漢代三層綠釉陶樓,河南省博物館藏,官網。

第三種,馬形塑像立于四阿頂上方座四隅,承托方座上的平坐,見于法國吉美博物館藏東漢綠釉陶樓上層、⑦三門峽市湖濱區白馬峪村采集東漢晚期三層綠釉陶水榭(圖11)以及劉家渠漢墓出土陶水榭的中層。⑧靈寶三圣灣采集到的西漢晚期到東漢早期三層綠釉陶水榭(圖7),一層四阿頂與其上平坐之間有一馬形塑像,四肢著地,用背部負荷平坐,原有四個,承托四隅。

第四種,見于三層陶樓,馬形塑像呈蹲踞狀,分別置于一、二層正面的屋檐上,承托其上凸起的模印菱形方窗。1987 年內鄉縣出土東漢晚期三層綠釉陶望樓中(圖8),馬形塑像面部較長,雙眼突出,刻畫出了鼻孔,較為生動逼真,其上有相同裝飾,但已脫落。河南省博物院征曾集到一件三層紅釉陶望樓,⑨結構與內鄉出土望樓相同,二三層方窗下均有馬形塑像。

圖8:內鄉縣出土東漢晚期三層綠釉陶望樓及其局部,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展出,拍攝。另見《河南出土漢代建筑明器》,圖版55。

第五種,馬形塑像位于一斗二升斗拱之間,承托屋檐或橫梁。隴西縣博物館藏漢陶樓(圖9)正面,有兩個位于平出橫梁上的斗拱,馬形塑像位于斗拱中間,與其他兩升共同支撐屋檐,一層建筑轉角處以及另一側也有相同結構,承托其上建筑之平坐。漢畫像石墓室建筑斗拱構件中也有此類裝飾。臨沂市博物館藏畫像石墓室一斗二升斗拱(圖10)之間有一高浮雕獸類裝飾,與陶樓所見馬形塑像加以比較可知,表現的是呈蹲立狀,前肢上舉負載橫梁的馬形塑像,略呈三角形的馬首刻畫形象,其上為馬尾之末節。

圖9:漢代陶樓,隴西縣博物館藏,贈圖。

圖10:畫像石墓室建筑構件斗拱之間的馬形塑像,臨沂市博物館藏,曾磊拍攝。

第六種,部分建筑明器多層都有馬形塑像。三門峽市湖濱區白馬峪村三層綠釉水榭(圖11)與劉家渠漢墓出土的一件水榭結構基本相同。⑩第一層分為上下兩段,下段四隅平出挑梁,上置斗拱承托平坐。上段相應位置處,置馬形塑像,前肢上舉,與頭部一同承托二層平坐,橫出挑梁較短無裝飾,塑像緊貼于建筑。中間一層,方座立于四阿之上,馬形塑像位于四隅平出橫梁之上,承接上層平坐。第三層也分上下兩段,下段為斗拱承托平坐,上段為馬形塑像負載四阿。劉家渠漢墓出土水榭第三層下段是馬形塑像,上段是斗拱。徐州圣旨博物館藏漢代陶樓(圖12)第一層上下兩段、第二層以及第三次下段均有馬形塑像。耶魯大學美術館藏東漢三層綠釉陶樓(圖13)和中國園林博物館藏河南出土東漢綠釉陶樓(圖14)每層四隅均有馬形塑像。

圖11:三門峽市湖濱區白馬峪村采集東漢晚期三層綠釉水榭,《河南出土漢代建筑明器》,圖版41。

圖12:漢代陶樓,徐州圣旨博物館藏,贈圖。

圖13:東漢三層綠釉陶樓,耶魯大學美術館藏,引自耶魯大學官網。

圖14:河南出土東漢綠釉陶樓,中國園林博物館藏,引自中國園林博物館官網。

二、文獻記載與建筑資料對比分析

首先是關于馬形塑像的判斷問題。漢代建筑明器以及畫像石墓室構件中有塑造逼真的馬形塑像,也有部分塑像因表現空間不足制作失真,或因圖錄不清等原因,常被識別為熊的形象。以上所見,馬形塑像大多頭部修長、眼睛凸出、齒部緊密齊平、無獠牙、尾部粗長,藝術塑造上與古代相馬術所載相符?!洱R民要術》載:“四下為令,頭欲長”,“馬眼:欲得高;眶,欲得端正;骨,欲得成三角;睛,欲得如懸鈴”,“口吻欲得長”,“齒:左右蹉,不相當,難御。齒不周密,不久疾;不滿、不厚,不能久走”,“尾本欲大而強”,?足以與熊的形象區分開來。馬形塑像均立于桁條之上而獨立存在,因此,認為房屋四角承托短椽的檀木因“頂端刻有馬形”而被稱作陽馬的觀點并無根據。馬形塑像大多現于建筑四隅平向引出的橫梁之上,承接四阿、平坐或方窗,表現的正是“作其象,負荷檐梁,承接木石之曲”,與《文選·七命》呂向注相符。

《景福殿賦》呂向與李善所注,關于陽馬是“屋四角引出的長桁”的認識是一致的,但對于其承載的建筑部件所述不同。呂向認為作為“陽馬”之長桁,是從屋四角引出“以承短椽者”,即禁楄。李善則認為陽馬是“四阿長桁”,陽馬承四阿。魏卞蘭《許昌宮賦》中也提到:“見欒櫨之交錯,睹陽馬之承阿?!?李善注四阿時,但所引馬融《梁將軍西第賦》在宋刊明州本《文選》中卻寫作“陽馬承楄”。其實,兩種解釋并不沖突,反而可說明陽馬作為建筑部件的多種用途。就漢代建筑明器所見,作為塑像之陽馬與楄、桷、長桁之間組合承載關系更為復雜。

在對陽馬及其構成的組合承載部件做出說明之前,首先要確認楄與桷的所指。宋李誡《營造法式》中說:椽“其名有四:一曰桷,二曰椽,三曰榱,四曰撩。短椽其名有二,以曰棟,二曰禁楄?!?在當下建筑學里,椽通常被認為是位于檁條之上、瓦或望板之下的構件。但以上漢魏宮殿賦與漢代建筑明器所見,楄或桷所指不應該是屋頂部分的椽。古代建筑追求大屋頂形制,出檐的椽子通常懸于建筑本體之外,因此才需要從建筑本體引出的長桁加以支撐,此結構對應賦中的“陽馬承阿”。若將楄,即短桷,視為屋頂之椽,建筑形制則難以理解。另外,桷有裝飾,??虨辇堣?,在漢代建筑資料中,也未曾見到屋頂之椽有此類裝飾。

漢魏時期的楄與桷指的應該是建筑本體平向外引出的或長或短的椽,即上述平出之挑梁。李善注引《說文》曰:“‘楄,署也?!鈴膽魞哉?,署門戶也。桷、署雖殊,為文之意則一也。扁,與楄同?!笨芍?,此處的楄、桷應該與門戶而非屋檐部分相關?!逗鬂h書》載:“凡有孝子順孫,貞女義婦,讓財救患,及學士為民法式者,皆扁表其門,以興善行?!?匾額置于門上,門額部分則需支撐之物。扁與楄同,或是由于從建筑本體平向外引出的短椽因承扁而被稱作“楄”,待考。在法國吉美博物館藏東漢綠釉陶樓一二層的大門之上確見有四個短椽,一層門額面積較大,可置匾額。中國園林博物館藏河南出土東漢綠釉陶樓一層大門上也有兩個平出的短椽,兩處所見應該就是文獻中的禁楄。此外,飛枊又稱“斜桷”,?即對應平出之桷。以此理解,“如獸勒之分,鳥翼之張”是將獸與鳥的軀體比喻成了建筑本體,從中引出的椽,即楄、桷的排列分部比喻成了獸的肋骨狀貌,其相對于建筑本體則如舒展之鳥翼。

從建筑正面或四隅平向引出的橫梁,有長短之分。長的為桷,短的為楄。在上述第一類建筑明器中,河南陜縣、靈寶以及山西運城地區出土建筑明器第一層四隅橫出挑梁較長,且頂端刻多有龍首裝飾,即龍桷,不宜稱為楄。在三門峽白馬峪村三層綠釉水榭一層上段、第二層以及劉家渠漢墓陶水榭中段,?承托陽馬的橫出挑梁明顯較短,以至立于其上的陽馬緊貼建筑本體,是為短桷,即禁楄。由于楄本身較短,在建筑明器中又較狹促,一般不做雕刻裝飾。陽馬若立于四阿頂上之方座四隅,承托平坐時則不必一定表現出楄,如法國吉美博物館藏東漢綠釉陶水榭所見,但三門峽市湖濱區白馬峪村三層綠釉陶水榭相應部分仍表現出了楄。楄和桷在長短上的區分并非十分明確。徐州圣旨博物館藏漢代陶樓四隅平出橫梁介于楄和桷之間,陽馬既不緊挨建筑,也非支撐平坐邊緣。與楄或桷皆為橫出不同,建筑四隅向上斜出之挑梁,應為文獻所言之長桁。桁、桷與楄對應實物相同,但桁為斜出,較長,故稱長桁或斜桷,與短桷之稱謂相類。

第二種帶院落的三層陶樓正面所見陽馬構成的承托結構更為復雜。陽馬立于建筑正面引出的楄或桷上,先承托一斗三升斗拱,再承屋檐,四隅另起長桁承四阿。但陽馬并非直接承斗拱,馬形塑像頭上與斗拱之間有一正方體,應該是簡化了的位于陽馬之上的楄或桷。耶魯大學美術館藏東漢建筑明器第一層,先是四隅出楄,楄上立陽馬,陽馬再支撐較長之楄,楄上再立一斗三升的斗拱,支撐平坐,形成一種雙重支撐,將其與第二類建筑明器所見加以對比可知,兩者結構是相同的,下半部分的結構所表現的應該就是《景福殿賦》呂向注,以及宋刊明州本《梁將軍西第賦》中所說的“陽馬承楄”,以此觀之,陽馬之所以承接平出之楄,是因為楄上還要負載其他建筑部件或物品。

另外一種常見的承載結構就是《文選·七命》、《許昌宮賦》所述以及李善注解之“陽馬承阿”。四阿屬于大屋檐,四角屋脊向外突出較多,需要給與支撐。耶魯大學美術館藏東漢三層綠釉陶樓、三門峽市湖濱區白馬峪村陶水榭所見,在建筑四隅楄或桷上立陽馬,支撐四阿頂,與第一種建筑明器所見陽馬負載樣式相似。有時,承陽馬的楄或桷下還有斜出的長桁相支撐,見于中國園林博物館藏河南出土東漢綠釉陶樓。值得注意的是,在耶魯大學美術館藏東漢建筑明器中,二、三層的四阿頂相對較大,楄較短。因此,陽馬與楄之間的斜傾度較大,整體上看起來像斜出之長桁,但“桁條頂端刻作馬形塑像”的解釋在此亦不成立,因為陽馬仍是立于楄上。若陽馬立于較長之桷上,則二者之間大致呈直角,獨立之狀更為明顯。

以上梳理了陽馬、楄、桷、長桁之間多樣的承載關系,見到了陽馬承阿、承楄、負荷檐梁、承接木石之曲的建筑結構。同樣的負載樣式,也可以用與馬形塑像相應的斗拱或桁條來支撐,并由此形成稱謂上的互指。因此,李善才將陽馬釋為作為普通構件的“四阿長桁”。此外,飛昂亦可稱之為陽馬?!毒案5钯x》:“飛昂鳥踴,雙轅是荷?!睆堛娮ⅲ骸帮w昂,陽馬也。言如鳥之飛踴,下有雙轅負之,故云是荷。雙轅,承柱木也?!崩钌谱ⅲ骸帮w枊之形,類鳥之飛,又有雙轅,任承檐以荷眾材,今人名屋四阿栱曰櫼枊也?!?結合兩處注解,飛昂是由兩根承柱木負載,呈凌空狀,再負載平坐或四阿的斗拱。中國園林博物館藏河南出土東漢綠釉陶樓所見,長桁承楄,楄上又置陽馬承接平坐與四阿,表現的結構應為“雙轅是荷”,此處的陽馬即可稱飛昂。參見該建筑明器第一層,其所對應的建筑部件,即一斗三升之斗拱,應該就是漢魏時期宮殿賦中所說的飛昂。此外,前述建筑四隅斜出承接四阿或平坐的長桁,可稱作陽馬,也可稱作飛昂,即“斜桷謂之飛昂”。

與陽馬承阿相對,陰虬亦負檐?!冻o》在描述楚國建筑裝飾時提到“仰觀刻桷,畫龍蛇些”,補曰:“言仰觀視屋之榱橑,皆刻畫龍蛇,而有文章也?!?這里的榱橑與楄桷相同,是建筑本身引出的桁條。相較于楄,桷相對較長,建筑明器所見,其前端多刻畫為龍首狀,故稱龍桷,又虬龍為陰物,即與陽馬相對之陰虬。除了平出之桷與向上斜出承接四阿的長桁外,還見有向上斜出后又向下轉折,呈現拋物線狀的桁條,在轉折處最高點承接一斗三升斗拱,桁條前端雕刻龍首,在結構上似為斜出之長桁與平出之桷結合的簡化,見于三門峽劉家渠出土東漢中晚期三層陶水榭二層(《河南出土漢代建筑明器》圖版三十八)。臨沂博物館藏畫像石建筑部件中,陽馬與陰虬共同組成一斗三升樣式的斗拱,陽馬位于中間,旁邊兩升分別塑造成了虬龍,負荷檐梁。

三、陽馬的出現與演變

傳世文獻中,《文選》李善所注引東漢馬融《梁將軍西第賦》最早出現了陽馬一詞。從出土文獻看,江陵望山沙冢楚墓二號墓遣冊中已經出現了“昜馬”一詞。?

柱昜馬,禺純。 望山簡2-15

柱昜馬,□?。 望山簡2-16

柱,整理者未釋,并與昜馬連文。研究者對該簡考釋并不一。?何琳儀把“柱陽”釋為南陽郡之地名“堵陽”,而劉信芳、彭浩認為“柱昜馬”應該分開釋讀,應斷為柱、昜馬,昜馬即為后世文獻中的陽馬。二人均引用傳世文獻記述以及李善對陽馬的注解,認為楚簡中的陽馬即四阿長桁。?本文贊同劉、彭二人對馬車形制的考釋,認為望山楚墓遣冊所見昜馬與后世文獻中的陽馬相同。據此稱謂之出現可判斷出,在戰國時期應該已出現了馬形塑像裝飾。將馬稱之為陽馬,則與當時的陰陽觀念有關。馬為陽物,《五行大義》載:“午為鹿馬麞者,午為太陽,馬有員蹄,象于陽也?!?負荷檐梁以及承接木石之曲的塑像之所以選馬的形象,當取其善于負載之意,乾為馬,健也,馬取其健也。

戰國時期,高層建筑尚未發展起來,陽馬主要用于承接四阿,即文獻所言之“陽馬承阿”,漢代建筑中的陽馬當承自戰國而來。隨著斗拱的大量使用以及建筑技術的進步,樓閣臺榭逐漸脫離夯土而發展為獨立的大型木構架結構,因此,陽馬多立于建筑四隅之楄或桷之上,承托樓榭平坐轉角之處,負荷檐梁,承接木石之曲。唐宋時期的文獻中也有關于陽馬的記述。

唐皮業光《吳越國武肅王廟碑銘》:“陰虬回抱,陽馬奔趨?;⒀楞晼垨磉B,龍脊褭而欒櫨轉?!?宋冉曾《京兆府興平縣保寧寺浴室院新建鐘樓碑文》:“陰虬增絢,陽馬騰光。名翚飛以神行,紺獸蹲而峰峙?!?宋祁《復州廣教禪院御書閣碑》:“木摩而匪彫,棟隆而弗撓,鳴翚斯飛以異狀,陽馬如舞而四承?!?從前后描述來看,以建筑部件解釋陽馬似與文意不符,當時應該還存在作為塑像的陽馬,但唐宋時期的建筑與魏晉已然大相迥異,李善注解《文選》以及李誡撰寫《營造法式》時,已不再用塑像釋陽馬,彼時建筑中陽馬的具體使用情形則有待考古資料的發掘以便進一步考述。

結語

從名實關系上看,漢魏建筑中的陽馬本指馬形塑像,時人刻作其象以負荷檐梁,承接木石之曲。馬屬于陽物,故而被稱為“陽馬”,將起承托作用的建筑部件塑造為馬的形象取其健壯善于負載之意。從出土文獻來看,陽馬在戰國時期應該已經出現。到了漢魏時期,隨著高層建筑的興起以及建筑形制的發展演變,陽馬多用于承托樓閣臺榭之平坐與四阿頂。與陽馬相應的普通建筑部件,長桁以及飛昂也可以此稱之。陽馬與楄、桷、長桁、飛昂之間有復雜的搭配關系,漢魏宮殿賦中的“陽馬承阿”、“陽馬承楄”都只是對部分陽馬負載樣式的描述。以《文選·七命》呂向關于陽馬的注解為鎖鑰,結合漢代文物建筑資料,才能全面認識陽馬負載建筑形式的多樣性。

注釋:

① [南北朝]蕭統選編:《新校訂六家注文選 第2 冊》卷一一《何晏 景福殿賦》,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13 年,第712 頁。此處所引之《梁將軍西第賦》在日本足利學校藏宋刊明州本《文選》中作 “陽馬承楄”,[梁]蕭統選編,[唐]呂延濟,劉良,張銑,呂向,李周翰,李善注:《日本足利學校藏宋刊明州本六臣注文選》卷一一《景福殿賦》,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 年,第184 頁,0734。

② [宋]李誡撰:《營造法式(全四冊)》序目,上海:商務印書館,1954 年,第38 頁。梁思成著:《梁思成全集 第7 卷》,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 年,第34 頁。李劍平編著:《中國古建筑名詞圖解辭典》,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 年,第100 頁。趙逵夫主編:《歷代賦評注 魏晉卷·景福殿賦》,成都:巴蜀書社,2010 年,第102 頁。

③ 龔克昌、周廣璜、蘇瑞?。骸度龂x評注·何晏 景福殿賦》,濟南:齊魯書社,2013 年,第362 頁。

④ 李善此處關于陽馬的注解與《景福殿賦》所見基本相同?!吧圃唬骸A,龍也?!冻o》曰:‘仰觀刻桷畫龍蛇’,馬融《梁將軍西第賦》曰:‘騰極受檐,陽馬承阿’?!吨軙吩唬骸魈孟逃兴陌⒁??!?[南北朝]蕭統選編:《新校訂六家注文選 第4 冊》卷三十五《張協 七命》,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13 年,第2288 頁。

⑤ 對于此類建筑形制,發掘報告中或以陶樓稱之,但其底部為水池,屬水榭,在引述時皆以此稱之。

⑥ 其中一件現陳列于中國國家博物館,即本文圖1,其他出土建筑明器圖片見于葉小燕:《河南陜縣劉家渠漢墓》,《考古學報》,1965 年第1 期,圖版6,1;12,2;18,5。

⑦ 圖片參見:林樹中主編:《海外藏中國歷代雕塑 上》,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2006 年,第111 頁。

⑧ 圖片見于《河南陜縣劉家渠漢墓》,《考古學報》,1965 年第1 期,圖版18,5。

⑨ 圖片見于張勇主編,河南博物院編著:《河南出土漢代建筑明器》,鄭州:大象出版社,2002 年,圖版54。

⑩ 圖片見于《河南陜縣劉家渠漢墓》,《考古學報》1965 年第1 期,圖版18,5。

? [北魏]賈思勰著,石聲漢校釋:《齊民要術今釋》卷六《養牛、馬、驢、騾第五十六》,北京:中華書局,2009 年,第496、503、507、510 頁。

? [唐]歐陽詢撰,汪紹楹校:《藝文類聚》卷六二《居住部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年,第1113 頁。

? [宋]李誡撰:《營造法式(全四冊)》序目,上海:商務印書館,1954 年,第 39 頁。

? [南朝宋]范曄撰,[唐]李賢等注:《后漢書》志第二十八《百官五 縣鄉》,北京:中華書局,1965 年,第3624 頁。

? 飛昂“其名有五,一曰櫼,二曰飛昂,三曰英昂,四曰斜角,五曰下昂?!盵宋]李誡撰:《營造法式(全四冊)》,序目,上海:商務印書館,1954 年,第 38 頁。

? 圖片見于《河南陜縣劉家渠漢墓》,《考古學報》,1965 年第1 期,圖版18,5。

? [南北朝]蕭統選編:《新校訂六家注文選 第2 冊》卷一一《何晏 景福殿賦》,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13 年,712 頁。

? [宋]洪興祖撰,白化文等點校:《楚辭補注》卷第九《招魂章句第九》,北京:中華書局,1983 年,第206 頁。

? 朱德熙、裘錫圭、李家浩:《望山一、二號墓竹簡釋文與考釋》,載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江陵望山沙冢楚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 年,第 276、290 頁。

? 羅小華:《戰國簡冊中的車馬器物及制度研究》,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7 年,第301 頁。

? 彭浩:《望山二號墓遣冊的“□”與“昜馬”》,《江漢考古》,2012 年第3 期,第121-123 頁。

? [隋]蕭吉撰,馬新平、姜燕點校:《五行大義》卷第五《第二十四論禽蟲》,北京:學苑出版社,2013 年,第248 頁。

? 董浩等編:《全唐文》卷八百九十八《皮光業 吳越國武肅王廟碑銘》,北京:中華書局,1983,第9376 頁。

? 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卷三百二十五《冉曾 京兆府興平縣保寧寺浴室院新建鐘樓碑文》,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年,第74 頁。

? 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卷五百二十六《宋祁 復州廣教禪院御書閣碑》,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年,第91 頁。

猜你喜歡
釉陶斗拱塑像
說不完的斗拱
在武漢大學拜謁李達塑像
陜西西安月登閣村唐杜華墓發掘簡報
宜興釉陶
民居趣讀
丹陽市十墓山西漢墓發掘現場及出土器物
丹陽市十墓山西漢墓出土器物
淺析中國古建筑的斗拱——以沈陽故宮為例
礁堡·塑像
斗拱系列燈具設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