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生英雄觀培育:現狀、影響因素及建議

2024-01-15 10:59
中國青年社會科學 2023年6期
關鍵詞:英雄中學生馬克思主義

楊 巧 張 萌 陳 佳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青少年工作系,北京 100089;山西省社會科學院,山西太原 030032)

一、問題提出

中國共產黨人歷來重視對于英雄精神的傳承和弘揚。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發表了諸多關于弘揚英雄精神的重要論述。他強調,“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實現我們的目標,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1]。他特別提出,要在青少年中弘揚英雄精神,指出“自古英雄出少年。人類社會青年英雄輩出,中華民族青年英雄輩出”[2],“要抓好青少年學習教育,著力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3]。在此背景下,學界圍繞英雄精神的培育開展了一定程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英雄精神的內容、影響因素以及英雄精神的培育途徑等方面。

培育英雄精神,首先要厘清英雄及英雄文化的內涵??傮w來看,學界基于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從社會文化現象的視角看待英雄,認為英雄具體表現為英雄形象,而英雄形象又是由英雄人物、英雄事跡、英雄精神三個要素構成的“三位一體”的整體。從英雄所具有的品質來看,英雄是為了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不怕困難、無私奉獻、勇于犧牲、英勇奮斗的人?;诖?,英雄文化被視為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族價值觀、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是關于英雄信念、英雄精神、英雄人格、英雄行為、英雄功績、英雄評判、英雄形象、英雄傳承的價值與制度體系的總和[4]。文化的核心是價值觀,英雄文化的核心是英雄觀。有學者聚焦于價值觀的角度,對英雄觀進行了研究,總體認為英雄觀是某一主體對英雄的根本看法和態度[5]。目前,學界對于英雄觀的研究,主要從中國傳統英雄觀[6-9]、馬克思主義英雄觀[10]、中國共產黨英雄觀[11-14]、習近平英雄觀[15-17]四個角度進行了理論分析,分析的維度包括英雄的特質、英雄的作用、英雄與人民群眾的關系、英雄精神傳承的原則和要求等方面。相較于理論研究,以“英雄觀”為主題的實證研究成果較為欠缺,已有的實證調查主要從認同的英雄品質這一維度對青少年英雄觀進行了描述。

總體來看,目前對于青少年英雄觀影響因素的解釋模式主要分為兩類:一是環境論,突出社會物質文化環境、法治環境、大眾傳媒環境、同輩群體環境等方面的影響作用;二是教育論,強調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榜樣教育等因素的重要意義。雖然大部分研究者持綜合影響論觀點,但在分析中往往會將重心偏向其中一端。教育影響論認為教育因素對個體的英雄觀起到了決定性作用[18];環境影響論則認為,各種社會力量包括傳統媒介、新媒體、影視作品等因素的影響力正在逐漸上升,其整合力量已經超過了傳統教育因素[19]。

對于培育英雄精神的途徑,學界主要從三個層次進行了探討。一是在宏觀層面,將英雄榜樣教育提高到國家發展的戰略高度,認真思考探索英雄榜樣的精神實質[20]。二是在中觀層面,要因時代之需塑造英雄,健全捍衛和關愛英雄的保障機制,優化學習和崇尚英雄的社會環境[21]。三是在微觀層面,重點面向青少年大力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和紅色文化教育,結合新的時代特點不斷改進宣傳教育方式,提升英雄故事、英雄事跡、英雄精神的敘事技巧,同時守好“主渠道”,將英雄文化融入思政課教學中[22]。

總體來看,學界對于英雄觀的內容、影響因素、培育路徑進行了一定的探索,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在研究方法上,主要側重于宏觀層面的理論分析,缺少實證研究;二是在研究角度上,主要側重于社會文化層面的分析,缺乏從英雄觀的社會化結果——個體英雄觀角度的研究;三是現有研究主要直接聚焦于“如何做”的途徑探討,缺少對于原因及機理的研究;四是在為數不多的關于影響因素的研究中,缺乏個體抉擇的視角,忽視了對不同影響因素的比較與交互作用路徑的分析。

正處于選擇人生偶像與學習追尋榜樣時期的青少年,是培育和弘揚英雄文化、傳承英雄精神的重點群體。在價值觀日益多元的時代,作為英雄文化影響青少年的結果體現,當代青少年的英雄觀有怎樣的結構與維度、現狀如何、有何特點、怎樣形成、應如何引導,這些具有重要理論與實踐價值的問題,正是本研究希望回答的。

二、研究設計

(一)數據來源

本研究的數據來源為2022 年對山西省太原市、呂梁市、大同市、運城市六所學校的初高中學生開展的問卷調查,總計發放紙質問卷1002 份,實際收回962 份,其中有效問卷836 份,問卷有效率為86.9%。本次調查樣本的基本構成情況為:男生占46.4%,女生占53.6%;初中生占53.7%,高中生占46.3%。

(二)英雄觀測量維度

英雄觀集中體現了英雄文化的核心觀念,反映到個體身上,就是個體對英雄各個方面的認識與看法。學界對于馬克思主義英雄觀及習近平英雄觀的相關研究折射出了英雄觀四個方面的重要內涵,即對“英雄來自何處”[23-24]“英雄有何作用”[25]“如何評價英雄”[26]“如何對待英雄”[27-28]四個基本問題的回答與態度。筆者將其設定為英雄觀測量的四個二級維度。據此,筆者分別設計了相應的指標來測量中學生對英雄來自何處、英雄有何作用、如何評價英雄以及如何對待英雄的相關觀點的認同程度。這些觀點以馬克思主義英雄觀為主,同時包含一些非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具體如表1、表2 所示。在計分方法方面,采用李克特量表方式記分,對每個項目中回答“非常不認同”“不太認同”“一般”“比較認同”“非常認同”分別賦值1-5 分。通過公式“(得分-最低分)/(最高分-最低分)×100”,將量表得分轉化為0-100 分的取值,分值越大表示認同度越高。

表1 中學生馬克思主義英雄觀測量指標

表2 中學生非馬克思主義英雄觀測量指標

克隆巴赫系數α 與KMO 值分別是評估信度和效度最常用的指標,α 越大,信度系數越高,KMO 值越大,效度越高。一般認為,當α 在0.8 以上說明信度非常好,在0.7 與0.8 之間說明信度較好,在0.6 至0.7 之間說明可接受。一般認為,KMO 的值在0.9 以上表示非常適合,在0.9 與0.8 之間表示比較適合,在0.8 到0.7 之間表示適合,在0.7 到0.6 之間表示一般,在0.6 以下表示不適合。由表3 可以看出,英雄觀各維度的克隆巴赫系數α 與KMO 值都大于或基本接近參考值0.7,模型總體克隆巴赫系數α 為0.919,KMO 值為0.936,均明顯大于參考值0.7,這說明本研究的問卷信度與效度均較好。

表3 中學生英雄觀量表模型信效度分析

為了進一步測量四個維度的結構效度,筆者通過AMOS 23 對結構方程模型進行擬合度檢驗,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見圖1,模型適配度指標見表4。結果顯示,模型的各項參數指標都符合要求,模型擬合度較好,這說明將中學生英雄觀分為上述四個維度具有合理性。

圖1 中學生英雄觀驗證性因素分析

表4 中學生英雄觀量表模型適配度指標

表5 中學生對英雄人物的選擇頻率

表6 中學生對英雄人物特質的認同情況

(三)自變量設計

基于文獻梳理與前期訪談,本研究認為,中學生英雄觀的形成既來自外在顯性教育因素與隱性環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同時也會受到個體自身內在因素的影響。為進一步比較三類因素的影響作用,挖掘三類影響因素的作用路徑與機制,本研究從環境、教育、個人三個方面進行了自變量的設計。環境因素包括家庭環境、學校氛圍、同輩群體、大眾傳媒;教育因素包括家庭教養方式和學校的英雄教育;個體因素包括個體知識的學習積累與閑暇自我提高。

三、中學生英雄觀的現狀

(一)誰是英雄?——中學生心目中的英雄形象與特質

對于中學生來講,英雄觀不只是抽象的觀念,而是首先生動展現為他們心中一個個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與具體的英雄特質。

1.中學生心目中的英雄形象

為更全面地了解當前中學生心目中的英雄形象,基于前期試調研,本研究列舉了不同歷史時期、不同行業的先進典型人物或者人物群體供中學生選擇。從選擇頻率大于50%的人物來看,中學生心目中的英雄形象主要分為以下五類。

第一,疫情防控期間的沖鋒陷陣者。近年來,在疫情防控的特殊背景下,中學生心目中的英雄首先具象化為疫情防控期間的沖鋒陷陣者,體現出鮮明的時代性。高達93.1%、90.9%的中學生認為鐘南山,以及疫情防控期間的志愿者符合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形象。第二,為人民無私奉獻者。能否成為中學生心目中的英雄,一個很重要的標準就是能否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無私為人民犧牲奉獻。調查發現,有76.8%的中學生認為焦裕祿是英雄,認為雷鋒是英雄的中學生達87.3%,認為緝毒警察是英雄的中學生高達88.2%。第三,為民族奮力拼搏者。每當民族處于危難時刻,總有人挺膺擔當、選擇奮力斗爭,只為整個民族和人民的安寧,他們是民族的“脊梁”。調查顯示,中學生選擇心中的英雄時,具有突出的民族立場,對這些為中華民族獨立和解放而犧牲、為中華民族擺脫外來殖民統治和侵略而英勇斗爭的仁人志士們抱有崇高的欽佩。有79.1%的中學生將孫中山視為心目中的英雄,選擇“狼牙山五壯士”作為自己心中的英雄的中學生達到88.2%。另外,還有超過一半的中學生將新時代“衛國戍邊英雄團長”祁發寶視為心目中的英雄。第四,為國家作出卓越貢獻者。各行各業的模范人物為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各個時期涌現出來的先進模范都是我們的民族英雄[29]。調查發現,中學生們也在心中將民族英雄的榮譽賦予了這些人。高達91.7%的中學生認為袁隆平符合心目中的英雄形象,87.1%的中學生將航天探索者楊利偉視為自己心中的英雄。另外,許多中學生關注到了體育界的模范人物,分別有83.0%、68.8%的中學生選擇中國女排、蘇炳添作為自己心中的英雄。第五,身邊積極向上的示范者。新時代,中學生對英雄的認識體現出鮮明樸實的生活性,他們認為英雄并非遙不可及,身邊的父母和老師就是自己生活中的英雄。調查發現,選擇父母、老師作為自己心中的英雄的中學生分別達到78.5%、72.0%,這說明當代中學生已基本樹立起了平凡英雄的理念。

2.中學生心目中英雄形象的特征

基于前期的訪談結果和調查數據,本研究分析整理出中學生認同的英雄特質,并參考學界已有文獻對英雄特質的編碼維度[30],將中學生心目中英雄形象的特質歸納為堅定的理想信念、正確的價值追求、崇高的道德修養、堅強的意志品質、卓越的個人能力五類。這些特質正是中學生認同并選擇他們為心中英雄的重要原因。

第一,堅定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精神之源,是一切英雄行為的精神支柱。調查顯示,中學生普遍認識到了理想信念的重要性。高達88.4%的中學生將“堅定的理想信念”視為英雄的首要特質。第二,正確的價值追求。英雄之所以能夠成為英雄,受到人們敬仰,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擁有正確而崇高的價值追求。超過80%的中學生認為“對黨忠誠”“精忠報國”“一心為民”“維護正義”是英雄具有的特質。第三,崇高的道德修養。中學生普遍認為,英雄應該具備集體主義的品德并體現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一方面,中學生認同的英雄特質體現出鮮明的集體主義色彩,分別有83.1%、83.3%、81.8%的中學生認為英雄具有“無私奉獻”“顧全大局”“忠于職守”的品質。另一方面,中學生還認為英雄身上應體現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分別有76.8%、76.6%的中學生認為英雄具有“孝老愛親”“誠實守信”的特點。第四,堅強的意志品質。中學生認為英雄的一個鮮明特點,就是能夠忍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痛苦,擁有堅韌又自主的意志力。分別有89.1%、76.7%、45.8%的中學生認為英雄具有“不怕犧牲、頑強拼搏的斗爭精神”“艱苦奮斗”“獨立自主”的品質。第五,卓越的個人能力。在看待英雄的個人能力方面,中學生更強調后天可以習得的能力。其中,對于“尊重科學、實事求是”和“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特質,中學生認同比例分別為69.5%、67.7%。另外,有超過三成的中學生認為英雄具有“心無旁騖”“高瞻遠矚”的品質。

(二)如何看英雄?——中學生英雄觀的四維展現

如前所述,英雄觀集中體現為“英雄來自何處”“英雄有何作用”“如何評價英雄”“如何對待英雄”這四個核心問題。本研究以馬克思主義英雄觀為評價標準,通過測量中學生對各個維度相應觀點(包括馬克思主義英雄觀與非馬克思主義英雄觀的觀點)的認同情況,了解中學生英雄觀的具體現狀與特點,得分如圖2 所示??傮w來看,中學生已經建立起了馬克思主義英雄觀,對馬克思主義英雄觀的認同得分為74.6 分,但仍有部分中學生認同非馬克思主義英雄觀的觀點。

圖2 中學生對英雄觀的認同情況

1.英雄來自何處

對于“英雄來自何處”的回答往往形成不同的英雄觀。一些客觀唯心主義觀點認為“英雄是上天的安排,是神的降臨”,一些主觀唯心主義觀點則認為“英雄是統治者主觀塑造出來的”。這些觀點皆脫離社會發展規律,否認英雄與時代、與人民的聯系。與唯心主義觀點不同,馬克思主義認為英雄的出現是必然性與偶然性的統一,英雄與人民的關系是討論英雄來源的基本問題。

調查顯示,中學生基本認同馬克思主義關于英雄來自何處的觀點,總體得分為68.9 分。從英雄出現的必然性與偶然性來看,分別有60.8%、60.6%的中學生認為“時代造就英雄”[31],“英雄人物的出現也取決于個人所處的具體歷史環境、主觀條件、機遇等偶然因素”。從英雄與人民的關系來看,中學生普遍認為英雄來自人民,植根人民。分別有80.3%、67.2%、42.8%的中學生認為“平凡鑄就偉大,英雄來自人民。每個人都了不起”[32],“人民是真正的英雄”[33],“脫離了群眾,任何英雄也辦不成事情”[34]。同時,也有少部分中學生受到了歷史虛無主義的蠱惑,認同“英雄建構論”的唯心主義觀點,分別有7.3%、5.7%的中學生認為“英雄是統治者宣傳、塑造、包裝的結果”,“英雄是由統治者決定的”,否認英雄出現的客觀性。此外,還有14.2%的中學生將英雄“神化”,認為“英雄是救世主,是神的代表”。

2.英雄有何作用

對英雄作用的科學認識是正確對待英雄的基石。不同于夸大英雄的“唯英雄論”,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真正創造者,但在一定的歷史時期、一定的歷史條件下具體人物的行為會推動歷史發展進程。

調查顯示,中學生基本認同馬克思主義關于英雄作用的觀點,總體得分為77.9 分。他們主要從人類歷史、國家、社會和個人四個方面認識到了英雄的作用。第一,認為英雄的人民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推動力量。58.2%的中學生認為“歷史是人民創造的,英雄的人民創造英雄的歷史”[35],認同得分為68.3分。第二,認為英雄人物在國家建設與發展進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分別有78.0%、72.0%、71.4%、66.5%的中學生認為“和平年代同樣需要英雄情懷”[36],“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需要千千萬萬個英雄群體、英雄人物”,“我們的民族英雄是中華民族的脊梁”,“正是一代又一代英雄人物的犧牲奉獻讓我們離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更近”。第三,認為英雄是一個時代的精神坐標。分別有79.1%、78.5%的中學生認為“英雄人物的榜樣作用能夠大力激發社會正能量”,“英雄人物的榜樣作用能夠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動力”。第四,認為英雄對個人發展具有促進作用。大部分中學生在個人的成長中感受到了英雄的示范引領與激勵作用,82.5%的中學生認為“我們可以從英雄身上汲取力量、得到啟發、受到鼓勵”。

近年來,一些消費英雄、過度包裝英雄的行為頻繁發生,集中表現為惡搞英雄人物等現象。調查發現,部分中學生也受到了娛樂消費主義的影響,以“庸俗化”的方式來看待英雄的作用,有11.4%的中學生認為“抗日神劇等拿英雄來搞笑也是可以的,能夠使人們放松心情”。另一種非馬克思主義英雄作用觀——“唯英雄論”也具有迷惑性,50.2%的中學生認同“某些杰出人物是歷史發展的決定性力量”,夸大具體人物在歷史發展中的決定性作用,把人民群眾的力量置于次要地位。

3.如何評價英雄

馬克思主義認為,評價歷史人物應當將其置于具體的社會歷史條件和時代背景下,要遵循歷史、全面、科學的原則。

調查顯示,中學生基本認同馬克思主義關于英雄評價標準的觀點,總體得分為77.2 分。其中,分別有68.0%、78.8%、74.3%的中學生認為“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應該放在其所處時代和社會的歷史條件下去分析”[37],“評價歷史人物要全面”,“評價歷史人物要實事求是,恰如其分”。與馬克思主義英雄評價觀不同,“唯道德評價論”認為,在評價英雄時,應以“道德”作為唯一評價標準。調查發現,有13.4%的中學生認同“唯道德評價論”。另外,還有9.4%的中學生認為“英雄應該是完美無缺的”。這種觀點過度鼓吹英雄的完美,沒有做到實事求是地評價英雄,一方面拉大了英雄與中學生的距離,另一方面容易導致徹底否定英雄的現象,不利于在中學生中形成學習英雄的良好風氣。

4.如何對待英雄

如何對待英雄是英雄觀的行動維度。馬克思主義者始終尊重英雄、維護英雄。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廣泛開展先進模范學習宣傳活動,營造崇尚英雄、學習英雄、捍衛英雄、關愛英雄的濃厚氛圍”[38],只有“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39]。

從調研結果看,中學生較為普遍樹立了如何對待英雄的正確觀點,總體得分為74.4 分。第一,認為要崇尚英雄。分別有78.0%、82.7%、79.0%的中學生認為“中華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輩出的民族”[40],“當前我們應弘揚英雄身上展現的忠誠、執著、樸實的鮮明品格”,“應在社會廣泛開展英雄模范學習宣傳活動”。第二,認為崇尚英雄的一個體現就是捍衛英雄。分別有67.7%、62.6%、58.5%的中學生認為“虛構英雄、調侃英雄、丑化英雄的言行都是不對的,應該受到懲罰”,“應當通過完善的法律來維護崇尚英雄的社會氛圍”,“會主動同歪曲歷史、污蔑英雄的行為作斗爭”。當被問及看到“邱少云被火燒仍堅持不動違背生理學”“雷鋒的好人好事都是擺拍出來的”等類似說法怎么想或怎么做時,高達84.5%的中學生表示“感到憤怒,會主動找更多資料反駁”或“主動向家長、老師尋求幫助,辨明真偽”。第三,認為只有學習英雄,才能讓英雄之魂融入血脈,讓英雄精神的紅色基因代代傳承。分別有78.9%、78.8%、78.2%的中學生表示“會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英雄宣傳活動”,“會主動了解英雄事跡并學習英雄人物的好的思想品德”,“愿意向別人講述英雄故事”。第四,認為要高度關愛英雄。分別有75.2%、56.2%、39.4%的中學生認為“如果英雄人物需要幫助,我會主動幫忙”,“國家應該給英雄物質獎勵”,“給英雄多少榮譽都不為過”。時下,一些錯誤社會思潮頻頻宣揚利己主義的低俗觀念,批判無私奉獻的精神價值,宣揚“世界上不可能真正存在無私奉獻的人”等錯誤觀點。調研發現,分別有16.4%、10.6%的中學生認同“我們要把英雄像神一樣頂禮膜拜”,“英雄的標準太高了,我們沒有必要去追求”等錯誤觀點。

四、中學生英雄觀培育中的影響因素及其作用路徑分析

對于中學生英雄觀影響因素的研究,不僅要找到具體因素,還要揭示出各因素之間的關系及運行機制。本研究以調查數據為基礎建立了以下回歸模型,分析結果見表7。

表7 中學生英雄觀影響因素回歸分析

(一)顯與隱——影響中學生英雄觀的教育因素與環境因素

首先,中學生英雄觀是隱性環境因素與顯性教育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模型1中的自變量(隱性環境因素)能夠解釋模型中因變量變異的23.5%。模型2 中的自變量(顯性教育因素)能夠解釋模型中因變量變異的26.2%。模型4 中的自變量(既包括隱性環境因素也包括顯性教育因素)能夠解釋模型中因變量變異的32.2%。這也凸顯了顯性教育與隱性環境在現實層面相統一的必要性,即在對中學生英雄觀的培育中,我們應該做到兩手抓,構建同向而行的英雄觀教育模式。

其次,相較于隱性環境因素,學校和家庭的顯性教育起到了更為強大的直接作用?;貧w結果顯示,在諸多的影響因素當中,課程教育的影響效果是最大的,其標準化回歸系數為0.126。這說明學校在其中發揮了主渠道和主導性的作用。

最后,現實與網絡環境對于中學生英雄觀的形成發展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貧w分析結果表明,網絡新媒體、影視作品均對中學生英雄觀有著正向的顯著影響,標準化回歸系數分別為0.067、0.072。這說明傳遞英雄正面信息的互聯網與影視作品對于培育中學生形成正確的英雄觀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

(二)內與外——影響中學生英雄觀的個體因素與外在因素

為了探究內因與外因對中學生英雄觀的不同影響,進一步分析回歸模型中各個自變量對中學生英雄觀的影響路徑,本研究將回歸分析模型5中具有顯著影響作用的變量(網絡、影視作品、民主型家庭教養方式以及課程教育)作為自變量,將知識水平和閑暇自我提高這兩個個體維度的自變量作為中介變量,用Amos 做了路徑分析。結果顯示,模型擬合指數為:CMIN/DF=1.275,TLI=0.993,CFI=0.998,RMSEA=0.018,具體影響系數見圖3和表8。

圖3 中學生英雄觀影響因素的作用路徑分析

表8 中學生英雄觀影響因素的作用路徑分析(標準化系數)

一方面,個人的知識水平與閑暇自我提高均對中學生英雄觀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這意味著中學生掌握的知識越多,越易于形成科學、正確的英雄觀,越有助于抵制錯誤的英雄觀。中學生在課余時間越重視自我提升,如看紅色題材的影視作品、參觀博物館紀念館、經常讀書看新聞等,越容易形成科學、正確的英雄觀。在兩個個體中介變量中,閑暇自我提高的習慣對于中學生英雄觀的影響略低于知識水平的影響,但知識水平在相當程度上要依賴于閑暇自我提高的習慣來影響中學生的英雄觀。

另一方面,隱性環境因素依托于個體因素對中學生的英雄觀發生作用。作為隱性環境因素,網絡與影視作品既直接(直接影響系數分別為0.188、0.147)又以閑暇時間的自我提高作為中介間接地影響了中學生的英雄觀(間接影響系數分別為0.011、0.009)。

五、新時代引導中學生樹立正確英雄觀的對策建議

基于中學生英雄觀的現狀、問題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發現,新時代在青少年中培育科學英雄觀,應著力加強唯物史觀教育、創新英雄人物榜樣教育、加強家校社環境建設、注重個體閑暇德育。

(一)加強唯物史觀教育

正確的英雄觀來源于科學的歷史觀。馬克思主義以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深刻揭示了英雄的來源和作用,是當代青少年樹立科學英雄觀、抵制唯心主義英雄觀的理論基石。研究發現,中學生總體上對于馬克思主義英雄觀特別是英雄來自何處的認同度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部分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錯誤社會思潮的影響,存在英雄觀錯位的問題。究其緣由,在于他們對于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還沒有系統建立起來。這就要求我們要加強對青少年唯物史觀的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提高自覺鑒別與批判歷史唯心主義的能力。

一是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引導青少年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以徹底的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看待人類發展史。調查顯示,在對非馬克思主義英雄觀的態度上,初中生的認同得分平均值為30.1 分,顯著高于高中生(24.3 分)。筆者認為,除了年齡導致的認知差異外,還在于他們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的不同。從當前初高中思政課程安排來看,初中生的思政課程更多地傾向于提升其道德修養、責任意識及培養健全人格,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尤其是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涉獵較少。這一研究發現提示我們,在初中階段相應的思政課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以恰當方式融入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教育,引導他們以唯物史觀去認識社會。二是加強歷史教育,引導青少年在對中共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的學習中,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了解歷史前進的規律,看到歷史發展的真正動力。三是深入開展實踐課堂,讓青少年在人民群眾火熱生動的實踐中感受到人民的力量,建立起人民英雄的觀念。

(二)創新英雄人物榜樣教育

英雄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最閃亮的坐標。英雄對個體,特別是對青少年有價值導向、精神激勵、行為規范的作用;對于社會,英雄是承載、廣泛傳播和引領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41]。創新英雄人物榜樣教育,需從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兩方面著手。

從內容上看,要豐富榜樣宣傳的人物類型。研究發現,中學生對各個時期的許多典型英雄人物存在不熟悉、不了解的情況。如有32.4%的中學生不認識“衛國戍邊英雄團長”祁發寶;有37.2%的中學生不認識“人民教育家”、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于漪。這提醒我們要特別加強對各個時期、各種類型榜樣人物的宣傳教育。一是宣傳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英雄人物,引導青少年增強文化自信,樹立關心國家利益和安危的民族大義與報效祖國的價值觀。二是宣傳中國革命與建設時期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的紅色英雄人物,引導青少年感悟革命先輩們的英雄精神,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三是宣傳新時代的英雄人物,特別是科技創新、鄉村振興、綠色發展、社會服務、衛國戍邊等各領域各方面的典型先進模范,讓青少年充分認識到如何做能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四是加強對平凡英雄的宣傳,讓青少年意識到英雄就在身邊,英雄無處不在,英雄并非高高在上。

從方式上看,對榜樣的宣傳教育要貼近青少年特點。一方面,可以設置以“榜樣教育”為主題的在線課程,通過線上課程、線上視頻、線上討論等形式,將榜樣人物的成功經驗和方法傳授給青少年,讓他們在自由的環境中學習榜樣人物的優秀品質和實踐經驗。另一方面,通過開展青少年喜聞樂見的榜樣人物宣講會、榜樣故事會、榜樣人物展覽參觀等活動,宣傳英雄人物事跡,讓他們把握英雄榜樣的內在特質,傳承英雄榜樣的精神內核。

(三)加強家校社環境建設,凸顯文化育人

研究發現,有少部分中學生受個人英雄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思潮影響,在英雄的來源、作用等方面存在許多錯誤的認識。針對這些問題,我們要強化隱性教育,將隱性教育體現在家庭、學校、社會各個環境中。其一,家庭是青少年成長的重要環境,父母首先要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建立尊重英雄、崇尚英雄的家風,在家庭中講好英雄故事,引導孩子正確看待英雄及英雄行為。同時,父母也要保持言行一致,在英雄觀的落實上以身作則。其二,營造學校英雄教育氛圍。要注重校園文化環境建設,尋找合適的場地擺放英雄雕塑、布置宣傳欄等,結合當地實際建設紅色主題教育場館,完善學校英雄教育的硬件設施。要發揮校園媒體和網絡平臺的輿論引導作用,充分運用校園媒體和網絡平臺傳播各行各業英雄的崇高精神和優秀品質,使英雄觀教育融入校園文化生活。其三,有效發揮大眾傳媒的價值引導功能。要繼續強化在主流媒體中的英雄宣傳力度,通過主流媒體牢牢把握輿論主導權,積極主動占領網絡輿論陣地,充分發揮影視作品等視聽載體的價值引領功能。

(四)注重個體教育,加強閑暇德育

研究發現,閑暇時間注重自我提高的中學生英雄觀更為積極。這提示我們,要注重引導青少年合理安排閑暇時間,養成良好的閑暇習慣。在課堂中,要著力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以及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其在課堂之外也能夠自覺主動地進行知識的學習和積累。在課堂教育之外,教師與家長應有意識地為學生推薦一些紅色題材的影視作品,以及博物館、紀念館中相關主題的展覽,引導學生合理規劃閑暇時間,利用閑暇時間了解英雄故事,自覺傳承紅色基因。

猜你喜歡
英雄中學生馬克思主義
英雄犬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2022年高考,《中學生數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與您同行
《發明與創新·中學生》征稿啦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重走英雄路
絳紅英雄譜
馬克思主義的“破舊”與“立新”
我與《中學生》的初相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