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高校文化創意人才培養與鄉村振興耦合發展研究

2024-01-15 09:06王玲
寧波工程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村落文創文化產業

王玲

(1. 寧波工程學院人文與藝術學院, 浙江寧波 315211; 2. 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臺灣新北 22058)

0 引言

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我國人才供給與需求關系發生深刻變化,地方高校需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培養應用型人才,增強服務地方的能力。 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鄉村振興也對挖掘和培養鄉村文化創意人才提出新要求。 “鄉村振興離不開文化支撐,需要將鄉村文化資源轉化為文化建設資源和產業生產資源,形成‘文化支農、文化惠農、文化富農’的鄉村產業發展格局”[1],而這種文化轉化力的核心就是文創人才。 以2022 年文化和旅游部會同教育部、國家鄉村振興局等出臺《關于推動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意見》為契機,地方高校如何利用鄉村振興機遇從城市競爭的紅海中轉移,優化人才培養目標,搭建產教融合平臺,成為重要的研究主題。

地方高校與當地鄉村社會經濟的互動發展是復雜、多方面的系統工程,文創領域亦是如此。 從地方高校類型來看,研究者們多關注涉農院校、職業教育兩大類,從專業層面來看,雖然學者們提出鄉村文化產業概念并圍繞鄉村文化資源、資本、人力、基礎設施等現實條件展開分析,升級為農村特色文化產業生態系統[2]。但對鄉村文創人才培養主要以鄉村內部人才培訓為主,外部專業型文創人才多以支援存在,僅少見部分農科高校提出培養服務三農的青年文創人才[3]。國外少數發達國家深入實踐鄉村文創產業,比如美國文創教育注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紐約大學與布蘭森小鎮合作以鄉村音樂為主打元素塑造多樣文藝樣態;日本越后妻有地區用藝術重構鄉村,鼓勵高校藝術工作者打造地景藝術,成為“全球最美鄉村復興樣本”。

綜上所述可知,當前國內外學者主要停留在高校單向服務鄉村層面,少見思考鄉村振興戰略助力地方高校人才培養,尤其在當下地方高校文創人才的城市發展空間有限的情況下,缺乏對城鄉分場域文創人才培養的探討。 在具體培養類型層面也多是“藝術設計師”這一微觀服務型,而前端“文化策劃師”和整體“文化運營師”未引起重視,鄉村振興多融入單類課程或社會工作平臺中,地方高校如何針對城鄉產業特質進行文創人才培養體系設計與實踐平臺搭建缺少研究。 因此本文從耦合角度出發,思考鄉村振興與高校文創人才培養雙向互動關系的優化,并基于浙江某高校文創振興鄉村團隊與文化創意產教融合平臺進行案例解讀。

1 高校文化創意人才培養與鄉村振興之間耦合共生的理論構建

“耦合,原為物理學名詞,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系統或運動方式之間通過各種相互作用而彼此影響以至聯合起來的現象,是在各子系統間的良性互動下,相互依賴、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動態關聯關系。 ”[4]隨著科技發展,“多個事物之間的動態聯系成為多學科交叉的基本動因,耦合關系也應用于多個學科領域的研究,用來反映系統之間物質、信息、能量等要素的循環轉換和動態平衡狀態”。[5]與之相似,高校文創人才培養與鄉村振興戰略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也是動態演變的過程,二者之間存在著多要素互補和功能支撐作用。

1.1 鄉村層面:鄉村振興需要文化賦能,但是文創人才嚴重不足,亟待高校助力

“鄉村振興,文化不能缺位,文化作為鄉村的靈魂,也是鄉村發展的動力。 通過文化賦能鄉村振興,不僅將有效發揮文化的經濟屬性,為鄉村產業賦予內涵和意義,提升價值屬性,激發鄉村產業活力,還將有效發揮文化的意識形態屬性,豐富鄉村的精神文明建設。 ”[6]

在經濟層面,基于鄉村文化資源所開發的文化產品及其服務成為鄉村產業的重要內容,且有效地帶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增加就業機會,助力鄉村經濟升級。 在文化層面,鄉村文化產業的發展也為城鄉融合提供新的載體,豐富的文化產品既可以引領鄉村文明建設,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以傳承的重要方式。 在人才層面,從文化資源到文化資產再到文化資本的整個轉化過程中,人才是關鍵卻也是鄉村文化、產業振興最直接的瓶頸,而且鄉村要振興,必須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鄉村人才傳輸。 然而伴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鄉村青年人才、優質人才“外輸”現象嚴重,同步疊加鄉村人口老齡化嚴重,使得部分鄉村出現“無人可用、人才難留”的問題,尤其是鄉村文化產業領域的基礎條件尤為薄弱,僅僅依靠鄉村本土文化人才無法實現鄉村文化振興,需要引進大量外部人才。 因此“新一輪上山下鄉運動的關鍵,取決于對人的教育獲得、職業獲得和要素流動”[7]。高校在鄉村振興中有著人才、科技和教育融合發展的優勢,可以為鄉村提供智力支撐,推進鄉村產業發展,推動鄉村治理。

1.2 高校層面:高校人才培養需要產教融合,鄉村振興拓寬文創人才培養的場域和平臺

“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8]。 鄉村振興戰略為地方高校指明工作方向,地方高校作為國家人才培養的主體,需要堅持服務為導向,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堅持供給側改革,立足產教融合,培養真正懂得鄉村、扎根鄉村的人才隊伍。 而且當下城市就業競爭激烈,就業形勢嚴峻,“2023 年5 月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青年失業率已突破20%, 其中大學畢業生失業率高達30%以上”[9]。因此鼓勵大學生進入鄉村就業創業,既能緩解大學生就業難題,也為大學生提供成就人生價值的機會與空間。

具體到文化產業領域,鄉村振興涵括整個文化產業的全產業鏈條,既是文化資源的供給方,又是文化市場的需求端。 在供給端,資源是產業開發前提,文化產業人才培養第一步就是文化資源挖掘能力的訓練,而村落是鄉土文化的載體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集聚地。 當前中國的文化產業肩負著經濟發展與文化自信傳承的責任,我們更需要深挖鄉土中國的文化基因,思考中華文化傳承路徑,逐步擺脫當代文化長期依賴西方的話語邏輯,突破文化困境并為中國發展提供文化養分。 在文化市場消費端,鄉村文化市場消費潛力正在提升。2022 年上半年全國文化消費專項調研數據顯示,“城鎮居民和鄉村居民的文化消費地點、文化消費頻次等分布趨同”[10],而鄉村文化產品的供給數量與質量卻無法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需求。與此同時城市居民文化消費也逐漸轉向鄉村場域。途家《2023 年上半年鄉村民宿發展報告》顯示:“截至7 月該平臺鄉村民宿累計接待300 萬人次,為房東創收超15 億元,是2019 年同期的3.5 倍”[11]。 這也吸引文化企業加強對鄉村文化市場布局,這些作為市場主體的文化企業為鄉村帶來的是知識輸入、投資機會、規模經濟。

在此背景下,村落成為實踐場地,鄉村文化資源轉化項目成為實踐項目。 高校人才培養方向需要根據文化產業行業轉向去拓展鄉村場域,推進城鄉融合發展。 鄉村振興戰略是大國之基,高?;谏鐣肇熑涡枰獮猷l村培養高層次人才、提供智力支持,與此同時鄉村振興也拓寬了高校人才培養的場域和平臺。 二者最終目的都是推動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彼此之間耦合關系如圖1 所示。

圖1 高校文化創意類專業與鄉村振興耦合關系圖

2 高校文化創意人才培養與鄉村振興耦合共生的案例解讀

本文選取浙江某應用型本科高校的鄉村建設團隊為研究對象, 面對鄉村振興帶來的挑戰與機遇,該校廣告學、 文化產業管理、 工業設計等文化創意類專業師生主動轉變文化產業城市主場域觀念,于2015 年組建文創鄉村建設團隊,探索城市與鄉村兩大場域耦合互動,推進城鄉文化產業融合發展。在實踐層面,該團隊探索高校資源與鄉村資源耦合,成立師生共創工作室對接村落產業項目,將文化全產業鏈導入村落基地,匹配產業崗位打造鄉村文創人才。 在效果層面,團隊已與寧波市東錢湖鎮、尚田街道、慈城古縣城、前童古鎮等6 個鄉鎮(街道)簽訂合作協議,幫助15 個村落完成各類型文創產品設計生產,實現師生發展與村落振興同頻共振,最終形成以“文化創意合作、產業鏈條銜接、城鄉價值共生”為核心理念的文創鄉建模式,促進產學研合作培養鄉建人才,助力文化創意賦能鄉村振興。 因此,該團隊的實踐案例可以回應研究所關注的耦合問題,本文總結其耦合實踐樣態主要呈現在以下三大方面。

2.1 文化產業的鄉村場域與城市場域耦合互動,推進城鄉文化產業融合發展

2.1.1 轉變“文化產業城市場域”觀念,差異化定位打造“城鄉文創人才”

伴隨著工業化與城市化發展,我國人口教育多以服務城市為中心,存在“離農”傾向,加劇農村人才匱乏的局面。 文化產業領域也是如此,諸多高校停留在傳統城市文化創意人才培養之中,缺少培養鄉村特色文化創意人才的意識。 但是人才培養須為社會需求服務,鄉村急需文創人才,城鄉文化人才結構矛盾日漸凸顯。 浙江作為我國共同富裕的先行示范區,城鄉融合發展是突出優勢也是核心政策導向,該團隊實事求是面對特色定位問題,結合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建設和浙江地域優勢,將文化產業分為“城市”和“鄉村”兩大場域,以城鄉融合發展作為有效路徑,將文化產業從城市延伸至“鄉村場域”,引導人才“向農而行”。

2.1.2 分類培養文創人才,鄉村振興戰略融入上下游文創產業鏈

文化創意產業鏈條可以分為“定位”“開發”“運營”“升級”四部分,因此在鄉村文創人才培養體系建設中需要借助全產業鏈導入,匹配崗位打造鄉村“文化資源調查人才”“文化策劃人才”“藝術設計人才”“產業運營管理人才”,進行人才分類培養,不同崗位對接相應能力培養,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供需匹配。該團隊將鄉村振興戰略融入課程方案,跨專業師資合作,調整課程體系,將其分為基礎課程、方向課程、專題課程三大類,其文化創意類專業課程群如圖2 所示。

圖2 浙江某地方高校文化創意類專業課程群

基礎課程重點培養學生挖掘鄉村資源,進行資源調查。 方向課程分為“創意策劃”與“運營管理”兩大課程群,策劃課程群著眼于鄉村文化的定位開發,基于前期資源調查進行特色要素提煉、精準定位發展方向。 運營管理課程群關注項目持續運營,設計課程群輔助兩大方向,專題課程群邀請專家進行政策解讀,幫助師生從理論高度把握國家對鄉村振興的戰略部署,明晰文化賦能鄉村振興的發展方向及思路,培養鄉建情懷,對接市場需求形成良性互動。

2.2 高校資源與鄉村資源耦合,尋求協作創新,推動產學研用合作培養人才

2.2.1 校外村落和文化企業進入課程體系,拓展村落實踐基地,實行項目式教學

采用村落合作項目主題教學,一團隊對接一村落,師生團隊從資源調查開始,到文旅規劃再到文創子項目設計實施,將課程帶入真實完整的村落文化項目現場,重視學生創新能力培養。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學生逐步了解鄉村文化產業項目運作流程,激發內在潛力,把握村落發展定位及要求,深入理解國家戰略機遇,主體性逐漸凸顯。 采用與校外文化企業合作參與課程設計,教師將市場動態實踐轉化為教學案例,學生跟隨項目組到一線市場去學習,指導學生鄉村文化項目的創業實踐,并孵化出鄉村文化旅游創業團隊,入選國家級大學生創業項目,學生也可以在文化產業市場學習調研中及時發現自身不足并做出調整,為就業做準備。

2.2.2 校內實踐競賽平臺搭建,推進“以賽帶學”+“課崗對接”+“課證融合”三路徑耦合

在校內利用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拓展實踐平臺,設置獎勵機制,鼓勵師生合作申報“鄉村文創類”課題,將項目研究導入教學過程,將大學生暑期實踐平臺緊密結合浙江省特色小鎮和美麗鄉村建設,幫助學生深入農村,挖掘鄉村特色文化符號,形成鄉村文創產品。 將學科競賽“浙江省會展策劃大賽”和“浙江省獎勵旅游策劃大賽”拓展為演練平臺,導入“浙江省鄉村振興大賽”,以競賽項目化教學為導向,以“鄉村文創”為主題,制定教學任務,實行“校賽—市賽—省賽—國賽”逐級選拔,為學生提供學習動力。 同時引入“旅游計調師”“會議運營管理師”等資格證書考試,引導學生將基礎知識理論運用于工作實際并完成某項職業能力認證,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度和職業方向感。

2.3 “師師合作”與“師生互動”并行,實現師生發展與村落振興耦合共生

2.3.1 教師跨專業合作,教研相長,實現教學科研的互補發展

調整工作思路,突破文科專業團隊建設薄弱環節,立足新文科建設理念,從教師層面進行協作,探索建立“鄉村文化創意工作室”涵括了漢語言文學、文化產業管理、廣告設計等專業。 團隊清晰的鄉村文創定位也為教師提供相對明確的研究方向,因為鄉村文化建設也是學術研究重點領域,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項目研究的過程中可以形成系列文化資源調查研究報告,發表學術論文,形成決策建議稿,幫助地方政府完善優化鄉村文化產業政策,在課題研究中產生的研究數據、典型案例、視頻資源可以進一步反哺專業教學,實現教學相長。

2.3.2 學生階梯式目標分解,跨年級合作進階,專業知識與實踐能力有效提升

關注高校學生時間管理問題,合理地制定課程教學計劃,安排階梯式晉級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將空閑時間有效地應用于專業知識學習中。 重點是根據學生學習特點和培養計劃,將課程進行“知識目標+競賽目標+實戰目標”三分解,分年級逐層突破。 第一階段:身份轉變,由學生轉變為策劃人;第二階段:改版策劃,即對現有的鄉村文化策劃項目進行改版;第三階段:策劃實戰,考查學生對于鄉村文化項目可行性、可操作性的訓練。 通過階梯式的互動教學,學生在老師幫助下取得階段式的成長。 實踐課程則是教師帶領學生與企業村落合作,實行“項目落地”式成果應用和“課程作品集”式成果展示,讓行業認知專業,讓企業了解學生,引導學生進入相關鄉村文化產業領域就業。

2.3.3 文化創意融入村落,校村合作共創,特色文化產業業態賦能鄉村振興

深耕寧波區域古村落、古縣城,協助鄞州區環東錢湖7 個村落完成文化空間設計重塑,并獲評浙江省AAA 級景區村莊,參與寧??h實施藝術振興鄉村的行動,完成前童鎮4 個村莊文化禮堂布展設計,制作奉化區尚田街道全域旅游規劃、奉化區西塢街道古韻雷山特色小鎮規劃等,進行鎮域區域格局重塑,構建全景旅游體驗格局。 團隊參與浙江千年古城復興計劃,與慈城古縣城合作完成古縣城歷史文化展示館落地開館,啟動慈城博物館集群建設項目等,始終堅持以文化藝術推動村落活化,探索鄉村文化產業和社區營造的各種可能性。

3 結語

本文對地方高校文創人才培養與鄉村振興耦合共生關系進行理論建構與案例分析。 在理論層面,從文化、產業、人才、目標四維度剖解了二者的互動關系,這為后續研究地方高校與鄉村振興的系統耦合提供啟示,也為高校人才培養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參考視角。 在實踐層面,基于浙江某高校鄉建團隊案例創新性地提出了以“文化創意合作、產業鏈條銜接、城鄉價值共生”為核心理念的文創鄉建模式。 實證案例表明鄉村作為文化資源的供應方、文化市場的消費方以及文創人才的需求方拓展了高校文創人才教育和實踐的平臺,高校在文化產品產出,文化人才輸出與產業業態更新等方面推動了村落活化,實現鄉村文創人才的分類培養,這一耦合機制在助力地方村落振興同時可以有效地推進高校學科專業發展。

然而,由于區域差異造就各地文化資源和文創產業發展的多樣性,本文所提出的共生路徑具有地域局限性,加之對鄉村文化市場要求比較高,所以在欠發達地區實施可能存在現實困難,而且地方高校、村落、企業三方基于行業市場項目的合作平臺保障機制還不完善,師生共創工作室與專業課程耦合度需要提高等,這些方向有待在未來研究中繼續深入探討。

猜你喜歡
村落文創文化產業
林中村落
靜謐村落
陶溪川文創街區
《歲寒三友文創海報》
“不落灰”的文創
鏵芯文創
油畫《村落》
“共享村落”:拿什么讓人魂牽夢繞
文化產業
文化產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