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語文任務設計實踐策略例談

2024-01-15 12:14江蘇征巧云
語文教學之友 2024年1期
關鍵詞:姚鼐英雄筆者

◎江蘇/征巧云

當前高中語文課程改革正在不斷深化,“學習任務群”作為一個新的教學理念,正在宏大層面和整體層面上指導語文新課程的實施,也積極引導語文課堂教學新一輪改革。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也設計了豐富多彩的任務活動,如拍電影、繪圖畫、寫腳本等。然而,核心素養下的任務設計有沒有策略可循,如何設計“讓學習真正發生”的任務有待于進一步研究。結合教學實踐對此試做深入探析。

一、抓住興趣,瞄準素養

教師設計語文活動是為了完成學生任務、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要將核心素養提升落到實處就不能忽視學生的興趣。蘇聯教育家贊可夫曾經指出:“教學法一旦觸及情緒和意志領域, 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比缭趯W習《登泰山記》一文時,筆者設計了如下問題:“根據課文提供的地理線索和景物描寫,手繪《登泰山記》游覽圖,并寫好解說詞?!?/p>

這一活動要求采用“手繪圖”而非日常的“寫出游蹤”,就是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激發其學習興趣,而“寫解說詞”直接指向語文核心素養——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然而,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大多數學生對“手繪圖”很感興趣,有人為了畫面飽滿還添加了諸多細節。但是,在“解說詞”寫作活動中,學生的重視度不夠,很草率,也很粗糙,沒有做到興趣和素養兼顧,這是教師在教學中要盡量避免的。

二、扣住言語,激發思維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修訂)》明確指出:“語言是重要的交際工具,也是重要的思維工具;語言的發展與思維的發展相互依存,相輔相成?!薄罢Z言建構與運用是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基礎,在語文課程中,學生的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都是以語言的建構與運用為基礎,并在學生個體言語經驗發展過程中得以實現的?!边@提醒教師在設計語文任務時,應圍繞言語活動開展,重在思維能力的提升發展。這樣才能確保語文課的“語文味”,避免將語文課變成了美術課、歷史課、電影鑒賞課等其他課程。

在李商隱《錦瑟》一詩的教學中,筆者設計了下面一項活動:

采用顛倒次序、打亂組合、利用標點等方式,將《錦瑟》重新組織語句,改寫一下這首詩歌。

這樣活動設計主要是受到西方“撲克牌小說”影響,隨意打亂順序都能組成完整的有邏輯性的情節。而把《錦瑟》當成“撲克牌詩”,五十六字顛倒重組,會有怎樣的效果呢?請看學生的作品:

生1:望滄海,生明月,春煙曉,藍田暖。莊生蝴蝶心已迷,思一弦一柱,無端五十。只追憶華年日,玉帝生,珠有淚,托杜鵑。錦瑟弦弦可待,此情當時已惘然。

生2:無端錦瑟五十弦,莊生曉夢,望帝春心,迷蝴蝶,托杜鵑,一弦一柱,華年思。此情可待追憶成,滄海月明,藍田日暖,珠有淚,玉生煙,只是當時惘然已。

學生從“言語”角度出發,創作了不同格式的作品,在趣味中體驗并理解“詩歌意象空間”的魅力,極具思維價值。

三、貼近課內,引發課外

語文教材主編王本華教授提出:“任務的設計不僅注重學習活動自身的整合,也更多地延伸到真實的語文生活,力求打通學生語文生活與社會生活之間的聯系,讓他們體會到語文學習的興趣與價值?!惫P者認為這是對教師提出要求,即要引導學生將所學變為所用,這樣的要求符合高中語文學習的特點。

在學習姚鼐的《登泰山記》一文時,筆者考慮姚鼐作為桐城派散文的代表,其最大價值是對“義理、考據、詞章”文章學的主張,這一主張對學生的議論文寫作也有較強的指導作用。但對中學生來說,這些知識屬于陌生的課外知識。如何讓學生深刻理解姚鼐的文學主張呢?一番思考后,筆者設計了如下的任務:

桐城派是中國清代文壇上最大的散文流派,方苞、劉大櫆、姚鼐被尊為“桐城三祖”。姚鼐是桐城派散文的集大成者,提出“義理、考據、詞章”三者不可偏廢的古文主張。請結合《登泰山記》一文,舉例分析其古文主張。

學生要完成這一任務,就得查找姚鼐散文主張的含義、仔細研讀文本、篩選并概括體現主張的語句。在這期間既深入理解了文本,也積累了寫作知識。

四、放大微點,貫通整合

新課改提倡“以單元為主的任務學習”教學設計,重在多文本的比較、整合、融合,這一主張是基于“單篇教學的思維場和話語場都較單一,而學習任務群往往包含了多樣文本……更便于開展深度學習?!痹诰唧w教學實踐中,面對單元設計過于宏大、師生無法精準把握的困難,精準的采用放大微點來貫通設計不失為明智之舉。

所謂“放大微點”,就是聚焦多篇文本的共同點或相似點,設計小任務,進而放大為指向整個單元學習的大任務。

在《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三單元教學中,筆者緊扣“愁”這一微點設計任務,提出如下問題,讓學生思考。

哪個詩人最“愁”?請從“愁”的內容、表現方式、詩人如何對待“愁”的角度,完成表1。

表1

學生要完成任務,首先要對本單元詩詞進行回顧。關于“愁的內容、體現的語句、表現方式”要對每篇文本展開細致梳理。關于“如何對待愁”需要自己概括。完成梳理和概括后,自然形成了多文本的綜合比較。而“我該怎樣認識愁”也會生發為學生內心的小秘密。

五、朝向高處,易于操作

余文森教授提到:“從‘雙基’到‘三維目標’再到‘核心素養’,其變遷基本上體現了從學科本位到以人為本的轉變?!惫A老師也提出:“教學為了發展,教學要促進發展,教學要讓學生具備自主發展的意識與能力,要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倍粚<叶贾赋?,核心素養下教學要對人的發展給予高度關注。

這對教師設計任務活動提出了要求,要站位高,也要把握難易程度。具體該如何實施呢?筆者認為,郭華老師提出的“深度學習的五個特征”為教師開展教學指明了方向。郭華老師指出,深度學習的特征包括“聯想與結構、活動與體驗、本質與變式、遷移與應用、價值與評價”?;诖?,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一詞教學中,筆者設計了“品英雄詞——味英雄情——揾英雄淚——寫英雄文”四個環節。其中,“寫英雄文”的具體任務如下:

為了深入學習、理解英雄,班內編輯一期“英雄話題聯盟”小報,任選一個題目,寫一篇300 字以內的短文。

1.分析《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下闋的用典(遷移與應用)

2.《念奴嬌·赤壁懷古》和《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蘇軾和辛棄疾筆下英雄之異同(聯想與結構)

3.宋詞中的三國英雄(遷移與運用、本質與變式)

4.例談:“國家不幸詩家幸”(本質與變式)

5.當代英雄的“表情”(價值與評價)

6.向詆毀英雄的行為說不(活動與體驗、價值與評價)

7.誰說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結合英雄特點)

不難看出,以上設計的“寫作題目”分別體現了深度學習的不同特征。有的題目指向多個特征。這樣的任務才能讓學習不停留在表層和淺層,讓“學習變得有意義”。

綜上所述,教學實踐中無論設計怎樣的任務活動,都應該強化真實情境、突出任務整合,著眼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猜你喜歡
姚鼐英雄筆者
作為禮物的書籍:姚鼐贈書與桐城派的流傳
英雄犬
乾嘉詩壇“混江龍”姚鼐
佛禪老莊思想與姚鼐文學創作
老師,別走……
換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師,你為什么不表揚我
疏逸文氣 清雅超然
重走英雄路
絳紅英雄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