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訓中學員自我效能感的提升策略研究

2024-01-17 15:37柯曉露
中學理科園地 2023年6期
關鍵詞:教師培訓自我效能感提升策略

柯曉露

摘? ?要:針對教師學科教學培訓中學習動力不足等方面問題,提出了學員自我效能感對培訓有重要的影響作用。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影響學員的行為選擇、動機性努力、認知過程和情感過程。對影響學員自我效能感的因素進行分析,并提出關注學員的情緒狀況和生理喚起、增加學員的成功經驗、選擇合適的榜樣提供替代性經驗、對學員進行正向的引導和肯定,有助于提高學員的自我效能感,從而使培訓課程有效內化,促進學員的專業化成長。

關鍵詞:教師培訓;自我效能感;影響因素;提升策略

在多年的教師學科培訓中一直存在一個困惑,因為是職后培訓,且和業績、職稱、績效等沒有直接關聯,無行政考核壓力,培訓占用了教師的假期時間或者工作時間。如果看不到培訓對個人專業能力的提升且因此改善了工作環境,會導致部分教師,特別是行政派訓教師的參訓目的只是完成任務,獲得學時。學員在參訓的時候學習動力不足,對培訓任務不重視,注意力轉移,培訓效果大打折扣。這時,學員是否有足夠高的自我效能感就至關重要。

1? 自我效能感的特征維度及功能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ry)是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Albert Bandura)提出來的。自我效能感指的是:個體對于能否利用自己所擁有的技能和能力去完成某項任務或達到某個目標的自信程度[ 1 ]。自我效能感具有三個特征維度:水平、強度和廣度[ 2 ]。(1)水平維度。個體認為自己完成某項任務的難易程度。這個維度會影響個體選擇不同難度的任務;(2)強度維度。個體對于自己完成某項任務的確信程度。弱的自我效能感容易受以往的經驗影響,強的自我效能感不會因為一時失敗而自我懷疑,堅定的信念能使自己面對重重困難不放棄;(3)廣度維度。個體在某個領域的自我效能感影響其他相近領域的自我效能感的強弱。有些個體只在很窄的領域里有較強的自信心,而有些個體能拓展到其他領域,從而在其他活動中也能有良好的自我效能感。

培訓中教師的自我效能感即學員對自己通過培訓提升個人專業水平、達成培訓目標的自信程度。學員自我效能感對其參與培訓的投入程度和產生的效果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四點:

(1)自我效能感影響行為選擇[ 3 ],從而影響學員參與培訓的積極性。如果學員自我效能感高,肯定自身能力,對培訓期望值高,認為通過培訓這個特殊的任務能促進自身專業水平的發展,就會積極主動參與培訓。反之如果自我效能感低,則會采取回避態度,在面對調訓的時候用各種理由推脫。

(2)自我效能感影響動機性努力[ 4 ],從而影響學員面對研訓作業和任務的認真程度。為了提升培訓效果,一般會根據培訓內容布置訓前作業和訓中任務,作業和任務有個人教學反思、教學設計、資源收集、評課研討、匯報交流、實驗操作、片段教學等等。在面對這些任務的時候,高自我效能感的學員能夠積極認真面對,從而更出色地完成,而低自我效能感的學員卻不會付出那么多努力,采取應付態度。如提交教學設計時,會網絡下載別人的版本,在匯報時不上臺、不準備等等,從而大大影響了培訓的成效。

(3)自我效能感影響認知過程,從而影響學員在遇到挑戰時的思維。學科教學培訓在方案制定的時候,往往有綱領性的文件指導,向學員傳遞最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行為方式。新理念和教學方式的改變等對學員富有挑戰性。在面對挑戰時,高自我效能感的學員能夠專注于問題的解決。如學員在拿到課表時,會對課表的關鍵詞和授課專家進行分析,收集相關資料,積極思考,準備問題向專家請教學習。而低自我效能感的學員則認為自己無法完成相關教學方式等的轉變,且擔心會出錯,所以在發言上非常謹慎,錯過了很多學習機會。

(4)自我效能感影響情感過程,從而影響學員在研討合作時的參與程度。在學科教學培訓中,會把學員分成幾個小組,作為研修共同體參與培訓。小組內部的分工合作水平對研修效果有較大的影響。在研修共同體進行研修活動時,如教研評課、任務分工等,高自我效能感的學員會積極參與到小組活動中,在研討交流時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與同伴進行思維的碰撞。而低自我效能感的學員會產生應激狀態和焦慮,并有保護性的退縮行為,即使有想法也不愿意交流,不愿意主動承擔任務,阻礙了個體的活動和發展。

同時,自我效能感還能預測學員在培訓中的表現,自我效能感高的學員可以承擔更多的任務,如小組長和班委工作等,帶動低自我效能感的學員共同面對研修挑戰,達成研修目標。

2? 學員自我效能感的影響因素分析

從自我效能感的形成途徑來分析,學員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四點:

(1)學員以往的培訓經驗。教師以往參加過的培訓經驗對教師的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影響最大[ 5 ]。如果教師在以往的學科教學培訓中成就感較大,個人專業水平得到了較大的提升,那么教師參加學科教學培訓的自我效能感就會越來越強。反之,如果教師認為學科教學培訓對個人的工作沒有幫助作用,則會降低自我效能感。

(2)替代性經驗,也就是身邊同事和同伴的示范效應[ 6 ]。如果教師看到身邊和自己差不多的同事通過培訓,個人的專業知識和教學能力得到提升,所教班級學生成績提高,在各種比賽中獲獎,開設公開課,撰寫發表了論文,申請上了課題等等。那么教師參加培訓的自我效能感就會提升,會積極參與培訓。示范具有巨大作用,告訴觀察者,你也可以做到。

(3)社會勸說,也就是學員所在學校的重視程度。如果學員所在的學校對學科教學培訓很重視,選拔優秀教師參加培訓。并做好保障工作,調整安排參訓學員的教學工作,給予支持和鼓勵。在教師參訓回校后,讓教師開設講座,開展相關的培訓反饋活動并給與稱贊,則有助于培訓成果受益最大化,并正向提升參訓學員的自我效能感。

(4)精心研制的培訓課程。如果培訓課程的設置能緊貼參訓學員的需求,在學員的最近發展區開設,學員參訓后確實能解決教學工作中的疑難問題,增進個人的專業知識水平,更好完成教學工作,促進個人的專業成長,那么學員的情緒和生理就會被喚起,從而克服培訓中的疲憊感,增強自我效能感。

3? 學員自我效能感的提升策略

培訓單位在提高參訓學員的自我效能感上,可根據學員的自我效能感影響因素制定相關策略,從而達到更好的培訓效果。

3.1? 關注學員的情緒狀況和生理喚起,增強學員的自我效能感

(1)進行精準有效的訓前調研。應根據政策文件及時制定培訓的目標方向,并在拿到參訓學員名單后,進行問卷調查、訪談和課堂診斷等,找到學員的培訓需求和最近發展區。最近發展區是學習動機實現的重要場所,在學員的最近發展區展開培訓,可以依據群體的個性化需求,制定課程,使學員看到目標達成的希望,從而提高自我效能感,積極參與研修。

(2)明確培訓目標。在培訓開班后,應進行詳細的方案解讀,帶領學員了解方案設計的模塊和意圖。學員的學習目標應該是明確的、可完成的。如在大單元教學設計模塊,可將目標設定為“通過大單元教學設計的模范引領和解讀,了解大單元教學設計的整體框架,并能進行主題設定和目標撰寫,確定評估方式,制定教學計劃和教學活動……”而不是“應用以學科大概念為核心,以主題為引領,課程內容情境化的大單元教學模式,實現高中物理課程的有效實施?!睂W員在明確學習目標是可完成后,可增強自我效能感。

3.2? 增加學員的成功經驗,提高學員的自我效能感

(1)將復雜的任務進行分解,設計成分階段的梯度性任務。這樣可增加學員的成功經驗,從而在今后的學習工作中獲得更大的成功。如需要學員完成大單元教學設計作品,應進行專業的引領并將任務進行分解設計,最后達成目標,任務分解如圖1所示。

(2)將課程序列化,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相結合,并進行任務驅動,學員沉浸式培訓,最終設計出較為滿意的作品并進行展示,從而使學員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自我效能感,且在實踐中內化理論知識,完成理論的吸收轉化和應用。培訓流程如圖2舉例所示。

(3)提高學員的自我評價和反思能力,從而能對自己的教學活動做出正向性的引導,增加成功的體驗,提升自我效能感。開設課堂觀察、課例研究、教師TPACK能力、自我評價SSA模式等方面的課程,引導教師對教學設計和課堂進行有效的自我評價,并積極反思,通過大概念和大單元的視角對概念進行整合,明確所要培養的關鍵能力,發現教學中的問題并嘗試自我解決。

3.3? 選擇合適的榜樣提供替代性經驗,強化學員自我效能感

(1)研修小組在合作學習中互為榜樣。將不同地區、不同年齡層的學員組成一個研修小組,在研修小組中,每位教師在教學和能力上都有各自擅長的地方,小組在完成作業的合作過程中,會展示出自己的優勢,如扎實的學科知識、豐富的教學經驗、熟練的軟件操作能力、實驗設計創新能力、文案撰寫能力、演講表達能力等等。反之,教師在發現自己優勢的同時也會發現自身的不足,在和榜樣的直接交流學習中可較快提升自己的能力,增強自信心,從而獲得較強的自我效能感。

(2)在課程設置中,應根據學員的實際情況邀請有榜樣作用的專家進行示范。班杜拉指出,如果榜樣與個體(比如年齡、性別、工作經歷、工作環境、學歷背景等)越相似,要完成的任務關聯性越大,則榜樣對觀察者自我效能感的影響就越大。反之則影響就越小。所以在對鄉村和縣域教師進行學科培訓的時候,各高校專家和大城市的名師對提高學員的自我效能感的作用較小??裳埻瑯愚r村一線出來的名師,通過他們的工作歷程和成功經驗,讓學員發現,同樣環境下的教師,可以不被環境束縛,可以獲得如此大的教學成果,從而增強學員的自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確信自己也可以成功。

(3)優秀學員進行教學展示和成果分享??裳垉炐愕膶W員在班級分享自己的教研成果,如信息技術的應用、實驗的改進創新、片段教學展示、論文撰寫發表、課題申報研究等等,學員在觀摩中,會受到觸動而提升自我效能感。在多階段的培訓中,一般會有校本研修階段,這時,可組織學員聽評課,優秀學員開設公開課,學員在評課教研中發現授課教師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過程中對知識建構、重難點突破、素養培養和教學處理的優點和存在的問題,從而引伸到自己的課堂,改進自己的教學,提高自我效能感。

3.4? 對學員進行正向的引導和肯定,從而加強學員的自我效能感

(1)對學員的研修作業進行及時反饋和評價。在培訓前和培訓中會根據培訓內容布置相應的作業,如教學設計、教學困惑、試題編制、實驗設計等等。由于培訓團隊人員較少,而參訓學員較多,培訓團隊一般無法對學員提交的作業進行及時的反饋和評價。這大大打擊了學員的學習積極性??衫醚杏栃〗M和專家資源對作業進行及時批改。給予學員正面的、準確的、具體的反饋,指出進步和成功的地方。同時對錯誤和不足應提供指導和建議。

(2)開展教學比賽,給學員展示的舞臺,通過評獎加強學員的自我效能感。在研訓中,開展相關的系列比賽,如片段教學比賽、實驗說課比賽、試題命制比賽、教學設計比賽、作業設計比賽、實驗操作比賽等等。給學員充足的時間準備,學員互相觀摩,并通過獎狀和專家點評給予相應的肯定和表揚,對不足提出指導性意見,這種方式在促進學員個人專業成長和提高自我效能感上的作用是巨大的,從而真正實現培訓課程的落地。

(3)引導學員整理研修成果并發表。在經過研修后,學員通過研討、作業、展示、比賽等,取得了各自的研修成果??啥酱偃〉脙炐阊行蕹晒膶W員及時整理素材,撰寫相關的教研論文并投稿?;蛘唛_設公開課,申報課題等等,完成成果的轉化,從而獲得社會和同行的肯定,提升學員的自我效能感。

隨著經濟和科技的高速發展,社會對教師的專業素養水平要求越來越高,教師每年都要完成一定數量的繼續教育學時。自我效能感是對自己能力的肯定和自信,教師如果有較高的自我效能感,就可以積極面對課程教學改革,迎接挑戰。在培訓中如果能關注教師的自我效能感,做好相應的提升策略,有助于教師對培訓的認同感,并切實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參考文獻:

[1] Duane Brown.Career choice and development[M].San Francisco: Blackhall Publishing,2002.

[2] 周文霞,郭桂萍.自我效能感:概念、理論和應用[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6(1):91-97.

[3] Wood Robert,Bandura Albert.Social Cognitive Theory of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9(14):361.

[4] Laura L Paglis,Stephen G Green.Leadership Self-Efficacy and? Managers?? Motivation for Leading Change[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2002(23):215.

[5] 陳蘭萍.自我效能感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內驅力[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 ,2011(4):53-55.

[6] Albert Bandura.Self-Efficacy in Changing Societies[ M ].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猜你喜歡
教師培訓自我效能感提升策略
探究自我效能感理論下的高職英語自主學習策略
自我效能感對高校大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影響
高校教師歸因方式、自我效能感與工作績效的關系研究
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策略研究
淺析混合學習模式下的教師培訓網絡課程設計策略
關于師幼互動的文獻綜述
城鎮化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師培訓探析
公司信息化管理與經濟效益提升研究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策略研究
MOOC時代創新區域教師培訓課程建設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