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課程思政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

2024-01-17 08:32陳世月董晗鈺李茂婷孫琢玉朱紅劉歡謝娟
醫學教育管理 2023年6期
關鍵詞:咨詢權重專家

陳世月 董晗鈺 李茂婷 孫琢玉 朱紅 劉歡 謝娟

(天津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天津 300070)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闭n程思政就是基于此形成的一種以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將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形成協同效應,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根本任務的全新綜合教育理念[1]。在新時代背景下,課程思政是解決教育“培養什么人”這一首要問題的根本舉措,也是構建人才培養體系和高校教育體系的有效切入點[2]。自“課程思政”概念提出以來,各高校不斷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對于研究主體的廣度和研究內容的深度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加深,且評價體系尚不完善[3]。

評價是深化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環節。課程思政評價體系是指對課程思政的整體推進實施和教學各環節進行的分析研究和評估[4]。課程思政教學評價體系作為控制教學質量、監督教學過程、評估教學成效的重要主體,能有效反映高校建設課程思政的進程,并及時發現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促進課程思政建設更高水平、更廣空間的發展[5]。因此,本研究從學校、課程、教師和學生4個方面入手,構建多元化、系統化、綜合化的高校課程思政教學評價體系,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教育協同育人,為教學改革和課程思政建設提供理論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專家遴選標準:①在高校從事教育教學工作5年及以上,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教學組織管理經驗;②本科及以上學歷;③知情同意,熟悉本研究并能全程配合咨詢。

1.2 方法

1.2.1 文獻研究法

本研究通過文獻研究法在中國知網、萬方等數據庫檢索2016-2022年國內相關文獻,并對高校課程思政的指導性文件[6-8]、理論研究及實踐探索等文獻進行分析和梳理。采用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歸納整理評價指標條目池,擬訂從學校、課程、教師和學生4方面建立指標體系初評框架,包括5個一級指標、21個二級指標和55個三級指標。

1.2.2 德爾菲法

本研究于2022年9-11月以電子郵件形式向15位專家發放咨詢函進行兩輪咨詢。咨詢函主要包括3個部分:①致專家信:介紹此次研究背景和內容,以及咨詢表簡介;②專家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別、年齡、從事專業及年限、學歷、所在單位、職務和職稱等;③課程思政教學評價體系專家咨詢表:包括指標重要性、指標判斷依據、指標熟悉程度和專家意見,其中重要性采用六分法,即很重要(10分)、重要(8分)、比較重要(6分)、一般重要(4分)、不太重要(2分)、不重要(0分)。第1輪咨詢結束后,根據專家對指標的重要性評分、判斷依據和熟悉程度以及修改意見對指標進行修改和完善,形成第2輪專家咨詢函,再次請專家對指標內容給予評分和意見。指標刪除條件:重要性評分均值≤7分、變異系數(CV)≥0.25、專家權威程度(Cr)<0.70,滿足其中一項者則刪除該指標,同時綜合考慮專家意見和建議進行指標篩選或修訂。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Excel 2019和SPSS 26.0軟件進行數據錄入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和變異系數描述,計數資料采用頻數和百分數進行描述。通過問卷回收率反映專家積極程度。計算指標重要性均值表示專家意見集中程度。計算指標重要性變異系數(CV)和肯德爾和諧系數(Kendall'sW)表示專家協調程度,并對肯德爾和諧系數進行χ2檢驗。根據表1量化值[9]計算專家權威程度(Cr),Cr=(判斷依據+熟悉程度)/2,取值范圍0~1。應用層次分析法計算各級指標權重,以一致性比率(CR)<0.10判定判斷矩陣一致性合格,可終止計算,得到單層次權重。最后將各指標在各層的權重系數連乘得到最終權重。檢驗水準α=0.05。

表1 評估指標的判斷依據及熟悉程度的量化值

2 結 果

2.1 專家基本情況

15名專家年齡為(47.20±9.81)歲(范圍:33~61歲),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年限為(21.40±11.90)年(范圍:5~38年),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占93.3%,副高及以上職稱占73.3%,涵蓋學系主任(40.1%)、院黨委書記(13.4%)和專職教師(46.5%)。

2.2 專家積極程度和權威程度

專家積極系數>70%表示積極性高;專家權威程度≥0.7為可接受信度,若>0.8則表明專家的權威程度較高,對內容的選擇有較大的把握性。本研究兩輪咨詢15位專家全部應答,積極系數為100%。第1輪有4名(26.7%)專家提出修改意見,第2輪專家無修改意見。兩輪專家權威程度(Cr)分別為0.717~0.907、0.813~0.910,Cr>0.8分別占97.5%和100%。

2.3 專家意見集中程度和協調程度

第1輪專家咨詢后,根據指標刪除條件和修改意見,刪除1個一級指標、5個二級指標和17個三級指標,又進行第2輪咨詢。第1輪指標重要性均數為6.27~9.20分,其中有1個二級指標和5個三級指標均值小于7分,表明專家意見分歧較多,需進行第2輪咨詢。第2輪指標重要性均數為7.07~9.73分,均大于7分。相比于第1輪,第2輪各級指標均數有明顯提升,專家意見集中程度有所提高。第1輪指標重要性CV為0.12~0.39,其中1個一級指標、3個二級指標和15個三級指標CV≥0.25,表明專家間協調性有待提高;第2輪指標CV為0.07~0.22,均小于0.25,第2輪各級指標CV明顯下降。Kendall'sW取值范圍為0~1,取值為0.4~0.5認為協調程度較好。2輪咨詢的Kendall'sW值分別為0.298和0.403,P值均<0.01,第2輪咨詢后專家協調程度明顯提升,進入理想水平(0.4~0.5),咨詢終止,結果見表2。

表2 專家意見的集中程度和協調程度

2.4 指標篩選及權重

第2輪專家咨詢后,專家意見基本一致協調性高,結束咨詢。最終形成課程思政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包括4個一級指標、16個二級指標和38個三級指標,構造判斷矩陣來計算評價各項指標權重,并經一致性檢驗得出各層級間CR值均<0.1表明一致性檢驗通過,最終確定了各項評價指標的單層次權重,結果見表3。

表3 課程思政教學評價體系權重

3 討 論

3.1 課程思政教學評價體系具備科學性和可靠性

本研究在參考《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7]及大量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形成的指標體系,并嚴格遵循德爾菲法的標準進行專家咨詢。15名專家從事教育工作人均21.40年,既有從事黨政工作的專家,又有從事教學管理工作的專家以及專業教師,能從不同視角為本課題提出較為全面的意見和建議。兩輪專家咨詢的積極系數均為100%,權威系數為0.717~0.907、0.813~0.910說明專家的積極性和權威性較高。兩輪專家咨詢后,最終形成的評價體系Kendall'sW為0.403,各級指標的CV均<0.25,說明專家意見協調程度較好,有效保證了本研究結果的科學性和可靠性。

3.2 課程思政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具有較好的應用價值

本研究從學校、課程、教師和學生4個方面構建課程思政教學評價體系,一級指標中權重由高到低分別是教師隊伍、組織管理、課程管理以及學習效果和反饋。

3.2.1 組織管理

組織管理的權重為0.268。課程思政的規劃目標與國家教育要求保持一致才能有效保證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方向的正確性。學校是課程思政的頂層設計師和推動者,學校應當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從國家教育發展規劃戰略高度提出課程思政建設總體要求和目標[10],提供相關保障,制定相關工作機制,統籌推進。高校課程思政要想有效落實,就要形成一套完整且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應當包括領導機制、管理機制、踐行機制、監督評價機制和激勵機制,使課程思政在各方面都確保得以實現[11]。

3.2.2 課程管理

課程管理的權重為0.234,本研究重點考察了課程設計、課程資源、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5個二級指標。其中教學內容的權重最高,教學內容是課程思政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結合的直接體現,深入挖掘各類專業課程中的思想政治元素和育人資源。正如蒲清平等[12]提出將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課程思政中必須與專業課程知識體系相結合,如融入學科專業新時代十年發展史、奮斗史、貢獻史增進學生歷史自信,融入學科專業的杰出榜樣和精神譜系滋養學生家國情懷、敬業精神和斗爭意識等。

3.2.3 教師隊伍

教師隊伍權重為0.271,是權重最高的一級指標。教師是課程思政的主體,專業課教師對課程思政的自覺意識、理解把握和具體實施,對課程思政的效果具有決定性影響[13]。二級指標中育人意識權重最高,這與《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7]中提到課程思政建設要提升教師課程思政建設的意識和能力相一致。教師能以高度的思想自覺強化理念創新和主動擔當是激發全體教師參與課程思政建設內生動力的基礎[14]。2018年,教育部發布的《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15]中提出堅持把師德師風作為教師素質評價的第一標準,引導廣大教師教書育人和自我修養相結合。因此,教師隊伍水平和育人意識的提高是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點。

3.2.4 學習效果和反饋

學習效果和反饋的權重為0.227,學生是課程思政的客體,學生學習的效果與反饋是課程思政成果的主要表現。課程思政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德與才協同發展,努力培養學生的服務意識和奉獻精神,引導和啟發學生服務他人、奉獻社會,爭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16]。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可以由學生自評完成,加強學生對課程思政的反饋才能更好地實行課程思政[17]。

3.3 課程思政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具有較大的實用性

課堂是課程思政的主渠道,該指標體系的相應權重百分制轉化后可直接通過課堂這一渠道評價高校課程思政教學效果。該指標體系可對課程思政進行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過程性評價是教師自我鑒定和自我評估的縱向對比,可通過教師自評,了解課堂的課程思政教學質量并進行改進[18],使用課程管理和教師隊伍兩個方面對教師課堂教學課程思政情況進行實時評價。終結性評價是對課程思政教學質量的橫向評價,可采用教師互評、師生互評或專家、學校管理者隨堂聽課評價,有助于學校對整體課程思政教學質量的了解和改進[18]。學院對課程思政建設情況的把控,可以通過督導專家應用課程思政教學評價體系對教師的教學表現進行評價,并結合教師的工作年限、專業水平、繼續教育等因素對得分綜合分析,尋找思政教學水平提升的著力點。

綜上所述,本研究探索構建了包含38項指標的課程思政教學評價體系,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可靠性和實用性,可廣泛應用于高校課程思政的建設工作之中。課程思政是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學校教育管理全過程的重要體現,而構建課程思政教學評價體系為課程思政的實施指引了方向。開展課程思政教學評價要與人才培養總目標和專業培養目標緊密結合,不斷優化,努力提升課程思政建設效果,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揮人才培養的應有之義。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作者貢獻聲明陳世月:課題實施,撰寫論文;董晗鈺:采集、分析數據;李茂婷:聯系專家,發放、回收問卷;孫琢玉:審定論文;朱紅:提出研究思路,總體把關;劉歡:課題設計,審定論文;謝娟:總體把關,審定論文。

猜你喜歡
咨詢權重專家
致謝審稿專家
權重常思“浮名輕”
為黨督政勤履職 代民行權重擔當
基于公約式權重的截短線性分組碼盲識別方法
咨詢聯盟大有可為
請叫我專家
專家面對面
層次分析法權重的計算:基于Lingo的數學模型
專家答疑
健康咨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