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字職能演變研究

2024-01-17 14:29白小麗陳俊杰
阿壩師范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詞項本義義項

白小麗,陳俊杰

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書寫符號系統,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所謂漢語難學,主要難在字詞,而學好漢語的關鍵也在掌握字詞。①周?。治鲎衷~關系改進字詞教學[J].語言文字應用,2010,(1):97 -105.從遠古時代的各種形體符號,到殷商時期較為成熟的甲骨文系統,再到如今的通用漢字,漢字字符已經在上千年的發展中形成了錯綜復雜的字詞關系與字際關系,這使得許多學生在學習漢語的過程中極易出現“識字不識詞”或“識詞不識字”的問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筆者發現大量的學生會將“賭博”一詞中的“博”與“搏”混淆,并且發現這一現象不僅出現在國際中文教育領域,在國內的基礎語文教育中也有許多學生會將其混淆。究其原因,無外乎是教師在字詞教學時孤立地對字和詞進行教學,并且自身對于所教授的字詞演變關系不清楚,從而導致學生也孤立地識記,于此就極易與類似的字符發生混淆。

李運富先生提出的漢字學“三平面理論”認為,漢字具有形體、結構、職用三方面屬性,其中,漢字職用學是“三平面理論”的重點;漢字的職用包括漢字的“職能”和“使用”,前者是指漢字符號所具有的表示各種信息和情感的能力,后者是指書寫者根據表達需要把漢字當作符號加以利用的行為。②李運富.論漢字職用的考察與描寫[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1):5 -12.本文以“博”字為例來說明漢字的職能演變。在漢字使用歷史進程中,“博”字最早見于商代的甲骨文,出現時期較早并一直使用至今。通過梳理“博”字的職能使用變化情況,發現“博”字的職能在歷史中出現了較為復雜的變化,并導致了如今“博”字以及相關字詞關系的模糊。

《現代漢語詞典》中“博”字有以下七個義項:1.記錄形容詞(〔量〕多;豐富),如“地大物博”。2.記錄動詞(通曉),如“博古通今”。3.記錄形容詞(大),如“寬衣博帶”。4.記錄名詞(姓氏用字),如“博勞”。5.記錄動詞(博??;取得),如“以博歡心”。6.記錄名詞(古代的一種棋戲,后來泛指賭博),如“博弈”。7.記錄外來詞,如“博客”。③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Z].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100.根據《現代漢語詞典》,我們可以看到“博”字在如今日常使用中并非單一的字詞對應關系,義項較多。這些義項并非是同時產生,是經過歷時演變才呈現出如今一對多的字詞對應關系,而詞典中的各義項排列的順序也無法體現其歷時演變的關系。本文將以“博”字在出土文獻和傳世文獻中的用例為考察材料,同時結合李運富先生“漢字職用學”的理論和方法,從歷時的角度厘清“博”字的使用職能的演變歷史,希望給基礎漢字教學提供新的思考。

一、“博”字的字形構意及其本用職能

漢字的本用,是指用本字來記錄本詞的用法。①李運富.漢字學新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93.漢字的使用在歷史發展中是不斷變化的,因此想要分析漢字的構形理據及其本義需要以其最初的文字形體為切入點加以考察。

“博”字目前可供考證的最早的出土文獻是商代的甲骨文,字形寫作。②先秦甲骨金文簡牘詞匯資料庫[EB/OL].(2017 -06 -28)[2022 -10 -31].http:/ /inscription.sinica.edu.tw.文中出土文獻皆來自該資料庫,下文不再標注。關于“博”字的本義,眾說紛紜,目前主要的觀點有以下兩種:第一種是以許慎《說文解字》為代表的表示“廣泛,眾多”義?!墩f文》:“博,大通也。從十,從緁。緁,布也”?!墩f文》認為“博”字是從“十”從“緁”的會意字,從“十”表示“數之具也”,意思是數字完備,并有“一為東西,丨為南北”,故“十”表示東西南北中齊備之義;從“緁”表示分布、散布之義,合起來表示范圍大,故認為“博”的本義是范圍大。第二種是以《字源》為代表的表示“搏擊,搏斗”義,認為“博”字是從盾,緁聲。由于“十”在金文中與“干(指盾)”和“盾”字的寫法比較接近,因而認為《說文》誤釋為從“十”,實則是“盾”的初文,因而認為博的本義是搏擊,搏斗。③李學勤.字源[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166.

李守奎先生認為《說文》關于“博”字的解釋是根據秦漢“博”的形、義立說,不合古形、古義。④李學勤.字源:166.筆者也以為然,如果從“范圍大”這個本義出發,“博取、博弈”二詞中的“博”的語素義是怎么引申而來的?在這二詞中為何要使用“博”字?這很難解釋得通。因此,筆者認為,確定“博”字本義,仍需從最早字形以及最初職能使用的考察出發。出土文獻表明,早在西周的青銅器上便出現大量關于“博”字的用例,此后就頻繁見于各時代文獻中,其字形演變過程如圖1 所示。

圖1 “博”字字形演變流程圖

二、“博”字的兼用職能

漢字的兼用,是指用本字記錄另一個跟本詞有音義聯系的派生詞的現象。在漢字發展演變的過程中,隨著需求的不斷增加,詞語也在不斷派生,而記錄語言的漢字符號卻不可能無節制地創造,因此漢字職能的兼用就很好地解決了新詞產生與有限字符之間的矛盾。①李運富.漢字學新論:200.“博”字在記錄其本義(博1)的基礎上,還記錄了以下的兼用詞項。

(一)記錄詞項(博2),表示古代一種棋戲

博的本義是表示搏斗、對抗之義,后引申出一種“文明的搏斗、對抗”,去記錄古代一種棋戲(博2)。古稱為“六博”又稱為“”“陸”等?!墩f文》:“,局戲也。六箸十二棋也。從竹,博聲?!边@是一種主要在戰國、兩漢時期流行的用于娛樂的棋類游戲,雖然目前暫無相關歷史資料證明其出現的確切年份,但通過目前已有的歷史文獻資料仍可以判斷出至少在春秋時期,“博”就已經普遍流行于大眾生活中了?!犊鬃蛹艺Z》:“哀公問孔子曰:吾聞君子不博,有之?孔子曰:有之,為其兼行惡道也?!蓖ㄟ^這條文獻的記載可以看出,在孔子生活的春秋時期,“博”盛行于大眾生活中,以至孔子將其作為不良風氣加以批判。

從漢字職能與使用的角度考察,此處的“博”屬于“博”這個字符的兼用,是從其本義表示搏斗、對抗之義引申而來。此外,由于“博”本質上是一種游戲,因此會有輸贏,如果以財物下注的話也就變成了“賭博”,這樣也就能解釋為何在現代漢語中“賭博”一詞是用“博”這個字了。這一用法在文獻資料中還有許多,例如:

與閔公博?!豆騻鳌でf公十二年》

不有博弈者乎?——《論語·陽貨》

公子與魏王博,而北境傳舉烽?!妒酚洝の汗恿袀鳌?/p>

(二)記錄詞項(博3),表示獲得、換取

博的本義是表示搏斗、對抗之義,由此引申出表示獲得、換?。ú?)。這一用法最早出現于西漢時期,并且一直延續至今,現代漢語中的“博取”“博得”等都屬于這一兼用職能。其他例子還有:

不得志,不安貴位,不博厚祿?!洞蟠鞫Y記·曾子制言》

惟博鬻升合米豆,以救朝夕?!稓w潛志》

顧念蓄劣物終無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納斗盆?!洞倏棥?/p>

“博”字的兼用職能可總結為如下圖所示:

圖2 “博”字的兼用職能

三、“博”字的借用職能

所謂借用,是將字形當作語音符號去記錄與該字形體無關但音同音近的語詞,漢字的借用是以語詞的音同音近為條件的。②李運富.漢字學新論:201.“博”字借用情況如下:

(一)假借詞項(博4),表示大

《說文》:“博,大通也?!痹S慎認為博的本義是廣大的意思,但通過對“博”字原始字形及相關用例的考察發現,“廣大”義與其字形并無直接關系,而是通過假借產生的假借義。最早在西周時期出現了用“博”字去記錄表示“大”的義項,這一職能我們用(博4)來記錄,既用于指具體事物的大,也用于指抽象事物的大。例如:

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吨芤住?/p>

戎車孔博?!对姟旐灐ゃ?/p>

故義之為利博矣?!秴问洗呵铩ど系隆?/p>

從表示大的(博4)引申出以下義項:

1.記錄詞項(博5),表示廣。東周時期,在記錄“大”義的(博4)的基礎上,引申出了表示范圍或寬度廣的用法,我們記為(博5)。在使用過程中,“廣”和“博”通常搭配使用,也可互相替換表示相同意義,例如在《廿二史考異·北史三·宇文愷傳》中就因避煬帝名而改“廣”為“博”:“博四一”①武漢大學古籍所.故訓匯纂[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280.。此外,“博”字表示廣大義的用法在歷史中高頻使用,并且一直延續至今。例如:

玄端黑屨,青?隖純,純博寸?!秲x禮·士冠禮》

倚沼畦瀛兮,遙望博?!墩谢辍?/p>

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無疆?!抖Y記·中庸》

2.記錄詞項(博6),表示數量多、豐富。春秋時期,在記錄“廣”義的(博5)基礎上,又引申出了用“博”字表示數量多、豐富的用法,我們記為(博6)。例如:

博我以文,約我以禮?!墩撜Z·子罕》

擇者欲其博也?!秴问洗呵铩び[·離俗覽》

平正和民之善,億萬之眾而博若一人?!盾髯印と逍А?/p>

3.記錄詞項(博7),表示通曉、徹底地了解。秦漢時期,在記錄“數量多、豐富”義的(博6)基礎上,引申出表示所了解的事物多,學識豐富,借用“博”字表示通曉、徹底了解的用法,我們記為(博7),這一用法也形成了如今現代漢語中“博古通今”這一常用成語。例如:

吾聞老聃博古知今?!犊鬃蛹艺Z·觀周》

乞出之朝堂,使夫博古之士,糾臣表之不合義者?!顿Y治通鑒·魏紀·魏紀四》

吾雖不學,頗好博古?!读簳ち袀鳌ぞ砦迨弧?/p>

(二)假借為“博”,表示姓氏

“博”表示姓氏,本文記作(博8)?,F在,該姓雖然是較為少見的一種姓氏,但其實博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體。目前,關于博氏起源的源流較多,一曰博姓源于姬姓,出自春秋中期郜國人孫陽,屬于以先祖稱號為氏?!俄崟贰稄V韻》等記載:“古有博勞,善相馬?!逼渲械摹安﹦凇本褪呛髞淼摹安畼贰?,由于古時“博”“伯”二字可通假,因此在伯樂的后代中,有以先祖名號為姓氏者,稱伯氏、博氏。二曰博姓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時期齊國之邑博州,屬于以居邑名稱為氏?!俄崟酚涊d:“春秋,齊之聊攝隨為博州?!焙蟛┲菰∶褚缘孛麨樾帐?,稱博氏,史稱博氏正宗。三曰博姓源于官位,出自戰國時期學官博士,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有認為是源自戰國時期趙國博聞師、漢朝時期博士祭酒、十六國時期博士郎中或元朝時期蒙古博爾赤等。四曰博姓源于外族部落,其中又分為不同的部族。有認為源于蒙古族,出自蒙古諸“博氏”部落;或源于滿族,出自滿族諸“博氏”;或源于鄂倫春族,出自鄂倫春族博勒濟爾格部落;或源于達斡爾族。這些都屬于漢化改姓為氏,且都有相關史料的記載。筆者認為,雖然目前尚無法明確博姓的確切來源,但從漢字職用的角度進行考察可以發現,上述源流都與“博”之本義皆無任何關聯,因此可以判定“博”這一字符只是被借用去記錄這一姓氏,屬于“博”的借用職能。在歷史上有許多以博為姓氏的人,并且這個姓氏也一直沿用至今。

(三)假借為“伯”,表示鳥名

伯勞作為鳥名,最早的記載見于班固的《漢書·藝文志》中:“?,伯勞也”。民間傳說伯勞一詞來源于尹吉甫與伯奇的故事,這一名稱也一直從漢代延續使用至今?!安迸c“博”在意義上并無聯系,因讀音相同雙聲疊韻通假而被借用去記錄這個音節。

鵲食蹳皮,博勞食蛇,蹳、蛇不便也?!墩摵狻ぞ砣の飫萜?/p>

博勞舊父是仇綏,尾長翼短不能飛——《琴歌》之二

此中有博勞鳥,奈何養賊不知?——《云笈七簽》

(四)假借為“”,表示單純、獨一、集中在一件事上

(五)假借記錄外來詞

語言是人類交際的工具,隨著世界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語言之間也在相互影響,并由此產生了許多外來詞。外來詞也叫借詞,指的是從外族語言里借來的詞。①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上冊(增訂六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245.“博”就被借用記錄外來詞“Blog(博客)”“Microblog(微博)”等。

從以上所分析的借用情況來看,漢字借用現象較為復雜,一般根據借字所記他詞是否擁有自己的本字可以將借用分為無本字的借用,即假借,和有本字的借用,即通假。②李運富.漢字學新論:201 -202.“博”字的借用職能根據有無本字可分為有本字的通假:“緁”“伯”“博8”等,以及無本字的假借“博4”和記錄外來詞,其中又在“博4”的基礎上引申出“博5”“博6”“博7”等。

據此,可將“博”字的借用職能具體關系總結如圖3。

圖3 “博”字的借用職能

四、“博”字使用職能的演變

漢字的使用職能在文字發展過程中是動態演變的,漢字所承擔的職能也在歷史中不斷地被調整去適配不同的表達需求。經過梳理得知,目前為止,“博”大致擁有11 種使用職能,這些職能都是歷時演變累積的結果,有些原有的職能發生了擴展,記錄了新的言語詞項,而有的職能在發展中通過借用他字、職能轉移等方式不斷縮減,最終形成了如今的“博”字使用職能的格局。從歷時的角度可將“博”字的職能及其演變情況梳理如表1 所示。

(一)“博”字的職能擴展

字符最初的功能往往是單一的,即在通常情況下,一個字只記錄一個詞(可以有多個義項)。后來,為了表達的需要,一個字變得可以同時或歷時地記錄幾個詞,這種現象就是漢字職能的擴展。①李運富.漢字學新論:210.“博”字最初產生時僅記錄動詞(搏斗、搏擊),其字符和義項的對應關系都較為單一明晰,后來隨著使用率的提高,“博”字所需要記錄的言語詞項增多,其職能也逐漸通過兼用、借用兩種方式不斷擴展。

1.兼用擴展。字符職能的兼用擴展是平衡字符數量和多詞項的有效手段,造成歷史中有許多源詞與派生詞共用一字的現象?!安弊肿畛踉谝笊虝r期僅記錄其本用(搏斗、搏擊),后在戰國時期通過兼用擴展出(博2),在秦漢時又擴展出(博3)。

2.借用擴展。根據前文對“博”字借用職能的梳理,“博”字的借用職能整體上呈現一種無規則的擴展,最早在周朝時就已出現了兩項借用職能,在戰國時期增加到4 項,在秦漢時期達到高峰,共出現9項,到魏晉南北朝時有所縮減,只有5 項,此后,借用職能趨于穩定,直到現代,共有5 項借用職能仍在使用。

(二)“博”字的職能減縮

漢字職能的減縮是就個體字符而言,不是指漢字系統。②李運富.漢字學新論:213.隨著時代的發展,“博”字的很多職能已經逐漸消失,或由其他字符替代?!安弊种饕ㄟ^改換母字的形旁或聲旁而分化出新的字符,并通過新字符去分擔其母字職能。有的分化字完全取代了“博”字某項記錄職能,有的分化字與“博”字共同分擔記錄某個詞項。

1.換偏旁分化為“搏”,分擔詞項(博1)。博的本義是指搏斗、搏擊,西周時期從原本的構件“”分化出表義的構件“扌”,形成“搏”字去分擔(博1)的記錄職能。這一分化字所記錄的義項在后續的使用過程中一直穩定高頻地處于優勢地位,并且固定下來成為了現在“搏”字的常用義。

2.增偏旁分化為“?”,分擔詞項(博2)。由于“博”字所承擔的使用職能的不斷擴展,所記錄的詞項極易在使用中發生混淆,因此“博”用來表示棋局的這一詞項,在使用過程中逐漸分化出來。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增加“”的“?”,去記錄(博2)棋局的意思,這一職能也從原有的“博”字分化出來。

五、“博”字職能總結

綜上所述,“博”字的使用在春秋以前的用例并不多,以春秋時期為轉折點,以本用為起點,開始產生了大量的兼用和借用,職能先后擴展到11 項;通過改換母字的形旁或聲旁而分化出新的字符等方式歷時縮減,真正共時使用的并不多;共時使用最多的是秦漢時期,共時使用的職能有9 項,延續至今的有7 項職能,并且這7 項職能一直高頻使用,所以能夠比較穩定地傳承至今?!安钡谋居脹]能延續下來,其本用職能由借用后起的分化字“搏”記錄留存下來了,目前現代漢語中“博”的常用義,其實都是“博”字的兼用和借用。

六、應用建議

(一)基礎漢字教學的應用建議

在現代漢語中,漢字往往都是記錄單個的語素或音節,而詞往往由多個字記錄,因此,留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識字不識詞”或“識詞不識字”的問題。學習漢字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功用,所以,漢字功用理應成為漢字教學的重點。③李運富.漢字的特點與對外漢字教學[J].世界漢語教學,2014,(3):356 -367.據此,筆者認為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根據漢字的職用特性去展開有針對性的教學。以“博”字為例,根據上文的梳理,我們可以將現代漢語中“博”的字詞對應關系厘清如圖4。

圖4 “博”的字詞對應關系

圖5 “博”字相關部件字符圖

由上圖可知,“博”字在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多的義項其實是其借用職能,其借用義在歷史發展中逐漸取代了本義而成為了該字符的常用義。像“博”字這種本用和借用之間關聯不明顯或沒有的情況,可將本用和借用分類,當作兩個不同的漢字進行義項講解,若借用還有引申,以借用本義為基礎進行義項的梳理。①李欣臖.基于漢字學三平面理論的漢字教學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20:31.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字符的職用特性從三個方面展開教學,并幫助學生建立相關的知識譜系。第一個方面是“由字帶詞”,例如“賭博”一詞屬于“博”字的兼用義,其余情況都是其借用義。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就可以將“博”字的兼用義與借用義分開講解。首先從其構字理據入手講解本義,因其理據明晰,教師可直接從其構形上分析其表意構件和示音構件,從而幫助學生掌握其本義?!安弊謴氖?,緁聲。在此需要特別給學生強調“博”的原始字形是從“”,表示的是武器,因此本義表示“搏斗、對抗”,后來兼用表示一種文明的對抗游戲,也就是“賭博”,這樣便能合理地解釋為何現代漢語中為何“賭博”一詞中的構詞語素是“博”了。然后再對“博”字的借用職能進行講解,“博”字的借用義與其本義毫無關聯,因此在教學中如果溯源其造字理據,反而會增加學生的學習難度和記憶負擔。對于其借用義可以借助其現代常用義,結合具體的詞組或者語境幫助其梳理漢字在借用義基礎上的發展變化,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如“博”字借用表示大;后又在此基礎上引申表示面積廣,如“博愛、博士”等;后又由面積廣大引申表示數量多,如“博覽會、博物館”等。

第二個方面是從字際關系入手。比如通過梳理發現,“搏”和“?”其實是“博”字的后起分化字,分別承擔了“博”字的本義和一項引申義,具有同源關系。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對這種有同源關系的字,教師可以注重講解這三個字符的關系,將“博”與“搏”進行對比教學,并自然擴展出“搏”字及其相關詞語的教學,如“搏斗、拼搏”等,幫助學生構建字詞和字際關系圖譜,讓學生清楚兩字屬于同源關系,明白了理據也就能避免二者的混淆。除了同源關系外,還可以從字符的形旁和聲旁入手對具有相關部件的字符進行同類對比講解。例如:

第三個方面是文化層面。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除了基礎的字詞講解外,還可以融入相應的文化知識。以漢字的職能演變作為字詞教學的主線索,不僅能厘清字詞關系,明晰字際關系,還能串聯起相應的文化教學。比如,在講解“博”字時,可就其本用職能的轉移自然地展開到其他字詞,從“博”字的兼用職能——古代棋局擴展到中國古人的休閑娛樂方式。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脈絡,相較于傳統的字詞教學而言,更豐富了課堂內容,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上所論,以“博”字為例,希望為基礎漢字教育關于漢字職用教學法的使用提供新的思考。

(二)辭書編撰的應用建議

明晰了“博”字職能演變,還可為辭書中字相關條目的編纂與修訂提供參考。如根據“博”字的梳理結果可以發現,《漢語大字典》中對于“博”字解釋的相關條目存在一些問題:一是相關條目排列并非按職能演變的順序進行排布,所列第一條義項為“大”,易讓讀者誤以為是“博”字本義,而實為“博”字的借用;二是有些條目實為一類,例如《漢語大字典中》第2 條、第3 條、第4 條解釋博為“寬廣”“寬度”和“普遍”,但實際上都屬于“廣”這一類用法;三是各條目之間無邏輯關系,辭書孤立地列舉相關義項,但其實它們內部存在意義上的聯系。①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字典(第2版)[Z].武漢:崇文書局,成都:四川長江出版集團,2010:75.綜上,辭書編撰或修訂過程中,應結合漢字的職能演變,使相關條目的編排和解釋更為準確,這樣才能為辭書使用者提供更明晰的漢字信息。

猜你喜歡
詞項本義義項
自然種類詞項二難、卡茨解決與二維框架
“酉”字初探
“自”的本義是鼻子
民歌《茉莉花》歌詞本義喻反腐
兩用成語中的冷義項
大連書家之張本義
Enhanced Precision
英語詞項搭配范圍及可預見度
依據語篇中多層次信息的句法分析方法
語段中詞項共現現象的認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