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代《莊子》序跋的文學特色及其地位

2024-01-19 12:55
關鍵詞:序跋南華莊子

張 可

明代《莊子》序跋的文學特色及其地位

張 可

(西北大學 文學院,陜西 西安 710127)

明代是《莊子》傳播的快速期與高峰期,出現了一大批《莊子》注本,《莊子》序跋也大量問世。明代《莊子》序跋在文學方面既有書序文的共性,也有其特性。序跋文學以論為主,兼有多種樣式,不止寫人,也擅于狀物。文體方面,駢散結合,文辭繁富。明代《莊子》序跋在深化老莊內涵、揭橥《內篇》精義等方面,在莊學闡釋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為后世研究《莊子》提供了新的思路與方向。

明代;《莊子》序跋;文學特色;莊學

明嘉靖朝后出現了《莊子》接受、傳播的高峰期,一大批注本、刻本《莊子》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如朱得之《莊子通義》、陸西星《南華真經副墨》、焦竑《莊子翼》、釋性通《南華發覆》、程以寧《南華真經注疏》等。與此同時,《莊子》序跋也不斷涌現。古人書成,往往題有多篇序跋。明人不僅喜作序跋,也“開創了跋文,尤其是題跋的新天地”[1]102。據統計,明代各種注本刻本《莊子》序跋、凡例約有160篇?!肚f子》“是最具獨創性的奇異的散文,也是真正意義上的文藝散文”[2]8,然明代《莊子》序跋在文學方面也有獨特之處。受到復古派的影響,明代《莊子》序跋不僅講究運用手法,也善用修辭,句式駢散結合,有獨特的文學魅力。明代《莊子》序跋多是優美的散文,且呈現出駢文風格,已然成為佳作,洵有探討之必要,然檢索知網發現目前學界尚無專文探討,故本文擬拋磚引玉,求教方家。

一、明代《莊子》序跋的文學特點

(一)以論為主,方式多樣

“明代書序文則多以議論為主,往往飾詞為說,洋洋灑灑,敘事體反倒少見?!盵3]70明代《莊子》序跋作為書序文的一種,其以議論為主,兼以敘述、描寫與抒情等表達方式。敘事性的序跋在記述人物、事件時,往往包含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結果等因素,語言通俗,結構完整。如孫應鰲《莊義要刪序》曰:

萬歷乙亥,晤少方王公于京邸。少方嗜《莊》篤,每惜注《莊》不多,見余出《義?!?,少方繕寫之。少方即挈往南都使院以別,無何,余賜告歸,乃云南按臺劉九澤氏囑《莊義要刪》余校,則少方至南以《義?!犯吨艹标柺?、方新安氏、方莆田氏正音句,剔補諸家蕪雜斷落……總名為《要刪》。(1)

孫序先寫萬歷乙亥(1575)于京師會晤少方王公,王公本人篤嗜《莊子》,嘆息注本較少,孫氏遂以褚伯秀《南華義海纂微》示之,王公隨即謄寫。后王公調職,孫氏告歸。云南按察使劉維來信囑托孫氏??薄肚f義要刪》,又記諸人正音句,增補相關注解之事。該序交待了時間、地點、事件、人物等要素,足以看出成書之不易。劉維《刻莊義要刪序》,可為上序補充說明,其序曰:

《莊義要刪》者,取古今注《莊》家所著《莊》義,刪其要者存之,以便來學之觀也。其書始為太史淮海孫先生藏校,間出以語今吏部貳卿少方王公。公任操江時攜入留都,以示二三博雅君子校正之,頗有附益。將發刻,以僉院詔入給事中寢。無何,太史同麓余先生還朝,見其書,謂猶有要義之當刪者,慨然以為己任,校訖二篇,而纂修務殷,未遑就緒。(1)

劉序先解釋書名,后又介紹此書刊刻的淵源?!肚f義要刪》一書原早由孫氏藏校,由此能推斷,孫氏當時給少方王公的書也包括此稿本。王公因調職而未能刊刻此書,太史同麓余先生還朝后,又主動??贝藭?。王公擔心此書“久不就刻,或致散逸”。劉維得知情況后與同僚慷慨捐資并于行卜筮禮儀之日刻板,三個月此書刻就。又如秦繼宗《老莊評注序》二曰:

天啟甲子,余退老黃泥之阪,中林無偶,對古人自娛,走童子購書吳市,知《老莊評注》業已授梓,文太史公特為評正。夫太史公間世人豪也,即點綴字語,每有超世之識……余喜不能禁,遂緘寄序言以問書賈,倘謂余為知言,或并刻之。[4]783-784

秦序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經過、結果等因素皆備,宛如一篇短小精悍的記敘文。此序主要敘事,兼以抒情。秦氏得知其序已刻于《老莊評注》書前,內心的喜悅無以言表,所以再序一篇以作說明,并和書商商量將序刻于書末。秦氏仰慕歸有光、文震孟之文采,深知此書的價值,“遂緘寄序言以問書賈”,內心的急切與期盼不言而喻。

又如,方應祥《南華發覆序》在議論的同時,又兼以抒情。其序曰:

夫君子之于世也,非其中大有所不得已,人可委喻于常,然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害,所謂天下之大戒,命之不可解而義之無所逃也。莊生身覆昭昭,不忍世之昏昏,合譬飾詞,相與導諛……嗟乎!《南華》具在,誰為覆吾師者,而又焉所發之?(2)

方氏認為人生在世,君子行于天地間,不到萬不得已時,都應安然處世。孝子不諂媚雙親,忠臣不奉承惡人,因為這是讀書人的大戒。春秋戰國時期,禮崩樂壞,人心不古。莊子身處亂世,不忍看到世道如此昏暗,所以借“寓言”“重言”“卮言”,以期幫助人們擺脫所謂圣賢、仁義、道德等“名”的枷鎖,世人不明其用心之苦,遂詆訾莊子言語輕率。作者大聲疾呼,《南華》一書尚在,誰能發覆其達生立命之深義?

(二)寫人狀物,描寫豐富

明代《莊子》序跋中還有一系列較為精彩、奇異的描寫文字,描寫又有景物描寫、人物描寫、語言描寫等,這些描寫方式,往往不是單獨出現。如周拱辰《南華真經影史自序》曰:“丁丑之歲,同圣俞唐氏粵游,稅駕潮之揭署,有大樹焉曰榕,其枝參天,其須繚空十畝,其根騎墻,廣七丈有奇。坦而坐以為亭,級而上以為樓,枕而臥以為北牖。焚香啜茗,百慮枯退,悄乎游廣漠而與大樗為伍也,杳乎游于元古而與懷、葛、泰豆飯也,恍乎樹篠交橫,鳥踏葉落,化為萬蜨而栩栩吾側也,不知我之與莊與,莊之為我與?……顧吾筆入紙背者三寸,而回視南華之影與筆俱出,亦若嚗然欲笑,而愾乎如聞其太息之聲也。夫解衣盤礴,紙筆和墨,是真畫者,而求其繪罔兩之問于既滅,則已難矣。蘇髯之摹影也,命童子秉燭焉,于壁上摹所為,顴耳骨鼻顙肥瘠凹凸者,而委曲筆之。明日起視,而不自意,其蘇髯也疑其嚗然而笑者從壁上出,是乎非乎?”(3)周氏此序以其與唐元弼(唐氏)到廣東游玩起筆,為讀者描繪了一幅廣闊的畫面:一棵榕樹,其之大、廣,仿佛引領我們進入到《逍遙游》中“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5]3的世界中。作者仿“莊周夢蝶”寫到“不知我之與莊與,莊之為我與?”繼而讀《逍遙》《秋水》又有所感慨,嗒焉若有所忘,仿佛忘卻了俗世。夕陽西下,樹影、人影俱在墻上,作者和朋友便操筆摹之,“顴耳骨鼻顙肥瘠凹凸者”盡皆描繪。作者次日一早去看,仿佛“嚗然而笑者從壁上出”,作者自言道,蘇髯公是真善畫影之人,繼而聯想到其所作《南華真經影史》一書,認為不會辜負自己為該書花費的心血。此序如果單獨來看,像一篇記敘文,人物、事件、地點等因素具備,又像是一篇想象豐富的小品文,作者立意旨在闡發其對《南華真經》一書的感悟。從序中能看出,周氏已經深刻意識到,若要詮釋《莊子》主旨,“不能拘囿于文字本身,而必須追蹤莊周之影,把自己化為莊周”[6]465,才能“是真善畫影者也,是真善詮影者也”。

人物描寫者,如陳繼儒《南華發覆敘》曰:“清涼山孔雀庵蘊輝老人繩戒精緊,狀貌清孤,望之類須菩提,衣表瘦骨可捫而數也。長于詩,無浮屠語,與之談方內方外之書,旁及《南華經》,往往能結吾輩舌?!?2)陳氏用極簡短的文字,向我們簡練勾勒出一位有道高僧且博學的神仙形象:他孤僻清傲,外表清瘦,遠遠望去像須菩提;他擅長作詩,雖是僧人,但不用佛家語;他博學多才,與他談論佛教典籍或者儒家、道家典籍,往往為其所折服,甚至無力反駁。

又如,劉侗在其《徐曙菴先生南華日抄序》中為讀者展現了一位發奮讀書、不懼惡劣環境的傳奇人物形象:“先生年十八讀書玄墓山中,共巨蛇寢處三年,即《南華》與俱矣,好學力行,五十年如一日?!盵4]801還有以對話形式為主的序跋,使得議論生動、具體、形象,更具說服力。如方伯雨《南華真經旁注序》曰:

方生曰:“古今皆稱莊子發明老子,予獨以為未盡,莊子蓋發明孔子?!笨陀新務?,遽執生言曰:“其言不皆譏乎?”曰:“乃至,所以皆稱也?!薄捌湫胁淮笾嚭??”曰:“乃其所以大符也?!薄唬骸芭e世皆貌孔子,亙千古而得莊生其神已;舉世皆異莊生,綜百家而有《莊翼》,殆至契與物莫近乎此。如其弁髦,則惟《旁注》近之,近者也?!笨驮唬骸啊肚f翼》則焦太史敬聞命矣,首聞《旁注》?!痹唬骸笆浅捎谖峒腋《?,行于孫君公次,異哉!公次好莊也,以善??;浮惰學莊也,以善游。游其逍遙之屬,病其支離之全廓。不然,何旦暮遇也?”(4)

方氏在序中借用主客問答形式,從儒家立場出發闡發了莊孔之關系,他認為莊子大謬之言才“大符”孔子之旨。世人皆仰慕孔子,千古以來只有莊子得其精神;世人將《莊子》看作奇特之文,焦竑採摭百家之言而成《莊子翼》。方氏認為公次(孫平仲)好莊,浮惰(方虛名)學莊,二人所著《南華真經旁注》更契合莊生主旨,從而與莊子旦暮遇之。

又如林堯俞《南華經薈解序》曰:

或又謂余:“《莊》,道家言。中散,學養生主也者,乃謂‘是書尚復須注’云何?”余曰:“晉室諸賢,亡不祖述莊、老以資談柄,所謂燕函粵镈,夫人而能也。今儒術大明,二氏稍詘,顧結撰之士,往往拾其余瀋,果貧腹,炫綺觀,鳧乙瓻癡,寧免紕謬?!薄粍t道憲是編,可謂苦心洽聞,裨益后學,乃其獨契獨解,庶幾于旦暮遇之者,斯又《南華》之功臣,而子玄之忠臣乎!(5)

林氏在序中解釋了嵇康所言《莊子》無須注解這一問題,他認為老、莊之書是人們閑暇之余的話題,人人皆善言。但是現在儒家學說遍行天下,對《莊子》往往“拾其瀋,果貧腹,炫綺觀,鳧乙瓻癡”,所以難免有謬誤之處。林氏認為《南華經薈解》能夠有益后學,其中不乏有精辟獨到的見解,稱得上弘揚《南華經》的大功臣。

明代《莊子》序跋表達方式多種多樣,各種表達方式同時兼之,使得序跋呈現出獨特的文學魅力。

二、明代《莊子》序跋的文體特點

(一)長短不拘,駢散結合

錢鍾書說:“名家名篇,往往破體,而文體亦因以恢弘焉?!盵7]890序跋作為一種獨立的文體,也有其獨特的行文規范?!皬恼Z體上看,明代書序文有的純以散體行文,有的偏重駢麗,有的駢散并重;有的主張學習六經,有的主張秦漢,有的主張六朝,有的主張唐宋,各有偏重,各有造詣?!盵3]70概而言之,明代《莊子》序跋篇幅長短不一,以長篇為主,文章形式皆無定法,內容上或敘述以存史、或抒情以言志、或議論以闡明主張。形式不拘一格,或謹嚴、或活潑,整體呈現出駢散相兼的特征。如朱得之《刻莊子通義引》曰:

宇宙無涯,乾坤無朕。貿貿焉群生相禪于無窮,不有淳古先覺察其主張綱維之物而示之人,則最靈之賦、參贊之能,滔滔醉夢,而莫知其形之弗賤之可恥也。莊子……或乃以其命辭跌宕,設喻奇險,遂謂其荒唐謬悠,與《詩》《書》平易中常者異,而擯黜于儒門……經世存乎一遇,安得守此而棄彼乎?是故求文辭于先秦之前,《莊子》而已;求道德于三代之際,《莊子》而已。[8]3

朱氏此序,句式長短結合,使得文章有跌宕起伏、參差錯落之感,讀來朗朗上口,文中穿插一些對偶句,使得此文句法整齊又較為靈活,抑揚頓挫中又有跌宕之氣,整體呈現出錯綜之美,又不失典雅莊重。此文非常重視語言的美感與表現力以及作品的感染力,字里行間傳遞出對《莊子》文辭的贊美與推崇以及對莊子的景仰之情,是一篇優秀的散文。又如吳中行《南華經標略引》,雖有駢文的對仗美,卻不拘泥于格套,如行云流水一般,其文曰:

讀《莊子》者,如飲巨壑,如入大庖,各隨其量之所受,意之所適而取足焉。一勺充腹,一臠膏唇,不必其源之窮,其味之盡也?!殛栂壬?,稟淳葆真,探玄詣粹,偶觸微幾,時發緒論,借彼辭指,抒我性靈。蓋莊子一《南華》,而先生胸臆,亦自一《南華》。(6)

吳序多用四字語,借鑒了駢文的對偶句式,短句居多,間雜著各種句式,句式形式的多樣化,既避免了節奏的單一,也表現出作者隨心所欲、不拘格套的寫作藝術,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作者追求新奇的審美趣味。又如陳于廷《廣莊序》曰:

莊生拯世,非忘世,其為書求入世,非求出世也?!羝浞?宏衍,撰結詭麗,譏哂狎出,詼劇恣行,提弄古皇,姍戲圣哲,則生固已自言之,世沉濁而不可與莊語,故以奇文曲說,中人之心,亦良苦矣。讀《莊》者,每持狹劣之見……又孰知夫,《逍遙》理解、《齊物》天籟,要于《德符》《帝應》以仍其世于人間,固《禮》《樂》《詩》《書》之神柕,而端冕委佩者之一噓一欠也。[9]1699-1700

此文基本以四字句為主,顯然是作者有意為之。作者首先拋出自己的觀點:莊子是要拯救亂世,其著書不為隱世,而是積極入世。莊生用語雖然“譏哂狎出,詼劇恣行,提弄古黃”,每每詆訾圣人孔子,是因為世道渾濁,不能用莊重之語,所以用“其文曲說”,來直逼內心深處。作者亦認為俗人讀《莊》,不解莊子之意,往往深陷于《莊子》一書的奇文奧語中,以致頭暈目眩?!肚f子》內篇自可同《禮》《樂》《詩》《書》等經書流傳于世,所以這就需要有識之士能夠闡發《莊子》本義,使得后人讀《莊》,不會望洋興嘆。

以四字作序者,尚有釋性通《南華發覆自敘》,兼以六字句穿插其間。而用四字句作序最妙者,莫如譚元春《遇莊序》,文曰:

閱《莊》有法,藏去故我,化身莊子,坐而抱想,默而把筆,泛然而游,昧昧然涉,我盡《莊》現?!睦砹实?,《莊》《騷》同思。我愛《天問》,灌灌如訴,薄暮雷電,即記其事,前絲后絲,總不相連,茲談羊蟻,胡乃及魚,見魚書魚,想亦如是,因而遇之,以破吾拘。[10]902-903

“譚元春擅長寫序跋——為自己,或為他人的詩文集。其文章數量不多,但序跋超過了一半……很有思想內涵和深度,也很講究藝術性?!盵11]185此序大致敘述了作者讀《莊》的心路歷程以及撰《遇莊總論》后的相關感悟,“譚氏十分自信自己已差不多成了《莊子》中得道者莊子的化身,千年一遇般地悟到了莊子真意之所在,找到了完全符合莊子本意的解釋”[6]291。關于為何以“遇莊”為題,他解釋道:“‘遇’之為言,甚活甚圓,莊子與讀《莊子》者,俱可不罪我妄也?!盵10]747此文層次分明,錯落有致,猶如詩歌一般,“譚元春有著敏感的詩人氣質,總帶著一絲苦澀感悟人生”[3]96,給人有一種難以言懷的意味。正因為如此,他的文章幽深、清寂、孤澀,不易解讀。

陳繼儒是明后期作序大家,“他的文章并不深刻,但卻精警,時出手眼,透露出一絲文人的靈慧,崇尚自然,但出之以風雅,看似任情,骨子里卻是修飾性的”[3]99。其《<莊子>郭注序》云:“古今文章無首無尾,獨《莊》《騷》兩家。蓋屈原、莊周,皆哀樂過人者也。哀者毗于陰,故《離騷》孤沉而深往;樂者毗于陽,故《南華》奔放而飄飛。哀樂之極,笑啼無端,笑啼之極,語言無端。乃注者定以首尾求之,李北海所謂似我者拙,學我者死也。大抵注書之法,妙在隱隱躍躍,若明若昧之間,如詹尹之卜,取意不取象;行人之官,受命不受辭。龍不掛鉤,龜不食墨;懸解幽微,何常之與有,而況《莊子》哉?”[4]852陳氏將《莊子》比之《離騷》,認為二者皆“無首無尾”,陳氏認為讀《離騷》使人過于哀愁,因為其“孤沉而深往”;讀《莊子》使人過于豁達,因文其“奔放而飄飛”。陳氏認為,因為二者都是極有特點的,用語言無法闡釋清楚,所以善于注書者,其“妙在隱隱躍躍,若明若昧之間”,需要用心體會,才能深得《莊子》主旨??偟膩砜?,此文語言通俗而神采自現。有學者評價說:“他的文章既沒有復古派的法度和板滯,也沒有公安派的空靈和輕淺,更沒有竟陵派的幽深和生澀?!盵3]99從文學層面看,明代很多學者將《莊子》與《離騷》并提,如陳子龍將莊子、屈原,比之賢人,錢澄之撰《莊屈合詁》,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陳繼儒的影響。

整體看,明代《莊子》序跋中的四六句式雖不多,但也較突出。如:“故泥六經以讀《莊》,則《莊》無稽;執六經以讀《莊》,則《莊》無用;外六經以讀《莊》,則《莊》無據;融六經以讀《莊》,則《莊》無忤?!?1)孫應鰲認為六經以外,莊文滑稽、無據、無用,若將六經與《莊子》合而參讀,則《莊子》并無相背之處。關于四六文,孫梅《四六叢話凡例》云:“四六至南宋之末,菁華已竭。元朝作者寥寥,僅沿余波。至明代經義興而聲偶不講,其時所用書啟表聯,多門面習套,無復作家風韻?!盵12]4232在駢體文衰落的背景下,明代《莊子》序跋卻呈現出駢散結合的異樣風貌,本文以為這與明朝以“八股取士”有關。因為八股文發端于四六文,且為駢文別支,所以,部分《莊子》序跋出現八股文的文體特征也就不足為奇了。

(二)文辭繁富,文氣充足

明代《莊子》序跋中常用多種修辭方式,如排比、比喻、對偶等,很多修辭手法兼而用之。如陸西星《南華真經副墨序》曰:“緣督守中,則衛生之經也;地文天壤,則止觀之淵也;藏神守氣,則食母之學也;忘言絕慮,則總持之要也;有情有信,則重玄之秘也;無實無虛,則實相之理也?!盵13]2以上六句兼用排比、對偶,讀來朗朗上口,不僅具有氣勢,也凸顯出《莊子》之文的特點。陸西星通過比喻來凸顯《莊子》一書的精妙:“《南華經》如山肴海錯,別是一種,卻不可與菽粟同味者。然使并席而陳,合口而食,亦自不相妨害?!盵13]8品評《南華經》如同吃山珍海味一般,營養甚豐,自不與菽粟同味,然而并席而食,也不相妨害,這體現了《南華經》虛懷、包容的特點。

在多篇序跋中,運用排比縱橫鋪陳,反復申說,不僅內容豐富,而且論證有力,蘊含較強的文學意味。如顧起元在《莊子內篇題辭》中稱贊莊子為神人,他用一段排比,反復陳說,頗有氣勢,說理性很強:“莊子,神仙也……非神仙,安知霄雿之上有如此境界?‘藐姑射之神人,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吸風飲露,乘云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巧裣?,安知堯舜之外有如此人物?‘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臥之下,無所可用,安所困苦?’非神仙,安知宇宙之內有如此受用?唐人尊之為南華真人,知其別有所據?!盵4]816

又如《讀南華內篇影史條例》曰:“即如《逍遙》一篇,鯤鵬修各幾千里,斄牛若垂天之云,往見四子,四子畢竟何人?此物之不可解也?!⒍煜轮巍穸旯仁臁?,此理之不可解者也?!疁珕柤辞啊壁び恤~’一段,詞語重復,且文氣似亦可省也,此文之不可解者也?!?3)這組排比句將《逍遙游》的神秘不可解之處一一羅列,以此來彰顯內篇的博大精深。唐元弼《南華真經影史序》描繪了以不同心境讀《莊》,感悟往往千差萬別:“滓曠衷于河堵,闡靈笈以盜心,而《莊》于是乎偽;標風流于興會,習元唾于飛舌,而《莊》于是乎穉;寄杳靈于竹林,覓廣漠于醉國,而《莊》于是乎野;同人道于犬馬,等忠孝于萍觸,而《莊》于是乎荒;句錯綜而臆解,事根據而盲猜,而《莊》于是乎瞽;納萬言于無為無心,蔽僉義于無余至足,而《莊》于是乎蕪而餒,熟而陋?!?3)讀者在不同心境下去研讀《莊子》,體會萬般不同,有可能“偽”“析”“野”“荒”“瞽”,或者“蕪而餒,熟而陋”。方應祥《南華發覆序》闡釋了在不同狀態下發覆《南華》,其精神狀態是完全不同的,時而狂、時而囈、時而譫:“醒之覆而醉發之,其狂也;覺之覆而夢發之,其囈也;居常寢處,飲食之覆而病發之,其譫也?!?2)《莊子》序跋眾多的修辭格、鋪排手法,不僅使得語意鮮明、語氣貫通、文氣充足,還使得文章具有繁富之美。

三、明代《莊子》序跋的歷史地位

明人所作《莊子》序跋數量較前代大幅度提升,他們在序跋中闡明了研讀《莊子》的心得與感悟,留下了諸多珍貴的資料。明人序跋在深化“老莊”內涵,揭橥《莊子》內外雜諸篇關系等方面,在莊學史上占據一席之地。

(一)深化老莊內涵

《莊子》稱老子為“古今博大真人”[5]936,司馬遷直接點明老莊關系,稱莊子“其要本歸于老子之言”[14]2608。老莊并稱始于《淮南子》,《要略》篇云:“《道應》者,攬掇遂事之蹤,追觀往古之跡,察禍福利害之反,考驗乎老、莊之術?!盵15]1446-1447魏晉時期,《老子》《莊子》《周易》并稱“三玄”,被時人所重視。唐宋時期,《老子》與《莊子》并為道教經典。明朝中后期,文人闡釋道家典籍之作,一時蔚為大觀。關于老莊關系,明代諸多注《莊》之書皆有闡釋,但在明代《莊子》序跋中展現得更明了。朱得之認為莊子“學繼老、列”[8]3,認為《莊子》“多敷演《老子》之言,以發揮其精神者”[8]4。陸西星在此基礎上提出“《南華》者,《道德經》之注疏”[13]1的說法,陸氏認為《南華》與《道德經》是傳與經的關系,其強調:“《南華經》分明是《道德經》注疏。欲讀《南華》,先須讀《道德經》,大要識其立言宗旨?!x者但見其恣口橫說,以為荒漾無當,卻不知一字一義祖述《道德》?!盵13]8陸西星就是按照《南華經》乃《道德經》注文的思路撰《南華真經副墨》,因為《莊子》33篇都在闡發《道德經》。陸氏此說得到了釋德清的響應,其《莊子內篇注序》曰:“《莊子》一書,乃《老子》之注疏,予嘗謂老子之有莊,如孔之有孟。若悟徹老子之道,后觀此書,全從彼中變化出來?!盵16]1釋德清認為《莊子》一書,皆從《老子》中演變而來。老子與莊子之間的關系,就像至圣孔子與亞圣孟子的關系那般。程以寧在前人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南華》乃《道德》英華”之說,其《南華真經注疏傳神集后序》云:“復圭子曰:‘千古以來知《道德》者,未有不透《南華》?!赌先A》者,所以荃蹄《道德》也?!斫娜?,不惟不究《道德》,即‘南華真經’四字,鮮有知其說者。先哲云:‘湛為道德,浮為英華也?!赌先A》即《道德》英華也?!?7)以上學者對《南華經》與《道德經》之間的關系認識較為一致,由此管窺,明人普遍認為二者淵源較深,老莊關系及其內涵在明代有了新的發展。

又如,王世貞曾感慨說:“余讀《莊子》而嘆曰:‘嗟乎!世固未有尊老子如莊子者也。夫尊孔子者莫若孟子,而孟子尊孔子不過曰孔子圣則時?!f子之所撰著,雖極而至于尊天,而無懷、葛天之治,其究必宿于老子之謂無名、無欲、無為、無言,以至無始之旨。挫銳、守雌、和光、同塵、絕圣智,以應天下之法;至柔、守中、抱一、含朘、食母、有精、有信、虛極、靜篤以保一身之要;與他所掊擊、失道、失德、失人、失義之弊,圣智之當絕棄,輾轉反復,無所不援引?;蚯鴷持?,或旁而通之,且詠言之,嗟嘆之,必使老子之道高出于堯舜之上。其遺言,下視乎六經而后已。嗟乎!莊子之尊老子,不亦至乎?”[4]683王世貞認為莊子尊老,較孟子尊孔,有過之而無不及。莊子著書完全為了闡發老子的思想,而且將老子的地位置于堯舜之上。焦竑在《莊子翼序》中就老莊關系闡明其觀點:“老子在晚周著書上下篇,明道德之意,而關尹子、楊朱、列御寇、莊子、亢倉楚、莊周,皆其徒也?!?8)他認為莊子乃老子之徒,相比于其他徒弟,老子、莊子之間的關系更加微妙,因為“老之有莊,猶孔之有孟也”(8)。莊子對老子不僅是繼承者的關系,他還充實、豐富、發展了老子學說的內涵。王元貞則解釋得更清晰:“《莊子》數萬言,無非明老氏之虛無,道德之自然也?!?8)£好善《南華詁敘》云:“老子以五千言道德為宗,百家皆師之無間矣?!f子本老子之意而擴之,寓言之而不失其本,大言之而不涉于蕩,游浪矞廷而不論于僻,縱橫變化而不離乎宗,世之稱者必曰老莊,蓋其為諸子冠軍也久矣?!盵4]861£好善認為,《莊子》一書中的“寓言”“大言”“游浪矞廷”“縱橫變化”皆是闡釋老子“道德”之意,所以老莊之稱,在諸子中乃為翹楚。陳治安、程以寧、梅鼎祚等人觀點與此略同,其中程以寧對莊子著書進行了神話般的解讀,其《南華真經注疏自序》云:

復圭子曰:《道德經》為三教之祖,太上憫人不悟,性命之學無傳,不得不化身作《南華》,以泄其秘……膾炙其詞,使人悅于口,因悅于心,而索彼立言之正意,自欲跳出世網,而游神于性命之域也。其津筏后學,可謂至矣。(7)

程以寧神化莊子著書之說,他認為老子作《道德經》后,擔心世人不能悟道,“性命之學”無人繼承,便化身為莊子創作《南華經》。程氏此段文字的根本目的還是在闡述老莊關系,自司馬遷以后,老莊的關系與內涵在明人筆下愈加豐富與宏闊了。

(二)揭橥內篇精義

《莊子》經郭象刪減后,流傳至今的33篇分為內、外、雜三部分。明人對《莊子》33篇大都持肯定態度,對內篇贊譽之辭更多,偏重內篇的傾向較為明顯。

在明之前,唐宋文人對內篇也較為重視,如成玄英、陳景元等人對內篇之間的關系紛紛發表看法。明人對內篇的重視主要表現在出現了一批只注解內篇的闡《莊》之作,如李贄《南華經解》2卷、釋德清《莊子內篇注》4卷、顧起元《遁居士批莊子內篇》1卷、李騰芳《說莊》3卷、袁宏道《廣莊》1卷、袁中道《導莊》1卷、鄭之惠《測莊》1卷、潘基慶《南華經內篇集注》7卷、周拱辰《南華真經影史》9卷、錢澄之《莊子詁》、王夫之《莊子解》1卷、曹宗璠《南華泚筆》2卷等,除王夫之還有注解外雜篇的專著外,其余諸家僅對內篇進行注解或論說,而潘基慶作《南華經內篇集注》時,也只將外、雜篇分類附在內篇后。這種現象在莊學史上是較為特殊的,究其原因,是明人吸收了蘇軾的觀點(9),紛紛對《莊子》進行辨偽研究,他們在《莊子》序跋中闡發了對內篇的獨特見解。如李贄云:“《南華經》若無內七篇,則外篇、雜篇固不妨奇特也。惜哉!以有內七篇也,故余斷以為外篇、雜篇為秦漢見道人口吻,而獨注內七篇,使與《道德經注解》并請正于后圣云?!盵17]311-312李贄對外篇、雜篇也予以肯定,但是相較內篇,外、雜篇則相形見絀了,所以“獨注內七篇”。以焦竑、李贄為代表,他們認為《莊子》內篇乃莊子自著無疑,而外、雜篇,疑有后人作偽者。焦竑《莊子翼序》云:“《莊子》舊傳五十三篇,今存者三十三篇,外、雜篇間有疑其偽者,乃內篇斷斷乎非蒙莊不能作也?!?8)焦竑認為,外篇、雜篇部分篇目是否為莊子所作確實可疑,但是內篇乃出自莊子手筆。范鳳翼在《重刻<說莊>序》中寫道:“或禘內篇,或祧雜篇、外篇,以下無譏焉,則焦弱侯所云斷斷乎非蒙莊不能作也。然內篇之旨,精奧神奇,首尾聯絡如貫珠,而解者支離穿鑿,鮮有定其指歸,通其條貫者?!盵4]900范鳳翼認為內篇的主旨十分精妙神奇,篇首到篇尾如同串起來的珍珠一般流暢。金兆清認為“《莊子》之內七篇,經也,非子也”[4]917,這比郭象認為《莊子》“不經而為百家之冠”的觀點更進一步。陳治安則認為:“《莊子》大意已盡在《內篇》,后之《外篇》《雜篇》雖各自為說,有若為《內篇》注解者。今吾試取《達生》解《逍遙游》,《寓言》解《齊物論》,《外物》解《養生主》,則莊子作是三篇之意,自了了可見。人不用其所自解,而止于三篇內求解,故多悖于作者之意?!?10)陳治安認為《莊子》一書的大意皆在內篇中,而外、雜篇雖然各自為說,儼然是內篇的注解,他貌似將內篇作經來看,外、雜諸篇為傳。釋德清也說:“一部全書三十三篇,只內七篇已盡其意,其外篇皆蔓衍之說耳。學者但精透內篇,得無窮快活,便非世上俗人矣?!盵16]1他認為內篇為《莊子》精華,而外篇則是“蔓衍之說”,似贅言、駢拇也。此外,有學者以佛語來闡釋《莊子》內篇,如無名氏《讀南華內篇影史條例》云:“《逍遙游》即‘圓通大自在’也,《齊物論》即‘諸相非相’也,《養生主》即‘不思善、不思惡’也,《人間世》即‘調御大夫’也,《德充符》即‘妙莊嚴’也,《大宗師》即‘首楞嚴王’也,《應帝王》即‘毘廬遮那身攝化三千大千’也?!?3)

明人認為內篇為莊子自著,所以很多學者就內七篇的內在聯系發表了看法。如孫應鰲《南華真經新傳序》云:“粵稽《莊子》之指義,大都以至理自然,故首《逍遙游》。逍遙則彼此齊,故次《齊物論》;齊則無生,無生而生所以存,故次《養生主》;善養生則足處世變,故次《人間世》;能處世變則德日起,故次《德充符》;德者得其所真宰也,故次《大宗師》;真宰得則天下不能違,故次《應帝王》?!盵4]734-735相比孫應鰲的闡釋,范鳳翼《重刻說莊序》解釋得更加詳細:

夫《逍遙游》者,心有天游也。借鯤鵬神人以廓開眼界,蕩豁心胸,廣己而造大也。大則無待,無待則化,無用為有用,所謂乘云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安往而不逍遙哉!故受之以《齊物》。齊物者,心之大齊也。喪我忘耦,是非路絕,知既無知,辯又誰辯?齊生死,齊夢覺,周蝶兩化,又何物論知紛如?其有真君真宰存焉,所由一也,故受之以《養生》。生主者,心之真主也。養生之經,離物觀我,游虛立獨,故得全于天?;饌鞫恢浔M,可以寓諸無竟矣,故受之以《人間世》。人間世者,心之寓也,至人游世,無事為事,不用為用,不聽以心而聽以氣。氣者,虛而待物者也。集虛心齊,是以坐忘,是謂至德,故受之以《德充符》。德充則道化,善生善死,不生不死,游于物之所不得遁而存,是人而天也,故受之以《大宗師》。大宗師則無為矣,無為而無不為,歸復本原,道法自然,此之謂不測,此之謂無朕,故以《應帝王》終焉。[4]900

范氏認為《逍遙游》是以臥得游,心與天游,繼而齊生死。生死如夢,故以養生之經,得全于天,內篇說理層層遞進,揭橥了諸多精義。

值得一提的是,明代《莊子》序跋作者群體之特殊,在莊學史上是較為罕見的現象。在八股文興盛的明朝,有多位狀元、會元作《莊子》序跋。其中狀元出身者作序者有:楊慎《楊升庵題劉須溪小引》、焦竑《莊子翼序》(1588)與《序陳孟常二精解》、翁正春《敘南華三注大全》(1593)、韓敬《序》(1621)、劉理順《劉席白先生南華春點序》(1638);會元作序者有:王世貞《邵弁莊子標解序》、馮夢禎《莊子郭注序》(1605)、顧起元(亦是探花)《莊子內篇題辭》(1622)、方應祥《南華發覆序》(1627)、湯賓尹(亦是榜眼)《老莊臺懸序》,此外還有榜眼史繼階《敘南華三注大全》(1593)等。除以上11人外,還有大量進士、舉人為《莊子》作序跋,這些作者文學底蘊厚重,所作序跋質量之高,承載的文人氣息之大,在莊學史上意義非凡。

明代《莊子》序跋數量之多、質量之高、文學性之獨特、作者身份之特殊,在《莊子》序跋史上都是較為特殊的現象。明人喜作序跋、善作序跋,他們為《莊子》所撰序跋不僅保存了諸多史料,也具有獨特的文學價值。限于篇幅,序跋的文獻價值未深入探討,而明代《莊子》序跋的文學特點不僅有明代書序文的共性也有其特性?!肚f子》序跋以論為主,兼有多種樣式。序跋不止寫人,也擅于狀物。文體方面,駢散結合,文辭繁富。明代《莊子》序跋不僅深化了老莊內涵,也揭橥了《內篇》精義,在莊學接受以及闡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為清代學者研究《莊子》提供了新的思路與方向。

(1)孫應鰲.莊義要刪[M].明萬歷八年陶幼學刊本.

(2)釋性通.南華發覆[M].清乾隆十四年云林懷德堂刊本.

(3)周拱辰.南華真經影史[M].清嘉慶八年圣雨齋重刊本.

(4)方虛名.南華真經旁注[M].明萬歷二十二年徽郡孫氏葉白齋刻本.

(5)郭良翰.南華經薈解[M].明天啟六年刊本.

(6)張位.南華經標略[M].明萬歷十八年晉陵吳氏籍甚齋刊本.

(7)程以寧.南華真經注疏[M].清嘉慶刊《道藏輯要》本.

(8)焦竑.莊子翼[M].明萬歷十六年王元貞???

(9)具體請參見張可、王啟才《蘇軾對<莊子>的認知及其影響》,《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學報》2022年第4期.

(10)陳治安.南華真經本義[M].明崇禎五年刊本.

[1]王國強.中國古籍序跋史[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2015.

[2]劉生良.《莊子》文學闡釋接受史[M].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5.

[3]郭英德,張德建.中國散文通史:明代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13.

[4]方勇.莊子纂要·莊子詩文序跋匯輯[M].增訂版.北京:學苑出版社, 2018.

[5]陳鼓應.莊子今注今譯[M].北京:中華書局, 2009.

[6]方勇.莊子學史:第3冊[M].增補版.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7.

[7]錢鍾書.管錐編:第3冊[M].北京:中華書局, 1986.

[8]朱得之.莊子通義[M].蔣麗梅,編校.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2023.

[9]袁宏道.袁宏道集[M].錢伯城,箋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10]譚元春.譚元春集[M].陳杏珍,標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

[11]吳承學.晚明小品研究[M].修訂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7.

[12]王水照,編.歷代文話:第5冊[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7.

[13]陸西星.南華真經副墨[M].蔣門馬,點校.北京:中華書局, 2010.

[14]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 2014.

[15]何寧.淮南子集釋[M].北京:中華書局, 1998.

[16]釋德清.莊子內篇注[M].黃曙輝,點校.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9.

[17]李贄.續焚書[M].張建業,張岱,注.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3.

Literary Characteristics and Status of the Prefaces and Postscripts ofin Ming Dynasty

ZHANG Ke

(Faculty of Liberal Arts,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 710127, Shaanxi)

The Ming Dynasty was the rapid period and peak of the dissemination of. There appeared a large number of annotations and prefaces of. The prefaces and postscripts ofin Ming Dynasty not only have the commonality of book preface, but also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Preface and postscript literature features mainly on the theory, with a variety of styles, not only write about people, but also are good at writing about things. In terms of style, there is the combination of parallelism and rich language. The prefaces and postscripts ofin Ming Dynasty occupy a place in the history ofs interpretation in terms of deepening the connotation of Laozi and Zhuangzi and revealing the essence of Neipian (內篇), which provides a new way and direction for future generations to study.

Ming Dynasty; prefaces and postscripts of(《莊子》序跋); literary characteristics; Zhuangzi Studies (莊學)

10.14096/j.cnki.cn34-1333/c.2023.06.05

I207

A

2096-9333(2023)06-0029-08

2023-10-08

2019年度安徽省人文社科重點項目“‘淮河文化論壇’名欄建設研究”(SK2019A0304);2021年安徽省高校協同創新重大項目“中國經學詩學史”(GXXT-2021-045)。

張可,男,安徽亳州人,西北大學文學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先秦諸子學、宋代文學與文獻。

猜你喜歡
序跋南華莊子
南華新書架
南華新書架
南華新書架
《潛夫論》版本考述及其序跋題識輯錄
明清戲曲序跋研究筆談
南華新書架
《李爾王》漢譯的序跋研究
《莊子說》(二十二)
《莊子說》(二十)
《莊子說》(十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