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學科性競賽為載體開展思想政治教育

2024-01-19 03:58王大鷙譚鳳芝遲青山
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 2024年2期
關鍵詞:協同育人載體思想政治教育

王大鷙 譚鳳芝 遲青山

收稿日期:2023-09-0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修回日期:2023-09-26

作者簡介:王大鷙,男,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管理;譚鳳芝,女,教授,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管理;遲青山,男,講師,博士,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管理。

基金項目:遼寧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輕工類課程思政教學指南案例編制研究與實踐”(JG21DB051);大連工業大學課程思政示范項目“高分子化學與物理、環境保護概論”、教學改革項目“面向新工科的多維耦合工程實踐教學體系構建與探索”(JGLX2023002)

摘? ? 要:文章從學科性競賽的育人特征與人文精神培育等角度出發,對學科性競賽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可行性及實操中面臨的困難和挑戰進行探討,并以“遼寧故事”杯農特產品包裝創新創意大賽為例,對思政元素與競賽主題的融合、協同育人效果評價、存在的風險因素等進行總結分析;通過賽事結構的合理設計、主題內容的正向引導強化學科性競賽隱性教學特征,使學科性競賽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優質載體,成為“大思政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助力高等教育實現培根鑄魂。

關鍵詞:學科性競賽;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協同育人

中圖分類號:G64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2-4107(2024)02-0040-04

一、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盵1]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長期以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把目光聚焦于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面向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進行了廣泛、有益的探索和系統研究,積極采用案例式教學、探究式教學、分眾式教學等方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等手段建設智慧課堂,取得了顯著成效,并已在高校中得到了總結和大力推廣[2-3]。但仍有學者認為,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對課堂教學具有強烈的依賴性,相對單一、傳統的課堂氛圍在喚起學生共鳴、激發學習興趣上存有較大難度[4]。為夯實思想政治教育在立德樹人過程中起到的決定性作用,高校應采用“形式多樣、健康向上、格調高雅的校園文化活動,廣泛開展各類社會實踐”[5],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進而凸顯思想政治教育“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的馬克思主義科學思想方法和與時俱進的發展

特征[6]。

作為高等教育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之一,學科性競賽作為育人載體的結構清晰,其與生俱來的隱性教育特征蘊含廣泛的社會影響力和豐富的人文思想,面向參與群體的開放性能夠有效發揮“社會思政大課堂”的輻射作用,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的類別。在學科性競賽中主動融入思政元素,考查學科性競賽對學生價值觀形成的影響作用,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值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開展專題性研究并進行系統性思考。作者結合承辦輕工類學科性競賽“遼寧故事”杯農特產品包裝創新創意大賽的經歷,嘗試在學科性競賽環節中融入思政元素,強化思政元素在參賽師生互動與實踐環節中的潛意識影響作用,對學科性競賽作為思想政治教育育人載體的可行性進行了初步探索。

二、學科性競賽作為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可行性分析

(一)學科性競賽具有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主體結構特征

學科性競賽具有為教育主客體提供相互交流的中介功能,是學科性競賽能夠作為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根本原因。學科性競賽承載了教育主體想要傳遞的信息,蘊含著面向客體滲透的思維理念,并經教育主客體間周期性、常態化的溝通交流,逐漸培養教育客體的習慣性思維。學科性競賽兼具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動載體和文化載體特征[7],融合了群團活動的社會性和文化性,易于組織者因地制宜地關聯、吸納具有時代特征的思政元素。

學科性競賽幫助學生磨煉研究性和辯證性思維。賽事主題具有探索性、創造性和科學性等特征,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協作精神、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動手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契合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綱領性目標。師生間的頻繁互動,學生積極的創作參與熱情、端正的合作態度和困難環境下的堅持與付出,有助于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學習態度和勇于探索的無畏精神。師生為實現取得優異競賽成績這個功利化目標形成的內在動機的統一性,是師生在靈魂深處產生共鳴的“催化劑”,有利于教育主體引導教育客體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學生遇到挫折后認真聽取建議,主動開展自我糾偏,有助于形成求同存異、協調發展的大局觀。對作品進行有組織、多角度的推敲與打磨,有助于學生不斷強化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邏輯思維,最終從“符合事實、規律、道理或某種公認的標準”的角度對參賽作品進行辯證性評價并得出理性結論。

(二)學科性競賽具有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隱性教育特征

學科性競賽是學生求學階段能夠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相聯系的最佳途徑,它比一門課程、一次實驗、一場實踐或學術報告更能喚醒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統計數據表明,作為項目參與者承擔一項學科競賽項目或者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是本科階段學生記憶深刻的實訓教學環節[8]。它促使學生達成協作意向,提高了溝通和表達能力、處理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凝練出個體的頑強意志與進取精神,促進了就業質量和生存空間的提升,這些優勢的體現與學科性競賽的隱性教育特征密切相關。

一件參賽作品的完成通常需要數月時間,因此,學生必須定期參與作品的設計與完善等工作,周期性的相處與耳濡目染,有利于學生在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產生趨同的潛意識,最終在行動上表現出習慣性行為。學科性競賽的實踐性顯示出素質教育特征,但又不失科學性、趣味性和娛樂性,有利于學生建立起溝通自信、管理自信、學習自信和專業自信。準備作品中的學生往往非常放松,在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接受教育的情況下,通過組織者設定的環境、氛圍、賽事主題和思政元素,對作品內容涉及的關鍵性問題進行思索、聯想和感悟,在完成專業知識積累與創新的同時,自主對競賽作品背后延展出的社會性問題進行辨識、思考、剖析和總結。

(三)學科性競賽具有吸納融合思政元素的開放性特征

學科性競賽是學科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科建設要求學科建設者摒除利益追逐思想,追求返璞歸真、求實求是,面向社會提供開放性高效服務,豐富并傳承學科內涵,體現學科存在、建設與發展的價值[8]。學科性競賽通常要求作品緊跟學科建設的時代特征,推崇專業知識創新,兼顧體現學科服務社會與人類文明進步的不可或缺性[9]。這決定了學科性競賽具有開放的育人生態、社會服務生態和文化生態,飽含吸納、融合思政元素的著力點。譬如,競賽規則一般要求學生擁有良好的學術道德規范和職業操守,要尊重知識產權,建立底線思維,因此,學科性競賽具有塑造學生法律意識和行為規范的育人功能;應用型競賽的作品能夠滿足行業技術創新和市場技術需要,體現了學科性競賽的社會服務功能;作品表達出來的傳承性與人文精神,提供了用“初心”和“使命”感召廣大青年的文化服務功能。

思政元素融入學科性競賽后,賽事內容與主題的堅持問題導向、弘揚創新精神、貼合主流意識形態的目標也隨之達成,最終實現作品表達原則、主題內涵和思政元素的有機隱性歸并。融合了思政元素的學科性競賽有助于師生培根鑄魂。學生在作品創作過程中不斷意識到自己有能力服務社會發展,滿足社會需求,在培養專業自信的同時,逐漸清楚專業知識教育和意識形態教育之間并不互相排斥的道理,兩者之間的統一有助于挖掘出作品靈魂之于作品表達的意義,形成對非科學意識形態類別的辨識與主動規避。

三、學科性競賽作為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難點

與突破路徑

(一)加強賽事承辦人的遴選與教育引導

承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員范疇正在由思政課教師向全體高校教師拓展,“大思政課”環境建設的必要性

和迫切性賦予了高校教師更多的使命。高校教師要有“上士聞道,勤而行之”的主動性,不能淪落為束手旁觀、求全責備的“中士”和“下士”[10]。只有教育主體的能動性提高了,其才能在教學環節中進一步落實價值導向,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培育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并在面對突發風險時掌握主動權。所以,高校有必要在意識形態、組織能力評價、工作細節掌控等方面對承辦賽事的教師進行嚴格把關,使其成為合格的賽事承辦人,具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自覺保持家國情懷,心懷國家和民族,關注時代和社會熱點,擁有堅定的思想立場和豐富的知識體系。

學科性競賽發揮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主要挑戰來自于高校教師的消極情緒,具體表現為職業倦怠、利己主義和自我封閉意識。職業倦怠的產生來自于高校教師崗位職責的高要求和家庭、工作角色沖突所引發的壓力;高校教師的利己主義是過往一段時期高校建設過度追逐學術“權威”的伴生產物,“對我有什么好處?”成為部分高校教師盲目追逐“權威性”的強迫性自問,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能否持續高效開展面臨的最大挑戰,這個問題的削弱直至消亡,應該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效的標志性體現[11];自我封閉意識有助于樹立賽事的專業性和品牌,方便賽事的組織與規劃,但同時也削弱了思政元素融合的可操作性和承辦方勇于挑戰復雜環境的決心。一個優秀的賽事承辦方,需要具有渴望通過努力工作實現自我價值和組織認可的訴求,以及能從賽事參與中體驗到內在樂趣和人生意義的優秀品質,這種先天素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削弱職業倦怠、利己主義和自我封閉意識的影響。因此,有目標、有組織的培訓是必要的環節,它將幫助賽事承辦方進一步堅定信念、開拓視野,激發職業使命感和責任感。另外,在業績認定上制定適當的激勵政策,可以提高賽事承辦方對賽事組織工作的投入熱情和精力,弱化職業倦怠和利己主義的消極作用。

(二)強化學科性競賽中思政元素的隱性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既不能風馬牛不相及、生搬硬套,也不能驢唇不對馬嘴、牽強附會。既不能殺雞用牛刀、力道過猛,也不能如蜻蜓點水、不著痕跡”[12]。潛移默化地把競賽元素與思政元素無縫融合極其重要但又非常困難。與以往的課堂顯性教育不同,要發揮好競賽平臺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承辦方須視野開闊,熟悉意識引導的隱性特征和層層遞進規律,擁有豐富的思政教學經驗,把家國情懷、社會責任、道德規范、法治意識、思維品質、科學精神、創新能力、人文精神中的一種或者幾種思政元素隱性融入競賽的“理解主題、形成創新創意觀念、作出假設判斷、方案設計、實踐驗證假設(完成作品)”5個階段,進而達到提升賽事政治高度、思想熱度、視野廣度和情懷溫度的目的,在培養學生科學精神與創新能力的同時,兼顧形成思想意識上對所聞所見的政治認同和文化認同。學科性競賽的開放性和實訓特征使其具有開展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操作性,但學科性競賽的專業局限性決定了競賽平臺不可能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戰場”。因此,學科性競賽只能是課程思政的延伸與補充,即協同載體特征較為突出。

(三)做好風險預判并及時化解理念沖突

在學科性競賽中融入思政元素屬于外部動機,會干擾師生參加競賽的內部動機——公平地追求優秀賽事成績。高校在師生中推動學術誠信體系建設,而倫理意識的逐漸加強推動契約精神成為高等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標,對學科性競賽的開展產生了不可任意變更的強制和約束。通常,承辦方認為學科性競賽主要承擔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職責,取得的競賽成績體現知識和學術權威性認可,是在契約精神的標簽下面向參賽者開展的一種趨利游戲,屬于功利論意識的正常表達。內部動機通常會自發對外部動機產生反射性防御,進而干擾學科性競賽發揮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效果。為降低反射性防御風險發生的幾率,學科性競賽中的思政元素作為融入目標不能夠喧賓奪主。拋棄作品的專業性,違背契約精神對作品進行理想化評價并設置特權式的激勵措施是不理智的行為。從設計角度出發,思政元素的融入過程要避免波及作品評價環節,評價標準的模糊化在短期內會造成學術價值認可上的錯位,一旦認定參賽選手違背賽事契約精神,必定引發選手的抵觸情緒,內在的理念沖突會誘發關于作品質量甚至是思想政治教育邊界性的表象爭論。

功利主義下的高等教育權威定義具有典型的當世取舍特征。對知識和學術的追捧態度演變出了扭曲的價值標準,導致高校出現“誰能創新知識,誰就是權威”的情況,忽視了高等教育的人文精神,最后形成了權威的認定是“論文、學歷、獎項、帽子、職稱”“五唯”游戲的通關獎勵[13]。黨的二十大明確了教育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指導方針,也是時代賦予高校光榮的歷史使命?!捌莆逦ā焙?/p>

“立新標”正在扭轉高校教師對“權威”和“責任”的誤解,有助于參賽師生意識到學科競賽中的契約精神,并完全遵循“教育公平”原則,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存在統一性,在造福人類、道德規范、法治意識、職業操守上的素質培養目標也是一致的。但仍有必要警惕不同倫理價值觀念形成的背景和帶有侵蝕特征的歷史發展途徑,對培養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產生的干擾作用。

四、以學科性競賽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效果

評價

評價以學科性競賽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育人效果,需要賽事組織者全面掌握學生的價值觀變化、學生在競賽前后提出的動態訴求,以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主動性、邏輯性、系統性和辯證性。目前,問卷調查方式是評價學科性競賽育人效果的最簡單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趯W生側和產出端,從參賽動機、作品展現元素特征與學生意識形態變化3個維度設計評價指標,采取大數據分析技術開展跟蹤式問卷調查,全方位、全要素統計參賽選手的反饋信息,進而詳細掌握賽事的意識形態喚醒作用。在問卷調查的樣本選擇上,主辦方應重點關注作品展現中融合的思政元素樣本。這些樣本問卷包含的信息除了能夠詳細展現教育客體在賽事參與中的思想意識變化外,也可以為組織者進一步優化賽事主題與構架、持續改進競賽主題與內容設計提供幫助。

五、以學科性競賽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

案例——以“遼寧故事”杯農特產品包裝創新創意

大賽為例

“遼寧故事”杯農特產品包裝創新創意大賽是由遼寧省教育廳主辦、大連工業大學承辦的一項省級藝術設計類學科競賽,目前已經完成兩屆賽事。參賽學生主要來自遼寧省內各高校藝術類、輕工類、管理類等相關專業。賽事具有覆蓋面廣、參賽人數多、地域特色鮮明的特點,其中,藝術類學科被普遍認為是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推進相對有難度的學科[14]。

通過對承辦教師的積極引導,賽事組委會明確了將賽事打造成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一致性意見。賽事組委會要求參賽師生結合遼寧省“抗日戰爭起始地、解放戰爭轉折地、新中國國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雷鋒精神發源地、共和國工業奠基地”六地文化建設背景[15]78,在賽事主題中主動融合地域紅色文化或民族傳統文化,講好遼寧故事,同時,結合高校駐村“第一書記”的助農扶農經歷,單獨設立“第一書記”賽道和獎項,推動參賽師生深入了解國家的扶農助農政策,對“第一書記”身上所具有的家國情懷和奉獻精神形成情感認同,并在第一時間傳播黨的創新理論、扶農助農政策方針,使參賽學生獲得“人生啟迪、精神力量和時代思想”的隱性教學資源[16]127。

兩屆“遼寧故事”杯農特產品包裝創新創意大賽,遼寧省內高校藝術類、輕工類師生參與人數達到5 200余人,參賽作品2 200余件。其中,涉及高校駐村“第一書記”80余人,作品體現出紅色歷史、遼寧地域傳統文化及創業奮斗理念的近400件。針對性回訪數據表明,參加比賽的學生通過與“第一書記”密切接觸,培養了由衷熱愛山河故土、父老鄉親和歷史文化的情結;32.6%的作品創作靈感是通過學生主動挖掘遼寧省農特產品在抗戰時期、遼沈戰役時期,甚至更久遠年代流傳下來的民族文化故事產生的,表明該項賽事提高了師生對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認可。賽事組委會設立了向有需求的小型農特產品企業無償提供作品使用權的捐贈環節,進一步讓參賽學生體驗到了創作自信和服務家鄉的自豪感。

六、結束語

總之,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主旨方向,學科性競賽可為學生提供增強“四個自信”的思想政治教育平臺[15]80,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助力高等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讓學生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堅定信仰者。教師可以利用學科性競賽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平臺進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實效,削弱思想政治教育中喊口號式教與學的負重感和束縛感,成為堅持黨的領導、筑牢教育系統安全穩定防線的踐行者。熟悉學科性競賽結構特征,做好學科性競賽的頂層設計,并推動思政元素與學科性競賽的有機融合,建設突破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時間限制的思想政治教育平臺,有利于破解課程思政中出現的“沒有生命”和“干巴巴的”的問題[16]128,也符合“大思政課”平臺建設的時代要求。

參考文獻:

[1]? 王真真,卞常紅.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與實踐

路徑創新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21(23):46.

[2]? 李潔萍.地域文化、愛國主義教育與高校思政課的融

合:困難與對策[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22,

76(7):20.

[3]? 礻馬海霞.“三階段四保障”專業課程思政育人體系構

建探索[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22,

76(9):66.

[4]? 王學儉,李東坡,李曉莉.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學協

同創新的內涵、重點與對策[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

科學版),2022,50(1):92.

[5]? 魏宗媛.新時代青年榜樣的特質與教育作用[J].人

民論壇,2023(6):98.

[6]? 熊曉梅.把握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樹人的四個

維度: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思想政治教育重

要論述[J].現代教育管理,2020(8):26.

[7]? 吳增禮,李亞芹.“大思政課”視域下“社會大課堂”的

多維闡釋[J].思想理論教育,2022(12):76.

[8]? 王蕾,張巧英.基于學科競賽的高校實踐教學體系

創新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35(6):43.

[9]? 謝桂華.高等學校學科建設論[M].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2011:191.

[10]? 郭志強,畢明波.“為人民服務”新論[J].福建黨史月

刊,2009(8):21.

[11]? 周萍,沈貴鵬.高校教師發展項目的開發與實施研

究:以高校競爭性教研資助項目“教師卓越工程計

劃”為例[J].江蘇高教,2013(5):70.

[12]? 孫亮,徐震,佟德志.高等工程教育中課程思政的

“八個維度”[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3(3):66.

[13]? 宋艷輝,朱李,邱均平.“破五唯”背景下我國科研評

價體系構建的幾點思考[J].社會科學文摘,2022

(12):8.

[14]? 喬湘平,杜宏任.高校藝術類專業開展“課程思政”

教學的困境及對策[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21

(18):95.

[15]? 朱小曼.遼寧“六地”紅色文化資源融入大學生思政

教育的三重維度[J].中國冶金教育,2023(2).

[16]? 張尚字.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有機結合:講思政道

理的三維證成[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

學版),2022,49(6).

■ 編輯∕王力

猜你喜歡
協同育人載體思想政治教育
創新舉措強載體 為僑服務加速跑
堅持以活動為載體有效拓展港澳臺海外統戰工作
專業教師與思想政治教師協同育人機制研究
協同育人視角下高校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研究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由“依附”走向“聯動”:學校與政府協同育人策略研究
TiO_2包覆Al_2O_3載體的制備及表征
創新德育教育載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