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英語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路徑研究

2024-01-19 18:23劉鳳林
校園英語·月末 2023年7期
關鍵詞: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路徑高中英語

摘 要:高中階段是引導學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階段,而英語是高中階段的一門主要課程?;谥腥A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內涵與《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中有關文化意識培養的要求,本文從教師、教材、教法等方面探討了高中英語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培育路徑,希望對廣大高中英語教師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關鍵詞:高中英語;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路徑

作者簡介:劉鳳林(1981.12-),女,廣西桂林人,玉林師范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外語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積極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黨的十九大提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本質是各民族成員對共有身份“中華民族”的認同意識,包括認知、情感和行為三個維度。其中,行為維度要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中華民族精神,以及維護中華民族大團結表現出來的行為傾向?!镀胀ǜ咧杏⒄Z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提出要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要讓學生堅定文化自信,同時能用英語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因此,在高中英語課培育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并進行有效的實踐有著重要意義。

近年來,研究者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定義、意義和培育路徑進行了廣泛研究,并提出了大量建議。一方面,已有的一些研究是從培育路徑和培育方法入手的。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途徑是提高人民對中華民族共同歷史、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識。另一方面,已有研究從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不同維度提出主張。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由以下幾部分組成:各族人民的中國認知經驗、中國人的價值信念和中國人的行動意志;致力于維護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經濟共同體、政治共同體和文化共同體。

一、什么是中華民族共同體

(一)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組成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應該從出生開始逐漸了解世界,同化并適應他們生活的環境。即使他們從來沒有接受任何教育,他們也會從成長環境和生存時自我積攢的經驗中逐漸形成一套簡單的對世界的解釋,這就是所謂的簡單內隱理論。它反映了人們如何解釋、預測和控制他們生活的世界。其中,群體屬性(如種族、性別等)的內隱觀點影響著個體對群體信息的處理、判斷和反應。在人們對群體屬性的認知中,研究者區分了兩種不同的內隱觀點:本質主義的內隱觀和社會建構的內隱論。

(二)文化共同體的質論

共同體質論的內隱觀點(以下簡稱本質觀)通常側重于決定種群本質差異的遺傳或生物學基礎,如種族、性別等。根據本質觀,這些遺傳力或生物學遺傳力帶來了具有獨特個性特征和能力的不同群體,這些差異在不同情況下是穩定的。例如,從本體上看,不同民族的成員在膚色、頭發顏色和其他由基因等生理因素決定的外觀特征上存在本質差異,并且在遺傳上是穩定的。從全球政治角度來看,種族本質觀對社會政策產生了巨大影響,過度強調種族本質觀會帶來嚴重的負面后果。與本質觀相對應的是社會建構主義的內隱觀(以下簡稱社會建構觀),它關注由于社會、文化和政治因素而構建的群體屬性。社會建構主義主張這種群體分類是動態的和可變的,觀察到的群體之間的差異(膚色等)不能反映群體之間的本質差異。從社會建設的角度來看,民族是社會建設的群體概念。歷史發展、政治和經濟資源的競爭和分配以及其他因素將影響一個國家的形成,“因此,民族是一個標簽,用來標記在歷史進程中由社會、政治和其他因素構建的文化。它反映了不同民族之間在語言、文化、生活習慣等方面的更多差異。民族標簽既不關注民族成員之間的基因等生理上的本質差異,也不反映出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差異”。民族可以隨著歷史和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從社會建設的角度來看,族群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可以塑造共同的經驗和歷史認同,以及具有更高理念的民族共同體。其內部是多民族共同生活、共同繁榮、共同遵守法律規范所構建的建設性共同體。

二、高中英語課培育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內在價值

長久以來,外語教育界人士更關心的是“怎么教”,而對“教什么”這一問題關注不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后,外語教育不僅要培養具備國際視野的跨文化人才,更需要把他們培養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接班人。英語教材是筑牢外語人才國家意識的主陣地與中心域,其意識形態價值觀建設將直接關系到“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教育的根本問題。中小學外語教育是培養國際化人才的基礎,教師不但要重視先進價值引領下學生語用能力的培養,更要傳授中華民族共同體的要義、傳承中華優秀文化。中小學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養要以學生為中心,從教師、教材、教法三個維度出發,實現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的有機結合,從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三、高中英語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路徑

(一)轉變育人觀念,提高育人能力

英語教師在英語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對教材中蘊含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內容的態度,將直接影響學生對其的認知。因此,英語教師首先要改變英語課堂語言學習至上的觀念,注重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尤其不能忽視在語言學習過程中傳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充分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鑄魂育人功能。

觀念的轉變促使英語教師不斷學習。英語教師要通過各種途徑,如書籍、相關網站、電視節目來加強自身學習。通過不斷學習,教師開闊視野,豐富自身的知識體系。此外,英語教師是雙向語言文化傳播者。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使用地道、標準的雙語表達方式講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樣教師就能夠更好地在英語課堂利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育人樹德。

(二)深入挖掘、有效融合英語教材中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內容

在英語教學中開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是新時代英語教師亟待探索的議題,是培養學生“四個自信”和中國立場的重要手段,也是解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的有效途徑。英語教材并非簡單的知識學習工具,它是傳遞文化價值觀的重要載體。英語教材內容是高中英語教師開展課堂教學的重要依據,亦是課堂教學內容的源頭。因而,高中英語教師在為學生提供民族團結層面的教學時,需要深入挖掘教材內容與民族團結層面相關的內容,與民族團結教育結合起來,推動學生民族團結內容的認知及了解。因而,高中英語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以前,一定要進行細致的備課,對教材內容有全方位的把握。英語學習的關鍵目的,不僅僅是使學生了解西方文化,最重要的是將中華優秀傳統傳播出去,吸引其他國家的人去了解中國文化。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在為學生傳授英語知識的同時,不要只注重語言知識和思維的學習與提升,還要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讓學生形成強烈的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從而更好地承擔起傳播中華優秀文化的責任。因此,文化自信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滲透還是十分重要的,教師在教學中要對其重視起來。

(三)課上加強對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培育

增強文化認同是引導學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途徑。為充分發揮英語教材在增強文化認同及強化中西方跨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高中英語教師應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實施等方面培育學生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1.教學目標角度:將文化認同融入具體教學目標。要建立年級學段意識,提出恰當的具體教學目標,使文化認同教育覆蓋各年級,教學目標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要落實英語知識、英語能力訓練的要求,提出具體可操作的教學目標。實施文化認同教育是長期、持續的過程,教師應將文化認同滲透到知識學習和能力訓練中,制定切實可行的具體目標。

2.教學內容角度:捕捉、補充教材中表現文化認同的內容。要尋找文化認同教育的切入點。教材編寫者在有機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教師要善于發掘教材中體現文化認同的內容,尋找適當的切入點,培養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及中華民族共同體的認同。

教材注重通過共同文化符號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推進文化認同教育。教師在進行教學內容選擇時,要特別留意這方面的內容。

3.教學實施角度: 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綜合利用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文化認同教育。

教學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不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而是教學活動的主動參與者。教師應盡量將學科知識與學生生活融合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教師要注意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生命感受,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同時使學生的思維能力、情感態度等方面都獲得提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認真分析教材,尋找恰當的結合點,有效實施文化認同教育。

教師要注重教學內容連續性,通過多種教學方法,持續深化文化認同教育。教師要特別注意教材中前后內容之間的聯系,借助豐富的教學資源,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以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的印象,實現情感共鳴。

(四)課后校園文化活動的實踐培育

文化意識和文化自信的培育,需要長期大量的文化體驗和實踐。高中英語教師可以結合各方面力量,如學校團委、英語之角社團以及校外資源,為廣大學生創造機會學以致用。例如,組織中西方文化知識PK賽、用英語講述中國故事比賽、用英語朗誦中國詩歌比賽等。通過上述活動,學生既可以充分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理解中外優秀文化的豐富內涵,又可以增強跨文化交流的意識,提高用英語介紹本國文化的能力,堅定文化自信、樹立學習信心。

四、結語

英語是高中階段的一門主要課程,發揮著培育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作用。教師應提升育人能力,深挖教材內容,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課堂教學中,使學生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通過中外文化比較使學生堅定文化自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參考文獻:

[1]高承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內涵、意義與鑄牢策略[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12):24-30.

[2]胡艷霞.增強語言文化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J].大連民族大學學報,2020(4):357-359,365.

基金項目:本文受廣西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民族地區文化建設與社會治理研究中心”(課題編號:2022YJJD0029)的基金資助。

猜你喜歡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路徑高中英語
高中英語集體備課的探索
高中英語讀后續寫的教學策略
高中英語詩歌創作教學探索與實踐
高中英語詩歌創作教學探索與實踐
1912至1949年期間中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強化
論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對近代中國民族主義的形塑與修正
基于祭祖文化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路徑研究
我國社會組織品牌個性及其培育路徑研究
新媒介視閾下藝術類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思考
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路徑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