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產出導向法的高校英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設計研究

2024-01-19 09:01劉鳴
校園英語·月末 2023年7期
關鍵詞:產出導向法

摘 要:本研究以筆者參與2022年外語課程思政優秀教學案例全國交流活動的經歷為研究案例,從設定總體思政教育目標、思政元素融入輸出驅動、思政元素融入輸入促成和思政元素融入多元評價四個方面分析了產出導向法在高校英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設計中的應用。

關鍵詞:產出導向法;外語課程思政;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思政元素融入

作者簡介:劉鳴,湖南涉外經濟學院。

一、引言

在課程思政背景下,外語教育肩負著重大責任和使命,即培養外語人才,服務國家對外戰略。高校英語專業課程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充分發掘英語專業課程及其教學方式蘊含的思政教育資源,使英語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外語課程思政目前已成為高校外語專業課程建設的重中之重,外語教師們積極學習課程思政理念,進行課程思政改革和建設,各類外語課程思政競賽也有效促進教師課程思政理論及實踐水平的提高。

筆者參加了2022年外語課程思政優秀教學案例全國交流活動。在競賽過程中,筆者努力學習課程思政理念,深入挖掘思政元素,積極探索適合課程思政的教學方法及模式,最終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仡檯①愡^程,筆者認為,課程思政建設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課程教學改革及教學創新,從而更好地挖掘及融入思政元素,其根本還在于教學方法的創新及應用。因此,本文將以筆者的參賽獲獎作品為例,重點探討如何將產出導向法應用于英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設計。

二、產出導向法在高校英語專業課程思政建設中的應用

外語課程思政的重大責任及使命要求廣大外語教師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深入發掘思政元素,有機融合專業知識與思政教育內容。要達到“鹽溶于水”的效果,根本在于落實課程設計和教學方法的革新,即外語教師需要根據思政教育目的積極學習、應用和構建恰當的教學方法及教學模式,建設有中國特色的外語教學體系。近十年來,這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其中文秋芳的“產出導向法”、王初明的“續理論”和韓寶成的“整體外語教育”特色鮮明,且有一定的影響力。其中,對產出導向法的研究和應用最為廣泛。

產出導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是文秋芳教授提出的外語教學理論,經過多年發展,目前已形成完善的理論體系,其“輸出假說”及“學用一體”等教學理念受到了外語界專家和教師的關注,一些教師開始嘗試在課堂上使用。產出導向法強調輸出驅動、輸入促成和多元評價,注重產出活動在語言學習中的作用,以輸出為起點來驅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然后通過輸入促成任務的產出,最后以多元評價檢驗學生的產出任務。

作為具有中國特色的外語教學理論,“產出導向法”近年來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成果頗豐,然而關于如何將其應用于高校英語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方面的研究較少。其“輸出假說”及“學用一體”等教學理念突出了學以致用的觀點,與課程思政的全人教育要求相契合,因此研究產出導向法在高校英語專業課程思政建設中的應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外語課程思政優秀教學案例全國交流活動概況

外語課程思政優秀教學案例全國交流活動始創于2020年,是我國最早舉辦的全國范圍的外語類課程思政教學比賽活動。該活動旨在貫徹落實有關課程思政建設的文件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高質量推進以課程思政為目標的外語課堂教學改革,使外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而行,全面提升高校外語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

2022年外語課程思政優秀教學案例全國交流活動指導單位為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由教育部職業院校外語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高等教育出版社、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中心和《中國外語》編輯部共同主辦,湖南大學承辦?;顒佑?022年3月正式啟動,經過校級初賽、省級復賽,135個教學團隊(個人)入圍了11月的全國交流活動。比賽環節以線上交流形式進行,選手以屏幕共享形式用英文結合課件對提交的作品進行闡述,時間為10分鐘,另有問答環節5分鐘。筆者有幸參與其中,取得了英語專業組省級一等獎、全國二等獎的好成績,實現了我校英語專業教師在該類比賽中新的突破。

四、基于產出導向法的英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案例

基于產出導向法的英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有三個主要環節:輸出驅動、輸入促成和多元評價。教師首先需要設定總體的思政教育目標,然后根據思政教育目標設計“輸出驅動—輸入促成—多元評價”的教學模式,并在每個環節的教學中有機融入和深入挖掘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中的思政元素。

(一)設定總體思政教育目標

在本次全國交流活動中,筆者使用的教學素材為《綜合英語教程(學生用書)3》的第12單元“The beauty of nature”,主要學習的文章為“Where the sun always rises”。這是一篇記敘文,作者描述了兩次看日出的情景,第一次是她兒時與母親和姐姐一同看日出,第二次是她為人母后,與母親和自己的兩個孩子一同看日出。文中對日出美景的細節描繪得生動優美,令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很好地傳達了日出之美。結合單元標題“自然之美”,筆者設定了單元教學的第一個思政教育目標為“欣賞自然之美”,顯然這是符合單元教學內容和主題的。通過對文本的細讀,筆者發現,除了時間不同,文章中前后兩次看日出的地點相同,景觀類似,甚至人物及其相互關系都有極大的相似性,即都存在母親帶孩子看日出這一行為模式。將這些重復的地點、景觀和行為模式與文章標題“日出依舊”結合起來理解,不難得出文章的主題是:母親和祖母希望通過看日出這一簡單而日常的活動讓孩子們明白,盡管日出是最日常最普通的自然景觀,但它仍能帶給我們美的體驗,激發人們對生活的熱情和希望。這樣的主題啟發我們,美其實就蘊含在我們日常生活的平凡瞬間,只有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才能具有感受美的能力,因此筆者設定單元教學的第二個思政教育目標為“以樂觀的態度欣賞平凡生活之美”。

(二)思政元素融入輸出驅動

在基于產出導向法的教學設計中,第一步就是以輸出驅動學習,即發布交際場景和產出任務。教師可以設定單元總產出任務,然后將其分解成若干子任務,以降低產出難度,確保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驅動環節的起點為教師向學生呈現交際場景,并要求學生完成基于該交際場景的產出任務。交際場景的設置要具有真實性,產出任務對學生來說要有一定的挑戰性,但也要契合教學重難點和符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此也要具備恰當性。第一個環節“教師呈現交際場景”是產出導向法最具創意的部分。在本次活動的省級復賽階段,筆者在現場抽到了題為“Dumb and dumber”的材料,這篇文章夾敘夾議,描述了美國人普遍的思維麻木現象,表達了作者對此的極度擔憂及思考?;趯ξ谋窘Y構及主旨的分析,筆者及所在團隊很快確定了思政教育主題為“快餐文化環境中思考的重要性”。按照外語類賽制,需要在比賽現場90分鐘內設計10分鐘說課和5分鐘教學展示PPT,因此要求團隊根據文章主題和思政教育目標快速確定交際場景及驅動任務。筆者及所在團隊結合時代、專業特點及學生的未來職業規劃等因素,確定了交際場景,即學生都是外國語學院微信公眾號的編輯,負責英語“好文推薦”欄目,產出任務為用英語寫一篇公眾號的“好文推薦”,概述文章“Dumb and dumber”的主要內容并闡述推薦理由。這樣的任務設置首先符合英語專業課程教學目標,需要學生掌握summary的寫作技巧,對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有較高的要求;其次,微信公眾號的編輯任務給學生提供了一個真實的交際場景,它反映了信息時代的特征,且與英語專業學生的未來職業規劃及職業技能密切相關,因而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summary的寫作要求學生對文本主題有正確的理解和把握,推薦理由的寫作需要學生從文本主題出發結合現實生活進行批判性思考,是實現思政教育目標的重要環節。以上設計體現了思政元素如何有機融入驅動環節,也體現了教師的創新性思維。

(三)思政元素融入輸入促成

輸出驅動之后的環節為輸入促成。為了使學生順利完成輸出驅動目標,教師接下來需要搭建腳手架,設計促成產出的一系列輸入活動。產出導向法的輸入促成環節可以分為三個教學步驟:首先,教師需要向學生詳細說明每項產出活動的具體要求和完成步驟;然后,教師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內容、語言和話語結構,幫助學生針對產出任務進行選擇性學習;最后,教師引導學生呈現產出任務。例如,在省級復賽的促成環節的導入部分,筆者展開課堂調查,使用圖片與學生交流信息時代對學生思考習慣的影響。然后,筆者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分析輸入材料“Dumb and dumber”的結構和主旨,并以思維導圖呈現文本中的主要觀點,分別為“美國人思想麻木的表現”和“美國人思想麻木的原因”。然后,筆者介紹概述寫作(summary writing)的主要技巧,提供寫作模板,引導學生完成summary的寫作。在寫作過程中,重點引導學生找到每部分的主題句,對其進行討論和思考,并進行paraphrase(英英釋義)的練習。接著,筆者繼續為學生搭建教學支架,在批判性思考環節組織關于主題的小組討論,結合當前信息化時代的社會現狀和年輕人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分組討論快餐文化的特征,分析其利弊及對思考的影響。最后,筆者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即在信息化時代,我們應減少單純的信息搜索,加強對信息的深度思考,以保持思考的習慣和能力,這樣才能透過現象看本質,追求真理。

(四)思政元素融入多元評價

輸入促成環節的結束伴隨著學生產出任務的呈現,然而這并不是教學的終點,對輸出的多元評價也是產出導向法教學設計的重點之一。多元評價環節不僅包括對學生最終產出任務的評價,還包括對學生在輸入促成環節參與的各項學習活動的評價。在多元評價體系中,教師應當注意從評價內容、評價方法和評價主體三個方面融入思政元素。評價內容的思政元素可以分為兩個主要方面:1.對教材思政內容的評價。在備課前,教師應首先對教材內容進行系統化分析,深入挖掘單元文章內容和配套練習中的思政元素,并在評價表中設定與這些思政元素對應的評分標準。2.對教學過程的評價。教師要對教學的全過程,即從總產出目標到子目標的完成,對輸出驅動和輸入促成的情況進行全方位評價。評價主體應該多元,既包括教師,也包括學生,通常采用師生合作評價的形式。評價方式則采用形成性評價和終極性評價、實時評價和延時評價相結合的模式。例如,在全國交流活動中,筆者要求學生以口頭和書面兩種形式完成“好文推薦”這一產出任務,書面任務為使用微信筆記編輯文章“Where the sun always rises”的“好文推薦”,并使用微信筆記功能分享其作品到課程微信群,以便其他教師和學生閱讀及評價。課堂上的口頭陳述以課堂評分為評價形式,制定了有針對性的評分表,結合同伴互評和教師評價進行評分。課后的書面任務評分在超星學習通設置推文寫作評分表,由同伴互評、教師抽查評分和自我評價三部分構成。在以上的評價體系中,評價內容為學生口頭陳述或寫作的內容、結構和語言,內容層面可以重點評價文章的主題以及文章的現實意義,語言層面則重點評價summary的完成和對文章要點的paraphrase,而這些都與思政教育主題相關,因此可以很好地融合思政元素,深化學生對主題的認知;評價主體既包括教師(抽查點評),也包括學生(同伴互評、自我評價);學生的口頭產出在課堂上完成,可以進行實時評價,而提交的書面產出是對所學知識的綜合應用,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遷移和應用,適合采用延時評價這一評價方式。

五、結語

在高校課程思政建設中,外語教育肩負著培養外語人才、服務國家對外戰略的重大責任和使命。外語課程思政建設要求高校外語教師積極學習、應用和構建適合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教學理論及模式,從而在課程教學中有機融入思政元素。高校英語專業教師應積極學習傳統的外語教學方法及以產出導向法為代表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英語教學理念及方法,深入挖掘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并積極參與各類課程思政教學競賽,以賽促教,為高校英語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龔勤.基于產出導向法的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設計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0(10):98-100.

[2]屈梅娟.中國特色外語教學體系的探索:三種教學法的述評[J].文教資料,2022(5):116-119.

[3]文秋芳.構建“產出導向法”理論體系[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5(4):547-558,640.

[4]徐錦芬.高校英語課程教學素材的思政內容建設研究[J].外語界,2021(2):18-24.

[5]張伶俐.“產出導向法”的教學有效性研究[J].現代外語,2017(3):369-376,438.

[6]張文娟.基于“產出導向法”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實踐[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6(2):106-114,147.

猜你喜歡
產出導向法
基于產出導向法的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模式探究
大學英語四級聽力改革對大學英語 視聽說教學的反撥效應探究
基于產出導向法的大學英語口譯教學實踐
“產出導向法”研究回顧
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探究
基于產出導向法的英語教學法課程實踐
產出導向法在大學英語讀寫課堂教學中應用的幾點思考
信息化背景下POA在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中的教學模式研究
產出導向法下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研究
產出導向法指導下的大學英語讀寫結合教學嘗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