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R技術下紅色文化的審美轉向與傳承策略探究

2024-01-19 05:22胡藝軒張煜鑫
黃山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紅色數字資源

胡藝軒,佘 醒,張煜鑫,2

(1.安徽工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安徽馬鞍山 243000;2.韓國國民大學技術設計研究生院,韓國首爾 02707)

隨著數字技術的更新迭代,以移動智媒為載體的線上需求劇增,用戶主體呈年輕化趨向,由此形成的獲取知識、展開交流的方式產生顛覆性變革。這種時代烙印深刻影響著紅色文化資源的傳播架構體系,紅色文化應把握機遇,主動順應并融入歷史進程,克服發展中的慣性障礙,快速推進紅色文化資源的數字化轉型。VR 技術作為數字技術的集大成者,在各大應用領域嶄露頭角,VR 技術與紅色文化的跨界融合為數字文化產業的壯大添磚加瓦,對推動紅色文化傳播、傳承紅色基因具有重要意義。

一、VR技術在紅色文化中的應用基礎

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人們從虛擬環境的旁觀者轉變為積極的參與者,而傳統的紅色文化傳承方式已無法適應當前數字化發展的需要。明確VR技術在紅色文化中的應用分類界定,有助于VR 技術在紅色文化資源應用中的創新性表達,使其為紅色文化的保護與開發提供嶄新的媒介手段。

(一)應用分類界定

紅色文化與VR 技術的融合并不是簡單的相加。首先需要把握紅色文化資源的內涵與分類邏輯,界定VR 技術在紅色文化資源中的應用分類。將紅色文化資源中具有相同屬性特征的事物聚合,并將具有不同屬性的事物區分。雖然目前已有學者依據不同的研究目的形成了多種分類方法,但尚未形成統一的紅色文化資源分類標準。有的學者根據資源形態將紅色文化資源分為物質層面與精神層面,有的學者參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歷程形成階段性資源分類,還有學者根據主題分類,結合學科細則,將紅色文化資源分為10個基本類別和二級類目體系[1]。

VR 技術走在數字時代科技革命的前沿,包含3D頭顯、定位追蹤、交互識別技術等,在應用層面涉及基于Unity 3D 的引擎開發以及網絡原理。紅色文化的形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VR 技術的應用范圍,因此為確保VR 技術介入紅色文化資源所生成的數字內容能夠與現實物理世界匹配,參考現有劃分類型,按照紅色文化“人、事、物、魂”的四個維度梳理紅色文化資源與VR 技術所契合的種類與數量(表1)。紅色文化資源可劃分為物質形態、精神形態以及信息形態,具體包括7 個類目:紅色遺址、紅色文物、紅色事件、紅色人物、紅色文獻、紅色文藝和紅色研究[2]。

表1 VR技術下紅色文化資源的應用分類界定

(二)應用優勢分析

1.加大紅色文化資源的挖掘力度

我國紅色文化資源分布頗為廣泛,總體呈現分散性、偏遠性。因其整合難度較高,保護工作規模較大,是當前文化建設的重點之一。由于紅色文化資源的屬性豐富繁雜、年代久遠,難以完整保存,且部分紅色文化遺址因所處地區偏僻、通訊不夠發達、人員有限、資金困乏等因素,導致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開發存在一定局限性。相較于大規模的紅色文化遺址修復等實體工程,利用VR 技術加大紅色文化資源的挖掘力度能夠省時省力、高效率地將信息進行數字存儲與檢索,以建立科學的紅色文化資源數據平臺,實現紅色文化資源的有效共享。

2.拓寬紅色文化產業的發展模式

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的創新交融已成為時代潮流。2022 年6 月15 日,由敦煌研究院與騰訊聯合建造的全真數字化藏經洞成為觀賞敦煌文物世界的重要窗口。紅色文化產業雖然受益于政策扶持得以迅速發展,但其表現形式缺乏代表性,無法滿足當代用戶的個性化需求。VR 技術的介入使紅色文化從實體化轉向數字化,在現代競爭中變文化資源優勢為經濟發展優勢,向接觸便捷化、產能高效化、服務定制化、表達創新化的數字體系邁進。從根源改變供給方式,優化輸出渠道,從而實現經濟效益,改善紅色文化產業泛而不精的現狀。

3.凸顯紅色文化的鑄魂育人功能

紅色文化資源正面臨時代傳承、身份認同的挑戰,經受著審美泛化的滲透與侵蝕[3]。用戶在接收過程中,歷史維度與現實維度的媒介立場明顯?!按髮W生紅色文化教育研究”課題組針對全國71所高校開展了問卷調查,反映出以下共性問題:紅色文化課程教學枯燥,缺乏親和力;敘事內容深度不足,缺乏說服力;紅色文化教育形式固化,與時代融合力不夠,缺少感染力[4]。相較傳統媒介,新一代大學生普遍傾向于可視化圖像的展現方式,數字技術的日益迭代將進一步提升紅色文化的傳播。VR 技術讓用戶擁有深度沉浸式體驗,進而產生良性交互環節,提升用戶對紅色文化的認知。應調動用戶的多重感官,引發自下而上與自上而下的情緒分享與認知調節的“共情效應”,潛移默化地培養用戶的愛國主義情感。

二、VR技術下紅色文化的審美特征

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迭代,審美形態多元化深刻影響著現代人的行為慣性與審美思維。前互聯網時代,紅色文化在長期斗爭實踐中形成了特定的敘事美學和教化方式,而5G 互聯的到來為受眾主體構筑了廣袤的虛擬空間,形成獨特的審美場域,具有較強的“圈群效應”。紅色文化的審美差異化日益突出,運用VR 技術改變以往紅色文化資源的傳播方式,探究VR 技術下紅色文化的三大審美特征,可以為紅色文化實現審美轉向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一)構想:非物質性審美特征

VR 技術的本質是非物質性,介入紅色文化資源是以非物質性為前提的模擬創造,包括“過去”“現在”“未來”,呈現出紅色文化在不同時段、不同場景下的審美狀態,即卡爾·波普所提出的“第三世界”。VR 技術所呈現的非物質性審美體驗是意識上的一種創造性思維,模擬出諸如紅色故事、紅色人物、紅色遺址等受到客觀條件限制而無法實現的情境,是一種與真實存在無差別的擬態意象??档抡J為美是想象中的愉快;黑格爾將美定義為理念的感性顯現;于中國美學而言,美則是和諧共鳴[5]。這些思想的共通之處是都基于人的構想,當然構想并非憑空想象,而是有所依據。美實際上是理想對現實的指引,以紅色文化的可持續創新傳承為理想目標構建出的虛擬現實世界,突破了時間、空間的界限,受眾主體能夠獲得多感官的復合型刺激,從而影響其實踐行為方式。正如鮑姆加登所定義的美學是“感性認識的科學”[6],美學的目的是為推進感性認識以助益于整體認知。

VR 技術獨特的審美魅力推動了經濟與文化的融合共生,如秦兵馬俑的數字化虛擬復原、數字圓明園VR 與AR 系統等。目前紅色文化的數字傳承方式滯后性明顯,已無法完全滿足現代審美訴求,VR 技術的合理運用促使紅色文化資源以嶄新的藝術形態走進大眾視野。借助VR 技術,紅色文化從悠久的歷史中走出來,受眾主體的審美心理發生轉變。曾經只能通過文字圖片說明、難以觸及的事物依靠VR 技術完成設計轉譯,復刻紅色文化基因,并賦予其現代化審美空間。在物質需求達到一定程度滿足的今天,人們對非物質性的精神追求不斷提升,VR 技術正是幫助紅色文化傳承朝多元化趨勢邁進的新興媒介。

(二)沉浸:超真實性審美特征

傳統的審美形態中,設計者具有較高的權威,居于設計語言的輸出位,傳遞自身所理解的敘事內容。在此過程中,設計者的審美闡釋可能會出現片面化輸出,導致受眾主體解讀偏差?;赩R 技術的紅色文化資源轉化過程中,設計者的意愿則不再為主導,而是以“催化劑”的角色存在,紅色文化中的精神內涵得以充分保留,復刻紅色文化“人、事、物、魂”中的審美情境,能激發用戶探索的欲望。

隨著沉浸性的VR 技術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青睞,其應用領域也迅速延展。2022 年北京冬奧會通過VR+實景演播室、AI“時間切片”技術等數字科技手段令網友頻頻驚艷,全方位呈現了冬奧會場景,為受眾營造全程全息數字化超真實氛圍感。特別是高速率、低時延的5G 網絡技術、VR 技術的疊加帶來了沉浸感十足的審美體驗。本雅明認為,先進的機械復制技術手段實現了物理世界非機械的方面,也就是現實中非異化的、豐富復雜的精神世界的變化。它使復制作品為受眾在其自身的環境中加以觀賞,賦予了所復制對象以現實的活力[7]。由于紅色文化的歷史性和肅穆感及地域和時間上的不可完全接近性,受眾不可能親身處于其中?,F存的紅色文化資源轉化使受眾與紅色文化仍保持著難以靠近的距離,VR 技術讓用戶真正沉浸到全景畫面中,產生強烈的超真實感,沉浸式的視聽效果使距離感隨之消退。因此,VR 技術為紅色文化的創新傳承創造了重要條件。

(三)交互:非線性審美特征

交互性是VR 技術突破傳統設計線性敘事的重點,由于受眾主體之間的諸多差異,對作品的理解也千人千面,即可稱之為非線性審美特征。VR 技術介入紅色文化的敘事方法從傳統的線性向非線性轉變,即受眾主體將根據自己的興趣與需求層次選擇以何種角度、時間在虛擬環境中展開交互。超媒體的非線性審美體驗能夠最大限度滿足不同用戶的信息需求[8]。用戶與作品的參與式互動不僅是一種審美活動,也可以理解為設計者為受眾預留的審美參與權利。

雖然現階段VR 技術的人機交互發展受到技術因素的制約,但毋庸置疑的是,它激發了新的藝術生命力。目前市場上的紅色文化資源數字化作品從現實中抽離出來,形成一種雖觀照現實但又相對隔絕的狀態。VR 技術的介入縮短了作品與現實世界之間的距離,超越了技術本身所具有的審美價值。用戶佩戴頭顯設備包括追蹤感應器、磁力計等置身于逼真的歷史事件中,能夠在虛擬環境中任意行走,獲得交互自由度。重溫紅色歷史故事,以無限接近親歷者的身份去感受情節的起伏,包括觸摸到場景中的坦克、槍械,近距離瞻仰革命英雄偉岸的身軀等。由用戶主動探索而引發非線性審美體驗的敘事流程突破了以往傳統展示方法中接收方無法參與、互動的瓶頸。

三、VR技術下紅色文化的傳承策略

VR 技術的發展為紅色文化提供了嶄新的傳承方式,紅色文化資源在傳播形態上也將發生改變。充分利用VR 技術優勢可以提升審美體驗,強化紅色文化的數字供給。從紅色文化資源的“人、事、物、魂”四個維度提出紅色文化的創新性傳承策略,以推動紅色文化在現代化語境中彰顯優秀的文化內核和思想精髓。

(一)以“人”為中心的數字藏品IP塑造

紅色文化中的“人”是指在革命時期有一定影響力的革命志士和為共產主義事業犧牲的革命烈士?!叭恕弊鳛榧t色文化的親歷者與訴說者,是鏈接“事”與“物”的重要橋梁。但是目前紅色文化缺乏深入人心的角色傳播,IP 內容正有待被挖掘。雖然各大紅色文化基地、紅色景區不乏IP 塑造的嘗試,但大多以照片、畫像形式呈現,較為刻板,缺乏現代化考量,導致難以出圈?;赩R 技術的支持,數字藏品的形式為紅色人物IP 塑造提供新的衍生思路,同時,紅色人物所具備的內容厚度、用戶黏性和共識基礎為數字藏品增添了多元化價值。

可以根據紅色人物的生平事跡、音容笑貌、性格特征等代表性審美元素提取出一個形象或是概念?;谌宋锏慕巧P?、材質貼圖、造型服飾、動態力學特征,通過VR 技術實現虛擬與物理世界之間的映射關聯,相較傳統IP 形象,這有助于提升對用戶的吸引力。生動的數字化造型使受眾群體不由自主對數字藏品產生由外向內的關注度,主動了解人物形象以及背后所蘊含的紅色基因,進而實現文化滲透。需要注意的是,數字藏品是在虛擬環境下助力紅色文化資源數字轉型,用數字賦能現實,而不是現實被虛擬世界掏空。因此,在紅色人物IP形象塑造中,VR 技術、計算機三維技術等只作為數字轉譯手段,而依附于數字藏品中的紅色精神內涵才是核心審美價值。

(二)以“事”為線索的數字動畫重構

紅色文化中的“事”是指有著重大影響的革命活動或紅色故事?!笆隆睂⒓t色文化中的地域空間、人物背景按照時間脈絡或是特定的主題梳理整合,因此“事”具有極強的線索性。數字動畫的創作之源是以客觀存在為參照,擇取故事中最具代表性的時刻予以數字化處理,以此表情達意。數字動畫所傳遞的并非囊括萬物的大千世界,而僅僅是從某一個角度管窺故事本源[9]。通過VR 技術結合計算機三維輔助技術進行紅色故事的數字動畫重構,能實現三維情境演繹。用戶沉浸在紅色故事的氛圍中,獲得臨場感強烈的審美體驗,切身感受紅色文化的熏陶。

數字動畫以非線性編輯具有豐富敘事內容的表達層次,數字傳播展示的過程不再受時空場域的限制,突破了傳統紅色故事只能寄存于紙張、照片、視頻等媒介性的物質條件,重建設計者與用戶之間的審美慣性。以渡江戰役第一槍——西梁山戰役為例,運用三維建模軟件模擬戰役現場,模型附以材質、燈光與粒子特效,并通過渲染以及后期合成序列幀動畫,突出鮮活生動的敘事主題。注意紅色故事元素在視覺呈現中的寫實還原,同時貼合時代風格進行場景布局,多圖層變化形成畫面的縱深感,呈現戰役恢弘壯烈的視覺沖擊。選擇與歷史背景吻合的配樂,如展示解放軍戰略部署、奮力防守圍攻、山頭硝煙彌漫、伐木渡江等特定的畫面時,出現坦克轟鳴、水流聲、槍聲等環境音效,營造視聽結合的沉浸式審美體驗。用戶可以充分運用VR 技術中的觸控縮放、重力感應實現數字動畫中的互動效果,紅色歷史因重溫而歷久彌新。

(三)以“物”為依托的數字孿生復原

“物”是指紅色文化資源中的物質形態,即紅色遺址、紅色文物等?!拔铩笔恰叭恕焙汀笆隆碑a生關聯的重要載體,且具有多元屬性?!皵底謱\生”是基于模型數據的雙驅動,在虛擬空間中完成對物理實體的鏡像映射,并通過VR、AR 技術實現三維模型的可視化。簡而言之,“數字孿生”是通過數字技術對客觀存在的真實物象進行修復建模的過程[10]。紅色遺址、紅色文物作為不可再生資源,經過歷史的變遷,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傳統的修復工作易于出錯且成本極高。利用三維掃描、數字孿生結合VR 技術,可以低成本、高效率地完成紅色物質文化遺產數字保護開發工作。

將紅色物質文化遺產的數字孿生體轉換為VR可識別的通用文件類型,用戶佩戴設備全方位感受紅色遺址、紅色文物的整體結構,在靠近區域時,還可以控制設備的手柄按鈕對其內部構造進行細節探索。數字孿生與VR 技術的交叉應用有助于彌合紅色物質文化遺產在現代語境中的數字鴻溝。VR技術中的多元傳感器,如手勢、眼動、觸覺、光敏等能夠直觀查看模型數據并與之交互,在信息采集、模型數據處理、高速存儲傳輸等不同階段中實現開源節流,有效規避傳統修復中個人感官誤判所造成的影響。由于數字孿生自身具備數字存儲更新的特點,隨著服務數據的不斷累積,用戶的應用需求范圍、服務場景也隨之擴大,形成寶貴的數字反饋資源,為紅色物質文化遺產的數字化建設提供真實可循的意見。

(四)以“魂”為精髓的仿真教育系統搭建

“魂”體現為革命精神,即紅色精神,如長征精神、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等?!盎辍笔羌t色文化中“人”“事”“物”三個維度的綜合呈現。紅色文化是當代高校學子、黨政干部、人民群眾思想教育的重要資源,然而當前紅色教育存在著諸多局限,傳播手段陳舊,重灌輸、輕交流的教育方式使呈現出的內容碎片化,實效并不理想。運用VR 技術搭建紅色文化仿真教育系統有利于資源的聚類、共享、升級、推送,解決了傳統紅色教育空間受限、成本高、共享程度低等問題,能實現紅色教育資源具象化。

紅色文化仿真教育系統主要分為技術研發流程與系統功能架構兩大部分。功能不僅包括“人、事、物”的數字化創新內容,且加入了海量的信息形態資源,如紅色文獻、紅色文藝、紅色研究等。目前,微軟、谷歌和臉書均已研發自己的VR 教育項目,并逐漸向各大領域推廣。VR 技術在紅色文化中的參與式教育能夠提升學子的學習興趣,幫助其把握主流認知,不受迷惑性言論、審美泛化的侵蝕,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以體驗感知影響行為導向,端正紅色文化的教育價值。

四、結 語

紅色文化是對傳統文化、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濃縮,引領各類樣態文化的健康發展是其應有使命[11]。VR技術作為新興的數字藝術形式,兼具“想象性”與“真實性”雙重性質,將VR 多元化的技術特征與紅色文化資源完美結合能實現紅色文化的當代審美轉向。紅色文化資源中的“人、事、物、魂”經由VR 技術與網絡媒介得以多維度被感知、被經歷。在保證紅色文化原真性的前提下,提升紅色文化的吸引力,使受眾在獲得感官審美體驗的同時,情感認同隨之顯著增強,逐漸將紅色文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猜你喜歡
紅色數字資源
基礎教育資源展示
紅色是什么
一樣的資源,不一樣的收獲
紅色在哪里?
資源回收
答數字
追憶紅色浪漫
資源再生 歡迎訂閱
數字看G20
成雙成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