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期刊論文產出情況統計分析

2024-01-19 11:12劉曉梅
新疆職業大學學報 2023年4期

張 強,劉曉梅

(天津職業大學 圖書館(檔案館),天津市 300410)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主動構建新發展格局。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需要高質量的研究論文、科研成果作支撐,以此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社會服務能力和文化傳承創新能力。尤其在“十四五”時期,高職教育要實現提質培優,增強適應性,更需要高質量的科研作為智力支撐。首批56 所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建設單位(以下簡稱“56 所高水平高職學?!保┊a出論文的數量與質量是衡量師資及學校學術水平、科研能力和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之一,論文的重點選題與研究內容也是高職教育科研方向與改革趨勢的重要表征之一。在“破五唯”政策的推動下,過度追求論文數量的傾向已經明顯扭轉,如何提高期刊論文質量則成為高職院校在體現“雙高計劃”建設成效、促進科研成果轉化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期刊論文統計的資料來源與方法

本報告數據來源于中國知網(CNKI)、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維普期刊全文數據庫、讀秀學術搜索等數據庫,選取論文的發表時間范圍為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數據采集時間為2023年1月。核心期刊論文是指北京大學圖書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20年版)中收錄期刊的論文,CSSCI 論文是指發表在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數據庫收錄的來源期刊的文章,不包含擴展版。

二、2022年56 所高水平高職學校產出期刊論文數量情況

(一)各類期刊論文總量情況

56 所高水平高職學校發表期刊論文共計13 249 篇,校均236.5 篇。其中,產出期刊論文總數最多的學校為596 篇,產出期刊論文總數最少的學校僅為48 篇,總量相差約12 倍。有27所學校產出期刊論文數量超過校均數量。

(二)核心期刊論文總量情況

56 所高水平高職學校發表核心期刊論文共1 919 篇,校均34 篇。其中,產出核心期刊論文數量最多的學校為142 篇,產出核心期刊論文數量最少的學校僅為1 篇,核心論文產出量相差約142 倍,差距較為懸殊。有23 所學校產出核心期刊論文數量超過校均數量。

(三)核心論文數量占比情況

56 所高水平高職學校核心期刊論文占論文總量比例的校均值為14.72%,有25 所學校的比值高于此項校均值。核心期刊論文占論文總量比例最高的學校為43.27%,核心期刊論文占論文總量比例最低的學校為1.35%。

(四)論文被CSSCI 收錄情況

56 所高水平高職院校中有42 所學校產出的期刊論文被CSSCI 收錄,共251 篇,校均4.5 篇。其中,被CSSCI 收錄期刊論文最多的學校為68篇,被CSSCI 收錄期刊論文最少的學校為1 篇。有15 所學校被CSSCI 收錄期刊論文的數量多于校均量,另有15 所學校被CSSCI 收錄期刊論文的數量為0 篇。

(五)期刊論文被引用的情況

56 所高水平高職院校中期刊論文被引用率最高的學校為15.67%,期刊論文被引用率最低的學校為1.85%。校均期刊論文被引用率為7.12%,共有26 所學校的被引率超過校均值。

(六)獲基金項目資助論文情況

1.各級各類基金項目資助論文的數量情況

56 所高水平高職學校共產出基金項目論文2 833 篇,校均50.5 篇。其中,產出基金項目論文最多的學校為205 篇,產出基金項目論文最少的學校為4 篇。共有19 所學校產出的基金項目論文數量多于校均值。

2.獲國家級基金項目資助的論文數量情況

56 所高水平高職學校共產出國家級基金項目論文397 篇,校均7 篇。產出國家級基金項目論文最多的學校為42 篇,產出國家級基金項目論文最少的學校為0 篇。共有17 所學校產出國家級基金項目論文數量多于校均值。

3.獲國家級以下基金資助的論文數量情況

56 所高水平高職學校共產出省部級及以下基金項目論文2 434 篇,校均43 篇。其中,產出省部級及以下基金項目論文數量最多的學校為171 篇,產出省部級及以下基金項目論文數量最少的學校為4 篇。共有21 所學校產出省部級及以下基金項目論文數量多于校均值。

(七)外文期刊論文數量情況

56 所高水平高職學校共產出外文期刊論文1 369 篇,校均24 篇。其中,產出外文期刊論文最多的為242 篇,8 所學校產出外文期刊論文為0 篇。共有21 所學校產出的外文期刊論文數量多于校均值。

三、2022年56 所高水平高職學校期刊論文關鍵詞頻情況

筆者將56 所高水平高職學校發表期刊論文關鍵詞梳理、整合,利用傳統的關鍵詞分析方法,將語義、內涵相同的關鍵詞進行整合,如將“高職院?!迸c“高職”合并為“高職教育”、將“人才培養”與“人才培養模式”合并為“人才培養”、將“鄉村振興”與“精準扶貧”合并為“扶貧攻堅”等(詳見表1)。

表1 56 所高水平高職學校期刊論文高頻關鍵詞統計表

四、2022年56 所高水平高職學校期刊論文區域分布情況

本文按照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我國經濟區域劃分標準,東部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海南等11 個省區市;中部地區包括山西、吉林、黑龍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9 個省區市;西部地區包括四川、重慶、貴州、云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內蒙古、廣西等12 個省區市。此次劃分不包括我國臺灣、香港、澳門地區。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的相關表述,結合《中國城市發展潛力排名:2022》報告的劃分,56 所高水平高職學校分屬于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長江中游、天山北坡等18 個城市群(詳見表2)。

表2 各區域、城市群內高水平高職學校期刊論文發表情況一覽表

五、結論與建議

(一)情況綜述

1.從建設等級來看

56 所高水平高職學校分為3 個等級,其中一類A 檔10 所院校,院校數量占比約為18%,校均期刊論文約為302 篇,校均核心論文約為59 篇,校均基金論文約為84 篇;二類B 檔20 所院校,院校數量占比約為36%,校均期刊論文約為271 篇,校均核心論文約為43 篇,校均基金論文約為51 篇;三類C 檔26 所院校,院校數量占比約為46%,校均期刊論文約為185 篇,校均核心論文約為18 篇,校均基金論文約為32 篇(詳見圖1)。

圖1 各建設等級學校相關校均論文統計示意圖(篇)

A 檔學校論文總量比例、核心論文比例、基金論文比例均超過18%的院校數量占比,A 檔學校發表論文的效度、貢獻度方面整體高于B 檔、C 檔學校。B 檔學校數量雖為A 檔院校的1 倍,但其各項指標均未與A 檔學校拉開較大差距、未能表現出相應的倍數關系。C 檔學校數量最多,但各項指標所占比例均低于46%的學校數量比例,在整體表現方面略遜于A 檔、B 檔學校(詳見表3)。

表3 各建設等級院校期刊論文情況統計一覽表

2.從區域分布來看

職業教育的區域均衡發展是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維度,是反映我國職業教育整體發展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本文將全國劃分為東部、中部、西部三個地區,其中東部地區高水平高職學校33 所,院校數量約占全部56 所院校的59%;共發表期刊論文7 925 篇,校均約240 篇;共發表核心期刊論文1 320 篇,校均約40 篇;共發表基金論文1 660 篇,校均約50 篇。中部地區高水平高職學校8 所,院校數量約占全部56 所院校的14%;共發表期刊論文1 639 篇、校均約205 篇;共發表核心期刊論文203 篇,校均約25 篇;共發表基金論文446 篇,校均約56 篇。西部地區高水平高職學校15 所,院校數量約占全部56 所院校的27%;共發表期刊論文3 685 篇、校均約246 篇;共發表核心期刊論文396 篇,校均約26 篇;共發表基金論文588 篇,校均約39 篇。2022年,東部地區依然占據優勢,尤其在核心論文方面較為突出;但其屬地院校數量較多,校均期刊論文總量少于西部地區院校校均總量6 篇。中部地區的校均基金論文數量領先于東、西部地區。西部地區校均期刊發文量最多。東部、中部、西部地區在各項指標統計中各有所長,通過論文的數量、質量表現出的地區間職業教育的差距并不明顯(詳見表4)。

表4 各地區高水平高職學校期刊論文情況一覽表

從城市群分布看,本文選取經濟活躍度較高、域內高水平高職學校數量較多的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長江中游等6 個城市群進行比較。如表5所示,長三角、珠三角、關中平原城市群內學校論文總量占比、核心論文占比、基金論文占比均超過各自城市群的院校數量占比,綜合表現領先于其它城市群。中、西部呼包鄂榆、蘭西等部分群內僅有1 所高水平高職學校,在此雖沒有與其它城市群進行比較,但1 所學校集區域內的各種資源、政策于一身,“雙高計劃”建設成效也較為突出,僅從期刊論文產出情況可見,其數量、質量均高于部分東部經濟發達地區的學校。

表5 部分城市群高水平高職學校發表論文情況一覽表

3.從詞頻統計來看

本文對56 所高水平高職學校期刊論文研究前沿和熱點仍采用傳統文獻研究方法予以歸納和總結。對高頻次關鍵詞進行統計發現,2022年期刊論文充分關注社會熱點,回應教育關切和政策走向,形成了明顯的重點研究領域:一是“課程思政”“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樹人”等關鍵詞頻次較高,體現出堅持黨的領導,落實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教育科研方向;二是“高職教育”“職業教育”等關鍵詞頻次較高,表明高職院校教師仍作為職業教育、高職教育研究的重要力量,關注職業教育的發展戰略和學校組織發展;三是“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學改革”“課程改革”出現的頻次較高,體現出傳統研究領域選題進一步穩定的特點,期刊論文的研究方向及內容具有持續性;四是“粵港澳大區”“海南”“無錫”“日照”等較多地方城市名稱作為關鍵詞的出現,如有期刊論文內容結合“海南自貿區”開發進程開展專項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說明高水平高職學校扎根區域、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針對性愈加增強;五是涉及職業教育自身發展規律的問題還需要在高職院校層面加強實證研究,通過對職業教育基本理論的深入研究來加以澄清,比如高職教育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中的定位及作用、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發展邏輯及具體實踐、高職教育專業及專業群建設等;六是部分學校關鍵詞較為集中,涉及專業領域的不多,與學校高水平建設專業、行業技術發展切合度不高。

4.從論文語種來看

教育國際化的背景下,發表高水平外文論文對于對接國際標準、輸出中國經驗、傳播中華文化的重要性與日俱增。從本文對中文和外文期刊論文數量統計情況來看,外文期刊論文僅占全部期刊論文數量的10%,絕大多數高水平高職學校的外文期刊論文的發表數量與水平落后于自身國際化建設的進程。24 所高水平高職學校的外文期刊論文數量在10 篇以下,其中8 所學校外文期刊論文數量為0。

5.從基金資助來看

基金論文發表的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所學??蒲辛㈨椙闆r??傮w來講,56 所高水平高職學校課題立項分布較為集中,國家級項目多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全國教育規劃課題等,國家級以下項目集中在各省市自然科學基金、各省市教育科學研究課題、各學校設立科研項目等?;鹳Y助的論文總量約占全部期刊論文總量的20%,呈現出國家級課題占比較低的情況,說明聚焦在職業教育特色發展和回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等方面的研究潛力還有待加強和挖掘。同時還可以看出,在全部基金論文中,由國家級、省部級等部門投入的縱向基金的資助而產生的論文占絕大多數,而從其他橫向渠道籌措的科研經費,包括外資合資企業及公司、港臺地區基金,國際及國際合作基金和個人資金等所占比例較小。

6.從論文質量來看

考察論文的質量,可參考核心論文、CSSCI收錄、被引率等指標,在一定程度上可呈現學校論文的影響力和學術地位。56 所高水平高職學校中有31 所學校發表的核心論文數量低于校均的34 篇,其中有3 所一類A 檔學校。期刊論文被引率方面,排名首、末位學校的差距較為懸殊。曾具有行業背景的高水平高職學校的專業設置具有鮮明的行業特色,特色專業實力較強,雖在總量統計方面不如綜合性學校排名靠前,但特色專業相關的高質量論文所占比例較高,在專業領域內表現出較強的影響力。

7.從環比情況來看

2021年,56 所高水平高職學校發表期刊論文總量為16 712 篇,2022年環比率為-20.72%;發表核心期刊論文總量為1 997 篇,2022年環比率為-3.91%;發表期刊論文被CSSCI 收錄總量為184 篇,2022年環比率為36.41%;基金項目資助論文總量為3 989 篇,2022年環比率為-32.46%;國家級基金項目資助論文總量為716 篇,2022年環比率為-43.58%(如表6所示)。5 項年環比率統計中,僅有期刊論文被CSSCI 收錄總量年環率為正數,呈增長趨勢,表明期刊論文質量有所提升。其余4 項統計總量年環比率均為負數,呈下降趨勢。

表6 2022年部分數量統計環比率情況一覽表

相關統計顯示,我國CNKI 期刊數據庫中的理工科類期刊發文量2022年比2017年下降了37.1%,文科發文量2022年比2017年下降了40%。[1]總體來看,2022年高水平高職學校發表期刊論文的各項統計數量較2021年呈下降趨勢(如表6所示),與CNKI 期刊數據庫所呈現出的期刊發文量大體趨勢相吻合。原因如下:一是“雙高計劃”建設周期方面。2022年已至首輪“雙高計劃”建設的末期,進入收官、總結階段,相當數量的建設成果已經以論文的形式呈現、發表。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導致2022年相關期刊論文數量統計年環比呈下降趨勢。[1]二是科研成果呈現形式方面。隨著國家“破五唯”相關政策的落地推進,教育部門評獎評優的“指揮棒”也隨之發生改變,各學校不再將論文數量作為唯一的考核標準,更加注重論文質量。同時,指導學生參賽獲獎、教師教學能力比賽獲獎、全國教材評比、橫向科研資金數額、學生當地就業率等多元化的評價、考核指標被廣泛采用,降低了教師對于發表論文的關注度與專注度。[2]三是高水平期刊對論文質量的要求逐漸提高?!案咚?、標志性”的職業教育類期刊數量有限,且要求增加單篇論文的字數,導致在期刊版面基本穩定的前提下載文數量有所削減,這也是教師感覺“發文難”、期刊論文產出數量年環比率呈負增長的重要原因之一。[2]

(二)對策建議

1.建立校內預審稿制度

科研項目有團隊,但學校、團隊、教師間對于發表論文的引導、支持、互助合力尚未形成。學校初、中級教師在正式投稿前,可自愿由自己推薦或由學校指定一名同領域的專家進行預審。審稿人可以是學校學術委員會成員或其他具有高級職稱的專家。內部評審人員對論文進行學術評價,提出具體的修改意見并即時反饋給作者。由此發揮校內專家和教授的作用,有利于幫助和培養青年教師的論文寫作能力,有利于科研梯隊的建設。未被校外高水平期刊錄用的論文,也可優先向各高職學校主辦的學報推薦。論文發表后,論文作者獲得既定考核分值外,預審稿人員也將獲得一定的工作量作為獎勵。

2.建設并發揮平臺作用

榜單排名靠前的學校非常重視高職教育科研,相當數量的高職教育和教學研究成果主要呈現在職業教育類相關的刊物上,都普遍建有專門的教育科研平臺。例如,深圳職業技術學院設有“新時代中國職業教育研究院”,金華職業技術學院有“浙江省現代職業教育研究中心”,寧波職業技術學院有“發展中國家職業教育研究院”等。整合、匯聚全校資源和力量,建設并發揮科研平臺作用,對外爭取高級別項目,通過項目研究帶動并產出高質量論文、以高質量論文增進項目的研究深度,以形成互助、互動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局面。

3.健全科研考核的機制

部分學??己私處煱l表論文的情況,注重是否被SCI、EI 收錄,刊物的級別和影響因子如何,只考查論文是否發表和發表時的期刊影響力,至于論文發表以后的學術影響力、質量及后期轉化的關注度較少。建議學校制定相應的激勵機制,對質量高、影響大的論文應制定相應的獎勵措施,比如通過評選引用次數高、下載次數多的論文,激勵科研人員發表高水平、高質量的論文,而不僅僅只關注是否在高級別刊物上發表論文,或者過度使用基于“影響因子”等指標的定量評價方法評價學術論文。聘期考核、職稱評聘不與發表期刊論文的數量簡單掛鉤,應堅持質量優先和創新優先原則,替代數量指標和數量競爭的原則。[3]鼓勵發表高質量的外文論文??稍谄钙趦仍O置卓越論文獎項,綜合發文量、影響力等多種因素遴選出優秀論文給予相應表彰,增強教師發表高質量論文的積極性。[3]

“破五唯”而非“去論文”,是由“五唯”向“多維”優化。各高水平高職學校還應繼續鼓勵教師聚焦國際技術前沿,開展高水平創新性研究,加大對高質量、高影響力論文的獎勵力度,進一步促進論文從注重數量的外延式發展向注重質量的內涵式發展轉變,助力推動“雙高計劃”建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