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老鐵路開通賦能云南省沿邊經濟發展的影響

2024-01-20 03:45張琦晗
中國商論 2024年2期
關鍵詞:對外開放一帶一路

摘 要:中老鐵路的開通運營,標志著云南成為國內首個與老撾實現互聯互通的省份,為推動云南與東盟國家經濟、人文、旅游等全方位合作提供了基礎和條件。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是中老鐵路的重要節點,也是云南沿邊地區開發開放的重要平臺,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要抓住機遇、乘勢而上,以中老鐵路開通為契機,進一步加強與老撾的交流與合作,推動云南省經濟社會發展?;诖?,本文分析了中老鐵路開通后,對沿線地區經濟發展的影響,并提出促進云南省沿邊地區經濟發展的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一帶一路;中老鐵路;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對外開放

本文索引:張琦晗.<變量 2>[J].中國商論,2024(02):-087.

中圖分類號:F127;F5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4)01(b)--04

1 引言

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同年第71屆聯合國大會通過關于“聯合國與全球經濟治理”決議將中國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寫入其中。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共建‘一帶一路’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中老鐵路是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標志性工程,中老鐵路的“微循環” 帶動“國內國際雙循環”。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旗艦項目,中老鐵路落地以來,發展勢頭迅猛,貨運量和客運量都呈現“井噴式”增長。

2 中老鐵路建設

2.1 中老鐵路的建設情況

歷時11年的建設,中老國際鐵路通道(昆明—萬象,以下簡稱“中老鐵路”)于2021年12月3日正式開通運營。中老鐵路全線運營長度為1035公里,北起中國昆明,南至老撾萬象。中老鐵路采用國鐵Ⅰ級標準建設,是第一個以中方為主投資建設、共同運營并與中國鐵路網直接連通的跨國鐵路。中老鐵路始發于中國云南省昆明市,向南經玉溪、普洱、西雙版納、磨憨口岸后進入老撾,經磨丁、孟賽、瑯勃拉邦、萬榮至老撾首都萬象市[1],對實現老撾由“陸鎖國”變為“陸聯國”的發展戰略、打開老撾經濟閉鎖局面、加快建成中老經濟合作、構建中老命運共同體具有深遠意義。

2.2 中老鐵路開通及運營情況

中老昆萬鐵路成功通車,承載中國與老撾互利合作的精神,既是中國與東南亞互聯互通的重要通道,也是“一帶一路”高質量建設的旗艦樞紐項目。因此,中老鐵路高質量發展的基本目標便是打造一條聯通中老安全、高效的交通運輸通道。

在中老鐵路未通車之前,老撾境內鐵路長度僅為3.5公里,連接著首都萬象和老泰邊境,國內貨流與客流運輸主要以公路運輸,由于老撾落后的交通基礎設施條件,八成以上的公路都為土路[2]。中國和老撾兩國之間的客貨運輸主要依賴于公路,貨物貿易主要通過貫穿南北的交通大動脈13號公路,成本高,時效慢。中老鐵路有效降低了昆明到老撾的高至40%的貨運成本,同時老撾國內線路成本也有效縮減到60%~80%。這為中國企業“走出去”,中國產品“走向世界”提供了有力支持。截至2023年10月8日,全線運輸貨物1425萬噸,其中進出境貨運量達333.5萬噸,貨物品類增至2700多種,覆蓋了老撾、泰國、緬甸、越南等12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從老撾進口的貨物主要是金屬礦石、農副產品等,通達中國山東、浙江、重慶、江蘇、廣東、湖南等25個?。▍^、市),維護和支撐了沿線國家和地區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

3 中老鐵路開通對雙邊經濟社會的影響

3.1 中老鐵路的開通對老撾方面的影響

中老鐵路的開通改變了老撾原有的地緣經濟依附狀態,結束了老撾沒有鐵路的歷史。中老鐵路的通車不僅能大大提升老撾交通基礎設施水平,還能打通老撾新一輪的經濟“大動脈”。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中老鐵路將成為老撾未來幾年繼續高速增長的主要動力。中老鐵路建成后,老撾經濟發展迅速,2021年老撾 GDP為188.27億美元,同比增長2.53%。在工業技術推廣上,中老鐵路運用創新性技術與理念,如“多重鋼橫聯的鋼-砼組合橋墩”“全斷面高含量鹽巖地層隧道修建”等,已被推廣運用到老撾其他工業產業中,助力了老撾在工業領域的迭代發展。就業方面,中老鐵路已為老撾提供了超過10萬人的就業機會。截至2023年10月,中老鐵路已累計發送了超過2100萬名旅客,為老撾的旅游業、口岸經濟和人文交流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3.2 中老鐵路的開通對中國方面的影響

中老鐵路通車對于云南沿線而言,既是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一帶一路”倡議等國家戰略的重要支撐,也是對云南沿邊開發開放的有力推動。老撾是中國與泰國聯通的咽喉,中老鐵路的通車是中國輻射與泰國等東南亞的里程碑項目。中泰鐵路作為泛亞鐵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建成之后不僅能夠帶動泰國東北部的發展,實現與中老鐵路的有效連接,促進泰國與其他東南亞國家交流合作,輻射整個泰國及周邊區域。在中老鐵路的指引下,中國和東南亞國家貿易更加便捷,聯系更加緊密,政治關系也更加穩定。

中老鐵路的開通,結束了西雙版納沒有鐵路干線經過的歷史,使得昆明至西雙版納的時間縮短為最快3個小時,讓兩地之間的人們往返更加方便,以往從昆明到西雙版納只能坐飛機和汽車,成本非常高,現在坐火車就可以到,減少了交通運輸成本,帶動兩地及沿線的經濟發展。中老鐵路也是泛亞鐵路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老鐵路的開通運營,加速了泛亞鐵路的修建進程,泛亞鐵路全線開通運營后,東南亞國家可以通過昆明進入我國西部地區,對于中國和東南亞各國乃至全世界的經濟發展有重大的推動作用,讓昆明變成一個重要的國際樞紐,曾經鐵路網少、偏、差的云南鐵路將有望重新格局和定位,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將不斷提升。

4 中老鐵路開通對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的影響

2022年4月28日,昆明市全面托管磨憨鎮。在中老兩國有關政府部門的大力推動下,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的建設已取得較大的進展。磨憨成為面向印度洋出海的陸海貿易橋頭堡,也是中老兩國最大的國家級陸路口岸。以昆明-磨憨為中心輻射南亞東南亞,通過鐵路與國內東中西地區實現產業轉移的跨區域協作。2022年以來,合作區在固定資產投資、進出口貿易和招商引資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展。數據顯示,進口和出口總貿易量為566.69萬噸,較上年增長58.2%,進出口總貿易額為433.38億元,與上年相比增長98.99%;招商引資1.46億元人民幣,其中省外資金為8130萬元;截至2022年底,該區已登記企業918家;從變化上看,經濟合作區的政務服務大廳開通了新的窗口。行政服務中心占地1350平米,內設43個辦事窗口和24小時的自助服務大廳。在自助服務區域設有可以為納稅人辦理發票自助申領,增值稅專用發票自助開票及開具完稅憑證的自助服務機。同時也包括農信社以及市場監督管理局入駐的自助服務終端機。

在產業發展方面,磨憨—磨丁合作區被列入“國家進口貿易創新示范區”和“昆明-磨憨陸港型”(陸路口岸型)物流樞紐。2023年1—7月磨憨口岸的進出口量為488.95萬噸,較上年同期增加56.21%,其中進口貿易為370.68萬噸,較上年同期增加64.49%;出口貿易總額達118.27萬噸,較上年同期增加34.94%。招商引資方面,完成與中鐵開投、中國鐵塔、??低?、廈門鎢業等26家重點企業簽約。同時,合作區正在加快推進各類重點項目建成,謀劃重點項目119個,計劃總投資616.31億元,目前開工40余個項目。智慧口岸現正全力興建,每天出入口岸的車源由每天400班增加至600班,營運時間縮減了35個小時,增加昆明—磨憨動車頻次,使昆明到磨憨的當日往返成為可能。

5 中老鐵路賦能云南邊境地區開放存在的挑戰

5.1 融資困難,融資成本較高

2012年起,云南省 GDP已突破一萬億元大關,進入高速發展階段,然而,滇中區域的經濟總量仍屬末尾,特別是邊境區域,經濟發展較為滯后,多數經濟要素向滇中轉移,而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域投資巨大,老撾作為世界上不發達的國家之一,可支配的財力十分有限。

5.2 邊境企業的競爭力較差

邊境經濟合作區的主要企業以物流、外貿為主,也有少量的小型加工企業,整體和個體力量都較弱。一是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缺乏嚴謹的經營體制,缺乏優秀的經營人員。二是其規模較小,融資能力較弱。面對政府較高的扶持標準,很難拿到更為優惠的政策,這使得邊境企業在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不僅缺乏競爭力,還缺乏抵御風險的能力。

5.3 人力資本嚴重短缺,高質量的人才匱乏

老撾的科學技術發展程度相對較慢,在人才培養方面,也缺少專門的機構和相關制度。例如鐵路企業在國際物流、國際商法、國際商務、翻譯等專業人才稀缺。同時中老兩國歷史背景、風土人情、規章制度差異較大,境外運營管理對工作人員的心理素質、身體素質、專業能力、適應能力、管理水平要求都相對較高,境外鐵路運營管理和市場經營的難度大幅度增加[3],制約著中老鐵路市場化國際化經營發展。

6 中老鐵路開通賦能云南沿邊地區發展效應

6.1 貿易促進效應

磨憨口岸作為中老鐵路沿線的重要節點,是中國面向東南亞、南亞開放的重要窗口,是云南省沿邊地區開發開放的重要平臺。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以下簡稱經濟合作區)依托邊境物理口岸與兩國境內企業連接。背靠老撾與中國在自然資源、區域位置、產業結構等方面的互補關系,經濟合作區企業與國內企業形成較為穩定的產業鏈供應鏈關系[4],可以有效促進東道國母公司零部件、中間品等核心材料的出口,通過貿易促進效應促進“口岸經濟”由“通道經濟”向“產業經濟”轉型、進而提升中老雙邊貿易量[5]。

目前,磨憨口岸已可開展一般貿易、邊境小額貿易、邊民互市貿易、國際快件等多種貿易形態,跨境電子商務貿易正在推進場所建設,預計2023年底即可開展業務。2023年上半年,磨憨口岸進出口貿易總量423.32萬噸,同比增長57.52%;進出口貿易總額234.13億元,同比增長3.49%;出入境人員76.29萬人次,同比增長393.23%。

中老鐵路的開通促進貿易增長并進一步帶動區域一體化發展。交通基礎設施水平的提升會顯著促進我國各個省域的相互響應,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推動地區貿易額增加[6]。中老鐵路建成后,帶動兩國貿易量增加,使得中國與老撾的政治聯系更加密切,促使雙方簽署更多提升貿易一體化的協定,從而進一步減少雙邊貿易的壁壘,提高雙邊貿易潛力。隨著中老命運共同體的建成,雙邊貿易潛力顯著提升。昆明地處于云南省自貿區,自貿試驗區通過簡化企業辦事流程、縮短貨物通關時間以及提供政策支持等方式,減輕企業出口壓力[7],從而減少中老雙方進出口貿易的障礙,提高貿易效率。

6.2 產業結構優化效應

作為中國與老撾相連的重要通道,云南承載內陸產業轉移和老撾產業延伸,是結合了產業集聚、產業鏈延伸、產業聯盟創新的重要載體,促進貿易規模擴張、產業結構優化以及內陸產業有序轉移[8]。推動要素稟賦在國內國際大循環、雙循環,實現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有序轉移,實現資源優化再配置,倒逼國內產業結構升級。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是中老合作交流的重要窗口,圍繞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功能定位和區位優勢,毗鄰老撾和泰國等熱帶果品原產地,背靠公路口岸和鐵路口岸兩大國家級口岸,借助“智慧口岸”項目,以大通道帶動大物流,以大物流帶動大商貿,提高對南亞、東南亞等國家及區域的輻射能力。2022年,園區實現跨越式發展,尤其在固定資產投資、國際貿易、招商引資等方面。在招商引資方面,園區著重發展產業招商、項目建設,基本實現從“通道經濟”向“口岸經濟”的轉型。同時,確定了產業發展正面清單,加快布局中老國際物流、跨境旅游產業、跨境加工制造業、國際金融貿易產業等。

旅游業方面,中老雙向對開國際旅客列車于2023年4月13日首次發車,昆明至萬象可實現當日通達。中老鐵路沿線風光秀麗、生態文化保存完好,為推動云南旅游業與東盟國家旅游業的融合發展創造了便利條件,打通了中國與東盟國家更為便捷的大通道。云南是中國西部吸引海外游客最多的省份,中老鐵路國際客運列車開行半年來,磨憨口岸共計放行客運列車370列,查放來自67個國家和地區出入境旅客超過8萬人,其中包括外籍旅客1.6萬余人。截至2023年8月16日,中老鐵路全線累計發送旅客超2000萬人次,運輸貨物2300多萬噸[9]。

6.3 產業聚集效應

中老鐵路的通車推動了口岸貿易與產業融合發展。境內企業擺脫了地理因素的限制可以依托口岸參與全球產業分工,為中老邊境地區人民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同時刺激中國品牌走向國際市場。

中老鐵路的開通推動了沿線產業布局,激發了中老鐵路沿線境外合作區產業集聚和投資平臺效應,推動沿線州(市)、產業園區、邊境經濟合作區等資源要素聚集,拓展商務服務、貿易會展、科技研發、旅游文創等服務業態,吸引國際貿易、跨境電商、高端制造、維修檢測等產業聚集發展,利用鐵路物流在邊境地區建設一批互市落地加工基地和園區。

新興產業方面,跨境電商的蓬勃興起在后疫情時代成為推動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經貿合作的新業態模式。中老鐵路承運的跨境電商貨物不斷增加。2022年11月29日,中老兩國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和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工業與貿易部關于電子商務合作的諒解備忘錄》。中老將建立電子商務合作機制,通過電子商務促進優質產品貿易及產業鏈供應鏈延伸。加強物流業、電子支付等方面合作,助力兩國經貿合作向更高水平發展。

7 政策建議

7.1 加大復合型人才培養力度

首先,要加強對多式聯運、物流貿易、專業翻譯和涉外法律等方面的專門人才培養,加大對多崗復合型人才的培訓,為中老鐵路運營走向更大市場、國際化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其次,構建海外運營人員培訓平臺,健全運營人員的培養、輪換和晉升制度,組織一批專業的人員進行海外運營工作者的培訓和考核,力爭實現運營人員的經營水平與經營目標相符,并根據其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貢獻程度,對企業創新創業予以資金支持。

7.2 做強口岸產業,壯大口岸經濟

加快智慧口岸和數字化信息化建設,解決口岸承載能力不足和通關效率低下的問題,要不斷優化口岸經營環境,完善口岸城市的通關制度,對在沿邊地區工作的員工子女提供義務教育階段入學便利,引導產業鏈和價值鏈向口岸城市的產業集聚,提高口岸城市承接能力。擴大邊民互市參與規模,鼓勵企業合法合規使用外籍邊民,在外籍邊民依法持有有效證件的前提下,允許其在經濟合作區務工。擴大就地加工,鼓勵“百企入邊”,對邊境企業用水用電成本予以補貼,促進“境外產品+邊境加工+國內市場”等優勢特色商品及行業發展。我國以區域合作為契機,不斷推動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的創新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助力云南沿邊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7.3 加強金融支持與政策支持

加強與金融機構合作。充分發揮開放性和政策性金融機構的優勢,加強與國家開發銀行的合作,在符合規范、風險可控的情況下,進一步傾斜信貸資源,提高審批效率,加大對制造業中長期貸款的投放力度,對小微和民營企業的發展給予更多支持。健全和完善當地商務主管部門、邊(跨)合區與財政部門之間的協作機制,以及企業和項目的推介機制,實現多元化、深層次的合作,推動園區企業的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

7.4 強化通道多式聯運建設

公鐵聯運作為中老鐵路物流走廊的一種主要運營方式,需要從多方面構建聯運體系,包括規劃、生產、信息、運營等協同方式。首先是加強綜合運輸通道建設,發揮樞紐城市的輻射作用,形成連接昆明國際陸港與邊境口岸的運輸通道,以滿足多樣化的運輸需求,優化干線鐵路布局,促進園區協調發展。同時創新多式聯運服務模式,就是要以“零等待”“零距離”為目標,在運輸服務體系構建上下功夫,在物流作業流程上做文章,在物流組織方式上求創新,把傳統的“貨運鏈”拓展為“物流鏈”,建立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的多式聯運新機制。其次是要在基礎設施、技術標準、運力和時間等方面,增強鐵路與公路、航空等交通工具之間的聯系,提升多模式產品的生產效益,進一步完善鐵路、公路路網結構,提高路網密度和覆蓋率,提升區域輻射帶動能力。最后,本文利用數據挖掘和空間分析等手段,對多源數據進行特征提取和監測,為相關部門政策制定、發展規劃制定等提供決策依據。

8 結語

當前,中老鐵路的建設與運營不僅有利于深化老撾和中國的合作,還將促進中國與周邊國家的互聯互通,帶動中國與東盟各國的合作,為沿邊地區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加快開發開放步伐提供重要保障。作為中老鐵路沿線的重要節點,云南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借助中老鐵路的建成通車和“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不斷提升自身發展水平和開放水平,實現自身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通過分析發現,中老鐵路沿線地區要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區位優勢、產業優勢等,積極培育經濟增長點,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構建中老鐵路沿線區域開放合作新格局。

參考文獻

楊揚,李欣怡.國際鐵路開通對跨境物流可達性及經濟聯系影響研究:以中老鐵路為例[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20,34(4):24-32.

王新蘭,曾裕興,焦曉松.中老鐵路對兩國經濟影響研究[J].對外經貿,2022(10):17-19.

王耕捷.中老鐵路高質量運營發展對策研究[J].鐵道運輸與經濟,2022,44(11):6-11.

劉洪愧.“一帶一路”境外經貿合作區賦能新發展格局的邏輯與思路[J].改革,2022(2):48-60.

柴正猛,馬孝權.“雙循環”下金融支持云南口岸經濟模式與路徑研究[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40(5):150-160.

劉生龍,胡鞍鋼.交通基礎設施與中國區域經濟一體化[J].經濟研究,2011,46(3):72-82.

趙捷,劉寧.中巴經濟走廊貫通對中國進出口貿易的影響:基于沿線國家產業層面數據的反事實模擬[J].世界經濟研究,2017(3):123-133+136.

鄧富華,張永山,姜玉梅,等.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多維審視與深化路徑[J].國際貿易,2019(7):51-59.

董千里.境外園區在“一帶一路”產能合作中的新使命及實現機制[J].中國流通經濟,2018,32(10):26-38.

猜你喜歡
對外開放一帶一路
財經科學(2016年10期)2016-12-19
我國對外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研究
對外開放對金融發展的抑制效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