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地鐵七號線金沙博物館站主題壁畫圖像敘事解析

2024-01-20 09:51王麗梅畢歆苒
四川省干部函授學院學報 2023年3期
關鍵詞:金沙壁畫成都

◇王麗梅, 畢歆苒◇

自1863 年一條名為“大都會地鐵” 的世界首條地鐵在英國倫敦開通以來, 全球地鐵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成為全球城市現代化建設、 緩解交通壓力的有效方式, 也是一種快捷、 高效、準時、 安全的公共交通模式。 地鐵作為城市建設中重要的公共空間, 在傳播城市文化、 塑造城市形象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各國政府在地鐵運營的過程中, 逐漸意識到地鐵場所空間中蘊含的場所精神, 即地鐵自身具有一定的文化屬性。 這種文化屬性具有物質性和精神性特點, 管理者可有意識地將所在城市的人文特色和文化積淀用可視、 可讀、 可觸的方式表達出來, 在對內對外交流中講述城市故事。 乘客通過地鐵空間信息了解當地的民族和地域文化, 從而形成對城市文化形象的認知。 地鐵在民眾日常生活和現代城市運行中承擔的責任和功能使其在社會運行中的重要性也逐漸凸顯, 并日益成為城市文化建設、 城市可持續發展、 實現特色城市塑造、 延續城市文脈的宣傳媒介和平臺。 經過百余年的發展, 地鐵公共空間圖像的創作形成了“一站一景” 模式。

作為四川省成都市首條地鐵環線, 地鐵7 號線也是成都現有地鐵線中文化藝術車站最多的一條線。 7 號線一共31 個車站, 文化概念主題為“城市動脈, 炫彩蓉城”。 全線按藝術設計劃分為三個層級①嚴丹:《成都地鐵7 號線壁畫驚艷網友,120 萬顆馬賽克鑲一面恐龍墻》,地方網,https:/ /www.yybnet.net/chengdu/news/201711/6752051.html.2017-11-23., 金沙博物館站是8 個重點藝術站之一。 本文以該站主題壁畫為對象, 分析其中的圖像敘事, 探討地鐵站圖像在講述城市故事、 塑造城市辨識度、 傳播城市文化、 提升文化感知等方面的作用, 對其他城市地鐵公共藝術創作有借鑒性意義。

一、 金沙博物館站主題壁畫圖像內容解析

成都地鐵1 號線于2010 年開通運行, 其后2、 3、 4、 5、 6、 7、 9、 17、 18 號線陸續投入使用。 在地鐵空間營建上, 管理者在建設之初就確定要將地鐵打造成成都的一張城市名片。 通過地鐵空間講好成都故事、 塑造成都形象、 傳播成都城市文化, 為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增光添彩。 成都地鐵藝術圖像創作在吸收借鑒全球地鐵公共空間圖像創作模式中尋求本土化的解決方式, 逐漸形成了具有成都特色的城市文化敘事方式和表達體系。

(一) “一站一景” 的設計

成都地鐵5 號線在2021 年獲美國繆斯設計獎室內設計類別金獎后, 成都地鐵的公共空間設計引來業界眾多關注和好評。 當前, 成都地鐵采用國際上常用的“一站一景” 設計模式, 立足于各地鐵站點所獨有的歷史文化、 風土人情打造出具有個性化、 識別度, 同時又能傳達成都城市文化的站點空間, 如中醫大省醫院站的醫藥文化、 二江寺站的古橋文化/商賈文化/碼頭文化、 皇家花園站的五代成都畫家黃荃的“皇家富貴” 的繪畫風格等。

成都地鐵7 號線金沙博物館站的名字來自離該站不遠的金沙遺址博物館。 金沙遺址是古蜀王國的都邑遺址, 是商周時期長江上游繁華的文明中心, 出土于其中的青銅器、 金器、 玉器等文物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 金飾“太陽神鳥” 圖形是成都市的城市標志。 立足于金沙文化, 地鐵金沙博物館站內設置了兩幅尺寸約3 ×25.6 米的大型壁畫《天地禮頌》 和《智慧之光》 (如圖1、 圖2 所示)。 這兩幅壁畫的圖像敘事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成都地鐵主題圖像的創作模式。

圖1 《天地禮頌》 局部圖

圖2 《智慧之光》 局部圖

(二) 壁畫《天地禮頌》 內容解析

金沙博物館站的主題壁畫依托金沙遺址燦爛的文明, 通過現代藝術語言轉譯金沙文化厚重的歷史, 謳歌古蜀國的輝煌成就。 《天地禮頌》 生動形象地刻畫了3000 多年前古蜀人的生活場景。 該壁畫主要由生活、 祭祀、 抗爭三部分組成。

生活部分包括取水、 打魚、 勞作、 打獵四個場景。 在取水這一場景中, 設計者刻畫了兩個成年人在井邊打水。 其中, 打水用的陶器造型上圓下尖, 是中國陶器發展史上典型的一款器型。 打魚場景則用寫實手法表現了兩船人使用木棍叉魚和手抓魚。 其中, 船的造型來自于成都商業街出土的船棺造型。 勞作場景則是四人拿著木鏟翻土, 還有人在放牛。 打獵場景描繪了兩個蹲著的人正用長箭獵殺飛奔野豬的景象。 從金沙遺址出土的大量象牙和野豬獠牙來看, 當時的成都平原應該有野豬、 大象等大型動物。

祭祀部分是整個壁畫的重點所在。 處于畫面中心的祭司雙腳站立, 面色肅穆, 雙手高高舉起, 似乎在用力地與天地溝通。 他的頭頂是太陽神鳥圖騰, 顯示借助神鳥的靈異力量, 將人與天、 地聯結起來。 祭司左右兩邊的人呈跪拜狀, 虔誠地把象牙、 玉璧、 玉璋、 玉琮等祭祀品舉過頭頂。 這一主題畫面采用了對稱構圖。 祭司兩邊跪拜的人物除去手舉的物件不同外, 其余位置一致, 生動地還原了當時隆重的祭祀場景。

抗爭部分描繪了古蜀人抗洪治水的場景。 據歷史文獻記載, 在都江堰修成之前, 成都平原水患頻繁, 治水場景里有四個人正在水里進行疏導壅塞工作, 表現了先民與自然抗爭的行為。

(三) 壁畫《智慧之光》 內容解析

金沙遺址出土的銅器、 金飾、 國寶級玉飾以及各種形狀的陶片文物證實了在商周晚期的成都平原上, 鑄冶技術、 金飾技術、 制玉技術和燒陶技術已十分成熟。 《智慧之光》 壁畫描繪了這些文明成果。 金沙遺址發掘出土的青銅牛首、 青銅立人像、 青銅獸面等珍寶級銅器款式眾多, 做工精細, 表明古蜀國在鑄冶方面的工藝水平非常高超。 壁畫首先塑造了幾個正在鑄冶的身形, 他們或身體前傾, 或膝蓋微曲, 雙手緊握器具, 在烈火上燒鑄, 材料在烈火烤炙中逐漸融化, 人們欣喜地期待成品完成。 其次, 太陽神鳥作為中國文化遺產標志, 也是金沙金飾的代表作。 這是一片圓形、 如瞳孔般的金箔, 厚度僅有0.02 厘米, 含金量卻高達94.2%①四川衛視:《含金量高達94.2%! 這個熟悉的圖案來自……》,網易,https:/ /www.163.com/dy/article/I0I9O0B00530W31P.html.2023-03-24., 制作十分精巧。 壁畫在金飾部分形象地刻畫了太陽神鳥錘打、 鏤空、 剪切、 打磨等制作過程(如圖3 所示)。 最后, 在制玉場景中, 壁畫用圖像呈現出制玉的過程: 篩選→切割→打磨→制作。 另外, 燒陶術也是用流程圖的方式展示出了拉胚→燒制→成型→雕刻這一工藝流程。 手工技藝的發展標示著文明發展的高度和水平, 而《智慧之光》 則用圖像的方式詮釋出了古蜀國的輝煌成就。

圖3 《智慧之光》 之金飾技術

二、 金沙博物館站主題壁畫的圖像符號及其敘事立場

金沙博物館站的主題壁畫用藝術化的方式將三千年前古蜀人的故事講述出來, 讓現代人了解、 學習、 品鑒古蜀國的燦爛歷史。

(一) 兩幅主題壁畫的圖像符號

《天地禮頌》 和《智慧之光》 這兩幅主題壁畫用符號詮釋了創作者的思想。 符號化, 即對感知進行意義解釋, 是人對付經驗的基本方式, 符號化能賦予世界給我們的感知以意義。 只要符號化, 哪怕看來完全沒有意義的, 也可能被解釋出意義①趙毅衡:《符號學》,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2 年,第33 頁。。

從符號學的角度看, 金沙博物館站主題壁畫的圖像符號主要有三種類型。 第一是指示符號。 這種類型的圖像符號來自考古出土物, 如玉璧、 玉琮、 青銅鳥、 金面具等。 這類符號能直接喚起觀者對所指形象的解讀, 具有明確意義指向且不易出現歧義。 第二是規約符號。 這類符號的解讀需要聯想思維, 如壁畫中的射獵野豬、 捕魚、 疏導壅塞等場景刻畫, 意在展示古蜀人堅強不屈的斗志和生存狀況, 觀者在解讀上具有多重性和自主性。 第三是像似符號。 這類符號在壁畫中主要是營造和烘托氣氛, 如人物及動物形象里的勾線處理、 色彩對比、 不同圖像的材料差異等。 像似符號要依據符號接收者與對象兩者的理解, 才能表意。 總之, 金沙博物館站主題壁畫對圖像符號的應用是豐富、 靈活的, 看似單純的畫面表現背后是多樣化的符號表達。

(二) 主題壁畫的敘事立場

圖像作為一種敘事交流的方式, 與語言一樣, 在挑選和排列事件以構造一個有意義的故事與選擇和排列文字以組成一個有意義的句子具有相同之處。 改變一個故事講述事件的次序, 就改變了故事的意義。 因此, 設計者的敘事立場決定了圖像的敘事方式和敘事內容, 也決定了壁畫圖像內容和信息表現路徑。 從兩幅壁畫中使用的太陽神鳥、 金面具、 象牙、 玉琮等圖像符號不難看出, 設計者將自己放置于金沙文化場域中, 站在歷史的時空下, 用現代藝術語言講述金沙的文明故事。

對于地鐵公共空間里的主題壁畫來講, 什么圖像能夠引起人們關注? 如何創作出易于理解的圖像? 什么傳統可以被利用到敘事的社會責任? 在多元多樣的現代文化中, 圖像敘事怎樣才能創造一個共享的公共領域, 故事和圖像或情節的創造, 如何挑戰和轉變功能決定論及表征等問題①〔美〕馬修·波泰格,〔美〕杰米·普林頓:《景觀敘事》,張楠等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5 年,第12 頁。, 皆是創作者在選擇敘事立場時需要回答的。 從金沙博物館站兩幅主題壁畫使用的故事和圖像符號來看, 設計者的敘事立場就是金沙文化的宣講者。

三、 金沙博物館站主題壁畫的敘事修辭

修辭是人們在語言、 敘事和景觀中建構意義的基本手段, 其必不可少的功能就是將一個事物和另一個事物聯系起來, 將已知的和未知的聯系起來。 這種從一種表達介質到另一種往復變動的能力, 尤其適合語言和視覺、 時間和空間、 敘事和景觀之間的轉化②〔美〕馬修·波泰格,〔美〕杰米·普林頓:《景觀敘事》,張楠等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5 年,第35 頁。。 在金沙博物館站主題壁畫的圖像中, 圖像設置的情節、 景物、 事件、 人物均帶有明顯參照物, 這讓乘客有清晰線索來理解和接收圖像想要傳達的信息。

《天地禮頌》 和《智慧之光》 用圖像的方式將抽象的金沙文明轉譯出來, 以視覺化的媒介文本、 空間文本、 事件文本為主體修辭對象, 通過對視覺符號的策略性使用, 以及視覺話語的策略性建構與生產, 達到勸服、 對話與溝通功能③陳汝東:《新興修辭傳播理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年,第36 頁。。 為了讓普通民眾, 甚至是對金沙文化所知無一的人了解和認知金沙的歷史, 設計者在主題壁畫中主要應用了兩種圖像敘事修辭手段: 白描和隱喻。

(一) 白描圖像敘事修辭

白描在文學創作中是指用最簡練的筆墨, 不加烘托, 描繪出鮮明生動的形象。 在金沙博物館站的主題壁畫創作中, 設計者在傳遞金沙厚重的歷史時就采用了白描的修辭手法, 用出土文物上已有的圖像符號直接描繪出金沙有代表性的文化。 無論是《天地禮頌》 里祭祀用的禮器、打水用的陶器, 還是《智慧之光》 里對四大工藝技術流程的展示, 畫面上沒有多余的裝飾性圖像, 各個場景有序展開, 將圖像信息明確地呈現出來。 當然, 白描修辭的應用是立足于創作構思基礎之上, 對視覺符號的編輯和組合, 其背后是尋求與觀看者達成共識——準確地接收和理解圖像傳遞的信息。

由于地鐵站是社會公共空間, 乘客們的身份、 年齡、 文化背景、 語言等因素皆有可能成為圖像信息接收的干擾因素。 因此, 地鐵站主題壁畫的創作者只有找到被受眾接受的確定形象才能發揮圖像修辭的作用。 在金沙博物館站主題壁畫里, 圖像是有故事的, 無論是人物形象的展現, 還是活動場景的展示, 都呈現出積極、 樂觀、 奮進的精神面貌。

(二) 隱喻圖像敘事修辭

在文學創作中, 隱喻常將兩種不同的事物進行比較, 并暗示它具有類似特征。 通過隱喻來傳達意義, 可以激發受眾的理解力和想象力。 在圖像創作中運用隱喻, 就是把一個事物某些方面的特征轉移到另一個事物上去。 隱喻的說服力在于, 它將不熟悉的事物同熟悉的事物聯系起來, 形成諸多要素之間新的關系, 但某個要素的特性, 也可能被另一個要素的特性所掩蓋①〔美〕馬修·波泰格,〔美〕杰米·普林頓:《景觀敘事》,張楠等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5 年,第38 頁。。金沙博物館站主題壁畫在圖像符號上用直譯的方式詮釋抽象的文化, 讓進出站的乘客形象地了解到了金沙的故事, 以及背后蘊含的成都的城市文化精神。

地鐵公共空間里的圖像是民眾了解一個城市文化的窗口。 圖像的行動取向和知識取向反映的是客觀態度, 而視角水平角度、 垂直角度反映的是主觀態度。 比如前視表示參與, 斜視表示疏遠, 仰視反映出再現主體的權力, 俯視則體現觀看者的權力, 平視則表現出平等與對話②〔美〕馬修·波泰格,〔美〕杰米·普林頓:《景觀敘事》,張楠等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5 年,第38 頁。。金沙博物館站主題壁畫里對抗爭、 技藝等場景的刻畫如實地傳遞出古蜀人積極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而壁畫的構圖則以線形的方式將若干個小場景串聯起來, 用風格統一的符號體系平等地與受眾溝通和交流, 傳播地域文化信息的同時隱喻了成都的城市文化形象和城市精神。

四、 金沙博物館站主題壁畫圖像敘事邏輯

大部分的地鐵空間都是狹長的、 有限的, 主題壁畫通常被設置于出入站的通道兩側。 相對于地面空間而言, 在地鐵空間里人們的視野被限制其中, 部分增強了地鐵公共圖像的接收度。

(一) “面+線” 結合的情境創設方式

金沙博物館站的單幅壁畫長約25.6 米, 人們在行進過程中可以線性的方式欣賞它們。 不管是進站還是出站, 很難立刻看到壁畫全貌。 同時, 天花板上裝飾了太陽神鳥和青銅紋樣的燈具, 立柱是十節玉琮的造型, 整個地鐵站空間里裝點著金沙出土文物的元素。 由于壁畫所占空間面積較大, 使其成為所在空間的焦點, 成為烘托地鐵空間藝術氛圍的主要因素。 因此, 主題壁畫成了地鐵空間情境創設的主要內容, 情境創設也成為壁畫創作時視覺敘事的重要關注點。在《天地禮頌》 《智慧之光》 中, 分別將祭祀和金面具作為了畫面中心, 在畫面的左右兩邊設計了其他小場景以增強畫面的敘事效果, 如同小說里的章節設置, 只是這些小場景具有相對的獨立性。

為了創設出商周時期古蜀國的情境, 創作者采用了“面+線” 結合的方式。 人物、 動物、器具皆是面形, 在“面” 的基礎上根據畫面需要分別增加“線” 進行分割和填充, 線條造型及手法別具一格, 藝術效果類似商周時期青銅器物表面的裝飾。 兩幅壁畫里人物眾多且形態寫實, 栩栩如生又元素豐富, 畫面飽滿還充滿了遠古的文明氣息。 第一, 在材料上, 突破了常規壁畫單一的材料應用, 通過微晶石、 鈦金噴砂不銹鋼兩種不同材料的搭配運用, 進一步烘托出古蜀文明厚重的歷史感。 在玉器、 陶器等元素上應用接近的各色大理石來還原真實的材質感。第二, 在視覺上, 形成了立體的、 虛實結合的畫面效果, 構建了情境化的世界。 由于觀看方式的限制, 主題壁畫采用一種類似于裝飾紋樣中的二方連續式的構圖形式, 即以二維平面連帶式結構代替三維空間的縱深式塑造, 不強調畫面的前后空間關系, 但表現一種時間連續關系, 以平面性的構圖、 程式化的造型表現統一的、 有序的視覺美感。 更重要的是, 通過這種圖像敘事營造出區別于其他站點的文化氛圍感, 增強了站點的識別性和記憶度; 借助圖像的傳達功能,實現了藝術與社會文化的交流, 為地域文化的傳播、 普及、 傳承創造了機會。

(二) 諸多金沙文化符號營造獨特的空間意向

圖像敘事是人們形成視覺感知和理解圖像的一種方法, 故事或敘事對象則把對時間、 地點、 經歷和記憶等無形感知同更為具體的事件聯系起來。 由于故事將各類事件的體驗串聯成各種有趣的關系, 因此圖像敘事就能提供認知和形成圖像的方法①劉濤:《媒介·空間·事件:觀看的“語法”與視覺修辭手法》,《南京社會科學》2017 年第9 期。。

玉璧、 金面具、 象牙、 太陽神鳥等諸多金沙文化的符號遍布金沙博物館站的立體空間和平面空間, 其獨特形式和審美意味拉開了與站外現代城市空間的距離, 給乘客形成一種時空穿梭的感覺, 空間意象也隨即產生。 立足于金沙文化, 金沙博物館站內的主題壁畫將出土文物上的符號串連成一個整體, 其所形成的空間意向將抽象的文化直觀形象地展示給受眾, 使圖像與金沙文化產生關聯, 讓人們在感受金沙文化精華的同時引發情感共鳴。

金沙出土文物上的圖像具有鮮明的個性特點, 應用于壁畫和站內空間之中, 賦予了金沙博物館站整體空間應有的文化氣質及其圖式特征。 壁畫圖像一方面部分地恢復或重建了金沙文化的語境, 依靠創作者編輯后的圖像形式更易讓現代人理解和接受; 另一方面, 壁畫圖像形象地呈現了成都城市文化史, 在隱喻和象征中展現了城市的文脈, 折射出這個城市的時代精神風貌。

五、 結 語

世界各國的地鐵公共空間里的圖像創作已形成了一站一景的創作模式, 即依托地鐵站所在區域的自然景觀、 歷史積淀、 重大事件等進行圖像化展示, 凸顯城市的人文特質, 塑造城市形象。 成都地鐵7 號線上的金沙博物館站主題壁畫利用金沙遺址出土文物上的圖像符號, 結合現代藝術創作手法, 如實地呈現了3000 多年前古蜀人的生活狀態和工藝成就。 壁畫創作者立場明確, 將自身視為金沙文化的宣講者, 用白描和隱喻的圖像敘事修辭, 將古蜀的故事講給來往的乘客聽。 出土文物的圖像符號直接意指了壁畫圖像的文化指向, 營造出獨特的空間意向, 平面展開的線性構圖將不同的事件和文本故事用視覺元素進行分類與編碼, 方便進出站的乘客解讀, 用集合思維將單元圖像組合起來, 形成內部構成法則。 藝術化的處理方式將金沙博物館站的情境創設到3000 多年前, 從而營造出了獨特的空間意向。 金沙博物館站主題壁畫鮮明地圖示了成都的歷史文化內涵和精神追求, 用藝術表現力和美學感染力傳播城市文化, 加強了與普通市民的情感聯系。 其圖像敘事方式可為其他城市地鐵公共藝術創作提供參照和借鑒。

猜你喜歡
金沙壁畫成都
敦煌壁畫中的消暑妙招
壁畫上的數學
當遠方不再遙遠
如果……就……
穿過成都去看你
北朝、隋唐壁畫
數看成都
幫壁畫“治病”
成都
Abstracts of Papers in This Issue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