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旅融合背景下樂山非遺保護與傳承

2023-03-07 04:13劉曉銳
四川省干部函授學院學報 2023年3期
關鍵詞:樂山市樂山文旅

◇劉曉銳◇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指出, 貫徹“保護為主、 搶救第一、 合理利用、 傳承發展”①《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中國政府網,http:/ /www.gov.cn/govweb/zhengce/2021 -08/12/content_5630974.htm.2021 -08 -12.的工作方針。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 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②《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努力推動文旅高質量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https:/ /www.mct.gov.cn/preview/special/xy20d/9675/202211/t20221102_937156.htm.2022-10-31., 為文旅融合發展指明了方向, 標志著旅游產業發展進入新時期。 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 作為歷史文化見證為地方旅游業發展提供全新吸引力, 日益成為人們了解地方民風民俗的重要載體。 四川省樂山市作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及優秀旅游城市, 長期以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主要旅游資源, 文旅業態缺乏創新, 亟待轉型。 文旅融合背景下, “非遺+旅游” 是全新切入點。 在分析非遺保護與利用現狀的基礎上, 總結問題, 提出相關對策, 推動樂山文化產業高效傳播和非遺資源活態傳承, 有效提升旅游產品內涵品質, 形成全新經濟增長點, 激發行業投資活力和游客消費潛力, 實現非遺保護傳承與旅游利用雙贏, 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一、 樂山非遺概述與旅游利用價值分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 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 最深沉、 最持久的力量。 向上向善的文化是一個國家、 一個民族休戚與共、 血脈相連的重要紐帶?!雹傩氯A社:《習近平: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中國政府網,http:/ /www.gov.cn/xinwen/2020 -09/08/content_5541737.htm.2020-09-08.非遺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 與民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如民俗活動、 表演藝術、 傳統知識和技能, 以及與之相關的器具、 實物、 手工制品等) 和文化空間。 非遺同物質文化遺產共同構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一) 概述

作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樂山歷史悠久、 人文薈萃, 3000 年的歷史鑄就了以峨眉山、凌云山為代表的名山文化; 彌勒大佛、 夾江千佛巖為代表的名佛文化; 從開明王到蘇東坡再到郭沫若為代表的名人文化; 最終匯聚成了山水形勝、 人杰地靈的名城文化②孫雁鳴,黃小平:《四名驅動大美樂山——淺析樂山文化的淵源與流變》,《中共樂山市委黨校學報》2019 年第2 期。。 南宋邵博《清音亭記》 云: “天下山水之觀在蜀, 蜀之盛曰嘉州?!?樂山旅游資源極其豐富, 是我國唯一擁有三處世界級遺產的城市。 這三處世界級遺產分別是樂山大佛景區、 普賢道場峨眉山景區、 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東風堰, 其中峨眉山—樂山大佛還入選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 除人文旅游資源以外, 樂山非遺資源同樣底蘊深厚, 數量眾多, 如傳承千年的峨眉武術、 唐太宗親賜“黃龍” 之稱的沐川草龍、 “好個嘉定府, 遍街擺圍鼓” 的戲曲奇葩川劇嘉陽河藝術及峨眉堂燈戲、 被稱為“嘉州一絕” 酥脆香甜的蘇稽米花糖等, 豐富的非遺資源是嘉州人民的寶貴財富。截至2022 年, 樂山已公布了七批市級非遺目錄, 嘉州田園畫、 峨眉山雕塑等入選。 全市共擁有國家級非遺4 項、 省級44 項、 市級157 項③楊心梅,宋宇凡:《2022 樂山非遺品牌評選發布會舉行》,樂山市人民政府網,https:/ /www.leshan.gov.cn/lsswszf/zwyw/202211/aa23afe1b5af44c08541605350039537.shtml.2022-11-06.。

1.內涵豐富、 形式多樣, 較強的參與性與體驗性

樂山非遺總體類別以傳統技藝、 音樂、 舞蹈、 傳統民俗類為主, 內涵豐富、 形式多樣, 參與性與體驗性強。 游客在旅游過程中能欣賞到民間歌舞、 節日表演等獨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活動。 如羅城麒麟燈是樂山市犍為縣羅城古鎮所特有的傳統民間燈舞, 源于清乾隆年間, 至今已傳承300 余年。 它取材自神話故事《麒麟送子》, 麒麟送子來到人間, 麒麟燈舞開始演出, 多則上百人, 少則幾十人參與其中。 如此盛大的場面是其他燈舞表演中極其少見的。 它極具地方特色, 游客也可充分參與其中, 沉浸式了解傳統文化魅力, 豐富文旅體驗。

2.藝術審美價值高, 充分反映地方風土人情

相較物質文化遺產, 非遺的審美對象是活動過程, 人類通過對活動過程的整體(包括其中的人與物) 把握來體驗其中的美, 審美者參與美的創造活動, 通過觀賞獲得美的體驗。 樂山市井研縣被譽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亦是四川唯一中國農民畫之鄉。 井研鐘靈毓秀, 民俗文化獨具特色, 繪畫、 蠟染、 雕刻等上百種傳統技藝在此地傳承發展。 井研農民手藝精巧,20 世紀60 年代, 農民畫根植鄉村沃土, 吸取地方傳統文化精髓, 是反映川南風土人情、 民風民俗的精美工藝品。 井研農民畫貼近生活, 貼近群眾, 蘊含濃厚鄉野氣息, 是當地農民日常生活的真實反映, 其整體構圖飽滿, 用色明艷, 畫風樸素, 具有極高的美術、 民俗與市場價值。

3.歷史悠久, 民族特色濃郁

樂山非遺是巴蜀文化重要組成部分, 多樣的自然地理環境及歷史上湖廣填四川帶來的文化交流碰撞, 使樂山非遺烙上地域印跡。 樂山非遺扎根鄉土, 無論是傳統美術、 傳統戲劇, 還是民間習俗、 手工技藝都與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都是巴蜀先民在勞動生活中創造出的文化遺產, 具有鮮明的地方色彩與藝術魅力。 如小涼山彝族刺繡, 距今已有1700 多年歷史。 它的產生與原始繪畫、 記事符號、 服飾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再如“阿依牛?!? 是一種將音樂與民間文學相結合的民間藝術。 它以民歌為形式, 以民間文學為主要內容。 從事“阿依牛?!?演唱的方式彝語稱為“和” 或“牛牛和”, 這種民歌以傳唱歌詞為主, 其音韻旋律組合簡單。 “阿依牛?!?由彝族女子演唱和傳承, 在彝族姑娘出嫁前, 鄰家女子會集中在姑娘家里送姑娘出嫁, 每夜都在新娘家里演唱。 演唱時由兩人組成, 通過一唱一和的形式表現歌詞和旋律, 為游客享受地方文化帶來全新體驗。

4.類別全面, 地域分布廣泛

樂山非遺數量眾多, 各大類別均有涉及, 無論傳統曲藝還是民俗節慶, 多元化的非遺資源都為樂山文旅活動多樣性開展提供發展土壤與利用載體。 從地域分布來看, 樂山各區縣無論是平原地區還是山地峽谷, 均有勤勞智慧的嘉州先民順應自然、 適應自然, 用雙手創造出屬于本地特色的非遺。 如銅河船工號子產生自秦漢以來流傳在銅河流域的筏子歌。 據《史記·佞幸列傳》 記載, 西漢文帝時有三個寵臣, 宦者趙同、 北宮伯子、 士人鄧通, 唯獨“鄧通無伎能”但卻最得寵。 文帝把蜀郡嚴道縣的山賜給鄧通, 并允許其在今沙灣區銅街子銅山等地開采銅礦, 鑄造錢幣, 所鑄錢幣稱“鄧氏錢”。 鄧通造幣后, 當地社會發展空前繁榮, 大宗貨物往來運輸均經過銅河, 銅河勞動人民在航運繁盛中創造了銅河船工號子, 留存至今, 成為見證古代銅河人精神世界的活化石, 亦是我們了解銅河社會歷史發展與風土人情的重要載體。

(二) 旅游利用價值

非遺旅游是指將非遺作為旅游資源進行開發, 最終成為具有文化內涵和地域特色的旅游吸引物, 吸引游客前來的旅游活動。 非遺保護是一個系統全面工程, 需要龐大的資金維系。 旅游利用不僅能激發非遺潛在經濟價值, 激發人們對非遺的保護意識, 擴大非遺知名度, 還能讓游客了解到樂山非遺資源的獨特魅力, 激發其保護非遺意識, 提高非遺資源富集地的旅游吸引力與知名度, 擴大非遺保護傳承受眾群體。 當地民眾通過旅游開發能認識到傳統文化現象及活動具有極大吸引力, 自豪感由內而生, 從而產生自覺保護、 傳承、 宣傳非遺的意識。 當地政府通過對非遺旅游開發所帶來的綜合效益的評估, 也會加強對非遺的重視。 由此可見, 非遺旅游利用可行且必要。

二、 樂山非遺保護現狀與旅游利用問題分析

樂山非遺以“保護為主、 搶救第一、 合理利用、 傳承發展” 為原則, 通過政府引導、 市場運作、 科學規劃、 分類施策, 實施好發展振興非遺的“五大行動”, 推動非遺保護系統化、 全面化, 在繼承的基礎上實現非遺傳承推陳出新。

(一) 樂山非遺保護現狀

1.非遺文旅品牌化成果明顯

地方政府常態化舉辦樂山文化旅游非遺品牌主題評選活動, 命名樂山十大非遺保護傳承基地, 深入實施非遺傳承發展工程, 切實提高非遺系統性保護水平; 命名樂山優秀非遺傳承人,總結創新性發展經驗, 鼓勵優秀非遺傳承創新實踐與創造性轉化, 推選標志性人物發揮表率作用, 推進非遺守正創新與高質量發展; 指導申報樂山文旅非遺伴手禮品牌活動, 激勵非遺技藝產品化、 市場化、 品牌化; 發布非遺旅游精品路線, 提升非遺旅游利用水平。 目前, 樂山已開發非遺文創產品100 余件, 建成非遺傳習基地17 個①楊心梅,宋宇凡:《2022 樂山非遺品牌評選發布會舉行》,樂山市人民政府網,https:/ /www.leshan.gov.cn/lsswszf/zwyw/202211/aa23afe1b5af44c08541605350039537.shtml.2022-11-06., 非遺創造性轉化效果明顯。

2.非遺保護系統化開展

全市每年開展非遺工作推進會, 學習交流非遺保護傳承工作經驗; 制定發布《樂山市發展振興非物質文化遺產行動方案(2022—2025)》, 實現非遺保護和傳承系統化、 整體化、 科學化、 產業化發展; 地方政府牽頭開展非遺全面普查, 先后命名“國家級, 省級, 市級, 縣級”四級非遺保護體系; 構建樂山非遺傳承人保護體系, 設立民間保護非遺組織, 發揮智囊團作用,定期召開非遺保護專家聯席會議出謀劃策; 組建非遺專家評審團隊開展樂山非遺評定工作。

3.非遺文旅產業區獨具特色

樂山市夾江縣依托國家級非遺, 結合區域民族文化特色, 以禪意小鎮為載體, 打造藏羌彝文化產業園區, 成為集非物質文化和民族文化遺產展示、 旅游觀光、 娛樂商貿、 休閑生活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文化旅游產業聚集區。 此外, 沙灣沫若戲劇小鎮、 大千紙故里、 根書藝術博物館、 “記憶峨邊” 歷史文化街區等也都各具特色。

(二) 樂山非遺旅游利用存在的問題

1.重申報輕保護, 群眾參與度欠佳

樂山各界對非遺名錄申報積極性較高, 相關舉措層出不窮, 但在申報認定后, 后續保護工作積極性明顯不足, 群眾參與度也欠佳。 人們往往對非遺文化的具體內涵及為什么要開展此類評比認知不足, 大多只關注展示結果, 保護過程中的參與度不足。

2.內涵挖掘不足, 品牌效應欠缺

樂山市非遺旅游開發多為非遺靜態展示或節慶展演, 游客只能走馬觀花, 缺乏體驗性和參與性。 例如, 樂山市市中區文化館非遺展廳展覽規模小, 非遺種類單一。 關于宋筆制作技藝的介紹僅為圖片展示配合實物靜態陳列, 既無專業解說也無視頻演示, 面對展柜中的非遺成品,游客既無法觸摸亦不能沉浸式體驗, 無法體會宋筆制作的美學價值與文化內涵。

另外, 民俗類非遺是傳統節日的主角, 通過與節會相結合, 可吸引大量游客參與其中。 樂山擁有峨眉山武術節、 峨眉山大廟會、 萬盞明燈供普賢法會、 浴佛法會等民俗類非遺項目, 先后舉辦了五通橋龍舟文化節、 嘉樂匯戲劇周、 姆河達斯文化旅游節, 但常態化展演的只有峨眉山等非遺演藝項目。 各種非遺慶典均存在本地人不了解文化背景源流、 參與度低的困境, 節慶活動知名度也與旅游大市形象不符。 其中, 樂山市峨邊縣甘嫫阿妞藝術節由于缺乏資金, 至今僅舉辦了兩屆, 其余慶典展演也缺乏連續性。 此外, 以非遺元素開發而成的旅游紀念品大同小異, 未形成獨有品牌, 非遺文化內涵未能得到充分挖掘, 對游客缺乏足夠的吸引力。

3.宣傳力度不足, 客源市場狹窄

樂山市非遺數字化展示平臺目前僅有市文化館官方網站, 部分區縣尚未開設專題網站。 已開設的網站仍存在線上展示內容不全、 更新不及時、 宣傳力度薄弱等問題。 樂山市非遺宣傳力度不足主要體現在對外、 對內兩方面。 對外, 樂山市長期以樂山樂水、 峨眉名山、 沫若故里為旅游宣傳重點, 鮮少涉及非遺, 各大新媒體上幾乎見不到樂山非遺身影。 由于缺乏宣傳, 樂山非遺活動參與者多為本地居民或周邊游客, 非遺知名度整體偏低, 非遺旅游客源市場狹窄。 對內, 樂山市非遺保護宣傳不足, 公眾知曉度低, 樂山本地居民對轄區內非遺知之甚少, 即使聽過也不了解其背后的文化歷史內涵, 對非遺價值了解不足。

4.非遺傳承青黃不接, 后備力量培養刻不容緩

非遺大多具有口傳心授的特征, 因此如果非遺保護傳承與開發利用中缺乏傳承人參與, 非遺將面臨后繼無人的窘境。 目前, 樂山市非遺傳承人隊伍老齡化較嚴重。 如樂山非遺李菜刀傳承人李學榮已年過半百, 傳統手工技藝鍛刀制作技藝, 工序繁雜, 技術難度較高, 且還面臨現代化機械制作的沖擊。 此外, 夾江年畫制作、 宋筆制作、 草龍編扎等均面臨傳承困境。

三、 樂山非遺保護與旅游利用對策分析

樂山市非遺保護與傳承中, 靜態保存只是讓傳統非遺留下來, 而如何使非遺“活起來”更為關鍵。 目前, 樂山四級非遺體系數量巨大且保護現狀各異, 單純依靠國家和地方財政扶持的外部輸血模式并不現實。 旅游作為樂山發展支柱產業, 可在保護非遺原真性的前提下實現非遺保護與旅游利用最大化。

(一) 融合交流, 打造巴蜀文旅走廊非遺名片

文旅融合背景下, 樂山非遺應加強合作交流, 推動非遺融入巴蜀文旅走廊, 打造川渝特色非遺文化名片, 為樂山非遺文旅品牌打響知名度。 如2022 年6 月, 德陽綿竹、 樂山夾江、 重慶梁平三大國家級非遺年畫齊聚樂山夾江并首次舉辦川渝年畫聯展, 吸引了眾多文化名人與民間愛好者實地探訪, 參與者深刻感受到了傳統民間藝術的魅力。 未來, 樂山可加強同各地科研部門的聯系, 推動國家級非遺的聯合申報, 也可通過共辦非遺節會賽事、 共樹非遺文旅品牌、共建巴蜀非遺研學線路等形式, 豐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為雙城經濟圈建設增添非遺活力。

此外, 樂山還可定期開展巴蜀非遺研討會, 邀請各地優秀非遺傳承人進行現場交流, 定期開展非遺傳承保護培訓班, 溝通非遺技藝與保護經驗。 例如, 四川樂山與重慶武隆攜手打造川渝非毗鄰地區示范合作典型, 武隆后坪天池苗寨獲選“國家級非遺旅游村寨”, 這對樂山馬邊、 峨邊彝族聚居區打造特色非遺文旅村寨具有極大的借鑒意義。

(二) 借鑒經驗, 推動樂山非遺文旅融合創造性轉化

在非遺傳承保護與開發利用上, 國外很早就開始了相關研究。 如韓國政府為提高旅游吸引力, 在旅游開發和旅游品牌塑造中融入了地域飲食、 傳統服飾、 瓷器、 歌劇和節慶等特色元素①仲寒:《韓國旅游業發展的成功經驗》,《當代韓國》2006 第3 期。。如日本的京都祇園祭是日本人民祈求潔凈及消除瘟疫而舉行的傳統祭祀民俗活動, 2010 年被列入人類非遺名錄。 京都祇園祭每年7 月在京都舉辦, 京都各區都會準備花車巡游, 期間會伴隨日本傳統民俗展示。 表演每年都會吸引大批游客前來觀賞, 既宣傳了日本傳統民俗亦帶來豐厚經濟效益, 文旅融合中促進了非遺保護與傳承。 樂山可借鑒韓國、 日本等亞洲國家的非遺保護經驗, 分析本地實際情況, 系統梳理本地節慶非遺項目, 通過多元評價制度分類定級, 加強行政引導與資金支持, 集全市之力推出精品慶典項目, 提升知名度與群眾參與度, 找到區域內非遺傳承保護與開發利用的獨特視角, 推動樂山非遺文旅融合創造性轉化。

(三) 產學研一體, 共創非遺文旅產品

非遺文化IP 自身承載豐富文化內涵與內容資源,具有大量可深度挖掘的頭部內容。 如故宮文創以600 年歷史的故宮博物院為IP 載體, 打造原創文創產品早已突破10000 種。 樂山嘉州文化作為巴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扎根于西南地區, 坐擁名佛文化、 名山文化、 名人文化及超百種非遺資源, 加之樂山大佛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IP, 因此建議地方政府加大資金投入, 牽頭成立以嘉州非遺為核心的文創機構, 統一管理, 通過企業模式運營, 統籌策劃、 設計, 開發實用性、 特色旅游文創, 將樂山非遺元素引入產品包裝、 推廣、 營銷等各大環節, 并將嘉州非遺品牌化, 進行門店化、 線上運營等多渠道銷售。

同時, 還可通過與樂山高校合作, 開設非遺相關專業, 邀請非遺傳承人進校園開辦非遺工坊等方式宣傳非遺文化。 非遺傳承人還可通過高校智庫力量, 提升知識技能, 激發創新意識。讓非遺傳承與人才培養良性互動, 推動產學研一體化合作。 另外, 通過開展非遺訂單班、 特色班等方式, 共同致力于非遺傳承與文創產品開發, 實現樂山非遺活態發展, 永續傳承。

(四) 多元利用文旅載體, 倡導沉浸式文旅體驗

樂山為開啟全天候“嘉州游” 模式, 打造了夜游三江項目, 即船游三江, 觀賞大佛夜景,感受嘉州夜生活。 該項目主要以科技手段和光影效果為主要宣傳點。 在之后升級開發中, 可將樂山川劇藝術、 峨眉堂戲、 民間故事等項目融入船游活動, 游客們可以一邊觀景, 一邊聽曲看戲, 別有一番滋味。 此外, 還可在傳統景區開辟嘉州非遺一條街。 目前來看, 樂山嘉定坊及上中順仿古街區都有部分非遺項目入駐, 但實地探訪后發現實際營業項目數量較少, 且多為傳統成品銷售模式, 體驗性及參與性不足。 可采用前店后廠模式, “前店” 即為非遺產品展示、 銷售場所, “后廠” 為制作工坊, 選取樂山市代表非遺項目且體驗性較強的手工技藝類非遺入駐景區。 一方面吸引游客駐足購買, 方便非遺產品的銷售; 另一方面能使傳承人在景區內直接與游客交流, 讓游客近距離接觸非遺項目, 了解嘉州非遺魅力與歷史文化。

四、 結 語

文旅融合背景下, 以旅游為手段能為非遺保護帶來持久關注度與資金支持, 同時, 非遺融入旅游又能實現旅游業轉型升級, 豐富旅游文化內涵。 樂山非遺特色鮮明, 具有極高藝術、 歷史、 審美、 科學價值, 為非遺旅游利用奠定了基礎。 近年來, 樂山在非遺保護方面做出一定成績, 應給予充分肯定, 但在群眾參與度、 內涵挖掘、 宣傳力度及非遺傳承等方面仍存在問題。因此, 可通過融合交流, 打造巴蜀文旅走廊非遺名片; 借鑒經驗, 推動樂山非遺文旅融合創造性轉化; 產學研一體, 共創非遺文旅產品; 多元利用文旅載體, 倡導沉浸式文旅體驗等方式,推動樂山非遺文旅融合實現創新性發展, 強化地方文化特色, 實現非遺保護與旅游利用雙贏。

猜你喜歡
樂山市樂山文旅
文化遺蹤——峨眉山—樂山大佛
樂山師范學院特殊教育專業介紹
乘風破浪的日照文旅
樂山市在職男護士健康素養水平調查
文旅融合,從無到無限大
樂山市五通橋區“雙創”五通橋在行動
樂山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
安東:東方的幽靜文旅之鄉
食在四川,味在樂山
《贈樂山五言律詩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