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窺《白鹿原》中的關學文化傳統

2024-01-21 16:57何文欽
甘肅開放大學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關學田小娥鄉約

何文欽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人文學院,陜西 西安 710126)

在《白鹿原》中,“朱先生”這一人物形象貫穿始終,并對小說的情節發展有不可忽略的推動作用。小說中朱夫子教化鄉民所遇到的種種困境,也是關學在具體傳播中遇到的問題。小說中的“朱先生”是以關學大儒牛兆濂為原型創作的。牛兆濂為作為關學史上最后一位大儒,站在傳統理學的立場積極思考與回應社會問題,既是清末民初多元化思想的有機組成,又為接續關學學脈、振興關學做出努力[1]。從中可以看出在傳統與現實的碰撞中,關學學人的內在矛盾。

學界關于“朱先生”這一形象的研究多以典型的儒者形象入手,并加以分析,雖較為整體地對朱夫子這一人物形象進行了多角度勾勒,但從人物原型批評視角而言,仍較為單薄。有鑒于此,本文擬從陳忠實創作“朱先生”的初衷出發,結合原型牛兆濂的人生軌跡,來探討《白鹿原》中透射出的關學傳統。

一、創作背景與人物原型

陳忠實于1942年8月出生于陜西省西安市灞橋區霸陵鄉西蔣村,他生于茲長于茲,對關中文化有深切體悟。他在文學創作中,賦予作品更廣闊的文化視角,力求展現一個特定歷史環境中的歷史文化風貌[2]。

20 世紀80 年代中期中國文壇“文化尋根”熱潮興起,作家們開始致力于對傳統意識、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陳忠實也毅然辭去工作全身心投入寫作。1986至1987年,陳忠實先后前往西安周邊的藍田縣與長安縣,查閱了地方志,翻閱了咸寧縣志、地方黨史等資料,并在白鹿原上與當地鄉民一同生活數年,將白鹿原上那些不曾寫入正史的內容,以小說的方式呈現出來,對長久以來隱匿在民族集體記憶深處的話題予以探討。

正如陳忠實所言:“我對《白鹿原》的選擇,是因為我對我們這個民族在歷史進程中的一些別人沒有看到的東西有了自己的感受,或者說對民族精神中的鮮見部分我有了重新的理解和認識。所以,我規定了《白鹿原》向秘史的方向發展,這自然也說明了我為什么喜歡巴爾扎克對小說的定義?!敝苑Q為“秘史”,正是“相對于大歷史、正史而言的,是正史的孑遺,是正史的背面,是偏重于感性和個人性的小歷史”[3]。陳忠實筆下的歷史真實是有自己獨特的發現和洞見的?!栋茁乖分械脑S多人物原型正是由此而來。白靈的原型來自黨史回憶錄,田小娥形象的靈感來源于藍田縣志中的潔婦烈女,被譽為“白鹿精魂”的“朱先生”,正是以“橫渠以后關中一人”的牛兆濂為原型創作而成[4]。

牛兆濂號藍川,陜西藍田人,生于同治六年(1867),卒于民國二十六年(1937),被認為是傳統關學的最后一位大儒,他的生平事跡載于張元勛的《牛藍川先生行狀》[5]507。他自幼聰慧,遍讀四書五經,二十一歲時,在沛西大儒柏景偉主講的關中書院,得聞濂洛關閩之學及賀瑞麟之名,開始接受程朱理學。牛兆濂二十八歲赴三原拜賀瑞麟為師,確定了終生堅守程朱理學的信念,后來他親手打造了關中地區最有影響力的蕓閣學舍。他曾中舉,但因父母歿而未赴公車,例當除名,陜西巡撫惜才愛才,便以孝廉奏請朝廷,他辭官不就,終不趕公車。

牛兆濂雖不喜為官,但當國家危難之際,他又不遺余力為國奔波,對陜西地區賑災、禁煙貢獻頗多。辛亥革命爆發后,他出面斡旋,使得陜西地區的百姓免受一場戰禍。面對日軍侵華,年逾花甲的牛兆濂依舊為國事奔波,為抗日募集勇士,但卻在奔赴前線之際被勸回。盧溝橋事變爆發后,他飲恨而亡,享年七十一歲,牛兆濂用一生踐行了“位卑未敢忘憂國”。

牛兆濂經歷了戊戌變法、廢除科舉、新式學堂、清帝退位、辛亥革命、五四運動、抗日救亡等中國百年史上的重大變革。特別是在五四運動之后,新文化傳入,中西文化激烈碰撞,牛兆濂卻仍然恪守程朱理學,堅持理學救國,對西學采取排斥的態度。正如劉學智所言:“牛兆濂在傳統與現實的沖突中,以傳統儒家的民本思想來支撐其對社會種種運動的積極參與,說明他始終沒有自覺也沒有勇氣沖決固有的藩籬,這正是牛兆濂身上所體現出的時代悲劇?!盵5]520

正是由于牛兆濂與作品中的“朱先生”的經歷具有高度的相似性,當牛兆濂回顧中國百年理學,以求為民族文化尋求出路時,作家陳忠實也在百年之后以另一種方式完成了一場文學的“尋根之旅”。

二、《白鹿原》中關學思想的展現

關學指由張載創立并在其后流衍中與張載學脈相承的關中理學。關學自北宋開宗立派,至晚清牛兆濂等人,歷時約八百年,其基本特征表現為躬行禮教、篤實踐履、崇尚氣節[5]59。關學是宋明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宋明理學又是儒學在宋代的新發展,亦稱為“新儒學”。儒學從先秦孔子發軔而來,起初就代表了沒落貴族階級,因而在后來的發展中總是要依附于政治才能使自己學派的思想得以最大程度發揮效用。當一個村落千百年來恪守著一套禮法制度生活,這套體系在面對外來沖擊即將崩潰時,傳統儒學能否能解決這一問題,陳忠實在《白鹿原》中做了深層探討。

“朱先生”是白鹿原的文化精魂,代表了儒家的理性文化。關學以“篤風尚實,注重踐履;崇尚氣節,敦善厚行;求真求實,開放會通”[5]59為旨歸,“朱先生”的一生就是對這一精神的踐行?!爸煜壬笔状纬鰣鰰r,作者寫“朱先生”剛從南方講學歸來”,其南行目的在于“充分闡釋自己多年鑿研程朱的獨到見解,以期弘揚關中學派的正統思想”[6]??梢姟爸煜壬辈⒎鞘亲髡呒兇馓摌嫷娜宋?。

(一)篤風尚實,踐行仁義

小說中的“朱先生”與牛兆濂高度相似,自幼聰穎,長大后參加省試拔得頭籌,但因為父守孝而不赴公車,陜西巡撫念其重孝道,因而大力舉薦,后被破格錄取,但“朱先生”屢次辭官不就,后住進白鹿書院,開始了潤物無聲的樹人大業。小說主人公白嘉軒作為白家長子,更是踴躍將自己的孩子送去學習,即使是白家長工鹿三的兒子黑娃,白嘉軒也讓其進入書院學習?!白x書學習不求升官發財,只為讀書明理”。

牛兆濂重視禮教,他主張理學救國,排斥西學,面對中西方文化的碰撞,牛兆濂堅定地堅守儒家傳統,深信理學能夠扶大廈之將傾,而“教”則是不二法門。牛兆濂一生致力于講學,曾先后執教于多所書院,并捐資辦學,經其大力發展,蕓閣學舍聲名遠揚。

關學堅守孔孟之道“不語怪力亂神”。當孔孟重人事、輕鬼神觀念與文化基礎薄弱的低層民眾相遇時,會碰撞出怎樣的結果?在修復白鹿書院時,工人們都不敢推到四尊神像,“朱先生”就親自動手,推到了泥像,并強調“不讀圣賢書,只知點蠟燒香,頭怕是越磕越昏了”。

“朱先生”雖然代表了“白鹿精魂”,但在幾千年的中國宗法社會里,并沒有實際的話語權。因此,《白鹿原》中的男主人公白嘉軒便在這一層面與朱夫子交相輝映。白嘉軒是白家長子,后來成了白鹿原的族長,他有事實上的話語權,他對鬼神同樣無所畏懼。當田小娥的鬼魂附他人之體,說出瘟疫由來時,人們紛紛跪求白嘉軒為田小娥的鬼魂修廟安魂,但白嘉軒認為“人妖顛倒,鬼神混淆,亂世多怪事”。他堅持修建“鎮妖塔”,驅魔降鬼。

(二)開放會通,氣節為重

開放匯通是關學的一個重要特征。張載“學凡數變”,朱熹在《朱子全書》中記載:“夫子蚤從范文正公受《中庸》之書,中歲出入于老、佛諸家之說,左右采獲,十有余年?!盵7]《白鹿原》以藝術的形式復演著關學的內在精神。

《白鹿原》開篇講“朱先生”從“南方講學歸來”。南行的動因是“杭州一位先生盛情邀約,言懇意切,仰慕他的獨到見解,希望此次南行交流諸家溝通南北學界”,以期弘揚關中學派的正宗思想。但這一行程似乎并不愉快,終日游山玩水地講學與“朱先生”的設想大相徑庭,于是他大發雷霆道:“吾等應著書立論,大聲疾呼,以正世風?!彪S后憤然離去?!爸煜壬彪m是一位儒者,但他并沒有走儒家“學而優則仕”的道路,而是選擇在白鹿原講學,一生不仕。他既有儒者關心民間疾苦的精神,又有道家的隱逸情懷。白鹿原仿佛是他身居江湖的理想家園,但并不妨礙“朱先生”心憂魏闕。小說中對于占卜情節的描述,更使“朱先生”帶有玄學色彩,特別是在“朱先生”生命的最后,白鹿騰空的意象又帶有佛家涅槃重生的意味。

“朱先生”的身上帶有士大夫的風骨,寵辱不驚,堅守本心?!爸煜壬庇谐孔x的習慣,總督派兵去他家中找他,他正在晨誦,但“朱先生”并未屈服士兵手中的槍,直到晨誦結束后才出門會見。張總督請他出面說服方巡撫停止戰爭,在去游說的路上“朱先生”依舊在晨光中堅持晨誦,哪怕汽車轟鳴著從他身邊駛過,也充耳不聞,充分體現了儒家“君子慎獨”的精神。在清兵全服武裝集于西安城外即將屠城時,“朱先生”勇闖敵營,勸退二十萬清兵,保全了百姓的性命。特別是“朱先生”進入清兵大營后,吟唱《渭城曲》這一段,使人不禁想起《單刀會》的情節。關羽只身赴會,有萬夫不擋之勇,而“朱先生”唯有傳統文化給予他的心靈力量,極具悲壯的美學意蘊。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善是永恒的追求?!爸煜壬笔巧频幕?,他放棄了出仕為官的生活,寄身白鹿書院,只求溫飽,選擇帶給白鹿原文化的曙光,特別是“朱先生”在清兵大營中生死未卜卻認真教導白嘉軒如何成為一位合格的族長,更使得他帶有“哲學王”意味。充滿智慧與謀略,卻不求榮華富貴,旨在培養合格的領袖人物,“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三)德業相勸,禮俗相交

關學歷來主張“以禮為教”。在小說中,“朱先生”除了讓孩子們進學堂,還為鄉民們制定了《鄉約》。當革命尚未來到白鹿原時,白嘉軒就開始思考:“沒有皇帝這日子怎么過?”“剪了辮子的男人成什么樣子?長著兩片大肥腳片子的女人還不惡心人?”于是,“朱先生”牽頭,擬定《鄉約》,并由族長白嘉軒監督執行??紤]到鄉民們的接受程度,朱先生便將那些文縐縐的大道理編成順口溜?!多l約》定好之后,短短幾年,白鹿原上的人們便講禮儀,賭博等陋習逐漸消失。

《白鹿原》中的《鄉約》,是以歷史上著名的《呂氏鄉約》為原型?!秴问相l約》是北宋時期,關學學派的藍田三呂制定并推演的首部成文的鄉村民約,代表著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以禮化俗”的鄉村治理思想。

在《白鹿原》中,陳忠實首先贊揚了《鄉約》規范下民風日漸淳樸的良好風貌,但作者對《鄉約》有更深層次的思考。當田小娥由于個人生活的混亂而被白嘉軒在祠堂里當著全族人施以刑法時,《鄉約》中所展現的殘酷令人瞠目:刺棗枝抽打、開水燙嘴燙手等一系列酷刑使人很難與“仁義”二字聯系在一起,無疑作者對此種行為的合理性心存質疑。正如魯迅先生所說,農民階級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一方面他們想維系宗法制帶給他們的好處,另一方面又沒有真正領悟到宗法禮法的變通性,將其視為僵死的教條,因而在如何處理未來與傳統的關系上出現了巨大的、無法調和的矛盾。

三、《白鹿原》中關學書寫的當代意義

陳忠實在小說中以白鹿兩家三代人的愛恨情仇為主線,展現了從清末至20世紀七八十年代國人所經歷的巨變。關學面臨前所未有的沖擊,無論是作為“白鹿精魂”的“朱先生”,還是曾經享有白鹿原上絕對話語權的白嘉軒,都被時代的洪流所裹挾,因而《白鹿原》不可避免地帶有挽歌基調,其中既有對傳統文化中仁義禮智的贊美,更有作家對于傳統文化的深度反思。

(一)對關學的反思與批判

《白鹿原》在實踐層面推演了理學思想,關學作為理學的分支,雖不似宋明理學一般高呼“存天理,滅人欲”,但依舊帶著宗法等級的枷鎖?!多l約》雖然很好地規范了鄉民的行為,但這種秩序建立在人對于宗法制度的絕對遵從與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之上。理學強調壓抑人性,維護倫理秩序。族長白嘉軒在得知田小娥與多位男性有染時,將她抓進祠堂,并對田小娥施以成年族人每人一鞭的鞭刑,他為了家族的聲譽,全然不顧事實真相,選擇犧牲田小娥來維護禮法制度。

陳忠實坦言,田小娥就是他在翻閱地方志等文獻時,看到一位位貞潔烈女的悲情一生時腦海中浮現出的反抗人物形象,她既是一個被白鹿原排斥,又是被白鹿原上的男性們玩弄的物化了的女性形象。她被“媒妁之言”挾持,委身于年近半百的郭舉人,正當妙齡的它也渴望有一位年齡相仿的愛人,從此過上男耕女織的平凡生活。田小娥遇到黑娃后,春心萌動,二人私定終身。但紅杏出墻的女人始終無法被祠堂接納,她只能與黑娃住在村外的破窯洞里。白鹿原上的男人們明面上唾棄小娥,背地里又私會小娥。在黑娃離家后,田小娥被鹿子霖和狗蛋欺侮,后來被公公鹿三砸死,死后她還要被鎮壓在鎮妖塔下。愛情自古以來都是作家筆下表現人欲的有力武器,陳忠實儼然意識到在繁似鬃毛的鄉約族規家法的桎梏之下,男女情愛始終要讓位于禮教,人性始終被束縛,特別是從田小娥的死中,不難感受到理學對人欲的壓迫。

(二)對文化的尋根與回歸

《白鹿原》作為20 世紀80 年代興起的尋根文學浪潮下的作品,它以小說的形式,對那些正史中秘而不宣的民族秘史作了展示,對那些條理清晰的哲學史中沒有展開的關學與民俗的問題作了深入的探討。從這樣一部人物原型有據可考的小說中,關學在白鹿原上的傳播無疑代表了關學在民間傳播的某種趨勢與風貌。

關學與千百年來形成的民間禮教正面相遇時所存在的困境也能夠從《白鹿原》中窺見一斑。當社會面臨新舊思潮交織的時候,當傳統的價值觀即將被打破而人們由此產生價值危機的時候,朱夫子主張訂立的《鄉約》在生活的具體方面給了人們新的支撐,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功用。但朱夫子與牛兆濂作為程朱理學的擁戴者,他們對新學持強烈的排斥態度,因此他們在思想上落后于時代,而這也是他們的悲劇之所在[5]517。

陳忠實在《白鹿原》中,對中國深厚的傳統文化進行了反思,正如他所言:“白鹿原上,最堅實的基礎不是別的,而是幾千年漫長的封建社會存留下來的那一套倫理規范,幾千年文化積淀形成的那一種文化心理,幾千年相沿流傳的那一番鄉俗風情?!盵8]20世紀80年代,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下,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豐富,但在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進程中,中國傳統文化也在經受沖擊。于是,韓少功等一大批作家開始呼吁進行一次文學的“尋根”,正是這些文化與精神,幾千年來支撐著我們的民族在黑暗中緩慢前行,但我們同樣看到了傳統文化發展中的種種糟粕與境遇。

葛兆光在《中國思想史》中對“正史能不能代表一個時代”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認為:“‘史’不能只是精英化,反而是那些無名碑刻,倒有可能利于重建或呈現思想的真實歷史窘境?!盵9]在此維度上文學或許可以予以回復巴爾扎克將小說定義為“一個民族的秘史”。在主流的哲學史或歷史中,人們讀到的往往是一些具體的、抽象的關學思想,或是里程碑式的大事件,而在小說《白鹿原》中,一些問題能夠被充分地展開討論?!栋茁乖芬曰趾氲氖吩姎舛?,描寫了新舊思想與新舊文化交織下的白鹿原上的人們生活,當關學與民間文化碰撞在一起時,會激發新的問題,衍生化解的手段,同樣會有遺留的問題。白鹿原不僅僅是一個地理概念,更是關中文化的精神土壤,宋明理學的氣質沉淀。

猜你喜歡
關學田小娥鄉約
“關學”的精粹及其對后世的啟迪——張載思想的當代價值研究
張載關學暨關學文獻整理與研究學術會議在西安舉行
張載關學暨關學文獻整理與研究學術會議在西安舉行
鄉約“吃了嗎”
“吃了嗎”原來是鄉約
從“縮影”回到“本身”
鄉約:給湖北興山縣練瑜伽的姑娘說媒
鄉約:給“彭祖故里”的音樂達人說媒
國內首家關學研究機構在西北大學成立
還是有那么點兒恍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