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貨幣金融史”教學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及對策研究

2024-01-21 18:52李明宇史憲睿
關鍵詞:講授貨幣教學效果

閆 艷,李明宇,史憲睿

(1.黃山學院 經濟管理學院,安徽 黃山 245021;2.遼寧工業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1)

貨幣金融史課程屬于歷史學科,開設“貨幣金融史”這門課程,有助于金融專業的學生理解貨幣和金融發展的歷史脈絡,以此為鋪墊,能夠更深刻地理解金融專業的基本理論知識。歷史研究是一切社會科學的基礎,因為對偽理論、似是而非或流行觀念的反駁、批判或校正要從歷史中去尋找“證據”。例如,有些人總結出,大城市由于存在人口凈流入,核心地段的房價不會跌,但歷史事實是,20 世紀90 年代初,日本東京的房價被“腰斬”[1]。因此,“貨幣金融史”對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蓄力實踐準備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發現,“貨幣金融史”教學效果達不到預期。以黃山學院為例,盡管其加大了貨幣金融史課程教學時間的投入,但教學效果仍舊提升得并不明顯。很多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程的過程中依然存在死記硬背、應付考試的現象。目前,很多教師應用多媒體手段展示相關的歷史場景,以此來增加歷史情境的代入感,但這些方式并未扭轉任課教師一個人“獨舞”的局面。因此,本文將系統分析“貨幣金融史”教學效果不佳的具體原因并闡述相關對策。

一、“貨幣金融史”教學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

在多輪講授貨幣金融史課程的基礎上,觀察學生們的學習狀態,傾聽他們對課程的困惑,與同行教師進行探討,從主、客觀兩方面分析得出金融專業本科生對貨幣金融史課程興趣低下、對歷史課程的學習敬而遠之的主要原因,具體如下:

(一)學生對學習“貨幣金融史”的認知較狹隘

很多學生認為,貨幣金融史課程與未來的就業與學習相關性弱,學無所用。他們普遍認為,本科畢業后的人生有兩條路:升學與就業。而這兩條路都同在校本科教育的專業課程息息相關,專業課程學習的好壞直接關系未來的就業與升學,而類似“貨幣金融史”這樣的專業基礎課,只是增添了學生們對金融相關知識的了解,并不會對其未來的學習與就業產生足夠的影響和作用,從而產生了學習走過場,即按要求選修這門課、增加學分、敷衍了事的現象。

同時,“貨幣金融史”的教學內容以世界歷史內容為基礎,這就導致很多學生因基礎薄弱而對“貨幣金融史”的學習而缺乏信心。

(二)課程設置的時間不科學

貨幣金融史課程的開設時間與準備考研的關鍵時期相沖突。學院對貨幣金融史課程的設置,有50%的課程安排在本科生大四上學期,即第七學期。而在此學期,有大約50%~70%的本科生準備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所以學生們把大部分的學習時間都花費在準備研究生考試上,對于像“貨幣金融史”這類只是為了增加學分的專業基礎選修課,準備考研的學生就會本著上課不缺席、不丟平時分的想法上課,同時還會充分利用“貨幣金融史”的課上時間復習考研課程,課堂上“人在心不在”的現象比較突出。

(三)適用性教材缺乏

目前,學院里“貨幣金融史”教材的選擇有兩種:一種是以介紹中國的貨幣金融史發展為主的教材;一種是立足世界的《世界金融簡史》《千年金融史》等教材,兩種教材的內容也完全不同。而不同授課教師決定的教材選擇權,就會導致不同級本科生所接受的“貨幣金融史”的教學內容也不同,無法形成統一。同時,有的“貨幣金融史”教材,歷史事件相對少,歷史依據不充分,權威性有待提高,因此拉大了學生與教材的距離,對本科貨幣金融史課程的學習適用性較差。學生歷史知識的薄弱性形成了對“貨幣金融史”教材的依賴,所以貨幣金融史課程的教材獨特性要求選擇一本合適的教材,以此來提升貨幣金融史課程的教學效果。

(四)相關的世界歷史知識基礎薄弱

金融學專業是個偏數學的專業,所以大部分學生的數學基礎好一些,而像歷史這樣的課程,基礎相對差一些,學生的歷史知識主要來源于高中及以前所學的課程。在我國,高中歷史課程的設置主要以中國歷史為主,而有關世界歷史的內容相對較少;同時,由于學校對非歷史專業的學生所設的相關世界歷史的課程幾乎為空白,這導致金融學專業的本科生對本專業歷史知識的了解與掌握非常薄弱。比如,對于世界上不太熟悉的城市,學生們基本處于死記硬背的狀態,降低了學習“貨幣金融史”的興趣,導致貨幣金融史課程的教學效果與預期相差較大。

(五)講授內容和講授方法選擇上均面臨兩難困境

“貨幣金融史”是一門專業歷史課程,該門課程需要有必要的世界歷史知識?!柏泿沤鹑谑贰敝袣v史知識的教學不應該局限于中國,而應該放眼全世界,這樣才可以把握歷史的整體性,對金融發展的整個歷史過程進行更全面的理解和掌握。由于世界歷史的廣泛性、內容的復雜性、課時的有限性、中西文化的差異性,因而歷史知識的選擇應結合學生的基礎和講解的內容相機抉擇。

在教學方式上,目前“貨幣金融史”的教學主要采用按時間順序進行講授,而對重點案例的重點剖析較少。同時,此課程更多注重具體知識點學習的總結歸納,對“貨幣金融史”的講授完全獨立于政治軍事史,而未將兩者進行融合[2]。對于基礎性的歷史知識,往往又很難通過課堂互動的方式予以討論,這需要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注重內容的生動性和講解的趣味性,因而不可避免地要對講授內容進行選擇和壓縮。

二、提升“貨幣金融史”教學效果的思路

(一)以凸顯實用性為切入點,轉變學生們的非實用觀念

貨幣金融史課程效果不佳的原因多種多樣,不僅與授課方式、專業特點、課程定位有關,而且還與學生們的認知觀念息息相關。因而,要通過實踐應用讓學生們真真切切地體驗到,這門課程無論對就業、考研、考公以及未來事業的發展均有幫助。在該課程的講授過程中,教師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強調課程的實用性,將“貨幣金融史”定位于金融分析與實踐的助推器。在課程內容和講授方式的設計上,應充分彰顯其實實在在的應用價值。為此,要徹底改變學生們認為該課程無用的觀念,從而激發同學們自我學習的動力。

(二)將現實素材與貨幣金融歷史相連,培養歷史分析思維

通過貨幣金融史課程的學習,要讓學生了解與掌握貨幣和金融發展的歷史演進,培養其正確的歷史思維,使其具備從歷史的、更廣闊的視角來觀察和分析現實金融問題的能力。同時,對于非歷史專業、歷史知識薄弱且缺乏歷史思維的同學而言,將金融學的一些理論與歷史事件相結合,將歷史思維融入金融學理論的學習中,可以為其今后的工作和學習打下良好基礎。在課程學習過程中,可以采用問題驅動型的教學方法,通過對案例的分析與討論,進一步提升同學們的思考能力。

三、提升“貨幣金融史”教學效果的對策建議

從事大學本科“貨幣金融史”教學的教師需要先了解教與學的現狀及課程結構設置,然后還要弄清教學模式,從而有的放矢,不斷改進教學方法[3]。教學方法的改進圍繞面對現實問題通過邏輯分析和歷史知識來探索答案的思路,以問題驅動模式為講授框架,以案例分析、多媒體技術、課堂討論等手段實施教學改革,具體改進方法如下:

(一)通過解決現實問題扭轉“無用論”觀念

觀念影響行為。改變學習“貨幣金融史”用處不大的觀念不是說教,而是應該通過“真刀真槍”的實踐效果來體現其價值。為此,在講授導論部分,任課老師要讓學生了解,學習“貨幣金融史”不僅是要掌握知識點,更為重要的是學習通過歷史結合金融知識進行思考的方式,提升辨識和思考的能力。以此為導向,在接續的課程學習中,循序漸進地扭轉學生“無用論”的觀念。例如使用問題驅動法,選擇當前大家關注的問題,例如2022 年末頭條上出現了樓房斷供的信息;2022 年末的研究生考試報名創造歷史新高,這些現象如何從金融的角度去解讀?在課程中后期,可以側重對已有案例(過去的現實問題)的學習和解讀,通過案例的學習和討論,讓同學們逐漸掌握將歷史的思維應用于金融問題分析的方法。

問題驅動教學法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因而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種教學方法對任課教師的教學水平要求較高,該課程要求教師必須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同時也應有大量的實踐經驗。因此,任課教師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提升自我素養,與此同時,學院可以組建教學團隊,通過團隊互助、經驗共享完成教學任務。

(二)利用多媒體資源,展示歷史情境

教師要充分利用網絡圖像資源,通過對學生展示網絡上古跡、古物圖片等,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Mayer 和他同事的兩項研究表明:學習者獲得主動的控制,會加強其認知上的參與度,使其在控制與接收的互動中,能更主動地處理學習內容,對學習產生積極的影響[4]。因此,授課教師在準備多媒體教學的過程中既要保證授課內容精良,又要有積極的情感,同時還要側重參與者之間的情感交流,滿足參與者的歸屬感、尊重感,使其具有高層次的情感體驗,從而滿足學習者的個體價值需求并實現自覺行為[5]。圖像也是可以利用的使歷史再現的手段,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涉及一個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時,向學生展示出人物的照片,這樣的視覺效果可以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趙曉芳[6]指出,近年來,學者們已經發現圖像史料在史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并作為一種有益的嘗試加以利用。

(三)創新教學模式,充分利用場景互動的學習模式

通過參與模擬歷史人物的場景過程,會使學生親身體會當時的歷史事件和歷史場景。例如:在講授復利的出現這一章時,主要是蘇美爾的兩座古城——拉格什和烏瑪之間的戰爭賠款,由戰爭賠款可以充分地證明,在遠古時期就已經有復利的出現。由于學生們對拉格什和烏瑪完全陌生,那么授課教師可以在展示這兩座城的地圖的基礎上,選兩名同學分別扮演兩座城的城主,由城主協商戰爭后的事宜,鼓勵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引導其返回歷史場景,將場景與所學知識點相結合,理論聯系實際,感受到立體的人物和生動的歷史,實現現實與歷史的零距離,加深學生的印象。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加深了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

(四)注重教材的合理運用

《中國貨幣金融史》(姚遂主編)圍繞信用、貨幣,通過其產生和歷史變遷,展現了自先秦至今浩瀚的金融發展和演變過程。但該書的內容只局限于中國,而“貨幣金融史”這門課程應該立足于世界,有更廣闊的范圍。為了整體把握更準確,補充國外相應知識的教材可參見戈茲曼的《千年金融史》一書。該教材以翔實的史料及真實的考古發現為依據,以重點案例為核心,書中一些考古的發現人員及一些史料研究者要么是諾貝爾獎的獲得者,要么是世界著名的史學家或經濟學家等大師,所以此書對“貨幣金融史”的歷史考古發現及案例研究既客觀又權威;同時,此教材內容鮮活生動,主要以故事為主,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使學生覺得歷史更加親近,場景性更強。例如:在第十一章講授的圣殿騎士團與金融這一章,以故事的形式講授了圣殿騎士團的由來。

因此,在教材的選擇上,應突破單一教材的局限,教師要注重不同教材的綜合運用??紤]到授課內容的完整性、生動性、鮮活性,應以《千年金融史》為主線,并輔助補充“貨幣金融史”的國內教材,當然還要符合教材選用相關政策的要求。

(五)提升“貨幣金融史”教師的業務能力,拓寬金融史教師的歷史范圍

為了充分利用歷史教學過程中的情境功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貨幣金融史”有親切和熟悉感,“貨幣金融史”教師需要有相應的知識儲備與業務能力。同時,授課教師還要在平時補充一些世界地理及歷史知識,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想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就要有一瓢水”。而對于相關“貨幣金融史”專業教師的教學能力的培養,可以通過拓寬教師的閱讀范圍和閱讀渠道來實現。例如,可增加學校圖書館有關歷史書籍的數量,做到滿足所需,從而提高相關歷史專業老師的教學能力及教學水平。

四、結束語

提升“貨幣金融史”教學效果的措施已在最近學期的教學中進行了探索,課堂上的師生互動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所提升。本課程現實案例的設計均以熱點事件和日?,F象作為金融理論的切入點,從理論(課本)驅動模式切換為問題驅動模式,在問題驅動的框架下應用案例分析、小組討論、自由探索、多媒體技術等組合手段,通過“貨幣金融史”可以解決現實問題這一表現來改變“貨幣金融史”無用論觀念;通過案例分析幫助同學們建立科學的思維模式。從課程的過程考核結果也可以看出,學生的過程考核和課程大作業成績提高明顯,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得到了提升。

綜上所述,本門課程將現實事件思考和分析貫穿教學全過程,教學實施過程凸顯了歷史與現實的“溝通”,加強了教師和學生之間關于問題的交流與討論。通過多種教學方式的組合打破了“貨幣金融史”無用論的觀念,培養了學生勇于探索的精神、提升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在主動學習課程知識的同時,培養了科學思維和創新能力。學生養成歷史分析的思維方式后,可逐漸掌握將歷史的思維應用于解決金融問題的方法,最終實現該課程的人才培養目標。

猜你喜歡
講授貨幣教學效果
一國貨幣上的面孔能告訴我們什么?
古代的貨幣
古代的貨幣
我學習和講授世界民族音樂課程的經驗和體會
思政課教學中如何做到講授“活”?
如何提高高中聲樂教學效果
提高病理學教學效果的幾點體會
注重有效講授 打造高效課堂
加強焊接教學質量提高焊接教學效果的探討
錢荒遇上貨幣空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