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偉大建黨精神的出場邏輯、科學內涵及其歷史地位

2024-01-21 23:16王鈺鑫安心雅
關鍵詞:譜系建黨中國共產黨

王鈺鑫,安心雅

(江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西 南昌 330022)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走好新的趕考之路, 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偉大建黨精神既有歷史的穿透力,又有精神的感召力,既有理論的引領力,又有實踐的指導力。習近平在建黨百年慶祝大會上首次提出“偉大建黨精神”,科學闡釋其基本內涵,深刻揭示其內在構成,明確界定其歷史地位。 他多次號召全黨學習和踐行偉大建黨精神,并作為黨的二十大“大會的主題”的重要內容。黨的二十大還強調要“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1]36。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把握和闡釋偉大建黨精神,是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必須完成的重大時代使命, 也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必然要求。

一、出場邏輯:偉大建黨精神是在求索民族復興進程中得以形成而出場的精神形態

偉大建黨精神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構筑歷程中提出的全新的命題,“因何出場、 如何出場” 是研究闡釋偉大建黨精神必須回答的首要課題。 然而,出場學對偉大建黨精神的出場根據、歷史語境、 思想資源及其在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位置的闡釋,存在著重復性闡釋、前置性闡釋、結論性闡釋等現象。因此,必須堅持唯物史觀,“從物質實踐出發來解釋觀念的形成”,而非“從觀念出發來解釋實踐”。立足中國社會長時段歷史變遷實踐進行綜合分析、 展開學理研究、 作出深度闡釋。 偉大建黨精神的出場以近代以來民族復興歷史任務為時空場域, 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思想武器和理論依據,以偉大建黨活動為實踐基石,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文化根基和土壤。

(一)偉大建黨精神出場的時空場域:民族復興歷史任務的生發與求索

偉大建黨精神是著眼于中國近代以來社會發展的中心任務、回答重大時代課題中得以出場的。民族復興這一歷史任務的提出,“救亡圖存” 的探索, 成為偉大建黨精神各個精神因素生成的歷史場域,并在斗爭中得以豐富和發展,砥礪著偉大建黨精神之本。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擁有百萬年人類史、一萬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約在5000 年以前, 在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等地區已經出現了早期文明社會的要素,并發展演化。 由此,中華文明在歷史演進中培育了中國人民共同的情感和價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確立了偉大建黨精神出場的文明底色。 與此同時,近代以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逐步使人類歷史成為世界歷史, 中國被迫納入資本主義世界體系, 進而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這是一種從屬于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畸形的社會形態。與此同時,中華民族所遭受的劫難是前所未有的, 在強烈的反差中促使民族意識和民族精神的覺醒, 逐步形成并提出了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歷史任務。 由此,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成為“最偉大的夢想”[2]。 它的實現則是一場偉大社會革命,“離不開必不可少的現實基礎以及建構這些基礎的前提條件”[3]。 為此,無數愛國志士和革命先驅為之獻身,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為之奮斗,各種救國方案輪番出臺,各種國家制度都設計過,也嘗試過,均以失敗而告終。盡管近代以來的革命都以失敗而告終,卻“表現了中國人民不甘屈服于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頑強的反抗精神”[4]632。與此同時,民族復興思潮逐漸生發。 19 世紀末,孫中山提出了“振興中華”的口號,這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觀念上的最初表達。20 世紀初,梁啟超萌發“少年中國”的夢想,國粹派提出“古學復興”的主張,都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觀念形成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五四時期,“中華民族”開始為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和采用,民族復興思想得到進一步發展,李大釗提出了“青春中華之創造”和“中華民族之復活”的思想??梢哉f,近代以來長期的斗爭實踐,推動了以中國人民為根本力量的自覺自為的歷史主體的形成, 偉大建黨精神所蘊含的各個因素及其創立主體得以孕育產生。 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積極投身于民族復興偉業, 承繼民族復興進程中生成的偉大精神, 凝結并升華為偉大建黨精神的養料和基礎[5]。

(二)偉大建黨精神出場的理論基礎:馬克思列寧主義及其早期傳播

馬克思列寧主義是偉大建黨精神形成與出場的思想根源與理論基礎。 習近平曾指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催生了中國共產黨, 馬克思主義使我們黨擁有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擁有了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6]。馬克思列寧主義既是中國共產黨得以誕生的理論指南, 也是偉大建黨精神得以出場的理論來源和基礎。離開馬克思列寧主義,就不可能有偉大建黨精神。 偉大建黨精神的信仰根基、人民立場、本質樣態的確立是由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所決定的, 馬克思列寧主義奠定了它的理論基礎和價值坐標。失去馬克思列寧主義奠定的理論基礎,偉大建黨精神也就難以立足。 這就意味著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構成了偉大建黨精神生成和出場的重要基礎。 中國先進分子選擇走上馬克思列寧主義指導的道路, 是在一個長時段內發生的,經過長期的、艱苦的探索。 新文化運動是偉大建黨精神出場的思想起點, 這場運動中高揚的“科學”與“民主”精神就包含有社會主義革命的精神[7]。 十月革命后,馬克思主義開始從“西學”的一種、 近世文明的特征到中國人的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的歷史性轉變。 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是在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影響下, 接受和掌握了馬克思列寧主義。 這賦予中國共產黨以鮮明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特質和氣質, 偉大建黨精神的生成擁有了“世界觀和方法論”。十月革命的勝利,中國人民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 一批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先進分子開始在中國出現。 他們從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真理中看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李大釗表示“喜歡談談布爾什維主義”[8]4,要研究、介紹并將它的“實象昭布在人類社會”[8]5,先后發表了 《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Bolshevism 的勝利》等重要文章,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五四運動的爆發,中華民族實現近代以來“第一次全面覺醒”[9],既推動了“主義”的廣泛傳播,又顯示了工人階級的偉大力量,并給先進的知識分子以真切的教育。 這既為中國共產黨成立作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 也為偉大建黨精神的生成提供了重要條件。 李大釗撰文對馬克思主義作了系統介紹,“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進入比較系統的傳播階段”[10]7。 陳獨秀明確表示“只有俄國底共產黨在名義上,在實質上,都真是馬格斯主義”,并用其進行中國的改造[11]133。 可以說,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是主體主動選擇的產物,既為偉大建黨精神的出場提供了可能, 也幫助早期馬克思主義者樹立起政治信仰、使命擔當、革命精神等。 毛澤東曾回憶說:“到了1920 年夏天,在理論上,而且在某種程度的行動上,我已成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12]147。 周恩來也曾說:“談主義,我便心跳”“我認定的主義一定是不變了, 并且很堅決地要為他宣傳奔走”[13]451-453。 可以說,在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領救亡運動、 新的組織凝聚革命力量的緊要關頭, 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歷史性地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開始了掌握群眾的偉大進程,中國人民“在精神上就由被動轉入主動”[14]1516,開始進行精神世界的建構與形塑。 習近平明確指出:“馬克思列寧主義, 為中國人民點亮了前進的燈塔”[15]688。 從此,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積極投身群眾斗爭實踐, 推動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逐步結合起來, 這對偉大建黨精神的生成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

(三)偉大建黨精神出場的實踐依托:偉大建黨活動的歷史展開

偉大建黨活動是偉大建黨精神出場的實踐依托,也是其最根本、最原始的來源。 實踐是精神之母。偉大建黨精神符合精神生產的一般規律,它不是憑空產生的意識形態建構, 而是對特定歷史條件下指向性實踐活動的客觀反映, 是偉大建黨活動的映射結晶。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品格。馬克思主義認為,任何精神形態的出現,都有一定的實踐基礎。 偉大建黨精神與黨的成功創建相伴而生, 它孕育并生成于黨的創建實踐之中。 正如《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與行動價值》中所確認的那樣,在偉大建黨實踐和百年奮斗實踐中,黨形成并弘揚偉大建黨精神[16]。 這揭示了建黨活動這一創造性實踐與建黨精神之間的邏輯關系。 從時間上看,中國共產黨的創建不是一蹴而就完成的,而是經歷了從醞釀、準備到建立的過程,從早期共產主義者謀劃建黨到中共早期組織的建立, 再到中共創建的完成。 從中國共產黨建黨活動與偉大建黨精神之間的關系來看, 偉大建黨精神是在醞釀創黨的過程中開始萌芽與生成的。 中共早期組織的成立過程,就是偉大建黨精神開始形成的過程;中共一大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也標志著偉大建黨精神的初步形成; 中共二大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創建的完成, 也標志著偉大建黨精神的最終形成。從空間上看,中國共產黨的創建經歷了從局部到全國甚至海外的過程, 這為偉大建黨精神的生成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范圍。 偉大建黨精神萌芽于五四運動前后的北京大學。 “南陳北李,相約建黨”。1920 年2 月,李大釗在護送陳獨秀離京途中共同商討了建立共產黨組織的問題。陳獨秀認為,中國要實現對現存政治的改造,“只有以共產黨代替政黨”[17]174。 在共產國際代表維經斯基等人的幫助下,陳獨秀以上海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為基礎,加快了建黨工作。同年8 月,上海的共產黨早期組織正式成立,實際上起著中國共產黨發起組的作用,是中國共產黨先驅們在各地進行建黨活動的聯絡中心。 1920 年3 月,李大釗發起組織馬克思學說研究會;10 月,領導成立北京共產黨早期組織,并積極推動建立全國范圍的共產黨組織。 1921 年3月,李大釗發出“急急組織一個團體”的號召,在他看來,這個團體是“平民的勞動家的政黨”,要擔負起“中國徹底的大改革”的責任[18]79。 這一時期,武漢、長沙、廣州、濟南等地也相繼建立了共產黨早期組織,并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工作,這是中國共產黨創建的重要步驟, 也為偉大建黨精神的生成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 1921 年,黨的一大在上海、嘉興召開,宣告中國共產黨成立。隨后,中國共產黨迅速領導各地黨組織開展勞工運動和黨團建設。在這個過程中形成的“紅樓精神”“漁陽里精神”“《共產黨宣言》精神”和“紅船精神”既是偉大建黨精神的具體體現[19],也為偉大建黨精神的形成提供了豐厚養料。當然,偉大建黨精神的出場的實踐基礎還離不開在馬克思主義指引下開展的變革中國社會的偉大實踐, 以及早期共產黨自身的變革實踐。

(四)偉大建黨精神出場的文化根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

偉大建黨精神的形成發展有著獨特而深厚的文化土壤和根基,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任何精神形態的出現,都離不開一定的歷史文化條件,必然扎根于本民族的傳統精神與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作為偉大建黨精神的一種先在、 先驗的力量存在的, 偉大建黨精神厚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一定意義上說,它也是“同我國傳承了幾千年的優秀歷史文化和廣大人民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念融通的”[20]120,彰顯出偉大建黨精神具有的歷史延續性特質。從文化土壤來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發展過程中已形成的固定的、具有影響力的文化有機體, 是在中華民族文明發展中結晶而成的文化存在, 這是偉大建黨精神形成中必然承繼的歷史文化條件。自古以來,中國人民表現出對彌漫于社會、 歷史與文化實踐中的價值理念特有的理解、接受和認同,對中國精神的演進起到了重要作用,為偉大建黨精神所繼承和升華。從文化養分來看, 中國人民素來講求對真理的堅貞情結,正所謂“朝聞道,夕死可矣”。 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把“志道”“求道”“崇道”的傳統,以及格物窮理、天下大同等價值觀念創造性轉化為“堅持真理、堅守理想”的偉大建黨精神;中國人民素來講求對使命的不辱情愫,主張“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具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把位卑未敢忘憂國、 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家國情懷創造性轉化為“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的偉大建黨精神;中國人民素來具有崇尚寧死不屈、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素有“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精神品質,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把不甘屈服、自強不息、見義勇為等精神氣概創造性轉化為“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的偉大建黨精神;與此同時, 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還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的思想觀念創造性轉化為“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熔鑄成中華民族特有的信仰追求、價值取向、高尚品質、文明準則、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成為偉大建黨精神的活水資源。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中成長起來的中國先進分子以國家興亡為己任, 經過深思熟慮和反復思考鄭重選擇馬克思主義, 在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中完成中國共產黨的創建, 在賡續和弘揚偉大民族精神中形成了偉大建黨精神。這也意味著,偉大建黨精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積淀。

二、科學內涵:偉大建黨精神是內容結構完整和內在邏輯嚴謹的精神樣態

從學理上深度闡釋偉大建黨精神“是什么”,就必須研究偉大建黨精神所體現的“事物的根本”和所包含的“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性”,研究百年前的原生形態以及百年來賡續發展不斷賦義的過程,整體性把握其科學內涵。也就是要在探尋偉大建黨精神的“理論徹底性”中闡釋其核心要義,揭示偉大建黨精神之魂、之本、之基、之根。偉大建黨精神是具有豐富思想內涵、嚴謹層次結構、嚴密內在邏輯的中國共產黨精神樣態。

(一)偉大建黨精神之魂:堅持真理、堅守理想, 這是對中國共產黨人理想信念和價值追求的集中表達

真理指引航向,理想照耀征途。 堅持真理、堅守理想是辯證統一的,蘊藏著中國共產黨“能”的最深層的精神力量,主要關照的是思想理論維度。精神源于信仰,信仰決定理想。理想有了真理的強力支撐才能愈益堅定, 真理有了理想的持續點燃才能愈顯光芒。 習近平突出強調信仰信念的重要性,將其視為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21]15。 首先,堅持真理,是對馬克思主義真理觀的堅持和發展。李大釗曾響亮地發出這樣的呼聲:“人生最高之理想, 在求達于真理”[22]103。馬克思主義是指導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科學真理, 占據著真理和道義的制高點,“照亮了人類探索歷史規律和尋求自身解放的道路”[23]423。 作為“思想閃電”的馬克思主義對中國人民而言,意義非凡。 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作為普遍真理,寫在自己的旗幟上。習近平曾指出:“馬克思列寧主義,為中國人民點亮了前進的燈塔;1921 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使中國人民有了前進的主心骨”[24]688。 毛澤東在延安時期就曾回憶說,他確認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進而建立起信仰后,“就沒有動搖過”[25]57。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行”,成為共產黨人的“真經”,就在于它的科學性和真理性在中國得到了充分檢驗。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以科學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 書寫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篇章。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創造性解答了“時代之問”,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 這充分體現了堅持真理、運用真理和發展真理的統一。這也是中國共產黨人始終把握精神主動的根本所在。其次,堅守理想,是馬克思主義理想觀的堅持和發展。理想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有實現可能性的、對未來社會和自身發展目標的向往與追求, 蘊含著人們的行動邏輯。建黨之初,共產黨人大量使用“理想”這一概念來表達自己進行社會改造的愿景和意志。 黨的二大就明確指出中國共產黨的目的是“漸次達到一個共產主義的社會”[26]133。 共產主義理想讓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看到了“世界人類全體的新曙光”。毛澤東曾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將來綱領或最高綱領”是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它是“將來的、無限光明的、無限美妙的最高理想”[27]1059。 遠大理想和崇高追求是一個政黨堅強有力、 無堅不摧、無往不勝的精神支撐,而矢志不渝、百折不撓地追求理想就離不開信念為其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在習近平總書記看來, 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就必須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28], 并將理想信念視為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理想信念之火一經點燃,就永遠不會熄滅,并轉化為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人為之奮斗的偉大實踐。由此觀之,對真理的堅持、對理想的堅守,貫穿于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是中國共產黨思想先進、信仰堅定這一特質的深刻揭示, 是對黨的強大思想優勢的充分展現。

(二)偉大建黨精神之本:踐行初心、擔當使命, 這是對中國共產黨人歷史責任和使命任務的集中表達

踐行初心、 擔當使命是偉大建黨精神在理想感召下現實行動層面的凝練和表達,具有本源性、根本性。初心回答了為何出發,使命回答了向何處去。 作為永葆初心使命而又致力于實現初心使命的使命型政黨, 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為崇高理想和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的一致性,自覺踐行初心、擔當使命。 初心是最純粹、最本真的狀態,是對為了什么建黨、 為什么人建黨這一根本問題的揭示和回答。 踐行初心是具體的、歷史的,踐行初心的過程就是擔當使命的過程;擔當使命是黨對“我從哪里來”的歷史溯源和記憶整合,擔當使命的過程也是踐行初心的過程。 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使命型政黨的本質特征, 突出體現在黨的性質宗旨。人民至上是“立黨興黨強黨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29]。 中國共產黨從誕生起,就以解放天下勞苦大眾為己任,承擔起“國家要獨立、民族要解放”這一階段性奮斗目標,致力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即是說,黨自成立之日起,就確立了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建黨之初,毛澤東就把“使中華民族得到解放”“實現人民的統治”“使人民得到經濟的幸?!盵26]616確立為革命的目的。 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就明確把“實行社會革命”作為根本政治目的[26]1。 黨的二大確立黨的最低綱領,并指出要“引導工人們幫助民主主義的革命運動,使工人和貧農與小資產階級建立民主主義的聯合戰線”[26]133。 百年來,黨團結帶領人民消滅了在中國延續幾千年的封建剝削壓迫制度, 建立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全心全意為實現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幸福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31],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呈現出不可逆轉性??梢哉f,一部百年黨史,就是一首矢志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的贊歌。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 牢記和踐行初心使命,是貫穿黨的百年奮斗史的“一條紅線”[32]。 “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的偉大建黨精神,構筑起“堅持真理、堅守理想”的精神力量,錘煉出“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的精神氣概,激勵著黨員“對黨忠誠、不負人民”。從這個意義上說,“踐行初心、擔當使命”是對中國共產黨初衷不改、 本色依舊特質的深刻揭示,也是偉大建黨精神的生成動力和傳承之本。

(三)偉大建黨精神之基:不怕犧牲、英勇斗爭, 這是對中國共產黨人精神風范和意志品質的集中表達

不怕犧牲、 英勇斗爭是中國共產黨與生俱來的意志品質, 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風范的集中體現。 把“犧牲”和“斗爭”結合起來闡釋偉大建黨精神,彰顯出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成為偉大建黨精神的重要內核。 李大釗指出:“勇往奮進以赴之”“斷頭流血以從之”“癉精瘁力以成之”[33]177。 陳獨秀曾說:“革命事業非以生命來換不可”[34]546。 黨的二大通過的決議案闡明中國共產黨是無產階級中最有革命精神的分子所組成的政黨,并闡明“各個黨員須犧牲個人的感情意見及利益關系以擁護黨的一致”“為無產階級之利益而奮斗”[26]162-163。 毛澤東曾以大歷史觀來定位黨的犧牲精神是自古以來的政治集團所沒有的[35]292。 習近平總書記則從世界范圍內評價黨所經歷的艱難險阻、生死考驗、慘烈犧牲的世所罕見性[29]。 在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中,中國共產黨人在滾石上山、爬坡過坎中,蓄積“千磨萬擊還堅勁”的韌性,砥礪“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品格,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的偉大精神貫穿于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時期,砥礪成中國共產黨人特有的精神基因,是偉大建黨精神之基[36]。

(四)偉大建黨精神之底:對黨忠誠、不負人民, 這是對中國共產黨人政治擔當和人民立場的集中表達

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建立在黨的忠誠觀和人民觀的基礎上, 對黨忠誠是對理想信念堅定的最好詮釋, 不負人民則是對黨忠誠的內在要求,體現了黨性與人民性的統一[37]。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堅持把忠誠固于血脈,把人民記在心間, 始終堅持完成黨的各項工作和實現人民利益的一致性,既沒有以黨性否定人民性,也沒有以人民性遮蔽黨性, 而是在二者的有機統一中砥礪形成了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精神。 一方面,對黨忠誠,就是要無條件地對黨的信仰忠誠、對黨組織忠誠、對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忠誠,這是黨員基于對黨的理想信念、價值追求、奮斗目標等的認同所作出的主體性選擇。 政黨成員的忠誠是政黨組織得以生存、發展的基礎。忠誠是忠誠主體對忠誠客體的理性選擇, 是共產黨人基本的道德修養、入黨時作出的莊嚴承諾,是對共產黨員最根本的政治要求, 彰顯著共產黨的政治氣節和政治骨氣。 馬克思恩格斯參與起草《共產主義同盟章程》明確把必須“承認共產主義”作為盟員的條件之一[38]572。 列寧強調新黨員必須是社會階層中“最忠實、最真誠、最有才能的人”[39]56??梢哉f,忠誠是共產黨人必備的、首要的政治品格。黨的一大綱領明確把“忠實黨員的人”作為入黨條件[26]1。 黨的二大通過的《關于共產黨的組織章程決議案》明確規定:共產黨員要做到言行一致,以表示自己是共產主義者[26]163。 對黨忠誠是必須遵守的政治紀律、必須履行的黨員義務,每一名黨員入黨時都立下“對黨忠誠、永不叛黨”的錚錚誓言。對黨忠誠、永不叛黨,是黨章對黨員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國共產黨黨員基于對黨的章程、綱領、性質、宗旨、路線等理性認識而形成的一種對黨組織穩定的情感態度以及由此產生的責任行為, 這是共產黨員首要的政治品質、政治上的“定海神針”,否則“就很可能在各種考驗面前敗下陣來”[40]142。 另一方面,不負人民,就是要始終堅持黨的根本宗旨, 把廣大人民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中國共產黨從來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團、權勢團體、特權階層的利益,始終致力于為“現實中的人”而非虛幻抽象的人改善民生福祉, 這蘊含著百年來中國共產黨的發展邏輯和勝利密碼。在鄧小平看來,忠誠就要“忠實于黨的事業,忠實于人民的事業”[41]842。 黨自成立之日起就崇尚造福人民的公德, 把人民裝在心里,鐫刻在自己的旗幟上。 黨的二大決議案指出,中國共產黨是“為無產群眾奮斗的政黨”“既然要組成一個做革命運動的并且一個大的群眾黨”[26]162。 “人民”是中國共產黨人薪火相傳、永不磨滅的精神基因。 不負人民,與人民休戚與共、生死相依, 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永恒初心。 總而言之,對黨忠誠、不負人民,是對中國共產黨品德高尚、情系人民這一特質的深刻揭示,集中體現著黨的政治倫理和政治操守, 也是對黨的強大道德力量、道德優勢的充分展現,說到底就是要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的力量。這是偉大建黨精神之底。

偉大建黨精神科學內涵的“四個方面”相互作用、相輔相成的有機整體,構成了一個嚴整的邏輯體系,分別為中國共產黨百年歷程提供精神動力、實踐動力、意志動力和價值動力,內在地蘊含著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發現和闡釋偉大建黨精神的思想邏輯,是偉大建黨精神之魂、之本、之基、之底。

三、歷史坐標: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

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是一個百年縱向貫通和橫向多維延展的精神存在[42],偉大建黨精神則是其邏輯起點、精神之源、偉大開篇?!案杏X只解決現象問題,理論才解決本質問題”[43]286。 精神是歷史在特定層面上的升華, 歷史則是精神在實踐中的展開。中國共產黨走過百年光輝歷程,既不斷生成著偉大精神,又在偉大精神推動下歷史地展開。在歷史、現實和未來的貫通中,站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新征程的起點上來理解和把握偉大建黨精神的歷史地位、邏輯理路、精神關聯,是從意義和價值的維度深化認識的必然要求。

(一)歷史地位的科學勘定:偉大建黨精神是居于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源頭地位的精神樣態,具有基源性

在大的歷史框架中, 以系統思維正確認識偉大建黨精神與精神譜系之間的關系, 是把握偉大建黨精神歷史地位的關鍵所在。 譜系在中華文化中是宗族世系的統稱, 又稱世系、 世系圖或譜系圖。 在建黨百年慶祝大會上,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源頭問題并作出回答, 將偉大建黨精神確認為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 這實際上是對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基源性問題作出的科學回答, 也是對偉大建黨精神同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邏輯關聯作出的深刻揭示。 偉大建黨精神是一個兼具基源性和總體性的概念,體現著中國共產黨人精神本質、精神全體以及其內部聯系,從精神層面回答中國共產黨“從哪里來、往哪里去”“是什么,要干什么”的根本命題,構成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源頭和根脈, 確立了此后相繼形成的一系列偉大精神的內在生成、自主運演的總體性、自主性演化邏輯。把偉大建黨精神確立為“精神之源”是對中國共產黨創建時期所形成的精神形態的特殊性和普遍性作出的深刻揭示, 表明它既是黨的百年歷史在特定階段的經驗性表征,也具有貫通黨的全部歷史的一般意義。由此, 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在時間序列上呈現出同源多向性的特質, 也就是說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各個精神形態在偉大建黨精神這一共同的本和源的基礎上呈現出多向發展性。 我們黨對偉大建黨精神進行凝練、概括和闡釋,就是從精神特質上對中國共產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科學揭示,也就給出了立黨、興黨、強國的精神密鑰。

(二)總體視閾的邏輯理路:偉大建黨精神體現著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精神理路, 具有貫通性

總體視閾偉大建黨精神與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之間的關系, 偉大建黨精神是貫穿在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的精神紅線。 前者是后者的歷史源頭與高度概括, 后者則是前者的歷史延續與具體呈現[44]。任何一個事物的形成都有源頭,認識和把握這一事物的完整意義就要探尋其源頭。 作為邏輯和歷史的統一體, 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并非先驗的邏輯體系, 而是在歷史性實踐中構建起來的精神譜系,必然有其現實的來源和源頭。由此源頭出發, 偉大建黨精神所砥礪的精神基因不斷被“復制”“遺傳”而源遠流長,構筑起內在貫通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具有體系性。這一精神譜系是不同歷史時期、 不同社會歷史條件下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所展現的精神風貌集合、所形成的精神要素凝結,傳承著紅色基因,賡續著紅色血脈。 在這個過程中形成的各個精神形態之所以耦合成為完整的精神體系, 從精神上來看源自貫穿始終的偉大建黨精神, 從實踐上來看源自民族復興歷史展開奠定的堅實根基。 從唯物史觀的高度來看, 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既創造了“四個偉大成就”,推動實現民族復興呈現不可逆轉性, 也深刻改變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精神狀態與思想面貌, 偉大建黨精神宛如一條精神紅線貫穿其中并為其提供精神動力。 這條精神紅線是具體的而非抽象的, 它是一以貫之的旗幟引領、始終不渝的初心使命、千錘百煉的意志品質、絕對忠誠的政治品格等。 這就是內隱于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共同的精神密碼和精神基因,內在地作用于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代際演化。由此,偉大建黨精神成為破解“能”“行”“好”的精神密碼, 是把握黨的百年奮斗總體性意義的精神密鑰。

(三)具體形態的精神關聯:偉大建黨精神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各具體精神形態提供了精神“源代碼”“根目錄”,具有統攝性

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是以時空為坐標、以任務為線索的立體化精神譜系, 偉大建黨精神與其各個具體的精神形態之間的關系呈現出統攝性,它為各個具體的精神形態提供了“源代碼”“根目錄”。這使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具有相對穩定性,又在源流變化中體現出發展性。 這就是說,盡管偉大建黨精神生成于黨的創建之際, 卻對黨的全部奮斗實踐具有跨越時空的穿透性和輻射力,決定著黨的百余年發展的精神表達, 影響著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生產,呈現出動態性、開放性、發展性的外在特征,是不變與變的統一。在百年大黨的歷史演進中形成了一系列偉大精神構成的精神世系圖,標定了不同歷史時期“精神坐標”,注解了偉大建黨精神的歷史延續性和前后相繼性, 是階段性和連續性的統一。在歷史時空的變幻中,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依時代主題的演化而循序展開, 使偉大建黨精神發展成為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精神樣態, 體現出適應性變遷和漸進演化的特征。 這是以歷史縱向發展和精神元素橫向發展相貫通的精神譜系圖譜,成為一個完整的結合體。偉大建黨精神所蘊含的真理、理想、初心、使命、犧牲、斗爭、忠誠、人民等核心要素砥礪成為中國共產黨紅色基因, 構成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本質內容和精神實質。也就是說,這些具體的精神形態盡管各有側重、各具特點,但交融互通、共生共存,從不同方面呈現了偉大建黨精神的思想因子,是偉大的精神創造和寶貴的精神財富。

猜你喜歡
譜系建黨中國共產黨
《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
神族譜系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頌
建黨百年頌
中國共產黨何以擁有強大的群眾組織力?
建黨百年
慶祝建黨百年(五闕)
中國共產黨100歲啦
百年大黨精神譜系的賡續與文化自信
王錫良陶瓷世家譜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