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海泛舟抒胸臆 詩文吟成筆下情

2024-01-21 02:31
群文天地 2023年6期
關鍵詞:青海創作

祝 君

2024 年1 月8 日是父親去世一周年忌日,三百多個日夜過去了,每當想起父親,他的音容笑貌仍清晰地浮現在眼前,難以忘懷,在他老人家去世一周年之際,謹以此文緬懷、思念我們可親可敬的父親。

愿父親在天堂一切安好!

——題記

父親離開我們已有近一年的時間了,但我總感覺他老人家始終陪伴在我們身邊,每天照舊坐在安靜、雅致的書房中,不是在讀書、看報,就是伏案寫作、繪畫,神情是那樣的專注,完全沉浸和陶醉在詩情畫意之中。

閑暇之時,我在整理父親的遺物時,看到了10 多本筆記本,有工作筆記,有日常寫作的雜文、隨筆,有他上老年大學繪畫班時的課堂筆記,還有部分父親早期創作的詩歌、散文手稿。當我坐在書桌前逐頁地翻閱,看著那熟悉的字體,看著那略顯發黃的紙張,看著創作手稿上那一處處推敲修改后的文字,我就在想,父親這一生與文字為伴,不斷地思考,不停地寫作,是靠什么持之以恒,勤奮耕耘,筆耕不輟?又是何種動力激勵他有著如此長盛不衰的創作熱情,結下累累碩果呢?最終我得到的答案歸結為兩個字,即“勤”與“情”。

孜孜不倦 業精于勤

父親從小生活在陜南農村,因舊社會教育落后,當地沒有學校,因此,自小就踏上了四處求學之路。6 歲時被送到遠離家鄉200多里的白河縣城上學,小學階段先后輾轉三地才完成了學業。在鄖西縣中學畢業后,再次離開家鄉遠赴湖北鄖陽上高中,念到高二時因時局突變,學校解散,為了繼續念書,1948 年春天又到陜西省安康中學就讀,還沒有等到高中畢業,陜南解放,便加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由此可見,在當時的歷史環境和條件下,父親的求學之路是多么的艱辛和艱難。盡管如此,父親從未放棄,在獲取知識的道路上努力地前行,不斷地充實自我。1949 年父親參軍入伍,在陸軍第55 師政治藝術干部學校繼續學習,由于他學習勤奮刻苦,多次獲得表彰嘉獎,先后榮獲二等功1 次,三等功4 次,并獎勵他在八一軍旗前攝影留念,以資鼓勵。正是這難忘的經歷和積淀為他今后從事文學創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父親有一間書房,他自命名為“墨齋”,一面墻的書架上,整齊地排列著“世界文學名著”“中國四大名著”“唐詩宋詞”“名人名言錄”;擺放有《中國通史簡編》《簡明社會科學詞典》《茅盾文集》《魯迅全集》《家 春秋》……文學、歷史、科學、藝術等各種類型的書籍齊聚一堂,仿佛是一個知識的寶庫。他每天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充滿書香氣息的書房中度過的,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在書房的案頭,放一盆雅致的盆景,有山、有水、有江河,我讀書,我寫文章,我繪畫,我練書法,愜意得很?!彼趭^地讀書,認真地思考,不停地寫作,他盡情地享受著書籍帶給他的精神愉悅。他還常常引用高爾基的話與我們共勉:“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知識的源泉”。用“詩書勤乃有,不勤腹空虛”這樣的經典名句教導我們,讀書寫作已然成了他的生活常態。父親晚年時身體狀況大不如從前,由于頭暈無法自主閱讀,每天就由母親念給他聽,只要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他仍不忘提筆創作,筆耕不輟,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激勵自己。

父親邊學習,邊深入生活,扎根基層,為創作積累素材,找尋創作靈感。他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關注社會變革,把創作融入到火熱的現實生活中。1971 年,為了貫徹落實毛主席的“五七指示”精神,父親數次前往部隊所屬的江西溝農場,了解農場開展農副業生產的情況。他與農場官兵同吃、同住、同勞動,深入田間地頭搜集素材,親眼目睹了農場官兵以場為家,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戰嚴寒,抗風雪的動人場面。父親被農場官兵為改善部隊物質生活所作出的巨大貢獻所打動,他廢寢忘食,歷經數月,幾易其稿,創作出了長篇通訊《走“五七”指示的光輝道路》,當年先后在《紅旗》雜志和《解放軍報》上連載,為全師部隊贏得了榮譽。20 世紀80 年代,父親在擔任原青海省文化廳藝術處處長期間,為了推動民族戲劇的繁榮發展,他不辭辛苦,舟車勞頓,多次深入到省內的幾個藏族自治州,對藏戲和藏族歌舞劇進行調研,積極為藏戲從寺院、從牧場、從民間走上舞臺出謀劃策,在他的大力呼吁和積極推動下,使青海藏戲名聲大振,空前繁榮,先后有多部藏戲被搬上舞臺,走進了京城,走到了香港。他還為此撰寫了相關文章在《中國文化報》上發表。

父親半生戎馬半生文,無論是在部隊還是轉業到地方,甚至是退休賦閑在家,他手中的筆始終沒有停歇,總是不停地寫,不停地創作,詩歌、散文、雜文、隨筆、評論、歌曲作詞,在他的筆下源源不斷地流淌而出,并大多刊登于國家級及省、市的各種刊物,不少作品還分別在全國、行業及省、市評比中獲獎。據不完全統計,父親先后創作詩歌、散文、隨筆、雜文等近千首(篇),所著《高原情》《方太文集》是他一生精神和情感的結晶。他一步一個腳印,在文學創作的道路上勇毅前行,先后被吸收為中國作家協會青海分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青海分會會員,這是對父親文學創作的認可和肯定,也是父親文學創作之路上的里程碑。相關詞條及作品,分別輯入《中國現代千家短詩萃》《中國詩人代表作》《中國當代詩人大辭典》和《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有一句名言說道:“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這不正是父親一生敏而好學,孜孜不倦,在文學創作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勤奮耕耘的真實寫照嗎!

情之所至 詩以之至

父親的創作歷程大致分為三個階段,軍旅生涯、地方工作、退休生活,盡管每個階段時代不同,經歷不同,感受不同,但他始終把家國情懷裝在心中,一首首詩歌,一篇篇散文,字里行間抒發了父親對事業、對人生的孜孜追求和深入思考,以及對祖國、對家鄉、對親人那濃濃的情懷。

“光榮的紀念章”是父親在20 歲時所寫的一首詩,也是他第一次在報刊上發表的作品,詩中描寫了一名戰士在歷次戰斗中英勇殺敵,輕傷不下火線,被授予英模紀念章,全詩以第一人稱的手法,將作者的情感觸入其中,充分表現了作為一名革命戰士為了祖國和人民的利益,甘灑熱血保家衛國的大無畏革命英雄主義氣概?!八衍娞栔赶蜢o謐的天空/第一個迎接黎明/一聲號音/喚起霞光萬道/再一聲號聲/把練兵場喚醒……”“雷鳴/電閃/風急/雨跳/戰士仰望天/咧嘴笑/風天雨地好練兵……”這分別是《號手》《戰士愛風暴》兩首詩中的幾行,這兩首詩雖然只有短短的八行、十二行,卻把人民戰士愛軍隊,練兵習武為打仗那緊張而火熱的軍營生活描寫得十分生動?!冬敺e雪山的懷念》(又名阿尼瑪卿雪山)一文,是父親以散文的形式記述他1958 年參加平叛剿匪的一段經歷,那一年父親從部隊機關下連隊鍛煉,在執行剿匪的任務中翻越4000 多米的崇山峻嶺,克服空氣稀薄,山高路險,身負背包和彈藥箱,冒著敵人的冷槍,一路火速急行軍。為了激勵戰友們的斗志,鼓舞士氣,他在行軍途中作詩一首:“雪山吼/云霧繞/險峰不露真面貌/灑汗珠/戰士到/欲與天公試比高/累不垮/嚇不倒/紅日在懷險峰小”。父親在回憶這段經歷的文章中這樣寫道:“朋友,你想,對于這樣的山、水、人,對于灑下了戰友和我的血和汗,留下了戰友和我足跡的地方,我怎能對它不注入特殊的情感?怎能不對它產生由衷的熱愛?怎能不常懷念在心??!”

為了更好地反映部隊既是一支戰斗隊,又是一支生產隊、工作隊,父親用他手中的筆為部隊訓練、作戰、生產服務,為部隊的建設發展鼓勁加油。他多次深入基層連隊,搜集采寫部隊訓練、備戰、生產情況。他被干部、戰士那種不怕苦,不怕累的戰斗作風所感動,將廣大官兵作為宣傳的重點,用手中的筆書寫戍邊部隊官兵多彩的軍旅生活。創作了一批反映部隊官兵崇高精神的詩歌、散文、通訊報道,其中,許多作品刊登在《詩刊》《延河》 《萌芽》 《紅旗》雜志和 《解放軍報》《解放軍文藝》 《人民軍隊報》 《前進報》《青海日報》等報刊上。

在父親27 年的軍旅生涯中,足跡踏遍了秦巴山區、河湟谷地、青南草原、喜馬拉雅山麓、環湖牧場、河西走廊、浩瀚戈壁,無論走到哪里,父親手中的筆從未停歇,他扎根在部隊這片文學的沃土,用筆、用情書寫生動的軍營生活與基層官兵,塑造出了彰顯時代特征,生動鮮活的軍人形象。作品中處處洋溢著他對火熱軍營生活的深情與熱愛。

1953 年父親隨部隊來到青海高原,直至他離開部隊轉業至地方,20 多年的風風雨雨使他早已將自己的情感融入了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正因為如此,1976 年父親轉業之時,經過再三考慮,毅然決定留在青海,繼續為他稱之為第二故鄉的這片廣袤大地奉獻自己的光和熱。自此,父親脫下軍裝,又走向了文學創作的另外一片嶄新的天地。

從部隊到地方,所處的工作環境變了,接觸的工作對象變了,但不變的是父親那腔熾熱的情懷,忘我的工作熱情。無論是身處群眾文化工作一線,還是管理省級藝術院團;無論是肩負全省藝術管理工作,還是全面負責省志《文化藝術志》的編撰,父親都全身心地投入,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持之以恒地勤奮創作。他認真貫徹黨的文藝工作方針,堅持把為人民服務作為文化藝術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他下牧區、走鄉村,調查研究,熟悉情況,結合青海實際,有的放矢地開展工作。他一手抓創作,抓演出,抓人才培養,一手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付諸筆端。他在《從農村看演出歸來》一文中寫道:“農村、牧區需要文化,貧困地區需要文化??!世界是大的,我們需要走向世界,青海是大的,我們需要走向基層,特別是要走向最貧困的農村牧區,給他們送去文化食糧?!薄端街?可以攻玉》是父親在參加原文化部藝術局舉辦的國際藝術管理研討會期間所寫的一文,在聽取中外專家的發言介紹后,他生發出了許多感悟:“觀眾是上帝,戲劇丟失了觀眾,無異于自我葬送,任何藝術失去接受主體都不可能產生魅力?!薄八囆g管理是一門學問,看來用新的觀念,物色、選拔、培養一批藝術管理工作者,這也是劇團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彼凇度菤w來的思索》一文中寫道:“‘青海是祖國的一個十分可愛的地方’,它雖沒有山東那樣悠久的歷史文化,那樣多的名士圣人,那樣美的名山秀水,然而,青海有自己的優勢,有自己的傳統文化。青海的藝術工作者應該發揚青海的優勢,總結我們自己的經驗,重視對青海歷史和當今的政治、經濟、文化、民俗、民情、民風作深入了解和充分研究,創作出更多更好具有時代氣息和地方民族特色的作品?!闭沁@種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驅使著他不斷地思考,為青海文化藝術事業的發展鼓勁加油,添磚加瓦。筆墨當隨時代,真情流露筆端,在父親的筆下《民族藝術 香飄萬里》《藏戲需要熱心腸》《藝術·錢·人格》《改革之風拂面來》《耕耘藝術之春》等有思想、有溫度、接地氣的文章不斷地見諸業內各種報端、刊物。許多創新經驗做法贏得了業內的贊許和肯定。父親兢兢業業,忠于職守,扎根生活,閱讀生活,用心、用情、用力,自覺踐行著一名文化工作者的初心與使命,為自己的職業生涯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20 世紀90 年代初,父親從工作崗位上退了下來,對此,他坦然面對,以良好的心態規劃著晚年生活,他在《直面人生 笑對老年》一文中這樣寫道:“讓我們有多少光發多少光,有多少熱發多少熱;讓我們抬起頭來,挺起胸來,以一個老戰士的姿態,大踏步向前,放聲為老年歌唱吧!”由于沒有了之前大量行政事務性工作的干擾,有了更充裕的時間用來閱讀、寫作,父親的創作又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他先后訂閱了多份報刊,每天的大部分時間都是以書報為伴,從中了解國內外大事,關注時代發展,從一名老黨員、老同志的視角觀察社會、思考人生。他在《弘揚延安精神》一詩中寫道:“艱苦奮斗是延安精神的本色/為人民服務是延安精神的核心/密切聯系群眾是延安精神的尺度/共產主義信念是延安精神的靈魂/我們肩負著時代的重任……那燈紅酒綠的高樓/往往使人眼花頭暈/那紙迷金醉的日子/會毀掉意志薄弱者的一生/記住啊/記住延安精神?!痹娭械脑捳Z充分體現了父親作為一名老黨員對黨的拳拳赤子之心。2010 年4 月14 日,青海省玉樹州發生7.1 級地震,父親在電視新聞上看到這一報道后,當即創作了《玉樹不會倒下》“……救援啊/救援/手刨肩扛/鍬挖鎬鏟/一個/十個/百個……嬰兒/孕婦/老人/啊/挖掘的手在滴血/啊/生命之火重點燃/重建啊/重建/億萬顆心為你祈福/千萬雙手給你支援/新校園會有的/新家園會有的/啊/堅強的玉樹不會倒下/啊/美麗的玉樹定會重建?!弊掷镄虚g無不折射出他對災區人民的牽掛和祈福?!稓g迎你到青海來》是父親參加青海省歌詞征集活動的獲獎作品,歌詞中這樣寫道:“長江黃河伸開粗壯的雙臂/歡迎你/歡迎你到青海來/青海是江河的源頭/請你來這里看看高原的風采/這里的雪真白/這里的花真紅/這里的天真藍/這里的人實在/跨進青海的大門/給你敬上一碗醇香的青稞酒/高原上的鮮花為你盛開?!备赣H常常站在一個詩人的角度,關注社會,獲取創作靈感,將內心的真情實感表達出來。詩人艾青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备赣H奮戰高原半個多世紀,對這片土地有著一種難以割舍的情懷。正因為如此,他將自己所著的第一部詩文集命名為《高原情》。除上述作品外,他還陸續創作了《為修建青藏鐵路鼓與呼》《北京奧運會抒懷》《共高歌 同歡慶》《喜迎黨的十九大·慶祝建軍90 周年》《歡慶與期盼》《女排精神·中國夢》《我們的共和國正年輕》《新的征程就要出發》等,這些作品有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和強烈的時代特色,語言樸實無華,感情真摯充沛。

退休之后,父親回歸家庭,有了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感受著家的溫馨與和諧,沉浸于家庭歡樂與祥和的氛圍中,這又給他增添了新的創作源泉,所創作的詩歌、散文有許多涉及了這方面的題材?!蹲8Ec期盼》是他在每個兒女50 歲生日時所寫的詩文,盡管兒女生日在不同年份,但父親從未忘記過,而且寫給每個兒女的內容都針對各自工作、學習、生活特點,既有祝福,也有鼓勵和鞭策。每每讀來,心中一股暖意油然而生。每當孫子輩考取大學、參加工作、步入婚姻殿堂,看著他們健康成長,學業有成,成家立業,父親總是難掩內心的喜悅,欣然提筆作詩,將老一輩的美好祝福贈予他們。在父母結婚50 周年之際,父親寫下了長篇散文《金婚絮語》,文中回憶了他和母親相濡以沫,攜手相伴,一路經歷的崢嶸歲月。使兒女們從父母身上看到了他們對事業、對家庭、對家人所傾注的愛與無私的奉獻,令人感動,令人敬佩?!拔矣幸粋€溫馨的家/我們互相體貼/互相關懷/同甘共苦/貧富相依/家給我情/家給我愛/家給我力量和希望/我愛我的家……”這首歌唱出了全家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每當家人唱起這首父親創作的《家歌》時,臉上無不洋溢著幸福歡樂的表情。

豐富的情感是一切創作的源泉和動力??v觀父親在不同時期創作的不同題材的文學作品,通篇都貫穿了一個“情”字,他用最真摯的情感書寫出了最美的詩篇,掩卷遐思,意味悠長。

父親一生以筆為友,歲月留香,以書為伴,清靜恬淡,以文會友,相知相惜。

父親的一生正可謂:

少年勵志出鄉關,

敏而好學不遺力,

不負韶華行且知,

奮起揚帆逐夢行。

墨海泛舟抒胸臆,

詩文吟成筆下情,

半生戎馬半生文,

夢回縈繞高原情。

猜你喜歡
青海創作
咱也過回『創作』癮
《如詩如畫》創作談
大美青海
《一墻之隔》創作談
青海頌
青海行七首(錄二)
青海 管放相宜 漸入佳境
青海藍
創作隨筆
青?!瓣J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