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風易俗背景下河湟地區傳統鄉村婚俗的變遷

2024-01-21 02:31衡淑榮
群文天地 2023年6期
關鍵詞:移風易俗婚俗彩禮

衡淑榮

農村傳統文化是我國農耕文明的基因密碼,也是新時代提升農村精氣神的寶貴精神財富?;橐鍪侨祟愡M入文明時代的基本特征之一,尤其是傳統的鄉村婚俗習慣,既保留著千百年來廣大群眾對婚姻的高度重視,又發揮著作為傳統鄉村文化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的積極促進作用。進入新時代,傳統的鄉村婚俗更成為移風易俗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

一、完整的河湟鄉村婚俗流程

婚俗方面,我國古代有“六禮”之說,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實際上各地區民間婚俗并不完全為這“六禮”所限,千百年來,河湟地區在農耕文明與游牧文明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了一套獨具河湟特色的婚俗。河湟不同地區鄉村婚俗在長期交融中形成一套約定俗成的流程,稍有異者,皆微小,或叫法不一,均如此。

流程如下:“踩訪”,男方邀請親朋好友,邀告請四處打探深閨之秀,這個過程中經人介紹,定幾戶門當戶對者為選擇,確定意向性目標;“看家道”,女方家人組織近親屬若干,到男方家察看家境,包括經濟情況、人員構成、素質修養等;“改瓶”,即到了提親階段,男方選好媒人,帶茶、布匹等禮當到女方家,關鍵為兩瓶酒,當晚喝完,裝小麥即事成,裝豌豆即提親失敗,這就是青海方言中的“成了麥子,不成了豆兒”;“下占茶”,男方邀請媒人及親屬4 至6 人到女方家中,與眾親戚見證兩家親事成功,“占”有預定之意;“商量禮”,一般就在“下占茶”第二天,同是前日眾人,商議男方需向女方送的禮金數及金飾、衣服套數等相關事宜;“送節”,自定親之日起,每逢端午、中秋、冬至、春節等節日或節氣,男方家需向女方家送去相應禮當,缺一則認為不重視,若當年不娶進,第二年仍需送;“請期”,男方委托媒人向女方請求過門時間,期間確定娶親車輛、陪親人數、酒席桌數、“眼淚錢”“掩門錢”等事項;“請值客”,確定娶親時間后,男方家籌備宴席殺豬宰羊之日,請關系好、酒量大、機靈的年輕人,作為婚宴當日服務保障人員;“迎娶”,男方家邀請兩位家室完整、能說會道的娶親人,還有一女的娶親人喚作娶親奶奶,到女方家通過潑水、鞭打等游戲考驗,于凌晨將新娘娶回、拜堂;“謝媒”及“謝娘”,整個過程均有一套完整的說詞,由本村善言者,舉茯茶、枕巾、布鞋、現金等,贈予媒人和女方母親,感謝生育之恩和撮合之情;宴席及“待值客”,迎娶第二日,白天接待娘家的客人若干桌,晚上接待婆家的客人若干桌,第三日將所有“值客”由家族人員及親戚接待,舉家感謝;“回門”,又稱“歸寧”,亦即“回娘家”,迎娶后第三日,娘家代表至男方家邀請一對新人回門,即新婚夫婦真正意義上第一次回娘家省親?!翱词臁?,結婚十日時,女方家親眷(多為女眷)至男方家看望已出嫁的姑娘,男方家擺席迎接。至此,嫁娶所有程序方完成。

二、客觀看待傳統鄉村婚俗的另一面

傳統的鄉村婚俗是“禮”的繼承和延續,不僅豐富了生活貧乏年代群眾的精神生活,也從道德層面上維系著整個農耕文明的社會秩序,是凝聚全社會精氣神的具體表現。但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農村地區傳統婚俗與現代社會已不相適應。在傳統的鄉村婚俗中,婚姻被認為是家庭甚至家族大事,而不僅僅是兩個人的事情,故程序繁瑣、人財力耗費大,而且存在一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鄉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推進。具體表現在:

高價彩禮頻現。河湟地區自古以來就有送(要)彩禮習俗,該習俗從何開始已無從考究。傳統儀式上,男方家庭會以定親男子的名義送給女方一份由實物和金錢兩部分構成的“彩禮”。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彼時的彩禮價值已上升到千元級別。20 世紀90 年代中后期至21 世紀初,彩禮價格迅速增長,是變化最大的一個時期。在這一階段,彩禮追求寓意的吉利,例如6666 元代表“六六大順”,8888 元代表“八八大發”,9999 元代表“萬里挑一”等,這些數字的彩禮非常常見。近年來,彩禮習俗呈現出畸形發展的特點。在彩禮花費上,從20世紀初的近萬元上升到近20 萬元,近年來天價彩禮也頻頻出現,甚至出現索要30 萬至40 萬彩禮的情況?;樗椎纳袷ジ邢陆?、功利化凸顯,婚姻中的情感因素下降、經濟因素上升,婚姻成為利益交換的手段和工具,而高額的彩禮也導致群眾產生嚴重的攀比心理。村民之間為了所謂的面子而互相攀比彩禮的多少,這種高額的彩禮已經遠遠超出當地群眾的經濟承受能力,更導致多子家庭生活壓力加大,生活水平下降,以至于舉全家之力湊齊彩禮,家庭負債累累。

“光棍村”逐增。由于彩禮的數額頻頻提升,僅靠男性青年的工資收入難以滿足彩禮費用,而彩禮已經成為成功婚配的一個重要保障。因此男方家庭會傾盡全力完成彩禮的準備工作。而這一過程的實質是將彩禮的壓力代際傳遞到了父輩,巨額的彩禮費用實際是由父母承擔。此外,結婚新人總數大幅下降。據了解,10 年前,僅在過年期間每個村有十幾對結婚,而如今,全年只有三四對結婚。有些農村因地處偏遠、土地貧瘠、人多地少,女子長大后不愿待在當地,家人也多希望女孩嫁到條件更為優越的地方去,其他地方的女孩又不愿嫁到如此貧困的地方來,導致“娶妻難”問題特別突出,“光棍村”數量逐年增加。

“恐婚族”趨眾。男方提供彩禮,女方提供嫁妝是河湟地區鄉村傳統的婚俗。但是近年來,男方的彩禮遠遠多于女方的嫁妝,這使得男方女方家庭的地位不對等,雙方家庭不能夠站在同一個平臺上對話,導致一些新娶回家的兒媳噤若寒蟬,也有部分女方及女方家長趾高氣揚,嚴重沖擊了傳統的家庭倫理。特別是當前第三產業的蓬勃發展,為更多農村女性提供了大量在城市就業的平臺和機會,而這些女性一下子從農村步入繁華的城市,思想上開始動搖,不愿回農村,使得農村家庭離婚率暴漲,這也讓越來越多的適婚男性恐懼婚姻,一方面怕結婚用去父輩們半輩子的積蓄,另一方面怕婚后“被離婚”,對婚姻的恐懼使更多人成為“恐婚族”。

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問題突出。通過外出務工增加收入,本毋庸置疑。但是,年輕夫婦遠走他鄉離開年幼的孩子,這些孩子便成了一個特殊的群體——留守兒童。留守兒童問題是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留守的少年兒童正處于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他們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成長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關心和呵護,相對來說容易走向極端,有的孩子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發展的異常。據統計,當前全國農村有留守兒童近700 萬。同樣,隨著社會老齡化程度的加深,子女離家務工后,空巢老人越來越多,也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長期獨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婦因心理失調,產生家庭“空巢”綜合癥。另外,外出務工是河湟地區群眾最為普遍的增收渠道,其中不乏為償還婚姻債務,婚后幾天就外出務工者,而由此帶來的社會問題更應關注。

三、移風易俗適勢而生

2019 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聚焦農村“移風易俗”,要求對婚喪陋習、天價彩禮等不良社會風氣進行治理,引發廣泛關注。2020 年5 月,民政部印發《關于開展婚俗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出要深入開展婚姻家庭輔導服務,整治天價彩禮、鋪張浪費、低俗婚鬧、隨禮攀比等不正之風。此后,各地民政部門對當地申報婚俗改革試點單位進行審核、篩查、調研和評選,民政部在全國范圍內確定了15 個全國婚俗改革實驗區,實驗時間為期3 年。民政部要求這些實驗區圍繞婚俗改革試點主題,大力推進婚姻領域移風易俗,傳承發揚中華優秀婚姻家庭文化,遏制婚俗不正之風,不斷提升全社會文明程度和群眾精神風貌,為推進婚俗改革提供鮮活樣板。

移風易俗在鄉村婚俗改革中的意義在于,通過改革婚俗,促進鄉村社會的和諧發展,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同時,改革婚俗也有助于推動社會文明的進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起初,有一些群眾因長期受傳統思想觀念影響,植根村民內心的婚嫁舊習俗尚不能完全清除,對于移風易俗有反對意見。也有一部分抵不住“天價彩禮”的誘惑,拒不執行移風易俗。對此,各級政府層面通過出臺一些促進條例、督促鄉村制定完善村規民約、成立紅白理事會等形式,深入推進移風易俗。比如:西寧市湟源縣將“喜事新辦、喪事簡辦、其他喜慶事宜不辦”納入村規民約,以村規民約為抓手,積極探索實施“積分考核+”治理模式,引導轉變部分村民大操大辦的傳統觀念,營造良好新風尚。再如:海東市循化縣按照縣、鄉、村三級聯動機制,制定一系列配套制度,并創新推出“移風易俗讀書會”,拍攝微電影《河畔沐新風》,開辦電視訪談欄目等,推動移風易俗成效顯現,婚喪事宜新辦簡辦6200 余起,累計為群眾減負3.7 億元,移風易俗經驗作為全省典型案例被納入《全國扶貧扶志案例》。

當前,鄉村婚俗已由過去的繁文縟節精簡為兩場較為輕松快捷的宴席,即訂婚宴和結婚宴。如今婚慶公司有司儀主持人,而且辦婚禮大多在酒店,極大壓縮了繁瑣程式消耗的時間,雖然在時間確定上仍存在一些按“老皇歷”計算的做法,但考慮到現代人從業狀況的時間調配,基本上確定在周末或節假日,目的是讓大多數親朋好友都能參與見證。高價彩禮、人情攀比、封建迷信、厚養薄葬、鋪張浪費等現象得到有效遏制。

四、傳統婚俗變遷對于精神文明建設的積極影響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質貧困不是社會主義,精神貧乏也不是社會主義?!绷暯娇倳浿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能光看農民口袋里的票子有多少,更要看農民的精神風貌怎么樣。必須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農民精神風貌,不斷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痹跊Q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過程中,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題中應有之義,更是凝心鑄魂工程。

促進全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高。受地域限制和觀念影響,以前河湟地區的部分群眾在關注關心教育上積極性不高,很大一部分群眾受教育程度低,鄉村陳規陋習長期存在。若天價彩禮“娶不起”、豪華喪葬“死不起”、名目繁多的人情禮金“還不起”,以及孝道式微等社會不良風氣依舊存在和蔓延,便會加重農民群眾的經濟與精神負擔,扭曲社會價值觀。移風易俗的深入推動,將有力有效改正和杜絕這些陳規陋習,進一步提升全社會文明程度。

回族婚禮宴席曲表演

土族婚禮

促進時代新風新貌逐步培育。移風易俗摒棄了傳統的一些繁文縟節,基層群眾各方面的工作均展現出務實、精簡、高效的特點,推動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人民道德水準和文明素養逐步提高,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等不斷深化,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勞動精神、奮斗精神、奉獻精神、創造精神、勤儉節約精神等在全社會持續弘揚。

促進社會大局持續和諧。每個家庭是整個社會結構最基本的組成單元,直接影響著社會大局和諧穩定。鄉村傳統婚俗的變遷在經濟上為群眾節省了很多開支,婚俗程序的壓縮也為群眾騰出來更多時間用于增收致富,物質文明發展了,精神文明就跟上去了。鄉村里面閑散懶漢、酗酒鬧事的人少了,家庭越來越和睦,社會就越來越和諧。還有一些基層組織通過評選文明村鎮、文明家庭、好媳婦、好婆婆等活動,見賢思齊的氛圍越來越濃,基層社會綜合治理壓力逐漸減輕。

五、舉措、成效及愿景

移風易俗方面,特別是鄉村婚俗變遷方面,各地采取了一些措施,總體來看是務實的、管用的、有效的,這些也應是今后推動移風易俗繼續堅持的方向。一是注重頂層指導。以黨委政府名義制定印發指導意見和實施方案。二是夯實基層基礎。以村為單位,配設紅白理事會,制定紅白理事會章程,制定修訂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等,對結婚彩禮、宴席標準、操辦規模、隨禮人數等都作出明文規定。三是激勵懲戒并重。一方面,把移風易俗工作作為評先樹優的重要依據,選樹和表彰一批自覺抵制歪風邪氣、婚事新辦、喪事簡辦的先進典型,起到典型示范引導作用。另一方面,對婚喪嫁娶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等不文明現象和行為進行公開曝光,對民間擾亂婚姻秩序、抬高婚嫁費用問題的,取消正在享受的優惠政策、取消文明家庭、五星級文明戶評選資格等。四是有效宣傳引導。把政策宣傳、正面引導作為推動移風易俗的基本方式和途徑,策劃實施一系列宣傳活動,不斷豐富群眾文體生活,在寓教于樂中讓群眾對移風易俗政策形成共識。五是強化專項治理。嚴厲打擊一些以婚姻作為誘餌,詐取他人感情、財物的騙婚行為。積極糾治彩禮“桌面上一套、桌底下一套”等隱形變異做法。堅決抵制以高價彩禮逼婚等現象。引導糾正適婚青年偏激的戀愛觀、婚姻觀。

傳統婚俗的變遷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是移風易俗的重要方面,也是促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具體內容,它的變遷從根本上阻斷了貧困的代際傳遞、弘揚了新風正氣、促進了社會和諧。移風易俗涉及面廣、參與人數多、時間跨度長,是長期堅持和推進的工程,在接下來的工作中,還需根據實際,應在前期打下的基礎上,繼續優化、細化、完善措施,各項機制高效運轉、思想認識持續深化、各項責任認真落實、組織保障更加有力、廣大群眾積極參與,真正讓新時代文明新風吹進尋常百姓家,讓社會處處呈現出一片風尚美、風俗美、風氣美的良好景象。

猜你喜歡
移風易俗婚俗彩禮
移風易俗治陋習 示范引領樹新風
《瑤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譯注》
該不該倡導“萬元彩禮”?
何以移風易俗*——唐律教化功能研究之二
移風易俗的路徑探索——基于涴市鎮紅光村鄉村振興促進會的分析
我,結婚不要彩禮
彩禮逐年漲,男娃不敢養——農村“天價彩禮”已成脫貧障礙
永春蘇區的移風易俗
天價彩禮
巴厘島婚俗:新人可以為愛私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