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館藏古籍保護利用研究

2024-01-21 02:31李秀東郭德成
群文天地 2023年6期
關鍵詞:古籍館藏文獻

李秀東 郭德成

在四大文明古國中,我國是唯一擁有豐富歷史文獻資料且文字和文明沒有間斷的國家。中華民族5000 多年的文明,融匯了眾多民族的文化和思想,形成完整的文化思想體系,是構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據統計,我國漢文典籍加上少數民族文字典籍,總量達到50 萬種之多,它是中華民族存世典籍的基礎。

一、古籍及我國古籍傳承性保護現狀

古籍是中國古代書籍的簡稱,主要指成書于1912 年以前具有中國古典裝幀形式的書籍。全國新聞出版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對“古籍”的定義是:“中國古代書籍的總稱,主要指書寫或刻印于1912 年以前的書籍,同時提出凡內容涉及古代文化,采用傳統著述方式,并具有古典裝幀形式的圖書也視為古籍”。2007年全國古籍普查工作開展以來,“中華古籍保護計劃”中所用的“古籍”概念都基于此。

圖書在古代被稱作典籍,也叫文獻,兼具文書、檔案、書籍三重意義。自古以來,隨著時間的腳步,圖書的內容日益增多,載體多元,制作技藝不斷進步,為方便閱讀、傳承,出現了“簡冊”“卷軸”“冊頁”“線裝書”等不同的裝幀樣式。我國古籍內容浩繁博大,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對研究歷史、傳承文明、弘揚民族精神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稘h書·藝文志》 《隋書·經籍志》這兩部是我國存世最古老的史志目錄。古人將文獻分為經、史、子、集四部,翻開每一部典籍,都會被古籍的歷史背景、歷史氛圍所籠罩。古籍文化是中華民族智慧和心血的結晶,內容博大精深,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學術研究和藝術價值。

古籍的傳承性保護從根本上講就是為更好地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提供堅強的支撐。2007 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古籍保護工作的意見》,提出實施“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全國范圍內陸續組織開展古籍普查登記整理工作,對我國現存古籍的品種、數量、級別、等次、破損等情況和保存環境進行調查、鑒定和記錄?!边@是歷史上第一次由國家層面發布的古籍保護方案。2013 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孔子研究院時指出,“要對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017 年在《文化部“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中將“中華古籍保護計劃”作為一個重點項目列入其中,制定了我國古籍保護工作的首個五年規劃。2020年《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再一次強調要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文物古籍保護。隨著“中華古籍保護計劃”的深入實施,越來越多的圖書館參與到古籍開發利用工作中來。

由于古籍的易損性和不可再生性特點,古籍保護分原生性保護和再生性保護。原生性保護是不改變古籍原始特征和載體形式的一種保護形式,主要包括按原樣修復和按特藏書庫標準保存等;古籍再生性保護是改變古籍的原始特征和載體形式,借助互聯網、大數據、云平臺等技術,通過數字化服務、影印出版等多種方式,加強對古籍的開發利用,主要包括古籍影印、數字化、縮微復制和整理出版等方式。無論是對古籍的原生性保護還是再生性保護,其最終目的都是為實現古籍資源的開發利用。

二、國內古籍保護研究文獻述評

1.國內古籍保護研究重點。一是聚焦古籍的修復裝訂;二是以檔案為主體的可移動文化遺產的保護與修復;三是書畫裝裱類,注重古籍重裝等方法的介紹。

2.研究古籍保護主要涉及四個方面。一是修復用紙及字跡修復材料研究,如姚伯岳等受開化紙啟發,針對古籍用紙提出收集古今文獻中的相關文字記載、規范古紙著錄方法、規范中國傳統紙張的鑒定實驗方法、建設對社會開放的網絡型數據庫、規范手工紙制作工藝、對全國傳統手工造紙業進行普查登記等構想;翟建雄主張為避免未來文獻因紙張酸化而破損,應從立法、行政和經濟等層面采取措施,推廣無酸紙的生產和使用 ;二是文獻收藏環境研究,如趙文山等分析庫房主要采用的空調設備類型,提出空調技術發展方向。竇梅等通過采集山東半島地區部分檔案庫房空氣微生物樣本,從實體檔案管理和檔案工作人員健康角度提出了庫房管理建議;三是文獻保護(科學)技術,如劉姣姣等提出采用多功能同種纖維最小介入手工紙漿的修裱技術。劉博等對浸涂宣紙抗張強度、耐折度、撕裂度和白度的研究,提出提高宣紙強度性能用于宣紙文物保護。董曉莉等提出了古籍數字資源管護生命周期模型,從技術角度出發,對古籍數字資源的管護流程進行了分析和設計;四是文獻保護管理,如馬富岐結合公共圖書館的保護實踐,對古籍修復的原則、方法及今后古籍保護工作的新技術、新方法提出了見解。蔡曉萍對文獻保護進行重點評析,為文獻保護提供了一種解決問題的框架和決策的依據。而對于保護力量相對薄弱的少數民族文獻,韓南南等認為檔案館、圖書館、民委古籍辦、博物館四個相關單位應集約資源,多方面加強保護力度。余隆倩針對廣西壯族民間文獻的保護,提出構建政府主導、部門聯動、整合力量、專家和群眾參與、獎勵優秀等有效結合,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壯族民間檔案保護體系。何燕華提出將高校圖書館的古籍保護業務同“中華古籍保護計劃”真正對接,對國家項目與各館古籍保護業務給予協同支持等。

三、館藏古籍保護研究現狀、難點及傳承性保護利用措施

開發利用館藏古籍資源是圖書館工作的重要環節,也是圖書館適應信息社會新發展的需要。

(一)館藏古籍保護研究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1.館藏古籍臺賬不完備。館藏古籍整理保護工作是“中華古籍保護計劃”的首要和基礎性任務,是館藏古籍搶救、保護與利用工作的重要環節。通常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基本方針,館藏古籍都能通過“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建立古籍總臺賬,但一些成書時間較晚,新中國成立后大量照排印刷發行的古籍,保護性傳承不夠,需要進一步對這部分館藏古籍進行詳細清點和編目整理,規范著錄申請進入“全國古籍普查登記基本數據庫”,有效履行“中華古籍保護計劃”中進一步要求摸清館藏古籍家底的職責。

2.館藏古籍的原生性保護和再生性保護不夠,主要表現為古籍存藏環境和數字化轉化不夠的問題。如部分圖書館館藏古籍存藏條件簡陋,缺乏必要的設施設備。在館藏古籍保護方面,雖然很多圖書館都為館藏古籍設置了專用存藏空間,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館藏古籍的存藏條件簡陋,缺乏必要的除濕除蟲以及恒溫條件,嚴重制約了館藏古籍的永續保存。

3.由于缺乏古籍保護機構的聯動機制,極大地影響了館藏古籍保護的學術研究。以青海省委黨校圖書館為例,20 世紀80 年代,整理館藏古籍線裝書728 種并編制了書目目錄,根據四部分類法對古籍線裝書進行了初步編目,分1348 函裝。728 種古籍線裝書包括《簡明目錄》1 種,經部130 種141 函,史部71 種357 函,子部234 種340 函,集部293 種450 函,另分叢書61 函。這部分館藏古籍線裝書中,《四庫全書》《四部備要》《四部叢刊》藏本主要為北京文津閣、臺灣文淵閣、上海涵芬樓藏本的影印本,受存藏環境影響和多次搬遷,加之缺乏專業古籍管理人員,這部分館藏長時間被束之高閣,或管理不善,利用價值不能很好體現。2021 年圖書館新館搬遷后,才專門設立古籍閱覽室,古籍藏書環境有所改善,但由于目錄著錄不規范,分類目錄不健全,存藏外部條件影響造成古籍脫色、紙張變脆等問題,給管理使用帶來諸多不便,如何借助省垣古籍專家指導,讓館藏古籍得以傳承,增益其價值,是青海省委黨校圖書館館藏古籍保護研究面臨的緊迫任務。

(二)館藏古籍保護研究的重點和難點

古籍修復是包含著多重內容的重要的文化活動,在館藏古籍修復干預的過程中,不僅僅需要調查書籍本身所蘊含的歷史信息、分析產生損壞原因,還要在修復的同時盡可能地保護其物理性狀,并且兼顧其面向讀者的可查閱性需求。因此,古籍文獻保護性修復是館藏古籍整理保護研究的重點。古籍修復中關于如何通過紙張脫酸、表面濕損清潔、加固、裂縫的修補、重新裝訂、制作書函以及被去除的原始裝訂線的保存等多項措施,不僅對技術技能要求高,而且要歷史文化知識儲備足夠,才能最大限度真實、完整地保護古籍原有的歷史信息和科學價值。青海省委黨校圖書館館藏古籍線裝書破損程度復雜,破損速度加劇,現有修復人員僅能對館藏的破損圖書進行臨時應急處理,無論是理論還是技能都與古籍修復專業人員要求相差甚遠,省內古籍修復從業人員流失現象嚴重,古籍修復人才的后備力量嚴重不足。由于修復人才力量的嚴重不足,館藏古籍線裝書符合古籍修復規范的審美、專業決斷在修復過程中更是個難點。

(三)館藏古籍傳承性保護利用措施

1.規范標引著錄有開發利用價值的館藏古籍資源。從2007 年開始,全國范圍內陸續組織開展古籍普查登記工作,截至2020 年11 月,“全國古籍普查登記基本數據庫”累計發布264 家單位古籍普查數據825362 條7973050 冊。實踐表明,古籍的規范標引著錄有助于人們了解古籍的基本狀況,也便于圖書館制定有效的整理保護利用計劃。

青海省委黨校圖書館對館藏古籍整理是從30 多年前開始的,當時主要依賴青海省圖書館古籍管理人員指導本館部分工作人員進行整理,整理主要為明確本館藏量,簡單分類后對部分殘破古籍進行了簡單修復,加裝了函套保護,同時編制了古籍卡片目錄,包括書名、著者、版本、函冊,但古籍的著錄內容并不規范。當下,為利于讀者和研究者對館藏古籍的了解,并有效提升影響力,首先需要對館藏古籍進行全面普查,通過全國古籍普查平臺(青海普查入口),對館藏古籍進行規范著錄,建立本館古籍電子檔案,明確古籍基本情況為館藏古籍保護研究提供明確的依據,其次是編制館藏古籍書目。

2.改變重“藏”輕“用”現象,讓古籍“活起來”。對古籍的開發利用,圖書館要摒棄傳統藏書思想,樹立在保護中利用、在利用中保護的理念,堅持“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的原則,真正做到“藏”“用”并重、資源共享,發揮古籍的應有價值,提高館藏古籍利用效率,從而實現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我國著名科學家屠呦呦從東晉醫書《肘后備急方》中發現一個治寒熱諸瘧的藥方后,經過連續多年反復科學實驗,最終提煉出青蒿素,這是對古籍文獻所承載的傳統文化精髓進行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鮮活案例。圖書館要積極利用館藏古籍開發文創產品,整合館藏古籍資源推介給受眾,讓古籍文獻最大程度地被讀者接受。2019 年,國家圖書館在建館110 周年之際,推出過一系列全新文創產品:國圖藏書票、永樂大典紙膠帶、慶賞昇平鑰匙扣、四庫全書筆袋……這種推廣不僅傳播了中國傳統文化,讓文創新品帶動文化傳承,還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為古籍的保護和利用提供了助力,實現了來源于古籍,用之于古籍的目的。青海省委黨校圖書館要積極發掘館藏古籍,讓典籍文獻走近校園每一個讀者,讓古代文獻承載的優秀傳統文化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轉化為思想自覺和行為習慣。

3.館藏古籍數字化。古籍數字化是對古籍的再生性保護的必要舉措,即建立古籍書目數據庫和古籍全文數據庫。青海省委黨校圖書館首先在現有館藏古籍書目數據庫的基礎上,進一步補充完善條目,根據校院學科建設,需要有重點地逐步開展館藏古籍線裝書全文數字化工作,不斷提升古籍數字化建設質量,促進館藏古籍線裝書的保護和開發利用。正如故宮“網紅院長”單霽翔先生所言,數字化是為了讓古籍文物走近更多人,讓古籍文物“活起來”,是今天古籍文物保護的核心。

4.培養古籍保護研究人員隊伍。一直以來,我國古籍保護人才培養整體上缺乏自上而下的人才培養相關政策規定,無可依賴的長效保護機制。古籍保護人力資源建設及人才培養相關問題不斷涌現,包括工作環境不善、待遇及社會地位不高、職業晉升壓力、人員分布不均、年齡結構不合理以及工作內容對多學科知識體系的要求、技術性操作人才為主而研究型、復合型人才不足等。古籍開發利用人才的需求是推進本館古籍保護研究的主要實現依據。

猜你喜歡
古籍館藏文獻
館藏
中醫古籍“疒”部俗字考辨舉隅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關于版本學的問答——《古籍善本》修訂重版說明
博物館的生存之道:館藏能否變賣?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關于古籍保護人才培養的若干思考
知還印館藏印選——古印篇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我是古籍修復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