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SWOT分析的四川天冬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建議*

2024-01-22 06:47高新蔣金巧蔣輝霞萬先起隨順濤李光輝譚杰魏鼎才姚金霞
四川農業與農機 2023年6期
關鍵詞:內江市中藥材四川省

高新 蔣金巧 蔣輝霞 萬先起 隨順濤 李光輝 譚杰 魏鼎才 姚金霞

四川省農業機械科學研究院,四川成都

“川藥”為四川省現代農業十大優勢特色產業之一,《四川省中藥材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5)年》提出“全面推進中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目標。天冬是四川道地藥材之一,是“川藥”的重要組成部分。天冬是出口創匯的道地藥材之一,具有巨大的經濟價值[1]。本文基于SWOT 分析法,從優勢、劣勢、機遇和挑戰四個維度對四川省天冬產業的發展現狀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發展建議,為天冬產業的發展提供重要參考。

1 四川省天冬種植現狀

四川省天冬的主產區在內江市,被譽為“中國天冬之鄉”。早在1934 年內江市天冬的產量已達25 t 以上,天冬產業作為內江市根據四川省“川藥”發展部署、主動融入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要發展路徑之一,將推動四川省中藥材產業發展和地方鄉村振興。

2 天冬產業的SWOT分析

2.1 優勢(strengths)

2.1.1 典型的藥用價值

天冬的根塊提取物中氨基酸成分豐富,有天冬酰胺、谷氨酸、瓜氨酸等19 種氨基酸成分。國外研究者從天門冬中分離出了能夠抑制癌細胞的成分,而天冬中含有的薯蕷皂苷也具有抗腫瘤活性成分。天冬根塊多糖能夠抗氧化。在天冬的實際應用中,常用于治療燥熱、咳嗽等病癥[2]。

2.1.2 人工種植技術成熟

四川省擁有廣泛的適宜種植天冬的土地和氣候條件,隨著人工種植的興起以及繁育技術的提升,天冬的生產由自然野生資源向人工種植過渡,從而開始了高產、量產的生產模式,使得其逐漸形成產業基地,如內江市天冬育苗基地等。天冬繁育種植逐漸走向專業化、規?;痆3]。目前,天冬人工種植技術已經趨于成熟,從播種、植保到收獲等關鍵性環節中的核心問題已經逐步解決。

2.2 劣勢(weaknesses)

2.2.1 種植周期長

天冬的種植時間較長,種植后一般2~3 年方可采挖,4~5 年產量較高,前三年需承擔,土地、種植管理、施肥等投入成本。此外,天冬種植易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對溫度、濕度的要求較高,這意味著天冬長達幾年的種植時間里承擔的投入風險并不小。

2.2.2 機械化程度低

天冬生產目前以人工為主,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生產成本高。一是,受客觀地理環境限制,土地地塊分散、種植面積小,推進機械化進程推進較為困難;二是,盡管目前已經出現了一些機械化的裝置,但基于天冬塊根發達,入根系深的特點,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天冬損傷率較高;三是,現有機具價格較為昂貴,較難在種植戶中實現推廣。

2.2.3 銷售體系不完善

銷售路徑單一。對于大多的農戶而言,只能通過地方藥材收購站,銷售路徑單一會導致種植戶沒有價格決定權,導致天冬的銷售渠道有限,農戶往往面臨銷售困難。另一方面,天冬產業缺乏品牌和龍頭企業助力。如果缺乏此類企業的加持,天冬的市場推廣和品牌建設受到限制。僅僅依靠地方的本地企業,難以形成顯著影響力,致使天冬的市場知名度不高,消費者對于天冬的認知和了解程度有限,阻礙市場發展[4]。

2.3 機遇(opportunities)

2.3.1 政策保駕護航

從國家層面,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扶持中醫藥和民族醫藥事業發展”。國務院發布了《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提出要落實中醫藥與西醫藥的平等地位,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以推進繼承創新為主題,以提高中醫藥發展水平為中心。從地方政府層面,四川省發布了《四川省中藥材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5 年)》,提出堅持發揮資源優勢與科技創新相結合的原則。內江市發布了《內江市中醫藥產業發展規劃(2019-2030 年)》,提出將中醫藥產業作為全市重點成長型支柱產業加快推進。

2.3.2 人民中醫保健意識提升助推中藥材產業的快速發展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和醫療資源普及,營養保健也成為了人民較為重要的生活板塊之一,人們開始注重疾病的預防和健康的維護。相比化學合成的藥物,中藥材具有天然、溫和的特點,被認為是一種較為安全和健康的選擇。人們對中藥材的需求隨之增長,推動了中藥材產業的發展。

2.4 威脅(threats)

2.4.1 資金支持不足

天冬農業裝備研發到產業發展與推廣,都離不開資金支持。一方面,盡管現如今對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的資金投入較大,但涉及的類目繁多,中藥材產業發展的資金支持力度仍有所欠缺;另一方面,在中藥材產業領域的補貼等優惠機制尚不明晰。天冬的種植周期長,種植戶的承擔風險較高,更需要相應的補償補貼機制[7]。

2.4.2 勞動力不足

目前,勞動力缺乏制約著大多農業、種植業發展,天冬產業亦不可避免。人口老齡化嚴重的同時,大量農村勞動力流向城,農村地區的農業勞動力減少,導致天冬種植缺乏勞動力。天冬人工種植和采收工作相對較為艱苦和繁重,勞動強度高,且目前的種植農戶缺乏專業的種植知識,對天冬種植收獲、經營管理、農機具的使用了解不足,種植模式粗放使得付出的勞動力遠遠增加,效率較低。

3 天冬產業發展建議

3.1 提升天冬市場競爭力

與地方企業合作打造品牌,積極發展電商銷售之路。打通育種、生產、收獲、加工、銷售全線產業鏈。建立一批倉儲物流中心,配套電子商務發展,形成“互聯網+”新型產業模式,開拓網絡銷售渠道,減少中間商,使得消費者直接從種植戶手中購買,提升農戶收益,形成雙贏局面。

緊抓中藥材種植示范基地建設。開展中藥材GAP 基地認證,以推廣優良品種,實現種植、管理、收獲的科學化、規范化。促進優質天冬向最佳種植區集中,打造規?;N植基地,實行天冬生產的規?;?、產業化經營,能夠聯合眾多的種植戶,提高抵御市場波動所帶來的風險,建立共同利益;另一方面,推動龍頭企業的發展,形成科學化生產、企業化管理、一體化經營的社會服務模式,促進天冬產業的全面發展。

3.2 加大資金支持力度

加大資金投入。統籌好土地整治、科研研發、基地建設等各個模塊資金分配;強化基礎設施、技術、技術、人才、服務等多項配套。提升科研經費。針對關鍵環節,增加科研經費投入以促進核心技術攻關,解決機械化難題。完善相應的補償補貼機制,消除企業、種植戶等各方的顧慮,增強產業發展動力;建立健全天冬產業鏈,加大后期加工資金投入,促進天冬藥材深加工,提升產品的附加值。

3.3 提升機械化水平

應加大科研力度,提升機械化水平以應對天冬種植勞動力不足的現狀。推廣宜機化種植模式,規范種植農藝,充分考慮種植密度、行株距等對機械化作業的影響,推廣宜機化種植模式,保障種植效益。

開展機械化種植、機械化收獲關鍵核心技術研究。開展天冬選種育種技術研究。充分考慮當地氣候條件和土壤條件,因地制宜培育合適的天冬品種,改善天冬產品質量,助力地方形成品牌優勢。開展天冬栽培技術研究。天冬栽培采用分株繁殖或種子繁殖方式,幾乎都是通過人工勞作的形式完成,因此亟需開展機械化栽培技術研究,以提高生產效率。開展收獲技術研究,天冬入土深度可達400 mm,且土壤粘重,亟需開展低損減阻、根土高效分離技術研究,研制能夠適用于天冬的收獲機,以解決人工采挖撿拾勞動強度大、工作效率低的問題。以科技創新作為源動力,促進產學研融合,以農機農藝融合作為出發點,面向機械化、智能化發力,切實提升天冬產業的科技水平,提升競爭力。

4 結論

本文對天冬產業發展現狀進行了分析,天冬作為四川道地藥材,其發展前景優良。借力中藥材發展的重要關口,把握好優勢與機遇,在政府積極政策的引導下,培育優良天冬品種,建立繁育基地和生產基地;以科研創新作為源動力,從品質、種管收機械化等多維度助力天冬產業發展;建立生產—收獲—銷售完備生產鏈,建立規范化、合理化的產業發展平臺,形成良好的天冬產業生態。

猜你喜歡
內江市中藥材四川省
內江市:保民生促發展 做實做細就業創業工作
內江市:打造“有速度、有溫度、有力度”的人社服務
夏季中藥材田間管理做好這五點
中藥材促農增收
宋四清:種植中藥材 托起致富夢
前三季度四川省五大支柱產業保持平穩較快增長
四川省土木建筑學會
四川省 多舉措增強2500萬 農民工獲得感
DNA提取4種中藥材方法的篩選
職工普惠服務的實踐與思考——以內江市總工會的探索為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