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困囿與突破: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現實之困與紓解之道

2024-01-22 13:44馬旭侯愛萍
關鍵詞:共同富裕群眾精神

馬旭,侯愛萍

(山東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山東泰安,271018)

國之稱富者,在乎豐民。共同富裕既是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企盼,也是中國共產黨人堅持不懈的追求。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深刻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五個方面的中國特色,其中一個方面就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共同富裕,不僅是物質生活上的富裕,還包括精神生活上的富足。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作為共同富裕的一個重要構成部分,是中國共產黨人在共同富裕理論上的一大創新發展。新時代,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邁上了新的臺階,但其間也存在著困難與挑戰,當前亟須厘清其面對的挑戰與阻礙并提出切實可行的路徑與策略,這是我們矢志不移走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道路迫切需要解決和回答的問題,對于實現人的全面發展與社會的文明進步、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義。

一、內涵與表征:新時代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內在之蘊

實現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首先需要厘清其內在意蘊。從主體、內容、方式和進程四個層面闡釋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可以更好地把握其核心內涵。

(一)從實現主體看:推進新時代精神生活全民富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保?]168在精神生活上實現共同富裕,強調主體為全體人民,而非僅僅滿足個別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不是少部分人和某些利益集團的精神文化需要。正確認識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主體,需要從精神生活的建設主體和享受主體兩方面來把握。首先,建設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成就的主體是全體人民?!霸谌说谋举|規定的意義上,精神需求和精神生活是人區別于動物的顯著標志?!保?]人類以其思維活動的獨有性以及勞動本能規定了人類是開展精神活動和構筑精神生活的主體。而以精神活動為主要途徑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毫無疑問,其建設的主體是人民。共同富裕最終是實現各環節、各方面、各領域的整體性富裕,精神生活層面的共同富裕作為其中的重要構成,其實現主體也必然是人民。其次,享有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成果的主體也是人民?!肮餐倍滞怀鰪娬{了廣大人民群眾就是精神生活富裕的享有主體,但同時也要明確,共同富裕絕不是無差別的富裕,也絕不是絕對平均的富裕。我們不僅要將“蛋糕”做大做好,同時也要分好“蛋糕”。在推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繁榮發展、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力的同時,做到協調統一,“削峰填谷”不能解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差異性問題。通過建設文化項目和實施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實現各區域之間優勢劣勢互補,人民的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有效保障,使全體人民共享人類社會發展的文明成果,推進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走深走實。

(二)從實現內容看:推進新時代精神生活全面富裕

共同富裕的實現不僅要強調物質財富的增長,還要注重精神生活與物質財富的協調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穩,一個民族才能在歷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頭?!保?]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并非指在某個方面的素質或者能力的提升,而是指人的綜合素質和社會文明的整體提升。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大致可以歸納為三個方面,分別為人的科學文化素質、思想道德素質和精神境界上的提高。其中科學文化素質對其他兩個層次起著決定性作用。首先,推動國民科學文化素質提高,主要體現為國民普遍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文化程度普遍有所提高,能夠正確運用科學文化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理性的思維和科學的態度對待科學的抑或愚昧錯誤的觀點。其次,人民群眾思想道德素質的提升需要把握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體現在人們普遍有正確的道德判斷與道德責任,對真善美渴望與追求,對假惡丑自覺反抗,從而在全民族形成一種積極向上、善良高尚的心態。另一方面體現在人們保持艱苦奮斗、不怕困難、勇于開拓、勇于進取的良好作風,自覺地發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最后,精神境界是人的一種高級心理狀態,泛指以教育為基礎、以知識為前提、以道德為根基的人的精神狀態和精神品質。精神境界的不斷提升是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必然要求,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之一。精神境界的提高主要表現為隨著科學文化水平、思想道德水平、審美水平等多方面的提升,人們的理想信念越來越堅定,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也得到了相應提升。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使物質財富得以充分地利用,但是這并不等于已有的精神財富就能充分地滿足人們的精神需要,還需在教育、就業、養老、醫療、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務上不斷推進均等化,以滿足人類在各階段的需求,為人類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筑牢共同富裕的堅實根基。

(三)從實現方式看:推進新時代精神生活共建富裕

富貴本無根,盡從勤里得。敢于斗爭、敢于勝利,是黨和人民不可戰勝的強大精神力量。[4]就共同富裕的實現方式而言,靠的是全體人民共同奮斗和共同創建,堅決避免“等靠要”和“養懶漢”等現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黨帶領人民群眾在物質匱乏和技術落后的條件下,發揚中華民族吃苦耐勞的優良傳統和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精神,使新中國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奠定了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在改革開放新時期,中國人民繼續發揚敢想敢干、敢為人先的精神,推動中國邁向富起來的進程,為精神生活上的共同富裕提供了現實性和長遠性保障。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接續奮斗,在物質財富已經取得長足發展的基礎上,提出了“精神生活共同富?!鼻罢靶哉摂?。從此,精神生活上的需求開始進入大眾關注的視線之內,實現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已然成為當下人民群眾團結奮斗的重要目標之一。人民群眾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促進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離不開人民群眾,在推動共同富裕的進程中,人民群眾既是受益者,也是貢獻者,是推進共同富裕的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同時,維系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有賴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通過各種渠道,運用多種方式,形成綜合效應,推進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更好地實現。

(四)從實現進程看:推進新時代精神生活漸進富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同富裕是一個長遠目標,需要一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保?]169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實現同樣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必須通過漸進的積累、漸進地發展,實現從量變向質變的轉化。推進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必須明晰現實經濟條件及社會發展的狀況。從物質基礎的客觀方面講,精神生活的發展從根本上要受到物質生產方式的限制,只有在生產力發展到一定水平,社會在各個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發展,精神生活上的共同富裕才有了真正意義上的物質基礎與社會條件。從當前的實際情況看,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現物質財富上的極大繁榮尚且需要一個漫長的時期,要達到精神生活上的共同富裕也同樣如此。從人民群眾的主觀條件講,人們提升科學文化素質、思想道德素質等各方面的素養以及吸收人類社會豐富文明成果尚且需要一定的時間,需要經過長期的積累與沉淀。另外,精神生活具有相對獨立性,有著自己獨特的形態與法則。人們的精神生活有著自己的獨特的、連續的歷史鏈條,具有穩固的歷史傳承性,但是不可避免也會在傳承和延續的過程中,產生與社會發展軌跡背道而馳的一些社會意識形態,要徹底消除這些社會意識對人們精神生活的影響也需要一個漫長的歷史進程。因此,精神生活的發展要遵照社會發展規律,分階段進行,穩步推進共同富裕的實現?!案咂鋵嵥?,膏之沃者其光曄?!本裆罟餐辉5膶崿F不是一步登天,而是一步一個腳印,不斷朝著既定目標穩步推進、賡續前行。

二、困囿與阻礙:新時代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現實之困

在精神生活上實現共同富裕既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需求的內在訴求,也是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重要舉措和必由之路。但當前存在物質生活上仍有短板、公共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供給不足、對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認知存在偏差等現實困囿,只有厘清這些困囿與桎梏,才能實現突破,推進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實現。

(一)現實掣肘:物質生活上仍有短板

共同富裕不只包括物質上的富裕,同時涉及經濟社會各領域、居民生活各方面,其最終目標都是為了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質貧困不是社會主義,精神貧乏也不是社會主義”[5]。當前伴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得以不斷上升,但物質生活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還存有短板,制約著精神生活發展進步。唯物史觀認為,精神生活出現的種種問題,必然會在物質領域內找到問題的根源。共同富裕在物質生活上的掣肘,從空間維度上講,存在居民收入不均、城鄉不均、地域不均等不平衡發展的問題。就時間維度而言,各個時期社會主要矛盾各不相同,我國社會現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正視并解決物質生活層面的問題是我們目前乃至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需要堅持攻克的難關。同時,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作為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既要協調國內和國際之間的關系,也要統籌好發展與安全、改革與穩定等方面的關系。必須采取更加積極有力的措施,使全體人民都享有更豐富的精神生活、更美好的精神世界、更多元的審美選擇。

(二)效能不足:公共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供給不足

公共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供給不足成為當前制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一個短板。公共文化服務是指為人民提供的與其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不僅包括基本文化設施和基本文化服務、公共藝術服務,也包括文化產品和服務、文化管理和指導等。伴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對于精神文化的品質和質量要求也隨之提高,居民精神文化生活質量與居民生活質量同步改善成為一個重要趨勢,在新時代展現出對更高質量精神生活的不懈追求。但是經濟發展落后的地區在公共文化服務的發展上相對滯后,人們對精神生活的提高不夠重視,導致了整體的公共文化服務水平落后于某些發達的地區和城市。近年來,我國精神文化生活的“量”與“質”并沒有得到很大的提高。從文化產品的種類上看,我國的精神文化產品數量龐大、種類繁多,但是質量不高,且文化消費的主體多是老年人和未成年人。從文化產品的創新程度上看,文化發展的創新效力不足,在文化產品及其服務的需求和供給上存在脫位問題。當前文化產品及其服務存在著同質化現象,文化事業及文化市場的趨利性明顯,文化創作的動力偏向于市場利益而忽視了文化產品的精品化和獨創性成效。另外,文化產品的供給存在一定的滯后性。文化業態的敏感性不足,文化產業的資源整合、創新轉化的運作機制不夠健全。不難看出,公共文化產品及其服務的供給存在不充分的現實桎梏,這是穩步推進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亟須解決的問題。

(三)模糊認識:對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認知存在偏差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實現共同富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實現程度與共同富裕的實現成色密切相關,但當前對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認知尚存偏差?!皣椅镔|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強,全國各族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保?]我國物質文明建設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體布局始終處于首要的地位,但是這不代表就可以忽視精神文明建設對于社會經濟發展的積極推動作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者是辯證統一關系,在黨的十二大報告中,單獨一部分論述了精神文明建設,提出建設高度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是建設社會主義的戰略方針。這一方針能否得到貫徹,將直接影響到社會主義事業的興衰成敗,只有堅持兩個文明共同發展、協調發展,才能更好地促進社會全面進步。質言之,共同富裕所涉及的絕不只是經濟問題,其不僅包括物質生活的改善與提高,也包括文化和精神方面的全面富裕,這也是中國人本邏輯與西方資本邏輯之間的最大分歧。就共同富裕的實現內容看,包括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能將共同富裕單純與物質上的滿足相等同。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是人類社會實踐兩大相互關聯的偉大成就,也是社會生產與社會生活中兩大關聯的有機組成部分。物質文明為精神文明提供了物質條件與實踐經驗,精神文明則為物質文明提供精神動力與智力支持。要全面把握兩個文明建設中的辯證關系和精神文明自身發展的規律,自覺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我們在推進共同富裕的過程中不能厚此薄彼,而應不偏不倚、統籌兼顧,不僅要做到“倉廩實、衣食足”,也要做到“知禮節、明榮辱”。只有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二者都得到發展,防止陷入“一條腿走路”的誤區,使人們在物質富裕和精神富裕上都得到滿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才能變成現實。

三、突破與策略:新時代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紓解之道

社會主義社會的優越性既體現在物質文明上,也體現在精神文明上。如何突破實現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進程中所面臨的困境和阻礙,是當前亟須解決的問題。這就需要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構筑精神文明高地,并推動精神生產活動質量的提升,大力發展公共文化事業。

(一)以價值觀引領為根,筑牢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之本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豐富的內容和精神力量,是社會基本規范,是人們在日常中應當遵循的價值準則、道德規范的總和,其背后蘊涵著豐富的哲學意蘊,具有鮮明價值取向、精神指向以及實踐要求,是我們行動的指南。其不僅凝聚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積淀下來的對于民族與國家前途命運的深沉思考和不懈追求,也凝聚著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懈奮斗的共同思想理念和奮斗目標。從公共向度上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國家—社會—個人”三位一體的層次體系,彰顯著中華民族對國家理想、社會秩序和個人發展的公共要求。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道德層面講,其道義力量德化人民的內心世界和精神生活,內含的豐富道德準則和倫理底蘊更是引導全體人民在道德自知、文化體認和精神升華中邁向新的自修境界。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時指出,“要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7]。核心價值觀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靈魂,是激勵人們精神追求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首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化人們積極健康的理想信念、積極引導人們的精神需求、凝聚起人民群眾追求真善美的精神力量。同時也要厘清現實問題,面對物欲橫流的現代社會,如何避免由資本邏輯主導的單向度價值追求、如何以共同價值觀維護好全體人民的精神秩序、如何以高質量的精神成果指引構筑高品質的精神生活,是構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這一精神高地的時代命題。其次,精神文明建設必須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著重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根鑄魂,使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斷豐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們做好一切工作、實現共同富裕、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前進的根本遵循,是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當代中國發展壯大的思想武器,也是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的強大動力。我們必須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使其成為全體人民的行動自覺。

(二)以精神生產繁榮為重,鑄造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之魂

精神生活要達到共同富裕就必須具備一個完整的精神生產體系,在生產高質量的精神產品及其服務的基礎上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需求。與物質生產相對應的精神生產是以精神生活為對象進行界定,通過物質生產和價值觀念生產,達到推動人們的思想道德和精神境界的發展。精神生產要以物質生產為載體,形成和發展價值理想與精神理念,進而影響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與普通的文化產品及其服務不同的是,精神生產是對人們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有目的地加以引導,以達到人際關系、社會關系的和諧。首先,秉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一核心價值,汲取人類社會文明發展成果,在全社會營造濃厚的精神文明氛圍。精神生產基于中華傳統文化的創造才能為人們所接受,注重在繼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符合社會發展主流的人文精神、道德品質和價值觀念,并進行創新性發展。同時還要吸收其他優秀文明成果,并有目的地促使其創造性轉化,為中華民族的精神生產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其次,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揮人民群眾進行精神生產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精神財富是由人民群眾所創造并享有的,人民群眾是精神生產和消費環節的主體,也是精神產品形成和使用的主體。因此,精神生產必須貼合人民群眾生活、傾聽人民群眾心聲、滿足人民群眾訴求。再次,要生產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產品,提高人民群眾精神需求的水平和品位。精神產品是人民提升精神境界和滿足精神生活需要的直接來源,因此,作為精神產品起點的精神生產必須要重視產品的質量和水平。積極向上的精神產品可以向人們、向社會傳達向善向上的精神力量,而消極頹廢的精神產品則會阻礙社會進步。惡俗低級、粗制濫造、模仿抄襲的精神產品也會因其是非不分的生產目的而得不到人民群眾的追捧與喜愛。因此,高質量的精神生產要妥善處理好與市場的關系,不能為了經濟效益而盲目追求千篇一律、同質化的精神生產,精神生產要在加強監管和引導的基礎上為整個社會的長足發展提供高層次的審美啟迪和價值引領。

(三)以文化事業發展為先,厚植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之根

實現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既是促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展的內在要求,更是實現中國夢進程中必須持續推進的重大課題。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是文化基因傳承、文化交流互鑒、文化創造性轉化、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的現實需要和內在動力。如何打造滿足人民精神需求的文化業態和文明形態、如何在新時代正確認識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深遠影響,答案是要厘清文化事業的發展在共同富裕進程中的重要作用。首先,精神生活上的共同富裕要在文化權益上做到人人享有。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是人民群眾獲得基本文化服務、滿足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的重要途徑。著力提升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水平,將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就必須以滿足群眾優質公共文化服務需求為主線,努力滿足群眾高質量公共文化服務需求,推進文化惠民工程向縱深發展。其次,除了滿足人們物質生活基本需求之外,把促進精神生活高質量發展,作為實現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科學良策。這不僅要求發揮好人民群眾對于精神生活需求的內生動力作用,也要通過不斷發展文化事業,使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領域的需要得到滿足。因此,要從文化建設全局上統籌推進、系統謀劃、一體推進,不斷推動各方面建設取得新進展新成效。最后,健全與完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實現人民群眾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加大公共文化投入,加強農村地區的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文化資源配置能力。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關鍵與核心是使人民共同享有社會主義文明成果,而實現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則是共同享有社會主義文明成果的前提和基礎,這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任務,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內在需要和必然要求。

猜你喜歡
共同富裕群眾精神
論中國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虎虎生威見精神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
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華人時刊(2021年21期)2021-03-09
多讓群眾咧嘴笑
初心,是來時精神的凝練
情牽群眾美好生活新期待
拿出精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