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氣止痛肚臍貼敷在急性腹痛患者中的應用觀察

2024-01-22 11:54滕曼珊郭詩韻陳芙蓉
浙江中醫雜志 2024年1期
關鍵詞:肚臍耳穴腹痛

滕曼珊 郭詩韻 陳芙蓉

溫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浙江溫州 325000

急性腹痛是常見的緊急、突發性疾病,可能涉及內科、外科、婦科、泌尿外科等多個科室[1]。常見的疾病有急性闌尾炎、急性胰腺炎等[2]。除明確診斷或有手術指征的情況外,臨床上常采用解痙止痛藥保守治療,如間苯三酚注射液[3],但此類藥物不良反應多,耐受性差。急性腹痛屬中醫學“腹痛”范疇,認為其病機在于氣滯、寒凝、瘀阻[4]。治療應以理氣散寒、活血化瘀、通腑導瀉為主。耳穴貼壓通過貼壓穴位起到止痛的作用。有研究表明,耳部各穴位反應五臟六腑的經絡循環狀況,可通過對耳部穴位的刺激達到疏通五臟六腑經絡的目的[5],但其起效慢。理氣止痛肚臍貼通過貼敷直接作用于肚臍,中藥成分滲入皮膚,循經脈進入體內,內病外治,緩解疼痛,具有起效快,效果好的特點[6]。本研究主要探討理氣止痛肚臍貼敷配合耳穴貼壓在急性腹痛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采取簡單隨機法抽取2020 年1 月至2023 年1 月本院急診科收治符合標準的急性腹痛患者92 例作為觀察對象。西醫診斷標準參考《消化內科診療常規》[7]急性腹痛的診斷標準。中醫診斷標準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8]及《中醫內科常見病診療指南(中醫病證部分)》[9]辨證為氣滯血虛、胃腸瘀阻證,主癥:脅腹隱痛、脘腹竄痛、少腹墜痛。次癥:噯氣頻發、納差、善太息,舌淡紅、苔薄白,脈弦。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診斷標準,患者腹痛呈急性、不規則、陣發性發作,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無明顯誘因;意識清楚者;對研究藥物耐受者;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標準:急性穿孔、梗阻、異位妊娠等者;伴發惡性腫瘤者;精神障礙者;無法配合治療者;妊娠、哺乳期女性。經患者家屬同意后,隨機分組為對照組(n=46)和觀察組(n=46)。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1.2 方法:兩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解痙止痛藥物治療:間苯三酚注射液(南京恒生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6766,規格:4mL:40mg)80mg 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肌肉注射,1 次/d。①對照組給予耳穴貼壓療法。用75%乙醇消毒雙耳,確定神門、交感、胃、脾四個耳部穴位的位置,耳穴貼中置入王不留行籽,在上述穴位貼壓耳穴貼,固定良好,指導患者分早、中、晚分別按壓穴位3 次,2min/次。②觀察組同時采用理氣止痛肚臍貼敷加耳穴貼壓治療,藥方組成為藿香、延胡索、丁香、厚樸、川楝子、白芍、木香、甘草、川芎、烏藥各10g,研磨成粉。每10g 為1 劑,每劑用10mL 芝麻油調勻制成膏狀,將藥膏放置于穴位貼中,貼敷于肚臍之上,1 貼/d,每24h 更換貼敷。兩組患者均治療2d。

1.3 觀察指標:分述如下。

1.3.1 中醫證候積分[10]:參照《中醫內科常見病診療指南(中醫病證部分)》《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制定急性腹痛患者中醫證候評分,主癥為:脅腹隱痛、脘腹竄痛、少腹墜痛3 項,每項6 分;次癥為:噯氣頻發、納差、善太息3項,每項4分,總分30分,分數越高,代表患者的中醫癥狀越嚴重。

1.3.2 臨床療效[11]:記錄兩組患者腹痛緩解及腹痛消失時間。顯效:腹痛明顯減輕或消失,不伴其他癥狀;有效:腹痛緩解,伴隨癥狀明顯改善;無效:腹痛未緩解或加重,出現其他并發癥??傆行?(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3.3 疼痛數字評分(NRS)[12]:采用0~10分表示疼痛程度,0分代表無痛,1~3分代表輕度疼痛,4~6分代表中度疼痛,7~9 分代表重度疼痛,10 分代表劇痛,分數越高,疼痛越嚴重。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2.0 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或校正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s,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治療后9.59±2.19*#11.09±2.69*例數46 46治療前19.75±5.43 20.01±5.50

2.2 兩組腹痛緩解及腹痛消失時間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腹痛緩解及腹痛消失時間比較(±s,min)

表3 兩組腹痛緩解及腹痛消失時間比較(±s,min)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腹痛消失時間26.97±7.97#33.07±8.15例數46 46腹痛緩解時間14.37±6.56#17.90±6.09

2.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2.4 兩組的NRS評分比較:見表5。

表5 兩組NRS評分比較(±s,分)

表5 兩組NRS評分比較(±s,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治療后4.35±1.55*#5.52±1.65*例數46 46治療前8.51±1.37 8.49±1.39

3 體會

中醫學認為,急性腹痛與臟腑關系密切,多因寒邪、濕毒、飲食、情志等導致氣滯血瘀,阻塞經脈,不通致痛。臨床治法多采用行氣通絡,理氣散寒,消食化積,活血化瘀。耳穴貼壓是通過特定穴位刺激以減輕患者的疼痛。耳穴連接五臟六腑,且分布大量神經,刺激神門穴、交感穴可有鎮靜止痛之功效。肚臍乃沖任經氣匯聚之處,連接五臟六腑。理氣止痛肚臍貼敷由藿香、延胡索、丁香、厚樸、川楝子、白芍、木香、甘草、川芎、烏藥組成。其中,延胡索為君藥,能行氣活血、鎮靜止痛,可治寒凝胃痛、肝脅隱痛、寒疝腹痛、風濕痹痛;川楝子、白芍、川芎、烏藥為臣藥,川楝子行氣止痛、燥濕殺蟲,可治氣郁胃痛;白芍養血調經、舒肝止痛,可治氣血虧虛、眩暈頭痛;川芎活血化瘀、祛風止痛,可治胸脅疼痛、風濕痹痛;烏藥行氣止痛、溫腎散寒,可治寒瘀氣滯所致脘腹脹痛;藿香、丁香、厚樸、木香、甘草為佐藥,藿香味辛、性微溫,具有發表解熱、化濕和胃的功效,能散表邪、解濕熱,可治濕濁中阻導致的納差、嘔吐等;丁香溫中降逆、補腎理氣,可治脾胃虛寒、嘔吐呃逆、食少納呆、胸腹冷痛;厚樸順氣除滿,可治濕阻中焦、脘腹脹滿;木香疏肝健脾、理氣和胃,可治濕熱郁蒸、胸脅脹痛;甘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可治脾胃氣虛、納差、便溏、腹痛。藥物敷臍為古法所遺,屬外治療法,常因癥而施,治療便捷,見效較快。

猜你喜歡
肚臍耳穴腹痛
艾灸與耳穴治療假性近視
老年失眠多苦悶,耳穴壓豆來幫忙
腹痛難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禍
排卵后腹痛,別大意
貼肚臍 可降壓
《諸病源候論》導引系列之“腹痛候”導引法
下腹部腹痛應做哪些檢查診斷
中藥排毒瘦身粉 肚臍敷藥安全高效
反手摸肚臍與好身材無關
耳穴貼壓配合灌腸治療慢性盆腔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