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背景下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現狀與思考
——基于江西L 鎮的調查研究

2024-01-23 03:20鄧亞婭
江西農業 2023年24期
關鍵詞:村級集體經濟發展

鄧亞婭

(南昌醫學院,江西 南昌 330000)

1 L 鎮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基本情況

L 鎮位于縣城北部,距離縣城15 公里,全鎮總面積100.8 平方公里,轄9 個行政村,1 個居委會,76 個自然村,106 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0683 人,黨員782 人,截至2022 年底人均年收入約21800 元。

為進一步推動L 鎮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增強村級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更好地發揮村級組織特別是黨組織的黨建引領產業發展作用,以及帶動富裕、共富共享的服務功能,保障村級各項事業的發展,近年來,鎮黨委積極引導各村結合自身資產資源實際,優化產業結構,壯大集體經濟。截至2022 年底,根據縣委組織部指導的村集體經濟分類依據和統計口徑,核對“村帳鎮管”2022 年度的“三資”入賬數據,全鎮9 個村集體村均經營性收入為24.9 萬元,其中經營性收入30 萬元以上的村有5 個,具體為王山村44.4 萬元、黎溪村42.4 萬元、石口村40.6 萬元、堆背村38.5 萬元、桃灣村33.1 萬元,其他四個村的經營收入為唐家村24.1 萬元、溪邊村22.7 萬元、莊里村17.4 萬元、滄州村16.1 萬元。

2 L 鎮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經驗做法

2.1 選好頭雁,打造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實干班子

發展村級集體經濟,關鍵是要有一支善謀實干的村“兩委”班子。各村采取從村致富能手、農民經紀人、合作社負責人等優秀人才中選拔村組干部的辦法,著力把一批懂經營、善管理、發展集體經濟意識強的能人充實到村“兩委”干部隊伍中來,使具有經營思維、富有產業眼光的“兩委”干部成為帶領群眾發展致富的領航集體。同時,堅持把有頭腦、有眼光、想干事、干成事的外地務工人員請回來創業,用他們的先進理念、資金資源影響帶領群眾致富強村。

2.2 黨建引領,凝聚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多方合力

充分發揮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作用,由“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幫助指導黨支部學習國家和上級部門的新農村政策,如黎溪村、溪邊村、滄州村結合本村實際,積極對接、聯絡上級幫扶單位和政策單位,向上爭取各類農業、農村項目和資金支持,積極發展葡萄、牛蛙、草莓、楊梅等富民產業。注重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將年輕有為、有號召力的黨員放在村級集體經濟籌劃一線、項目一線歷練,將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將致富能手吸納為黨員。在發展集體經濟過程中,注重吸取黨員干部和群眾的意見,鼓勵干群連心、群策群力參與村級集體經濟建設。

2.3 挖掘特色,探索村級集體經濟多元發展模式

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立足現有自然資源、固定資產和產業特色,吸引各類工商企業和農業企業,通過租賃、承包、資產入股等方式,盤活現有山林、田地等自然資源,以及房產等資源,努力建成農家樂、休閑旅游等產業,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如石口村、堆背村通過對外租賃、承包的方式,加強村集體的閑置廠房出租管理,逐年增加租金收入,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獲得了較好的抗風險能力和基本穩定的收入。

3 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3.1 村集體剛性支出日益增大,收支平衡難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美麗鄉村建設推進,村莊環境面貌大大改善,而需要開支的公益設施維護、環衛保潔、綠化養護、路燈電費等費用也大幅度上漲,村級日常支出、長效管護支出明顯增加。在人力方面,年輕力壯、受教育程度高、懂經營、會管理的村民大多外出務工,選擇發達地區干事創業,村莊人才資源外流嚴重。在一些村的特色產業種植過程中,由于村民相對缺乏種植技能,在剪枝、疏果等關鍵環節仍然需要外聘技術人員操作,農業生產成本大增。近年來,受到疫情的影響,桃灣村等部分村的草莓、桑葚、葡萄等特色農產品的市場波動較大,收入不穩定,甚至產生了虧損。

3.2 增收途徑不夠充分,地域發展仍存失衡

從現狀來看,L 鎮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大多來源于資產租賃或資源性資產發包流轉收入等發包收入,缺乏通過其他的經營活動取得經營性收入的途徑。莊里村等部分村通過土地開發整理有所增收,但受資源制約,其開發的可持續性不強,后勁乏力。另外,堆背村等村拆遷后對土地的盤活力度不夠。對于市場主體來說,由于缺少規劃,不少市場主體決策偏向謹慎,不愿意進行多產融合的投資嘗試。同時,L 鎮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中,地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問題依然十分突出。村級集體經濟收入較高的村大多集中在王山、石口、堆背等105 國道周邊的村莊,其他山區村產業發展較為困難。

3.3 村集體經濟發展管理層思路不清

調研走訪期間發現,村集體經濟發展薄弱的村莊普遍缺少有能力、有干勁的帶頭人,缺少一支戰斗力強的管理隊伍。目前,L 鎮的村級集體經濟的管理者大部分為本村干部,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沒思路、少門路、無出路。一些村干部對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對于村級集體經濟存在“等政策、靠幫扶、要資金”“干好干壞一個樣”等陳舊思想,主動發展意識不強。村集體經濟發展薄弱村的村干部缺乏發展新思路,難以破解資源不足的難題,拿不出“致富良方”。一些村干部雖然有現代企業的管理經驗,但疲于應對日常工作,對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往往是比學趕超,應付了事。

3.4 村級合作社作用不明顯

村級合作社是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法人主體,合作社的運行管理直接影響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實效和發展前景。L 鎮多家扶貧合作社中,正常運營的屈指可數,有些合作社成為“空殼”,對村集體經濟發揮的作用不理想。在管理制度層面存在制度缺失,由于村合作社管理人員與村“兩委”人員的高度重疊,造成合作社管理制度空缺,往往被村務黨務等相關制度所代替;在管理文化上,缺乏以黨建為引領、村歷史文化為底蘊的文化支撐,沒能將發展村集體經濟的積極性上升到全體村民的自覺性,缺乏發展村集體經濟的攻堅氛圍;在利益分配上,缺乏科學決策和監督嚴管,存在分配的隨意性,導致合作社收益在進行二次分配時效益不明顯。

4 對策及建議

4.1 建強管理隊伍,加快形成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4.1.1 選準人

在選拔村支部書記時,要將經營管理水平、帶動群眾致富能力作為重要選拔標準,選派有經驗、敢闖敢干的干部到村任職第一書記,選聘專家、龍頭企業管理者以及鄉賢擔任合作社顧問,為經濟發展提供技術、管理、資金、信息等方面的支持。

4.1.2 培育人

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將產業技術培訓與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結合起來,把致富能手發展為黨員,把黨員致富骨干培養成村集體經濟的領頭人,為村集體經濟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4.1.3 用好人

將村集體經濟發展作為村干部評優評先、提拔任用的重要考核指標,同時將村集體經濟發展與村干部績效掛鉤,建立村黨支部書記“基本工資+集體經濟創收績效”制度,正向激發村干部干事業、謀發展的熱情和干勁。

4.2 拓寬發展思路,探索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新途徑

4.2.1 整合資源增收

要系統整合優質資源。重點培育若干優勢產業集群,讓村集體經濟賺到“真金白銀”,讓村民有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形成良好示范效應,激發各方主動整合資源的熱情。

4.2.2 挖掘潛力增收

要適時開展全鎮農村閑置資源普查,摸清山塘水庫、傳統技藝、優秀鄉賢,以及閑置的土地房屋等各方面的“家底”,采取以開發、入股、投資等方式盤活資源,進一步拓寬集體經濟增收路徑。

4.2.3 合作發展增收

要以政策、項目扶持為導向,融合優勢項目,將建成的壯大村集體經濟項目對外進行“招租”,實行“反哺”制度,將一定比例的收益用于村莊建設,積累發展資金,循序漸進,不斷提高村集體自我保障和服務群眾的能力。

4.3 加快改革步伐,發揮合作社作用,大力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的新發展

當前,村合作社亟待解決“誰來發展、怎樣發展、發展什么”的難題,以及明確運營主體、運營模式和運營方向。

(1)探索制度改革,制訂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外聘職業經理人制度,并且不斷暢通合作社市場參與渠道,鼓勵將財政補助轉化為村集體股份,有效化解管理人員專業性不足和集體經濟發展低效化的難題。

(2)破解融資難問題,積極開展示范合作社創建行動,獲取更多中央省市縣政策性項目資金傾斜。鼓勵合作社吸納有投資意愿的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加入,啟動更多“頭雁”項目,積極引導企業家參與鄉村產業項目建設。

(3)實施新型經營主體提升行動,支持家庭農場組建農民合作社,提升農民合作質量,探索發展全程生產托管等社會化服務。

4.4 提升基層治理效能,營造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新氛圍

只有基層黨組織、自治組織、經濟組織等實現有序運轉,才能更好地助力村集體經濟發展,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局面。

(1)調動農民積極性,發揮農民在村集體經濟發展中的主體作用,解決一些村存在的“干部干、農民看”的問題。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 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益,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扎實搞好確權、賦權、活權。

(2)堅持共建共治共享,注重集體經濟與村民收入有效聯結,構建經營方式穩健、收益分配合理的運行機制,推動發展新思路新舉措落地。及時推廣經濟強村可復制、可學習的治理模式,注意探索發展村集體經濟與基層治理有效結合的途徑。

4.5 推進農業產業現代化,加快構建農村集體經濟新格局

(1)壯大富民產業規模,圍繞葡萄、牛蛙、草莓、楊梅等特色富民產業,以綠色標準化產業基地建設為中心,持續優化產業布局,做大產業基地,做強龍頭企業。

(2)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重點支持高標準農田、現代農業產業園、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等領域的建設,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拓展延伸產業鏈,提升農業抗風險能力,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讓基地變景點、農產品變旅游休閑商品。

(3)強化農業科技支撐,建立健全農業科技人才培養和引進機制,大力引進一批農業一線專業技術人員。

猜你喜歡
村級集體經濟發展
為村級組織減負增效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村集體經濟是如何“無中生有”的?——楊陵區農村集體經濟的成長之道
壯大集體經濟的武夷山市實踐
誰為村級產業“接生”?
新時代如何增加村集體經濟組織收入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村級審計亟待加強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奔跑吧,村集體經濟組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