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校社“三通四融”協同育人機制及模式研究
——以福建省家庭教育為例

2024-01-23 21:23歐雅洪陳國雄蘭金娣俞建軍
福建開放大學學報 2023年5期
關鍵詞:協同育人家庭

歐雅洪 陳國雄 蘭金娣 俞建軍

(福建開放大學,福建福州,350003)

一、導言

近年來,隨著國家、我省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和《福建省家庭教育促進條例》推進進程,家庭教育的法治化建設進入一個新階段,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就21 世紀人才的必要條件,青少年兒童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關乎國家后繼有人的百年大計。家庭教育是個系統性、綜合性、社會性的問題,隨著青少年中各類社會性問題的出現,政府、學校、家庭均圍繞新時代合格人才培養從“法教、理教、情教”(三教)融合方面進行了實踐探索,逐步形成家校社“三通四融合”協同育人機制及基本模式。

二、家校社協同育人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家庭教育主要是指家庭成員在生活中的相互影響和教育,個人的發展由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三部分組成。家庭教育作為教育的起點,在人的一生中起著奠基的作用。當前從省內家庭教育開展情況的調研發現存在以下問題。

(一)教育體系不完備,導致家庭教育理念缺乏正確的導向

目前,省內家庭教育中存在“重智育輕德育”傾向。我們發現,很多家庭花費大量的精力、財力和時間用于培養小孩的文化知識、聲樂繪畫等內容,將教育面“單純化”,而忽視了對孩子的道德思想、勞動習慣的培養和良好性格的塑造,在教育培養理念上陷入了重智輕德的誤區,這不但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還可能埋下性格缺陷的種子。此外,長期單純的“智育”教育,一旦孩子厭倦了“灌輸的知識”,也會產生不良影響,對他們未來的智力發展是適得其反的。同時,在政府主導方面,家庭教育還處于起步、發展中;在社會層面,指導、教育管理體系不完善,對于理念上的偏差糾正的方法不多。

(二)家庭教育指導質量不高,致使缺乏良好的教育方式

在現實中家庭教育缺乏良好的教育方式的現象比較普遍,特別是在眾多的獨生子女家庭結構中,顯現的是溺愛式與專制式家庭教育方式,長此以往將造成青少年“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膨脹,要么目空一切、膽大妄為,要么性格孤僻,缺乏相應的自理、自制能力;或者有些家長求才心切,用“都是別人家的孩子”的心態,專制式地對孩子進行管教,一旦出現差錯非打即罵的教育方式,置青少年于完全被動的地位,最終會導致孩子自卑,心理不健康。[1]這與當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和《福建省家庭教育促進條例》的深化落實及務實指導不到位有著必然的聯系。

(三)教育主體責任區分不規范,缺乏健康的家庭教養環境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是社會人教育的三大支柱。[2]在促進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長中,家庭教育對未成年人在道德和文化修養、生活技能及行為習慣等多方面具有較大的影響力,其中中國文化的孝文化和君子文化是中國式家庭教育的現成優質資源。在當代,由于家庭成員中成年人的價值觀發生了變化,從而也影響了家長的家庭教育觀念,長期以來的以道德為中心的價值觀受到損傷,重智輕德為家庭教育大勢所趨,這導致了父母教育的缺失或錯位。這與當前家校社三者的教育主體責任區分不清有關。

三、家校社一體協作育人機制探索

家庭教育既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又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和延伸。學校應充分發揮協同育人主導作用,從機構布局、分類施訓和促進終身教育發展等角度,探索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對服務學習型社會建設所具有的現實意義。近年來,福建省進行了相關的探索和實踐,逐步構建了較為完善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不完全統計,省內學校家長學校1.8 萬所、社區家長學校1800 多所及專兼職家教工作者3.62 萬人,在家校社互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以“三結合”的機構布局推進家校社一體化教育

人的教育是一個較復雜的系統問題,包括家庭、社會和學校等綜合教育,家庭、社會和教育部門三者相互關聯、有機結合,相互影響、作用和制約,因此,要育訓結合、長短結合、內外結合,共同肩負起教育下一代的任務。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點和基礎。即父母要通過言傳身教和家庭生活實踐,對子女加以教育、影響,并有意識地參與一些有益的社會活動。同時及時掌握孩子在家庭之外,如在校、社會期間的思想情緒和交流交往、行為舉止等情況,與孩子進行有益的溝通,在家庭中做好“課后作業”。

學校是立德樹人的主陣地。要認真履行并積極創新教育教學職責、溝通途徑,定期或不定期通過家校聯系卡(電話)、網絡(微信)、實地家訪等方式保持聯系,掌握學生在家、在校日常表現,形成全過程雙向一體化的教育管理鏈路。

社會是家庭教育的實踐場。家庭教育的效果均在社會活動中得到顯現,因而學校要強化“家長學?!钡幕顒淤|量,主動參與由政府、民間團體組織的“孝文化、親子行”等活動,家長也要結合中華傳統文化活動,鼓勵家庭成員參與。[2]如在福州軍門社區,“四點鐘學?!睘樯鐓^的孩子家庭教育“打樣”,幼兒、小學生可以在兼職教師(社區志愿者)的指導下,完成作業、觀看影視頻、學唱歌曲和表演等,做好課程學習的補差;也可以按個人興趣學習做手工、練小樂器等。通過多樣化的活動,融家庭教育于社區教育,寓教于樂。

(二)以“三共同”的分類施訓落實家校社一體化教育

一般認為,家庭教育是父母在家庭生活中對子女進行的教育,即父母站在孩子的角度對孩子進行教育。它以兒童的成長和性格為導向,開始識別和糾正兒童的問題行為,賦予兒童對自身成長經歷的積極認知和信念,同時以提高兒童的能力和素質為目標,最終達到父母與兒童共同成長的教育過程,但現實中需家校社三方共同設計、集成共同管理、同頻共同組織。

綜上所述,本研究顯示,1H-MRS能提供右側基底節區NAA/Cho、NAA/Cr、Lac/Cr診斷早產兒HIE的有效閾值,從而能提高其診斷早產兒HIE的準確性,為臨床診療早產兒HIE提供重要的參考價值。

學校要把對家庭教育的指導、服務工作作為重點,并納入學校整體工作計劃,做好能力評估和同步績效考評;要通過學校的家長委員會、網上家長學校等輔助措施,落實學校開放日(家長接待日)、家長會等制度,形成全方位、全時段的指導、聯絡體系。

政府指導職能部門要通過網站、公益活動等方式,運用“線上+線下”的方式宣傳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政策和知識,及時、有針對性地回應家長普遍關心的問題,尤其要對農村留守、殘疾、特殊家庭兒童和孤兒等群體提供個性化指導。[3]

家長要充分發揮橋梁功能,通過多種形式向學校、社區反饋意見和建議,并對由家長組成的家長委員會、家長學校等的工作明晰職責、規范行為,家長通訊群組要嚴格管理信息發布事宜,防止出現意識形態、違規收費等情況。

(三)以素質為核心,寓教于樂一體化協同育人促進終身教育發展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和《福建省家庭教育促進條例》,構建“家庭教育”協同育人福建模式。首先,要解決的是認識定位、知識點定位和工作職責定位的“三個定位”問題;院校作為組織者,更多的是關注家庭教育的科學“教學設計、組織”;授課專家關注的是知識點的傳授,用好的方式講好課;教師則應更關注知識點與工作崗位職責的結合。其次,社會是立德樹人育人的重要實踐途徑,因此要統籌好各類資源。家、校兩方應主動加強同有關單位的聯系溝通,著力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積極拓展校外教育空間。再次,要依據不同基地資源情況聯合開發社會實踐課程,建立健全社會實踐教育基地和應用資源清單,[3]常態化開展勞動教育、實踐研學、志愿服務和法治安全等活動,積極邀請勞動(道德)模范、時代楷模和“五好家庭”等先進代表,“請進來”到校、進社區開展宣講活動,充分利用在地體育、文化和旅游等資源,通過“走出去”,豐富課堂教育和社會化服務內容,滿足家庭教育多樣化需求。如漳平市秉承“知行合一”理念,依據家庭盡責、學校指導、政府推動、社會協同的工作機制,福建省首個“全國標準化家長學校實踐活動試驗區”于2021 年4 月落戶漳平,同年5 月,漳平市成立家庭教育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菁華家庭教育研究與指導中心和菁華現代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近年來,漳平市菁華家長委員會為20 所家庭教育基地校授牌,開設了“菁華慧愛”公眾號,組建家庭教育講師團、指導師和注冊志愿者3 支隊伍,組織開展家庭教育研訓活動20 多場,培訓家庭教育輔導骨干學員1000 多人,編印家庭教育系列課程,有10 節精品微課選送參加龍巖市“幸福家 智慧愛”家庭教育優秀微課程暨宣講員選拔展示活動。

四、家校社“三通四融”育人模式研究

家庭教育是個系統性、綜合性、社會性的問題,政府須有效支持,學校要積極引領,家庭要主動盡責,逐步形成定位清晰、機制健全、聯動緊密的家校社聯動協同育人機制。因此,家長要切實履行家庭教育主體責任,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點要進入城鄉社區、村鎮(小組),充分利用各類社會育人資源,以“三通四融”促進家庭教育中法教、理教、情教“三教融合”,從而建構健全的“家庭教育”服務體系。

(一)通平臺融合各類資源

一是完善政府、社會層面的家庭教育工作服務體系。以系統指導作為基本要素,多元主體參與為手段,共同構建普惠型家庭教育工作服務體系,確保協同育人各類資源充沛。居委會、村委會應依托公共服務設施、內容,建設“柵格化”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點,在各站點配備專、兼結合的指導工作人員,配合家長做好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政府機構要定期開展公益性“家庭教育宣傳周”活動,為在地工作提供具體的指導、服務,普及家庭教育知識。[2]社區學院和開放大學、老年大學等單位應通過開設家庭教育單科教育課程來發揮指導作用。

二是強化專業理論研究支撐。在家庭教育理論研究組織上,要支持具有理論學術基礎的高校、專業團隊(協會、團體)開展一體化協同育人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在專業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上,鼓勵各類高校面向大學生開設家庭教育選修課,或將家庭教育指導理論納入師范生培養計劃;同時,強化中?。ㄓ祝W教師和社區工作人員常態化業務培訓,切實提高基層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水平。在家庭教育課程體系資源建設上,通過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和網上家長學校的優質資源及服務功能,開放式進行公益公開課,擴大優質家庭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面。[2]

(二)通機制融合教育理念和實踐效果

通過法教、理教、情教“三教融合”機制,促進全社會有效支持服務全面育人效果轉化。

一是提高家庭層面的教育水平。家庭和家長作為第一課堂和第一老師,應堅持以身作則和言傳身教,給孩子創造健康美好的家庭成長環境。家長應樹立科學的教育理念。從培養子女良好思想品德、行為習慣和健康身心入手,遵循未成年人身心發展規律并促進其全面發展;要掌握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尊重個體差異,注重加強素質培育和良好習慣養成;要講究教育方式方法,注重多引導多鼓勵多互動,發揮潛移默化的作用,做到嚴慈相濟;留守兒童等特殊情況的家庭家長要多與子女保持聯系,依托實際居住地的社區、家庭教育指導中心等及時掌握照托情況并跟進教育。[4]

二是家庭應積極協助在校教育。首先,家長要定期參與學校組織的家庭教育指導培訓和家?;踊顒?;其次,要配合學校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及時與學校溝通學生在家的情緒表現和身心狀況等信息,形成良性雙向互動;再次,充分配合學校正常教育教學工作,督促子女完成課業學習,有序引導子女開展家務勞動、體育鍛煉、趣味活動等在校外力所能及的活動,增強動手能力;又次,要著力培養子女良好的閱讀習慣,科學使用手機、平板等電子產品;最后,家長要加強子女安全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識和能力,切實履行法定監護職責。[2]

三是鼓勵全家庭成員參與社會體驗活動。家長要根據子女實際成長經歷等情況,帶領或支持子女,利用節假、休息日等時間,開展安全條件下的戶外活動和參觀游覽,如參與社會實踐、義務勞動、志愿者活動及科普教育、手工技能等活動,充分發揮社會實踐大課堂教育的重要作用,幫助子女打開眼界、增長見識、提高綜合素質。[2]

四是凈化社會育人環境。社會是家庭教育外部環境因素,是家校的連接部,直接影響家校的教育效果。因此,首先,要“斷網”,即在對圖書、音像等實體清理整頓的基礎上,加大對網絡游戲沉迷和不良網絡行為的治理,構建清朗網絡生態環境;其次,多部門協調配合加強校園、社區周邊環境治理,清理周邊網吧、酒吧等不適宜未成年人活動的場所;最后,依法依規妥善處理與學校、家庭相關聯的糾紛,嚴禁以研學、實踐營等名義開展校外培訓活動,確保風清氣正的社會教育環境。

(三)通監管融合保障內容

以優化管理機構布局為重點,以分類施訓為抓手,促進家校社“三通四融”育人機制的良性發展。

一是強化組織和領導。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要將構建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作為重要任務并納入日程,在積極推動并健全家—?!缑芮袇f同的育人中,加強組織協調、部門聯動和各類保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構建本地家庭教育指導機構,健全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專業隊伍。[2]

二是強化組織保障。婦聯、未保辦等機構應責無旁貸地組織、指導、督促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教育行政部門應督導學校發揮主導作用,起到在家庭和社會之間溝通的作用;共青團、少先隊社群組織等則應發揮具體開展活動的組織作用;民政、關工委等行政部門則把重點放在對社區家庭教育服務站點的建設和指導上,整體形成全社會協作的工作氛圍。同時,政府要領頭履行對家庭教育的質量評價工作,納入文明創建活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保護工作考核體系。[4]

三是營造協作教育氛圍。推進家庭教育實驗社區、學校、好家庭建設,切實發揮示范引領、總結推廣家校社“三位一體”協同育人的家庭教育模式、創新做法和先進經驗的功效;借助信息化平臺,強化家庭教育的正面宣傳和輿論引導,深入宣傳政策舉措、實際成效和典型案例,傳播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著力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協同家庭教育的良好局面。[2]

五、結語

在家校社“三位一體”協同育人的家庭教育中,學校的主體引導地位更為明顯,可持續為家庭教育提供更加專業的指導服務;家庭(家長)在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指導下,更好地履行主體責任;社會(政府)將圍繞“五全”育人的要求,強化家庭教育指導隊伍的建設,提高家庭教育的指導服務水平,完善協同育人機制,整體提升家庭教育質量和水平。

猜你喜歡
協同育人家庭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蜀道難:車與路的協同進化
家庭“煮”夫
“四化”協同才有出路
戀練有詞
三醫聯動 協同創新
尋找最美家庭
尋找最美家庭
協同進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